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空间和时间
马克思主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2792eb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9.png)
▪劳动——生产——协作——沟通 ——意识
▪实践——生产关系——社会关系 ——语言——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①自然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 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种 猴
黑猩猩 人
海豚 象 鲸
脑重(克) 极轻 400 1500 1700 6000 极重
脑体重比例 1:18 1:150 1:50 1:85 1:1000 1:10000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 对论认为,重力场的 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 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分 布愈密、重力场愈强, 则空间的“曲率”就 愈大、时间的流逝就 愈慢。
▪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容器, 强调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
▪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 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 就几乎停止了。
参见拙文:《唯物史观与当代空间问题》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区分和 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 两个大的方面: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从中建立起人、自然
和社会的关系。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 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大学物理与实验(I)2时间空间与运动学
![大学物理与实验(I)2时间空间与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e75e7d27284b73f24250cb.png)
(1)平动 )
(2)本身线度 << 其活动范围 )
地球
太阳
地球绕太阳公转
三,时间 空间 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持续性 空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广延性或物体形状, 空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广延性或物体形状,相 广延性 对位置的反映 对位置的反映
o t
o t
vz = v0z + ∫ az (t )dt
o
v =vxi + vy j + vz k
例1:一质点在(X,Y)平面内运动, 一质点在( , )平面内运动, 一质点在 运动方程为: 运动方程为:
r (t ) = 2ti + (2 t ) j
2
(SI )
求: (1)质点的轨迹; )质点的轨迹; (2)在最初 内质点的位移和平均 )在最初2S内 速度; 速度; (3)在第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第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t dx ∴∫ = ∫ dt 0 1+ 2x 0 x
1 ln(1+ 2x) = t 2
1 2t ∴x = (e 1) 2
d x 2t a = 2 = 2e dt
2
平面内运动, [例4]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运动方 4]一质点在 y=19(1)写出质点任意 程为x=2t,y=19-2t2.(1)写出质点任意 时刻的位置矢量, 时刻的位置矢量,速度矢量和加速度矢 (2)写出轨迹方程 写出轨迹方程; 量;(2)写出轨迹方程; 2 解 : 1) (
d x(t) 1 2 ∵ v(t) = = 2+t + t dt 2 x( t ) t 1 2 ∴∫ d x(t ) = ∫ (2 + t + t )dt x0 0 2
高一化学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高一化学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5f82fbc931126edb6e1a1080.png)
高一化学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梳理1、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考系。
(1)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 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3)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3、坐标系:在选定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就能定量地描述物体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答案:1、质点;2、参考。
疑难突破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作质点?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的近似,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1) 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作质点。
(2)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3)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典题精讲例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的是A、地面上放一只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力推它,当研究它是先滑动还是先翻转的时候B、上述木箱,在外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时C、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车牵引力的来源时D、人造地球卫星,在研究其绕地球运动时。
1.运动 空间和时间
![1.运动 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39f27c6ea45177232f60a2e5.png)
第1节 运动 空间和时间 长泰一中 郑小军
1
运动
机械运动
从该图中我们能联想到哪些 运动和变化?相应的学科?
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所有各种运 动,……事实上都是很复杂 的。”“我们要了解自然规律,应该 先分析最简单的情况,在最初阶段先 放下较复杂的情况。”
“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讲,力学都是物 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典 范……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之于人体。” 2
9
四 时间 时刻
作息时间表 (2010年9月1日起执行) 长泰一中教务处 5:50 起身 6:10——6:25 早锻炼 6:25 早餐 7:00——7:35 早自习 7:40——8:25 第一节 8:35——9:20 第二节 9:20——9:45 课间操 …… 22:00 熄灯
5:50,6:25,7:30, 8:15,22: 00……有 什么生活意义?物理 中有什么意义?
三 坐标系
1、意义: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 、种类:1)一维:2)二维:3)三维 坐标系注意:原点 正方向 长度单位(标度)
还有单位
13
★四 时间 时刻
作业:
• 记得完成练习 • 并预习下节课 • 再见
14
4 、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 般不同 演示
5 、静止性: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6
如: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 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问:A、B、C的坐标?用有 向线段表示A、B、C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置。
三 坐标系 能否借助数学方法呢?如何建立坐标系呢?
