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融合通识教育,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机制

融合通识教育,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机制
观; 学会生活 , 具有 旺盛 的实 践能 力 , 让学生 在全 面发展 过程 中成 长。为创新 教育 提供方 针指 导 , 使我 国的创新 教育 能切实贯彻 党的教育 思想 和教 育路线 , 证创新 教 保 育 的社会 主义 办学 方 向。 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育 中要 运 用 以人为本 、 学生 为主体 、 科学 发展 观 、 和谐 教育 观等全新
国高校在 学 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 的过程 中, 把培 养具 有 全面创 新素 质的创 新 型人 才作 为 高校创 新教 育 的宗
旨。思想政 治教 育的作 用主要在 于为 学生综合素质 的全 面发展提供政 治保 证 、 精神 动 力和情 感 需要 , 这也
正是创新教 育的 内在要 求 。通识教 育与思 想政 治教 育在教 育理 念上 是相 通 的 , 对推 进 思想政 治教 育具有
集体 主义 、 社会 主义和 爱 国主 义观 念 , 使学 生 有一个 正 确的人生起点 , 在此基础上 激发学生 的历史 责任感 和爱
第3 0卷 第 4期
湖北 师 范学 院学报 ( 学社会科学 版) 哲 Junl f b i oma U iesy( hl oh n oi c n e ora o e r l nvr t P i spyadSca S i c ) Hu N i o l e
V0 . 0 13
[ 收稿 日 ] 2 1 —o —o 期 OO 3 6 [ 作者简介 】 张祖晏 . 江苏宿迁学院基础 部教师 。
2 动力激发作 用 。思想 政治教 育为创新型人才提 、 供 源 源不 断 的精 神 动 力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基 本功 能 就

19 ・ 2
是培养学生正确 的世界 观 、 生观 和 价值 观 , 人 培养 学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邓舒雨;王云鹏【摘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就是对高校全体学生进行的一种基础性语言、文化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虽然属于不同体系的教育.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正确认识与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联,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1)002【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作者】邓舒雨;王云鹏【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较为明显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但通识教育是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思想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因而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一同进行的局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说的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能够符合社会实践的活动,是我党与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共同具有的优良传统。

通识教育与通识均属于外来词汇,在我国古汉语中是不存在的,通识教育实际上是指一种与职业教育不相关的教育内容,强调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理论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通识教育也可以说是普通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比较(一)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目的性,并且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doc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doc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作者:甘慕仪徐刚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0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虽分属于不同的教育体系,但两者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方面均有许多共同之处。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对通识教育的政治引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二者的关系、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情况、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关系[作者简介]甘慕仪(1978- ),女,广东佛山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徐刚(1962- ),男,湖北安陆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

(广东顺德52833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62-02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而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从国外、境外大学引进的一种教育思想。

不少院校正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因而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并行的局面。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做人”的教育,其教育基本目标都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非常有必要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加强对通识教育的政治引导。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

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高校思政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探讨

高校思政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探讨

高校思政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探讨◆石书臣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一个热议话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不仅影响了我们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也模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

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明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一、通识教育的由来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探索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理智方面的训练,排斥任何职业的或功利的目的,在教育内容上关注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把自由教育思想改造成通识教育是在美国。

工业革命后,科技的发展使得专业教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相互疏离,热衷于追求功利和实用,而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因此就有学者提出通识教育。

最早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我国学者李曼丽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建构。

她认为,“简言之: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现在,重视通识教育已成为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理念。

但在我国,通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识教育的提法也不普遍,通常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命名。

将“通识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的特殊情况。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美国大学普遍实施通识教育,大学的课程与修业、教学与评估、辅导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通识教育以渗透的形式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教育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及个体性功能,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enligh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general education to ou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n zhijunthe maxist education institution of the capital nomal universitygraduate student 100048abstrac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universal implementation, university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coaching and life, etc are reflected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infiltration play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and its education idea and practice education are reflect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fun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re important to enlighten.key words: american, general educx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

