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详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3课 《雾凇》精品课件PPT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不胜收
银装素裹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
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老师的建议:
• 1、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料。 • 2、有条件的话,和爸爸妈 妈或好朋友一起去吉林欣 赏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 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雾凇的形成 需要哪些条件?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 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而成。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 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而成。
过于饱和的水汽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 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 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 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 弥漫着阵阵雾气。
一齐读: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凝 结
填空: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银松雪柳)了。
银 线
银 条
银松雪柳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
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
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
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
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
上了白银。
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
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
上了白银。
男生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女生读: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3课 雾凇_苏教版 (共25张PPT)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11:49:18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72021/8/72021/8/7Aug-217-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7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曾岑
北风卷地向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毛茸茸,亮晶晶 晶莹闪亮 洁白如玉 洁白无暇(xiá)银 花绽放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千姿百态
姿态奇特
美不胜收 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7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2021/8/72021/8/720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银 线
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 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清早,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 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雾凇》原文注释及赏析
《雾凇》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雾凇》①
[宋]曾巩
园林初日静无风②,雾淞开花处处同。
记得集英深殿里③,舞人齐插玉珑松④。
【注释】
①雾:俗称“树桂”又叫“银花”、“冰花”,是北方严寒季节由雾气凝结在树枝草木上而成。
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将一株株枯枝.一丛丛衰草骤然变成玲珑透剔、多彩多姿的玉树琼花,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②初日:初升的太阳。
③集英深殿:即集英殿,在北宋都城汴京皇城之中,为举行御宴和试举人的地方。
④玉珑松:指白玉首饰,如玉钗之类。
【赏析】
本篇为曾巩出知齐州(今山东济南市)时所作。
首二句赞美雾松如树开花,处处相同,语虽朴直,却也将雾淞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后二句以官舞女头上插戴的白玉首饰比喻雾淞,为这一如幻如梦的“琪花瑶草”涂上一层迷)的色彩,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在古代诗词中咏赞雾淞之作,极为少见。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凇》精品教学课件
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欣赏
吉林雾凇瑰丽奇异的景象,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图 片 欣 赏
看了这些美景你想用 哪些语句来赞美它!
内容:第一段 方法:小组互读第一自然段后合作学习: (1)第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用“__ ”画出描写雾凇的句子,并想 想你从哪些词中知道雾凇景色的美丽。 检测: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注二段后讨论: (1)什么是雾凇?形成雾凇需要哪些条件? 请用“___”勾出相关的语句。 (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用自己的话概 括) 检测:看哪一小组能迅速地讨论。
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 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 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当堂练习
尽情补充: ……美, ……美, ……更美!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读出雾凇的奇特、读 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内容:第三段 方法:精读第三段,讨论: (1)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美的 呢? 请用红色“﹏”勾画。 (2)你能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这句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 话说说) 检测: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小组内赛读第三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雾淞苏教版
23.雾凇【教材分析】《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有先声夺人之感。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奇景及其感受。
【学情分析】本文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抽象的知识较多。
虽然我们生活在北方,但学生根本没有见过雾凇,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
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离他们的生活就更遥远。
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朗读感悟理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雾凇这种自然景观缺乏直观的认识,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教材展现的是美丽的北国风光,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重点和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这样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提供有关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代讲,通过读来理解和感悟,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雾凇苏教版
谢谢使用! 再见!
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凇
雾凇的来历
雾凇,人们通常叫它“树挂”,是雾 和水汽遇冷结冻而成的一种气象景观,分 粒状、晶状两种。吉林雾凇属于晶状类, 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品自然形成 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 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 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 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 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 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 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 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 等条件作用下,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 的雾淞,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冷凝成了 雾凇。
图 片 欣 赏
相关诗文
观吉林雾凇作
念奴娇·雪柳
雾涌寒江晓日曛, 长堤雪柳正迷人。
寒江晓雾, 正冰天、树树凇花 云叠。
非真非幻花如海, 昨夜飞琼千万缕,
留影留连客似云。 谁剪条条晴雪?
地借凇花播名气, 冰羽晶莹,
人惊冰魄长精神。 霓裳窈窕,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让与人间玉树春。
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 翩翩思与谁约?
