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探究复习课

合集下载

利用探究实验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实例

利用探究实验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实例

实验来提高其有效性 . 从而体现“ 三主一核心” 的 理念 ( 即教 师为主 导 、 学生为 主体 、 问题 为主线 , 思 维为核心)是值得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深人研究 的课题 。 面 以我 在一节 区公 开课执教 的《 十单 下 第 元酸 和碱复 习课 》 为例谈 谈 :
[ 景】 背 第 十单元 《 和碱 》 酸 分为 两部 分 , 第一 部分 从 常见的酸和碱出发 .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 质和用 途 , 并说 明酸 和碱 各有其 相似性质 的原 因 :
的主要方式 。 复习课是 学生 的知识结构 、 维习惯 、 思 品质及 分析 、 决问题 能力不断 优化的过程 . 解 是一个 自主
就班 地先梳理 出知识 网络 .再 通过反馈 习题引 导
学生将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应用 .学生可能会感 觉 比较枯燥 单调 。 以为 了贴 近生活 . 强学 生的 所 增 动手实践能力, 我设计了用生活中的物质做实验 。
在学生 的脑子里肯定 有个 大大 的问号 :老师 让我 “
们做这些干什么?将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 ”
走 进课堂 [ 教学过程 】
流程一 : 究 自制指 示 剂的 变色规律 探 【 引人 】 今天 我们一起 来通过 实验探究 的形式
应用. 溶液 的酸碱 度等
复习第 十单 元《 和碱》 酸 。

教 学 设计 ・
【 提问】 实验室要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
什么试 剂7
【 学生汇报 】 甲是酸性溶液 , 乙是碱性溶液。
【 过渡 】 我们利用 自制指示剂顺利地检验 出了 两瓶溶 液 的酸碱 性
流程 三 : 究未知 溶液 的化 学成 分 探
【 回答】酸碱) 学生 ( 指示剂或 p H试纸 。 【 讲述 】 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不选用实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第一单元:光第一课:光源光源是指那些能自发地发出光的物体,如太阳、激光笔等。

这些光源的光线非常强烈,直接观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而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物体。

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像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

第三课:光的阻碍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但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会在表面发生反射或反光。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当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时,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改变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第五课:棱镜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实际上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雨后出现彩虹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镜子的反光指的是光的反射。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册书的开端。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简单介绍了光,并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研究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一、二章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2.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概念速度与平均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回忆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与数据处理。

2. 难点:运动描述中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瞬间,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从而引入运动描述的相关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分别回顾第一章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第二章的运动描述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演示(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定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现场演示并讲解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难点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难点,如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进行讲解和互动讨论。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表面的摩擦系数。

7. 成果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科学探究步骤、运动描述公式等,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运动描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到达终点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九年级化学中考科学探究题专题复习优质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中考科学探究题专题复习优质课课件
化学探究题专题复习
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 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a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 液,观察现象; ②在b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 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③在c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 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 无色酚酞是否变红): 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说明钠离子 ;你得出的结论是 。 。 。
结论 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 的地方。
冷静应对,相信自我
坚定的信念是必胜的 法宝
立定一个高远志, 实现一个学子梦
再 见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出关键的语 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练习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 系的知识点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 探究题中的问题。
解题时注意的问题
1、提出的猜想要 合理 ,有利于方案 的设计;合乎题意, 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 的 猜想。设计方案要 简单易行 。 3、结论一定是对 假设 的判定,反思 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科学教研活动复习计划(3篇)

科学教研活动复习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决定开展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复习和研讨,使教师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课程标准,掌握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复习和梳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2. 探讨和交流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时间本次科学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复习阶段,时间为一个月;第二阶段为研讨阶段,时间为两周。

四、活动内容第一阶段:复习阶段1. 复习科学课程标准- 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使教师全面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分享学习体会2. 复习科学教学理论- 学习科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如建构主义、探究式学习等- 分析和讨论不同教学理论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其优缺点3. 复习科学实验技能- 组织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分享实验经验第二阶段:研讨阶段1. 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同行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2. 教学方法研讨- 探讨和交流科学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3. 教学资源开发- 教师共同开发科学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分享资源,促进资源共享4. 教学评价探讨- 研讨科学教学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探索科学教学评价的有效途径,提高评价质量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九年级化学中考科学探究题专题复习优质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中考科学探究题专题复习优质课课件

