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如何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问题

如何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问题

如何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问题比例和百分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无论是在商业、金融、统计、经济或者其他领域,掌握比例和百分数的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问题,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

一、比例的应用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比例的问题。

比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数量关系、尺寸关系、比较关系等。

例子1:小明的体重是小红的2倍,小明体重80千克,求小红的体重。

解析:假设小红的体重为x,则有80/x = 2/1。

通过求解这个比例方程,可以得到x = 40。

所以小红的体重是40千克。

例子2:A国的人口是B国的3倍,B国有6000万人口,请问A国有多少人口?解析:假设A国的人口为x,则有x/6000 = 3/1。

通过求解这个比例方程,可以得到x = 18000万。

所以A国有18000万人口。

二、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比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百分数来表示比例、比率、增减幅度等。

例子1:商品打折,原价为200元,现在打8折,请问现价是多少?解析:打8折即为原价的80%,所以现价为200 * 80% = 160元。

例子2:某城市去年的人口是100万,今年增长了10%,请问今年的人口是多少?解析:增长10%即为原来人口的110%,所以今年的人口为100 * 110% = 110万。

三、比例和百分数的案例分析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一步了解比例和百分数的应用。

案例1:某公司的销售额从去年的100万增长到今年的120万,销售额增长了多少百分比?解析:销售额增长了(120-100)/100 * 100% = 20%。

所以销售额增长了20%。

案例2:某商品原价为200元,商家进行促销活动,以150元的价格出售,打了多少折扣?解析:打折扣的百分比为(200-150)/200 * 100% = 25%。

所以打了25%的折扣。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通过两
个案例分析,展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食谱中的比例
假设我们要烤一份巧克力蛋糕,根据食谱,需要以下材料:
- 100 克巧克力
- 150 克面粉
- 200 克糖分
- 4 个鸡蛋
这些材料的比例是怎样决定的呢?实际上,比例是根据食物的
配料和我们对味道的偏好而确定的。

在这个案例中,巧克力、面粉、糖分和鸡蛋的比例是 1:1.5:2:0.04。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相应的比
例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才能制作出一份美味的巧克力蛋糕。

案例二:人口统计数据中的比例
人口统计数据中经常使用比例来描述不同群体的数量关系。

假设我们要分析某个城市的人口结构,根据统计数据,该城市的人口共分为四个年龄段:
- 0-18 岁:30%
- 19-35 岁:40%
- 36-50 岁:20%
- 51 岁及以上:10%
这些比例告诉我们,在该城市的人口中,约有 30% 的人年龄在 0-18 岁之间,约有 40% 的人年龄在 19-35 岁之间,以此类推。

通过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为政策制定和社会规划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比例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无论是烹饪食谱还是人口统计数据,比例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用比例方法解题例举

用比例方法解题例举

用比例方法解题例举比例问题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

若学会把各种数量关系以及分数、整数、比等知识充分联系起来,就能用比例法灵活地解决一串问题。

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不仅思路清晰、单一,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巧解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开辟出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

如:一、解文字题例1: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4,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答:根椐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由乘积式“甲×1/3=1×1/4”逆推出比例式“甲∶乙=1/4∶1/3”,所以甲÷乙=1/4÷1/3=3/4,也即是甲数是乙数的3/4.二、解平均问题例2:某工厂组织400~450名职工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人植树32棵.已知男职工平均每人植树48棵,女职工平均每人植树13棵.参加植树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依题意,男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多植48-32=16(棵),女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少植32-13=19(棵).因为平均每人植树是32棵,所以男职工多植的总棵数应与女职工少植的总棵数相等.即:男职工平均每人多植的棵数×男职工人数=女职工平均每人少植的棵数×女职工人数.由此可知,男职工人数∶女职工人数=19∶16.这样参加植树的总人数就是(19+16)35份.又因为400÷35=11……15,450÷35=12……30,参加植树的总人数在400~450的范围内,所以每份只能是12人.由此可求出,男职工有12×19=228(人),女职工有12×16=192(人).三、解归一问题例3: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

原计划15天行军525千米,实际提前1天行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设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x千米。

