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习作生活万花筒》(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习作生活万花筒》(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习作生活万花筒》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篇目。
本篇课文通过生动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但是,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细致,表达不够准确,文字能力不够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指导学生如何文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例文学习,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生活细节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提高文字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例文和相关的生活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例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课文是如何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范文
一、《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中小事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 指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小事的感受和思考。
3. 分析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4. 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小事的感受和思考。
3. 分析:教师分析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教师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作文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程度,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学生对作文范文的分析和理解,评价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作文范文:提供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分析和学习。
2.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与生活小事相关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作文内容。
3. 写作指导书籍:推荐一些关于作文写作的指导书籍,供学生课后参考学习。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并将其写入作文中。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修改和提高作文。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发现和选择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写作素材。
2.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小事的感受和思考。
3. 如何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九、教学计划:1. 节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 节课: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小事的感受和思考。
从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写作素材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评价:文采斐然 意蕴深远 但
略有空中楼阁的味道
含英咀华
无米之炊
没有材料,作文寸步难行
上联:抓耳挠腮落笔愁 下联:胡编生套成文羞
采花酿蜜
——从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的来源:
1、人 2、物 3、事 4、视听类素材
桃源,不总是在林间 刘艺洲
一砚浓墨从空中倾下,将西安又染 成了长安。
如今,我回忆着那些曾经的草们, 它们是多么会把握生命,枯、荣,总 是及时更替,团结一致,绽放着生命 的美丽,坚守着每个春夏秋冬。
再看看现在的人工草坪,虽然现
在塑料草丝闪烁着光泽,一副美不胜 收的样子,可是它永远无法经受岁月 的侵蚀,最终,不过在苍凉的西风中 脆了,断了,碎了。
我不会去惋惜这些人工草坪,反而更加
岁月匆匆,生命的洪流释放 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心中也再也 没有一丝一毫的理想或信念,只 是越来越注重外在,越来越忽略 内心,甚至已经类似橱窗里的模 特,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什 么能拿来坚守的人型空壳,再也 找不回内心那一池宁静的湖 水······
但,我不会这样自甘 堕落,我要做一株坚守的 “草”,永远执著我的信 念——在这注定单枪匹马 的前进旅途中,无论岁月 的峥嵘与蹉跎,带着坚守 前行!
让空调气悄悄溜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想 别人,想想集体。
想想别人(升格文) “咚咚咚……”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走廊 里,与教室里的安静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男 孩挥洒汗水,在地板上留下一点点印记,点 燃了整个夏天,也引得一阵蝉的聒噪。随着 一声短促的“报告”,玻璃门“吱呀”地推 开,一股酷热的气流随即从四面八方的缝隙 入侵,给干净凉爽的教室里平添一份燥意, 又给师生们的心潭投下了一枚火山石, “啪,”躁动、不安。
初中语文《学会记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学会记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记事的技巧和方法;(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写出具体、生动、有趣的记事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记事的方法和技巧;(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提炼和运用;(3)通过修改和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乐于分享的品质;二、教学内容1. 记事的方法和技巧;2. 生活素材的发现和提炼;3. 记事文章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事的方法和技巧,生活素材的发现和提炼,记事文章的写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记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记事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好一篇记事文章。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提炼和运用。
4.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记事文章的写作实践。
5. 修改和讲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和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事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炼素材的能力;3. 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记事文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记事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提炼和分享。
3. 写作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事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记事知识。
2. 示范法:以实例演示如何将生活素材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模仿和借鉴。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不断提高记事文章的写作水平。
点挖掘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好的写作素材
点挖掘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是一项需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技能,而好的写作素材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点挖掘的方式,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一、对待生活的态度成功的作家深知,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无尽的创作源泉。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一切,从而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点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所以只有真正关注细节,才能从中找到与众不同的素材。
因此,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去发掘生活中的点滴,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灵感的降临。
二、运用五感去观察人的五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而利用五感去观察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写作素材。
例如,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触摸到某种质地的材料、看见闪烁的灯光、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启发灵感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品味,用鼻子去嗅觉,用皮肤去触摸,通过感觉的交互,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开拓写作的思路。
三、挖掘个人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些经历可以成为写作的宝贵素材。
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记忆,写下那些和我们有关的人和事,或者回忆一段特殊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成长历程或者是自身的困惑,都是倾诉心声的好素材。
通过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并与读者产生共鸣。
四、关注社会热点与触动人心的事件社会热点与触动人心的事件往往是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写作的重要素材。
关注社会新闻、读取有影响力的报道,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与变革,从中挖掘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素材。
例如,对于某一社会问题的疑惑,作者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捕捉那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五、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挖掘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普通的日常场景时,我们可以从情感、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去审视,并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023年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2023年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学目标】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看,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依据中心表达需要细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到处皆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语文与生活亲密相关的。
我们的写作素材许多就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自主阅读自读《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一文,勾画要点。
1.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欢乐和宝藏。