曾见崖壁奇松, 云溪老竹, 未及伊清绝。 一任群芳争艳去, 独抱冰心孤洁。 梅影风姿, 莲花品质, 俗手谁能折? 流连如梦,• 1.搜集、整理有关雾凇的资料,确定 相关主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 2.参考收集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 •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或想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3 雾凇|苏教版 (共28张PPT)
长江三峡
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3 雾 凇
wù
。雾凇 雾气 大雾
凇
凇:在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
或雨滴遇冷凝结成的冰晶 。
初读感知
自读要求:
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吉林雾凇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我会学
sú 俗称
líng 零下
1、美玉。 2、喻美好的。 3、海南省的别称。
再读感悟 理清脉络 概括段意
学习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想想 课文围绕雾凇讲了哪些内容。试 着概括每段的段意。
一(第一自然段)描述了吉林雾 凇的奇特美丽。
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雾凇形 成的原因及过程。
三(第三自然段)人们赞叹雾凇 美景。
我最棒
找一找,用“-----” 在课文中勾出描写雾凇的词 语。
银光闪烁
三九严寒,大地 冰封。松花江畔的 十里长堤上,洁白 晶莹的霜花缀满了 枝头,在阳光照耀 下,银光闪烁,美 丽动人。这就是闻 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奇观。
我会填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
的(十里长堤)上,空气中过于饱和 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了(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闻名
2、读“mú”时有两个意思 (1)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2)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
组词:(模样)(模具)(模子)
我会写
。
雾凇,俗 称树挂,是 在严寒季节 里,空气中 过于饱和的 水汽\遇冷 凝结而成。
最初像银线 ,逐渐变成银条,最 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
最初像银线 逐渐变成银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雾 凇》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第23课《雾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难点: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①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等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
(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图片,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④愿背的齐背。
23课雾凇
23、雾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词句来说明雾凇的。
3、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设疑自探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现在,谁来说说吉林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交流)让我们美美得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2、作者把吉林雾凇赞为怎样的景象?(板书:奇观)3、质疑:看着这样奇特的雾凇奇观,你不由产生哪些疑问?梳理学生的质疑后)过渡:作者为什么称吉林雾淞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如此奇特大景观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自主探究,悟形成1、过渡:雾淞,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中一绝,它们的形成有什么条件?为什么在吉林松花江畔会出现这样的奇观呢?雾淞的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哪几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去寻找答案!(出示自学提示)2、交流:根据生回答课件出示:“雾淞,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雾淞形成的原因,必须有有两个条件,是哪两个条件?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凝结)(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师:为什么只有在每年的确12月至第二年的2 月间,只有在松花江畔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会形成“雾淞”?(指名答)4、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雾淞的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哪几步?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生交流回答)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句子:A、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C、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对比朗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4、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淞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苏教版四上语文雾凇
如何保护雾凇资源
减少污染
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 环境,有利于雾凇的形成和保护。
合理开发
在开发利用雾凇资源的同时,要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
开发和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雾凇保护的意识,通 过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雾凇资源的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雾凇。
最后,风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微风可以带来新的水蒸气,并帮 助冰晶扩散到其他物体上,形成
更广泛的雾凇。
雾凇的分类
根据形成方式和外观, 雾凇可以分为粒状和 晶状两种类型。
晶状雾凇则由冰晶组 成,外观呈网状或羽 毛状,质地较为细腻。
粒状雾凇通常由水滴 组成,外观呈颗粒状, 质地较为粗糙。
02 雾凇的特点
地点推荐
吉林市的松花江畔、哈尔滨市的太阳岛、长白山的天池等都是雾凇观赏的著名地 点。
观赏雾凇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由于雾凇是在冬季形成,气温较 低,观赏雾凇时应注意保暖,可 以穿厚实的衣服、戴手套、帽子
等。
注意安全
由于雾凇形成时地面湿滑,观赏雾 凇时应避免走到冰面上,以免发生 危险。同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避免拥挤和推搡。
注意保护环境
观赏雾凇时应保持环境整洁,不乱 扔垃圾,不损坏自然景观和植被。 同时,应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 平衡。
04 雾凇与人类的关系
雾凇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改善空气质量
雾凇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 埃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空 气的作用。
美化环境
雾凇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能够装点环境,增添自然 美感。
苏教版四上语文《雾凇》
苏教版四上《23雾凇》说课稿
苏教版四上《23雾凇》说课稿《雾凇》说课稿第一篇一、说教材《雾凇》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准确精辟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科学简洁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懂得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会结成霜花这个科学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电视录象,阅读课文,能分析概括出雾凇形成的条件及经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联系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喜爱雾凇、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目标1、2两点,通过观看录象,阅读课文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则是教学难点,特别是能准确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我将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的感知雾凇的壮观。
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雾凇的奇特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下面是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一、紧扣心理,吸引学生,调动师生情感。
《雾凇》我分两个课时去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美和多。