因为总路程不变,所以原速:现速=14:15.列比例式:(525÷15):x=1415-14).解得:X=2.5.四、解行程应用题例4:2.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完全程需3小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 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1.什么是比例及其相关概念及应用;2.如何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如何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实现语文和数学同步教学。

二、教学内容1.比例与比例的相关概念的介绍;2.比例的应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运用比例的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

三、教学步骤及流程1.前置知识的梳理与导入1.1 教师出示“2 ∶ 3 = 4 ∶ 6”这组比例,并向学生询问其中的意思。

1.2 掌握学生对比例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例及相关概念。

2.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相关概念2.1 弄懂比例概念之前,学生需要明确比例的定义。

2.2 讲解比例的定义及比例中数值和单位的相关概念,做好学生思维的导入,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好基础。

3.比例的应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1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利用黑板把问题啄成标准教学模式,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2 ∶ 3,长为5何宽为多少?3.2 完成标准问题后,教师把题型转化为更加普适的模式,如利用比例解决汽车行驶实际问题,墙体涂料购买数的实际问题等。

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比例的应用,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

4.运用比例的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4.1 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物品的价格问题,如:体毫水的价格是一元五角,一毫升水的价格是多少?4.2 通顺学生阅读材料,借助图表展示、比例的抽象讲解等方式,深入解读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5.教学总结5.1 巩固比例的相关知识,强调文化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5.2 教师总结今天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向学生展示在应用比例相关技巧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四、思考与评价1.本次教学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参与,同时通过普适的应用场景,更自然地实现教材内功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科学地设计讲解,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学习成功。

小学数学第九节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第九节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正、反比例的判断和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当堂检测:指出下题中的一定的量并列式,不计算!①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多少个?②六年级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几行?③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点?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刘老师的教学特点如下: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

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课时间紧,内容和知识点多,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下面将以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比例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食谱调配假设有一个餐馆需要根据客人数量调配食材。

假设1个人需要食材A100克,食材B50克,食材C30克。

如果这顿饭有100个人吃,那么需要多少克的食材A、B和C呢?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1人所需食材总量:A100克+B50克+C30克=180克总共需要食材A:100克/180克*100=55.56克总共需要食材B:50克/180克*100=27.78克总共需要食材C:30克/180克*100=16.67克因此,如果有100个人吃,需要的食材A、B和C分别是55.56克、27.78克和16.67克。

案例二:地图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地图上的1cm可能代表实际上的1000米。

实际上,这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5cm代表x米案例三:财务报表分析比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财务指标的比例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假设公司的财务报表中,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净利润为10万元。

现在需要计算销售净利润率,即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我们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净利润/销售收入=10万元/100万元=0.1因此,这个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为0.1,即10%。

综上所述,比例在餐饮调配、地图测量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进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案例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强调知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2.问题导向促进思维发展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例的存在和应用。例如,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根据商品价格和预算进行合理搭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比例相关的图片、动画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例如,在学习比例的性质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运用比例知识?”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比例的本质。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案例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案例

些信息?要想解决20千克共需要多少元,你打算怎
么办?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解决这个问题?
(3)提出要求:你试着看看能不能把所有信息都
用上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2
教学过程
(3)暴露资源研讨: 预设: ①32÷4=8(元) 8×20=160(元) ②利用比例 30:4= x:20 ; 20:4=x:32 提问: ①第一位同学做的你们都认可吗?他是抓住了什么 条件来解决的? ②那第二位同学解答的,谁看懂了,来给大家说说。 追问:那天平两边都表示的是什么?由此你想到了 什么? ③那这两位同学都做的对不对呢,可以怎么办?
起吃饭,每天大约需要3千克大米来蒸饭,那原来
吃10天的的大米现在可以吃几天?
(1)提出问题:从题目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想法了吗?
(2)提出要求:独立解答。
2
教学过程
(3)暴露资源研讨: 预设: ①1.2x10=12(千克) 12÷3=4(天) ②用反比例解答 3x=10 ×1.2 提问: ①第一位同学做的你们都认可吗?他是抓住了什么 条件来解决的? ②那第二位同学解答的,谁看懂了,来给大家说说。 追问:那天平两边都表示的是什么?由此你想到了 什么? ③那这两位同学都做的对不对呢,可。 (1)小明同学买了4枝签字笔用了6元,小东也想买 3枝同样的签字笔,他需要用多少元?
(2)庆祝元旦时,老师要给同学买些面包,有2.5元 一个的,也有1.5元一个的,如果买2.5元一个的,老师
带的钱正好给两个班66人每人买一个,如果买1.5元一
个的,可以买多少个呢?
3
全课总结
2
教学过程
(4)提升认识:看来我们把题目中的信息全部联 系起来,找到对应关系,发现商是一定的,我们就 可以用正比例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

