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合集下载

15733309_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_

15733309_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_

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R+P”模式的诞生,从开发商角度来讲,迎来了地铁开发思维时代。

李向 特约撰稿如果说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学习香港“高周转”模式的话,“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正在成为开发商新一轮跑马圈地的王牌,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依然是香港。

无论地产开发还是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香港向内地输出了很多智慧和经验,一衣带水的深圳更是占得先机。

2016年,万科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万科拿下深圳地铁超过20个地铁上盖物业项目,时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的王石表示,万科的城市配套商战略迎来了“铂金时代”。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00066.HK)所打造的“轨道+物业”(Rail+Property,即R+P)模式,以其特有的商业模式赋予了商业地产新生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中国内地共有3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38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道,共计133条线路,共有58个城市的城规线路规划获批。

在已运营线路上有2671座站点,其中换乘站457座,占比17.1%。

根据港铁公司的运营经验,上述2671个站点都具有商用价值前景,换乘车站具有人流量大优势更是商业物业、住宅开发的最佳选择,这种自带人气与流量,给周边地块带来的溢价超过20%。

对于房企而言能否与轨道作伴,成为选择布局的首要考虑要素之一,能否竞逐地铁沿线的物业开发,成为判断房企多元布局的标志。

港铁公司R+P模式并不是一战成名的,而是在其近40年间的运营中获得管理经验。

港铁公司1975年开始建造,1979年第一条线路观塘线开始运营,2000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07年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运营10条轨道线路,盈利达到164.47亿港元,是上市时的7.4倍,是全球极少数地铁公司中不依靠政府补贴而盈利的地铁公司。

港铁公司凭借管理优势,在内地参与建设和营运包括北京4号线、14号线、16号线,深圳地铁4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海外业务方面,在英国参与营运及管理TfL Rail(伊利莎伯线)、联合营运及管理西南部铁路专营权,在澳大利亚和瑞典营运及管理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Stockholm Pendeltåg铁路服务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城际列车服务MTR Express。

香港地铁为什么能赚钱

香港地铁为什么能赚钱

香港地铁为什么能赚钱?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大多赔钱,但香港的地铁公司却能赚钱。

先进的设施产生规模效应香港地铁公司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一家企业,但并不由政府直接经营。

而是通过有关条例,由政府委托有关人员成董事局成员,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地下铁路的修建、经营和日常管理。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地铁是一家"官有民营"的企业。

香港地铁自1979年底逐段投入运营,截至2000年上半年的20年半的时间里,逐步由前12年的亏损,转为盈利,其中1998年的利润达到28.19亿元;1999年盈利21 .16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为10.5亿元。

并曾在1997年及1998两年派发股息。

香港地铁能够赚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物质基础上说,首先是由于设施先进,保障了庞大客运流量能够畅通无阻,从而发挥了规模效应。

据地铁公司计算,香港目前平均每天有223.5万人次乘搭地铁,星期天的乘客超过228.4万人,而1999年圣诞前夕,全日载客量约为300万人次。

合理的选线设计、先进的硬件设施,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和畅通,为地铁公司吸引了庞大客流量。

香港地铁系统目前共由5条主线组成,即荃湾线、观塘线、港岛线、东涌线和机场快线,总长为82.2公里,低于亚洲区的东京地铁、汉城地铁,与伦敦地铁的规模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但若以每公里地铁线路接载的乘客计算,香港超过10万人次,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地铁为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地铁是世界上使用密度最高的市区铁路之一,也是最繁忙的地下交通系统。

香港地铁共有44个车站。

地铁由通车之日起,自动售票系统开始运作,而由1997年9月起地铁联同其他公共交通服务机构成立"联俊达"公司,推出"八达通"聪明卡票务系统,方便用户从银行直接转账增值。

目前"八达通"销售量已超过580万张。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筹资和经营香港地铁建设费用,其中政府的投资不足三分之一,地铁建造的主要资金由各类融资安排筹集,包括债券、财团贷款和浮息票据等,通常由政府作担保。

