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
(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文学发展脉络。
(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
一、夏商文化。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即贯通夏商文化某些相同的制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一)诗歌。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夏商时代已有较完整的诗歌出现。如夏启时的《九歌》,与祭天活动有关,应该是祭祀歌谣;商代如《诗经·商颂》五篇,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用于祭祀;商代韵文还包括《周易》中某些卦爻辞。诗歌内容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等手法,用韵参差多样,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特点。
1、第二段从鸦片战争开始。
(1)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路同时寻求到新文学灵感;
(2)文学创作发生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工具,小说地位得到肯定;外国译作逐渐增多,文学叙事技巧更新;报刊媒体出现,写作方法变化,出现报刊文体。
近古期终结,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政治叙事诗—言志抒情诗。
三、楚地文学。铁器最早,间接促进战国楚文化发展。屈原说:“惜诵以致愍矣,发愤以抒情。”(《楚辞·九章·惜诵》),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离骚经序》),借鉴《诗经》艺术精神和手法,作出琦玮瑰丽诗篇。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版本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袁行霈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第1章上古神话1.1 复习笔记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表达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神话的产生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和灾难性的自然现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惊奇和恐慌,产生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并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3)神话的功能①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②人类初期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③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文献记载(1)记载神话比较集中的是《山海经》。
(2)神话也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
如:①《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等篇;②《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③《左传》、《国语》、《逸周书》等史书中也可以看出神话的蛛丝马迹。
④先秦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⑤《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淮南子》中。
3.《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1)《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以及名词解释,袁行霈版
第一部分:选择填空第一卷第一编、先秦散文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2.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4.夸父追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出自《山海经》。
5.神话可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6.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7.《山海经》在的《大荒南经》和《大荒西经》记录了帝俊的妻子羲和常羲分别生育了十二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8.后稷是周人的始祖,他的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中9.皇帝:首先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善于发明10.仓颉: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11.伏羲氏:中华民族的始祖12.神农氏:传说中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13.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词,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3.鲁、齐、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4.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5.毛序诗最早提出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6.《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7.《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由邰迁徙到豳,开始了定居生活8.《绵》写古公亶父率周部落再次由豳迁至歧,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廓,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9.《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10.《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11.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12.《七月》是《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13.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飧诗,是周代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14.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期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16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
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精卫填海、刑天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2、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和自然界分开,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转移到自然直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先唐文学部分的归纳与重点的整理
中国文学史绪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第一章·上古神话教材梳理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
(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
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历史、民族、生物、医药、神话、宗教祭仪等,是我国古代保存神户资料最多的著作。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笔记(第一编)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笔记第一卷总绪论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唐代中期才有了成熟的小说,词到唐代中叶才形成,宋金两代,出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才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2、朝代的不平衡。
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
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
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中国文学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性,说明中国文学有不止一个发源地。
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
1、俗雅之间的互动,使文学的长河陆续得到新鲜活水的补充和激荡,而保持着它的长清。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在俗与雅之间,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
由雅变俗的例子也是有的,宋代有些诗人有意地以俗为美,表面上是化俗为雅,实际上是将本来高雅的诗变俗,在俗中求得新的趣味。
2、一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相互渗透与交融,吸取其他文体的艺术特点以求得新变,这是中国文学演进的一条重要途径。
魏晋抒情小赋的兴盛是赋的诗化;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赋的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例如卢照临的《长安古意》等。
从苏轼开始,以诗为词赋予词以诗的功能。
周邦彦吸取赋的写法,以赋为词。
而辛弃疾以文为词。
宋人之所以能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正是他们以文为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界限的结果。
中国的小说吸取诗词的地方很多,唐人传奇中的佳作如《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等,无不带有浓厚的诗意。
袁行霈版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二卷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总序
卷一·中国文学史参考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笔记的章节以袁行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为准,每一编包括三部分:教材梳理、答题指导和课后练习,其中教材梳理既有对序言进行的梳理,即讲框架,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该章节,也有对考点的整理和列举理;答题指导则是联系考题,已考或者可能考的方向略讲如何答题,主要讲答题思路这个部分实在教材梳理中通过括号加注的方式来列出的,并未单独列一部分;课后练习就是附加一些练习题供思考,不仅针对考试,而是针对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于应试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其中有一些习题比较细小,考试不会涉及,考生对教材熟悉之后自然可以甄别出来,笔者也是这般过来,故没有删减,习题的答案也没有一一列出,因为在针对考试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题目的指向而非具体的答案有。
笔记的使用方法很简单,认真看就行,在复习前期以教材为主,笔记为辅帮助理解教材,后期以笔记为主,教材为辅用以查阅。
当然整个过程都应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主,毕竟笔者的笔记只是对广大考生的参考和帮助。
再次祝各位能够金榜题名。
总序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要求把文学当作文学来研究,立足文学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文学史研究的几个层面:最外层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二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其生平、思想、心态;第三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中国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注: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就是受政治、民族矛盾影响的典型)内部:文学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文体、朝代、地域),一些相反相成因素的主动作用(雅与俗、各种问题的渗透和交融、复古与革新的交替和碰撞、文与道的离合等)分段:三古七段上古:先秦两汉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魏晋至明中叶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值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明中叶至“五四”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①创作主体②作品思想内容③文学体裁④文学语言⑤艺术表现⑥文学流派⑦文学思潮⑧文学传媒⑨接受对象(注:这就是教材编写的大概框架,纵向是分段,横向是九方面,同时九个方面也是对具体文学对象的分析思路,即是一种答题思路)。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笔记第一篇先秦文化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哪一部?答:保存神话的文献资料有经史子集。
经——《诗经》、《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史——《左传》、《国语》子——《淮南子》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山海经》(四库提要将其归入子部的小说)集——《楚辞》(屈原、楚国人和汉初一些人的辞集)【《四库提要》:“集部之目,楚辞最古。
”】《天问》屈原作品。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的民族精神1.上古神话主要有哪些类型?答:上古神话主要有六种类型A.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盘古垂死化身B.始祖神话: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简狄生契(商族始祖)《史记·殷本纪》姜嫄生后稷(周始祖)《诗经·大雅·生民》C.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D.战争神话:黄帝战炎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E.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山海经·大荒南经》F.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简介《诗经》的概况答: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名称: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作品产生的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作品篇数:305编定时间: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2.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古人有什么说法,哪些比较可信?A “献诗”之说:《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天子献诗、陈诗,评议政治的得失。
“献诗”之说有史籍可考,此说可信。
B.“采诗”之说:1.《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
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
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
第一章·上古神话
教材梳理
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
认识和愿望。
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
(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
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历史、民族、生物、医药、神话、宗教祭仪等,是我国古代保存神户资料最多的著作。
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首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其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仪式。
再次,体现了反抗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尚未将自身与自然界隔开;将自身属性移到自然之上。
2、具体形象的思维:如一定的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时空概念无法抽象出来。
3、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课后练习
一、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二、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