【提出猜想】 :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林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 :
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 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 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
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 热; ②小林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 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 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取少量NaOH溶 液样品于试管中, 先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然 后再滴加酚酞试 液。
现象 产生白色 沉淀,酚 酞试液变 红
结论
NaOH溶液 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 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 ③填序号 ④ ) 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 ⑵小丽除了用酚酞等指示剂外,还可以 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硫酸铜溶液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密封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09黄冈) 端午节后,小丽带着 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 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 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 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
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 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NaOH溶液全部变质
Na2CO3 + Ba(OH) 2

(科学广东教育版)·教材化中考总复习用书课件:科学探究(89张ppt)

(科学广东教育版)·教材化中考总复习用书课件:科学探究(89张ppt)

△ A.CO+CuO===== Cu+CO2 B.CaO+H2O===Ca(OH)2 C.Zn+CuSO4=== ZnSO4+Cu D.SO2+2NaOH=== Na2SO3+H2O
第22课时┃ 气体的制取、净化
第2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气体的制取 氧气
MnO2 2H2O2=====2H2O+O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制 对固体加热制气体 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 高锰酸钾制O2 (______________要在试管口 装 置 加棉花)
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 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时┃ 考点聚焦
氧气
二氧化碳
收 集 方 法
排水法 (____________) 不易溶于水
第21课时┃ 考点聚焦
(3)置换反应:反应前后一定有些元素化合价要改变, 常见的有三类置换反应。 FeCl2+H2↑ 金属与酸的反应: Fe+2HCl===_______________; 如 FeSO4+Cu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___________; 高温 还原剂(C、H2)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 Cu+H2O 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 化合价不变;并不是所有的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 种 化 合 物 的 反 应 都 是 复 分 解 反 应 , 如 : Ca(OH)2 + CO2===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第2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气体的净化
将不纯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气 体的过程叫气体的净化。若选用的试剂是液体,这个过程 又叫气体的洗涤。 气体的净化常用试剂: NaOH ①除CO2:可用________溶液。 Na2CO3 NaOH ②除HCl气体:可用________溶液、________溶液、 NaHCO3溶液、水。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观察辣椒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2、我们身边的开花植物有辣椒、番茄、茄子等。

第二课植物的叶1、植物的叶子通常由叶柄和叶脉组成。

2、常见的叶子形状有心形,针形,卵形等。

叶子颜色有绿色、红色、紫色等。

叶子通过光合作用来帮助植物生长。

3、叶片上面常有叶脉,有的叶子叶脉相互平行如芭蕉的叶子,有的叶脉呈网状如杨树的叶子。

第三课植物的茎1、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

茎上有节,节上生叶。

花和果实叶生长在茎上。

2、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

但都起着支撑植物的身体和输送养分的作用。

3、有的植物茎很粗壮如杨树、柳树;有的植物茎很柔软如牵牛花、红薯秧;有的植物茎是中空的比如竹子、芦苇等。

第四课植物的根1、植物的根分成很多种,大致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之分。

2、大豆和酢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主根周围生长着一些侧根,他们组成直根系。

3、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仗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他们组成须根系。

4、根主要起着为植物体从基质或者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作用。

根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第五课植物的花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瓣组成花冠,萼片组成花萼。

2、具有雄蕊、雌蕊、花冠和花萼四个部分的花是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缺少了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的花是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等。

3,植物利用花吸引昆虫或其他的小动物和自然资源来为它们授粉,达到生存繁衍的目的。

第六课植物的果实1、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果实中包含着植物的种子,植物利用自然力或者植物来传播种子达到繁衍种群的目的。

第七课植物的种子1、花生、豌豆、和豇豆等植物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夜是胚的一部分。

2、成熟的完整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生长成为植株幼体。

第二单元岩石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1、地球的表面由一圈坚硬的岩石构成,厚度60~120千米,被称为岩石圈。

2、岩石广泛的存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原、海洋、高山、雨林、地下矿洞等各种环境中都由岩石的分布。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教案1: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力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2. 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三个特性3. 声音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来源。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声音特性。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够辨别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3: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 光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复习过程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复习过程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 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 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 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人教版(北京)化学中考复习课件【第15课时】科学探究(26页)

人教版(北京)化学中考复习课件【第15课时】科学探究(26页)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 (如图丙所示 ),拔下橡胶塞,
试管内液面上升,有黄色固体产生 ,塞紧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
4∶ 5 。 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 h2∶h1=________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 表所示。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15课时┃ /cm h2/cm
11.0 8.7
11.4 9.1
11.6 9.2
[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
20. 9 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京考要求|
1 .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问题可 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 2.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 3 .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4 .评价化学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 数据,得出结论。★★★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考点3
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 验装置等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使得最终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最优化。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③是否 符合经济的原则;④推理过程是否严密;⑤对环境是否会产生 危害等。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15课时┃ 科学探究