香港地铁:赚钱又高效

香港地铁:赚钱又高效

香港地铁:赚钱又高效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7期刘丽丽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

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凡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市都建有地铁。

地铁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香港地铁(MTR)由政府的地铁公司经营,第一条线路于1977年建成通车。

截至2007年,由于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正式合并,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9条市区线共80个车站组成。

与大多数城市地铁不同,香港地铁也是世界上盈利状况最好的城市地铁。

除此之外,诸多ICT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香港地铁带来许多好的口碑。

最赚钱的公司“我们2009年的利润有差不多70多亿港元,是最能赚钱的公司之一。

我们公司的远景不是做一个高效的运营商,因为我们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我们的远景体现在两方面:乘客的服务和准时度。

”最近,香港铁路公司(港铁公司)首席信息官兼信息技术主管赖锡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坐过香港地铁的人都有感觉,那就是它非常的贵,但尽管如此,香港地铁每天仍有超过大概400万人次的流量。

而正是这个流量繁荣了香港的地铁经济。

香港地铁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它具有观光和购物的特性。

无论在哪个地铁站,都有购物店,看到了喜欢的店你就可以进去购物。

所以香港地铁可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简直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比如,外地游客到了尖沙咀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地铁站里到处是餐饮店、美容店、饼店、便利店、时装饰物及精品店等,还有很多人逛店购物、或饮咖啡,与内地地铁中匆匆过往的人群大不相同。

除了商铺经济,还有一种就是广告。

在香港地铁内,每一个角落都是非常赚钱的地方,车身广告、墙壁广告等等。

香港整个地铁都在卖广告,除了硬体的广告版还有电子广告,像电视一样,还有沿线广告,都是地铁公司所拥有的。

总的来说,香港地铁是在彻彻底底地进行商业运作,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利用每天400多万的人流赚钱,怎么吸引他们、吸引更多的商铺在来此提供服务。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1. 前言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一直是该地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该市场的详尽信息,以供相关利益相关方参考。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背景和规模,然后分析市场的竞争情况,最后给出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2. 背景和规模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内的地铁线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我们的调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商业枢纽的地位。

根据数据分析,截至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XX亿港元。

该市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土木工程、电气设备和施工等。

其中,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约为XX%。

3. 市场竞争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大型建筑公司以及专业的铁路工程公司。

这些公司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资源优势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政府的监管政策和标准也对市场竞争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由几家市场领先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专业化的服务,赢得项目投标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4. 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香港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加速,地铁交通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从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的重视也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了机遇。

未来几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项目和投资。

其中,一些重大的地铁线路扩建计划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对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5. 建议基于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市场竞争者应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抓住政府对此领域的支持和机遇。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香港地铁作为香港维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香港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建设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对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历程自1979年香港地铁系统启动至今,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起初,香港地铁网络较为有限,只有一条线路。

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建设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香港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一张密集的网络,覆盖香港大部分地区。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主要参与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主要参与方的共同努力:1.政府部门:香港政府负责制定地铁建设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和政府拨款,并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2.地铁运营公司:地铁运营公司是地铁建设的主要承包商,负责地铁线路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地铁运营公司通过投标方式获得相关建设项目,完成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任务。

3.建筑公司:建筑公司承担具体的建筑工程,包括隧道开挖、轨道铺设、车站建设等。

建筑公司在地铁建设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香港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挑战虽然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土地资源有限: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城市,土地资源受限,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土地。

2.资金压力:地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需要寻求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

3.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铁建设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依然充满着机遇: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铁建设市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新的建设项目中。

2.政府支持:香港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更好的环境。

3.国际交流合作: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获得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

