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批评与后殖民文学

合集下载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

文学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于上世纪中期兴起。

它以殖民主义的后果和影响为主题,探讨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对被殖民地和被殖民者的影响,并传递对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就后殖民主义文学研究中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进行探讨。

一、殖民历史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和文化的剥夺和压迫。

例如,作家弗兰茨·范·傅科在他的小说《心之神话》中,通过描述殖民地下印度人民的困境,反思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摧毁。

他让读者思考,殖民主义是如何给被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二、文化冲突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还通过描绘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伤害性,帮助人们反思殖民历史对被殖民者文化的摧毁和侵略。

例如,尼日利亚作家奇马曼达·恩戈兹尼·阿迦迪的小说《紫薇残影》中,描绘了非洲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冲突。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追寻传统文化,试图找回失去的身份和自由。

这反映了被殖民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对恢复被摧毁文化的渴望。

三、历史和文化的交织后殖民主义文学还表现出历史和文化交织的复杂性,揭示了殖民历史对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后殖民地,殖民主义对当地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例如,加勒比地区作家爱德华·布莱斯提克的小说《荆棘鸟》中,他通过描绘加勒比群岛上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后裔的命运,探讨了殖民主义在加勒比地区种族和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种族歧视和文化分歧,反映了殖民历史的沉重影响。

结论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历史和文化冲突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真相和文化自主性的深刻认识。

通过描绘和探讨被殖民地和被殖民者的经历,后殖民主义文学为反思和改变殖民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因此,后殖民主义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后殖民国家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4
一、涵义 1、 后殖民主义思索与考察的中心议题是殖民这一历史现 象本身以及它的持续性影响,殖民主义及其遗留问题乃是后殖 民主义的立身之本。这是第一层含义。
“后殖民主义”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 1959 年,当时它的 形式是后—殖民主义(中间为连字符),而据《牛津英语词典》 1989 年版的解释,这一词语表示的意涵是殖民主义之后。 在实践中,后殖民主义这第一层含义与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反殖民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存有 差异。相同之处体现在,它们都对殖民主义采取了批判的立场。
20
5
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着重于 对殖民现象进行政治经济的批判,而后殖民主义重点采取的 是则是文化政治的立场,对殖民主义赖以运作和发挥其效 力的意识形态机制加以分析和批判,爱德华· 赛义德的《东方 学》便是其代表。
6
2、后殖民主义为各种新的活动定名,籍此,从属国家的新 历史、新认同、新地理和新的世界观——跨国家的,而不是 西方的——渐渐形成、展演,并且透过这一切重新调整现在 的权力与资源不均衡,寻求更公平正义的社会。这是第二层 含义。
16
伴随着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奈保尔成为世界文坛的一个传 奇,他至今出版了30多部作品,先后获过布克、毛姆、里斯、 史密斯、柯恩等文学奖,并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 是英国女王亲授的爵士,和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 文学三雄”。
17
后殖民主义作家举例:
2、康拉德,英国小说家,原籍波兰。
19
考试试题:
一、达尼埃尔—亨利· 巴柔在谈到形象学研究时说:“ 形象 是描述,是对一个作家、一个集体思想中的在场成分的描述。 这些在场成分置换了一个缺席的原型(异国),替代了它, 也置换了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对这种混合物,必须了 解其在感情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反映,了解其内在逻辑,也 就是说想象所产生的偏离” ,结合上面的话语,谈谈你对比 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认识。 二、跨学科研究是平行研究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比 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在突出跨学科比较研究的同时,更强调 跨文化的对话意识,请你结合一些实例对其进行论证说明。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随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后殖民主义逐渐成为了全球文化与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扮演着批判殖民主义、探索后殖民主义身份和建构后殖民社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后殖民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 文学作为反殖民工具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书写文化、民族和社会等问题,批判殖民主义的本质和影响。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对殖民历史和殖民文化的质疑,并试图唤醒人们对殖民主义影响的认识。

例如,尼尔·古尔蒂的小说《骆驼祥子》通过描述一个被殖民历史和现实所束缚的普通人的命运,揭示了殖民主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压迫与剥削。