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用比例进行解决。

本文将从实际例子出发,介绍如何运用比例来解决问题。

第一种情况:比例乘法小王在超市购买了一袋苹果,他发现商家在标价的时候少贴了一个数字,书写成了3.9元/kg,而不是正确的价格3.98元/kg。

这时,小王突然想,如果按照3.98元/kg的价格,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

假设小王买了x kg的苹果,那么他需要支付的钱数y元可以表示成:3.98/x × x = y。

因此, y= 3.98x元。

同理,在解决商品打折问题时,也可以应用比例乘法。

例如,一家商铺宣传说“所有商品8折”,若商品最初的价格为P元,那么在打折后的售价为p元,它们之间的比例为0.8:1,也可以写成0.8/1 = p/P。

假设打折后的售价为p元,那么原价P可以表示为:P= p/0.8元。

第二种情况:比例除法小李在银行取出了100元钞票。

他需要将这100元换成1元硬币、5角硬币和1角硬币。

现在的问题是,他需要多少个1元硬币、5角硬币和1角硬币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比例除法来计算。

设1元硬币的个数为x,5角硬币的个数为y,1角硬币的个数为z,则有:x+y+z= 100(单位:元)1元硬币和5角硬币和1角硬币之间的比例为1:0.5:0.1,那么,同样用比例除法可以推导出:1元硬币的个数为x个,则5角硬币的个数为0.5x个,1角硬币个数为0.1x个,则有:1x + 0.5x + 0.1x =100x = (100/(1+0.5+0.1)= 60 (个)因此,需要60个1元硬币,30个5角硬币和10个1角硬币。

第三种情况:比例的基准变化小明和小红比赛谁可以先吃两斤牛肉干。

小明以每分钟吃0.1公斤的速度吃完,而小红以每分钟吃0.15公斤的速度吃完。

在某一时间点,小明和小红一起吃了4/5斤的牛肉干(即小明吃了a公斤,小红吃了b公斤,且a+b=4/5),请问他们两人吃牛肉干用时谁更快?假设小明和小红A、B两人的吃肉干的速度成比例分别为0.1:1和0.15:1,他们吃两斤肉干用的时间分别是x、y分钟。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的应用,二是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在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购物等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应用规律。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教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学生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比和按比例分配

《用比例解决问题》比和按比例分配
间接比例法是通过比较两个比例的乘积来解决问题的。例 如,如果一个物品的价格与另一个物品的价格成反比,我 们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价格的乘积来找出它们之间的间接 关系。
交叉相乘法
交叉相乘法是一种通过交叉相乘来解决问题的复杂方法。
交叉相乘法是通过将两个比例交叉相乘来解决问题的。例如,如果一个物品的数 量与另一个物品的数量成反比,我们可以通过将它们的数量交叉相乘来找出它们 之间的直接关系。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按比例分配物品
总结词:等量等分
详细描述:当有若干物品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不同的人时,每个人得到的物品数量是相等的, 即等量等分。例如,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得到2个苹果。
案例二:按比例分配费用
总结词:需分配
详细描述:当有若干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给不同的人时,每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是根据其需求或贡献来决定的,即 按需分配。例如,在分摊餐厅账单时,根据每个人的点餐量来决定各自需要支付的金额。
04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烹饪
在烹饪中,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制作蛋糕时,需要按照一 定的比例混合面粉、糖、蛋和其
他材料。
健康
在保持健康方面,比例也起着关键 作用。例如,饮食中应保持适量的 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 。
体育
在体育活动中,比例的应用也很广 泛。例如,在训练中,需要按照一 定的比例分配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用比例解决问题》比和按 比例分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 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 •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折扣、食谱中的食材比例还是商业运营中的成本比例,都离不开比例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例子,介绍如何应用比例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购物折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商家会提供各种折扣活动,而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购买决策问题。