有关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复习

有关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复习

难的一部分 。实验探究设 计是综合 考察 学生 能力 的题 目, 对 学生的要求很高 。它不仅 要求学 生对物 质 的性 质 、 检验 和制 备很熟悉 , 而且要求实 验方案 简单易 行 , 料价 格低廉 , 污 原 无 染 等。复习时 , 应该让学生 在学 习的过程 中 自己善 于总结方 法, 会对知识灵活运用 。例如 ,0 与 K H溶 液能发生 反应 , s: O 但看不 到明显现象 , 请设计一个实验 , 通过能明显观察到 的现 象说 明 S O 确实与 K H溶 液发生反应 。S 2 K H溶液 的 O O 与 O 发生学生并不太熟悉 , 但当老师提示 学生 回忆学过 的 C 2和 O NO a H的反应后 , 学生的思维逐渐 活跃起来 , 多 同学 都提 出 许 了可根据反应后压强 的变化来 设计实 验 , 结果不 同的 同学分 别设计 出了 5 6种不 同的实验方 案 , 、 并且都 能达 到题 目的要 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引导 至关重要 , 往学 生在思 考 问 往 题时思维受限 , 时教师的适 当点拨可教会 学生如何去思考 , 这 如何将原有的知识 串联起 来综 合运用 , 这种点 到 即止 的方 法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很大 的帮助 。教师还要注意 培养 学 生的问题意识 , 创设 民主、 平等 、 和谐 的教学 氛围, 鼓励他们 既 善于发现问题 , 又勇 于提 出问题 。


指导 学生 掌握科 学探 究 的基 本环 节
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 学生对 化学学 习 的兴趣 , 能让 学生学会从 日常生活 中或从 化学 问题 情景 中 , 现有探 究价 发 值 的问题 ,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创新能 力。但学 生在 刚开始 接触这类题 目时 , 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 , 这就要求 教师做 好适当的引导 , 帮助学生 掌握这 类题 目的一般解 题方 法 。我 国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 出了八个要素 : 提出问题 ; 想与 猜 假设; 制订计划 ; 进行实 验 ; 搜集 证据 ; 释与结 论 ; 解 反思 与评 价; 表达与交流。在复习的过程中 , 老师应该针对这八要 素加 强方法 的掌握及解题思路 的分析 。

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巩固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巩固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继续学习科学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导电性、导热性2. 复习第二单元:力的世界- 力的概念:作用、反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3. 复习第三单元:轮轴和机械- 轮轴的原理:轮轴、轮半径、轴半径- 机械的原理:省力、费力、等臂- 简单机械的使用:开瓶器、扳手、钳子4. 复习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环境的因素:光、水、空气、土壤、温度-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适应、影响、改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要点- 难点:科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巩固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本学期所学知识,总结重点、难点。

3. 课堂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精彩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精彩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内容基于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科学思维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的能力,学会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 提高学生分析科学数据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数据来论证科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数据记录表格、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实践操作。

4. 数据收集与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5. 科学思维与创新(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观察与实验3. 数据收集与分析4. 科学思维与创新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结合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意义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节科学探究式中考复习课

一节科学探究式中考复习课

一节科学探究式中考复习课
————课题:两种家用清洁剂的研究
合肥市实验学校 李伟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两种清洁剂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相关考点的复习 知识网络的构建 难点:知识网络的构建。

【课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玻璃片等等
②药品:两种清洁剂、蒸馏水、石蕊、酚酞、部分金属(根据学生需要而增加)。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我校教学开放周和党员示范课的教案,自我感觉设计的符合新课改理念和思路,有些地方值得改进,究其原因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实际上课的时间较紧,而且该探究的内容感觉没有特别到位,觉得应该将后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方程式大pk去掉,而将前面的探究部分深化,升华,特别是课堂生成性的东西要抓住,还有就是方案设计的原理、和设计方案在黑板上展示、评价,之后再进行实验,而现象的描述、结论的得到都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评价和讨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ppt4复习课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ppt4复习课课件

a b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2024/7/20
例: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 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 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投影仪
虚 放大镜
规律精炼
2024/7/20
O
F2 O
F2
2f1 F1
F1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O
F2
F2
2f1 F1
F1 2f1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设置对照 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设置对照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调控情境导入自学呈现科学探究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内容。

