地铁车地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论文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大中型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地铁运行过程中,通信信号的覆盖和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确保地铁运行过程中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需求1.信号覆盖: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覆盖地铁隧道、车站、车辆段等区域,保证通信信号的无缝对接。
2.信号稳定性:在高速行驶的地铁上,通信信号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通信质量。
3.通信带宽: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通信带宽,满足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需求。
5.系统安全性:地铁无线通信系统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接入。
三、方案设计1.通信技术选择(1)传输速率高,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2)抗干扰能力强,适应地铁环境。
(3)组网灵活,易于扩展。
2.网络架构设计(1)接入层:主要由无线接入点(AP)组成,负责将地铁隧道、车站等区域的通信信号接入网络。
(2)汇聚层:主要由交换机组成,负责将接入层的数据进行汇聚和转发。
(3)核心层:主要由路由器组成,负责实现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3.信号覆盖方案(1)地铁隧道:采用漏缆作为传输介质,通过无线接入点(AP)实现信号覆盖。
(2)车站:采用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天线实现信号覆盖。
(3)车辆段:采用室外分布系统,通过天线实现信号覆盖。
4.通信带宽保障(1)采用高性能无线接入点(AP),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采用多通道技术,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
(3)合理规划无线网络资源,避免带宽拥堵。
5.系统兼容性(1)2G/3G/4G/5G移动通信制式。
(2)WLAN通信制式。
(3)专用通信制式。
6.系统安全性(1)采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泄露。
(2)采用防火墙技术,防止恶意攻击。
(3)采用身份认证技术,防止非法接入。
四、项目实施1.项目筹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任务、进度、预算等。
H3C地铁PIS系统解决方案

H3C地铁PIS系统网络处理方案方案有关内容一序言伴随WLAN移动通信技术旳完善, 地铁列车在以120Km/小时高速行驶过程中仍然能保持与地面旳不间断实时通信, 这使得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旅客信息系统旳建设成为也许, 现代PIS系统除了能在车厢内显示乘车须知、列车时刻表等文本信息以外, 还可播放股票信息、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信息, 一旦出现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常状况, PIS系统还可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醒。
PIS系统旳应用将原有封闭旳车辆空间变成一种“信息娱乐中心”, 增长了乘客舒适感。
同步由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尚有富裕旳带宽, PIS系统往往还与车辆监控系统相结合, 将车辆内部图像实时上传到控制中心, 充足保障列车旳行车安全。
二PIS系统信息化需求PIS系统作为地铁企业与乘客之间最直观旳信息交互平台, 所有实时播放旳媒体流不能出现图像马赛克、声音停止旳状况, 这需要有线网络、车地无线通信网均有足够旳带宽和良好旳QoS保障机制, 同步网络旳可靠性规定也非常高, 不能由于网络旳中断导致PIS系统故障。
为了保障列车播放图像旳高清晰, 目前PIS系统所需最低带宽为6-8M(按MPEG 2格式), 考虑到车辆内部监控还需2-4M带宽(每列车有多种摄像头, 同步只上传两路图像), 平均无线网带宽应至少在13M以上, 带宽是保障图像高质量旳最基本规定。
为了满足多辆列车同步接受新闻等实时信息旳转播需求, 列车PIS系统规定支持组播技术, 但由于列车在迅速行驶过程中车载AP与轨旁AP存在漫游切换, 而车载网络却无法及时感知这个过程, 会仍然试图从原有轨旁AP接受数据, 最终导致组播数据流旳中断, 怎样保障车辆移动过程中旳组播报文不丢失, 也是PIS 系统成功应用旳一种关键技术。
三PIS系统数据承载网处理方案H3C旳PIS处理方案如下:H3C提议PIS系统采用高可靠旳双归属接入设计, 车站AP接入互换机通过双千兆链路接入到关键, 防止单链路故障或者单关键故障对网络导致旳影响, 传播链路可选择裸光纤或MSTP传播, 互换机下行通过光纤口直接接入隧道轨旁AP, 防止使用光电转换器减少系统可靠性。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论文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旅客提供各种信息及服务。
由于地铁环境复杂,无线信号经常受到干扰,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有效的无线通信系统,以确保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用到的技术和信号加密算法等。
首先,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网络架构,将所有的地铁车站和地铁车辆联通。
一个典型的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地铁车站子系统,另一个是地铁车辆子系统。
地铁车站子系统由基站和控制器组成,负责向地铁车辆发送无线信号。
地铁车辆子系统由移动终端和接收设备组成,可接收地铁车站发送的无线信号。
为提高信号覆盖范围,需要在地铁车站和车辆之间搭建一系列信号中继器。
其次,需要选择并应用适当的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如频段、数据传输速率和安全性等。
在地铁车站子系统中,可以使用WiFi技术或者LTE技术来传输数据。
WiFi技术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安全性不如LTE技术。
因此,需要在WiFi网络中使用AES 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
