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

3817《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徐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糖尿病足病科,天津 300134)[摘要]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住院、截肢(趾)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保肢、促愈的目的。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非常及时,结合我国国情,多学科一线医师撰写,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

本文对该共识逐条解读,帮助全国致力于糖尿病足诊疗的医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该疾病,并能熟练的进行诊疗,达到降低截肢(趾)率、促进愈合、预防复发的目标。

[关键词]糖尿病足;多学科合作;防治;解读[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Int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uidelines on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2020 edition)Xu Jun(NHC Key Laboratory of Hormones and Developmen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etabolic Diseases; Department of Diabetic Foo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hu Hsien-I Memorial Hospital (Metabolic Diseases Hospital) & Tianjin Institute of Endocrinology; Tianjin 300134, P. R. China)[Abstrct] Diabetic foot is a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mputation.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mb preservation and wound healing. Guidelines on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2020 edition) is very timely. It is written by multidisciplinary doctors who come from clinical first lin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t has strong practical guidanc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guidelines one by one to help the doctors who are committed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The author tries his best to help doctors to understand the disease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so as to reduce the amputation rate, promote healing and prevent recurrence.[Key words]diabetic foot;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prevention; interpretation《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简称《共识》)是在中华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的指导下,由江苏省医学会组织糖尿病足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编写的。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25页PPT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25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成人2型糖பைடு நூலகம்病预防专家共识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ngdu 610041 , China TONG Nanwei, Email: buddyjun@ hotmail.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lead to tremendous increase in medical care costs, and thus have also be
15控制目标151血糖控制目标强调个体化并根据其年龄与预期寿命是否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ccvd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的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如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等制定血糖控制水平
2014
年 7 月第 34 卷第 7 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IGT
1 2 3
IFG IGT
IFG + IGT
1 3
先根据高危因素( 同上)进行初筛, 对于具有一项危 险因素者进一步进行 FPG 或任意点血糖(RPG)筛 查。( 建议以 FPG ≥5 6 mmol / L 作为行口 1) FPG: 建议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切点。( 2) RPG: 3 )由 以 RPG≥7 8 mmol / L 作为行 OGTT 的切点。( 于 FPG < 5 6 mmol / L 或 RPG < 7 8 mmol / L 的人群 特别是老年人群不能完全排除 IGT 及餐后血糖升高 的糖尿病, 因此老年及其他高危者(确诊冠心病或 合并较多危险因素)也建议行 OGTT 明确血糖代谢 的情况。 1 4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1 4 1 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 1) 健康教育: 目前缺乏证据与共识。参考糖尿病健康 教育, 建议每位高危者和( 或) 家属(照护者)应接受 系统性的教育, 并且做到每年巩固一次。教育的内 容至少应包括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如什 么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和戒 烟的基本知识等;此外还应包括该人群的其他 CCVD 风险的管理知识。( 2) 其他干预: ①生活方式 干预。这是干预的基础。应建议通过医学营养治疗 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 险。推荐肥胖或超重者控制至正常 BMI < 24, 或体 重至少减少 5% ~ 10% ;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 1680 ~ 2100 kJ;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 30% 以下; 体力活动时间增加到 250 ~ 300 min / 周。 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 须定期随访其执行度。② 其 他 CCVD 风险的管理, 如血压、 血脂同等重要, 详细 指标见控制目标部分。( 开始生活方式干 3 )监测: 预后, 须定期随访该人群的血糖变化情况, 建议每年 至少一次于医院行 FPG 和( 或) OGTT 检查。 1 4 2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 同血糖 1 4 2 1 IFG 人群的管理 ( 1 )健康教育: 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部分。( 2 )其他干预: ①生 活方式及血糖外其他 CCVD 风险的管理同血糖正常 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必须再次强调, 强化生 活方式干预是基础。②降糖药干预。如严格执行生 活方式干预达 6 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 ( , 或高血糖进展, 且年轻、 经济 FPG > 6 1 mmol / L ) 表 1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参考标准 条件好、 有高的健康需求及医疗条件者可考虑使用 ; 若要 药物。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750 ~ 1700 mg / d ) 减重, 平均剂量 2000 ~ 2550 mg / d。二甲双胍不耐 且 受可使用阿卡波糖 150 ~ 300 mg / d( 若要减重, 平均 剂量 300 mg / d )或噻唑烷二酮类(TZDs)如罗格列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无糖尿病病史者, 首 酮 4 ~ 8 mg / d、 ~ 45 mg / d。治疗应遵从 吡格列酮 15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病因和诊断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近年来,研 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和慢性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诊断2型糖尿病通常基于血糖水平、症状和体征,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种族、肥胖程度和家族史等因素。除了血糖检测外,还应其他代谢指标如血 脂、血压和尿酸等。
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专家们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方法:
1、健康教育: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通过宣传单、宣传册、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糖尿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2、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运 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为大众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胰岛素治疗:当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起 始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定期调整。
四、随访与监测
1、定期随访:EOT2D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进 展及药物不良反应。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自我监测: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血糖波动情 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并发症监测:EOT2D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 病变、肾脏病变等。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提前进行相关检查。
五、预防与教育
1、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EOT2D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2、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支持非常重要。教育内容包括饮食 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使用、并发症预防等。同时,应患者的心理健康,减轻焦 虑和抑郁症状。
在预防方面,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例 如,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均有助于改善代谢,预防2型糖 尿病的发生。此外,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或患有代谢综 合征等疾病的人群,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如定期检测血糖、加强健康教育等。

