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恐怖美学文献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恐怖美学研究文献评述
摘要:恐怖美学从早期的美学当中的“壮美”发展而来,其理论研究在西方现已有累累硕果,甚至构建起了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体系。近年来在中国文艺创作欣赏领域掀起了一股以欣赏恐惧、焦虑、恶心等负面情绪为诉求的恐怖艺术风潮。文艺美学领域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艺现象中的恐怖因素的分析,包括对恐怖文学的类型特征的探讨、对中西方文艺作品中恐怖因素的概括分析等;另一类是对恐怖美的特征的探讨,如把恐怖美归为“壮美”、“崇高”等。两类研究往往把恐怖当做一个现成的美学范畴来用,即使对恐怖美的特征有简单思考,也未见出这一范畴在美学史中的研究状况。对这一范畴的思考和使用首先必须对这一范畴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实,恐怖乃是现代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范畴研究的角度梳理出西方恐怖美学的几个维度,分析其中的不足,以期国内学人对这一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范畴恐怖快感维度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方的恐怖美学研究著作当推弗洛伊德在1919年发表的论文《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他在这篇论文中试图以人们成长过程中被克服和压抑的领域对“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作出界定。对恐怖这一范畴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美学研究则是伴随着恐怖艺术的繁荣,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此类艺术由于以激起欣赏者的恐惧、恶心等等负面情感为首要诉求,因此美学家用了“恐怖”这一范畴来表示新兴文艺现象的美学特征。研究者从不同的问题出发,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恐怖的奥秘,形成了研究的三个维度。美学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对恐怖文本的接受活动是否是一种审美活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恐怖文本是否带给我们愉悦,如果有,又如何带给我们愉悦。有些美学家侧重于从认识/理性的角度去回答这一问题,形成了研究的认识维度;另外一些美学家则从人的潜意识/无意识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形成了研究的精神分析维度。前者从欣赏主体的外部找原因,后者则挖掘欣赏主体的内部驱动力。还有一些美学家从美学史的角度探讨恐怖这一范畴同美学史上的范畴如悲剧、崇高的关系,试图给恐怖做美学史上的定位,形成了研究的美学史维度。
一、认识论维度
(一)诺埃尔·卡罗尔对恐怖艺术的观点
对恐怖艺术的真正哲学美学的严肃探讨起始于诺埃尔·卡罗尔,他在1990年出版的《恐怖的哲学》引起了学者们对恐怖艺术的广泛主义。作者在此书中把“艺术恐怖”同“现实恐怖”加以区分,认为艺术恐怖与现实恐怖不同,其一是真假的不同,现实中的恐怖事物是真实的,激起的恐惧、恶心等情绪也是真实的,但是艺术恐怖激起的情绪建立在一些人们在理智上不相信的怪物上,因此虽然同样也激起类似现实中的恐惧、恶心的情绪,但是虚假的前提使这些情绪获得了一种距离,这种距离使审美活动成为可能。其二是艺术恐怖的虚构叙事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及作品中的人类主角同怪物的斗争中获得快感,从而恐惧、恶心与愉悦两类看似矛盾的情绪达到某种平衡。
恐惧感乃是我们为了享受快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分析使得恐惧艺术中的恐惧因素区别于近代崇高中的恐惧因素,首先恐怖的对象不同,恐怖艺术中的恐怖的对象乃是一些人们理智上不相信、现实中不存在的怪物,这一点与崇高中的可怕的现实的自然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其次恐惧感的内涵不同,卡罗尔认为恐怖艺术的恐怖感则主要包括恐惧和恶心两种情绪,而崇高中的恐怖感主要是靠恐惧感。卡罗尔把恐怖艺术中的愉快主要归结为认识上的愉快,这同休谟所认为的雄辩为悲剧带来的快感是相近的,这也说明了卡罗尔的问题所在,这种认识论的愉悦无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一般审美活动中的愉悦,显然不能说明恐怖美的特殊性。