2. 文学与后殖民身份建构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后殖民身份的建构。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们试图探索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从而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

作家通过对历史、文化和个体经历的书写,探索自身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展现了爱尔兰人在殖民主义社会中努力寻找身份认同的历程。

3. 文学作为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学作品的表达,构建了一种对殖民主义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文学作为表达形式,可以通过虚构故事、人物和情节,以更加直观和感染力的方式传递后殖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例如,尤瑟尼奥·狄亚斯的小说《奥斯卡和露亚的奇迹》通过对家庭、种族和迁徙的描写,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社会中个人和群体的处境,并呈现了对种族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4.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的互动性文学与后殖民主义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文学提供了批判殖民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启示,而文学作品又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提供了实践和具体的表达。

双方通过互相影响和互动,不断推动着彼此的发展。

例如,钱德拉·拉库鲍曼的小说《白虎》以虚构的故事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社会中阶级和种族压迫的批判,同时也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提供了案例研究和实际借鉴。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

神州文学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王姝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摘要:近年来,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被接受,并更多的被应用到英语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本文笔者就是从后殖民角度重新审视英国经典文学,进而对英国文学作品研究状况做了简要回顾。

关键词:经典文学;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前言随着后殖民理论在我国的逐渐传播和接受,后殖民文学解读也更加广泛。

在后殖民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作品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种族歧视印记,即继承了一定的殖民意识或是帝国意识而不自知。

下面我们就从后殖民角度来审视英国经典文学,深入了解英国文学作品价值。

1.后殖民主义和殖民话语1.1后殖民主义20世纪末期后殖民主义才逐渐流行出来,它代表了一种新兴国家文化思潮,增加了后现代主义等相关文化内容,同时这也扩大了文化思想的影响范围。

后殖民主义被看做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极大的反映了后殖民人们生活和工作社会状态,是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一种主观思想反抗,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后殖民批评视角进行英国经典文学研究开始于90年代末期,英国经典文学后殖民解读最早的论文是张中载编著的,它让读者看到了自我分裂、矛盾的英国文学作者,《印度之行》有着不和谐双声,既有种族偏见,又有对印度反殖民主义民族事业的同情。

通过后殖民文学作品研究可知,从18世纪《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作家所描述的冒险、旅行、经历都存在殖民批评,后殖民理论及相关专著也是由上世纪90年代末陆续翻译出刊,其中代表作品有:《后殖民批评》、《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等等。

后殖民理论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后殖民文学发展。

后殖民主义也可以称作后殖民批判主义,它作为新兴国家文化潮流,与西方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殖民主义影响逐步扩大,是一种文化现象,真实反映了后殖民社会状态,其本质就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反抗,试图通过这一举动增强我国民族文化地位,进而形成新的文化中心。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后殖民理论是当今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起源于20世纪下半叶对殖民主义及其遗产的反思。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后殖民视角不仅促进了对殖民历史的重新审视,也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后殖民视角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其核心概念,并结合经典作品的实例来说明这一视角如何影响文学创作与批评。

后殖民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后殖民理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反殖民斗争,在此时期,世界多地陷入了与殖民主义的抗争之中。

从此,各类作品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文化及个人身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一种包括文学、社会、政治及心理等诸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其中,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Orientalism)可谓是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之作。

在书中,萨义德揭示了西方学者如何通过对东方的想象与刻板印象构建了一种“他者”(Other)的形象,以维护自己的权力与优越感。

这一观点使人们意识到文学与文化不仅仅是艺术表达,同时也是权力斗争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场域。

核心概念:他者、混杂性与反叛在后殖民视角中,“他者”概念十分重要。

西方在构建自我身份时,往往形成对非西方文化的负面表征,这种情形使得非西方国家和民族被边缘化,被视为相对于“自我”存在的他者。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并不简单。

非西方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不仅仅是消极抵抗,它们通过自身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及独特经验,形成了丰富、多元化的混杂性。

混杂性(Hybridity)是后殖民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指的是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交融和碰撞。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地方都经历了文化融合与碰撞,与其说是完全独立存在,不如说是在互动中不断变化。