2.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的生活,写作当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
4.从生活中获得的写作素材,必需依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细心提取。
5.学会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把那些真实新奇、生动典型、有乐观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
三、怎样从生活动身,查找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
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凡并陈,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一)生活鲜活,写点真实素材。
作文是对熟悉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因此作文的材料要真实牢靠,真人真事,合理合情。
我们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识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视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受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只要我们细细感受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写起,这些“小花”肯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布满浓浓的人情味。
如一位同学写道:“那一次,我不幸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不能动弹,爸妈不在身边时,我常偷偷流泪,是护士李阿姨带着一脸阳光般绚烂的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的流过,在李阿姨绚烂的微笑里,我遗忘了病痛,只记得那个夏季布满了绚烂的阳光。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爱,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对生活缺乏敏感和感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发现生活美好的能力,提高写作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体验写作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美好转化为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3.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写作,巩固所学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写作素材:教师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作为写作的素材。
3.作文纸:学生用于写作的作文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中所讲的写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三年级语文教案《作文素材积累》
三年级语文教案《作文素材积累》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作文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作文的素材积累则是作文能力提升的基础。
本文将为三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一、生活中的素材1. 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最丰富的素材来源。
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一天,描述家庭成员的生活,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经历等。
2. 学校生活:学校里的故事也是很好的素材。
可以让学生写一次班级活动,描述老师的风采,或者讲述同学之间的友情故事等。
3. 节日活动: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可以让学生写自己过年的经历,描述中秋节的习俗,或者讲述端午节的传说等。
4. 自然风景:大自然的景色也是很好的素材来源。
可以让学生写春天的景色,描绘夏天的太阳,或者描述秋天的果实等。
二、阅读中的素材1. 经典故事: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2. 名人传记: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的传记故事,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品质和做人原则,为作文提供有深度的素材。
3. 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作文提供优秀的素材。
三、观察中的素材1. 观察生活: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素材。
可以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校园的观察,或者描述家乡的变化等。
2. 观察自然: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和变化,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
可以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观察,或者描绘夏天的蝉鸣等。
3. 观察人物: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
可以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老师的观察,或者描述同学之间的友情等。
通过以上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相信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从身边挖掘和提炼写作素材
学会从身边挖掘和提炼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叹,自己经历的大事件实在太少了,似乎没什么可写的——其实,作文取材的奥秘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恰恰在于生活化的小事件,小事件只要能描摹生动,熔铸真情,以小见大,同样可以成就精彩美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好作品大多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作文中生活气息浓与否,生活韵味足与否,生活情趣雅与否,生活感悟深与否,乃是评判作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懂得从身边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和提炼写作素材,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制胜策略一:我手写我心,关注身边人和事。
要想做到文章选材生活化,我手写我心,就要立足“我”的角度,以“生活”为基础,围绕“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从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身边人、身边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学生佳作片断示例就这样,接下来的每天,在车上的时光,我都很兴奋地听着一首首自己喜欢的歌,时不时跟着哼唱几句,再也不需要很心烦地去打发这枯燥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下午,爸爸有事,让徐叔叔接我,我们闲聊时,他突然问我:“对了,车上这些歌都是你下载的吧?”“嗯,什么?”我惊讶道,“不是你吗?我一直认为是你下的。
”“我很少听女歌手的歌。
”徐叔叔回答,接着他又补充道,“那肯定是你爸爸下载的了!”“是这样吗?”我脑海中闪过父亲问我“好听吗”时脸上那一抹一闪而过的幸福与满足,我突然想起自己对“落伍”的父亲进行一番评价后竞再没去关注他的任何表情。
第二天,在车上,我轻声问:“爸,这些歌都是你下载的吧?”爸点头,说:“嗯。
”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些呢?”爸说:“听你常说,上网一查随便下些就是。
”依旧那样淡淡的语调。
这时车上响起了郭静新专辑中我最喜爱的那首《心墙》:“你的心有一道墙,我的爱会爬上窗台绽放,打开窗你会看到冰川融化”——《曾经的那堵心墙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素材运用技法解读选段选取了听歌曲这一生活小事,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歌曲是父亲下载的,原来那堵心墙早已被父亲默默的爱融化!选材精巧,感情细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父爱真实、透彻的感悟。
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作者:钱爱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5期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所谓“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即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使之变得或形象而生动,或抽象而概括,或深邃而精蕴。
从而,凸显文章的价值取向和写作的个性特点。
一.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富于观念性的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富于形象性的材料,二是富于观念性的材料。
前一种形象生动,往往用来进行寓思想于形象之中的写作;后一种材料抽象、概括,往往用来进行寓认识于观念之中的写作,材料是一个总称。
由于材料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人们又把材料分为素材和题材。
素材是原始粗糙的材料,题材是经过了鉴别整理的材料。
这里所说的材料,主要指写作的素材。
生活告诉我们,猎人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盲人有一种异常灵敏的听觉,这些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捕捉力。
写作,同样需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力。
这种捕捉力能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新奇,从细微末节中发现深邃,从芸芸众生中发现个性。
因此,除了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生活外,还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富于观念性的材料。
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写作的价值。
如习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文章题目直接体现了写作的主线。
笔者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历史上弃官归隐的陶渊明,投向弃医从文的文学大家鲁迅,投向矢志不渝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同学们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路,发现陶渊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从鲁迅的弃医从文的别样选择,发现鲁迅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己任的崇高品格;从霍金对科学事业的酷爱与执著,发现霍金献身科学的伟大人格……学生正是在对这些材料的抽象与概括中,提取富有观念性的材料,阐述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的观点。
从而,使议论文具有令人信服的事实论据。
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资料进行抽象与概括,寓认识于理性思考之中。
生活中的琐事也是宝贵的写作素材——素材提取教案
生活中的琐事也是宝贵的写作素材——素材提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琐事的重要性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1.2 教学内容:介绍生活中琐事对写作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琐事,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
1.3 教学步骤:1. 开场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琐事的存在和意义。
2. 分享实例: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琐事对写作的影响和价值。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身边的琐事,并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悟。
第二章:观察和记录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琐事并记录下来。
提高学生的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授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的琐事。
