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脏、胆道MRI报告内容
肝脏MRI报告内容1.肝血管瘤MRI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低信号病灶,大小×cm,边缘较清晰。
T2WI像上病灶为高信号,呈灯泡征。
T1WI增强扫描早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强化呈等信号。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2.肝细胞癌MRI平扫示肝表面不光整,左叶、尾叶增大,肝裂增宽,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病灶,边界欠清,大小× cm。
T2WI像上病灶信号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组织。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信号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实质信号。
延迟期包膜强化,门脉左支内可见低信号影,注入造影剂后也见强化。
胆囊不大,壁有增厚,胰腺正常,脾脏增大,达个肋单元。
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增粗,迂曲。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cancer可能性大3.肝转移瘤MRI平扫示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影,T1WI像上病灶呈边缘较清楚的均匀低信号灶,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最大者位于肝叶,大小× cm。
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呈牛眼征。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转移cancer可能性大4.肝细胞腺瘤MR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上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略低信号灶,大小×cm,边缘较清,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信号接近肝脏。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细胞腺瘤可能性大5.局灶性结节增生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 像上呈高信号病灶,大小× cm,边缘较清晰,其内可见星芒状更长T1长T2信号影。
肝泡型包虫病的低场MRI表现特点
信 号为 主, 尤其 是在 T WI 2 上呈 特征性低
信 号 表 现 。1 病 灶 内 及 周 边 均 见 多 发 3例 小囊泡影 , 长 T 长 1 呈 1 、 圆形囊 泡灶 , 2小 直 径 多 约 02~ . c 呈 栗粒 样 , 在 分 . 0 4 m, 散
定 的 特 征 性表 现 , 肝 泡 型 包虫病 的诊 对
19 12 . 9 9. : 5
层 间 距 。 MR P ( 道 水 成 像 ) T C 胆 R
10 m , E 6 5 s 层 厚 1 m, 间 距 。 50 sT 0m , m 无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 专业 2 1 0 0年第 1 7期 ( 2 第1 卷总 第 2 2 )4 4期 1
法: 回顾 性 分 析 1 3例 经 临床 和 手 术 病 理
发 病 部 位 : 局 限 于肝 右 叶 , 呈 4例 9例
多发 , 肝左右 叶均侵及者 9例 , 侵犯肝 门者 2 ,其中黄疸 2例) 远处转移 2 , 例 ( , 例 其中 脑转移者 1 呈多发, 肾转移 1 。 例, 右。 例
C T表现 : 行 C 5例 T检 查 , 示 病 灶 显
侵入血 管或 淋 巴管 , 可转 移 到 远处 脏 并 器, 被称 为 “ 癌”, 灶形 成肿 块 , 态 虫 病 形
不 规 则 , 有 灶 周 水 肿 。 由于 病 灶 内 部 血 少
证 实 的肝 泡 型 包 虫病 MR 影像 资 料 1 I 3
6 4层 螺 旋 C T机 , 横 轴 位 +冠 、 状 面 行 矢 重建 。
结 果
7 10 3 10甘 肃 临 夏州 人 民 医院 磁 共 振 室
摘 要 目的 : 析 肝 泡型 包 虫病 在 低 场 分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区分,但肝癌通常具有侵袭性,边界不清,而肝包虫 病囊肿通常边界清晰。
肝脓肿
肝脓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相似,但肝脓肿通常伴有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01
02
03
04
囊肿大小
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肝包虫病 囊肿的大小,可以初步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多模态、功能成像等新技术在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 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技术挑战
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不同阶段的病变以及合并其他肝脏疾病的情况,影像学 诊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提高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水平策略
囊肿内部回声特点
01
02
03
囊液
清亮,含少量蛋白质,超 声下呈无回声区。
子囊
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 的圆形无回声区,为子囊 ,呈“囊中囊”征。
漂浮物
有时可见漂浮在囊液中的 点状、絮状或团块状回声 ,为坏死组织或脱落的内 壁碎片。
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感染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增 厚,毛糙,内部回声增强 ,可见点状强回声及气体 回声。
实时动态观察
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肝包虫囊肿的形态、大小、位 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80%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肝包虫囊肿 的囊壁、钙化及囊内分隔,有助 于明确诊断。
100%
评估并发症