到第二课时,我复习引入: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美美地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时学生学了一节课,刚刚观赏到雾凇的奇特和美丽,心里肯定早已迫不急待,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与学生交流:看着这样的雾凇奇观,你不由产生怎样的问题呢?我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师生的感情逐步地拉近,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吉林为什么能形成这么美的雾凇呢?整节课中我就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
二、合作探究,品词品句,情感体验,突破重难点。
《雾凇》教材解读
《雾凇》教材解读《雾凇》是一篇描画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
文本中直截了当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
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截了当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缘故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扬。
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确实是吉林雾凇形成的缘故和过程。
雾凇这漂亮的奇迹,关于我们来说专门生疏,如何将学生带到松花江畔千姿百态的雾凇情境中,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第一引导学生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耀、漂亮动人”等词语来体会雾凇颜色之美;抓住“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来体会雾凇姿势之美;抓住“缀满”来体会雾凇之多;抓住“千树万树梨花开”来体会雾凇景观之壮美。
为了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关心学生感受雾凇的漂亮,在朗读介绍的时候,就应该配合相关的图片,感受雾凇之奇异。
雾凇的形成是文章学习的重点,如何体会,依旧应该抓住文字。
第二自然段对雾凇形成的缘故、过程的描写,层次清晰,条理有序,专门是用词方面,专门值得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这一节围绕“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聚而成”叙述。
饱和什么意思?过于饱和又是什么意思?“饱和”泛指事物在某个范畴内达到最高限度。
“过于饱和”,在那个地点指水汽差不多超过最高限度了。
接着作者用了“充满”、“覆盖”、“埋住”三个词,具体说明什么过于饱和的缘故。
这三个词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明白得它们的意思,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当时雾气充满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景象。
作者在叙述那个过程的时候,运用了一系列表示顺序的词——“慢慢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步”、“最后”,写出了雾气结冰时的缓慢过程。
而且作者写水汽遇冷凝聚的过程时,完全把它诗化了,使人读了如在眼前。
惋惜的是,作者没有写出吉林雾凇有哪些“千姿”?有哪些“百态”?因此我们能够以此为点训练学生想象和写作。
【教材分析】雾凇_语文_小学_李长美
教材分析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
全文层次清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放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2.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
(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雾”和“凇”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务。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3.这么美的雾凇连江主席看了都情不自禁的吟诵到:(多媒体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今天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到吉林去走走看看。
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预习单,小组内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
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
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课件分组出示生字词,组织学生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认真默读课文,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1)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两个词,概括出雾凇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奇特美丽”。
(3)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并板书:奇特美丽形成原因(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预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
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4.读,画(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
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
(用填一填的方法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师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诗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7.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三段。
(设计意图:以读促教,以读促学。
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
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
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
(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齐读。
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紧扣“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
“渐渐地”、“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
(4)练习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说话。
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图片、雾凇形成的示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精妙凝练的语言,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归纳升华拓展练笔过渡: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松花江畔来共同欣赏领略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奇观吧!1.(映示:课件雾凇奇观片段)出示三幅图片,师: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多美呀!看了这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雾凇奇观,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师引读——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小练笔: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设计意图: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重视听、读的训练,而且要重视说、写的训练。
设计写小练笔的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课内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七)个性作业:(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设计意图: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作业,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八)板书设计:晶莹洁白银光闪烁景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奇观23.雾凇形成水汽——遇冷——凝结附:《雾凇》预习单班级: 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生字万花筒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2.多音字组词。
m ó( ) m éi( ) m ú( ) m ò ( )二、朗读训练营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第一组:俗称 摄氏度 零下 缀满 江畔 缭绕 镀上第二组: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银松雪柳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第三组: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 凝结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模 没4.雾凇景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用什么词句来形容你眼中的雾凇景观?三、资料百宝箱通过查阅资料,我对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有了如下了解。
四、质疑交流台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写下来和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