(二)后继学者对恐怖艺术的观点
后来的学者扩充了这种认识论的的各个层面。丹尼尔·肖认为恐怖艺术的愉悦不只在于一种间接的理性认识的层面,怪物本身就是直接令人愉悦的,因为怪物同人类一样,都代表着某种超出普通人的特殊能力。辛西娅·阿·弗里兰德则打破了卡罗尔对艺术恐怖和现实恐怖的区分,认为一书中的恐惧也可以建立在真是的基础上,可以是一种现实性的恐怖,这种形式尤其反映在根据现实案例改变的连环杀手电影中。在恐怖艺术中,非正常主角的行为由于触犯了一些道德、法律的戒律让我们觉得恐惧、恶心,但正是这种违规才体现出了他的创造力,欣赏者的愉悦就产生在创造力对道德的超越中。迈特·希尔则认为这种说法主要从客体的角度分析恐怖感的产生,就忽略或否定了非客观化的情感,如文艺作品中的突然的情节、电影中的不和谐的音乐、怪响等使观众产生阅读期待、使人产生焦虑震惊的情绪,这类非客观化的情感在建构艺术恐怖时也是非常必要的,是恐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恐怖审美国栋的动态性上去欣赏给欣赏着带来的愉悦,而非静态的分解。
二、精神分析维度
不同于人们从认识论的维度去寻找恐怖让人愉悦的原因,一些研究者把恐怖艺术给人的愉悦主要与人的潜意识/无意识的层面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研究的精神分析维度。上面已经提到,正是弗洛伊德开始了恐怖美学研究的领域,他认为“神秘和恐怖感源于某种熟悉的但却受到压抑的东西”。这一命题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不可逆的,这种感觉了能与被克服/压抑的思维形式的神秘和恐惧有关,也可能缘自受压抑的冲动,但并非所有被克服/压抑的思维形式和冲动都给我们以神秘和恐怖感。这说明弗洛伊德对研究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弗洛伊德论文中的压抑、重复、焦虑等概念成为研究者用来分析恐怖艺术的愉悦的重要资源。罗宾·伍德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出发,认为怪物是人的被压抑的部分的表现,人类主角对怪物的斗争使得欣赏着通过一种净化的方式来满足这一本分本能的冲动,从而获得快感。芭芭拉·克里德结合了茱莉亚·克里斯蒂瓦的卑贱的概念,认为恐怖艺术是对卑贱的事物的一种清洁,由此让人愉快。斯蒂文·吉·施纳德则认为只把愉悦归于怪物身上体现的关于人类的一些超越界限的信仰(如不死、思想的万能等)的隐喻,这些超越界限的信仰正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如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一不体现这些信仰对现实的架构能力,这些隐喻就使这些信仰再次得到了确证,这也是恐怖艺术的魅力所在。
认识论维度和精神分析维度的研究都在说,我们是如何从对恐惧艺术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愉悦的,那么这种思考的逻辑前提就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愉悦,这一前提就拒绝了不能从这种接受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况。这种情况显然是有的,毕竟也有不少人拒绝这类作品。甚至可能存在不能从某些恐惧作品获得愉悦的情况。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三、美学史维度
有些美学家希望从美学史的角度对恐怖范畴做出声明,或者用美学史上已存在的概念来解释这一范畴,或者把恐怖同悲剧等范畴作一番比较。一些美学家认为,可以用崇高这一范畴来解释恐怖,特雷·海勒认为神秘恐怖故事提供开拓自我的创造力的愉悦,惊悚恐怖故事带来再现潜意识的愉悦,奇幻恐怖故事带来颠覆自我律令的愉悦。这些愉悦接通过令人恐惧的意象来获得,而令人恐惧的一项乃是对不饿能表现的东西何在主体身份中潜隐的部分的呈现,因此属于崇高的范畴。国内学者徐岱就把恐怖美归为壮美,周宪认为恐惧美学表现为一种崇高的英雄体验。
我们知道,西方美学史上悲剧的审美活动如同崇高的审美活动一样,包含着强烈的痛感经验,这使得美学家得以把这两种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作出比较。卡罗尔的认识论恐怖美学研究证实汲取了休谟关于悲剧快感问题的成果,有些研究者则从具体的文本出发,认为恐怖艺术也可以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