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有机化学课件07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考核办法
➢ 笔试占30%,笔试不过,有机化学实验成 绩不过。
➢ 总成绩:30%笔试+20%出勤+20%操作 +30%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项目顺序
环己烯的制备 P83 1-溴丁烷的制备 P89 苯甲酸的制备及提纯 P108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提纯 P116 肉桂酸的制备 P145 正丁醚的制备 P101
➢药品不要沾在皮肤上,尤其是极毒的药品。实验完 毕后应立即洗手。称量任何药品都应使用工具,不得 用手直接接触。
实验室安全须知
中毒预防:
➢使用和处理有毒或腐蚀性物质时,应在通风柜中进 行,并戴上防护用品,尽可能避免有机物蒸气扩散在 实验室内。 ➢对沾染过有毒物质的仪器和用具,实验完毕应立即 采取适当方法处理以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不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食物在实验室易沾染有 毒的化学物质。
仪器的领取与维护
➢每人在第一次上课时在准备室领取一套玻璃仪器,领取 后应按清单点数并洗净,不够需到准备室补齐。 ➢实验过程中应小心使用玻璃仪器,若发生仪器损坏,应 及时到准备室报告并领取新仪器,同时承担部分费用。 ➢每次实验后应将自己的所有玻璃仪器收好保存在柜中。 ➢所有课程结束后,清点仪器交还回准备室,缺损的需补 齐,并体
用于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高压电气 设备。
二氧化碳 灭火器
液态CO2
用于电器设备失火及忌水的物质及有机物着 火。注意喷出的二氧化碳使温度骤降,手若 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NaHCO3等盐 用于油类、电器设备、可燃气体及遇水燃烧 干粉灭火器 类与适宜的润 等物质着火。
滑剂和防潮剂
实验室安全须知
爆炸预防:
➢常压操作加热反应时,切勿在封闭系统内进行。在 反应进行时,必须经常检查仪器装置的各部分有无堵 塞现象。 ➢减压蒸馏时,不得使用机械强度不大的仪器(如锥 形瓶、平底烧瓶、薄壁试管等)。必要时,要戴上防 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

甲烷与其它卤素的反应
CH 4
+
X2
hv or ∆
CH 3 X CHX 3
+ +
CH 2 X 2 + CX 4
+ +
HX
CH 4 ( 过 量 ) + CH 4
+
X2
hv or ∆ hv or ∆
CH 3 X CX 4
+
HX HX
X 2( 过 量 )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 F2 > Cl2 > Br2 > I2 (不反应) 不反应) F2 :反应过分剧烈、较难控制 反应过分剧烈、 Cl2 :正常(常温下可发生反应) 正常(常温下可发生反应) Br2 :稍慢(加热下可发生反应) 稍慢(加热下可发生反应) 主要讨论的内容
甲烷的氯代 甲烷的氯代反应过程分析 氯代反应过程分析
CH4
n CH4 n Cl2
hv or ∆
Cl Cl Cl2
接下页
氯自由基
Cl Cl Cl + Cl
Cl + H CH3
甲基自由基
Cl H + CH3
DH = 242.7 kJ/mol
易 发生
Cl + Cl
有 效碰撞(产生新的自由基)
Cl
Cl
H
CH3
氯代和溴代反应速率的差别 ——决速步骤速率的差别 ——决速步骤速率的差别
X Cl Br + H CH3 X H + CH3
∆H(反应热) Ea(活化能) (
+ 7.5 kJ/mol +73.2 kJ/mol
δ Br
439.3 kJ/mol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7.4.1 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
1. 亲电取代反应概述
+
+ E
HEsp3杂E化sp2杂化
+
E
+
+ -H
+H+
亲电试剂 π络合物 σ络合物 取代苯
+H E H E+
讨论:1.当过渡态 + 比 + 稳定时,中间体 σ
络合物较难形成,一旦形成后很快转化成产物。
+H E
H E+
2.当过渡态 + 比 + 能量相近时,
ψ3
无节面
ψ1 苯的π 电子分子轨道重叠情况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苯和其同系物的芳烃一般都溶剂,如 乙醚、CCl4 、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具有一定 的毒性,吸入过量苯蒸气,急性中毒引起神经性 头昏,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慢性中毒造成肝损伤。
4. 6电子体系有中性分子、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 —