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启示

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启示
呈 现 出 稳 定 发 展 的 态 势 。 我 国 港 澳 台 地 区 的 通 识
同趋 向 。例如 哈佛 大学 , 本 科 生 必 须修 读 的全部 其
课 程 中有 四分 之 一 是 核 心课 程 ( o eC riuu C r ur lm, c
即原来 通识 教 育 课 程 的 改 良版 ) 其 理 念 在 于 学 生 ,
特 定 的信 息 量 , 了 解 某 些 领 域 的 知 识 现 状 , 的 或 它
教 育在 2 O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起 步 , 今 已有 较 成 熟 至
的经验 , 这些 成 熟 的 经 验 , 于我 们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对 理论教 育 的改革具 有很 好 的借 鉴意 义 。
V oL8, o. N 1
M ar , 00 . 2 8
文 章 编 号 : 6 1 7 3 2 0 ) 1 0 6 —0 1 7 —3 5 ( 0 8 0 — 0 1 4
由 : 通 识 教 育 对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的 ; 日 、
江 海 , 志伟 程
( 南京 工程 学院人 文与 社会 科 学 系 , 苏 南京 , 1 1 7 江 2 16 )
空 间 。此 次 改革 , 从 国外 和 我 国 港 澳 台 地 区 “ 可 大 学通 识教 育 ” Ge ea E u ain 得到 启发 。 目前 , ( n r l d ct ) o 他们 大学通 识 教育 发 展势 头 良好 , 们 的一 些 做 法 他
值 得我们 借鉴 。
其独立 思 考 的能力 。应 该 讲 , 些 能 力是 当代 大学 这
体 系 , 承多 于创 新 , 去 的 一些 痼 疾 并 没 有 得 到 继 过
长 。各地 对通 识教 育 的 目的表 述 各 异 , 是 大 体 上 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育 人 为本 是 最 基 本要 求 ;促 进 人 的全 面发 展 是最 本 质 意 义 ;培 养 德智 体 全 面发 展 的社 会 主义 新 人 是终 极 目标 。因此 , 培养“ 完整 的人 ” 的通识 教育 和 “ 以人 为本 ”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 都 是 一 种 关 于 人 的对 象性 活 动 , 是 人 的存 在 和 发展 方 式 , 是 建
为大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 ,其强调 的是 如何将学 生培养成 为一个合格 的“ 人” 和“ 公 民” , 成 为“ 全 面发 展 的” 人 。也 就是 说 , 通识 教育 是关 注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1 2
[ 基金项 目 ] 黑龙 江省 学位 与研 究生教 育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 石油 高校研 究生思想政 治理论课改革和 建设 研 究” 阶段性
文精 神 。解 决 的出路 只 能在 于 把科 学 理性 教 育 与
最高价值取 向上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是 相互 契 合 的 。
人文精神教育有效融合。科学理性教育是现代教 育 的主要 内容 , 也是 社会 文 明进步 的基 础 。科 学 理
性 教 育 主要 侧重 于 功利 性 与 实用 性 ,重 点 在 拓宽
成果 , 项 目编 号 : J G X N — H U一 2 0 1 2 0 2 8
[ 作者简介 ] 李 国俊 ( 1 9 5 9 一 ) , 吉林榆 树人 , 硕士研 究生导师 , 教授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等教育理论研 究。

1 4 2・
构在“ 人” 的基 础 上 的 实 践 活 动 , 具 有 深 厚 的人 学 底 蕴 。在 促 进 人 的 自由全 面发 展 这 一基 本 理 念 和