在地铁车辆子系统中,应该选择4G或者5G技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高密度用户连接来适应地铁车辆中的大量旅客。
最后,需要采用一种可靠的信号加密算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在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中,建议使用AES算法。
AES是一种流行的加密算法,能够轻易地加密和解密数据,常用于数码加密、金融领域和网络安全领域。
综上所述,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架构、无线通信技术和信号加密算法,以确保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
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成都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车地无线改造工程方案

DOI: 10.3969/j.issn.1673-4440.2023.11.016成都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车地无线改造工程方案张世铭1,张建明2,许 瑜3(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00;2.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 610000;3.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摘要:基于1.8 G H z专用频段的L T E-M车地无线系统,在安全性、时延、通信质量、覆盖范围、对更高速度的适应性和互联互通方面均优于WLAN制式,已成为承载信号系统CBTC业务的标准配置。
以不影响既有线运营为切入点,分析LTE-M制式替换WLAN制式不同阶段的关键要素,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地无线改造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LTE-M;改造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440(2023)11-0092-05Vehicle-ground Wireless Renovation Project of Signaling System forChengdu Metro Line 1Zhang Shiming1, Zhang Jianming2, Xu Yu3(1.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engdu 610000, China)(2. Chengdu Metro Operation Co., Ltd., Chengdu 610000, China)(3. UniTTEC Co., Ltd., Hangzhou 310000, China)Abstract: LTE-M vehicle-ground wireless system based on 1.8 GHz dedicated frequency band is superior to WLAN in terms of security, delay, communication quality, coverage, adaptability to higher speed and interconnection. It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configuration for carrying CBTC service of signal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elem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TE-M replacing WLAN without affecting the operation of existing lines, and puts forward the vehicle-ground wireless system renovation scheme of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ing system,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LTE-M; renovation收稿日期:2022-07-02;修回日期:2023-09-08第一作者:张世铭(1982—),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邮箱:***************。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双网解决方案

应急处理效果
减少损失:降低事 故损失,保障人员
安全
增强安全:提高轨 道交通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快速响应: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快速
响应并采取措施
提高效率:提高应 急处理效率,缩短
恢复时间
6
实践与展望
实践案例
北京地铁16号线: 采用车地无线通 信双网解决方案, 实现列车运行控 制和乘客信息服
务。
上海地铁10号线: 采用车地无线通 信双网解决方案, 实现列车运行控 制和乘客信息服
功能实现
01
双网融合: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网 02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
络的融合,提高通信效率
态,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03
数据传输:实现列车与地面之间
04
故障诊断:实现列车故障的自动
的数据传输,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诊断,提高列车维修效率
05
智能调度:实现列车智能调度,
06
乘客服务:提供乘客信息服务,
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性能和稳定性
实施效果
01
提高通信质量: 降低误码率, 提高传输速度
02
降低成本:减 少设备数量, 降低维护成本
03
提高安全性:增 强网络安全性,
防止数据泄露
04
提高效率:减少 部署时间,提高
系统稳定性
5
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指挥中 心,统一协调指
挥
定期组织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置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流