CT检查还可评估肝包虫囊肿是否 合并感染、破裂及胆道梗阻等并 发症。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肝吸虫病是因食用含有华技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类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肝吸虫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1]。
所以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CT诊断肝吸虫48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
年龄22~73岁,平均43岁。
除3例无生食淡水鱼史外均有生食淡水鱼史,大部病例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
CT检查采用GE双排螺旋CT及飞利浦64排CT,矩阵320×320或512×512,层距及层厚为5~10 mm。
患者空腹,扫描前15~20 min口服1.5~2%的泛影葡胺300~500 ml 充盈胃肠道。
扫描范围包括肝、胆道、胰腺、脾脏。
CT平扫48例,增强扫描14例。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
2 检查结果48例CT表现均见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尤以肝脏边缘部末梢胆管小囊状及柱状扩张显著。
其中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36例,重度扩张12例。
胆囊增大、囊壁增厚15例,胆囊内密度不均7例,胆囊结石4例。
并发肝硬化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腹水3例。
3 讨论肝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人体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囊蚴的鱼虾后,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经胆总管开口部进入胆管,上行到肝内胆管,大多数的感染侵犯肝内胆管及胆囊,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系因为虫体,虫卵及其毒性分泌物刺激而引起肝内小胆管的阻塞、狭窄、扩张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管壁增厚等改变。
继发感染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亦可引起肝硬化(多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和诱发肝内胆管细胞癌,以虫卵和中心体为核心形成胆色素结石[2,3]。
肝吸虫病的发病率,男多于女,年龄在20~50岁间的占80%。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程度和病程时间。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全身疲倦腹部不适或腹部疼痛,腹泻、肝大、黄胆、胆囊炎和肝炎等症状。
严重病例晚期可发生肝硬化、脾大、腹水及水肿等[4]。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在肝脏组织内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感染病,由于肝包虫病的检测方法,可能需要通过X射线、CT 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以下将详细介绍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在X射线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典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肿影。
这些囊肿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密度稍高。
囊肿边缘可有一层致密环带,即“包囊样征”,这是肝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CT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也比较明显。
囊肿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约0~25Hu。
当囊内充满液体或含有膿液时,内部密度可不均匀。
肝包虫病囊肿CT增强扫描显示,包囊壁强化厚薄不均,囊内一般不强化。
MRI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上囊肿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部分强化,囊内一般不强化。
除了X射线、CT和MRI检查外,超声检查也是常用于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囊壁薄,囊液呈无回声,常有无回声分隔。
囊肿周围常见圆形高回声,为囊肿周围纤维化、炎症反应所致。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包括X射线、CT、MRI和超声检查。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肝包虫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帮助。
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
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在我国,包虫病主要流行于牧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在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
一、影像学诊断技术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包虫病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等优点。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包虫病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
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病灶的性质。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在包虫病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CT可以清晰地显示包虫病的轮廓、大小、密度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CT还可以显示病灶内的钙化、囊变等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