浅谈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中的主要功能
通识教 育的 目的在于 维护大 学的 人 文精神 ,使学 生树 立理 想信 念 、陶 冶道德情 操 、培 养哲学 思维 、强化历
史意识、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慎 思明辨的能力,提升学生想象力、表
现 力、沟通 和交流 能 力。加强通 识教 育对促使学 生思 想政治 品德形成 和提
通识教育的出现和深入开展,恰 好为实现隐}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造 生
了 良好 的条件 。一 般来 说 ,学校 思想 政 治教育 的方式主 要有 显性和隐性 两 种 ,隐性 的思想政 治教育方 式主要 是 指 无意识 的教 育,这与有意 识的 向大
学生灌输思想道德说教内容相比具有
很 大的优 势 ,隐性 的思想政 治教 育方
育中的开拓功能 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全
面发展 的人 ,这就 在一 定程度 上开 阔
( ) 二 通识教育在离校思想政治教
之中进行价值观的自我调整,激发学
生 的学 习热情及升华学生的人 生理 想。 (四 )通识 教 育在 高校 思想政 治 教 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一般来 讲 ,人
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我国社
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直接关 系到 他的人 生观 、世 界观、 价 值观 。在 高等学 校 ,通 识教育 的开展 能够 让在校大学生 广泛吸取文 、 、 、 史 哲 艺等多学 科 的知识 ,可 以 引导学 生辨
的思想品德 的基本 心理结 构是 由品 德 认识 、品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 、品德 意志 与品德 行 为这 四种要 素构成 的。个体要 对道 德
会 正处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当中 , 也正是处 于 由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 会转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和 能 力 结 构 , 成 完 整 的 、 互 联 系 的知 识 观 , 形 相 使
互补充 ,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思想政治 教育的系统性包括全面性、 协调性 、 连续性和发展 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地协调 、 发展和完善 , 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才能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
育 目标 的实现 。
点:
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追求 自由的诉求 ,教育 理念存在相通之处 。一是都注重对人 的存在意义
的探 索 。促 进人 的全 面发 展是 通识 教 育 与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本 质要 求 ,教 育 的 目的就是 要 把人 教 育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 。通识 教 育对思 想政治 教育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

第一 , 导向性。通识教育是一个具有引导功能 的教育 , 它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导 向; 引导高等教育
朝 着科 学 的方 向发 展 ; 引导 学生 如何 做 人 , 成 正 形

通识教育 与思想政 治教 育 的内涵及
[ 收稿 日期 ]0 1 1 — 2 2 1— 1 0
[ 作者简介 ] 司丽华(98 )女 , 江牡丹江人 , 17一 , 黑龙 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

1 8・ 3
第 四, 综合性 。通识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科学 、 社会科学 、 然科学等多学科领域。通识教育就是 自 要打破人文 、社会 、 自 然科学之间壁垒分明的界 限, 促进人文与社会 、 自然学科 之间的交叉 融合 、 沟通和对话 ,给予学生较为合理全面 的不 同大学 由于
办学 风 格 、 色 、 特 文化 背景 存 在 差 异性 , 建 立 起 都
符合 自身特色 的通识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 育也呈现多元 化的趋势 , 融通 中外 、 汇通古今 , 注 重历史与现代 、 科技与文明的对话 。 第三 , 普遍性 、 基础性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 大学生的教育,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 当接受 的教 育, 是培养我们所有的人 , 无论是作为父母 、 配偶 、 观光 旅 游者 、 领导 人 、 民 、 务 员 、 选 公 文化 科 学工 作

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初探

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初探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清涛(),男,山东滨州人,济南职业学院团委助教。

2011年2月第1期(总第84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 Feb .2011No .1(Serial No .84)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初探刘清涛(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政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的问题是投入和收效的比例失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应该是孤立的、局部的学科改革,而应该从宏观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否则改革终究是被动的、表面的,收效则是有限而缓慢的。

本文把通识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以及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1-0102-04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高等教育已逐渐走进社会发展的中心,知识传播、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把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面对绝对数量世界第一的大学生群体,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把通识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深化通识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之处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 l Educatio n),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Bo wdoi n College)的帕卡德(A .S .Packard)教授。

通识教育是一种包含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思想,是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博与统整,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诸方面全面的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善的人,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

文章把通识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教学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教育,基本目标都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通识教育理念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源自西方,英文名称是general educ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初,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