03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列车运 行状态,提高行车安全
02
冗余设计:采用冗余设计,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04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上海地铁系统的一条重要线路,连接了市区的多个商业和住宅区域。
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通信和信号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的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进行浅析。
一、系统概述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是指地铁车辆和地面信号设备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系统。
在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这一系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保障了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该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列车端和地面信号设备。
列车端主要包括车载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
车载终端是安装在地铁列车上的设备,负责采集列车状态信息、接收和发送信号等功能。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LTE等接口,实现与地面信号设备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地面信号设备主要包括信号机、信号基站和控制中心。
信号机是安装在轨道旁边的设备,用于发送列车运行状态、速度等信息。
信号基站是地铁站台和信号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中继设备,用于接收和发送列车信息。
控制中心则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控和管理列车的运行状态。
二、系统特点1.高可靠性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采用了多重冗余和自动切换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一个通信网路出现故障或信号干扰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网络,保证列车和地面信号设备之间的通信畅通。
2.实时性强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数据传输速度快,响应速度高,能够实时监测列车的状态和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和信号。
3.安全性高系统采用了加密技术和认证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只有经过验证的数据才能被接收和执行,防止了非法干扰和攻击。
4.网络覆盖范围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覆盖了整条5号线的轨道区域和地面信号区域,能够满足列车的通信需求。
三、应用和未来发展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在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的应用,使得列车安全运行和地面信号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便捷和高效。
铁路轨道无线wifi覆盖通信调度解决方案

地铁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南京中科智达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背景在地铁建设及运营中,人们常把地铁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称作运营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系统,更简称为无线系统或无线专网。
地铁无线通信作为地铁地下施工时的唯一的通信手段,担负着提高运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使命。
因此,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应该确保语音及数据通信功能、调度管理功能的实现以及保证全线场强覆盖、提高通信质量为最终目标。
为满足这类需求,必须提供地下的高速数据无线传输通道。
这个无线传输通道必须同时具备高数据容量和快速移动性两个条件同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部门的统一协调。
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的管理力度,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国家当前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
南京中科智达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运用无线传输技术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不仅突破了行业本身的管理限制,而且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专门的研究。
可满足业务及安全的双重需求。
二、无线覆盖设计原则当前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性平台,通过统一的无线网络接入,实现功能丰富、自动路由、全透明传输、全面的无线业务等一体化的处理与管理。
同时,系统需要最佳的性价比。
主要的一些系统设计原则如下所列:系统的先进性采用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使其在无线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
结合业务实际,建立高可用性的无线系统。
功能的丰富性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无线应用功能,满足应用要求。
系统的可扩展性扩充方便,设置修改灵活,操作维护简单,系统构筑时间短,能够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整个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规模上的扩展,扩展后所有功能和管理的模式保持不变。
