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 人卫版
《社会医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题含答案第一章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5.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 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C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2. 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D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C 研究具有实践性D 研究具有时代性4.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C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交叉学科D 基础学科第二章医学模式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医学模式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医学模式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和现代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包括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和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4、生物医学模式下,健康就是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保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
5、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选择题1、关于医学模式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是一种医学观B 是指生物医学模式C 是以医学为对象的方法论D 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2、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历史演变(A )A、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现代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现代医学模式C、神灵主义—机械论—自然哲学—生物医学—现代医学模式D、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模式三、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医学的任务:●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发展●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创立与发展:○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
公共卫生硕士辅导:社会医学考试重点(二)
公共卫生硕士辅导:社会医学考试重点(二)第八章1.生命质量: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功能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体验。
3.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内容通常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一般性感觉。
在针对疾病的特异性量表中,往往还要增加疾病症状等维度。
4.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卫生服务评价,选择药物或治疗方法,健康相关因素综合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第九章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目的:通过健康咨询,促进人们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年龄是依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推算出来的年龄值增长年龄又称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是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相同步骤计算的评价年龄。
——可以推测延长寿命的年数根据评价理论,如果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表示其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即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水平;反之则低。
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评价对象属于健康型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虽然评价对象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年龄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当较小。
难以消除的危险因素:可以消除的危险因素:有些危险因素与人们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关,属自创性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可以得到降低或消除。
第十章19.卫生服务(health services)卫生相关部门向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活动过程的总称。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 人卫版说课材料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人卫版精品文档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的演变(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精品文档1精品文档(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精品资料
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第二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 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4.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5.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6.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第四章7.“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 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健康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1. 政府政治承诺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4. 社区参与程度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 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 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 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 人均住房面积4. 食物供应三、卫生保健指标1. PHC普及面指标 2. 安全饮水普及率 3. 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 4.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重点(精)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 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 (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 (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考试提纲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了解)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和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2、健康的概念(了解)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的概念(了解)心理健康,也叫精神健康,它包含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三个方面。
4、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熟练掌握)①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③社会卫生策略5、社会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了解)⑪萌芽时期(1760年—1840年)古代“整体的人”的思想:强调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8世纪的产业革命⑫创立时期(1840年—1880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分为4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和社会治疗学。
⑬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社会状况可能会:①产生或有利于感染疾病的因素;②直接引起疾病;③传播病因;④影响病程;⑤疾病反过来可以影响社会状况。
6、社会医学的任务(了解)①评价健康状况②开发和应用评价理论和方法③探索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④为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⑤多学科、多层次合作,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保障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
7、社会医学的作用(了解)①了解某一个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政策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摒弃“无病即健康”的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模式、医学模式(了解)模式在科学研究中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或解释方式,也可以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互相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5):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疾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演变的卫生革命(3):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3第三次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现共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内容(6):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到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2.医学模式的转变(5):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和方法论。
4.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即影响健康的因素)(4):1生物遗传2环境因素3卫生服务4行为—生活方式 5 消费形式5.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4):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6.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重点名解部分
17,卫生服务需要,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宝剑,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察觉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18.信度,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是,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9,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5,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通过群众个人及家庭的参与而得到普及,费用是国家和社会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有能力负担的。
6,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7,卫生人力,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最具有活力的一种资源,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8,卫生策略,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政策与措施是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方针和方法,既包括卫生领域内的策略,也包括卫生相关领域的策略。
12,社会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4,社会病,是指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