香港地铁为什么会赢利

香港地铁为什么会赢利

支持主要有 一 是土地政 策。在修建每条线路中 ,政府会在 每个车站点将一定范 围的土地及其开发权转让给地铁公 司规
划发展 ,为地铁公司推行 地铁结合物业模式创造条件。二是 规划修编 。特 区政府 经常 听取并采 纳地铁公 司对市 政规划 , 尤其是车站及上 盖区域规划的意见或建议 ,使地铁结合物业
UL UNDA0B A0
香 港 地侠 呙 什 么会 赢 鼬
●刘 小花
通 常 ,城市地铁 由于受 前期建设投 入多 、运营成本 高 、 票 价收入有限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 ,绝 大多数处于亏损状 态。 但是 ,也并不是所有 的城市地铁都亏损 ,比如香港 ,就 是为
司,成为香港地铁公 司大股东。香港地铁公 司通过地铁沿线 的土地开发实现沿线土地巨额增值 收益 ,这部分增值收益 弥
晰 、配套设施 齐全等 ,都功不可没。进入 香港 的地铁站 。 放
眼 望 去 ,到处 都是 饮 食 店 、美 容店 、饼 店 、时 装 饰 物及 精 品
只是依据 《 } 【 铁 附例》 的规定 ,对地铁运 营服 务进行监督 , 以保障公众 的安全和利益 。
2 . 地 铁 公 司捆 绑 式 的 “ 地铁 +物 业 ” 发 展 模 式 。 香 港 地
铁经 营者不单 是建设地铁 , 通常还 把沿线地产 开发 捆绑在一
起, 使其产 生更 大的经 济效益 。通常 ,在 建每一条 新建地铁 线 路之前, 香港地 铁公 司都充 分评估其 地 面商业开 发价值 , 并 与特 区政府 签订项 目协 议, 一并进 行地产开 发设 计。待特
区政府批准 后, 地铁公 司便找来地 产商共 同开 发车站及其上 层立体 空间, 根据 不同 的条 件, 兴建大 型的住宅及商业项 目、

“轨道+社区”:港铁盈利秘笈

“轨道+社区”:港铁盈利秘笈
公交都 市 I T r a n s i t Me t r o p o l i s
“ 轨道+ 社区’ ’ : 港铁盈利秘笈
■张 璐
1 8 6 3 年, 为了解决交通堵塞 问题 , 英 上世纪 7 ( ) 年代 . 当时 , 香港 人 口快速 增 字楼及住它楼 。过去 3 ( ) 多年 , 港铁 公司
市民满 意的运作 模式创 造了 “ 三赢” “ 在全球范围内 . 做铁路 和轨道交通 利 、 年 1 2月 3 1目 ,港 铁 公 司资 产总 值 为 基 本是 不 赚 钱 的 ,世 界上 很 多城 市 的 轨 的 局 面 。 2 0 6 9 . 1 5 亿港元 , 市值 1 7 6 6 . 9 2 亿港元 ( 其 道 交通都是不盈利的 ,但 港铁创造了 自 易珉表示 ,国内修一条地铁在 基础 中政府 占股 7 6 , 7 %o 目前 , 港铁在内地运 己的独特模式。” 建设上的花费根据地质地形不 同造价 大 易珉告诉记 者。 营着包括 北京 地铁 4号线 、 1 4号线 、 杭 0亿 元人 民 币不 香港地铁的模式得 益于港铁与香港 约 为每 公里 5亿元 到 1 州1 号线等 多条地 铁线路 。港铁 公司采 政府间 共同发展的关 系 ,即将 地铁沿线 等 。“ 但这还是最初 的一 笔投 资 , 更大的 用“ 轨道 交通 +物业 ” 运营 模式 , 实现 了 的 土地 ,香 港 政 府 按 照正 常 的 土 地 价 格 消耗是后期的运营成本 ,每年 几 卜 亿 到 公司在轨道 交通领域的可持续 发展 。 如果单 靠政 府补 贴 , 将 是一 定 向卖给地铁 公司, 地铁开通后 , 港铁与 上百亿不等 ,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 务首席执 政 府共享 由此带来 的土地 增值 ,并拿出 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 易珉说 。