通过混杂性,后殖民文学展示了复杂多元的人类经验,并质疑传统文化观念与身份认同的固定性。

反叛(Rebellion)则是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许多作品通过揭露权力构造与镶嵌其历史背景之下的不公,通过人物间冲突与故事的发展展现出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

欧美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随着20世纪的发展,欧美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些显著的趋势。

1.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运动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主张摆脱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的探索。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使用流变的叙述结构和内心独白等手法,挑战读者的审美和思维方式。

2.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随着20世纪的推进,后现代主义成为文学界的新潮流。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是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语言的批评,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框架和固定的意义。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如托马斯·品钦和多纳德·巴斯金通过使用异质的语言和结构,挑战读者的理解和预期。

3. 多元文化文学的兴起20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文学随之兴起。

这一文学趋势关注移民、种族和性别等议题,试图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经验和观点。

著名的多元文化作家如塔妮娅·莫雷斯和朱莉娅·阿尔瓦雷兹通过他们的作品探索了种族和性别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4. 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后殖民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中重要的一支。

后殖民主义文学关注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的影响,并试图对此进行批判和解构。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作家如切查·榮格和诺尔斯·曼德拉尔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被殖民地经历的复杂性和痛苦。

总之,在20世纪,欧美文学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和后殖民主义等重要的发展趋势。

这些趋势使欧美文学更加多样化和开放,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这些文学趋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英国文学名词解释

英国文学名词解释

英国文学名词解释英国文学是指在英国境内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以下是一些与英国文学相关的名词解释:1. 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an Drama):指威廉·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戏剧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 简·奥斯汀小说(Jane Austen Novels):指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所写的一系列小说,主要描写中上层社会的生活,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3.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文艺运动,强调情感、个人主义和自然之美,代表作家有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等。

4.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指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文学,以女王维多利亚统治时期为背景,作品内容反映了社会变革和道德观念的转变,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

5. 符号主义(Symbolism):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代表作家有奥斯卡·王尔德、D·H·劳伦斯等。

6. 现代主义(Modernism):指20世纪初的一种思潮和文学流派,以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传统形式的挑战为特点,代表作家有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等。

7. 女性主义文学(Feminist Literature):指关注女性经验和性别平等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家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

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指二战后出现的一种思潮和文学流派,强调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语言的游戏性,代表作家有萨缪尔·贝克特、艾里奥·卡尔维诺等。

9. 科幻文学(Science Fiction):指描写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家有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艾萨克·阿西莫夫等。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后殖民主义是指在殖民主义结束后,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文学领域,后殖民主义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和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伤害和不公。

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殖民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批判。

例如,尼尔·加曼的小说《半夜鸟歌》通过描写一个被殖民地国家的家庭故事,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个人和家庭的摧残和破坏。

这种反思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殖民主义的残酷和不公,也引发了对殖民主义的思考和反思。

二、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后殖民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恢复和弘扬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

这种重建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文化认同的重新建构。

例如,奈保尔·辛格·迪利的小说《白虎》通过讲述一个印度农民的故事,展现了印度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这种重建不仅让读者了解到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和尊重这些文化。

三、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后殖民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挑战殖民主义时期的权力结构和体系。

这种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批判,更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重构。

例如,阿迪希·巴尔加瓦的小说《白色象牙塔》通过描写一个印度大学校园的故事,展现了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追求和挑战。

这种重新定义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权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总之,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反思、对被殖民地文化的重建和对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义。

这种体现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殖民主义的残酷和不公,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和尊重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同时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分析1. 简介•定义: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和压迫;后殖民主义则是指在殖民地独立之后,对于殖民主义历史和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

•目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国家或地区,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简·爱》、《百年孤独》等。

•分析内容:•揭示殖民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并探讨其对于被殖民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种族、阶级、性别等不平等关系;•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是否存在帝国意识或抵抗情绪。

3. 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背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如《半边天》、《帝都狂想曲》等。

•分析内容:•探讨后殖民时期文学作品中对于殖民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分析作品中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的重新定义;•讨论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的社会变革与解放的信息。