环 戊 二 烯 负 离 子
3. 10 π电子体系( n=2)
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126°46 ' 0.1334nm2K, THF
K
=
= 2K+
0.1462nm
K
成环C不在同一平面 无
π 电子=8

不能形成环状共轭体系 性
成环C在同一平面 有芳 π 电子=10 n=2 性
三苯甲烷

7.1.2 按4n+2规则的n分类
1. 2 π电子体系( n=0)
2.
具两个电子的环状结构是稳定的,有芳香
Ph性。
Ph
Ph Ph
+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含有不稳 定结构或官能团的化合物中, 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重 排过程中,分子的骨架结构可 能发生变化。
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 具有特定结构或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同时,重排反应也是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 重要手段之一。
08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定义
特点
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 于合成各种烯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
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上,需要一定 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消除反应
定义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等),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种类
包括脱水消除、脱卤化氢消除、 热消除等。
反应。此外,醇还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酚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OH)官能团,通 式为Ar-OH,其中Ar为苯基或其衍生物。
物理性质 酚类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或液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较强的毒性。酚的熔点和沸点较高,易溶于有机 溶剂。
化学性质
03
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酸。
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羰基(C=O)两侧连接烃基或芳基,无双键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加成和还原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还原剂还原 成仲醇。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01
结构特点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指导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指导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指导(128学时)一、教学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

它是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析、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让学生及时掌握现代有机合成、分离、鉴定的手段。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的重要环节。

二、适用专业本实验课程适合于化学类专业学生。

三、教学要求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2. 正确记录,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3. 正确观测实验现象,提高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作出结论的能力4. 正确选择实验方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通过阅读文献及各种信息源,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精神的能力四、教学环节(一)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1.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①安全基本知识②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③标准玻璃磨口仪器的清洗和干燥④加热及热源的选择⑤冷却及冷却剂的选择⑥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数据处理⑦手册、词典及有关化学文献的查询⑧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⑨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反应装置及应用(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分水器、索氏提取器、电动搅拌器、磁力搅拌器、气体吸收、无水操作等)2. 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测定①熔点的测定:正确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熔点测定仪的使用②微量法和常量法测定沸点③折光率的测定④旋光度测定及旋光仪使用3.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及提纯①普通蒸馏②简单分离③水蒸气蒸馏④减压蒸馏⑤重结晶(水溶剂、有机溶剂、混合溶剂)⑥升华⑦萃取和洗涤⑧干燥和干燥剂⑨色谱法(柱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二)应该了解的实验操作和技能1. 使用近代物理仪器检测手段: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紫外光谱仪、测试样品的制备、处理及仪器的使用、并能解析图谱。

有机化学课件ppt完整版(2024)

有机化学课件ppt完整版(2024)
有机合成原料。
2024/1/29
苯甲酸
用于制造香料、染料和 药物等。
乙酸乙酯
乙酰胺
用作溶剂、萃取剂和香 料等。
用于制造药物、染料和 农药等。
30
羧酸及其衍生物合成策略
羧酸的合成
通过烯烃的水合、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 等方法合成羧酸。
逆合成分析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 成路线和原料,进行逆合成分析。
偶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偶 氮基团的化合物,通常具 有良好的颜色性质和稳定 性。
应用领域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在染料 、颜料、指示剂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同时还在有 机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34
含氮杂环化合物简介
含氮杂环化合物概念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的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含氮杂环化合物
2024/1/29
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通过羧酸的衍生化反应,如酯化、酰卤化、 酰胺化等方法合成相应的衍生物。
绿色合成策略
采用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如原子经济性 反应、生物催化等,实现绿色合成。
31
07
含氮有机化合物
2024/1/29
32
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探讨
胺类化合物结构
胺类化合物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 基取代后生成的有机物,具有与氨相 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存在较大 差异。
介绍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结构 特点,以及炔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及反应类型。
2024/1/29
芳香烃的分类与命名
介绍芳香烃的分类方法、命名原则以 及常见芳香烃的名称。
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阐述芳香烃的苯环结构特点,以及芳 香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反应类 型。