什么叫机械运动? 怎样描述机械运动? 一 机械运动(了解)
高一物理必修件空间和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件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2696a4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6.png)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 时间、路程、速率等。在直线运 动中,标量的运算遵循代数运算
法则。
应用
在解决直线运动问题时,需明确 各物理量的矢量性或标量性,正 确运用矢量运算法则和标量运算
法则进行计算和分析。
曲线运动与空间描
03
述
曲线运动定义及特点
曲线运动特点
曲线运动定义:物体沿曲线 轨迹进行的运动称为曲线运
2.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03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 对多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01
结果分析
02
03
04
1. 将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来源。
2. 探究环境因素(如气温、 气压)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要求
1. 记录每次实验的下 落时间,并计算平均 下落时间参数。
2. 记录实验当天的气 温、气压等环境因素 。
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01
数据处理方法
02
1.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为:g =
(2h)/(t^2),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位移,t为下落时间。
3. 探究物体参数(如质量、 形状)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并分析其原因。
THANKS.
高一物理必修件空间和 时间
汇报人:XX 20XX-01-22
contents
目录
• 空间和时间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与空间描述 • 曲线运动与空间描述 • 万有引力与航天技术中的空间问题 • 相对论初步认识与时空观念拓展 • 实验探究:测量重力加速度并验证其影
运动空间和时间
![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46dba87b84868762cbaed593.png)
➢ 导入 认识运动 ➢ 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 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 ➢ 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
1、机械运动
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简称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形式。
参照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照系。
例如,说电梯上的物体是运动的,是以电梯以外的物体作 为参考系;而说此物体是静止的,那就是一电梯为参考 系。
2、空间位置的描述
例1:假设一辆汽车在一条笔直的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驶, 如果要问汽车开到哪里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为参考 系,并已大家熟悉的标志位参考,说明该标志离汽车有 多远,在该标志的哪一侧。例如,我们可以说“汽车目 前在离市中心5km处”。这种说法不够明确,我们需要 一种更加准确的描述方式。
的?
(与一维坐标系相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们用二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位置。
导入 认识运动 15日18时40分50秒
9小时40分50秒
11小时42分10秒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歌词中,作者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以下我们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描述。
时刻是指一瞬时,通常用t表示,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表示。
以下我们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描述。(一 为坐标系描述)
例2:一辆汽车在城市中行驶,纵横穿越了许多街道,任然 以市中心0为参考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汽车在市中 心东面5km、北面5km处”来准确描述该汽车的位置。 这里东北是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
(与一维坐标系相似,我们用二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 体在一个平面上的位置。)
注: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只需要建立直线坐标系即 一维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即平面)运动,就 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二维坐标系。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1a4d34fd0a79563d1e726c.png)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一节:运动、时间和空间(司南版)
![第一节:运动、时间和空间(司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0c5ebe1a37f111f1855b62.png)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教材分析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别的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
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空间位置的描述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黔江中学的位置,二是课本中所举例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3)、距离多少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2:举课本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答案: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什么是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运动的概念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afc5a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1.png)
什么是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运动是指物体或者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它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形态的改变以及属性的改变。
它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是宇宙的永恒规律。
运动有以下几个特征:1. 相对性:运动的存在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某个参照系才能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物体的位置、速度等都是相对于观察者或者参照物体来确定的。
2. 连续性:运动是连续的,不存在不间断的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位置、速度等都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突然出现或者消失。
3. 有限性:运动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速度。
物体在运动中在空间上有限定的范围,有限定的速度。
无论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都有一定的限制。
4. 因果性:运动有一定的动力或者原因。
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或者内力所驱动的。
外力可以是重力、电磁力等,内力可以是化学反应、生物力等。
5. 目的性:运动往往有一定的目的或者目标。
物体的运动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者完成某个任务。
例如人类的运动是为了生存、发展和改善生活,而其他生物的运动也是为了寻找食物、繁殖等。
6. 多样性:运动的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
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非匀速运动、周期性运动、曲线运动等。
不同的运动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7. 可逆性:运动是可逆的。
物体在运动中可以改变方向和速度,也可以停止或者反向运动。
运动的可逆性是物体运动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础,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运动概念和特征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运动、空间和时间
![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63397dc0a1c7aa00b52acb50.png)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丙匀速下降,v丙>v甲,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解析]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地面匀
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地面也匀速向 下运动,且v乙>v甲,故B、D不正确。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而背景相对运动员或摄影师是运动的,所以
照片的背景是模糊的。
答案:C
2.热气球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随着球皮材料和致热燃料 的普及,热气球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在一 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 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
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
(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图中怎么表示?它们是同
一个时刻吗?
