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课件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课时划分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掩()铃()偷()空()淹()岭()愉()2、填空《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教具预备: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预想):第一课时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如何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形。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什么缘故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如何想的?他的方法对吗?什么缘故?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如此的铃铛确实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因此听的见。

生:那个人真傻,他明明明白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方法真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8页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 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 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何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 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9页
“假如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1.他这个想法是聪明,还是愚蠢,为何? 2.他把耳朵掩住,为何还被人发觉呢? 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么结果从
第4页
掩盗零滥 竽装腔势
第5页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作者吕不韦。
第6页
课题了解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7页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 个人掩着自己耳朵去偷人家门铃 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 会发出声音,他人就能发觉,于 是想出了掩住自己耳朵方法;最 终他掩着自己耳朵去偷铃铛时, 立刻被人发觉了。
在长久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 一个独特文体,它主要特点是:
1.普通用一个假托故事来隐喻, 说明一个深刻道理。
2.大量采取拟人化手法。 3.含有强烈夸大和讽刺意味。
第2页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 蕴涵道理。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正确流利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第3页
寓 (yù)(寓言) 盗(dào)(偷窃) 零(líng)(丁零) 滥(làn)(泛滥) 竽(yú)(吹竽) 郭(guō)(城郭) 腮(sāi)(腮帮) 捂(wǔ)(捂住) 腔(qiāng)(腔调) 挨 (āi)(挨着) 溜 (liū)(溜走)
哪儿看出? 4.明知道有这么后果,还要这么做,坑骗是
谁?
第10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 事,想叫他人不知道是不可能, 自作聪明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 们惯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 自己坑骗自己行为。

(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共14张PPT)

(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共14张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262021 /8/26A ugust 2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26 2021/8/ 262021 /8/262 021/8/2 6
谢谢大家
2021/8/15
15
2021/8/15
12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上“ ”。 (4)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事例?从这两个事例中,你明 白了什么道理? _文__中__列__举__了__陈__尧__咨__箭__射__得__准__和__卖__油__翁__倒__油__手__法__熟__练__两_件 _事__。__我__明__白__了__干__任__何__事__情__都__是__熟__能__生__巧__。___________
~~~~~~~~~~~~~~~~~~~~~~~~~~~~~~~~~~~~~~~~~~~~~~~~~~~~~~~~~
勺里的油倒空了,铜~~钱~~上~~~却~~一~~~点~~油~~~也~~没沾上。老翁说:“干任何事情都 是熟能生巧。”
2021/8/15
11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序号) ①熟能生巧( C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C.熟练。 ②不以为然( A ) A.对,不错。 B.然而。 C.如此,这样,那样。
2021/8/15
1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挨(āi ·√
ái)着妹妹,听妈妈·讲√寓(yù
yú)言故事。
(2)强盗(dǎo dào)听到警报声,丢下人质溜(liū liú)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PPT课件

第 一 部 分 成语故事
05
06
他心里一急,身体一下 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 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 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 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 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 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把耳朵捂住不 就听不到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 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面对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只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02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第 一 部 分 成语故事
03
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 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 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04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 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成 语 故 事
第三部分
知识拓展
2023年学习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第 三 部 分 知识拓展
掩耳盗铃
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 别人家的钟,后比喻自己欺 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 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是在 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 持下,集合门客们编 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掩耳盗铃Biblioteka 事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

思考: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 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 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白银区第七小学
陶明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 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 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 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 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 的意思。 •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 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 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 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 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 觉,于是想出了掩住自己的耳朵 的办法;最后他掩着自己的耳朵 去偷铃铛时,立刻被人发现了。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ppt课件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ppt课件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f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
《韩非子》书名。集先秦 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 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韩非死后,后人搜 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 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提出了“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
楚国有个既卖茅又卖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夸 自己的茅说:“我的茅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 穿。”有人说:“用你的茅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这个卖东西的人无话可说。所以说,不能被刺穿的盾 和能刺穿所有东西的茅,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钟,比 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偏要 想法子掩盖。
寓意:
讽刺了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 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f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14 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