3.磁共振成像(MRI):MRI在包虫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MRI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影像学治疗技术1.经皮穿刺抽吸术:对于直径较小的包虫病灶,经皮穿刺抽吸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将病灶内的囊液抽出,从而达到缩小病灶、缓解症状的目的。
术中还可以注入药物治疗,以杀灭残存的棘球蚴。
2.介入放射学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包虫病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将药物直接注入病灶内,从而达到杀灭棘球蚴、缓解症状的目的。
介入放射学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包虫病患者。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BRT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包虫病灶进行放射治疗。
SBRT可以有效杀灭棘球蚴,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术中放疗:对于大型包虫病灶,手术切除后,术中放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对病灶区域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残存的棘球蚴,降低复发率。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呈低密度灶。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弥漫性增密、肝脏边缘模糊、脂肪肝斑块出现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重塑的结果。
在影像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锐利,肝内血管走行不规则,门脉高压等。
此外,肝硬化还常伴有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脾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肝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包虫病表现为肝脏内团块状或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为液性密度。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囊肿与肝实质之间有完整的分界、囊壁呈弧形而非凸出等。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囊性腺瘤等。
在影像学上,肝肿瘤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同时可观察到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改变。
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肝细胞癌出现动脉期强化,胆管细胞癌可出现胆管扩张等。
5、肝结核肝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可出现炎性改变。
此外,肝结核还常伴有肝门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6、非肝细胞肝癌非肝细胞肝癌是指起源于肝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侵犯肝脏。
在影像学上,非肝细胞肝癌表现为肝外占位性病灶直接侵犯肝脏,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同时,影像学还可帮助鉴别非肝细胞肝癌与肝内肿瘤的区别。
7、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在影像学上,肝囊肿表现为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液性密度均匀。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且无需处理。
8、肝脓肿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可见气体或液体。
同时,肝脓肿常伴有周围炎性改变。
肝包虫诊断标准
肝包虫诊断标准
肝包虫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史:患者有在流行病地区居住或旅游史,或者曾经养过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或和狐狸的接触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毛等。
2. 临床表现:肝包虫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是泡型包虫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硬结节等。
3. 影像学检查:B超是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可以显示肝内充满液体的囊腔。
同时,CT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以及免疫复合物等,有助于诊断肝包虫病。
5. 皮内抗原实验:取0.2毫升一比四到一比一百倍稀释的无菌包虫抗原液,注入病人的体内,阳性反应的时候就可以出现潮红的硬结,这个实验有助于诊断肝包虫病。
6. 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可以证明特异性的补体结合抗体。
肝包虫病的诊断
肝包虫病的诊断作者:窦明睿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3期【摘要】目的:将现有公认的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包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支持。
方法: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的诊断方式的文献,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包虫病早期一般无症状,发现已至晚期,对于包虫病,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结论:目前诊断肝包虫病的方法很多,最重要也是普遍应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肝包虫病;诊断;进展肝包虫病是一种多见于畜牧地区的寄生虫病。
