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自修笔记1

合集下载

校本培训专业模块一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

校本培训专业模块一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

校本培训专业模块一——教育理论自修笔记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

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

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

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

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

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

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

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

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

《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这些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一些调查统计数据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幼儿园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幼儿园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幼儿园幼儿园教育学习笔记一、教育学习理论1.1 行为主义理论1.1.1 概念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强化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角色。

1.1.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奖赏制度和规定严格的纪律来引导幼儿的行为。

1.2 认知发展理论1.2.1 概念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幼儿的认知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更高要求。

1.2.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教学策略2.1 游戏教学法2.1.1 概念游戏教学法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2.1.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有益的游戏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

2.2 学习小组活动2.2.1 概念学习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2.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三、教学环境3.1 教室布局3.1.1 概念教室布局应合理分配空间,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

3.1.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特点,合理布置教室,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

3.2 教具选择3.2.1 概念教具选择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需求,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具。

3.2.2 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具,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结语教育教学虽然需要理论指导,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希望这些教育教学理论笔记的摘抄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与反思分享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与反思分享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与反思共享1. 导言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教育理论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还能够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反思,我得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交流。

2. 学习笔记2.1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强调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和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在我的实践中,我意识到了从容地观察和倾听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和教具来引导幼儿的学习和探索。

2.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在认知上经历着稳健的发展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我在接触这一理论后,意识到了在教育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认知需求,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3 维思基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维思基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建构过程。

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我对这一理论的学习启发了我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营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3. 反思共享在教育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地受到挑战和拓展。

我开始更加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更加注重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幼儿园教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幼儿,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我相信,只有充分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5. 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共享了我在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反思方面的一些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1. 构建知识结构和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和概念。

这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知识串联和结构化来引导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个主要概念或原理,然后逐步扩展和应用,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其相关联的概念和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非常重要。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更容易专注和积极参与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有趣的实例、使用多媒体素材等手段来实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并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决定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反馈和评估: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评估任务等方式提供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6.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李慎强(1)当教育过多地将功名利禄和手段榨取当作终极目标追求的时候,教育行为就面目可憎,教育课程就素然无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学生生活素质低下,生活能力弱化退化,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觉缺乏。

——雷泓霈(2)使学生具备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3)人的精神发展、能力发展就是“十”字形构架,“横”代表知识拥有量、学术态度、注意力等智商因素,“竖”则代表情感、意志、人格、协调能力,创造生活的能力等情商因素。

这种“横”,“竖”兼备的人才是合格人才,是享受生活的幸福型人才。

——雷泓霈(4)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苏霍姆林斯基(5)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6)只有深切感受、体验生活的孩子,才能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雷泓霈(7)为教育注入“活水”,让孩子在五颜六色的生活海洋上不断翻腾出浪花,这才是教育赋予受教育者的“生活支点”、“幸福拐杖”。

——雷泓霈(8)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9)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10)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11)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教育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通过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和形成的。

2. 学习方式:灌输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知识的外在反应。

3. 教育策略: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通过奖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4. 评价方法:基于学习结果的评价,注重考试成绩和表现的客观性。

二、认知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通过主动的思维和理解过程来实现的。

2. 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内在构建和个体的思维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学习策略。

3. 教育策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理解和能力的评价。

三、社会情感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的产物。

2. 学习方式:强调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注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教育策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评价方法:评价个体的表现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的表现,重视对学生社交与全面发展的评价。

四、构建主义理论1. 核心观点: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2. 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强调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个人经验的重要性。

3. 教育策略:设置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4. 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术成果的评价,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五、综合教育理论1. 核心观点:教育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 教育策略: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引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4. 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个性特点,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一、概述: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及重要性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的主要人员之一,其职业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性格特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爱心与耐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优质特点。

二、知识技能: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幼教方法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握幼儿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

三、教学特点:幼儿园教师得使用亲和力强、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是幼儿的“引路人”,还要成为一位宽容、严谨、有爱心的好老师。

二、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幼儿园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科学的交叉,它以儿童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为核心,将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引向更多维度。

幼儿园教育理论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不是将基础知识教授给幼儿。

1.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理论将学习和成长视为教育目标,凸显了幼儿园关注儿童习得知识能力、情感、品德、创新和合作能力的整体性教育观。