[解析]
时刻是某个瞬间,时间是某段过程,对应时刻
是物体所处的状态。时间与时刻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其中“时间”是一线段,有一定的长度,“时刻”是一个点。
[答案]
(1)A点和B点是两个时刻,分别指第3 s末(第4 s
初)和第4 s末(第5 s初); (2)是时间,且时间为1 s; (3)0~2 s末间的线段表示为前2秒; (4)5~6 s之间的线段表示第6秒;
高一物理必修一
1.运动
2.空间
3.时间
运动
如何研究??? 物体的运动根据特点可分为 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方法:从最简单到复杂
1.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位置 变化
高中物理 1.1 运动、空间和时间(教学能手示范课)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1.1 运动、空间和时间(教学能手示范课)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1f2cdc04431b90d6d85c7bf.png)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 变化。
2 对于同一个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 察和描述的结果也不同。
3 在物理学中,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 体的位置。
运动、空间和时间 板书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1.运动 1.1运动是绝对的,即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描述的 运动是相对的,即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 可能不同。 1.2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相 对静止的物体组成参考系。 1.3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便于交流力求统一。 1.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方便。
空间
y/m
C
B
A x/m
运动、空间和时间
作息时间表
(2007年9月1日起执行)
横山桥高级中学教务处
6:10
起身
6:40——7:20 早自习
7:20
早餐
8:10——8:55 第一节
9:05——9:50 第二节
9:50——10:20 课间操
…… 22:00
熄灯
时间
6:10,6:40,7:20, 8:10,22: 00……有 什么生活意义?物 理中有什么意义?
6:40——7:20, 8:10——8:55, 9:05——9:50……有 什么生活意义?物 理中有什么意义?
运动、空间和时间 时间
8:10开始上第1节课,两位同学一前一后 走进教室,物理老师已在教室,老师让前面一 位同学进了教室,却不让后面一位同学进教室。 这是为什么?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结果这位同学保持沉默不作回答,老师提醒他, 你已经耽搁2分钟了,2分钟是时刻还是时间间 隔?为什么?
空间和时间ppt课件
![空间和时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6e38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c.png)
谢谢!
亚里士多德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机械运动: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简称运动。
研究对象
参考系
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定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因而在描述研究对象时,必须指 明参考系。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运动?
先选一个参考系
相对参考系是否有位置变化
有
无
运动
静止
以楼房或地面为参考系,则站在运行 电梯中的乘客是:
说明与参考点的距离以及方向
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坐标系三大要素:坐标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x= -400m 汽车在市中心正西方向400m处
x=500m 汽车在市中心正东方向500m处
建立一维坐标系
思考:坐标系中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数值(绝对值)表示什么意义?
方向
距离
物体在平面上运动,则要通过二维坐标系来描述其位置
建立二维坐标系
y/km
R(5,10)
汽车在此二维坐标系中的 位置可记为 R(5,10),
或x=5 km,y=10 km
描述立体空间内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建立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
P点位置坐标:x=3m,y=4m,Z=2m
常见的坐标系
种类 一维 坐标系
2、时间的描述
运动过程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描述物体所处位置时也要与具 体的时刻相对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 2.时间:是指两时刻的间隔,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于某个过程。
“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部分重要时刻和时间
“神州五号”飞船 的运载火箭点火
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等……)
![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等……)](https://img.taocdn.com/s3/m/c3bda31a6bd97f192279e9b3.png)
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一、时间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
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
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
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呎数、格数),确定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完成同样的动作,动画片所占胶片的长度比故事片、记录片要略短一些。
例如,用胶片拍摄真人以正常速度走路,如果每步是14格,那么动画片往往只要拍12格,就可以造成真人每步用14格的速度走路的效果;如果动画片也用14格,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
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分析
![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dbcc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2.png)
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分析生命运动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与心理变化,包括呼吸、心跳、消化、思考等。
这些生命运动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这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空间尺度分析空间尺度是指在空间上的距离或范围。
在生命运动中,各种细胞、器官、系统、器材等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分布和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显微技术、断层扫描技术等,来观测和研究它们在空间上的表现。
例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大小一般在10-20微米左右。
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测到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同时,细胞在组织和器官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作用,这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来研究。
另外,生理学中的空间尺度还涉及到各种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协同作用,通过心跳和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血液的循环。
这就需要我们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阐明这个过程。
二、时间尺度分析时间尺度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或频率。
在生命运动中,各种生理过程均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和频率。
通过研究这些时间尺度,可以深入理解生理过程的机制和变化规律。
例如,呼吸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通常来说,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2-20次左右。
如果呼吸频率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说明机体内部存在某些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呼吸频率等生理参数,来监测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