提出至今,关于通识教育都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做了定义: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1]可见,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引下,在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文章对“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两点建设性意见:(一)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教学发挥着主导作用。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第3 1卷 第 2期
2 0 1 5年 2月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J i l i n T e a c h e r s I n s t i t u t e o f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 a c t ,i s a Ma r x i s m t h e o y r e d u c a t i o n or f s t u d e n t s ,i s t h e ma i n w a y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c a t i o n or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Al t h o u g h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g e n e r a l e d uc a —
t i o n b e l o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y s t e m o f e d u c a t i o n,t h e y h a v e s o m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i n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 e d u c a t i o n me t h o d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t e n t a n d S O o n .I t h a s v e y r i mp o r t a n t i mp a c t o n h i g h e r e d u — c a t i o n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i f we c a n u n d e r s t a n d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的理论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的理论探析

tn 的译 名 , i” o 也有 学 者将 其译 为 “ 普通
教 育 … ‘ 才 教 育 ” 。1 通 等 9世 纪 初 美 国
育属于广 泛性教 育 , 适用 于所有 人。通 识教育 内容具有普遍性 , 适合任何人 , 包 含作为一 名合法 的公 民在社会中所应具 备的知识 、 技能 和态度 ; 包含各种 社会关 系所应 了解和掌握 的品德和素养 。所 以 说, 通识教育是一种 人人 都应该 接受 的
随着社会分 工 的不 断细 化, 产力 生 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校 的教 育也越 来越 高 产业化和功利化 , 基础文 化 的不 求甚 对
解 , 专 业 知 识 的依 赖 , 接 导 致 了 大 学 对 直 的 教 育 的偏 向发 展 。3 通 识 教 育 认 为 , _而
( ) 识 教 育 具 有 广 泛 性 。通 识 教 1通
作者简介 : 张岩青 (9 7 ) 男 , 17 一 , 硕士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 和高校行政管理学的研 究。

2 .提 倡 教 育 “ 以人 为 本 ” 我 们 当 前 的 大学 教育 沉 迷 于产 业 化 与功利化 , 已不 再 是 思 想 驰 骋 与 学 术 研 究 的 圣 地 。 有 专 家 曾 指 出 : 当 今 的 高 “
使 大 学生 的思 想 品质 和 道 德 观 念 得 到 丰
人 的生命的 自觉阐释引导人们去 自觉地
追求真实的人 生意义 , 提升人生境界。
确认识 自我 , 就会使 自己脱离客观现 实 ,
形 成社 会 的 不 稳 定 因 素 , 响 社 会 文 明 影
三、 以通 识 教育 理 念 引 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必然性
育在高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中所 起 到 的作 用, 了解它 的内涵 、 义及特 点 , 意 才能使

通识教育思政课程

通识教育思政课程

通识教育思政课程摘要:1.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定义与意义2.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内容与目标3.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实施方法与策略4.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正文:一、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定义与意义通识教育思政课程,全称为通识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思政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高的政治站位,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内容与目标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坚定信仰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实施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目标,需要采取一定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包括:1.优化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全面、系统、科学。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等。

3.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4.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四、通识教育思政课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通识教育思政课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第一专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专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专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科学。

其重点是研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讲,研讨班便重点研修大学德育学。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石、理论依据和根本指导思想。

所以,理论基础,也可称之为指导理论。

本专题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不论是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组成部分,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其中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具有更加直接的指导作用。

主要讲以下五点: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两对矛盾和三层次社会结构)第二、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致魏德迈的信)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四、“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第五、社会主义道路的两种设想(人们对中年马克思知道多一些,而对晚年马克思知之不多)。

第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这些都关系到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人学:第一、人的本质和人性关怀。

第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含毛泽东的发展)。

第三、人的主体性理论。

3、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灌输理论。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人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着共同的精髓、共同的主题、主线,都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都是新世纪党和国家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七大将之整合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昨天己讲。

通识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启示

通识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启示
教 育 形 式 更 加 活跃 。 具 实 效 性 。 更
【 键 宇 】 识 教 育 ; 想 政 治 教 育 ; 法 ; 式 ; 示 关 通 思 方 形 启
【 图 分 类 号 1 4 中 G6 1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1 5 0 (0 20 — 1 2 0 文 1 7 - 1 12 1 ) 1 0 0 — 5
【 要 】 通 识 教 育 成 为 一 个 全 球 性 教 育 话 题 和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共 同追 求 的 背 景 之 下 , 观 我 国 思 想 政 治 教 摘 在 反
育 的 形 式 , 然 越 来 越 活 泼 多 样 , 却 往 往 流 于 形 式 而 缺 乏 实 质 性 的 进 展 。 梳 理 和 总 结 可 资 借 鉴 的 通 识 教 育 虽 但 方 法 , 以 为 我 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形 式 创 新 提 供 有 益 的 思 路 , 对 比 中 借 鉴 , 借 鉴 中 超 越 。 我 国 思 想 政 治 可 在 在 使
德 情 操 , 为 一 个 在 智 力 、 心 和 品 格 各 方 面 能 协 调 成 身 而全 面发展 的 “ 全 的 个 人 和 自 由社 会 中 的 健 全 公 健 民” 通识 教育是 一种 “ 归人本 身 ” 教育 理念 . 。 回 的 其 核 心 是 如 何 做 人 的 教 育 , 其 理 想 的 终 极 目标 是 通 过 学 习统 一 完 整 的 知 识 培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 通 识 教 育 具 有 以下可 资借 鉴 的方法 。