实用性系统将充分考虑实用性,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满足(用户)使用方便、系统管理方便的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稳定性是本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并充分做到的全天候服务,关键的设备和功能模块要做到双备份,实现多级的冗余设计,保证系统无单一故障点,达到电信运营要求水准,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投资。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上海地铁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线路,也是上海市地铁网络中的一部分。
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是5号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系统概述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是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主要由列车载频通信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两部分组成。
列车载频通信系统是指列车通过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与地面基站的无线通信;无线传输系统则是指地面基站与列车之间的信息传输过程,包括基站与列车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
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
二、系统功能1. 数据传输功能: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列车运行状态、车载设备信息、乘客信息等数据的传输,确保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和接收。
3. 通信功能: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还具备通信功能,能够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包括列车的紧急报警、乘客求助、列车调度指令下达等通信功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乘客安全。
4. 监测功能:系统还具备对列车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状态的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线路畅通。
三、系统优势1. 高可靠性: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和信号传输,确保列车运行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高安全性:系统具备紧急报警、乘客求助等通信功能,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通知列车调度和相关部门,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
3. 高智能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能够对列车运行状态和线路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相关问题分析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相关问题分析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书桌上,键盘敲击声伴随着思路的流转,我将这十年的经验汇聚成这篇方案。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却蕴含着无数的细节和挑战。
一、系统设计总体思路1.信号传输:采用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减少信号干扰和衰减。
2.覆盖范围:地铁线路较长,需要保证信号在整个线路的覆盖,包括地下、地面和高架段。
3.容量需求:地铁乘客众多,需要保证系统具备足够的容量,满足高峰期乘客的通信需求。
4.系统集成:与地铁其他系统(如调度系统、监控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二、具体方案设计1.技术选型:考虑到地铁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选择采用Wi-Fi和4G/5G双模技术,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和覆盖。
2.设备部署:在地铁车辆和沿线基站部署无线通信设备,采用分布式架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网络规划:根据地铁线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规划,合理设置基站间距,保证信号覆盖的均匀性。
4.信号优化:通过调整天线方向、功率控制等手段,优化信号质量,降低信号干扰。
5.系统集成:与地铁调度系统、监控系统等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三、相关问题分析1.信号干扰:地铁沿线环境复杂,信号干扰问题难以避免。
我们需要对干扰源进行排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抑制。
2.信号衰减:地铁隧道较长,信号衰减严重。
我们需要采用高增益天线、功率控制等技术,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3.容量需求:地铁乘客众多,高峰期通信需求大。
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容量,满足乘客通信需求。
4.系统维护: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涉及多个设备和技术,维护工作量大。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1.系统设计:根据地铁线路特点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
2.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无线通信设备,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