目前我国常见的有两种分型: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
但因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影响学上与肝囊肿,肝癌等难以鉴别,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此种病的诊断方法进展。
1 临床表现通常感染肝包虫病的患者多数都是畜牧区的农牧民或者在农牧区工作、生活、旅行过的人。
肝包虫病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部包块、腹胀、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表现,随着病灶逐渐增大,会压迫肝组织及临近器官,压迫门静脉及胆道系统时可出现黄疸、腹水、脾大,如压迫膈肌会影响呼吸,压迫胃肠道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当病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破溃,进而会产生感染、发热等一系列并发症。
而泡型包虫病因其浸润性、外生性,类似恶性肿瘤样生长的特点,易向肝外系统如肺、脑等转移,故有“虫癌”之称。
因此,对包虫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2 影像学检查2.1 超声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现将囊型包虫分为五型:单囊型(Ⅰ型)、多子囊型(Ⅱ型)、内囊破裂型(Ⅲ型)、实变型(Ⅳ型)、钙化型(Ⅴ型)。
从超声上来看,囊型包虫病往往有内、外两层囊壁,内囊是寄生虫自身的包膜,外囊是宿主因为免疫功能产生的屏障,两层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会有”双壁征”表现。
肝包虫病诊疗指南
肝包虫病诊疗指南一、定义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of liver),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蚴(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国西北及西南畜牧地区多见。
少数是由泡状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
二、诊断1.临床表现1) 病史:牧区居住史或与狗、羊等动物有密切接触史。
2)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
后期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压迫邻近脏器的症状。
病程中常有过敏反应史如皮肤瘙痒、荨麻疹。
继发感染时表现为胸痛、腹痛、高热寒战。
囊肿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
3)体征:上腹部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坚韧有弹性感,随呼吸上下移动,叩之震颤即包虫囊肿震颤征;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囊肿压迫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可出现腹水、脾大和下肢浮肿等。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2)包虫囊液皮内实验(Casoni试验):阳性率可达90%~93%,泡状棘球蚴病阳性率更高。
(3)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90%,若棘球蚴已死或包虫囊肿破裂,则此试验不可靠。
(4)间接血凝法试验:阳性率为81%,摘除包囊一年以上,常转为阴性。
2)影像学检查:(1)B超:液性暗区,边缘光滑,界限清晰,外囊壁肥厚钙化时呈弧形强回声并伴有声影,有时暗区内可见漂浮光点反射。
(2)CT:可明确显示囊肿大小、位置等。
3.鉴别诊断肝包虫病应与右肾积水、肝脓肿、胆道结石、胆囊积水、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等鉴别。
泡状棘球蚴病应注意与肝癌鉴别。
【并发症】囊肿破裂、继发感染三、分型1.细粒棘球蚴病常见。
2.泡状棘球蚴病少见。
为囊实混合性包块,应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肝癌相鉴别。
四、治疗1.非手术治疗不能外科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经多次手术不能根治的棘球蚴,可试用阿苯达唑(400~600mg/次,每日3次,21~30天为一疗程)、吡喹酮或甲苯嘧唑等药物治疗。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肝包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肝包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肝包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包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棘球蚴皮内试验、腹部CT、腹部MRI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总蛋白(TP,TP0)、补体结合试验(CFT)*一、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
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孤形囊壁钙化影。
2、B超检查肝包虫囊肿在B超具有以下多种声像图特征(1)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2)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3)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
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4)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
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5)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
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6)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二、同位素肝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三、超声波检查能显示囊肿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时可发现子囊的反射波。