糖尿病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糖尿病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糖尿病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诊治糖尿病,中国专家委员会组织多位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诊断标准
本共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颁布的2017年新诊断标准,如下:
- 空腹血糖≥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随机血糖≥11.1mmol/L,伴有尿糖或糖尿病症状。

治疗原则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采用联合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方案,控制血糖水平达到个体化目标。

- 注意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和身体体重管理,积极控制不良的生活方式惯。

- 密切监测和控制糖尿病的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并防止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对于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合并肾脏病或心衰的患者,应采用其他口服药物。

- 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目标血糖的情况下,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其中长效胰岛素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合并妊娠的女性患者,药物治疗需要注意药物安全性,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

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的慢性病,本专家共识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方案,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及生活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建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中国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背景: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糖尿病的诊治水平,我国糖尿病专家共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目标:
本专家共识的目标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一致的指导意见,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控制。

重点内容: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表现,明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等。

3. 合理用药原则:在选用药物时,考虑药物的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强调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并提出
预防和治疗的策略,如心血管病的防治、肾脏保护等。

5. 营养指导和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教育患者自我
血糖监测和管理,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

结论:
中国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是当前临床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水平,促进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临床医
生应该根据本专家共识的指导意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统一中国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分型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进行了详细规定。

1.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了以下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2. 分型诊断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中国专家共识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2.1 第一型糖尿病(T1DM)第一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绝对不足导致的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其特点是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第一型糖尿病的主要标志是胰岛素依赖性,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通常不建议用于第一型糖尿病的诊断。

2.2 第二型糖尿病(T2DM)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它主要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大部分T2DM患者表现为相对胰岛素缺乏。

诊断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OGTT。

如果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超过7.8 mmol/L,那么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3 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临时性糖尿病。

其特点是妊娠期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基于OGTT的结果。

如果在妊娠20周之后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诊断为GDM:空腹血糖≥5.1 mmol/L(92 mg/dL),1小时血糖≥10.0 mmol/L(180 mg/dL),2小时血糖≥8.5 mmol/L(153 mg/dL)。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水平,本文通过专家共识的方式,对2023年版中国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总结和规范。

本文对个案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关键环节提供了指导,旨在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二、个案管理的目标个案管理旨在通过协调多学科的合作,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糖尿病的良好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 提供全面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促进患者自我管理;3. 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4. 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5. 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提高糖尿病个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个案管理的方法个案管理的方法是多元化、综合化的,需要协同各相关学科和个案管理团队的努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和管理指南,确保个案管理的一致性和标准化;2. 患者的初步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血糖控制、并发症风险等方面的评估;3.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建议、心理支持等;4. 定期复诊和随访,评估管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多学科团队参与,包括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医师助理、心理咨询师等。

四、个案管理的关键环节个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记录准确、完整;2. 良好的患者和医生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患者积极参与个案管理;3. 糖尿病教育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使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得到提升;4. 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为个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质量控制;5. 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参与,提高个案管理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五、结论个案管理是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综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解析

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解析

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解析一、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4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

早期筛查和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于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糖尿病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撰写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专家共识》,旨在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及筛查方法2.1 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根据《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规定,具有以下任意一项的人群被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糖尿病病史。