比如某商家正在举办一次打折促销活动,商品原价为5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我们想要知道折扣后的价格是多少。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例来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可以将原价与折后价之间的折扣比例算出。

原价为500元,打八折就是优惠了20%,所以折扣比例为0.8。

然后,将原价乘以折扣比例,即可得到折扣后的价格。

计算过程如下:折扣后的价格 = 原价 ×折扣比例= 500 × 0.8= 400 元所以,折扣后的价格为400元。

通过比例的计算,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折扣后的价格,方便我们做出购买决策。

二、食谱中的食材比例在厨房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食谱来准备食物。

而很多食谱都会给出一定的材料比例,以确保最终菜品的口感和味道符合要求。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制作一份蛋糕,食谱中要求所有材料按照1:2:3:4的比例来搭配。

我们已经知道其中一种原料的量,现在需要计算其他原料的量。

假设已知要使用的原料A的量为100克,我们可以通过比例计算其他原料的量。

由比例1:2:3:4可知,原料A:原料B:原料C:原料D的比例为1:2:3:4。

计算过程如下:原料B的量 = 原料A的量 × (原料B的比例/原料A的比例)= 100 × (2/1)= 200 克原料C的量 = 原料A的量 × (原料C的比例/原料A的比例)= 100 × (3/1)= 300 克原料D的量 = 原料A的量 × (原料D的比例/原料A的比例)= 100 × (4/1)= 400 克通过比例的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原料量,快速计算出其他原料的量,从而准确地制作出符合食谱要求的蛋糕。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案例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案例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案例与反思【案例背景】我校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城中村学校,学生大多来是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少部分来自我区的乡镇农村。

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问题解决的能力较差。

所以我们数学科组申报了“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基于这个课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而进行的案例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练习课,是针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的综合解决问题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思路是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解题能力,激起数学兴趣。

【案例描述】一、谈话导入:师:看,我们的学习口号是?(同时播放课件)生:“争当智慧达人,比比谁最棒”1、知识回顾。

师:今天我们就比比谁最棒!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还记得我们学了什么比例吗?生: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y:x=k(一定)x×y=k(一定)2、出示课题。

师: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请看课题。

(课件演示课题),先来回顾解题的步骤,有几步?女生齐读: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1)分析题意,判断比例关系。

(2)根据正、反比例意义列比例。

(3)解比例、检验、写出答。

二、复习过程师:看!同学们来到哪里啦?(课件演示)生:智慧城堡。

师:对,传说城堡的顶层有一个宝藏箱,同学想去夺宝吗?想打开宝藏箱就必须取得3条钥匙。

同学有没有兴趣夺宝啊?(有)师:好!我们马上出发!(一)勇夺第一把钥匙。

(课件演示)师:我们马上勇夺第一把钥匙,请看学习要求。

生1读题: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师:读得非常棒,掌声表扬她!(然后小组讨论)(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生1: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师:讲得好吗?(好)掌声表扬!(2)总价一定,购买课本的单价和数量。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和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例5的情境图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这个问题你们会自己解决吗?学生:学生根据画面情境,了解画面中的信息,然后汇报: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交水费12.8元,李奶奶家用水10吨,应交水费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12.8÷8*10=1.6*10=16(元)。

教师: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a.问题中有哪两种量?b.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c.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学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2 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学生: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x:108x=12.8*10x=163 提问: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学生: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应用反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用比例知识解答(1)食堂买了3桶油要780元。

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多少元。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20人,正好18人,如果每行24人,最少多少行?(3)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 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相关归一、归总的 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这些数量关系的实际问 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教材先有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 题,这样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 知识解决。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简易方程的理解。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P58-59 例 5.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节新课,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
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使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 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想体现自己的学习风采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学习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 用呢?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学生齐读)
【设计与思考】学习目标不但教师自己了然一胸,学生也应该十分清楚,在学生读学 习目标,体会目标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初步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轻松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实例