而非以成绩为主导的学科教育观。

2.人类发展观幼儿园教育理论采取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

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特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3.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理论主张通过活动式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4.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理论离不开学前教育的概念,即对幼儿园之前的阶段(0-3岁)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关注儿童的情感、自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园教育理论引入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师将动手仍在教学中的位置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些为幼儿准备的动手游戏以及色彩图画、粘贴、剪纸等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教育理论笔记1000字(一)

教育理论笔记1000字(一)

教育理论笔记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教育作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学的重要支柱,不仅指导着教育实践,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外部刺激的驱动下产生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来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正向激励来塑造学生的行为,注重实践和反馈。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了实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和思考来构建知识结构。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认知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理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认知理论影响着教学的设计和评估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和认知。

教育的目的在于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促进了教育的合作性和社会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文化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文化理论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和文化传承。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社会文化理论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

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

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自学随笔1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

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

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

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1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1

周弘《教你赏识孩子》读后感之阿布丰王创作主要观点: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年夜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作者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我的收获与思考:读罢老师撰写周弘《教你赏识孩子》的一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细回想一下原来我的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运用的方法很多都和书中所提及的方法雷同.不觉得油然感到自豪,为我能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与向我同龄人的年夜把年夜把的零花钱,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与向我同龄人生活的奢华,但我却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由他们给我的信任、尊重、理解,时时刻刻给我激励,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给我提醒,用广博的胸怀宽容的看待我的缺乏,我觉得我生活、生长的非常快乐,我感到自豪.我能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这符合生命生长的规律.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单位里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无反抗能力,对孩子发泄最平安.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难以公正.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生长.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或许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充沛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现今课改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孩子充沛释放潜能,可以从赏识孩子开始.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用老苍生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生长的奇妙.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坚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介入活动,充沛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孙云晓教授《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主要观点:人们几乎都能感受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孩子对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基本上也如此.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多一些理智而已.我的收获与思考: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揽一切而是自力合作.联想到我的儿子,我觉得我的教育有很多失败的处所,他妈妈分歧意的事情,我觉得不是利害关系我城市尽量满足他,可是不论有时候我对儿子有何等的好,可是当他人问儿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时,他总是毫不犹豫的说:妈妈好.儿子还是不怎么喜欢我,说明我对他的爱有一些问题.孙云晓特别强调,家长应该跟孩子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出了问题往往就是关系出了问题.我们都知道,孩子和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就会重视父母的意见,家庭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喜欢某一门功课,大都是先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所以,老师与其想着要怎样来教育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好的关系.关系究竟是什么呢?依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就师生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生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固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手、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我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也许,只有牢牢确立这样的关系,才华谈得上教育.孙云晓还有一个观点:不要把孩子的情绪当做问题.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存在一种误区,就是把孩子一时的情绪当做了问题.比如说,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我今天不想上学.父母听了就会很紧张,以为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会对他说一些不能不上学的事理.至于他是有情绪故意这样说,还是真的不想上学,父母没有想到要去听一听孩子的真心话.所以说,现在的父母过于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有效性.什么时候都是父母一个人在那里不竭地说.开始的时候,孩子还能听进去几句,时间长了,父母的话可能就成了一种声音,甚至是一种噪音.结果,什么效果也没有收到.再比如,一个小孩子对妈妈说,我要吃糖.通常父母会跟孩子讲,你不能吃糖,因为吃糖欠好.可是孩子为什么要吃糖,父母就不关心了.好的亲子关系的沟通是,当孩子说要吃糖,你可以蹲下来,问问他心里的想法.他可能会告诉你,“看见他人吃了所以自己也想吃”,或者,“因为很久没吃了所以想吃”等.你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意愿,让孩子有了一个倾诉或宣泄的机会,再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他,让他自己选择还要不要吃糖.这样,比一味地跟孩子说事理效果会好很多.很多时候,父母遇到的孩子的所谓问题,其实其实不是真正的问题,可能只是他一时的情绪.情绪处置了,孩子的理性就会回到他身上,他就能冷静地思考,甚至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如果父母不能给予他倾诉这种情绪的机会,而是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即使孩子概况被“说服”了,看似问题也解决了,但实际上,他的情绪不外是被积压了起来,他一定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某个时候再次迸发.久而久之,小情绪的积累就转酿成了让父母揪心的年夜问题.所以,当你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多想想,这些话对他能起到多年夜的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还不如不说或少说.