3.设备安装:在地铁车辆和沿线基站进行设备安装,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及网络优化探究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及网络优化探究一、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特点2. 客流密度大: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天要承载大量的乘客。
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人满为患,乘客的移动速度快、密度高,给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信号干扰:地铁车厢内存在大量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同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信号,对通信网络造成严重的干扰。
1. 信号传播障碍:地下隧道和站台结构复杂,电磁波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阻碍,容易导致信号的衰减和波动,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 客流密度大: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内的乘客密度非常大,这会导致无线信号的覆盖面积和网络容量的需求剧增。
1. 天线设计优化:在地铁隧道和站台等地下空间,由于材料的屏蔽作用,信号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阻碍。
为了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需要对天线的设计进行优化,采用多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 功率控制优化:针对地铁车厢内客流密度大、信号干扰严重的特点,需要对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调整传输功率和覆盖范围,避免信号重叠和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3. 多频段技术应用:通过引入多频段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地下隧道和站台等特殊环境对信号传播的阻碍,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满足地铁车厢内大客流量的通信需求。
四、现有解决方案1. 信号增强器:通过在地铁隧道和站台等地下空间部署信号增强器,可以有效地增强通信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改善客户的通信体验。
2. 天线优化:采用新型的多频段、多天线MIMO技术,提高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改善通信质量。
3. 网络容量提升:引入大容量通信设备和技术,提高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网络容量,满足客流密度大、通信需求高的特点。
五、未来发展方向1. 5G技术的引入: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铁通信无线系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密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地铁车厢内的大客流量通信需求。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实施方案探讨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实施方案探讨摘要: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地铁车地无线通信一直是地铁通信专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分析频段2.4G传输时钟同步车地无线通信方案、频段1.8G近远端机同步车地无线通信方案和频段5.8G-GSU同步车地无线通信方案,提出更适合的频段5.8G分组传输网时钟同步车地无线通信方案,以及未来车地无线通信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地铁通信;车地无线通信;方案引言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地铁安全运营所必须的信息交互系统,系统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地铁的运营状况,与人们的出行体验息息相关,是城市进行地铁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车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如何选择合适的车地无线通信技术,满足地铁运营的需要成为设计、施工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地铁车地无线通信概述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是乘客信息系统(简称PIS系统)主干网络的延伸,PIS系统能通过组播方式实现线路播控中心到列车的信息下发,并能实现广播和寻址功能,将特定的信息发送给指定的一列或者几列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简称CCTV系统)也能通过该网络实现将车辆客室监视信息实时上传至中心CCTV服务器,列车驾驶室显示终端能调看对应车站站台屏蔽门侧的监控图像。
车地无线网络提供的双向传输有效带宽应能满足列车与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传输的带宽要求,保证所传图像顺畅清晰,不出现画面中断或者跳播等现象,且系统具有QoS分级控制功能。
车地无线网络确保沿轨道线安装的无线接入点和在移动列车上的移动单元之间建立稳定、安全且能避免冲突的连接。
在列车高速运行时,不应丢失连接和引起画面质量降低,无线设备应遵循完善的切换机制无缝切换至最合适的接入点。
2地铁车地无线通信整体规划2.1通信信号各自独立建设LTE单网通信信号专业各自建设一套LTE硬件传输网络,通信专业单网承载无线调度业务和列车运行紧急数据业务。