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

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

浅谈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摘要:自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全世界目前已有90多个城市建造了地铁。

地铁不仅载客量大、速度快、线路短捷,而且它的建造几乎不占用城市地面和改变城市结构,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从票价、投融资、财政补贴情况以及运营营运状况四个方面阐述了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的状况,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地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票价投融资财政补贴运营营收状况Abstract: since the 1863 London opened the world since the first line, more than 9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t present had built the subway. The subway stretched to not only fast speed and the short circuit, and it's built almost do not take up the city ground and change of urban structure, which is very popular. This paper, from the ticket price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inancial subsidies 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operations four aspects of Hong Kong metro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Shanghai metro, let w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ub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Key word: fares investment finance allowance operation income status1 引言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大城市为了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在财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战略,几个特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

地铁公司的政策盈利模式探讨

地铁公司的政策盈利模式探讨

地铁公司的政策盈利模式探讨摘要:盈利模式问题是事关地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最要害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铁公司如何盈利的问题。

地铁公司由于受政策和自身特点等方面的限制,单靠自身的经营很难实现盈利。

所以,要想让地铁公司盈利,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从本质上讲属于“政策性盈利模式”。

要害词:盈利模式;“政策性盈利模式”1 建设和运营中的困境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舒适、安全、准时、运量大和环保的TRANBBS交通工具,已成为解决各大TRANBBS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地铁造价之高,运营亏损给地方政府财政上带来的压力之大,也令许多城市感到十分困难。

国际上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都有自己的地铁。

但我国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几个城市外,其余的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还没有地铁。

就是已经有了地铁的城市,地铁规模也相当小。

从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到现在,中国总的地铁通车里程还很短,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是极不相当的。

现在,中国正兴起一轮建设地铁的热潮,2002年在建、拟建、正式立项报批地铁项目的城市达到20多个。

正在扩建或建设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深圳、南京等城市,而成都、杭州、沈阳、西安、哈尔滨、青岛和苏州等城市也都已做好建设地铁的TRANBBS规划。

然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浪潮中,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如何在运营上实现资金收支的基本平衡成了一个大问题。

地铁属于投资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的项目。

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地铁每千米造价为l 900万美元~2 500万美元;华盛顿为6 300万美元;中国香港地铁跨越海峡,每千米造价7 500万美元;日本地铁的造价高达每千米l亿美元。

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三条地铁线来看,综合平均造价每千米均在6亿元~8亿元人民币。

如此巨大的建设投资对于目前中国的城市来说是难以负担的。

香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地铁盈利的城市

香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地铁盈利的城市

香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地铁盈利的城市作者:陈远鹏来源:《小康》2017年第14期自1979年开通以来,香港地铁(港铁)是一个既快捷又安全可靠的集体运输网络,覆盖香港心脏地带,连接中国大陆。

港铁从1996年就开始盈利,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盈利的城市地铁公司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铁亏损都是常态。

比如,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共计补贴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

但是在香港,港铁公司却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盈利的城市地铁公司之一,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反而能够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港铁公司运营香港9条市区铁路线及一条机场快线,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轨服务,总长约221公里,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546万人次,占香港公共交通总运量的48.1%。

此外,港铁公司还在香港之外的6个城市运营铁路,全球员工超过2万名。

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香港自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人口快速增长期,至70年代已经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交通连接,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香港地铁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的。

香港政府于1964年邀请了英国道路研究部门,就香港交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并在1967年发表《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提议香港有必要兴建一种集体运输系统以解决当时的交通问题。

1970年,香港政府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研究报告建议兴建一个全长52.7公里的地下铁路系统,主要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东和九龙线,以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