15,评价年龄,是一句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为评价年龄。
1,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总复习(人卫第三版)重点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1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二、选择、判断1、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2)研究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医学策略或措施,开出“社会医学处方”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的卫生革命:①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
③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2、社会医学的性质特点:(1)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3、几个主要观点(1)希波克拉底:①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③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和病理学家魏尔啸: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三、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加强人群健康保护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一、名解1、医学模式:归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形成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1.社会医学的任务之一是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请问目前正确的医学模式是什么?它对现代医学有哪些贡献?(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1、对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认识的改变,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发展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2、重视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
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3、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
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
4、体现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除了要保障身体的健康,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2. 试述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原来以老年患者为主的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现在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
职业病也属于生活方式病的范围。
现代白领阶层普遍患有颈椎病,肩周炎,痔疮等疾病,这与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侯培森说:“其实,对于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脑子里还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这才是今后生活方式病对人类真正的威胁所在。
”3.试述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社会医学(sociaI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的演变(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 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2 社会环境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等。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1)泛影响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4 社会阶层:主要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5 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6 经济因素对健康的消极作用(1)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7 文化的类型:(1)智能文化(2)规范文化(3)思想文化8 文化的特征:(1)历史性(2)现实性(3)渗透性(4)继承性(5)社会性9 文化影响健康特征(1)无形性(2)本源性(3)软约束(4)稳定性10 社会化定义:指人从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11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与途径特点:(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途径:(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3)社会制度对人行为的影响12 社会支持概念: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的帮助13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1)人际关系(2)社会网络(3)社会凝聚力14 人口系数:(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总人口数×100%(2)儿童少年系数=儿童少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5 人口性别结构:指男女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人口性比例=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性比例是用来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的指标16 医疗保健制度概念:指医疗保健费用的负担形式以及相应的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方式和实施过程第五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2)试验研究(主要方法是现场试验研究)主要特点:研究者能认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随机分配的(3)评价研究分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4)文献研究2 社会医学的研究步骤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五步:解释结果第三步:收集资料3 选择课题的三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方法简便易行、能及时得到有用资料,没有概率抽样的复杂性缺点:不能用样本抽样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5 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6 定性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深入访谈法(3)专题小组讨论7 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情况(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8 访谈法与信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9 问卷设计的概念:在问卷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他是由一组问题和相应答案所构成的表格,故国内也称为调查表(掌握)10 问卷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11 问卷的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12 问题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2)反向性(3)实用性13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比较14 效度的概念: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判断结果的信度分为: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15 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分为: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第六章生命质量评价1 生命质量的概念(quality of life QOF)(掌握)→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
→生命质量评价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该差距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
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F)(掌握)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3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掌握)(1)生理状态(2)心理状态(3)社会功能状态(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4 五种常用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1)健康良好状态指数(2)疾病影响量表(3)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4)健康调查量表(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第七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 appraisal HRA)一、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概念(掌握)1 危险因素: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各种诱发相关因素2.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4 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4)症状出现(2)出现危险因素(5)体征出现(3)致病因素出现(6)劳动力丧失二危险因素的特点与分类(掌握)1 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2 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三、HAR 计算方法1、HAR 所需的资料掌握(1)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2)个人危险健康因素(3)计算危险分数的有关资料2、HAR 的步骤掌握(1)收集死亡率资料(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3、计算组合危险分数的方法掌握(1)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组合危险分数=该危险因素的危险分数(2)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多项,将危险分数大于 1.0 的各项分别减去 1.0 后的剩余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
1.0 作为相乘项,小于或等于 1.0 的各项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将相乘项之积和相加项之和在相加=该疾病的组合危险分数4、计算存在死亡危险方法存在死亡危险=疾病别平均死亡率*该疾病危险分数5、评价年龄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概念: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计算方法:将各种死亡原因的存在危险因素求和,得出总的死亡危险值6、危险因素降低程度计算方法掌握危险因素降低程度=(存在死亡危险-新存在死亡危险)/总存在死亡危险*100%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个体群体的分类掌握1、个体分类:(1)健康型(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4)一般性危险型2、群体的分类(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2)危险因素的属性(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1、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HSR)掌握:从卫生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的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将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掌握:(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用、只是和技术(4)卫生系统的组织和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3、卫生服务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3)实验性研究(4)理论研究(5)系统分析法(6)综合评价法(7)投入产出分析法(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法(分类: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横断面调查)4、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1)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2)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