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精品教案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
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那有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成功才会属于你。
加油吧,孩子们!。
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4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4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2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一)做一做,说一说“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50-45=5(米) 98-93=5(米)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96-16=80(个) 80-38=42(个)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25+5=30(元) 50-30=20(元)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 (二) 北师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拼搭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剪刀、胶水、彩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图形的拼搭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图形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搭一搭(二)2.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搭方法3.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4.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拼搭创作。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图形拼搭过程中,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K12学习】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课题搭一搭(二)教材简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其书写格式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竖式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16÷6=2(个)——4(根)2.看一看,说一说。
尝试独立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解释并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加上单位。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练一练:四、总结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这堂课有那些收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着形状和图形的组合展开。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不同的形状,并探索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能够自己搭建不同的形状。
难点:理解并探索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模板,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模板,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由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形状组合的兴趣。
2. 讲解:我会讲解正方形和三角形如何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举例说明。
3. 动手操作:学生们根据讲解的内容,自己动手搭建不同的形状。
我会提供帮助和指导。
4. 练习:学生们分组合作,尝试解决一些形状组合的问题,如如何用给定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一个特定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以及一些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并画出搭建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其他形状进行组合搭建,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形状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探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形状组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次,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画出搭建过程,这是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案
课题:搭一搭(二)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中第6—7页《搭一搭(二)》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情境引出除法的横式,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结合情境和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利用竖式解决问题,并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解释算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解答、自学交流、观察比较,经历用竖式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过程,提升自学观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相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学交流中,获得探索新知与运用新知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除法竖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加减法和乘法竖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一方面,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另一方面,借助竖式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等概念的意义。
5、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6、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7、教学资源:鸿合电子白板课件、PPT课件(参考)、学生每人16根小棒。
8、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来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
1、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我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含义,这样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4. 应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搭一搭》有余数除法竖式。
1、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认识并掌握有余法除法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够运用小棒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老师指导下,结合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摆放任务。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逆向思考解释算式。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的意思,掌握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余数小于除数”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PPT结合交互式白板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 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PPT课件flash课件):PPT和鸿合白板。
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做什么工作?(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他们想要建造许多漂亮的房子,瞧!他们在做什么?(课件展示第六页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搭这样的房子需要用几根小棒?师:这样的房子你会搭吗?那你们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建筑师。
生:他们在搭房子,创设了搭房子的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小结通过搭一搭教学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探究新知二、动手操作,理解竖式师:那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带来的16根小棒搭这样的房子,边搭边想有哪些数学问题藏在房子里?比一比,看谁更心灵手巧。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纸片搭建三角形,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3.练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本、练习册。
2.教师准备纸片、水平尺、量角器等搭建三角形需要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评价上一堂课练习时的表现,提取出其中的问题并与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2.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来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2. 提高
1.分组进行搭建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从而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归纳
1.回到教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搭建三角形的经验和方法。
2.整合学生们的总结并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4. 练习
1.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到的三角形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指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否通过搭建三角形的实践,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后记
此次课程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搭建三角形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在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时,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
2. 能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积木、计时器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笔、记录本)、积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结构,并记录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2. 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尺子,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测量长度(10分钟)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测量他们搭建的积木结构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测量长度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题将会涵盖如何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们将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练习题将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填写相应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并记录下长度,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1.2课搭一搭(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图形和几何展开,通过搭建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形状的认识,学会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出各种物体。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搭建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搭建物体的形状。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搭建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搭建物体的形状,以及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积木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形状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不同的形状,并用积木搭建出来。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形状,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形状。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搭建活动,用积木搭建出各种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搭建物体的形状。
