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特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民居类型--石筑民居
以当地盛产的价廉物美花岗岩 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 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
盛行于惠安、晋江、南安等地 ,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 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 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 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 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
17
民居类型--骑楼
骑楼,俗称"五脚架"。是泉州民居和 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 高有二层、三层、四层高底差落; 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 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街。前面临街 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 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置后 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它的特 点是,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蔽风 雨照常经商。
18
典型民居--大兴堡土楼
座落于德化县三
班乡硬杰村的大
兴堡土楼,系乡
人邑庠生郑展极
于清康熙六十一
年(公元1722年)
造。大兴堡为檐
歇山式土石木结
构,平面呈长方
形,全堡占地面
积约3648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4036
平方米,建筑规
模宏大。
19
典型民居--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坐落在泉州城南 郊江南镇亭店村。这座住宅的 独特之处,就是在主体建筑中 ,除一大庭院外,两侧的东西 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 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内庭院,合 计五个庭院,俗称"五梅花天 井"。
20
典型民居--林路厝
林路厝坐落于南安美林镇 后埔村,原建厝者林路, 又名林文龙,是一位著名 的华侨建筑家。厝建于清 光绪34年(公元1908年) ,占地约6.5亩,由多座 结合西洋形式构筑的宫殿 式楼房组成。
21
典型民居--联芳楼
在安溪县龙涓镇玳堤村,建于 清末,为旅居印尼侨胞李致涯 昆仲所建。土楼坐南朝北,土 木结构形式,平面圆形,俗称 “圆土楼”。
15
民居类型--手巾寮
利用地势特点沿街巷建造,是一种纵 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 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她由 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 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 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 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 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
另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 溪岸。如鲤城五堡街,利用临街设店 、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 通街、后到溪"的美称。
35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福建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种,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 福建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部造
型及细节装饰等方面,既保持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我国汉 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由于福建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 在这四种民居中,以红砖民居(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最为靓丽。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即红 砖民居)素有“闽南地上文物”之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其 充满闽南地域特色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墙、成熟的砖雕工艺、精湛的木雕 工艺、具有象征意义的墙体彩绘等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之美 、结构之美、装饰之美及文化意蕴之美。
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 建筑骑跨人行道。
5
庙闽南地区宗教类型多而庞杂,佛教、道教、基督教、
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教都 在这里传播过。此外还有保生大帝、妈祖、三平祖师、清水祖 师等等本土神明。
6
祠闽南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入闽后以村落聚居,奠定家
14
民居类型--洋楼
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 相结合,适应当时海外带回最新 的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 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这 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番 仔楼"。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 ,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 ,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 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 就。