1973年3月,香港政府曾于属地铁沿线的港岛旧海军船坞、尖沙咀半岛酒店、荔枝角及乐富的地底兴建试验隧道以试验地质。

试验两年多,于1975年动工兴建,路线将香港岛中环与九龙的主要住宅及工业区联接起来。

路线其中12.8公里在地底建造,其余的2.8公里则为架空路段。

香港地铁的投融资体制与收益分析

香港地铁的投融资体制与收益分析
地 下交通线 。
建设工期 1 年 , 3 平均每年建成 12 m。从 18 年 . k 96 复八线 筹建 开始 , 北京地 铁建设 由中央 投资改 为 由 北 京市 负责 自筹资 金 。由于北 京市 地方 财力有 限 , 在全市建设项 目 众多的情况下, 很难满足地铁建设 所需 的全部资金 , 因此地铁工程建设资金不能及时 到位 , 致 地铁 建 设发 展 缓 慢 。事 实 上 , 仅 仅是 导 不 北京, 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公司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融
l制定?想的融资模式指导融资2采用崭新的融资工具开展融资公司多?来一直根据一套?想的融资模式进?融资按照既定的定息及浮息借贷比例可容许的外汇风险水平借贷还款期的适当分布以及透过?同的融资工具和维持足够融资准备等以分散在审慎的融资策略下公司融资渠道非常丰富公司已确立一套完善的筹资计划所采用崭新的融资工具来自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主要资本市场其借贷来源见表23
维普资讯
鳓娥簿蕊遣蔑氇褥姥≮
香 港地 铁 的投 融 资体 制 与 收 益 分析
马 忠 罗பைடு நூலகம்晓敏
摘 要
适过分析香港 地铁 的投 融资体 制以夏 收益构
资渠道狭窄 、 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的问题。因此 , 借
鉴香 港地 铁成功 的投 融资体 制 , 于发 展 国 内地铁 对 大有 好处 。 香港 地铁始建 于 17 95年 ,99年 首条线 路 开 17 通运 营 , 依 照 “ 市 轨 道 交 通 公 司条 例 ( s 并 城 Mas Tas ala o oao riac ) 成 立 了香港 r iR i yC r rtnOdnne ” nt w p i
年实 际债务 结构见 表 1 。
更为 惊人 。 已经 建成 的机 场 铁 路全 长 3 m, 金 4k 资

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探析及启示

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探析及启示

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探析及启示□ 高平 曹娟香港地铁公司自1975年成立至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与国际上一些地铁公司相比,无论是历史,还是网络规模,都有所不及。

但香港地铁公司却在短期内实现无需政府补贴而盈利,这是绝大多数地铁(轨道)公司想达到而无法达到的境界,其成就引人注目。

上世纪50~70年代,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香港地区的人流、物流繁荣活跃,使其地域狭窄、交通拥挤的矛盾凸显出来。

为缓解交通紧张状况,1975年,政府全资的香港地下铁路公司成立,1976年,香港历史上第一条地下铁路观塘线动工建设,197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物流、房地产、金融、旅游、信息等产业迅速成长,香港经济全面起飞,给交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

香港地下铁路公司适应现实的需要,加快了地铁建设步伐,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机场线、迪士尼线以及供观赏游园的昂坪360缆车线。

2007年12月,为适应特区交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整合区内交通资源,将特区交通与珠江三角洲交通进一步对接,特区政府决定将现有的香港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成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目前,香港铁路公司已拥有长150公里的9条线路网络。

特区政府于1999年3月决定将香港地下铁路公司的部分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政府由占原地下铁路公司100%的股份变为拥有改造后的香港地铁公司约76%的股份,并承诺20年内政府持股保持在50%以上。

上市后的香港地铁公司坚持商业经营原则,地铁营运为主,物业、商业服务为补充;坚持安全优质服务的价值观,致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经营业绩明显改善。

2008年实现纯利润93.25亿港元,是上市前1999年的4.2倍,成为国际上不需要政府补贴而盈利的极少数地铁企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香港地铁公司已形成地铁营运为主,物业、商业和咨询服务等为补充的“一主多辅”的格局。