4. 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对比殖民主义时期和后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风格、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视角下对于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问题的处理手法。

5. 结论•总结各个分析部分,并得出相关结论;•强调在今天后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按MLA格式)1.Doe, John. "Title of Article."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vol. xx,no. x, Year, pp.xx-xx.2.Smith, Jane. Book Title. Publisher, Year.3....以上是根据您给出的主题所编写的文档大纲,具体分析内容和选取文学作品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发展。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特定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等方面,是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及其技巧手段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注重作品的结构、节奏、语言运用等方面。

该理论强调"诗以形式为本",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自成体系、独立于现实世界。

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意象与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而是通过象征和暗示来传递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手法上,象征主义注重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这个结构的内在规律。

该理论还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大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理性和科学观念已经失去有效性,文学作品应该拒绝单一的真理和固定的意义,追求多样性和语言的自由性。

该理论追求对话、游戏、互文等创作方式,注重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女性解放运动的产物,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地位。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的倾向,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诉求。

该理论强调女性的主观意识和独立性,提倡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被殖民地及其后裔的文化、经验和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对被殖民地文化的歧视和压制,呼吁关注被殖民地的声音和权利。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引言后殖民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其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以研究和理解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为重点。

本文将以探讨后殖民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和应用为主线,分析后殖民主义在文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以及相关批评。

第一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背景在讨论后殖民主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

殖民主义是指一国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势力延伸到其他地区,并对其进行控制和剥削的一种制度。

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大量欧洲国家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进行了殖民统治。

20世纪中叶,随着殖民地群体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逐渐受到质疑和批判。

后殖民主义即从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理论,旨在揭示和分析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并促进民族解放和文化复兴。

第二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后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学批评、历史考察和社会学调查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分析和文学作品的解读,后殖民主义试图还原被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真相,揭示被殖民地人民的遭遇和反抗。

其中,文学批评是后殖民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之一。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语言和叙事结构等进行详细解读,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试图探究殖民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对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观念进行批判和颠覆。

第三部分: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构建在后殖民主义理论构建方面,以法国学者菲利普·福活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提出了“他者”和“文化认同”的概念。

“他者”是指那些在殖民主义统治下被视为“异类”的个体或群体。

后殖民主义将“他者”视为文化多样性的核心,主张尊重差异和平等待人。

通过对“他者”的理解和包容,后殖民主义试图消除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剥削和排斥。

而“文化认同”则是后殖民主义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后殖民主义主张每个个体都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文化认同。

他们反对文化上的强加和一元化,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后殖民主义文学是指在殖民主义结束后,殖民地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殖民主义对当地文化、社会和政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后殖民时代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后殖民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殖民地文学的传统,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后殖民主义文学中,作家们试图重新审视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探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权力斗争等议题,展现了殖民地人民在后殖民时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后殖民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首先,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通过对殖民主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再现和解构,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暴政、剥削和压迫。

他们深入挖掘殖民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伤害,呼吁人们不忘历史、警醒未来,以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尼尔·盖曼的小说《美国众神》中,通过对美国历史和神话的再创造,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反映了殖民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其次,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探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在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文化和传统常常受到践踏和扭曲,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也遭受到严重的挑战。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追溯和重建,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坚守文化自信。

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呼吁人们珍惜和传承民族文化。

例如,奥斯丁·克拉克的小说《白鲸》中,通过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岛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此外,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还常常涉及权力斗争和社会正义的议题。

在后殖民时代,殖民地人民仍然受到权力的压迫和剥削,社会正义的问题依然突出。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处境,倡导平等和公正。