可 资 借 鉴 的 通 识 教 育 方 法
通 识 教 育 是 基 于 对 人 与 社 会 本 质 的 认 识 而 提 出 的一种 大学 教育 思想 和培养 策 略 , 是 通过 知识 、 就 能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p . 0 1 r 2 1
通 识 教 育 视 角 下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安 守春
( 海师范大学 , 海 西 宁 青 青 8 00 ) 10 8
摘要 : 通识 教 育 无论 其教 育理 念还 是教 育 目的 , 与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有 高度 的 契合 点和会 通 都 之 处 , 中从 通识教 育的教 育理念 、 育 目标及 其 教 育 、 学 思路 等层 面 , 讨 了通 识教 育 对 大 文 教 教 探
来说 , 不是培 养未 来 的专家 、 技师 、 授 , 教 而是 培 养 能够 自由地对 新 的 变化 的境 遇独 立做 出正 确判 断 的
人 ” “ 于受 教育 者来说 , 有一种 塑造 心智 的 价值 ” 。通识 教 育 以浓郁 的人 文气 息 、 明的价 值关 ,对 具 鲜
怀, 高扬 “ 以人 为本 ” 的教 育理 念而 步入教 育实践 。它 把完整 、 自由 的人 看 做是 教育 的根 本 目的 , 培养人
The pe s c i e o he i e l g c la r pe tv ft d o o i a nd po ii a d a i n n g ne a du a i n l c le uc to i e r le c to t
A N Sho c n u hu
通 识 教育 概念 自 1 9世 纪初 被提 出以来 , 有代 表 性 的 内涵界 定就 达 5 0多种 , 国通识 教育 研究 的著 名 学 我 者 李曼 丽博 士 运用 马克 斯 ・ 伯 的 “ 性 类 型 ” 对 通 识 教 育 的性 质 、 韦 理 法 目的 、 容进 行 了 深 入 的分 析 。 内 就 性 质而 言 , 识 教育 作 为一种 具 有深 远 而广 泛影 响 力 的教 育 理念 , 高等 教 育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所 通 是 是 有 大 学生 应该 接受 的非 专 业教 育 ; 目的而言 , 就 通识 教 育 旨在 培育 积极 参与 社 会生 活 、 责任 感 的 、 面 有 全

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

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

第23卷第2期2021年05月Vol.23No.2May,2021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冉琰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广东江门529020)摘要:五邑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侨乡文化通论》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家国情怀、文明互鉴为价值引领,服务于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既落实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典型。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华侨华人;侨乡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及在调研各大高校时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谍毘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实践层面,很多高校教师对公共基础课程、本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开发情况及改进思路做出了有益探索⑴。

有些学者提出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可以弥补思政课理论性较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弊端凶;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其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⑶。

高校通识课程如何设计思政内容也是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不同高校可以利用不同的文化积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典型⑷。

不过这样的建议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

事实上,笔者所在的五邑大学已经积累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学的教改经验。

本文围绕学校本科生通识课程《侨乡文化通论》的思政设计,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探索既有自身特色又服务于”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案例。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谈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谈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政 治教 育 内容 的 知识 含 量 . 强其 说 服 力和 感 染 力 。 增
毁提
涪 升 数_ { 0 同
与 知 . 想 思
教 育 的有 效 载 体 . 识 教 育 可 以提 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说 服 力 知 和感染力。 二 、 时 期 提 升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实 效 的对 策 新