地铁营运是主业务。

有关香港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有关香港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有关香港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熊庆龙(轨道交通学院运输工程系)摘要:主要从香港地铁站点综合体开发的成功案例,灵敏、可靠、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先进、完备、全面的培训中心,机动、快速、应变能力强的救援队伍等方面,介绍了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的情况,分析其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启示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网线之一,香港地铁开通运营30多年,在地铁运营、维修管理方面有着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安全、高效、环保及各项服务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不断扩展新的线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在取得骄人业绩、享有良好声誉的同时,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香港地铁公司在轨道交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通过多渠道的沟通,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积累的经验,不断变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使其资产运作更加合理,管理技术更加科学,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1香港地铁发展概况香港地铁公司自1975年9月26日成立至今,逐步发展成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共有53个车站,其中14个为转车站,每日运行时间19小时(由早上6时至凌晨1时),车次在高峰时间每2~3分钟一班,正常时间每5分钟一班。

香港地铁是一个既快捷又安全可靠的集体运输网络,覆盖香港心脏地带,连接中国大陆。

整个综合铁路系统全长211.6公里,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迪士尼线、机场快线及轻铁各线共150个车站组成。

其中,1998年7月6日投入运营的机场快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专门为服务机场而设计的铁路,是连接香港新国际机场与市中心最快捷可靠的交通工具,乘客可在地铁7条行车线上的任何一个车站乘地铁到达新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并可在香港站、九龙站为机场快线的乘客预先办理行李登记手续。

港铁每日平均输送乘客250人次,地铁完成的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61%,而每周日平均载客量则高达340万人次,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以其安全、可靠程度、卓越顾客服务及成本效率见称。

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

获取沿线升值物业的 收益物业
缴付开发地铁前的地价
2、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
Dr Morgan Yang
9
铁路公司按商业原则运作
香港特区政府
工程项目协议
香港铁路公司
铁路发展规划
工程项目建议书
制定工程计划范围
详细规划和设计
工程策划和授权
工程合约管理
协调配套工程
工程施工、试运行
香港铁路项目筹划和实施流程
Dr Morgan Yang
有关项目功能描述、要求和条件等说明
其中铁道工程章节,规范了设计成果内容、设计报 告和图纸要求,设计技术要求包括设计寿命、分析 与设计、性能和功能设计、规划要求等,并详细规 定线路、轨道、限界、混凝土和附属结构设计要求 规范工程各专业设计要求
详细地规范了材料、试验和提交材料试验报告的要 求,并对临时工程、隧道和竖井、地基改良、排水 工程、土石方和填海造地工程、钢结构工程、钢筋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防水工程、交通 工程、机电工程和岩土工程等的施工工艺要求作了 规定
人 力

3. 内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用科学发展观来总结香港地 铁项目管理经验,探索地铁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源 理 管

管 理
时 间
质量管理
范围管理






管 购

成 本 管 理
Dr Morgan Yang
3
香港公共交通概况
1. 2. 3. 4. 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总面积1103 km2,人口近700万。 政府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建立了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

2024年香港地铁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香港地铁市场需求分析

香港地铁市场需求分析1. 简介香港地铁作为香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在连接香港各个地区的同时,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民对便捷、快速、舒适交通方式的需求。

本文将对香港地铁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和潜在机会。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香港地铁拥有广大的市场规模,每天承载数百万的乘客。

根据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的数据,自开通以来,香港地铁每年乘客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连续几年内,随着新线路的逐步建成,乘客数量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未来,随着香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香港地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此外,政府提出的交通改善计划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将进一步促进地铁的需求增长。

3. 用户需求分析3.1 便捷性需求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的首要需求之一,便捷性对于地铁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香港地铁线路密集且覆盖范围广,市民能够通过地铁方便地到达各个主要商业、住宅和旅游区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3.2 快速性需求香港地铁以其高速、高效的特点而受到市民的青睐。