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对权力的怀疑和对正义的追求,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变革呐喊。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通过对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塑造,探讨了个体与社会、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一、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以萨义德出版的东方学为标志;后殖民主义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谓后殖民,一是用以指称曾经沦为殖民地而今已经获得独立的民族及其人民,如后殖民国家、后殖民知识分子;二是用以指称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历史事实及其后果的研究、反思和批判,如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批评;三是用以指称殖民主义时代结束后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后殖民世界、后殖民时代;从西方众多的后殖民理论中可以看到,后殖民主义是指宗主国对其前殖民地的一种文化霸权现象;后殖民理论是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和批判,它是指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文化、政治以及历史上不同于其旧有的殖民地差别的理论研究;包括关于各种经历的讨论:迁徙、奴役、压迫、抵抗、表现、差异、种族、性别、地方以及诸如历史、哲学和语言学等欧洲帝国主义的主流话语的反应;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发展,它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例如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非殖民国家的文化关系,一国之内的种族关系以及主要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都成为后殖民理论研究的主题;按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模式以及其文学的价值与传统,甚至包括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形式,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而西方观点思想文化总是被认为居于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对照的是非西方的第一世界和东方的文化传统长期被排挤在边缘地带,或不时地扮演一种充当点缀物的西方“他者”角色;二、后殖民主义的发展1.酝酿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代表人物法农,其着作批判地分析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对被殖民者造成的文化心理创伤;2.形成和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代表人物是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发表则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的形成,他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文论的开创者;斯皮尔克提出了后殖民状况下被殖民者的“自我表征”问题;巴巴则提出了“受殖民者的身份构建”问题,他们三人共同促成了后殖民主义文论的广泛影响,被称之为后殖民理论的“圣三位一体”;3.反思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德里克,他对上述三位学者的学术立场及其理论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支出他们理论的盲点;三、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来源1.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20世纪20年代时,非洲正处于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正;本土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同化”政策展开激烈批判,以呼吁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护非洲本土文化的尊严;于此,形成了一股殖民主义的批评话语;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后殖民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有些还信仰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写过两篇文章: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文化领域的控制具有重要地位;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不是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后殖民主义者由此认为文化霸权贯穿于殖民主义的整个过程,在后殖民时代,文化控制仍然是帝国主义在你当今的重要表现形式;4.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福柯提出:不存在绝对客观知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始终与权力纠葛在一起;纯粹的整理是不存在的,所有知识的目的都在于确证统治结构的合法性;任何话语都有虚构的成分;四、后殖民主义与文学批评把后殖民主义理论应用在文学批评中,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在文学批评者看来,后殖民理论所关注的就是关于与“殖民话题”相关的文学阅读和写作;包括两个方面:即过去曾经是或现在仍是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以及宗主国关于殖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文学;如何把深深地烙印在殖民地人民身上的备件和低下科协在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上,面对“他者”优势如何明确自己的身份、重塑自己的过去,都无法回避这三个方面,即“他者”、“身份认同”和“混杂性”;1.“他者”按照萨义德的理解,“他者”就是“东方”,即被殖民的一方,是“在西方人对熟悉的事物的藐视和对新奇事物的狂喜或恐惧之间摇曳不定的存在”;事实上,被殖民者在其本质和传统方面有丰富的多样性;作为文化的产物,他们的形象既具有确定性,同时也处于变化中;对殖民者而言,他们是“他者”,而他们自己本身也彼此互相区别,自身的过去也已成为“他者”与他们相对立;殖民主义者利用殖民主义文学“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映殖民主义者的自我形象;”文学评论者关注“他者”在作品中的形象被塑造的方式,并透过这些表层的形象和创作方式,去探寻和挖掘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他者”被扭曲、被排斥和被憎恶的缘由;2.“身份认同”被殖民者的“身份认同”过程是一个抗争的过程;这种身份“不仅仅是被殖民者个体的身份,而且是一种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这样的“身份”过去通常由殖民者来加以界定;在殖民地,为了确认身份的目的,抗争无所不在,或彻底颠覆,或奋起反抗,或吸血魔方,其影响深刻,形式多样;“抗争”作为一个概念,带有或可能带有关于人的自由、身份、个性的认识;但是,“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立一种明确的、属于“他者”自己的“身份”;3.混杂性“混杂性”概念首先基于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它所指的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文化中,文化符号和文化实践的混杂和整合、文化实践的趋同和相互适应;既是积极的、富有成效和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具有压制性的作用;弱势文化为了从复杂的、业已陌生的过去寻求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努力想要去换回或重建一种属于被殖民者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有不平衡性;它通常是混杂的、包含不同语言的、具有多个意义层面的综合体;。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