轻松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实例

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改革已经让我们认识到,现代学生要有很强的学科技能,以应对复杂世界的挑战。

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比例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实例来展示如何帮助学生轻松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教学设计主题: 比例解决问题年级: 初中课程目标:1. 能描述什么是比例.2. 能应用比例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3. 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前置知识在开始本课程学习之前,老师要先引导学生复习两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比例和单位转换。

比例是本课程的重点,但单位转换经常出现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在开始本课程之前,老师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和如何进行单位转换。

Step 2: 知识讲解在完成前置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始介绍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步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比例,并告诉他们如何应用比例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平时生活中会问到很多实际问题,例如食材的成本问题,化学物品的配方问题,或者银行存款的利率问题。

任何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基于一些关键的数学技能。

Step 3: 设计问题在完成知识讲解之后,老师要设定具体问题,让学生Application与解决问题。

这里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可以融入生活中的例子以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可以在食材成本困扰增长过快的咖啡店的情况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们要求解食材成本问题,从而能深入理解关键概念,并应用排除困境的方法来解决。

Step 4: 分组讨论在完成问题设计之后,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食材成本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Step 5: 交流分享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老师可以请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带领全班进行讨论。

数学课案例分析比例运算

数学课案例分析比例运算

数学课案例分析比例运算数学课案例分析:比例运算在数学课上,比例运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通过学习和分析实际案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比例运算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关于购物的案例来说明比例运算的应用。

案例描述:在一家商场中,有一家服装店正在举行特价促销活动。

某件衣服原价300元,现在打5折出售。

购买者还可以使用代金券抵扣20元,每张代金券只能使用一次。

请计算:如果小明有3张代金券,他购买这件衣服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步骤一:计算折扣价原价300元,打5折,即折扣为50%。

所以,折扣价为300元×50% = 300 × 0.5 = 150元。

步骤二:计算代金券抵扣的金额每张代金券可以抵扣20元,小明有3张代金券,所以总共可以抵扣的金额为20元 × 3 = 60元。

步骤三:计算实际支付金额实际支付金额 = 折扣价 - 代金券抵扣金额 = 150元 - 60元 = 9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明购买这件衣服需要支付90元。

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运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折扣、抵扣金额,从而得出最终的实际支付金额。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了百分比来表示折扣,通过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再与原价相乘,计算出了折扣价。

同时,我们还用代金券抵扣金额来说明比例运算在多个因素影响下的计算方法。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比例运算还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运算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案例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比例运算的实践和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学生们能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比例运算的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该案例涉及到比例的实际应用。

比例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变量之间
的相对大小。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分析一个应用比例的实际情况。

情景描述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销售经理。

你的公司
计划生产一种新型手机,但在投入大量生产之前,你需要了解市场
上对这种手机的需求量。

应用比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下了一个调查问卷,询问人们对新手机
的兴趣程度。

在调查过程中,你收集到了一千份问卷,详细记录了
每个受访者的兴趣程度。

为了得到对市场总体需求量的估计,你决定使用比例来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
在你收集的一千份问卷中,有八百份表示对这种新手机很感兴趣,而剩下的两百份则表示对这款产品不感兴趣。

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比例。

即感兴趣人数与不感兴趣人数之比为8:2,或者简化为4:1。

结果解释
这个比例告诉我们,感兴趣的人数大约是不感兴趣人数的四倍。

通过这个比例,你可以推测市场上对这款新手机的需求量较高。

结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地应用了比例来分析市场需求量。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支持我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结束语
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在各种场景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通过合理运用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白小:王小会
一、案例描述:“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58-59例5.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知识,也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二、案例
(一)教学片断: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用水的总量,(2) 应交的水费,(3)每吨水的价格。

)师:你能利用这3个量说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数量关系吗?会够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学生回答:略
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2)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个礼物怎么分给男生和女生呢?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带10个、15个、50个礼物呢?……
为什么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认为合理呢?,
师:因为按人数的比来分,落实到每个人手中的礼物就是一样的,这才最合理。

(二)设计意图:给学生分礼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

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

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按比例分配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什么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