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去答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学校班级姓名一、我来当裁判。

(对的在题后打“√”,错的打“×”)。

1.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2.蜡烛熔化后,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还产生了新物质----蜡烛油。

(×)3.小麦磨成面粉是形态的变化,面粉做成馒头是产生新物质变化。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属于可逆变化。

(√)5.废铁熔化成铁水属于形态变化,而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6.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7.金属中只有铁才能生锈。

(×)8.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二、自选超市。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1.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通过一定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A)A.破碎的玻璃B.面粉做成的馒头C.水泥加上水后的水泥块D.加入柠檬汁的牛奶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ADFG),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BCE)。

A.玻璃杯碎了B.火柴燃烧C.铁钉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E.汽油燃烧 F.纸折飞机G.水结成冰3.下列物质不能与牛奶混合食用的是(ABDF)。

A.醋B.柠檬汁C.味精D.橘子汁E.食盐F.啤酒4.家中最好用(C)来装醋。

A.铝罐B.铁罐C.玻璃瓶D.铜罐三、科学积累。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像蜡烛熔化、纸折叠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3.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4.铁钉在(有空气)、(有水)或(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喝牛奶时要注意(不宜空腹喝)、(不和酸性物质同食)等。

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擦皮鞋)、(浇花)等。

四、生活链接。

1.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分一分。

①冰融化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海水晒盐⑤食物腐败⑥煤气爆炸⑦木材燃烧可逆变化:(①③④)不可逆变化:(②⑤⑥⑦)2.怎样防止铁生锈?答: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1.表面涂油;2.表面加瓷;3.表面喷(涂)漆;4.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5.加入另一种金属做成合金;6.擦去表面水分,保持干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检测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检测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单选题】1.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

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2.沙漠在地球仪上用()颜色表示。

A.绿色B.黄色C.红色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说明地球是()。

A.圆形B.球形C.球体4.地球以赤道为界可分为__________两个半球.A.东北B.南北C.西北5.( )开启了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旅行。

A.亚里士多德B.麦哲伦C.哥伦布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A.年B.天C.时7.一年四季中()个季节地面上的物体影子最长。

A.春分B.夏至C.冬至D.秋分8.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9.从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太阳总是东升西落B.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时,会慢慢消失C.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D.海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10.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判断题】11.我国启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在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的。

( )12.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 )13.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 )14.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 )15.恒星周年视差是指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

贝塞尔等天文学家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可以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 )16.一年四季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为起点。

( )1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 )18.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晚上20点,则美国收看直播的时间应该在清晨。

( )19.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是一年。

( )20.地球按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和公转。

( )【填空题】21.“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 )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测试卷A形状与结构教科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测试卷A形状与结构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A)(形状与结构)一、填空题1.增加横梁的________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________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工地上常常有“L““T”“w“形状的钢材,实际上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其中________形的抗弯曲能力最强。

3.拱形在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________和向________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且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________力,抵住这个力,就能增加拱形的承重能力。

4.________和球形具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其中________形是最坚固的形状。

5.要想使高塔更稳定,就要做到上轻下重、________6.根据建造桥的结构不同,有________桥、________桥和钢索桥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7.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更加美观。

()8.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9.实体的物体比框架的物体抗风能力强。

()10.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跟材料的长短无关。

()11.埃菲尔铁塔是一座表现现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铁塔,已成为巴黎最重要的标志()12.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13.锅盖、安全帽、天文观测台的形状都是圆顶形。

圆顶形具有拱形承受压力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14.设计桥梁时,人们主要考虑的是桥的美观性。

()三、选择题15.如图所示,在“抗弯曲能力”的探究中,小明用课本当作“立柱”,用卡纸当作“横梁”,用垫圈来测试“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1)关于垫圈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尽量选用大小不同的垫圈当重物B. 尽量把垫圈放在“横梁”的不同位置C. 往“横梁”上放垫圈时要小心轻放(2)关于“横梁”抗弯曲能力的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横梁”受压后,把“横梁”中部接触到桌面作为弯曲的标准B. 计算“横梁”抗弯曲能力时,要把最后压垮“横梁”的那个垫圈算在内C. 计算“横梁”抗弯曲能力时,要用“牛”作为抗弯曲能力的单位(3)图中,如果增加卡纸的宽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卡纸的抗弯曲能力( )。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20分)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24小时,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极昼和极夜C.四季变化2.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一年中学校国旗旗杆正午时分的影长变化3.徐州白天时间最长的时候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