5、CT检查(1)肝包虫囊肿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病灶,CT密度值接近水的相对密度(0~25HU),无增强效应。
囊壁一般较厚,有时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影。
(2)囊内具有子囊是其特征之一,子囊的相对密度通常低于母囊,多个子囊的存在使病灶呈多房性。
(3)肝包虫囊肿的CT图像分为3型:A型:子囊小而圆,分布于母囊发育的早期;B型:子囊大而不规则,几乎占据母囊全部容积,互相挤压呈花瓣状,子囊间有较厚的假隔分开;C型:病程较长的囊肿,其囊液的CT密度值较高(40~60HU),边缘或内部有钙化,少数小子囊位于母囊周边。
【病例】肝包虫病
【病例】肝包⾍病病例,⼥ 20岁呃逆,活动后⼼悸3⽉余患者三⽉前⽆明显诱因出现呃逆,活动后⼼悸,⽆恶⼼,呕吐,⽆发热、乏⼒,B超检查⽰右上腹巨⼤囊性包块。
⼿术记录:⽤纱布严密保护周围肝组织,切开囊性包块,引流囊内液体,严密保护囊液外溢,囊内可见⼤⼩不等的内囊数⼗个,囊内呈乳⽩⾊,内涵清亮液体。
病理:(肝右叶)符合肝棘球蚴病(包⾍病)囊肿肝包⾍病:病理:肝包⾍病既为肝棘球蚴病。
包⾍病有两种类型:⼀是细粒棘球蚴病感染引起的囊型肝包⾍病(棘球蚴、单房型包⾍),另⼀种是由于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型肝包⾍病(包球蚴、多房型包⾍),后者少见。
细粒状棘球蚴在肝内以包囊的膨胀⽅式逐渐长⼤,,包⾍囊肿的壁分为内囊和外囊。
内囊系棘球蚴本⾝形成的囊,甚薄,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发⽣层,外层为⾓质层。
⾓质层具有保护和渗透作⽤,发⽣层内囊腔长出雏囊。
外囊为包围囊⾍的肝组织形成的纤维组织层。
⽣长较久的包⾍外囊常发⽣钙化。
泡状棘球蚴在肝内呈弥漫性浸润⽣长,由⽆数⼩囊泡聚集⽽成,没有⼤囊或完整纤维组织层包绕,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
⼩囊泡常因病程较长,囊壁有钙盐沉积⽽呈颗粒状及⽆定型钙化。
⼤的病灶中⼼可因为组织变性或者坏死⽽形成空腔。
囊型肝包⾍病CT表现:平扫时,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病变。
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
⼤⼩不⼀。
单房或多房性,具有囊壁,厚度不同,魔都与肝实质不易区分。
内容物为液体样密度,有的很均匀,与肝囊肿不易区别。
但其特征表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囊,或囊内有分隔⽽呈多房性,或囊内有软组织团块。
增强扫描,囊内液体成分不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囊内⼦囊征象:可有各种表现,(1)⼦囊囊液⽐母囊低,⽽于母囊内可见多个⼩圆形更低密度影或环状边缘。
⼦囊较少时,靠近母囊内壁排列;⼦囊多时,于母囊内呈葡萄状⼩囊结构。
(2)若⼦囊⼤⽽多,⽽填满母,此时,众多⼦囊互相紧靠,则由球形挤压为⽅形或菱形,CT 横断⾯呈蜂房状分隔。
肝包虫病的影像诊断
肝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包虫囊肿,CE 泡球蚴病, AE包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分布包虫囊肿,CE 泡球蚴病, AE 肝包虫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X-ray (X-ray) 平片• Ultrasound (US) 超声•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CT)影像方法的优选应用•头面颈部CT MR•胸部X-ray CT MR•腹部盆腔US MSCT MR •肌肉和骨关节 X-ray CT /MRHepatic CE pulmonary CE inner cystMultiple CE in abdominal and pelvis cavity splenic CE renal CE spinal CE sarcous CE cardic CE cerebral CE Cyst echinococcosis (CE) from Head to Toe病理Comparison影像 肝包虫囊肿 cystic Eechinoccoccosis 图解WHO 包虫病工作组依据超声所显示的包虫囊肿不同的表现作出的分型Echinococcosis of the liver. Abdom Imaging (2008) 33:133–143包虫囊肿的分型CE1: 单纯型 (active lesion)水样密度 均质性 清楚边界囊膜 包膜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US 清楚显示因子囊存在而使包虫囊肿呈现‘蜂窝状’外观多子囊包虫囊肿, 母囊壁回声强,内容物因漂浮囊砂而呈现“落雪征”具有厚壁的母囊,内部多发子囊沿着母囊壁排列呈“玫瑰花瓣征”,子囊的密度总是低于母囊液。
……蜂窝征‟‟ 代表着母囊内有较多的子囊相互拥挤存在.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 T1W “风车征”T2W “玫瑰花瓣征”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MRI 显示从外囊上剥离 下来的低信号的内囊膜呈现典型的 “双层壁影 ”CE3: 内囊剥离型 (transitional lesion)超声 显示“双层壁” CT 显示剥离的内囊膜呈现“双层壁影 ”CE3: 内囊塌陷型(transitional lesion)包虫囊肿因内囊剥离并塌陷而形成的 “水上百合 / 水蛇征”, “飘带征”CE4 :囊内容物变性 (inactive lesion)CE5 : 囊壁及部分内容物钙化 (inactive lesion)Complication :破裂和感染包虫囊肿破裂,囊液漏出到膈下间隙,请注意通向膈下间隙的瘘管(红箭)因包虫囊肿内在破裂而导致其外观不规则(绿箭),囊内有多发子囊,其中有些已经变形(红箭)表明也有破裂,注意包膜下子囊(蓝箭)增强 CT 显示包虫囊肿变形,多发子囊和气泡(红箭),母囊壁模糊,部分区域不连续(绿箭),表明包虫破入结肠,病灶旁的楔形低密度区,表明包虫的感染蔓延到邻近肝质Complication :破裂和感染包虫破裂,导致包虫在腹膜腔内弥漫播散胆道及血管并发症: compression of surrounding biliary duct or vessleCT 胆系成像显示肝右叶内有一较大的包虫囊肿压迫邻近的胆道. CT 血管成像显示包虫囊肿与邻近门静脉左支血管的关系US 显示胆道与包虫囊肿直接想通(箭头))肝内外胆管扩张,CT 胆系成像显示囊肿胆道瘘,胆总管内包虫囊砂。
肝包虫病专业知识科普不可错过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 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担忧,获得心理支持和鼓励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06.