30
何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 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 等地区。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 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
24
典型民居--黄索石土楼
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位于惠 安山腰乡前黄涂楼村中,为本村黄素 、黄堂官父子历时30多年建成。楼坐 东朝西,长宽各20.米,高8.米,成石 结构方形平顶四合院式楼阁。楼内有 房36间,楼外建72间环屋,共108间 正辅房屋,连庭院总长75米,宽55.米 ,占地4147.5平方米。总体结构主次 有别,统率有序,宽广壮观,形成一 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 宏伟建筑群。
物储藏间 ,并于门庭四周筑起围墙 ,成为一个封闭型规整独立的建筑群。
34
古式大厝
为避外人窥视院内活动 ,大门要逢大事才启开 ,平时由两侧边门进出 ,大门入门 处正中又有木板壁 ,或置屏风。
室内地面铺砌耐湿耐磨的红方砖 ,窗板门扉则雕镂以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 。厅口、天井、厢房、墙础、台阶、门庭等铺砌平整条石 ,四周墙面贴砌红砖 ,并构成各种几何形或吉庆喜彩的图案。
闽南大ຫໍສະໝຸດ Baidu “皇宫起 ”
32
33
古式大厝
古式大厝也称 “ 皇宫起 ”(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古式大厝的布局 ,具 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
其间数取奇数 ,一般作三开间或五开间 ,进深有一进、二进、三进 ,乃至四、五进。如二进三开间 大厝, 是由 “ 下落 ”( 或 “前落 ”)、天井及两厢、“上落”三部分组成。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 房 ,合称 “ 下落 ”。 “下落”之后为天井 ,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 “崎头”)。过天井为主 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及后轩 ,其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 ,合称“ 前落 ”。
25
最典型闽南民居--大厝 “皇宫起 ”
在晋唐期间,中原大迁徙 ,汉人南迁,带来了河洛 文明,结合海洋文化,造 就了今天闽南文化的辉煌
闽南大厝民间俗称“皇宫 起 ”,按格局分,有一条 龙,三开间,五开间、二 落、三落甚至数落
26
最典型闽南民居--蔡浅古大厝
27
福建南安蔡氏古民居
28
闽南大厝的特点
即安平桥。长近五里 ,因而俗称五里桥, 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 桥",是我国古代最长 和工程最浩大的一座 石梁石墩桥。
11
姑嫂塔
亦称关锁塔,万寿塔,位 于石狮市东南5公里处宝盖 山上。全由花岗岩砌筑之 八角楼阁式空心石塔,外 观五层(内实四层)。塔 之构筑古朴粗犷,各层逐 次收分,通高22.86米,巍 巍壮观。南宋以来,历代 作为海船航标。
族根基。又通过群体性的跨海迁徙,形成以家族发祥地为文化符号 的血缘和亲情纽带。祭祖是闽南人表达对祖先和祖籍地双重敬意的 重要活动。
7
闽南建筑 宗教建筑 城防 民居建筑 水利设施
8
惠安崇武古城
迄今已有590多年的历 史。古城全系石构, 城墙长2450米,城墙 高7米,是我国目前保 存比较完好的海滨石 城之一,也是闽南地 区尚存的古代战争遗 址之一。
闽南建筑浅谈
厦门观筑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1
2
厝闽南语中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
为主,故名“皇宫起”,也叫“红砖厝”。
前埕后厝 坐北朝南 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 红砖白石墙体 硬山式屋顶
燕尾脊
3
嘉庚式建筑,由陈嘉庚先生主持及参与建
设,融合闽南红砖民居和欧式建筑风格。
穿西装 戴斗笠
4
骑楼一种商住建筑,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
大厝屋顶多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 ,屋面铺设红瓦间瓦筒 ,檐口装配瓦当和滴水 。而下房、厢房、护厝等次要房屋 ,则多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豪华仕 绅之宅 ,还于宅外增辟花园 ,园内挖池垒山 ,构筑亭棚 ,为居宅锦上添花。或于 宅内天井中缀以盆景假山,以成幽雅自然之趣。
泉州现存明清时期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 ,有南安官桥的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和 石井的中宪第 ,晋江江南的杨阿苗故宅和青阳的庄用宾故居等。
土楼中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 平屋,分别设七个阶梯上通楼 房。庭中凿一口大井作生活用 水,周以石板构成圆形八卦图 ,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一格 。
22
典型民居--景胜别墅
▪位于石狮市龙穴杆头 村,为华侨高祖景于民 国四年(公元1915年) 所建。别墅是闽南传统 形式与外来形式混合或 并置相连的民居建筑, 是泉州地区较早用上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三 层楼房。朝向坐西看东 南,占地1565平方米, 有西洋风格。
9
洛阳桥
又名万安桥,是一座用花岗岩 筑成的石梁石墩桥,位于洛阳 江的入海口。始建于宋皇祐五 年,全长1188米,宽4.65米, 共47孔,每孔石梁7条桥墩双 尖,两侧翼以石栏。
桥上修建憩亭,九座石塔,雕 刻81尊观音像和28只石狮,富 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洛阳桥素 有"天下第一桥"之美称。
10
五里桥
厅堂是奉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面向天井 ,宽敞明亮。而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 ,房 顶天窗甚小,房内幽暗。“光厅暗房 ” 是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上落” 的房间也有讲究 ,兄弟分家时 ,以东大房为尊 ,余类推。 有的大厝前加门庭,东西两侧及后轩外面 ,或加护厝,有单护厝、双护厝、环护厝之分,作卧室或杂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院落式民居的一个流派,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 、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主 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 。