文学中的后殖民视角在文学作品中,后殖民视角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它通过描绘殖民地历史、探讨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展示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经历,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后殖民视角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更是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声音和权益的呼唤。

本文将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探讨后殖民视角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一、历史的殖民遗留与后殖民主义的崛起在文学作品中,后殖民视角常常通过描绘殖民地历史来展现。

这些作品通过对殖民地历史的再现,揭示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例如,尼尔·盖曼的小说《美国众神》中,通过描绘美国历史中的殖民地时期和移民潮,展现了殖民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小说中的神灵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他们在殖民地历史中被迫迁徙和边缘化,这种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影响。

随着后殖民主义的崛起,文学作品中的后殖民视角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后殖民主义强调被殖民地人民的主体性和权益,呼唤着一个公正和平等的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后殖民视角通过描绘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展示了他们的抗争和反抗。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梅尔索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反抗,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后殖民视角的表现形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被殖民地人民的内心世界和抗争历程。

二、文化认同与后殖民视角的对话后殖民视角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文化认同的探讨来展现。

在殖民主义时期,被殖民地人民的文化常常受到压制和边缘化。

后殖民视角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化认同的探索,呈现了被殖民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塑。

例如,奇美拉·赛迪的小说《千禧年三部曲》中,通过描绘非洲大陆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非洲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坚守。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对非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和对文化认同的追求。

后殖民视角的文学作品还常常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来展现。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学科。

以下是对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

它注重意象的激发和表达,使用非线性叙事和流派混合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多元性、混杂性和相对主义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统一的真理主张,而是强调个体和语言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3. 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期一种以创新和实验为特点的文学运动,通过与艺术、社会和政治传统的冲突来推动文学形式的变化。

先锋派文学注重揭示现实中的断裂和失衡,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

4.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为特点。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强调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困境,试图通过文学来唤起社会意识和改变社会。

5. 新叙事派:新叙事派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叙事的再创造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新叙事派试图突破传统的叙事约束,以非线性叙事、多重声音和碎片化的结构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6. 拟真主义:拟真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试图以高度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真实世界的细微和瞬间的变化。

拟真主义文学通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行为的真实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7. 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文学是由在殖民地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通常关注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问题,探讨被殖民地经历的后果和反抗。

8. 边缘文学:边缘文学指的是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种较小众的文学流派。

边缘文学通常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的经历和生活,试图通过文学来展现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抗争。

9.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它探索了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

文学与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中的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后殖民主义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成功地揭示了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

其中,后殖民小说与文化解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就后殖民主义小说与文化解构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其在文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后殖民小说的定义与特点后殖民小说是指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由殖民地或后殖民地的作家创作的小说作品。

这类作品以对殖民主义历史和后殖民主义社会的批判为主要特点,通过揭示殖民主义的后果和在后殖民时代的复杂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文化的关切。

与传统的殖民主义文学相比,后殖民小说更加注重个体的心理描写和主体性的探讨,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文化解构文化解构在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揭示文化的建构和权力关系,分析和剖析文化中的隐含意义和权力关系,并挑战主流文化的认知框架。

后殖民主义小说家通过文化解构展示出殖民主义历史和现实对于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对于现实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发生转变。

三、具体案例分析1. 莫言的《红高粱》《红高粱》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巨大影响。

小说中揭示了传统封建文化在殖民主义影响下的矛盾和变迁,通过对于农村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反思,进一步呼唤了个体解放与社会审视。

莫言通过文化解构的手法,将殖民主义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摧毁和改变展现于读者面前,引起读者对于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深刻思考。

2. 泰伦斯·海尔的《半边人》《半边人》是加拿大作家泰伦斯·海尔的作品,该小说通过对于原住民文化的描写,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文化的破坏和摧残。