肝包虫病的预防和保 健
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在预防肝包虫病中的作用
添加 标题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洗澡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添加 标题
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等未煮熟的食物,以减少感染机会。
添加 标题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提高免疫力。
添加 标题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以减少肝脏负担和损伤。
及时治疗
定期检查可以监 测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定期检查可以预 防并发症,降低
治疗难度
定期检查可以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调适在预防肝包虫病中的作用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冥 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 情舒畅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 力预防和应对肝包虫病,增
强心理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
发病过程:虫卵在肝脏中孵化, 形成幼虫,逐渐发育为成虫,导 致肝脏受损和功能障碍
肝包虫病的病理生理
添加 标题
病原体:肝包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添 标题
感染部位:肝脏
添加 标题
发病机制:虫卵在肝脏中孵化,幼 虫侵入肝组织,逐渐形成包虫囊肿
添加 标题
传播途径:通过食物或水摄入虫卵
肝包虫病是一种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的 疾病,主要分布在 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等地区。
肝包虫病会导致肝 脏肿大、疼痛、黄 疸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导致肝功能衰 竭甚至死亡。
肝包虫病还会引发 其他并发症,如胆 道感染、胆石症、 胆囊炎等。
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一)
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一)【关键词】肝包虫病超声诊断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寄生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疾病。
人体肝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及泡状棘球蚴病,以前者多见,后者较少见。
包虫病在我国多见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牧区,其他地区也散在发现。
【超声表现】1.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1)多数病灶位于右肝,单发,直径较大,超过l0CM者可达50%以上,最大者可达30CM。
也可呈多发病灶,分布于肝左、右两叶。
(2)其内部回声多样化,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回声,因病程发展、病理改变、是否合并感染而不同。
国内学者将肝包虫囊肿回声分为以下6型。
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
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较厚,直径可达3~5CM,回声增强,光滑,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
也可表现为薄壁囊肿,囊壁无双层结构。
动态观察,囊肿逐渐增大。
②多发囊肿型:肝内见多个独立或彼此相连的囊肿,为肝内多发包虫或外生性子襄所致。
囊肿大硝、、囊壁、内部回声不尽相同,以右肝多发较多见。
③子囊孙囊型:为含子囊包虫。
大的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即“囊中囊”征象,具有特征性。
子囊、孙囊较多时,可呈蜂窝状、花瓣状、车轮状等多房性改变,亦是包虫囊肿特征性表现。
④内囊分离型:包虫囊肿因自然衰亡、感染或损伤等原因,使内囊壁破坏。
表现为内囊壁部分分离,内外两层无回声间隙不均匀增宽,内囊不光滑;或内囊壁完全分离破裂,囊液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带漂动。
⑤囊壁钙化型:囊壁增厚呈圆形或弧形三习声,可伴声影,提示钙化。