提问:科学探究的步骤有哪些?其中,重点是制定计划,它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材料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等。

难点是设计对照实验,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如何设置对照。

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典型的对照实验,总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实验是怎样设置对照的?2.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有对照组吗?怎样设置对照的?3.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紧跟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1(1)空气中的细菌能否直接进入肉汤(2)同一瓶肉汤打断瓶颈前后对照。

2(1)光照强度(2)没有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引出课题,引发兴趣。

从熟悉的知识入手。

分层提问,引导思路。

(1)有对照组吗?哪个是对照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4)总结这类型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小结:对照实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一研究对象处理前后对照、全部施加实验处理相互对照、是否施加实验处理进行对照。

3(1)有,就是空白对照(2)①号。

①与②对照,变量是是否滴加唾液;①与③对照,变量是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3)2号瓶。

1与2对照,变量是水分;2与3对照,变量是温度;2与4对照,变量是空气。

(4)实验处理前后对照。

小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教学设计流程目标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就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前沿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设计。

2019年1月3日,我们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出问题 红苹果还是青苹果好吃? 2、建立猜想和假设 1、红苹果比青苹果好吃
2、青苹果比红苹果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09温州31.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 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 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红苹果好吃还是青苹果好吃?
发现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表述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钠溶液
则猜想不成立。
猜想二:?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其中先滴入适量的用硝
可能是NaC酸然l溶酸后液化滴的入硝硝酸酸钡银溶溶液液,。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 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 则猜想不成立。
பைடு நூலகம்
猜想三:?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 其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 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猜想
可能是Na2S化液O,。4溶然液后滴__入___氯________化______钡________溶__________________成则___立猜__ 。想若不与成上立述。现象不同,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红苹果还是青苹果好吃 2、建立猜测和假设 1、红苹果比青苹果好吃
2、青苹果比红苹果好吃 3、设计实验方案 1、选取红苹果和青苹果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窍门: 1.从实验设计中寻找问题的线索 2.从猜想、假设中寻找问题 3.从原有问题的升华中产生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方面: 1、提出问题应该用一个问句来表达而不能用
一个陈述句 2、所提的问题应该与题目设置的情境有关
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剪掉蚂蚁 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 动情况.问: (1)该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_____ (2)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把两个苹果切成小块 3、请多位同学品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09温州31.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 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 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09温州18.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 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序号 1 2 3
液体 深度(cm)
3

6
9
橡皮膜方向 朝上 朝上 朝上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2.8 5.8 8.4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__A__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与猜想的一般方法
(1)仔细审题,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某个变量,和控制的不变量 (3)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科学事实,提 出可检验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与提出问题有关
例题: 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 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 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 ___(_1___)__可______能________是______碘________液______的____溶___ 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
甲乙同同学学猜也想提:出可了能自是己叶的片猜上想残,留并的通酒过精以引下起实的验。加为以了 验验证证猜:想取,经取过经暗过处暗理处并理光并照光4小照时4小、时脱、色脱、色漂后洗的后叶的片叶, 分片成,两分组成,四一组组,不将漂溶洗质,质另量一分组数充为分0.漂02洗%,、然0.后04分%别、向 两0.组06叶%片、滴0.加08溶%质的质碘量液分分数别为滴1在%各的组碘叶液片。上发。现发未现漂只洗 的有叶滴片加变0.为04棕%黄的色碘,液充的分叶漂片洗,的颜叶色片变变为为预棕期黑的色蓝。色。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 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 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 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 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2乙)同甲学同也学提的出实了验自还己不的能猜验想证,自并己通的过猜以想下,实为验了加验以 证验猜证想:,取甲经同过学暗还处需理怎并样光改照进4小实时验、?请脱简色要、说漂明洗▲后。的叶 片(2,) 分用成溶四质组质,量将分溶数质为质0.量0分4%数的为碘液0.,02重%复、甲0.自04己%的、 0实.0验6%(、或0用.0溶8%质的质碘量液分分数别为滴0.在02各%.组0.叶04片%、上。发现只 有0.滴06加%.00..0048%%的的碘碘液液,的重叶复片甲,自颜己色的变实为验预)期的蓝色。
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 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 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份进行了猜想,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猜想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一:可能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 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
是氢氧化 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猜想成立。若无明显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