考虑到信号CBTC系统对无线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必须采用双网冗余的设置方式,则由通信专业为信号专业配置冗余无线数据传输通道,以满足信号系统冗余需求。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及网络优化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及网络优化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系统成为了很多大城市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地铁系统不仅需要保证运行的安全、高效和顺畅,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和网络优化,对于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建设合理的信号基站分布:地铁车厢内应该设置多个信号基站,以保证信号的覆盖深度和覆盖面积。
站台上和通道内也应该有合理的基站分布,以保证乘客在候车时和进出站时都能够保持稳定的通信。
2.强化信号增强技术:在地铁车厢内,可以使用信号增强器或者中继器来加强信号的传输,弥补信号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在站台上和通道内,可以使用扩展天线或者信号中继器来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
3.优化信号传输协议: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可以采用多种信号传输协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例如,在车厢内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来实现信号传输,在站台上和通道内可以采用蜂窝通信技术来实现信号传输。
1.频谱资源的优化利用:地铁通信无线系统所使用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进行规划和利用。
通过合理分配和调整频率资源的使用,避免频谱资源的冲突和干扰,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2.强化网络规划和设计:地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在网络的布局上,应该考虑到地铁线路的运行路径、车站的位置和通道的布局,以确保网络的覆盖深度和面积。
在网络的拓扑结构上,应该考虑到地铁乘车区域的人口密度和通信需求,以实现网络的高容量和高速度。
3.强化网络管理和优化:地铁通信无线系统需要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和优化,以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质量。
对于网络拥塞、信号干扰、截断和故障等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优化。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通信问题,保证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地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1. 引言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地铁车厢内的信号覆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的乘客体验,地铁运营商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铁无线覆盖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地铁乘客的通信体验。
2. 问题分析地铁车厢内的信号覆盖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铁车厢位于地下,信号在隧道内容易受到屏蔽;二是大量乘客同时使用手机等无线设备,导致网络拥塞。
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地铁车厢内的无线通信质量差,用户经常遇到无法上网、通话质量差等问题。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地铁车厢内的无线覆盖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3.1. 信号增强器在地铁车厢内安装信号增强器可以解决信号在隧道内受屏蔽的问题。
信号增强器可以接收地面基站的信号,并通过天线将信号扩展到地铁车厢内。
这样一来,乘客就能够在地铁车厢内正常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设备进行通信。
3.2. 小区基站为了解决地铁车厢内网络拥塞的问题,可以在地铁车厢内安装小区基站。
小区基站可以提供地铁车厢内的独立网络,减轻地铁车厢与地面基站之间的通信压力。
乘客可以通过连接小区基站的网络进行上网、通话等操作,提高通信质量。
3.3. 公共Wi-Fi网络除了信号增强器和小区基站,还可以在地铁车厢内提供公共Wi-Fi 网络。
公共Wi-Fi网络可以解决乘客移动设备过多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降低地铁车厢的通信压力。
乘客可以通过连接公共Wi-Fi网络进行上网,减少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提高通信质量。
4. 实施步骤为了实施地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4.1. 调研和规划首先,地铁运营商需要进行调研和规划,确定在哪些地铁线路和车站实施地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调研和规划阶段需要考虑地铁车厢的总数、乘客数量、信号覆盖情况等因素。
4.2. 安装信号增强器和小区基站在确定了需要实施地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的地铁线路和车站后,地铁运营商可以开始安装信号增强器和小区基站。
车地无线wlan解决方案

图24Qos保证机制流程图
2.8
由于车地无线WLAN网络承载的是音视频信号,视频显示不能出现明显断点、失帧、抖动、马赛克等,音频播放不能出现明显噪音、滑码等,故要求列车即使在高速运行下,也要保持无线链路不能中断。当车载无线单元从一个轨旁AP的覆盖范围移动到下一个轨旁AP的覆盖范围时,将发生切换。小区之间的无线切换操作是自动的,并且对于列车操作来说是透明的。
IP地址的分配如下:
在IP地址规划方面,IP地址可以分为管理IP和业务IP。
管理IP使用192.168.0.0/16网段。
业务IP使用172.16.0.0/16网段。业务IP又可以分为设备互联地址和主机地址。
2.7
在车地无线WLAN网络中,QoS非常重要,而对于承载语音、视频业务的WLAN网络,通信质量尤为重要,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QoS的总体思想就是保证实时语音、视频在最高的优先级。
图26漫游切换示意图b
3.最后,列车无线车载无线单元进入了AP2的覆盖区域,列车无线单元将同AP1断开连接,直接利用列车车载无线单元与AP2已经建立好连接,立即开始数据传输。
图27漫游切换示意图c
2.9