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4.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试验B.模拟实验C.观察实验5.下列动物中属于夜行动物的是()。

A.熊猫B.蝴蝶C.猫头鹰6.人们一年中发现,阳光下圭表上表的影子每天正午_________。

A.指向慢慢逆时针旋转,冬长夏短B.指向相同方向,夏长冬短C.指向相同的方向,冬长夏短7.白天过了是黑夜,黑夜过了是白天,无穷无尽交替出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A.太阳东升西落B.地球不停地自转C.月球公转8.在家里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模拟地球()。

A.B.C.9.以下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其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 B. C.10.为了制作出相对符合真实的地球自身模型,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有()。

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②地球内部结构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A.①B.①②C.①②③二、填空题(14分)11.小科对自己小区的楼房在不同季节的影子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发现下图现象,当太阳处于A位置时,是一年中的______(填“夏至”或“冬至”)。

小科对楼房在四季影长的观测,有点类似于古代观测日影长度的天文装置—________。

12.1519年,航海家__________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根据这个事实说明地球是__________。

13.小明在地球仪上发现乌鲁木齐在北京的____________(填“东”或“西”)边。

14.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3个部分,最外层是地壳,最里层是____________。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大象版)测试卷(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0分) 1.做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时,往杯子里倒入大半杯温水,是因为( )。

A.温水更容易产生水蒸气B.温水不会冰到我们的手C.温水更容易结冰2.对于雾的形成条件,理解正确的是( )。

A.足够的水蒸气和较低的温度更容易形成雾 B.气温高的天气更容易形成雾 C.有风的天气更容易形成雾3.在模拟霜的形成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目的是( )。

A.吸收热量B.降低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C.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4.当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就是( );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密………………………………封……………………………………线………………………………A.雪B.云C.雾D.雨5.吉林雾凇作为闻名中外的一大自然景观,其形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于松花江丰满水电站的蓄水作用,使得从丰满水电站底部排出的水的温度高于松花江地区的气温,大量的水蒸发到空气中,遇到极冷的树枝形成“玉树银花”的奇妙景观。

(1)下列自然现象和雾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雾B.霜C.冰(2)在雾凇形成的过程中,水的变化是()。

A.由气态变成固态B.由液态变成固态C.由气态变成液态(3)吉林雾凇形成的条件之一是()。

A.水温很低B.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C.气温较高6.梵净山蘑菇石是贵州标志性景点之一。

蘑菇石屹立岸边,高约10米,顶斗状石在一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

蘑菇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风化和侵蚀B.流水沉积C.地壳运动7.“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浙江省金华市地貌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份

试卷一: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和变异”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30 分)1.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2.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3.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4.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豌豆的()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好材料。

5.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6. 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遗传现象外,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

7.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属于()变异。

8. 无籽西瓜是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利用了()的原理。

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1. 下列现象属于遗传的是()。

A. 爸爸是运动员,儿子跑的快B. 妈妈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C. 小明和爸爸都爱看书2. 下列谚语中,()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龙生龙,凤生凤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3. 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

A. 遗传现象B. 变异现象C. 遗传和变异现象4. 下列变异对生物自身有利的是()。

A. 玉米的白化苗B. 小麦的抗倒伏C. 人的色盲5. 下列方法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A. 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B. 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C. 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三、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1. 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

()2. 同卵双胞胎之间不存在变异。

()3. 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4. 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5. 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 请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 简述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意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检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地球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组成。

2.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________。

同时,地球还在________。

3.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

4.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______。

______的北京比______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5.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同一地方,________时昼最长、夜最短,________时夜最长、昼最短,________、________时昼夜平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2.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会出现昼夜差异。

()3.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我们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