31
12
泉州少林寺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 :泉州是南少林拳术的 发端地。肇建于唐,五 代时因反闽王王审知被 废;宋初复建,宋末因 蒲寿庚降元再被废;明 代又复建,清初因“反 清复明”又被废。 为了 弘扬南少林拳术,1992 年于少林寺原址--清 源山凤山之麓重建。
13
民居类型--宫殿式大厝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 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 宅类型。它有三开间、 五开间、带护厝、突山 庭堂,两边对称,横向 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 、三落、五落不等,以 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 、廊、过水贯穿全宅。 较多运用砖、瓦,多用 石砌基础和红砖砌筑外 围墙。穿斗木构架作承 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 顶,弯曲起翘屋脊,脊 角"燕尾式"华丽动人 。
23
典型民居--中宪第
在南安县石井镇西南,始建于清代康熙年 间(1728年),整座建筑占地7780多平方 米,共有110间房,是典型的群组第宅大院 。
主体建筑座南朝北呈宫殿式,为悬山式五 进深大院。外面大石埕可直通五店所。大 门高达3.20米,宽1.90米。主轴线为五座大 厝顶的厅堂,五个厅堂分为:前厅、官厅 、公妈厅、佛祖厅等。二、四厅为主要厅 堂,厅堂两侧,东边附有一排与厅堂纵向 的护厝,西边设有二排护厝,由多处边门 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我国3个省 的营造技艺“捆绑”在一起,联合进行申报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参与并 入选的城市。
其实,申报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以杨阿苗民居为代表性建筑,制作了相关文字、 图片、视频资料,用来介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民居营造技 艺发源于泉州,工作人员以杨阿苗民居建造技艺为范本,“阐述”了该技艺。此技艺是“中国传 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一个子项,也许就是它造成了该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但却长时间“养 在深闺人不知”。
大厝、宫庙、祠堂的特点:宅院围合;屋顶正脊的弯曲和燕翼飞 扬的高翘;曲廊随台基的高低起落 。
29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
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但鲜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馆发起参选 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入选世界“非遗”!
8月19日至2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颁证仪式暨保 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 其三大技艺之一,也被囊括其中。
民居类型--石筑民居
以当地盛产的价廉物美花岗岩 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 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
盛行于惠安、晋江、南安等地 ,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 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 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 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 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
17
民居类型--骑楼
骑楼,俗称"五脚架"。是泉州民居和 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 高有二层、三层、四层高底差落; 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 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街。前面临街 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 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置后 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它的特 点是,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蔽风 雨照常经商。
18
典型民居--大兴堡土楼
座落于德化县三
班乡硬杰村的大
兴堡土楼,系乡
人邑庠生郑展极
于清康熙六十一
年(公元1722年)
造。大兴堡为檐
歇山式土石木结
构,平面呈长方
形,全堡占地面
积约3648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4036
平方米,建筑规
模宏大。
19
典型民居--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坐落在泉州城南 郊江南镇亭店村。这座住宅的 独特之处,就是在主体建筑中 ,除一大庭院外,两侧的东西 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 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内庭院,合 计五个庭院,俗称"五梅花天 井"。
20
典型民居--林路厝
林路厝坐落于南安美林镇 后埔村,原建厝者林路, 又名林文龙,是一位著名 的华侨建筑家。厝建于清 光绪34年(公元1908年) ,占地约6.5亩,由多座 结合西洋形式构筑的宫殿 式楼房组成。
21
典型民居--联芳楼
在安溪县龙涓镇玳堤村,建于 清末,为旅居印尼侨胞李致涯 昆仲所建。土楼坐南朝北,土 木结构形式,平面圆形,俗称 “圆土楼”。
15
民居类型--手巾寮
利用地势特点沿街巷建造,是一种纵 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 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她由 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 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 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 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 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
