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两点转变
化学课堂要做全新的转变
化学课堂要做全新的转变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鼓励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如何让化学课堂进行全新的转变,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课堂首先要进行角色转变1.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传统教学的大环境下,老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常常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学生应当无条件地尊重和崇拜自己,造成了彼此关系不平等的局面,却忽略了师生关系的本质即是平等。
在化学生态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互动,而师生互动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师生互动的仅提问一种,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这个学习环境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一对一”模式,应该注重多元化互动。
2.学生的角色定位。
老师领导全局,学生对应的就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技能传授,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
生态课堂注重的就是互动,如果只有教师的单一对象,学生不愿意融入这个生态圈的话,将会困难重重。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学生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也是主体之一,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和老师达到共同配合,才能形成理想的互动效果和良好的互动氛围。
二、化学课堂要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化学教学与其他任何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三、化学课堂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要制定出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变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信息收集和处理、获取新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是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学生也要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一、转换教师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新的教学身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传统教学中,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无不在老师的控制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都被老师禁锢死了。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起的是点拨、指导、促进的作用,可以使用知识的、方法的手段,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例如当做完了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实验中有水雾为什么?为什么钠融化后成球形?为什么有火出现?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学生回答,有些只需教师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我会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
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的意见只起一个参考作用。
所以,教师要不断地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变化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变化内容摘要: 化学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结合本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观念自主学习激励表扬创新意识实验探究多元化评价环保意识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促使教师主动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化学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观念转变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
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化学教学的几点变化:一、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也不再唱独角戏了,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二、更注重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辨,结论让他们去得。
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诱发创新意识。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有效地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绪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
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四个转变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化学实验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转变。
一、由教师包办转向学生合作探究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90%的初中化学实验是教师用演示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在台下观看。
有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发现“异常”现象时,索性说“药品过期”敷衍了事。
知识“验证”了,教师的工作完成了,而学生的动手渴望和现象疑问没有得到满足,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实验考核时经常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外现象的分析能力很弱,主要是由于没有体现学生是实验主体造成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去做,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实验中的意外,教师也不要忽略,例如,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试验中,铁钉的表面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溶液变为浅绿色,但有时还会观察到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对此,要学生根据实验原料和相关知识去思考、去探究,坚持以学生构建知识平台为中心,从而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由验证式实验转向探究式实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 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屯镇中学王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而且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因此,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成为关键,教师与学生同时面临新的挑战。
一、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1、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
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树立了课程意识、过程意识、导学意识、开放意识、整合意识和创造意识。
这种定时定量对教师进行的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教师已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现状与实施目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虽有许多转变或改进,但是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还相距甚远。
如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观念“重教书轻育人”,课程资源“重静态轻动态”,教学目标“重双基轻能力”,教师备课“重备书轻备人”,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教学评价“重单元和结果轻多元和过程”。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革除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自己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及几个方面加以实施:(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目标导学、提高效益。
要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出发,去确定教学课题目标,做到“目标导学、提高效益”教学。
(2)深入钻研课程内容自己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教材,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知识的关联与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孕伏和延伸,使学生在知识循环中上升,在知识渗透中提高。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策略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主要介绍了“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确立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提出了“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它的基本策略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情景导入]即课堂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选取与本课时内容联系密切的有关社会、生活、科技方面的材料或学生已学知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然后,将每课时内容细分成若干知识点,按“问题探究→归纳拓展→迁移应用”三个过程学习各知识点。
[问题探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师生对所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归纳拓展]通过问题探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知识点。
[迁移应用]目的是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概括整合]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说明:活动探究课的“问题探究”分3步进行:⑴实验准备: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问题的难度和跨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探究的难易、开放的程度等灵活设计。
⑵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过程与方法的主要体现。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求教学方法符合这一理念。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课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助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演示、实验、小组合作、互动答疑等,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教学的重视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实验结果的正确性,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而新课改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比课本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探究,多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现象,提供不同思路解读数据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发掘问题并得出结论。
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还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VR、AR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具交互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前、课中、课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及互动平台,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教学,让课堂变得多彩多姿、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在实验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无需实际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演习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依据和动力,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化学课堂中的“转变—探究—创新”
化学课堂中的“转变—探究—创新”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
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转变”,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转变—探究—创新”的过程。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情境,利用新教材,激发创新意识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将直接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旧教材注重知识传授,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倾向,强调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繁、难、旧,从而使传统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加而轻视知识构建和方法的掌握”,“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