掩:遮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捂住
盗:偷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 亦称《吕
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
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
著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
主,兼及名、法、墨、农及
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
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2(1)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2(1)


五十六、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五十七、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五十八、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五十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四十一、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四十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八、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续编《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的结局。还可以搜集几则寓言读一读,说说你懂得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三十三、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绛

三十五、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寓言二则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

:“
口罗其实不是合的。
–■

:

我 拍
第 是





层 色





戏 来
的 个
有 我
情 署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 花 开 花 谢 那 样自 然 ,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 意 执 着; 让 生 命 中 各 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 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 还 是 寒 风凛 冽 ,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 坦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 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 定 数 , 不 因 攀
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 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 __________。
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亡羊补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像 养羊人这样做了错事,并不要紧,只要 能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我想对
说:“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1.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2.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4.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寓 盗 零 滥 竽 郭 腮 捂 腔 挨 溜
(dào)
(yù)
(寓言)
(盗窃)
(líng)
(丁零)
(làn)
(泛滥)
(guō)
(yú)
(吹竽)
(城郭)
(sāi)
(wǔ)
(腮帮)
(捂住)
(āi)
(qiāng)(腔调)Βιβλιοθήκη (挨着)(liū)
(溜走)
竽装腔势
掩盗零滥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作者吕不韦。
课题理解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于是想出了掩住自己的耳朵的办法;最后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时,立刻被人发现了。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 .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寓 (yù)(寓言) 盗(dào)(盗窃)
零(líng)(丁零) 滥(làn)(泛滥) (yú)(吹竽) (guō)(城郭)
竽(sāi)(腮帮) 郭(wǔ)(捂住)
腮(qiāng)(腔调) 捂 (āi)(挨着)
腔 (liū)(溜走) 挨
掩盗零滥 竽装腔势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作者吕不韦。
课题理解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 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 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 蕴涵的道理。

14《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课件ppt

14《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课件ppt

第7页,共18页。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chuí)毁之,钟铿(kēnɡ)然有音。恐 人闻之而夺己也,遽(jù)掩其耳。
一个得到钟的人,想要把钟背走,但是钟太大, 背不动。 于是,他便准备把钟砸破,再 一块块 地背回去,他举起铁锤,猛地一砸,钟发出很大 的声音。他担心别人听到声音,把钟夺走,就急 忙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14 寓言二则
第1页,共18页。
掩耳盗铃
掩:遮住, 捂住
盗:偷
第2页,共18页。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亦称《吕览》。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
同编写,杂家代表著作。内容以 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 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 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议论中引证许多古史旧闻和有 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知 识。
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 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 成。提出了“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
第12页,共18页。
自相矛盾
第13页,共18页。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 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第3页,共18页。
如何学习文言文
• 1、读通: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 2、读懂:对照注释理解句子,理解内容。 • 3、读透:明白寓言中包含的道理。
第4页,共18页。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 毁 之 , 钟 铿 ( kēnɡ ) 然 有 音 。 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己 也 , 遽 (jù)掩其耳。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滥竽充数》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滥竽充数》ppt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 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 最终总要败露的。
说明了 什么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 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 度日的人。
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 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
练笔: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6分 英语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分 575分 (另有附加分10 分)

《掩耳盗铃》ppt课件(图文)pptx(2024)

《掩耳盗铃》ppt课件(图文)pptx(2024)

2024/1/30
20
分享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经历或见闻
个人分享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掩耳盗铃》故事类似的经 历或见闻。
同学互动
其他同学可以就分享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补充。
2024/1/30
教师引导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
21
思考如何将诚实守信品质融入日常生活
诚实守信是个人成功的基石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诚实守信的品质,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赢得 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13
如何培养正直品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培养正直品格和良好行为习 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
的。
2024/1/30
注重自我修养
要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 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2024/1/30
独自一人的小偷
在画面中心位置放置一个 正在行窃的小偷形象,突 出其孤独和小心翼翼的状 态。
高悬的铃铛
在小偷的头顶上方悬挂一 个醒目的铃铛,暗示着故 事的关键元素。
16
通过图片展示角色形象及动态表现
小偷的鬼祟表情
通过细腻的表情刻画,展现小偷 紧张、警惕的神态。
掩耳的动作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偷掩耳盗 铃的瞬间,强调其自欺欺人的心
2024/1/30
23
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的情节梳理
01
讲述了盗贼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听
不见的愚蠢行为。
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02 通过盗贼的愚蠢行为,揭示了自欺欺人、不顾客观事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1.