囊内为不均专无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兰示包虫多已死亡。
⑥囊肿实变型:包虫衰退或死亡后,内囊退化,囊液被吸收,虫体机化。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 (CCS) Chinese Committe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年,卷(期):2015,14(4)
引用本文格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Chinese College of Surgeons (CCS) Chinese Committe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4)。
肝包虫病ppt课件
肝囊肿
《腹部CT诊断学》
肝脓肿
《腹部CT诊断学》
肝包虫病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CT平扫时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或分 叶状低密度病变。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大 小不一,单房或多房性,具有囊壁,厚度不同, 密度与肝实质不易区分。内容物为液体样密度, 有的很均匀,与肝囊肿不易区分。但其特征性表 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子囊,或囊内有分 隔而呈多房,或囊内有软组织团块,增强扫描囊 内液体成分不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
平衡期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影像学描述:
肝脏外缘光整,肝脏右叶不规则囊性低密 度影,大小约10cmX8cm,多分隔,部分 呈蜂窝状,无强化,边界清楚。胆囊略增 大,囊内点状致密影。胰腺、脾脏、双肾 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
影像诊断:1、考虑肝脏囊腺瘤;
2、胆囊略增大,胆囊小结石
病例
2015.10.27
患者,男,63岁。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 月。
T 36.8 CP 86次/分 R 18次/分 BP 150/80mmHg
B超: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肝大并肝脏 囊性肿物。
《腹部CT诊断学》
CT动脉期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门脉期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诊断与鉴别诊断:1)易误诊为肝肝囊囊肿肿,单纯性 肝囊肿超声及CT上通常表现为无分隔状;2)与 肝脏囊腺癌、肝肝脓脓肿肿和肝肝包包虫虫病病鉴别:肝脏囊腺 瘤从影像上难以与肝脏囊腺癌相区别,一般认为 出现分隔明显增厚、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粗大 钙化及囊内出血者多考虑为囊腺癌;多房性肝脓 肿CT表现类似囊腺瘤,但肝脓肿壁较厚,强化明 显,周围常有炎性水肿呈低密度,可出现“单环 ”、“双环”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单纯囊肿型是肝包虫病的早期表现, 其 MR 表现与CT一样, 有时与肝囊肿不易鉴 别。 临床病史有疫区生活史及血清免疫 学检查:Casoni 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及酶联 吸附试验阳性可为诊断提供参考的价值, 尤其是后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不难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包虫病概述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我国西部 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主 要在新疆、西藏、内蒙、青海 、甘肃、宁夏、四川西部、陕 西等畜牧业区流行。患者常有 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羊及其 皮毛密切接触史, 吞食被绦虫 卵污染的食物后, 绦虫卵在小 肠内孵出六钩蚴并经肠壁血管 随血流经门静脉入肝, 逐渐发 育成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概述
在发育的早期, 子囊小而圆, 子囊少时, 靠近母囊内壁 排列, 呈车轮状, 近中心的子囊一般较周边的子囊大; 子囊多时, 在母囊内弥散分布呈葡萄样; 若子囊过多 且较大时, 子囊几乎占据母囊的全部空间, 并相互挤 压成方形或不规则形等。随着囊肿的生长囊壁及囊 内容物可以发生钙化, 也可因老化、手术或外伤等发 生破裂、感染, 并形成腹腔、盆腔、胸腔内包虫囊肿