教师只需要将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进行演示甚至讲解,学生也只需记忆、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
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新大纲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具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
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浅谈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及课堂教学的转变
浅谈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及课堂教学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及课堂教学的转变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话题。
一、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1. 立足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再追求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题的命制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跨学科融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的融合,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也趋向于更加综合性、跨学科的考查。
试题涉及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转变1. 引导式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现如今,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更多地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转变也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
教师通过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和实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创新思维培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教育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们也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行浅谈。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讲解完毕后,学生们便开始做题。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现代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教学知识。
二、科技辅助教学现代教育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互动智能板等现代化教学装备辅助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画图、PPT、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化学知识,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并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案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尤其在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化学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与单纯的讲解相比,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优越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探究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为主,这种方式更容易促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和掌握知识。
优化化学教学的三个转变
关 系讲 给学生 听 ,而 不是仅仅 通过 P
图 片 和 视 频 的 播 放 来 展 示 。教 师 应 从 学 生 的实 际 出 发 ,从 学 生 已有 的 化 学 前 认 识 出发 ,为 学 生 创 设 认 识 化 学 的 思 维 起
段 的 自然 学 科 ,学 生 在 初 二 的物 理 学 习 中就 深 有 体 会 ,以实 验 为 主要 研 究
手 段 的 学 科 离 不 开 实 验 , 一 系 列 的 实
最 近, 笔者观摩 如皋市骨干教师考评 的评优课时 , 听了 8 位 教师 的课 , 每位 教 师都有很精彩 的表现 。在此过程中 , 笔者 反思了这 么一个 问题 : 教 师“ 精 彩的教 ” 是
最 好 的 收 集 方 法 ? 为 了 寻 找 一 种 好 方 法 ,教 师 应 该 让 学 生 去 经 历 必 要 的 思
堂缺少 了探 究的元素 ,化学 的实验经 历
变得简单易懂 了 ,化学学 习 中的失败 和 挫 折全部消 失 ,化学 的改进 和反思早 是 现成 的。教师经过多次的彩排 和修 正, 让 课 堂变成一 场精彩 的表演课 。而在这 精 彩 的备课 中教 师需要 的是 什么 呢?在 这 样 算得上精美 的课堂上 ,我 们的学生 到 底学 到了多少?如果学到了 ,思考 了, 那 么学到 的内容是 否遵循学生 的认知需要 和认 知规律 ,思 维的深度和 广度是否符 合学生 的后续学 习 ,是否满 足学生 的情
有 认 知 特 点 中 去 感 悟 ,并 有 权 利 和 有
、
转追求 完美的课件 为有效的 思
维 提 升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在 上课前 都会制 作漂亮 的 P P T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两点转变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两点转变作者:吴中明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10期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吴中明在教育日益彰显公平、科学发展、走向和谐的今天,社会对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发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情景教学减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教学堆砌了太多无效的提问,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彻底落实,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个个教学活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简单谈两点转变,与同仁共勉。
一、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能否达到最优化,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如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呢?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材,巧妙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设计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不能模糊不清。
目前,受高考成绩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认知目标很突出,但对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
如在化学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化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在教育多元化的今日,我们也应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化学有效课堂需要四个改变
化学有效课堂需要四个改变作者:徐天飞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36期江苏扬州徐天飞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改革的重点所在,而要转变当下化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向课堂要效益。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四个改变,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中化学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完全由陌生开始。
师生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相互适应,有着一定的难度。
如果学生在短时间里对老师产生了抵触,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学习时间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了解他们对老师有怎样的要求,还可以就一些虽与学科无关但却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磨合与沟通中,教师可以避重就轻,从学生的整体需求上进行改变,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可以在课堂中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全体学生完全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化学学科注重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教材中有着许多专有化学名词,在每一项学习内容中都会安排有一些化学实验,这些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都是以严肃、规范的特征序列化呈现。
教师要能够善于将这些单调的化学术语转变为学生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改变为幽默风趣的讲述,并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除了在学生有错误时,教师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提醒,在教学与学生学习经验有差距的知识点时,教师也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点拨。
如学习“电子”内容时,为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时离核越近能量越低”这一知识点,教师巧妙运用打比方,“我们同学与父母的关系就像电子与核的关系,很小的时候力气小,爸爸妈妈都把我们抱在怀里,大一些,爸爸妈妈就牵着我们的手,而现在的我们,爸爸妈妈就会说‘自己一边玩去’,电子也是如此。
化学课堂中碎片化向整体化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
化学课堂中碎片化向整体化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作者:崔建营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12期【摘要】在新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两个模式”至关重要: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二是教育心智模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通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教育心智模式变革是颠覆传统教学思想,由“先见树木,后见森林”到“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改变。
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整体——部门——整体”的过程。
整体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本质上的不同是在于思维方式不同,在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同。
通俗地讲,就是面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我们是“先局部了解,再面对全局”还是“先全局把握,后各个击破”。
由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向整体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正是我们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外显模式成功变革之后,在高效课堂内涵中提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化学课堂碎片化整体化教学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打破“教师为中心,灌输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思维训练的主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而教育心智模式的变革是通过改变传统东方人认识事物的顺序,改变常用的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与学习,我们既要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上达到学习高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还要在认识这个问题的先后顺序上实现根本性改变,即思考问题或看待事物是“先部分后整体”,还是“先整体到部分”。
教育要以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良好的心智模式为核心,這种教育的心智模式就是整体把握、“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高国鹏(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九年制学校,甘肃定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学习互动。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转变内容应该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授时,要注意围绕“科学”“探索”“实践”等角度,不仅要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各方面能力。
一、打破化学常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从根本上将学生作为化学课堂的“主人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条件。