另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 溪岸。如鲤城五堡街,利用临街设店 、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 通街、后到溪"的美称。
35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福建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种,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 福建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部造
型及细节装饰等方面,既保持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我国汉 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由于福建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 在这四种民居中,以红砖民居(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最为靓丽。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即红 砖民居)素有“闽南地上文物”之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其 充满闽南地域特色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墙、成熟的砖雕工艺、精湛的木雕 工艺、具有象征意义的墙体彩绘等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之美 、结构之美、装饰之美及文化意蕴之美。
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 建筑骑跨人行道。
5
庙闽南地区宗教类型多而庞杂,佛教、道教、基督教、
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教都 在这里传播过。此外还有保生大帝、妈祖、三平祖师、清水祖 师等等本土神明。
6
祠闽南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入闽后以村落聚居,奠定家
14
民居类型--洋楼
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 相结合,适应当时海外带回最新 的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 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这 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番 仔楼"。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 ,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 ,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 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 就。
30
何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 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 等地区。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 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
24
典型民居--黄索石土楼
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位于惠 安山腰乡前黄涂楼村中,为本村黄素 、黄堂官父子历时30多年建成。楼坐 东朝西,长宽各20.米,高8.米,成石 结构方形平顶四合院式楼阁。楼内有 房36间,楼外建72间环屋,共108间 正辅房屋,连庭院总长75米,宽55.米 ,占地4147.5平方米。总体结构主次 有别,统率有序,宽广壮观,形成一 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 宏伟建筑群。
物储藏间 ,并于门庭四周筑起围墙 ,成为一个封闭型规整独立的建筑群。
34
古式大厝
为避外人窥视院内活动 ,大门要逢大事才启开 ,平时由两侧边门进出 ,大门入门 处正中又有木板壁 ,或置屏风。
室内地面铺砌耐湿耐磨的红方砖 ,窗板门扉则雕镂以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 。厅口、天井、厢房、墙础、台阶、门庭等铺砌平整条石 ,四周墙面贴砌红砖 ,并构成各种几何形或吉庆喜彩的图案。
闽南大ຫໍສະໝຸດ Baidu “皇宫起 ”
32
33
古式大厝
古式大厝也称 “ 皇宫起 ”(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古式大厝的布局 ,具 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
其间数取奇数 ,一般作三开间或五开间 ,进深有一进、二进、三进 ,乃至四、五进。如二进三开间 大厝, 是由 “ 下落 ”( 或 “前落 ”)、天井及两厢、“上落”三部分组成。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 房 ,合称 “ 下落 ”。 “下落”之后为天井 ,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 “崎头”)。过天井为主 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及后轩 ,其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 ,合称“ 前落 ”。
25
最典型闽南民居--大厝 “皇宫起 ”
在晋唐期间,中原大迁徙 ,汉人南迁,带来了河洛 文明,结合海洋文化,造 就了今天闽南文化的辉煌
闽南大厝民间俗称“皇宫 起 ”,按格局分,有一条 龙,三开间,五开间、二 落、三落甚至数落
26
最典型闽南民居--蔡浅古大厝
27
福建南安蔡氏古民居
28
闽南大厝的特点
即安平桥。长近五里 ,因而俗称五里桥, 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 桥",是我国古代最长 和工程最浩大的一座 石梁石墩桥。
11
姑嫂塔
亦称关锁塔,万寿塔,位 于石狮市东南5公里处宝盖 山上。全由花岗岩砌筑之 八角楼阁式空心石塔,外 观五层(内实四层)。塔 之构筑古朴粗犷,各层逐 次收分,通高22.86米,巍 巍壮观。南宋以来,历代 作为海船航标。
族根基。又通过群体性的跨海迁徙,形成以家族发祥地为文化符号 的血缘和亲情纽带。祭祖是闽南人表达对祖先和祖籍地双重敬意的 重要活动。
7
闽南建筑 宗教建筑 城防 民居建筑 水利设施
8
惠安崇武古城