CE4(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4) 型。不均质的高密度蜕变 结构,无子囊结构。可见棉花团结构, 提示蜕变的内膜 CE 5(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5) 型。有弓状钙化的壁, 在超 声上表现为锥形回声, 部分或全部钙化
囊型肝包虫病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囊型肝包虫囊肿的分型较多, 其各型是包虫囊 肿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表现, 反映了肝包虫病 的自然演变过程;有利于肝脏常见囊性疾病, 如 肝囊肿、脓肿和肿瘤等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包虫病的分型对于临床治疗非常有帮助。其 中CL~ CE2型(单纯囊肿型破裂型及多子囊型 )提示病灶处于活跃期, 治疗上多采取外科手 术和穿刺引流, CE3 型病灶处于过渡阶段, 而 CE4~ CE5 型病灶处于蜕变钙化期,不需要特殊 处理, 可随访观察
肝细粒棘球蚴包虫病 肝囊型包虫病
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
囊型包虫病分类标准 WHO 标准:
CL( cystic lesion ) 型, 完全液化囊肿型。表现为单发无壁囊肿 形态, 囊内容物密度均匀, 囊肿壁不能显示, 通常为类圆形 CE1(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1) 型。单房囊肿型, 囊内容物 密度均匀, 超声可因其棘球蚴砂的移动而显示细微的回声, 可见 囊肿壁
CE2 (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2) 型。多囊多分隔型囊肿; 囊 内分隔显示车轮征, 子囊可见野蔷薇征。子囊可部分或全部充 填母囊
CE 3(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3) 型。均质结构内见囊肿壁 的分层结构, 表现为水上浮莲征, 提示波浪状内膜漂浮在残留液 体的上方。病灶因囊内容物张力的减弱表现为类椭圆形
肝包虫病概述
囊型肝包虫囊肿引起的肝脏损害为肝内形成单个或 多个膨胀性生长的囊肿。囊壁分为内外2层, 内囊是 虫体本身形成的囊, 由生发层和角皮层组成, 生发层 可分泌囊液和向囊腔生出生发囊、头节及子囊, 角皮 层具有保护和渗透作用。外囊是包虫囊肿周围的肝 组织受压和反应逐渐形成的纤维组织包膜。包虫囊 肿在生长过程中生发层不断生长出含头节的生发囊, 生发囊脱离生发层后形成子囊, 破裂的生发层和头节 也可形成子囊; 子囊的出现使囊肿呈多房性, 形成了 包虫囊肿的特征性表现即囊内囊棘球绦虫虫卵感 染引起的囊型包虫病; 另一种是由多房或泡状 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泡型包虫病。以前者 多见, 后者仅占1% ~ 2%
包虫病可累积全身脏器, 如颅脑、肝脏、肺部 等, 其中肝脏为最常见部位
肝包虫病分型多样: 单房、多房囊肿型 ,内膜 分离 (囊肿破裂)型、蜕变型、实质钙化型
肝包虫病的诊断
肝包虫病经超声和CT 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无需 进行MRI检查。但随着MR 的日益普及, 由于其 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断层成像、无X 线 辐射损伤、所需造影剂无肾脏毒性等优点和成 像技术的迅速发展,MR I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而且也因腹部疾病经其 他检查不能确诊或直接要求进行MR 检查的患 者越来越多, 所以充分掌握肝包虫病的MR 表现 特征, 有利于提高肝脏疾病的MR 诊断准确率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实变钙化型单凭MR检查难以确诊, 须密 切结合CT检查等综合分析; 多囊型和破裂 型CT和MR均具有特征性, 诊断价值各有 千秋,CT 检查经济实惠, 诊断准确率高, 应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图1, 2 肝右叶CL 型包虫囊肿。 图1 CT 平扫示肝右叶后段囊性病灶, 未见明显的 囊壁。 图2 增强扫描未见病灶增强
病变在发展过程中, 位于肝脏顶部的病灶
可以向上突破膈肌累及右下胸腔或肺实
质, 而肝脏下缘的病灶可以直接累及右肾 上腺等邻近结构, 或造成腹腔内的包虫种 植性转移; 位于肝门或累及到肝门的病灶
可以压迫、包绕和侵蚀肝门区的血管和
胆管, 从而引起门脉高压症和胆管扩张; 而一旦病灶突破血管, 包虫组织进入血管 内, 就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脑等远隔 部位而形成转移灶
图3 CT 平扫示肝右叶两个病灶, 右叶后段为CE1 型, 表现为有壁的 单囊, 囊壁呈弧线状钙化, 其内容物密度均匀, 右叶前段为 CE4 型, 表现为实性团块, 其内密度增高。 图4 CT 增强扫描未见病 灶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