华东师范年夜学教授张华老师《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读后感主要观点:张华老师认为,今天所建议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在于,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而今天建议“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控究性”、“缔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赋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份,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建议“研究性学习”的出了点和归宿.我的收获与思考:拜读了的《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一文,我深有感触,此文十分贴切时代精神,给我们这些第一线的老师以很年夜的启发.它从分歧层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今世研究学习的内涵与思想方向,给我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指引了方向.特别是他所谈到的今天所建议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区别,更使我茅塞顿开.从学习内容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年夜多局限于某一方面内容,比如,布鲁纳、施布、费尼斯等人所建议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即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今天建议的“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而不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从学习理念来看,历史上“研究性学习”建议者在大都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只要找到了这个模式的共同要点,严格遵循这个模式,即可接着出“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今天建议的“研究性学习”秉持迥然分歧的理念,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共同个性的体现,每一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应遵循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共同性.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建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单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增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共同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沛发展缔造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目标在活动展开中由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不单使学生很早就对一些富有价值的工具发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同自身的贴近水平较高,学生可以发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事理.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成防止地会对其他的领域发生兴趣,发生出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尽管这些主题其实不符合正在进行的单位研究的要求,但它却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老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意向,充沛肯定这些生成性主题的发生价值.因此随时发掘新的探究题材正是研究性学习继续不竭地发展下去的源泉.研究性学习的胜利与否恰恰体现在不成预知行为增加的水平.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年夜势所趋,它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我们必需扎扎实实地实践它,学习它,完善它,这样才华更好地完成“科教兴国”这一宏伟目标.曲正伟《把教育还给教育》读后感主要观点:“把教育还给教育”,是一个不竭追求的过程,是一个对彼岸教育不竭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于现实不竭反思和行动的过程.我们应该还教育一双“手”.我们要用教育的手段去运行、经营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公益事业,但现在这种利益的公共性越来越为私人性所侵蚀.当我们把教育作为我们牟利的手段,这时的教育满足的就是一部份人的私利,也就不成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运行离不开也其实不排斥从其他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教育运行自己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他研究角度的介入对认清教育现象、掌控教育规律是在有裨益的.可是这种多元绝不是无中心的,它是建立在教育视界之上的多元关注,而不是经济视界、抑或其他.我的收获与反思:这篇文章,最起码让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真正的、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固然不成能一下子就能找到谜底,很多学校、很多人都在探索之中.至少都在努力,这也许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但想真正改变教育的现状,绝非易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吧,正如文中所说“只有从‘人’-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长,并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这时的教育才真正拥有了教育的内涵.”学生是正在生长中的人,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竭地生长和发展,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是年夜忌.生命生长的规律和运行轨迹自己就是很难掌控的,也可能在不竭的变动,而且每个生命(每个学生)都可能有分歧的个性.所以教育的改革、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当下,教育和医学越来越“想象”了.教育越来越带有医疗的味道.你有了缺点,教育帮你改正;你在哪方面有缺陷,教育帮你弥补.尤其是在一个流行“人造xx”的时代,“受过教育”的人才符合这种人造化的标准.教育饰演着诊疗所和美容院的角色.这是我们期待的教育吗?这种教育至少不是人性化的教育,只能是异化的教育抑或是物化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在多年夜水平上理解了教育的意蕴,并在行动中实践了教育的精神?我们应该把什么“还”给教育?我们应该还给教育一双“眼睛”,一双用来观察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眼睛”.如果说已往的教育是被政治强权所勉强,那么现今的教育更多地是为经济利益所迷惑.比如:以后十分流行的“定单教育”,我们就很难说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再如:在我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把产权问题当做核心问题加以研究的话,那么教育的育人属性就会被极年夜地抬高.当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从教育中能获得什么的时候,这时的教育只能是被经济规则、政治博弈所“殖民”的教育,而只有从“人”--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长,并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这时的教育才真正拥有了教育的内涵.我们应该还教育一颗“心”.教育面对的人是有生命的,生命的生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轨迹,因此,教育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的存在,是一个双向的建构过程.正如康德所提出的那三个疑问一样: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去知道什么?我们期望获得什么?如果说,还给教育一双“眼睛”,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教育;还给教育一双“手”,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去运行教育;最终,我们期望获得的教育,是有一颗焕发生命力的有“心”的教育,是。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理论则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理论支撑。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理论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几种主要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塑造学生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特定的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者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都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重复训练和奖惩机制,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削弱错误行为,以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过于强调外部的行为表现,忽视了个体内在的认知过程。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理解,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都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认知主义理论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认知主义理论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情感主义理论情感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主义理论提倡关怀教育和整体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在教学实践中,情感主义理论提倡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师生关系的建立。

