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优化学校育人氛围

〔关键词〕教师;身心健康;应对措施

和谐教育呼唤内心和谐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春

天的使者,而现今我们不能漠视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因社会的原因、学校内部管理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原因等,不少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伴随着教师身体素质的下降,很多教师在踏入工作岗位不久就过早出现职业倦怠,教师未老先衰的反

常现象已成为当前制约和谐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多方面剖析原因,并尽快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此,我校以维护教师身心健康为切入点,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我校自2003年先后主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培养途径研究》、山东省心理“十五”科研课题《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的研究》以来,就注重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并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探索了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受到一方百姓的好评。早在2007年秋季,我们采用自编问卷进行

的调查中,就感受到令人担忧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这次调查的总体检出率为94.92%,其中38.56%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9.17%为中度症状,2.18%为重度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比往年略有增长的趋势出乎我们的意料。从那时起,我们就着手侧重教师身心健康的维护工作,效果比较明显,并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对教师身心健康现状的理性认识

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后,与长期跟踪观察的结果对比发现,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

近几年中小学开始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定编、定岗以后,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兼职工作量加大,多学科教学教师增多,备课难度加大,更有评职树先本身存在的偏颇或教师认知上的不平衡等,加之学历要求逐年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使教师面临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层面的压力。调查的结果提醒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让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自身需求同步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学校管理层决策学校长期规划的主要依据,这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根基所在。

中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

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的孩子较小,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多数中年教师面临充当工作和家庭中流砥柱的双重角色,来自孩子上学、父母年老多病和自身评职、身体素质下降等的现实压力,导致他们成就感、能力感下降,疲于应付生活和工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生活毫无激情,更无创新,使原本老中青结合的团体凝聚力削弱,很可能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男教师要差一些,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另外,多数女教师对教育改革比较敏感,一种负面的预示失败的不良心境导致她们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加之更年期体征得不到关注等原因,如果家庭稍有压力,就很可能将不良情绪带到学校,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而且自身会出现厌教心理,过早向往退休,不愿面对学生,精神委靡,工作效率低下,死板、固执,讥讽学生,出现问题时过多采取退避消极的应付方式,职业倦怠由此慢慢产生。

老年教师作为社会的特定群体,正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与挑战……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聘任制、量化管理等举措的实施,使老教师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及心理素质方面常常预支、透支。

由于大量的工作需要在业余时间完成,教师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感日渐模糊,很多教师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超额的脑力、体力付出,导致老教师精神极度紧张、压抑,由此造成诸多心理的不良状态,情绪过度耗竭,工作中成就感降低,不愿意在工作中过多地投入感情等职业倦怠问题也日益显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群体。调查发现,踏入工作岗位1~3年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多数青年教师热情很高,精力旺盛,属于那种活力无限的阳光型;少部分过早抑郁、消沉,属于早熟的压力型。一部分新教师一工作就当班主任,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自我扩张”的认知偏差使他们在工作中往往疲于奔命,导致心理冲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着一时难以排解

的矛盾,又会导致“自我否定”的认知偏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新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常使他们感到困惑、紧张、焦虑、抑郁、孤独。但我校的研究实践表明,多数青年教师在“活在当下,未来导向”的职业理念支撑下,如果学校稍加干预,使其获得成就感,给予展示个人风采的时间和空间,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三、我们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

1.团体辅导保驾护航,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1)引导教师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化解压力,享受生活。要学会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我们为每一个教师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我们为那些因天空飞过的一只小鸟而动容,为一朵绽开的野花而心醉,让自己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教师而喝彩;我们会让那些理想目标设定过高的教师因得到合

理化建议而重获心理平衡。

(2)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自己精神生命的创造者。许多教师“为人师”、“为人子”、“为人父(母)”,心中装满了学生、家人,惟独没有自己,这似乎是一种奉献精神,其实是教师“自我”的流失。缺乏对生命本质、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认识,就很难关注自我生命的成长,所以不能做到心安理得,难以获得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引导教师学会欣赏教育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瞬间,使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3)引导教师主动适应环境,成就事业,改变人生。调整心态,就不会对教育改革诚惶诚恐;调整心态,就不会对校园里的欢声笑语烦躁不安;调整心态,就不会对公平竞争心灰意冷;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