2.3 教学步骤:1. 讲解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和记录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 感官观察练习: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观察身边的事物。
3. 记录练习:让学生尝试将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章:思考和反思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反思生活中琐事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授思考和反思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反思发现琐事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步骤:1. 讲解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思考和反思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 思考练习: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反思身边琐事的意义和价值。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将思考和反思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第四章:创作和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作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琐事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授创作和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记录、思考和反思技能创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4.3 教学步骤:1. 讲解创作和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创作和分享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记录、思考和反思技能创作自己的作品。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习作5生活万花筒》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习作5 生活万花筒》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5 生活万花筒》是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指导课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
因此,在教学本课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例如,展示一张公园里孩子们玩耍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孩子们在公园里都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观察和表达生活中的事物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三篇】
【导语】从寻常⼩事,从平凡的⽣活中捕捉素材。
⽆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单元写作《热爱⽣活,热爱写作》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写作教案⼀ 教学⽬标 1.⽤⼼观察和感受⽣活,学会捕捉⾃⼰⼼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事⼊⼿,写出⾃⼰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能在作⽂中叙写⾃⼰的真实经历,抒发⾃⼰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事,从平凡的⽣活中捕捉素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 ⼀提起写作⽂,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发呆,总觉得⽆话可说。
有⼀副对联就⽣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对作⽂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些作⽂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题⽬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章⽣动有趣能吸引别⼈,得到⽼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成功的秘诀在哪⾥呢?我想,⾸先⼀定有⼀双慧眼,有⼀颗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志向和情趣。
相信你⼀定能写出打动⼈的⽂章。
⼆、检查预习 问题⼀:请从你学过的课⽂中选择你喜欢的⼀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个⽚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内容,引导学⽣去发现⽣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活动:学⽣发⾔。
三、触动与分享(例⽂赏析) 问题⼆:阅读下⾯这篇⽂章,说说⽂章写了⼀件什么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 设计意图:培养学⽣对⽣活的敏感性,引导学⽣要善于从平凡的⽣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活动:师⽣交流互动。
作⽂: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
⼀家三⼝挤在这⼆室⼀厅的房⼦⾥,家具很少,却还是有⼀部⽼掉⽛的⿊⽩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的⼤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中。
但我有⾃⼰的理想与⽬标,我虽然⾐着破旧,却有⾃⼰的尊严。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说课稿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一、说教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后续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紧扣“生活”这一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示例和写作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会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说学情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对写作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往往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缺乏写作素材,不知道如何下笔。
此外,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等问题。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只要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他们就能够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从生活中选材的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转化为生动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活,激发写作灵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范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写作范例,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
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累创作素材设计教案初中
教案标题:初中语文积累创作素材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2. 培养学生运用素材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内阅读:选取初中阶段课内文章,如《背影》、《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引导学生从课外书籍中积累创作素材。
3. 生活观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积累写作素材。
4. 素材运用: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积累的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课内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素材运用,让学生从中学习和积累。
2. 课外阅读:教师推荐经典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如何从书籍中获取素材,并进行阅读笔记。
3. 生活观察: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求学生记录下有价值的素材。
4. 素材运用: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评估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情况。
3.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素材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思考和发现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写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习作:生活万花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生活万花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习作:生活万花筒》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习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观察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写成作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观察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写成作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观察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写成作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新课内容:讲解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观察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写成作文。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现场选取生活素材,进行观察和想象,尝试写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要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习作:生活万花筒》2. 内容:- 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运用观察和想象- 写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选取一个生活场景,运用观察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2. 阅读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理解困难。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观察和想象,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写成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5单元写作训练
1、以“爱心”为话题,可选择哪些写作素材;
2、以“勤奋”为话题,可选择哪些写作素材。
在头脑中快速罗列提纲,全班交流、评议。
六、课堂习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中提出:青少年要“关心家庭、朋友、同行、社会、国家、其他物种乃至地球”。以“关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二、自读《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一文,勾画要点。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品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
1、呈现学生以前作文时选用的材料。
2、如果以“感受美好”为话题,你认为哪个材料最好,为什么?