另外,神经科学中的时间尺度研究也非常重要。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是毫秒级别的。
通过研究神经元的时间尺度,我们可以了解到神经元如何在时间上协同工作,进而探究神经系统的功能机制。
三、空间与时间尺度的交互作用生命运动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生物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协同。
空间上,心脏和血管系统皆要在正确的位置上工作才能完成血液循环;时间上,血管会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扩张和收缩的变化,进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fab194f7ec4afe05a1df13.png)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nb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nb](https://img.taocdn.com/s3/m/c212fd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f.png)
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hqq nb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而物质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物质的运动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但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p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
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
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马恩选集》第3卷,第392页)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捉摸、神秘莫测的东西。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
对时间的更精密、更具体的划分和测定也离不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
如极其精确的“原子秒”,也是根据铯-133原子在两个特定能极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为基准制定的。
空间同样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我们平时用尺子测量距离,就是通过尺子的运动来确定距离长短的。
对于大范围的距离,通常用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即9.46′1012公里)来度量。
对普遍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量,都是用电磁波或基本粒子的物质波的运动来测定的。
上述事实表明,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时间与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已经从科学上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
2.1运动,空间和时间
![2.1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6480efd8b9f3f90f76c61b88.png)
与采用一维直线坐标系描述物体得位置相似,我们可以用二维 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在一平面上的位置。 例如一辆汽车在市中心东面5km,北面10km的地方。如图示,我 们可以取市中心为坐标原点,东方为X轴的正方向,北方为Y轴的正 方向,坐标轴的单位为5千米。则该汽车在此坐标系的位置可以表 示如下: x=5km;y=10km。
2.下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 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 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上有两点A和B,A位置的坐标为 xA=5 m,B位置的坐标为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 m处 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 ③B点位于广场 中心南边3 m处 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 m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解析:坐标系是定量化了的参考系.规定原点在广场中心,A点坐 标xA=5 m,即在广场北边(正方向)5 m处,而B点坐标xB=-3 m即 在广场南边(负方向)3 m处.【答案】D
空间的描述
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建立坐标系用来确定 物体的位置。 例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可 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 立一维的直线坐标系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图示。若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米,若 它运动到B点,则它此时的坐标XB=-2米,其中的负号表示它在负方 向上。
第一节 运动、时间和空 间
例子
如图示,站在公路旁边的你可以看到许多车辆从你身边经过, 它们的位置先是离你越来越近,然后是离你越来越远。同样它们相 对于立在你身边的告示牌也是如此,先是离告示牌越来越近,然后 是离告示牌越来越远。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习题:2-1运动、空间和时间
![【创新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鲁科)同步习题:2-1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ddc0c25b02020740bf1e9b38.png)
(时间:60分钟)知识点一参考系1.下面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考系一定是不运动的物体B.参考系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C.在各种情况下都要选择地面(地球)做参考系D.选择恰当的参考系能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解析参考系可能是运动的物体.例如可以选运动的列车作为参考系.地面(地球)是常用的参考系,但并不是在各种情况下都要选择地面(地球)做参考系,参考系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恰当的参考系能使研究的问题简化.例如,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选择地球为参考系就使问题简化.要注意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答案.答案AC2.福娃贝贝和晶晶两人坐在沿公路行驶的同一辆汽车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贝贝为参考系,晶晶是静止的B.以地为参考系,晶晶是运动的C.以车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运动的D.以车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静止的解析因为贝贝和晶晶两人有相同的运动状态,所以晶晶以贝贝为参考系时,他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动,故晶晶相对贝贝是静止的,所以A正确.汽车本身相对地面在运动,故晶晶选地面为参考系时自己本身是运动的,所以B正确.当选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时,是假定汽车不动,则汽车周边的树木、都向汽车运动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向后退),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B、C.答案ABC3.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A.站台,对面火车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站台D.自己坐的火车,站台答案 D图2-1-44.如图2-1-4所示,由于有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本题中风向右吹,A船与河岸上的旗帜均向右飘,则相对于风,A船、河岸都向左运动,所以A船可能相对河岸静止,也可能以任何速度向左运动,还有可能以比风速小的速度向右运动.B船中旗向左飘,表明B船只能向右运动.且船速大于风速故C正确.答案 C知识点二坐标系5牛牛同学手头上有一张中国地图,他要搞一个北京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和方向的调查,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他应该建立的坐标系是().A.直线坐标系B.平面坐标系C.直线坐标系与平面坐标系都可以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在地图上都是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建立平面坐标系就可以了.答案 B6.