小说中,海尔通过对于原住民人物的塑造和各种文化符号的解构,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充满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困境的世界中,使读者产生对于殖民主义历史的认知和对于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思考。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去殖民化进程和反殖民反思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去殖民化进程和反殖民反思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去殖民化进程和反殖民反思第一章:引言随着殖民主义的逐渐消退,后殖民主义批评成为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后殖民主义批评强调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批判,并呼吁恢复和重建被殖民地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文学作品中,去殖民化进程和反殖民反思成为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考察文学作品中的去殖民化进程和反殖民反思,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第二章:去殖民化进程的呈现去殖民化进程是指被殖民地回应和抵抗殖民主义压迫的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去殖民化进程常常通过复兴和弘扬本土文化来体现。

例如,印度作家阿鲁恩达蒂·罗伊的长篇小说《上帝的小孩》就展现了印度社会在去殖民化进程中对自身文化的重拾和重建。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研究印度传统的教义和哲学,对抗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侵蚀,最终实现了自我解放。

去殖民化进程还可以通过解构殖民时期建立起来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来实现。

例如,尼日利亚作家奇奥马·恩迪奥迈的小说《周转站》揭示了在殖民时期,殖民者通过控制语言和教育体系来维持统治。

而在去殖民化的进程中,主人公通过反抗和拒绝这些殖民者的规范和权威,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三章:反殖民反思的表现反殖民反思是指对殖民主义历史和殖民地经验进行反思和批判。

在文学作品中,反殖民反思常常通过对殖民主义的描写和解构来实现。

例如,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威尔·库泽的小说《等待暴风雨》通过讲述南非黑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与殖民者的关系,揭示了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和压迫。

小说通过描绘殖民地社会中的族群冲突和种族歧视,引发读者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反殖民反思还可以通过重述历史、修正历史记载来实现。

例如,加勒比作家迪伦·托马斯的诗集《从欧洲到黑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揭示了欧洲殖民主义对非洲人民的侵略和奴役。

诗集中的形象化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殖民主义的历史,并提出反思和质疑。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

美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特点与流派分析20世纪,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为繁荣、多元化的时期。

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此时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社会与政治观点,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些文学流派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强调人类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认为人类无法逃脱自身的本性。

该流派的作品常常描述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境遇,表现出生活在城市贫民窟和工厂中的人们的苦难和生存状态。

美国作家菲利普·韦斯特在《三毛猫》中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特色:人物命运悲惨、常常受到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的限制,他们往往面临着无法逃脱的命运的困境。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全新的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形式的创新、将文学视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家们通常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通过扭曲的形式、不连续的叙述和旁白等技巧,表现一种缺失感和审美主义。

例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在《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描述的老渔夫就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人物。

小说描绘了老渔夫独自乘船出海,最终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鱼的故事。

这一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含蓄的艺术形式和复杂的象征主义内涵,使其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流派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不注重故事线的逻辑、情节的连贯性和传统的文学习惯。

作者会采取多种文学形式,例如碎片化的文字、错位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的叙述等等,让读者在众多形式中自行建立连续的故事线。