()4.“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5.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6.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7.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12小时。

()8.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9.受四季变化影响,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10.6月22日和12月22日的中午12时,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

A.地核B.地幔C.地壳2.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约为()。

A.24小时B.一星期C.一年3.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那么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太阳()。

A.东升西落B.西升东落C.一直挂在天空中4.我们用塑料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观察实验 C.模拟实验5.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在观测工具不发达、理论基础薄弱的年代提出了“地心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测试题2(2022秋)(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测试题2(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1.细菌是微生物,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才能观察到。

2.平菇、香菇、猴头菇、银耳、虫草菌等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它们都属于。

3. 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4. 、、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

二、选择:1.科学家选择来观察葡萄球菌。

A.电子显微镜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2.在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到细菌类微生物的是。

A.汽水B.泡菜C.酸奶3.人类能够利用病毒。

A.发酵食品B.生产沼气C.制成疫苗4.下列选项中,使橘子和苹果发霉的元凶是。

A.霉菌B.细胞C.病毒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B.温暖、潮湿C.寒冷、干燥三、判断:1.新冠肺炎疫苗是用新冠病毒制成的。

()2.微生物可能会导致感冒、痢疾等疾病。

()3.所有微生物都非常小,所以蘑菇与木耳不是微生物。

()4.发酵食物和发霉食物一样都不能食用。

()5.利用紫外线杀菌能够达到防止发霉的目的。

()四、实验题:小阳觉得湿度和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霉的两个主要因素。

他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状况,发现可以设置4个条件组台来研究。

1.请你将条件组台和对应的操作方法用铅笔和直尺连线。

2.小阳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台①和②做了处理,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 ) 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

A.湿度B.温度3.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③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 )A.湿度相同B.温度相同4.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④做实验比较,这是对比实验吗?为什么?五、问答题:怎样鉴别有毒的蘑菇?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单细胞、显微镜2.食用菌、微生物3.发霉4.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二、选择题C、A、C、A、B三、判断题√、√、×、×、√四、实验题1.2.B3.B4.不是对比实验,两个条件都改变了。

五、问答题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练习题(2022秋)(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练习题(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8分)1.地球的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昼夜交替现象与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一昼夜的时间是_______小时。

3.根据“地心说”的理论, 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_______的状态。

4.地球不停的________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6.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7.地球不停的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地球模型的制作方法很多,材料容易取得。

( )2.不同的地球模型代表同一类地球知识。

( )3.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

( )4.《天体运行论》是伽利略的作品。

( )5.地球自转一周,地球上的每个位置只迎来一次黎明。

()6.重庆比杭州先迎来黎明。

()7.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 )8.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 )9.昼夜变化对人类没有影响。

( )10.四季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8分)1.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是为了研究()A 地球自转B 海陆分布C 地球圈层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是()A 海洋B 陆地C 岛屿3.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

A 猫头鹰夜间捕食B 大雁南飞C 小草枯萎4.下列地球的光照图中,在北极出现了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5.改进地球模型时,在地球模型表面贴反光片的目的是( )。

A 更美观B 更清楚显示该地点的昼夜情况C 增加环境亮度6.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

A 太阳不动,其他天体围绕着太阳转B 地球不动,其他天体围绕着地球转C 地球是球形的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体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 铁锤B. 空气C. 水D. 铅笔{答案:B}2.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理变化?A. 烧纸B. 锈蚀C. 水冻成冰D. 木头燃烧{答案:C}3. 下列哪个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A. 糖B. 盐C. 氧气D. 糖醋排骨{答案:C}4. 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物体具有惯性?A. 踢出去的足球会滚动B.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静止不动C. 投掷物体时,手臂疼痛D. 刹车时,车辆会继续滑行{答案:D}5. 下列哪种单位用来表示长度?A. 千克B. 米C. 秒D. 克{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上的_________ 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答案:资源}2. 当物体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但组成它的_________不变时,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答案:物质}3. 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答案:核电荷数}4.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_________。

{答案:惯性}5.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米}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答案: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请解释一下元素的概念。