迄今已有590多年的历 史。古城全系石构, 城墙长2450米,城墙 高7米,是我国目前保 存比较完好的海滨石 城之一,也是闽南地 区尚存的古代战争遗 址之一。
闽南建筑浅谈
厦门观筑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1
2
厝闽南语中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
为主,故名“皇宫起”,也叫“红砖厝”。
前埕后厝 坐北朝南 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 红砖白石墙体 硬山式屋顶
燕尾脊
3
嘉庚式建筑,由陈嘉庚先生主持及参与建
设,融合闽南红砖民居和欧式建筑风格。
穿西装 戴斗笠
4
骑楼一种商住建筑,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
大厝屋顶多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 ,屋面铺设红瓦间瓦筒 ,檐口装配瓦当和滴水 。而下房、厢房、护厝等次要房屋 ,则多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豪华仕 绅之宅 ,还于宅外增辟花园 ,园内挖池垒山 ,构筑亭棚 ,为居宅锦上添花。或于 宅内天井中缀以盆景假山,以成幽雅自然之趣。
泉州现存明清时期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 ,有南安官桥的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和 石井的中宪第 ,晋江江南的杨阿苗故宅和青阳的庄用宾故居等。
土楼中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 平屋,分别设七个阶梯上通楼 房。庭中凿一口大井作生活用 水,周以石板构成圆形八卦图 ,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一格 。
22
典型民居--景胜别墅
▪位于石狮市龙穴杆头 村,为华侨高祖景于民 国四年(公元1915年) 所建。别墅是闽南传统 形式与外来形式混合或 并置相连的民居建筑, 是泉州地区较早用上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三 层楼房。朝向坐西看东 南,占地1565平方米, 有西洋风格。
9
洛阳桥
又名万安桥,是一座用花岗岩 筑成的石梁石墩桥,位于洛阳 江的入海口。始建于宋皇祐五 年,全长1188米,宽4.65米, 共47孔,每孔石梁7条桥墩双 尖,两侧翼以石栏。
桥上修建憩亭,九座石塔,雕 刻81尊观音像和28只石狮,富 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洛阳桥素 有"天下第一桥"之美称。
10
五里桥
厅堂是奉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面向天井 ,宽敞明亮。而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 ,房 顶天窗甚小,房内幽暗。“光厅暗房 ” 是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上落” 的房间也有讲究 ,兄弟分家时 ,以东大房为尊 ,余类推。 有的大厝前加门庭,东西两侧及后轩外面 ,或加护厝,有单护厝、双护厝、环护厝之分,作卧室或杂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院落式民居的一个流派,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 、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主 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 。
31
12
泉州少林寺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 :泉州是南少林拳术的 发端地。肇建于唐,五 代时因反闽王王审知被 废;宋初复建,宋末因 蒲寿庚降元再被废;明 代又复建,清初因“反 清复明”又被废。 为了 弘扬南少林拳术,1992 年于少林寺原址--清 源山凤山之麓重建。
13
民居类型--宫殿式大厝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 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 宅类型。它有三开间、 五开间、带护厝、突山 庭堂,两边对称,横向 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 、三落、五落不等,以 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 、廊、过水贯穿全宅。 较多运用砖、瓦,多用 石砌基础和红砖砌筑外 围墙。穿斗木构架作承 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 顶,弯曲起翘屋脊,脊 角"燕尾式"华丽动人 。
23
典型民居--中宪第
在南安县石井镇西南,始建于清代康熙年 间(1728年),整座建筑占地7780多平方 米,共有110间房,是典型的群组第宅大院 。
主体建筑座南朝北呈宫殿式,为悬山式五 进深大院。外面大石埕可直通五店所。大 门高达3.20米,宽1.90米。主轴线为五座大 厝顶的厅堂,五个厅堂分为:前厅、官厅 、公妈厅、佛祖厅等。二、四厅为主要厅 堂,厅堂两侧,东边附有一排与厅堂纵向 的护厝,西边设有二排护厝,由多处边门 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我国3个省 的营造技艺“捆绑”在一起,联合进行申报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参与并 入选的城市。
其实,申报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以杨阿苗民居为代表性建筑,制作了相关文字、 图片、视频资料,用来介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民居营造技 艺发源于泉州,工作人员以杨阿苗民居建造技艺为范本,“阐述”了该技艺。此技艺是“中国传 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一个子项,也许就是它造成了该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但却长时间“养 在深闺人不知”。
大厝、宫庙、祠堂的特点:宅院围合;屋顶正脊的弯曲和燕翼飞 扬的高翘;曲廊随台基的高低起落 。
29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
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但鲜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馆发起参选 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入选世界“非遗”!
8月19日至2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颁证仪式暨保 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 其三大技艺之一,也被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