情感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个体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者维奇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因扎各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代表。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主义理论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门科学。

2. 认知发展理论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

3.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机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教师角色与教学管理1.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2. 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同时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进不足,激励学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小学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小学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本文以小学教育理论学习为主题,对小学教育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小学教育理论学习中,教育目标是关键。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和习惯。

小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这些科目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

基本技能指的是学生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计算等。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等。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游戏等。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的辅导和评估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发挥潜力、进步和成长。

小学教育的评估不仅仅注重学科成绩,还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各种评估手段,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观察记录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起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注重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评估方式的完善,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对于教师和家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小学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关键。

家庭是孩子们最初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学校是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知识和学习机会的地方。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5000字左右(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5000字左右(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一、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是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认知结构,注重知识的组织和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社会情境理论社会情境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的产品,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进行。

教师应该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情境,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智慧。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设计在线课堂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全面、多样化,注重对学生发展潜力和特长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 反馈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反馈应该具体、清晰、具有建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五、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将进一步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将更多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西方现代教学理论(一)杜威的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过程杜威批判传统学校,认为传统学校的重点“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2.关于教学方法杜威所力倡的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这种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二)布鲁纳(Jerome Bruner)——结构课程理论1.关于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要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后一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1]并解释说,“基本的”就是一个观念具有广泛而有力的适应性,“结构”就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相互联系。

2.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

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并不要求学生去探索新知,创造科学成果,而是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

布鲁纳是从学科结构出发提出发现学习的,他认为学科结构与发现学习有必然的联系,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必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组建。

(三)布卢姆的教学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1. 关于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意和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

其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简到繁的梯度。

2. 关于掌握学习第一,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并非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第二,在现实中出现的学习达成度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耗费的学习时间量的差异所致。

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第一,认知的前提能力(cognitive entry behavior),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的能力程度;第二,情感的前提特性(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即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第三,教学的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弘《教你赏识孩子》读后感主要观点: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

作者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我的收获与思考:读罢老师撰写周弘《教你赏识孩子》的一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细细回想一下原来我的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运用的方法很多都和书中所提及的方法雷同。

不觉得油然感到自豪,为我能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与向我同龄人的大把大把的零花钱,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与向我同龄人生活的奢华,但我却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由他们给我的信任、尊重、理解,时时刻刻给我激励,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给我提醒,用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对待我的不足,我觉得我生活、生长的非常快乐,我感到自豪。

我能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

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这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单位里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无反抗能力,对孩子发泄最安全。

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难以公正。

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

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

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

或许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当今课改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孩子充分释放潜能,可以从赏识孩子开始。

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

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

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行”。

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

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

孙云晓教授《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主要观点:人们几乎都能感受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

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基本上也如此。

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多一些理智罢了。

我的收获与思考: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

联想到我的儿子,我觉得我的教育有很多失败的地方,他妈妈不同意的事情,我觉得不是利害关系我都会尽量满足他,但是不管有时候我对儿子有多么的好,但是当别人问儿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时,他总是毫不犹豫的说:妈妈好。

儿子还是不怎么喜欢我,说明我对他的爱有一些问题。

孙云晓特别强调,家长应该跟孩子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出了问题往往就是关系出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孩子和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就会重视父母的意见,家庭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喜欢某一门功课,多数是先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