{答案: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具有惯性。

- 准备器材:一辆小车、一个木块。

- 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在小车上。

2. 用力推动小车,使木块向前运动。

3. 突然刹车,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

- 实验现象:刹车时,木块会继续向前滑行。

- 实验结论:物体具有惯性。

2.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全册)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全册)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30分)1、日光、闪电光、萤火虫光、水母光属于______光源;夜晚灯光、电焊光属于______光源。

2、激光灯的光通过直塑料管能照到黑色纸板上,通过弯塑料管不能照到黑色纸板上这说明________。

3、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________传播的。

4、光不仅为我们提供光源,还能为我们提供________,从古时候的烽火台和灯塔到现在的交通灯,都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5、_______是地球上巨大的光源,能给万物提供______和______。

6、自然界中,空气中的______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

7、潜望镜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是由_____面平面镜构成。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______现象,光继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9、白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被分解的各种颜色的光又可以合成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20分)1、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可改变的。

()2、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眼睛适应黑暗的环境后也能模糊看见物体。

()4、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5、假如光会拐弯,便不会有影子。

()6、照明灯上安装灯罩,是因为灯罩可以反射灯光,光线更集中,照明效果好。

()7、月亮和太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大光源。

()8、人类经历了火光照明、煤油灯照明、蜡烛照明到电灯照明的漫长过程。

()9、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用喷雾的方法制造小水滴,再现彩虹。

()10、平面镜可以让光线按原路返回。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题时科学家用()解决的。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传播速度2、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3、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测试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测试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选一选1.下面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

A.乳酸菌B.结核链菌C.双球菌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有利的B.可以利用微生物酿酒C.可以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3.下列病毒中,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是( ) 。

A.大肠杆菌噬菌体B.番茄花叶病毒C.乙肝病毒4.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

这些实际上是( )。

A.细菌B.真菌C.病毒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霉菌是广泛存在的B.食物发霉了,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去拿.用鼻子去闻C.为了避免食物发霉.我们可以采用将食物晒干的方法防霉D.霉苗是真菌的一种6.我们常吃的木耳属于( )。

A.植物B.微生物C.动物7.发面时,最适宜的水是( )。

A.开水B.冷水C.温水D.纯净水8.细菌通常的生殖方式是( )。

A.分裂生殖B.形成芽孢C.断裂生殖D.营养生殖9.下列不属于常见的细菌形态的是(A.卵形B.杆形C.球形D.螺旋形10. 下列不属于细菌的作用的是( )。

A.促进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B.增加土壤肥力C.制作疫苗D.生产沼气二、判断1.在土壤里、空气中、自然水域中及生物的身体内存在着在大量的微生物。

()2.食用醋能杀灭室内的新冠病毒。

()3.食用菌是进化的比较高级的细菌。

()4.微生物都非常微小,不能直接用眼睛现察到。

必须借助仪器。

()5.不要随便接触和食用野外的磨菇()6.菌类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7.酵母菌属于真菌,霉菌属于细菌。

()8.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9.蘑菇都是可以食用的。

野外的蘑菇更鲜美。

如果看到,可以采摘食用。

()10.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三、填空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和蛋白质组成。

2.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才能观察到,大约()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同步练习试题)  (含答案)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

1.地球不停的____________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3.北京在乌鲁木齐的____________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____________边。

4.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并且形成天体的____________现象。

5.地球自转一周是____________小时。

6.__________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__________早,__________晚。

7.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向____________运动。

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在____________运动。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的。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____________转动的[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现象。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地球自转一周,地球上的每个位置只迎来一次黎明。

()2.重庆比杭州先迎来黎明。

()3.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只出现一次黎明,出现一次昼夜交替。

()4.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5.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北京、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北京在西面,乌鲁木齐在东面。

()7.利用地球仪和地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8.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先迎来黎明的城市就不同。

()9.当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时,西边的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东边的北京先看到太阳。

()10.当我们处在运动的物体上时会看到周围静止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方向是(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2.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的周围景物沿( )方向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检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能力测试学校班级姓名(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两极的线叫()。