教师也可以是化学课堂上的服务者,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断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不能将以往的教学形式带入化学课堂中,要革新自身的授课观念,结合新时代下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制定出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创新出更加有特色的教学形式。
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还要多创造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所提升,在能力方面也能够有所进步。
在为学生讲解“酒精灯的使用”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定学生分组或者是自主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团体为单位,了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描述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不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要让学生在团队内自主完成“酒精灯的使用”这一知识点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在一旁为学生解答疑惑,为学生指导关键步骤。
任何文字知识的学习都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实操一番来得深刻,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动手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这种新型的方式将学生带进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将化学教学带进现实生活,使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是一门很神奇的科目,它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就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实现的“五个转变”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实现的“五个转变”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切课堂教学行为和现象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以当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行为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由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评价的价值取向,它决定着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对象和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认定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狭义的评价,往往是对教师“一堂课”的评判,或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水平的判定。
它主要受到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和“应试”的影响。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在阶段或期末考试中的分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是纸笔测验结果。
在当代推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怎样科学地评价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里,笔者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提出了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以指导中学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地评价。
1评价理念:由“科学主义”向“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转变传统教育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受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较深,评价的价值取向定位于科学主义的价值观。
其结果是课堂上十分重视教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强调学生获取经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自身体验等。
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科学主义价值观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融合,以形成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因此,现代化学课堂教学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要更多地考虑学生,让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主动、活泼地发展[1]。
对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基于现代化学课堂教学是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是否反映了新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摘要: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化学探究过程中,应该以自己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方式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到目标,收到预期效果。
化学教学的各方面较以前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教学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传授知识为目的变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很注意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
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
授人以渔是非常重要的,授人以渔的兴趣更是非常重要的。
二、将学生的学真正的放在了与教师的教同样的地位。
以前总是说“教学教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是以教为主,以老师的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但现在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的学习,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摘果子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进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化学情境,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有关《氧气的性质》一课,老师演示了课本中的5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氧气的性质。
然后,老师又简单介绍化学与实际生活中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由此不难看出,一堂氧气的性质知识的化学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探索——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拔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化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两点转变
在教育日益彰显公平、科学发展、走向和谐的今天,社会对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发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情景教学减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教学堆砌了太多无效的提问,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彻底落实,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个个教学活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简单谈两点转变,与同仁共勉。
一、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能否达到最优化,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如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呢?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材,巧妙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设计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
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不能模糊不清。
目前,受高考成绩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认知目标很突出,但对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
如在化学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化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在教育多元化的今日,我们也应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3.教学设计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联系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新动向,尽量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有用。
例如在讲na2o2(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介绍它在供氧方面的作用,如潜艇、防毒面具等里面都用来制氧;在讲有机物乙酰水杨酸(又名阿司匹林)时,可以介绍它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的作用。
另外,人们惊奇的发现阿司匹林能减少患癌症的几率。
哈佛医学院博士、阿司匹林的推崇者赫尼肯斯说“也许只有阿司匹林的疗效降到现在的一半、而价钱却比现在贵一倍的时候,人们才会重
视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所学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概念和结论。
这种教学设计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步伐,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
4.教学设计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1)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2)溶液与生命运动;(3)土壤的简单分析;(4)水资源的分布;(5)赤潮和水华现象;(6)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7)新能源的开发使用;(8)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
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人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我个人认为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
1.创设情境,巧妙设问,提出疑点。
情境是指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问题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换句话说,人的学习过
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乙醛的还原性”的教学时,教师讲述:“在遥远的古代,如果能拥有一面铜镜,就足以让人羡慕,可今天人们常用的平面镜要比铜镜好的多。
你知道平面镜上的银是怎样镀上去的吗?学完这节课,也许你自己就能亲手制做。
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个能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银的实验。
”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便是兴趣盎然。
2.实验探究,互动引导,切中要点
通过创设情景和巧妙设问以后,教师立即抓住时机,点出研究的主题,引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给学生构建好宽松、平等、和谐与合作的交往平台,要消除学生怕出错不参与的戒备心理,用真情激起他们生命的灵动。
例如在探究葡萄糖结构时,首先告诉学生,探究的关键在假设,假设本身可能有对有错,需要验证。
假设: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羟基、羧基、酯基?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设计葡萄糖与金属钠的反应成为实验设计的难点。
由于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积极、活跃。
老师告诉大家出错不要紧,只要肯表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从金属钠的保存方式受到启发。
3.问题讨论,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在个人独立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的,只对那些理解不深、认识不一致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问题的小结,归纳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
虽然课堂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点拨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与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并理解较难知识。
例如在讲化学平衡中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生活事例: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时总是会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而冬天走路时又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出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总会向减弱某一变化的方向移动。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关注探讨,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思想,实现转变,与时俱进,使教学更趋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