含义
关 系 提 升

知 识 教 育 与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含 义 及 其 关 系
知 识 教 育 是 指 教 育 者 遵 循 受 教 育 者 个 体 认 识 、 维 活 动 思 的 规律 , 计 划 、 目的 、 组 织地 对 受 教 育者 进 行 一 定 的 知识 有 有 有 技 能 的教 育 . 受 教育 者 掌 握一 定 的知 识 和形 成 一 定 技 能 。知 使 识教 育 的 内容 很 宽 泛 , 大 的类 别 来 分 它 主要 包 括 自然科 学 知 从 识、 社会 科 学 知识 、 文科 学 知 识 和 思维 科 学 知识 教育 , 人 以及 与 之 相 关 的 科学 思想 、 学精 神 和科 学 方 法 教 育 。 l 想 政 治 教 科 】 思 育 不 同于 一 般 的传 授 知 识 技 能 的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虽 然 也 是一 门 知识 , 它 与 一 般 性 的 自然 科 学 知 识 不 同 , 但 它 是 教 育者 按 照 社会 发 展 的要 求 , 在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值 体 系 指 导 下 , 过 一 定 的 内容 、 法 、 段 对 受 教 育 者 有 目的 地 施 加 影 通 方 手 响 , 使 其 思想 政 治 品 德形 成 、 促 发展 的教 育 实践 活 动 。 l 2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知 识 教 育 作 为 不 同性 质 的 教 育 形 态 , 他 们 既 相 互 区别 又关 系 密 切 。 先 ,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知 识 教 育 在 首 思 教 育 功 能 方 面存 在 辩 证 统 一 关 系 。从 对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与知 识 教 育 内涵 的分 析 可 以看 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知 识 教 育 作 为两 种 不 同的 教 育 形 态 , 据 其 不 同 的 教 学 目的 , 有 分 工 , 具 根 各 其 体 的教 育 功 能 是 不 同 的 。 识 教 育 的功 能主 要 是 传 授 知 识 , 知 提 升受 教 育 者 的 文 化 素 养 ,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功 能 主 要 是 提 升 受教 育 者 的 思想 道 德 素 质 , 者 存 在 明显 的 区别 。但 是 , 教 两 从 育 的宏 观 功 能来 看 , 育 本 身 都 具 有 教 育 性 , 论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不 教 育 还 是 知识 教 育都 具 有 教 育 功 能 ,其 立 足 点 都 是 提 高 人 们 的综 合 素 质 然 它 们 的具 体 目标 不 同 , 最 终 目的 都 是 把 学 虽 但

论构建高校“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

论构建高校“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
革 方 面 , 该 与 时 俱 进 , 通 识 教 育 与 思 想政 治教 育 结 合 起 来 , 建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课 ” 程 体 系 。在 应 把 构 泛 课
“ 思想政治教育课” 泛 实施 上 , 以采 取 将 马 克 思 原 著 内容 尽 可 能 地 引 入 到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中 、 可 寓
与 青 年 心 理 研 究 中心 ” 助 项 目。 资
[ 作者 简 介 ] 曹卫 国 (9 5一) 男 , 16 , 副教 授 , 要 从 事 科 学 社 会 学 、 技 伦 理 学研 究 。 主 科
l8 2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20 0 9正
面 学 习过 , 在 大学 的教 材 中几 乎 又把 以前 学 而 的 内容 重 复 一遍 , 复 率 超 过 7 % 以上 , 于 重 0 对
治教 育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思想 政 治 教 育与 使
时俱 进 。


思 想 政治 教 育 面 临 的 问题
教育方 法 的不 当。应 该 肯 定 的是 , 士 研 究 生 硕 阶段 的 “ 自然辩证 法 ” “ 学社 会 主 义 ” 程 和 、科 课 博士研 究 生阶段 的 “ 现代 科 学 技 术 革命 与 马 克 思主 义 ” 程 , 内容 深 刻 、 想 性 强 , 课 其 思 与硕 士 、 博士 等 高层次 人才 的认 知 能力 比较 匹配 。 2 信 息量 小 。从 中学 到 大 学 本 科 , 想 政 。 思
第3 O卷 第 7期 20 0 9年 7月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 F HARB N UNI RS T I VE I Y
V0 . O No 7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但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本文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剖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深度把握二者相互补葺的促进关系,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为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预计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超过50%。