《有机化学》PPT课件

《有机化学》PPT课件

羧酸衍生物命名
羧酸衍生物结构
物理性质
以相应的羧酸为母体,将衍生物 中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酸酐、酯 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官能团, 但都与羧基相连。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因官能团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酰卤 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酸酐 多为无色晶体,具有吸湿性;酯 类具有芳香气味,难溶于水。
亚硝基化合物
含有亚硝基(-NO)的化合物称为亚硝基 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不稳定,易转化 为其他含氮化合物,如硝基化合物或胺 类。
07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定义与分类
定义
杂环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杂原子(如O、S、N等)的环状有机化合物。
分类
根据杂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杂环化合物可分为单杂环、双杂环和多杂环等。
06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类命名、结构及物理性质
1 2 3
胺类的命名 根据与氮原子相连的烃基的不同,胺可分为伯胺、 仲胺和叔胺。命名时,需注明烃基的名称和胺的 类别。
胺类的结构 胺分子中的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形 成铵盐。同时,氮原子上的氢原子可被烃基取代, 形成不同种类的胺。
胺类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随着烃基增 大,高级胺的气味逐渐减弱,溶解度降低。
酮类命名、结构及物理性质
命名
酮的命名通常是以含有酮羰基的碳链作为主体,称为某酮。例如, 丙酮、丁酮等。
结构
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酮羰基(>C=O),酮羰基中的碳原子与两个 烃基相连。
物理性质
酮类多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酮类化合物密度比水小,难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醌类命名、结构及物理性质
《有机化学》PPT课件
目录
• 有机化学概述 • 烃类化合物 • 卤代烃和醇酚醚类化合物 • 醛酮醌类化合物 • 羧酸及其衍生物 • 含氮有机化合物 •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目录•绪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类化合物•烃的衍生物•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绪论碳氢化合物研究碳氢化合物(烃)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研究烃的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生命体系中的有机化合物研究生物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命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经典时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以经验规律为指导,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许多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萌芽时期从远古时期到18世纪,人们开始使用天然有机物,如木材、植物、动物等。

现代时期20世纪至今,以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为基础,发展出了现代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反应机理理论等。

环境领域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研究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和治理方法等。

同时,有机化学也致力于开发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

材料领域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交通工具等领域。

医药领域合成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也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领域合成农药和化肥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研发也需要有机化学的支持。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碳原子通过四个共价键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相连,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

碳原子的四价性键的极性空间构型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不同的极性,影响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同分异构现象的产生。

03020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03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由于结构上的差异,同分异构体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01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但连接方式不同,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02立体异构分子式相同、连接方式也相同,但空间构型不同,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等。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早期历史
有机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古代,但真正的发展始 于18世纪。
近代发展
19世纪以后,随着化学理 论的不断完善和实验技术 的进步,有机化学得到了 迅速发展。
现代有机化学
20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在 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领 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 展。
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如光电材料、催化剂等。
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酶抑制剂、 受体配体等,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05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析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蒸馏法
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
等。
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中的 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包括液-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等。
•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如烯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炔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等。
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 优化其性能,满足特定需求。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其结 构,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保护与去保护策略
在合成过程中,对某些官能团进 行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 ,合成完成后再进行去保护。
01 02 03 04
合成子的选择与连接
选择合适的合成子,通过化学键 的连接形成目标分子。