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在其作品《重力彩虹》(Gravity's Rainbow)中采用了多元的叙述方式,通过对人物的多重角度描写,以及连续不断的突然转换叙述位置,使作品变得非常复杂和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st-Colonialism and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后殖民批评与后殖民文学
Post-Colonialism
What is Colonialism Imperialism refers to the domination, usually by direct territorial acquisition or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rol, of one society by another. Colonialism means more direct control by aggressive and military subjugation. It started as early as 15th century with the emerging European nationstates(England, France, Portugal, Spain, etc). By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the old empires and the new expansionist powers (Germany, the US, Japan and Russia) had colonized as much as 85% of Africa, America and Asia.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the global colonial systems began to revolt as a result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nd nationalistic movements. Until the early 1970s, decolonization was virtually completed. But the control of the former colonies by imperial powers continued in the form of neocolonialism, characterized by domination of their economies by larg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the expor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import of manufactured goods. The term neocolonialism has been used to refer to a variety of contexts since decolonization that took place after World War II. Generally it does not refer to a type of direct colonization, rather, colonialism by other means. Specifically, neocolonialism refers to the theory that former or existing economic relationships, such as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and the Central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reated by former colonial powers are used to maintain control of their former colonies and dependencies after the colonial independence movements of the post– World War II period.
The Rise of Post-colonialism
1、1970s,Orientalism(Edward Said, 1935-2003); 2、1989,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 (Bill Ashcroft, Gareth
-------- Joseph Childers and Gary Hentzi “Colu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从空间概念看: 欧洲殖民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差不多拥有了全球 85%的土地作为殖民地,对一些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长达数世 纪之久。被欧洲殖民者统治的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殖民者国家或移民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大多数的殖民地国家,如印度、牙买加和塞内加尔;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殖民时期结束后 仍有大量前殖民者定居下来并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同构成了 新国家的统治阶层,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政治嬗进而逐步丧失 统治地位,如南非和津巴布韦。
后殖民空间概念呈现越来越宽泛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研究中,后殖民的空间概念越来越宽泛,成 为一种对世界文化生存状态的批评。后殖民文化批评的视角除了被运用 于非洲、亚洲等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文化中以外,也被运用于像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文化社会现象和文学创作研究中,研究这些 国家的族裔文学以及族裔人群的生活状态。 可以说,后殖民研究在宽泛的意义上是对20世纪后半叶殖民时代结 束以后的社会文化的总体研究,“后殖民”的概念存在于不同文化,不 同力量的对抗关系中,一切处于中心与边缘的对抗关系都能在后殖民研 究中找到拓展的语境。 全世界都是后殖民的。 --------斯皮瓦克 “On the Politics of Subalter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ost-colonialism is continuation of decolonization. As a branch of humanities, it denotes a collection of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 strategies used to examine the culture (literary, politics, history) of former colonies of the European empir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结论:在此意义上的后殖民研究指对前殖民地在殖民时代结 束以后的文化与社会的研究。虽然殖民时代结束了,殖民地 国家也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文 化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依然在语言、观念和信仰等方面主宰 着殖民地,影响着殖民地。具体说来,后殖民研究的领域和 课题主要有: 殖民体系如何在反殖民的民族斗争中解体; 殖民地的历史版图; 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之间语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冲突; 殖民制度如何影响殖民地人民,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殖民者自 身的文化; 殖民统治者在如今已独立了的前殖民地国家留下了哪些痕迹, 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过程; 西方的语言与宗教,科学和技术如何影响殖民地的知识结构; 殖民体制解体后的前殖民地国家具有哪些政治、经济和文化 特征。
See the difference?
The mark of the colonialism period is that the colonized countries were fully controlled by the colonist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whereas that of the neo-colonialism is that the excolonized countries still could not broke clean free of the ex-colonized countries in politics and economy. When it comes to the post-colonialism, postcolonialism concentrates on the cultural,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realm. It may be easy to break away from the colonists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but it is much too difficult to uproot the tangible or intangible control of culture. This is just what post colonialism is concerned about.
赵一凡,张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 [M]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6.1,第201页
“后殖民”概念表述 从时间概念看:在原来的“殖民”前加上了一个“后”, 使得“后殖民”这个术语不可避免地带有“殖民主义”的 亲缘因素,表明两个时代之间的继承和嬗递关系:它不仅 仅是时间上的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 价值观在其后一个时代的延续和渗透。 “后殖民主义是指世界上那些在20世纪中叶以后,摆脱了 欧洲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帝国的瓦 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需要修复它们在被帝国统治之前 的文化,估价殖民体系所遗留的文化、语言、法律和经济 影响,建立新的政府和民族身份。”
--------- Post-Colonial Drama (1996), Helen Gilbert and Joanne Tompkins
“后殖民”概念的所指 1. 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概念,它指西方殖民之 后的历史时期; 2.“后殖民”概念的空间表述; 3. 作为殖民话语的反话语,它代表一种针对 殖民主义的抵抗与颠覆; 4. 作为一种独特文化再现形式,它指文学研 究与文化批评领域的后殖民现象; 5. 在全球化理论体系中,后殖民即后殖民状 况,它指向后殖民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文化 经济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