面对着数量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通识教育是一种国外传入我国的教育理念,已经被高校普遍所接受,并在积极推行。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共存并行的,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

但从二者的教育目的来说,都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能够全面发展的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做“人”的教育,并且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

因此,分析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分析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二者发挥联动优势,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进而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目的。

一、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一)通识教育的含义、特征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指对受教育群体普遍进行的内容相同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出具有主体性和完整性的人而实施的一种全面的普及教育。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学识智慧、人格品质、感情心理、社会经验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通俗地讲,通识教育就是指那些没有那么直接的为未来职业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内容。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其教育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最基本的、通用的知识和道德规范,为其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教育内容包含自然、人文、社会科学、人际交往等,并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互融互通,形成了兼具广度与平衡性的内容体系。

同时,通识教育在原有经典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调整教育内容,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种社会行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旗帜,以共产主义信念为方向,以实现党的路线方针为目的,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使命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综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借鉴吸收了伦理学、现代行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有益成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性、综合性、实效性很强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在我国,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育,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是教育者。

我们要发挥教育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同时教育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学生的身份范畴。

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最广泛的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满足了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

二、通识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二者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二者同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以“育人”为其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在通识教育下的学生,要求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培养优秀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必要的社会经验,并且能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接受更加自由全面的教育,使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学识见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心智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從教育的目的来讲,专业教育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直接服务的,是专业知识的教育。

而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提升道德素养与个人能力,以及对受教育者心智的塑造,其教育价值是非功利的,是与个人职业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做“人”的工作,必须坚定的把“人”作为其根本。

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如何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部发挥出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核心内容。

从总体上说,通识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重在探索“如何为人”的教育方法,重视对学生人性品质等方面的塑造,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以人为本,着重对学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面进行教育,塑造他们的品质,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通识教育也是将教育回归到本质“人”的身上,将以人为本贯穿始终,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宗旨。

(二)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目标当今社会,各领域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文精神和基本文化的弱化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同样出现着功利化与利益化的问题,过度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全面发展。

面对这样的问题,通识教育的观点是,人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人是置身于社会之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所以高等教育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当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论担任什么样的角色,都要拥有健全的品德、人格、身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具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完整的人。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建立更加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

从个性的角度来说,可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从共性的角度来说,则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既不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应试教育,也不是技能性的职业教育,而是要培养出品德高尚的,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可以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这种教育宗旨与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不谋而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的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也是以发展学生的智慧水平、主观能动性与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

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从个人层面来说,就是能力素质的提高;从社会层面来说,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识教育在于引发人们对世界和生命的本质进行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提倡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促进社会多元化的当今时代,通识教育有效的弥补了高等教育中受教育者知识面狭窄、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的素质。

但通识教育并非只能单独发挥作用,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通识教育提供指导思想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把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其教育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引领,将学生塑造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而通识教育则不同,通识教育重在“育”人。

所谓“育”,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尽可能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一座知识宝库,受教育者可以在通识教育的体系中,获得自由、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此次,通识教育的教育模式中,受教育者有较大的主动权来选择要学习的知识。

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置身自由发展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导致受到负面影响,发生改变。

因此,通识教育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基本导向,使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完成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让通识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顺理成章。

因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一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拥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

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来指导通识教育的教育思路,使通识教育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框架之下,是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

并且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引进而来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摸索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指导思想,是通识教育中国化的应然选择。

(二)通识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坚守主导性核心内容的同时,还应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更新丰富其内容与形式。

借助通识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领域,在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个性得到解放,提高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改变和塑造其主观精神世界。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通识教育的合理内容和方法论,建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要目标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以陶冶高尚情操为目的的文艺教育。

开展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为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拓展视野、创新思维方式、提升精神世界、塑造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水平,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

增加以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道德素养以及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为内容的公民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其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在大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同時,帮助其能够更好的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和参与社会生活。

(三)通识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西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直接的显性教育,而是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植入其他的课程当中,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是一种“无名而有实”的教育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