大学科目《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

大学科目《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
芳香烃的结构 苯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的平面六边 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共轭效应。
3
芳香烃的性质
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共轭体系和电子离域效应,容易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的命名与分类
芳香烃的命名
01
以苯环为母体,根据取代基的不同进行命名,如甲苯、二甲苯
医药化学
研发新药、合成药物中间体等, 用于治疗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
农业化学
合成农药、肥料等,提高农作物 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环境科学
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 化和治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
02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形成链状或 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的剩余价键 均与氢原子相连。
卤代烃的反应与合成
反应类型
卤代烃的反应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亲 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与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 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构 建碳碳键、引入或转化官能团等。
VS
合成方法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 过烃类的直接卤化反应得到相应的卤代烃; 另一种是通过烯烃或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 反应得到卤代烷。此外,还可利用醇与氢 卤酸的取代反应制备卤代烃。在实际合成 中,需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03 烯烃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01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nH2n。其结构特点
包括碳碳双键的存在以及与之相连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02 03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和双键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随着分子量的 增加,烯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逐渐升高。双键位置对物理性质也有影 响,如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通常高于反式异构体。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手性分子与非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的定义
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
手性中心的判断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手性分子的性质
具有旋光性,即能使偏振光的 平面发生旋转。
非手性分子的定义
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无旋 光性。
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对称性的定义
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对称性的判断方法
根据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判断分子的对称性 。
结构特点与性质
结构特点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或其衍生物,具有共轭体系和稳定的芳香性 。
性质
芳香族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定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 反应活性,如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04
立体化学基础
分析天平
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确保称量准确 。
0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原料用量、反 应条件、产品性状等。
熟悉实验室内安全设施,如紧急洗眼 器、灭火器等。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遇火 灾、泄漏等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并报告老师。
常用仪器设备及操作规范
01
玻璃仪器
正确使用烧杯、试管、滴管等玻璃 仪器,避免破裂或划伤。
分离设备
了解分液漏斗、蒸馏装置等分离设 备的原理及操作规范。
03
02
加热设备
掌握酒精灯、电加热套等加热设备 的使用方法,注意火源安全。
命名方法与规则
普通命名法
对于简单的脂肪族化合物,可以采用普通命名法,即根据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 来命名。
系统命名法
对于复杂的脂肪族化合物,需要采用系统命名法,即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命名。包括选取主链、编号、写出取代基名称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3
N a
C H 3 CO H
C H 3
C H 3
I C H 3
C H 3 CO
C H 3
C H 3 C H 3 COC H 3
C H 3
方法 b是较好的合成路线
只生成取代产物
请注意合成路线的书写表达方式
§7.2 有机金属化合物 (R-M)
RM ( M = 金 属 , m e ta l)
1. 类型
合成上 若涉及还原 反应,应注 意底物中是 否有卤素。
R
X H2 / Pd
R
CH3
3. 合成举例——Williamson 醚合成法
例: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CH3 CH3C O CH3
分析:醚类化合物可由 亲核取代制得
CH3
Williamson 醚合成法
亲 核 取 代
R X+ O R '
R O R '
诺贝尔化学
2 R M g C l +C d C l2
R 2 C d + 2 M g C l2
醚 或 烷 烃
R X+2 L i
R L i +L iX
烷基锂
➢单电子 转移机理 (了解)
R X + Li RX
R X + Li R+ X
R + Li
R Li
RX+ M g
RX Mg
R' O
O R'
R' R'
单体(稀溶液)
Mg
D2O
RX
R MgX
无 水 乙 醚
H2O
R D 氘代 R H 还原
Grignard 作为亲核试剂
➢ 与卤代烷的亲核取代
偶联反应 R M g X + R 'X
R R '+ M g X 2
苄基、烯丙基、3o烷基
1o 和 2o 烷基卤代烷 不发生偶联
例: R C H C H C H 2M g X +R C H C H C H 2 X
XX Z n o r M g
RCCR '
HH
RC HC HR ' + Z n X 2
➢ E1cb 机理(共轭碱消除反应, cb=conjugate base)
H R ' Z n
X X
RH
H R ' X Z n
X
RH
碳负离子中间体
RH H R '
立体专一反应(反式共平面消除)
➢ 扩展:四卤代烃的消除(制备炔烃)
CH3 CH3C O CH3
ab CH3
TM
a
CH3
CH3C X + O CH3
CH3
b
CH3
CH3C O + X CH3
CH3
有两种切断方式
哪一种更有合成意义?
➢合成路线的选择
方法 a
Na HO CH3
方法 b
NaO CH3
CH3 CH3C X
CH3
3o卤代烃,易消除
CH3 H2C C
CH3
主要生成消除产物
§7.1 卤代烷
1. 邻二卤代烃的消除 碱作用下的邻二卤代烃的消除
XX R C C R'
HH
(1) KOH (2) NaNH2 2 NaNH2
R C C R'
机理:两次E2消除
XX
d+ d+
E2消 除
R C C R'
HH
NH2or OH
X R C C R'
H
E2消 除 R C C R'
NH2
金属作用下的邻二卤代烃的消除