4. 分享与讨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并分享所搭建物体的形状描述。
其他学生听后,尝试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各种形状的名称和图片,以及形状之间的关系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积木搭建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形状。
2. 答案: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重点是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所搭建物体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形状的认识和描述,以及是否能够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尝试用积木搭建出复杂的物体,提高他们的形状认知和描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形状的认识和描述能力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学生能够发现并描述形状之间的关系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2. 利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拼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拼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彩泥、小棒、塑料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这些现象。
-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平移、旋转现象。
2. 探究新知-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移、旋转的特点。
- 学生尝试用彩泥、小棒、塑料片等学具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操作。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图形拼搭比赛,要求使用平移、旋转进行操作。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拼搭过程中的经验。
4. 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2.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3.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4.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进行图形的拼搭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平移、旋转操作,并记录下来。
2. 学生绘制一幅包含平移、旋转现象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以上就是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搭一搭(二)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搭一搭(二)》是一节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第73页例1和第74页的练习。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2. 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搭建任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积木的技巧,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积木搭建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积木搭建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搭积木的原理和技巧。
2. 讲解:讲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如如何保持积木的稳定性,如何利用积木的形状和颜色等。
3. 示范:教师搭建一个简单的积木模型,展示搭积木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搭积木的技巧。
5.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建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搭一搭(二)2. 板书内容:搭积木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步骤。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并拍下照片,附上简短的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搭建不同的造型,如房屋、车辆、人物等,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搭积木的创新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加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设定,我认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1页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用七巧板拼图。
学生会通过这一课了解到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拼图方法,并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拼图方法,并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七巧板拼图方法的掌握,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课,我已经准备好了七巧板、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一些拼图的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拼图方法,并演示如何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七巧板拼出他们自己设计的图形。
4. 展示: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七巧板的基本形状: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方法:切割、组合七、作业设计1. 用七巧板拼出一个自己设计的图形,并画出拼图的过程。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并画出拼图的过程。
2. 找一找生活中的七巧板,并拍照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可以找到生活中的七巧板,比如拼图玩具、剪纸等,并拍照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拼图方法,并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但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切割和组合七巧板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七巧板拼图方法,或者进行七巧板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案范文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偶然性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难免显现一些失误和不足,教师在课后应当总结不足,西区教训,使教学进程中能更加完善处理各种问题。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案范文1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教学进程: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
(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挑选你们感爱好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查指导)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换: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
202X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案范文2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视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教学进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视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视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视察到的图形。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观察、分类和归纳。
2.能够利用已知规律,自主完成3个数的组合活动。
3.能够发现、总结出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验证。
4.能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提高搭配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概念“搭配”。
2.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搭配”实物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发现生活中的事物间的“搭配”关系。
活动规则: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搭配等方式发现物品中的“搭配”关系,并进行简单讲解。
活动提示语: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物品,看看它有没有“搭配”关系?2. 活动二——“搭配”图片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归纳整理,进一步理解“搭配”的本质。
活动规则: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在板书上进行归纳整理。
活动提示语:请看看这些图片中物品的“搭配”关系?3. 活动三——“搭配”得出数字规律活动目的:通过搭配数字,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张数字卡片,学生自主组合,完成任意三个数的搭配,并计算其和。
2.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并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提示语:不同的数字能否搭配出相同的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 活动四——“搭配”运用活动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搭配能力,将已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卡片,学生自主搭配,并计算出其和。
2.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搭配规律相互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活动提示语:同学们,你们刚才练习的时候感觉怎么样?请根据你们目前的理解制作题目,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四、教学后记本课为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搭一搭”系列的第二篇教案,本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实物、图片和数字的搭配来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概念,并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搭配能力。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二)》教学设计3、搭一搭(二)一、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探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搭房子(1)利用学具搭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2)尝试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16÷6=2(个)……4(根)26)1612(二)你言我语,合作学习4人为一小组,说一说自己列式的依据,并向组员解释竖式中每个部分的意思。
(三)具体情境,说一说(1)教师出示分坦克的情景图,请同学列式,并说一说竖式中各部分的意思。
(2)教师出示叶片粘花的情景图,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四、总结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搭一搭(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搭正方形的画面(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4=3(个)……2(根)3 4)13 1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正方形的识别和运用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搭一搭活动,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创作。
4. 小结: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4.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
搭二》教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搭一搭(二)
教材简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其书写格式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16÷6=2(个)——4(根)
2.看一看,说一说。
尝试独立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解释并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加上单位。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一练:
四、总结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这堂课有那些收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