A. 经线B. 纬线C. 赤道2.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周需要( )时间。

A. 一年B. 一月C. 一天3.下列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A. 潮涨潮落B. 冬去春来C.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4.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夏季,北极会迎来( )。

A. 冬季B. 极昼C. 极夜5.下列不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现象是( )。

A.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B. 北京总是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C. 地球上出现了一年四季6.关于北极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北极星在空中位于我们头顶的正上方B.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C. 从地球上看,一天中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7.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间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 B CA. 月食现象中,地球影子的边缘是弧形的B. 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岩浆C. 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动8.小明同学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 B. C.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9.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字宙中心B. “日心说” 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 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0.关于地球上出现的极昼极夜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B.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C.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公转产生。

2.夏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冬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冬至日到夏至日,影子逐渐。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5.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二、判断题6.在同一时刻,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7.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占据了,海洋占比大约是71%。

()8.用橡皮泥模拟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9.如果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在转,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表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10.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11.我们全国的小朋友看到且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坐在教室内上第一节课。

12.在我们的家乡,同一根电线杆夏天正午的影子比冬天正午时的影子长很多。

13.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冬季。

()14.植物开花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绝大多数在每天的开花时间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

()15.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影响生物生理的节律。

三、单选题16.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假说中的()。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17.“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静止不动的D.地球是球形的18.温州某学校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9.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20.“傅科摆”可以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去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______的材料(柱子)和______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_____比______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______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拱形可以向______和向_______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3、根据建造桥的材料来分,有_______桥、______桥、______桥;从桥梁结构的不同;从桥梁结构的不同情况来分,有______桥和______桥。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__________的特点,而且___________。

5、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______,可以很好地
_______;_拱形____ 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______;人的足骨构成一个_____,足拱可以更好地__________。

6、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________。

7、我们在生活中到处用到空心管,这是因为空心管不但_____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_____和______。

8、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同形状的横梁是通过减少了材料的_____但却增加了材料的_____。

11、我们知道圆顶形的建筑物比较坚固,如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也知道了框架结构的高塔比较结实不易变形,如
_________。

用不同结构造的大桥更为牢固,如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
2、()是最基本的框架,()具有稳定性。

A、正方体框
B、长方体框架
C、三角形框架
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

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
C、上重下轻 D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4、设计建造各种桥梁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桥能承重,不能弯曲
B、选合适的形状和结构
C、材料的性质
D、美观
5、()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它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A、圆顶形
B、三角形
C、拱形
D、球形
6、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7、赵州桥的形状属于()。

A、平桥
B、拱桥
C、拉索桥
D、吊桥
8、三角形框架与长方形框架的承重能力比,()。

A、三角形框架的承重能力比长方形框架的承重能力强
B、长方形框架的承重能力比三角形框架的承重能力强
C、有时长方形框架的承重能力强,有时三角形框架的承重能力强
D、一样强
9、设计建造各种桥梁时,最重要的是考虑()。

A、桥能够承重,不能弯曲
B、选合适的形状与结构
C、材料的性质
10、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物体,它们()。

A、有相同的形状与结构
B、有不同的形状与结构
C、形状相同而结构不同
D、结构相同而形状不同
11、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把“一”形纸弯折成“T”或“U”等形状后,实际上是()。

A、增加了厚度
B、增强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C、节省了材料
12、西湖断桥属于()
A、梁桥
B、拱桥
C、钢索桥
13、杭州湾跨海大桥属于()
A、梁桥
B、拱桥
C、钢索桥
14、()大大提高了梁的抗弯曲能力。

A、宽度
B、厚度
C、宽度和厚度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的打“×”)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2、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3、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
4、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5、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
6、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
轻。



7、安全帽顶部制成圆顶形后,为的是美观大方。

()
8、过高过窄的木梁容易扭曲变形。



9、细细的长杆能支称住比它重得多的长穗,是因为长杆长的结实。

()
10、把钢材横切面做成一些特殊形状,这样的钢材叫做型钢。

除“工”字钢外,还有槽钢、角钢、“口”形钢,等等。

所有这些型钢的抗弯曲力都比同质量、同长度的钢条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