三、如何选好材
选材一般要注意,在围绕中心思想的大前提下,留心以下四点:
1、材料要真实,选材的窍门说千道万,最为重要的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笔伸向心灵深处,写出首先能够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不能感动自己的材料,当然也不能感动别人。
1、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思考、确定写作内容、构思、列提纲、写作;
2、交流评价;
3、出示评改标准,组织互改作文小组互改作文,推荐佳作,总结优缺点;
4、请作者诵读佳作,明确优点。收集问题作文的缺点,并加以总结。
七、课堂总结
一个好的材料就如同长幅画卷上的浓墨重彩,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辉。希望大家能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
全班交流、评议
学生思考、确定写作内容、构思、列提纲、写作
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
2、材料要具体,根据印象,简单写上几句,磨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自读短文,勾画要点,明确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多彩的活动作文课优秀的教学设计
多彩的活动作文课优秀的教学设计
1. 主题确定:
以"亲身经历"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有意义的体验作为作文素材。
2.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生活化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性,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3. 作文体裁介绍:
介绍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4. 经验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指导同学们如何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5.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完善写作思路和提纲。
6.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各小组,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7. 优秀作品赏析:
精选几篇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技巧和文字魅力。
8. 创作实践: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创作,鼓励大家勇于尝试,发挥个性特色。
9. 作品分享:
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体会写作的快乐。
10. 总结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树立“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写作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什么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2.学会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素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中也处处有值得我们去发掘的写作素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阅读201页的两段文字,概括出其要点,结合你以往的写作简单谈谈体会。
明确要点:
第一段,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但需要搜集和提炼。
第二段,必须依据中心表达需要提取素材。
学生自由谈体会,可以是之前符合这两个要点的,也可以是不符合要点的写作体会,加深印象。
(三)出示学生以往文章中的四个片段,辨别素材质量。
素材一:能吸引读者眼球,但缺乏真实性的素材。
材料二:生动有趣,较真实但偏离文章中心的素材。
材料三:符合题目要求,但立意不深的素材。
材料四:事情虽小,但符合题目要求且给人以启发或收获的素材。
(四)进一步解读什么是“有价值”的素材
在中心表达需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特点的素材(学生结合以上材料可讨论得出):1.真实、新颖
真实是前提,新颖未必是事件发生机率低,而是发现其独特之处。
2.生动典型
再平淡的生活、平凡的人,换个角度看也会发现动人之处,避免写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3.积极意义
可以赞扬歌颂生活中反映社会上、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可以批判社会上消极、负面的一面,甚至可以是对“真、善、美”的渴望、期盼等等。
(五)怎样根据中心选取有价值的材料
1.学会取舍
首先要选取负荷中心的材料,只要不符合中心,在生动典型的素材也要删改;其次在选取的几则素材中进行比较,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
2.选择真实的材料
(1)生活的真实:回顾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寻找能反映中心的真人、真事来写,不能凭空虚构故事。
生活是丰富的,需要平时的留心观察与用心的搜索。
(2)艺术的真实:不必实有其事,可以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但一定要有真情,合乎事理,3.寻找材料中有价值的成分
将材料中和中心相关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六)审题
1.是以“关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吗?
明确:话题作文并非命题作文,一定要围绕“关心”的话题展开,但并不是要以“关心”为题目,题目中可以出现“关心”二字,也可以自拟其它。
2.“关心”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打开思路)
明确:
(1)关心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某个组织、国家等。
(2)关心的对象可以是有生命的人,可以是认识的,可以是不认识的,也可以是某一个群体、某一项活动或事业,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景一物甚至环境。
(生活中那些让人觉得需要得到关心的人确实这个素材中“关心”他人的主体,也许文章的意义更深刻,那些被人漠视的人、事、物得到了关心,也许文章更具有启示意义)
3.关心者因什么去关心被关心者要点明。
这“关心”的意义要蕴含在文章的记叙中。
4.根据文题哪里要详写?(讨论)
如何“关心”要写细致,事件中人物的“心理”要有所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