在地铁通信中,信号系统也可能采用WLAN的无线传输方案,如何防止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互相干扰,解决方案如下:
通常,802.11a\g\n的越区切换时间在500ms到2s之间(包括重新鉴权和其他以安全为目的额外开销),在切换期间,车载无线单元可能与轨旁AP失去连接(也就是说,通信中断)。这对于列车运行,特别是高速列车运行是不能接受的(按照最高时速120公里/小时估算,最坏情况下,列车在大约65米的运行范围内可能与路边失去联系)。为达到零切换时间(避免切换过程中任何可能的数据丢失),本方案采用快速切换漫游技术,真正做到了AP间漫游切换0丢包,漫游过程中不改变ip地址,无需重认证。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是上海地铁网络中的一条主要线路,通行于上海市中心区域。
为了提高乘客的通信体验和安全性,5号线采用了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
本文将对该系统进行浅析。
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是指列车与地面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
在5号线中,该系统是由列车上的通信设备和地面基站组成的。
列车上的通信设备包括车载站台通信设备和车载行车控制设备。
地面基站则位于地铁线路沿线的固定位置,用于接收列车传输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车载站台通信设备是列车与乘客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重要装置。
该设备提供了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音视频传输、广播通知和乘客信息发布等功能。
乘客可以通过车上的屏幕和音箱查看车次信息、广告信息、紧急广播等。
该设备还可以对列车进行监控,保障乘客的安全。
车载行车控制设备是列车自动运行的关键设备。
它通过与地面基站进行通信,获得列车的定位信息和运行参数,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动控制。
这样可以确保列车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并根据信号灯的变化来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而地面基站则承担着接收和处理列车传输数据的任务。
它位于地铁线沿线的固定位置,一般设置在每个车站和关键区段。
地面基站与列车的通信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主要利用无线电和微波通信技术。
当列车经过地面基站时,基站会接收到列车传来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给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处理。
地面基站还可以将相关信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传送给车站和乘客。
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在5号线的应用,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乘车环境。
它不仅提高了列车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和效率,还使得地铁运营方能够更好地监控列车运行状态和乘客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应对。
通过自动行驶控制系统,5号线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停车位置都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无线双网车地通信系统在提高乘客的通信体验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双网解决方案

灵活组网
EUHT技术产业化解决方案 — 轨道交通
车-地之间的高可靠无线宽带通信是实现轨道交 通智能化、智慧化的根本基础,EUHT技术可 以支持移动速度超过500公里/小时的高可靠、 低时延、高吞吐量无线通信,实现车地之间大 信息数据的实时传送,将轨道交通的“智慧” 和“安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集群 调度
04 多种数据 : 文本、语音、图像、视频 ……
列车
信息
……
地铁车地无线网络制约
TETRA 01 LTE-U 03 802.11 05
02 LTE-M
04 EUHT
制式繁多 互不相通
06 Others
800MHz
业务单一
1.8GHz
完整20MHz难以获批
2.4GHz
干扰较多
5.2GHz
限室内应用
1.8GHz +
5.8GHz
安全业务与非安全业务 窄带业务与宽带业务 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 授权频段与开放频段
提升车地通信能力 加速智慧地铁业务落地
集群调度
1.8GHz
CBTC PIS
5.8GHz
CCTV 列车信息
新兴业务
安全业务更安全 宽带业务路更宽
A网:CBTC B网:CBTC+集群
电视上车直播 实时广告娱乐节目 车体内外30~60路4K摄像头
行 业 背 景针对超 高速无线通信技术 进行前瞻性研究
2010年
国家集成电路02专项 国家移动通信03专项
第二轮支持 核心芯片研究开发
2012年
首先在高铁、地铁、工业 互联、无线宽带领域规模
产业化应用部署
2014年
华为地铁eLTE解决方案

频谱利用率达 到 5bps/Hz , 20Mhz 吞 吐 量
可达100Mbps
频谱利用 率高
语 音 + 数 据
LTE技术优势
扁平化的 网络架构
扁平网络架 构,网元节 点少,传输 时延<50ms
广域覆盖
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提 供给1bps/Hz 的小 区 边缘速率。
LTE实现无线“超宽带”
宽带无线,以有限列车空间创造无限运营空间
60M超宽带业务支撑平台 超宽带
低时延高性能集群调度平台 成熟产业链聚焦业务发展
集群
成熟
窄带向宽带演 变 业务海量增长 视频需求增多
宽带多媒体集 群 快捷生产协调 可靠应急救援
稳定平台、终 端 确保业务长期 发展 成熟、商用、 可靠
宽带无线将揭开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新时代
AP的可靠性指标MTBF<50000小时
超宽带无线车地通信解决方案优势
基于最佳无线宽带技术
基于3GPP标准制定的LTE技 术
产业链丰富完善 全球规模部署丰富、完善的
解决方案
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
匹配需求的定制化终端 面向行业客户的紧凑型核心网 标准化接口支持行业互联互通
紧密结合地铁业务场景,符合工程化要求
超宽带无线车地通信解决方案组
网管服务器 M2000
核心网 eCNS
网
交换机