2. 年龄:40岁以上。

3. 体重指数(BMI):≥24kg/m²。

4. 体力活动不足: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

5. 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饮食。

6.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7. 高血脂:血脂异常。

8. 妊娠糖尿病史。

9. 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史。

2.2 糖尿病筛查方法针对高危人群,建议采用以下筛查方法:1. 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6.1mmol/L可考虑进一步诊断。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可考虑进一步诊断。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6.5%可考虑进一步诊断。

三、糖尿病干预策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应采取以下干预策略:3.1 生活方式干预1. 饮食指导: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2. 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3.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二手烟暴露。

4.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2 药物干预1. 针对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 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内容涵盖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糖尿病前期的危害、筛查和管理、干预、预防和随访。

糖尿病前期的预防超重或肥胖及其伴发的脂毒性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重管理不仅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干预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发生。

超重或肥胖患者通过合理的体重管理,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发生,还有助于改善血脂、血压等其他代谢指标。

一、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短期减重目标为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对于已经实现短期目标的患者,应进一步制定长期(例如1年)综合减重计划。

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代谢手术等手段。

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干预已有研究显示,脂毒性同时参与T2DM发病过程的两个主要环节,即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而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源性肠促胰素水平下降。

我国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干预脂毒性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的自然进程。

降甘油三酯的药物主要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和激活脂蛋白酯酶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多项研究表明,贝特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同时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和吉非贝齐。

推荐意见10 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应早期及时干预,推荐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随访一、建档收集糖尿病前期个体基本信息、体检表、随访记录表、其他卫生服务记录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个人档案。

二、随访每6个月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个体饮食和运动执行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状况改善与否等;登记体检的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制订或修订诊疗方案。

2022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2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全文)

2022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日益沉重的疾病负担为提高我国的慢病防控和国民健康水平带来了巨大挑战。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要求我们不仅针对已经诊断糖尿病的患病人群进行科学系统的疾病管理,还要对潜在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与干预,将预防的关口前移,避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尿病。

随着无创糖尿病风险评分和以脂联素为代表的一系列糖尿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出现,糖尿病风险筛查迎来了理念与方法的革新。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糖尿病风险筛查,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国内外关于糖尿病风险筛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撰写本共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对象、筛查方法和干预方式作出了规范化建议,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风险筛查和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循证指导。

第一部分概述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的人群。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有糖尿病前期史,包括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3)超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 (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血糖控制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个体化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值在不同的患者究竟是多少还存在分歧。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国成人2 型糖尿病HbA1c 控制目标提出了初步共识,主要建议如下:(一)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5 岁)患者:一般将HbA1c 控制于<6.5%;年轻、病程短、治疗后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或单用生活方式治疗者HbA1c<6%;口服药不达标加用或改用胰岛素者HbA1c<7%;(二)伴有心血管病(CVD)或CVD 极高危患者:HbA1c≤7.5%。

(三)老年(≥65 岁)患者:脏器功能和认知能力良好、预期生存期>15 年,HbA1c≤7%;合并其他疾病,预期生存期5~15 年,HbA1c<8%;特殊情况甚至放宽至HbA1c<9%。

(四)低血糖高危人群:HbA1c 不应超过9%。

(五)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前糖尿病计划妊娠者HbA1c<6.5%,用胰岛素治疗HbA1c<7%才宜妊娠;妊期血糖控制(在不发生低血糖等前提下)HbA1c<6%,毛细血管血糖餐前、睡前及夜间不超过5.4mmol/L,餐后峰值不超过7.1 mmol/L。

妊娠糖尿病毛细血管血糖餐前5.0-5.5 mmol/L,餐后1小时<7.8 mmol/L 或2 小时<6.7-7.1 mmol/L。

餐后1 小时血糖控制比2 小时更重要。

(六)其他情况:预期生存期短的恶性肿瘤、执行治疗方案有困难如智力或精神或视力障碍、独居及社会因素等都是影响设定HbA1c 目标值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其血糖控制应相应放宽,主要是防范低血糖和较高血糖的发生。

HbA1c 的值受检测技术及Hb、红细胞寿命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且部分地区尚不能开展HbA1c 的检测,因此推广困难。

HbA1c 不能全面反应血糖控制情况,必须结合血糖监测等情况综合判断血糖水平。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

青春期后诊断的T1DM 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筛查。

T1DM患者开始筛查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

2.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

3.无DR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DR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

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1次。

中度及重度PDR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

4.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DR的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失明的风险,部分DR或DME患者可以无症状,因此,必须重视且积极开展DR筛查并及时管理。