从一深为4 m的井中用水桶提水,出井后又将水桶提升了1 m,选井口处为坐标原点,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x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和最后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4 m,1 m B.-4 m,1 mC.5 m,0 D.-5 m,1 m解析位置坐标是由某位置到选定的坐标原点的距离加上正、负号确定的,由坐标原点到所在位置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答案 B知识点三时间与时刻7.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于2010年6月11日21:00时(北京时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所有比赛历时31天.以上记录时间的数据分别指的是().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答案 A8.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特大地震B.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在伦敦开幕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的好成绩D.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在“神七”飞船外完成了历时20分钟的太空行走解析A、B两项中的数据分别说明的是两件大事发生的瞬时,所以指的是时刻;C、D两项中的数据是说完成两个事件所用的时间,因此为时间间隔,故选C、D.答案CD9.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 s时即5 s末,指的是时刻B.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第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解析 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A正确;5 s内指的是前5 s这一段时间,B错误;第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正确;前1 s末和后1 s 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D正确.答案ACD10.找出下列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参考系.(1)晚上月在云中穿行;云在月旁掠过.(2)当人坐船行驶在河中观看两岸青山时,常用“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而变换一下角度,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解析(1)月在云中穿行是以云层为参考系;云在月旁掠过是以月亮为参考系.(2)第一种现象是以船为参考系,看到远处的山向人靠近;第二种现象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山是静止的.答案(1)云层月亮(2)船河岸图2-1-511.如图2-1-5所示,某人从学校的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解析因为人在平面内运动,所以应建立直角坐标系.若选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则各点位置坐标分别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说明若选其他点为坐标原点,则相应坐标值会改变.答案见解析12.在下面叙述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指的是时刻?(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在2009年4月23日14时正式开始.(2)2008年8月1日9时18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从北京南站发车,9点44分首趟列车安全到达天津北站,全程仅用了26分26秒.(3)第25次南极科考队于2008年10月20日10时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中国南极昆仑站”建设.历时173天,于2009年4月10日8时,返回国内基地码头,宣告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解析(1)中的“2009年4月23日14”时指时刻,“60周年”是指时间.(2)中的“2008年8月1日9时18分”和“9点44分”均指时刻,而“26分26秒”指的是时间.(3)中的“2008年10月20日10时”、“2009年4月10日8时”均指时刻;而“173天”指的是时间.答案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山不转水转”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一战飞行员徒手抓子弹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状况可能不同。
参考系的选取,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量简洁,方便。
二. 空间位置的描述
直线运动:一维坐标系
(x1=-3)
(x2=4)
-3 -2 -1 0 1 2 3 4
x/km
平面运动:二维直角坐标系
y/km
4
3
(x=3km,y=4km)
2
1
01234
x/km
空间运动:三维直角坐标系
y/km
GPS信息窗
z/km
x/km
三. 时间的描述
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引入时刻和时间间隔(简称时
A、飞行员反应快 B、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行的没劲了 D、飞行员有手劲
2、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穿云
而过,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星
3、 飞机投弹
4 、分别找出下面几句话中作者所选取的参考系 A.坐地日行八万里;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云转; D.汽车开动了,请大家不要动; E.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是8888米。
2、同一时刻在不同地方的时钟显示
间)两个概念.
时间轴
=t1=9小时40分50秒
=t2 =9 11小时42分10秒
t1=15日09时0分0秒 t2 =15日18时40分50秒
t3 = 16日06时23分0秒
时刻表示一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一个点,符号表示为tn
时间间隔表示两个时刻间的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 一段距离,符号表示为= t或t。
从空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5m到 1027m,共跨越了 42~43个数量级。
参考系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 的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 只小飞虫,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
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B )
A
B
C
D
时刻和时间练习: 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
第3秒初、第3秒末、第3秒、3秒内、 前3秒、后3秒、后3秒初等概念, 其中属于时刻概念的有 第3秒初、第3秒末、后3秒初 属于时间概念的有 第3秒、3秒内、前3秒、后3秒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A.“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6点整”; B.列车出发的时间是8点;火车时刻表 C.某航班于14小时30分从北京起飞 D.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
5、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使,这时有辆汽车由南向北从
他身边经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B )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定
卡车相对汽车由北向南,则卡车运动情况? 6.在公路上向左匀速运动的汽车,经过一棵果树时,恰有 一个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图为运动的轨迹,在地面上
观察到的运动轨迹是_(__C___)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观察到果 子的运动轨迹是_(__B___ )
时间轴
前2s内 第1s内 第2s内
第3、4s内 第4s内
第1s初
0
1
2
3
第2s初 第3s初 第4s初 第1s末 第2s末 第3s末
4 t/s
从时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8s到 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
物的存在状 态和最基本的概念, 是整个物理学的基 础问题.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运动的类型
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我们一般将运动分为机械运动、 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一. 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研究对象
参考系
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具有相对性,因而在具体描述研究对象的 运动状态时,必须指明参考系。
2.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