出示词卡,认读字词。
1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图读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武器。 3指导:这一课的词语都跟军事有关,朗读时要响亮、有力, 体现我人民解
放军个英勇威武。
4范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陆、空、导、弹、枪。 2.学习偏旁。 3.重点指导:陆、导、枪。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 果从哪儿看出?
4.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 骗的是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 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 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识字 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 饽生机和生 活的情趣。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 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 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1.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为什么?
2.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6.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四. 好)
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
识字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常见的军事装备和三个军种的服饰特点,了解一些军 事知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练习
(2)改写句子。齐宣王把源自编在吹竽队里。 改成被字句:他被齐宣王编在吹竽 队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同学们再见
执教者:花花老师 时间:2030.11.1
所有文字均可更改
课文详解

他常常叫这三百 人一齐吹竽给他 听。
“三百人一齐” 说明吹竽的人多, 场面宏大、壮观。
课文详解

齐宣王给他很高 的待遇,把他编 在吹竽队里。其 实,南郭先生不 会吹竽。
“其实”写明了 真相,与“很高 的待遇”形成对 比,有讽刺色彩。
课文详解

演奏的时候,他 就鼓起腮帮捂着 竽眼儿,装腔作 势,混在队里充 数。
预习检查
1.《掩耳盗铃》讲了个什么故 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滥竽充数》讲了个什么故 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详解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 看见人家大门 上挂着一个铃 铛,想把它偷 走。
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人 物、和时间的 起因。
课文详解

他想:“响声要 这句话是心理描
用耳朵才能听见, 写,表现了偷铃 如果把耳朵藏起
刻画了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的丑态。
课文详解

听到这个消息, “只好”写出了南 南郭先生只好 郭先生的无奈; 偷偷地溜走了。 “溜”表现了他逃
走时的狼狈样子。
图解结构
掩 掩耳 伸手 偷铃

自欺

欺人
铃 碰到 铃响 发现
图解结构
滥 一起吹 竽 充 数 挨个吹
充数 溜走
要有真 才实学
概括主题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 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大门上的 铃铛而被发觉的故事。告诉我们: 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 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 是自己害自己。
铛的人自欺欺人 来,不是就听见
了吗?
的可笑心理。
课文详解

于是,他掩住 这是动作描写,
了自己的耳朵, 写出了偷铃铛的
伸手去偷那个 铃铛。
人掩耳盗铃的滑 稽可笑的样子。
课文详解
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 王喜欢听吹竽, 又喜欢讲排场, 他手下吹竽的乐 队就有三百人。
“讲排场”写 出了齐宣王的 性格特点。
概括主题
《滥竽充数》讲的是南郭先生 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 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的 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 才实学,蒙混度日的人。
写法点拨
什么是“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 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 行比较。
写法点拨
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 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 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和感染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寓言二则
03.1班
执教者:花花老师 时间:2030.11.1
所有文字均可更改
资料宝袋
吕不韦
战国末卫国 人。曾命宾 客编著《吕 氏春秋》
资料宝袋
韩非
战国末哲学家。 法家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
资料宝袋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 寓 韵文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 言 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 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 也可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 为惩恶扬善,多充满哲理。
写法点拨
课文中的“对比手法”
《滥竽充数》中齐宣王时,南郭 先生可滥竽充数;后写齐宣王时, 南郭先生只能溜走。这前后对比 的手法说明: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没有好下场。
拓展提升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 叶公好龙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杯弓蛇影
心灵感悟
这两则寓言中的人,一个自 欺欺人,另一个欺骗他人。他们 一个可笑,一个可悲。在现实生 活中确实也存在自欺欺人或滥竽 充数 的人。我要首先要做一个
诚实的人、有用的人。
随堂练习
1 把成语补充完整。
(狐)假(虎)威 盲(人)摸(象)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随堂练习
2 用“只要……就……”写一
句话。
只要你努力过,就 不会后悔。
随堂练习
3 帮小明写作业。
(1)加标点。 a.不是就听不见了吗( ?) b.南郭先生偷偷溜走了( 。)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ù dào zòu qiāng āi liū 寓盗奏 腔挨溜
字词乐园
写字能手
shù qí pái biān 数 齐排 编
字词乐园
写字能手
yǎn gǔ chéng gǎi 演 鼓承 改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