DR的筛查转诊流程图见图1。

二、糖尿病性白内障1.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更早、进展更快。

2.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治疗建议全程规范化、个性化血糖管理,定期进行眼科随诊。

3.综合评估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和白内障情况,由眼科医师诊断并判断手术时机。

三、糖尿病性角膜病变1.糖尿病患者角膜病变发病率高,认识不足,需受关注。

2.糖尿病性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多样,累及角膜及眼表多种结构。

3.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管理,其他眼病手术治疗时应保护眼表,预防继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四、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1.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视神经疾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DR并发出现。

2.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分型预后存在差异性。

3.治疗重点为早发现、早干预,挽救剩余视神经功能,延缓视神经萎缩。

最新: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

最新: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

最新: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直击现状: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庞大,预防迫在眉睫2023年的全球糖尿病联盟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0.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35.2%o糖尿病高危人群数量相当庞大,筛查和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依然成为我国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

健康中国糖尿病防治行动强调由治疗转为预防!不管是〃健康中国2030〃还是〃健康中国行动〃都强调了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在糖尿病防治行动中糖尿病前期人群成为重要的关注人群。

在这样的背景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打破壁垒:〃筛查-干预•评估”循环模式助力关口前移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对象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陡然升高。

这无疑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和社会负担。

共识中推荐: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等均显著增加。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筛查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降低疾病治疗负担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筛查的对象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静坐生活方式;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高血国收缩压≥14O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HD1-C≤0.91mmo1∕1和/或TG≥2.22mmo1∕1),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PCOS患者或者伴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方法传统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ic),各有利弊。

中国成人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

重要。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血糖控制目标
• 强调个体化,并根据其年龄及预期寿命、是否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疾 病、CCVD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的疾病及危险因素以 及社会因素如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等制定血糖控制水平。
理想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OGTT 2hPG≤7.8mmol/L。
自然餐后2hPG≤7.8mmol/L。
糖尿病前期人群
• 糖尿病前期指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病的诊断标准,即存 在IFG(FPG:5.6~6.9mmol/L)或IGT(OGTT 2hFPG:7.8~11.0mmol/L) 或两者兼具(IFG+IGT)。
• (1)年龄≥40岁; • (2)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 •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4)静坐的生活方式; •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
• 现有的研究已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 可能性。
加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
• 指有较高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人群
糖尿病 高危人群
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 糖尿病前期人群
空腹血糖受损 IFG
糖耐量减低 IGT
IFG+IGT
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
• 成年人(>18岁)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高危因素,可定义为糖尿病高危 人群:
中国成人型糖尿病预防专家共识
• 2008年全国14个省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糖 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构成糖尿病人群庞大的“后备军”。 而2010年完成的我国近十万18岁以上成人流行病学调查,估算的糖尿 病前期患病率为5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1月第51卷第1期Chin J Prev Med,January2017,Vol.51,No.1
为了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开展了中国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经咨询和广泛征求意见,达成了专家共识,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承办的“2016联合国糖尿病日共同关注糖尿病”活动中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如下: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近1个亿,呈快速增长趋势,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我国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带来沉重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劳动力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防早治。

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

4.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综合防控,防治结合,明确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家庭和个人在糖尿病防控中的责任,实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降低全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与立法,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部门职责。

将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法》制订,推动营养改善条例、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等立法进程。

制订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活动,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加强媒体宣传,规范传播内容,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2.推动实施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开展孕期和分娩后体重管理和血糖筛查,推动母乳喂养和正确添加辅食。

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和技能,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运动,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落实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建设健康食堂,降低职业人群患病风险。

开展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

3.实施高危人群干预,推动关口前移。

用好居民健康档案和各类体检信息,开展机会性筛查,发现或识别高危个体。

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开展分层干预和管理。

对超重、肥胖者以减重为目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4.完善糖尿病防控体系,规范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

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职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协作共享机制,促进防治结合。

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发生并发症、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及时转诊,对病情稳定患者强化非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支持。

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公共卫生机构做好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

5.发展健康管理技术、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移动健康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政府健全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糖尿病防治服务供给,催生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糖尿病防控是控制慢性病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行动起来,遏制糖尿病增长的势头。

(收稿日期:2016-12-01)
(本文编辑:吕相征)
·标准·指南·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专家组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Expert Group of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Wenjuan,Email:wwj63131779@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Prevention;Control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1.004
通信作者:王文绢,Email:wwj63131779@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