所以,老师与其想着要怎样来教育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好的关系。

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

就师生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

当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负责。

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

我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也许,只有牢牢确立这样的关系,才能谈得上教育。

孙云晓还有一个观点:不要把孩子的情绪当成问题。

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存在一种误区,就是把孩子一时的情绪当成了问题。

比如说,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我今天不想上学。

父母听了就会很紧张,以为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会对他说一些不能不上学的道理。

至于他是有情绪故意这样说,还是真的不想上学,父母没有想到要去听一听孩子的真心话。

所以说,现在的父母过于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有效性。

什么时候都是父母一个人在那里不停地说。

开始的时候,孩子还能听进去几句,时间长了,父母的话可能就成了一种声音,甚至是一种噪音。

结果,什么效果也没有收到。

再比如,一个小孩子对妈妈说,我要吃糖。

通常父母会跟孩子讲,你不能吃糖,因为吃糖不好。

可是孩子为什么要吃糖,父母就不关心了。

好的亲子关系的沟通是,当孩子说要吃糖,你可以蹲下来,问问他心里的想法。

他可能会告诉你,“看见别人吃了所以自己也想吃”,或者,“因为很久没吃了所以想吃”等。

你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意愿,让孩子有了一个倾诉或宣泄的机会,再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他,让他自己选择还要不要吃糖。

这样,比一味地跟孩子说道理效果会好很多。

很多时候,父母遇到的孩子的所谓问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可能只是他一时的情绪。

情绪处理了,孩子的理性就会回到他身上,他就能冷静地思考,甚至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父母不能给予他倾诉这种情绪的机会,而是对其进行说理教育,即使孩子表面被“说服”了,看似问题也解决了,但实际上,他的情绪不过是被积压了起来,他一定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某个时候再次暴发。

久而久之,小情绪的积累就转变成了让父母揪心的大问题。

所以,当你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多想想,这些话对他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如果没有效果,还不如不说或少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华老师《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读后感主要观点:张华老师认为,今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在于,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而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控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了点和归宿。

我的收获与思考:拜读了的《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一文,我深有感触,此文十分贴切时代精神,给我们这些第一线的老师以很大的启发。

它从不同层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代研究学习的内涵与思想方向,给我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指引了方向。

特别是他所谈到的今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区别,更使我茅塞顿开。

从学习内容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内容,比如,布鲁纳、施布、费尼斯等人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即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而不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

从学习理念来看,历史上“研究性学习”倡导者在多数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只要找到了这个模式的共同要点,严格遵循这个模式,即可接着出“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秉承迥然不同的理念,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一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应遵循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目标在活动展开中由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不仅使学生很早就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同自身的贴近程度较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道理。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的领域发生兴趣,产生出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尽管这些主题并不符合正在进行的单元研究的要求,但它却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

老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动向,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主题的产生价值。

因此随时发掘新的探究题材正是研究性学习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的源泉。

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与否恰恰体现在不可预知行为增加的程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大势所趋,它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

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实践它,学习它,完善它,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科教兴国”这一宏伟目标。

曲正伟《把教育还给教育》读后感主要观点:“把教育还给教育”,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一个对彼岸教育不断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于现实不断反思和行动的过程。

我们应该还教育一双“手”。

我们要用教育的手段去运行、经营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学校。

教育是公益事业,但现在这种利益的公共性越来越为私人性所侵蚀。

当我们把教育作为我们牟利的手段,这时的教育满足的就是一部分人的私利,也就不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运行离不开也并不排斥从其他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教育运行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他研究角度的参与对于认清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是在有裨益的。

但是这种多元绝不是无中心的,它是建立在教育视界之上的多元关注,而不是经济视界、抑或其他。

我的收获与反思:这篇文章,最起码让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真正的、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很多学校、很多人都在探索之中。

至少都在努力,这也许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但想真正改变教育的现状,绝非易事。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吧,正如文中所说“只有从‘人’-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成长,并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这时的教育才真正拥有了教育的内涵。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是大忌。

生命成长的规律和运行轨迹本身就是很难把握的,也可能在不断的变化,并且每个生命(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个性。

所以教育的改革、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在当下,教育和医学越来越“想象”了。

教育越来越带有医疗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