中央机房内部署核心网设 备,负责与中心服务器、视频服务 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接口,接收视 频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过TD-LTE无 线网络传输到列车上。
自动频率校正技术:采用 频偏补偿机制,有效克服 多普勒效应,确保高速移 动场景下的无线链路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基于频偏的切换技术:切 换时参考频率偏移变化, 提高切换成功率,保证高 速切换场景下的带宽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多台设备的ACL:提供配置模 板,在多台设备上增加ACL
◆ 部署ACL定义和ACL应用:将待部 署配置项下发到设备上
一套网管即可实现整网全部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使得网络维护管理效率更高
无线组播大幅节约骨干网带宽
组播可以大幅节约站间骨干网带宽,但车载AP和轨旁AP之间的无线 链路切换障碍了组播到车厢 H3C 创造性地实现了无线组播技术,实现了车载设备可以稳定接收 组播报文
深圳地铁龙华线线实施经验表明:运用无线组播技术链路切换时间<30ms,PIS视频播放流畅,大幅节约骨干网带宽!
802.11g
● 标准速率
2.4G54M
● 兼容11b
802.11n(双流)
● 标准速率300M
● 兼容11a/b/g
● OFDM-MIMO
802.11n(三流)
● 标准速率450M
● 智能天线
● 射频增强
802.11ac(八流)
● 标准速率
6930M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H3C新一代车地无线通信方案 H3C PIS车地无线通信案例介绍 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
H3C PIS网络子系统组网图
车地无线链路软切换技术
链路1
链路2
链路3
Mesh组网,车地无线链路预建立,后切换
MLSP【移动链路切换技术】专利技术使链路切换 平均时间从50ms以上降低到30ms以下
WLAN的频率偏移估计与补偿
WLAN支持基于前导码的频率偏移估计和 补偿算法
120KM/h速度下实测效果好,正积极寻 求更高移动速度的测试
车地无线通信网络
PIS核心交换机
WIFI热点中心
车厢摄像机 VLAN 1
车载PIS服务器 VLAN 2
WiFi热点 VLAN 3
多业务承载--端到端的QOS保 障
有线调度机制
ACL
源地址
目的地址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协议类型
令牌桶
接收 无线<->有线 流分类 报文 优先级映射
流量 限制
转发
DTaroilp流Q量ueu统e0 计
0.01 5
X: 5.013e +00 4 X: 6.342e +00 4
Y : 0.0139 2
Y : 0.0134 7
0.01
0.00 5
0
0
1
2
3
4
5
6
7
4
x 10
第三方移动性测试表明:H3C车地无线方案通信质量对列车速度不敏感,链路切换时延30ms以内,丢包率1%以下, 完全可以应用于120Km/h甚至更高时速项目
同步码
检查码
前导码
帧头
PSDU
120KM/h高速下良好的车地无线 通信质量
0.02 5
X: 262 9 Y : 0.0202 8 0.02
X: 2.296e +00 4 X: 2.758e +00 4 Y : 0.0208 9 Y : 0.0208 8
X: 3.921e +00 4 Y : 0.0197 6
Queue1
R
Queue2
R
/
QueueN
D
R
R
拥塞 控制
队列
出队 发送 调度 报文
优先级队列1 优先级队列2 优先级队列3 优先级队列4
AIFS1
CW1
Frame
AIFS2
CW2 Frame
AIFS3
AIFS4 Busy
CW3 CW4
Frame
Frame
Time
802.11e价值: 1、服务质量保证; 2、提升系统抗干扰 能力;
高效运营对车地无线的新挑战
车速提升 发车间隔缩小
同台换乘
高移动下的车地无线 前后列车无线带宽竞争 换乘列车无线带宽竞争
WLAN 802.11ac技术和产品推出
1997
1999
2003
2009
2011
2013
802.11
1 标准速率 M
● 无商用产品
802.11b/a
● 标准速率
2.4G:11M 5G:54M
H3C无线产品实现了WLAN QOS协议802.11e与有线QOS协议802.1p之间的相互映射,从 而在PIS承载网中实现跨越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端到端的QOS保障,确保流量突发时优先传送 关键业务
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维护效率更高
MPLS VPN管理
◆ 基于向导式VPN业务发现、业务部署 ◆ 直观的VPN告警与性能监控功能 ◆ 立即、定期配置审计、连通性审计 ◆ 基于业务功能、用户身份鉴权部署Fra bibliotek鉴权监视
审计 调度
iMC VPN Manager
QoS管理
◆ 流分类、流动作、策略模板定义 ◆ 基于向导的端到端QoS策略部署 ◆ QoS配置变化审计 ◆ 流量异常拓扑展示 ◆ QoS策略调整
平台管理
◆
集中化的设备资源和用户资
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
灵活的拓扑功能
◆
智能的告警管理
◆
强大的配置管理
ACL管理
H3C新一代车地无线产品 WA4320-TQ\TS
802.11ac产品:物理带宽867Mbps,实测静止带宽 500Mbps以上, 实测车地带宽250Mbps以上 工业级产品,宽温、振动、EMC等满足行业标准要 求,QMA\SMA射频口、 M12网口和电源口、SFP光口
QMA射频口
安装方式灵活\多向指示灯
WLAN方案的解决办法--车辆段多 信道
多辆列车在车辆段同频点无线下 载PIS节目时遭遇无线带宽瓶颈
5GHz带来更多频率资源,车辆 段各轨旁AP设置在不同频点
车载AP频点自动调整为与临近 轨旁AP频点相同
多业务承载--安全隔离
CCTV监控中心 车载工业交换机
PIS业务中心
IP骨干网 车站有线网络
列车上下行双频点方案
上行轨道 下行轨道
高架线路或单洞双轨线路,上行和下行列车会车时,2列车共享而非独享车地无线通信带宽 上下行双频点方案可以避免上下行列车交会时出现无线带宽相互竞争,保证独享车地通信带宽
一期11g,二期能上11ac吗?
一期 二期
上行轨道 下行轨道
一期项目采用2.4GHz的11g无线设备,如何既保护一期投资又保证二期先进性? 二期轨旁和车载均采用支持2.4/5GHz双频的AP和天线,二期列车在二期区间车地通信为802.11ac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H3C新一代车地无线通信方案 H3C PIS车地无线通信案例介绍 LTE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
新应用—车地无线高带宽挑战
PIS乘客信息系统
地铁Wi-Fi热点
车地无线通信高带宽 ◆ 安防需要车载CCTV密集化、高清化和存储长期化,地面集中存储势在
必行,对车地无线带宽提出新的挑战 ◆ 列车乘客WiFi上网需要高车地无线通信带宽,且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