R M g X
烷基卤化镁 格氏试剂
(溶解于醚) (Grignard试剂)
RX
OR'2
Mg Mg
R'2O
X
R
常用醚:乙醚 四氢呋喃 (THF) O
二聚体(浓溶液)
3. 烷基卤化镁(Grignard试剂)的性质
RX+ M g

R M g 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rignard试剂 现制现用
诺贝尔化学奖 (1912)
基本性质:活泼,不太稳定
CH3
化合物 H2NH HCCH CH3CH2OH HOH
pKa 36 26 16 15.7
共轭碱 H2N HCC CH3CH2O HO
R MgX +
H OH H OR'
O H OCR'
H NR'(H)2
H C CR'
MgX(OH)
MgX(OR') O
应 避 免
R H + MgX(OCR')


XMgNR'(H)2
奖获得者 ➢ 用反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 analysis)法描述: (1990)
切断(disconnection)
RO R '
TM,目标分子 ( Target Molecule )
R X + O R '
表示有机反应的逆向
E. J. Corey (1928 ~ )
➢甲基叔丁基醚的反合成分析
XX
2 Z n o r M g
RCCR '
XX
R CC R ' + 2 Z n X 2
机理:通过两次E1cb消 除
X R' Zn
X
X
X R' XZn
X
RX
RX
Zn
R
R'
R
X
X
R'
2. 卤代烃的还原反应
RX
还原剂
RH
L iA lH 4 NaBH4 ( 还 原 2o or 3o R- X) Zn / HCl N a / N H 3 (液 )
有机金属化合物 ——金属与碳直接成键
直接法 较活泼金属可与 RX 直接反应
R X + 2Li
醚 或 烷 烃
RLi
+ LiX
R X + M g

RM gX
➢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脂肪族卤代物 > 芳香族卤代物和烯基卤代物
交换法 较不活泼金属,用交换法
2 R L i +C u I
R 2 C u L i + L iI
XMg C CR'
炔基Grignard试剂
提示
➢制备Grignard试剂应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 ➢底物中不能有活泼氢存在。

有活泼氢, 应先保护
HO H2N
Br Mg 无 水 醚
HO
Br Mg 无 水 醚
H2N
MgBr MgBr
➢应用: 通过Grignard试剂制备氘代化合物或还原卤代烷至烷烃
➢遇氧气发生反应
Victor Grignard (1871 ~1935)
2 R M g X + O 2
H 2 O
2 R O M g X
R O H
➢遇水分解
d
R MgX R
H2O RH
强碱
强亲核试剂
Grignard 作为碱
化合物 (CH3)3CH CH3CH2H
CH3H
pKa 71 62 60
共轭碱 (CH3)3C CH3CH2
R C H C H C H 2C H 2 C H C H R +M g X 2
提示: 制备活泼卤代烷的Grignard试剂时,应采用低温和 稀溶液反应,以防偶联发生。
➢ 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反应(内容见第10.21节)
d
O
d+ d+
➢ 离子型(与碱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R Li
烷基锂
金属 电负性
Li
1.0
Mg 1.2
Cd
1.7
Cu
1.9
➢ 极性共价键型(与第II、第III族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R M gX R 2C uLi R 2C d
烷基卤化镁(Grignard试剂 or 格氏试剂 or 格林雅试剂) 二烷基铜锂 烷基镉
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