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地铁的运行速度更快、发车频率更高,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满足了他们对快速出行的需求。

3.3 舒适性需求市民对地铁车厢内环境的舒适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香港地铁在车厢内设置了舒适的座椅、空调系统和噪音控制设施,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

3.4 安全性需求随着香港地铁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乘客对地铁的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香港地铁公司通过严格的安全措施和设备,确保了地铁的安全运营,并通过常规检查和维护来保证乘客的安全。

4. 潜在机会从用户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香港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一些潜在的机会:•线路扩展:随着香港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可考虑进一步扩大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满足更多地区的交通需求。

•服务改进:地铁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如无线网络覆盖、自动售票机、便民服务等,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

地铁系统
香港地铁铁路系统网络全长91.0公里,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 香港地铁铁路系统网络全长91.0公里,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 隧道所组成。而53个车站中,其中10个为地面车站,8 隧道所组成。而53个车站中,其中10个为地面车站,8个为架空 车站,其余35个则为地底车站,建于距离地面12至37米之下。 车站,其余35个则为地底车站,建于距离地面12至37米之下。 每个车站的设计各有不同,不少车站采用较为简单的箱形结构, 以2至3层的结构容纳大堂及月台,亦有部分车站则采用较为复 杂的布局结构,月台设于钻挖隧道内,而大堂则位于路面以下, 更有多层的地库结构,以提供更多空间给容纳车站大堂售票设 施、商店、控制室及机房等设施。 香港地铁使用的重型铁路系统,能有效应付众多的乘客需 求量。地铁列车共有8个车卡,可载2500名乘客。于繁忙时间, 求量。地铁列车共有8个车卡,可载2500名乘客。于繁忙时间, 市区线每小时最多可开出34班列车,即每1.75分钟一班,载客 市区线每小时最多可开出34班列车,即每1.75分钟一班,载客 量达85000人次。而地铁列车数目已由刚通车时的140卡,增加 量达85000人次。而地铁列车数目已由刚通车时的140卡,增加 至2002年的1050卡(包括机场快线的88卡和迪士尼线的12卡)。 2002年的1050卡 包括机场快线的88卡和迪士尼线的12卡)。 而每日早上的繁忙时间,会有86%的车卡投入服务。 而每日早上的繁忙时间,会有86%的车卡投入服务。
车站特色
香港地铁装修很有特色,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 香港地铁装修很有特色,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 既省钱又醒目,如湾仔站的绿色、铜锣湾站的紫色、中环站的红色、 既省钱又醒目,如湾仔站的绿色、铜锣湾站的紫色、中环站的红色、 金钟站的橘黄色……让人过目不忘。显然, 金钟站的橘黄色……让人过目不忘。显然,香港地铁看似简单的装修 ……让人过目不忘 实际却融合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元素。地铁文化在迪士尼线更是表现得 实际却融合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元素。 淋漓尽致,香港地铁迪士尼线是全球唯一专为迪士尼主题公园而设的 淋漓尽致, 铁路专线,迪士尼列车设计简洁而现代化,共有四节车厢,车窗设计 铁路专线,迪士尼列车设计简洁而现代化,共有四节车厢, 为米老鼠头形状,车厢外部点缀金色彩带以及奇妙星粉图案。 为米老鼠头形状,车厢外部点缀金色彩带以及奇妙星粉图案。香港迪 士尼站仿照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建造, 士尼站仿照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建造,在以开放式园林设计的月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建造 台内,隐藏了近200 200个 米老鼠” 台内,隐藏了近200个“米老鼠”头。当乘客步入迪士尼线,仿佛也 当乘客步入迪士尼线, 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香港地铁系统是香港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居民的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2.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规模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香港地铁系统共有12条线路,总长达230多公里,共设有159个车站。

地铁系统的运营里程和车站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建设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在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中,有许多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地铁运营商以及建筑、工程等相关公司。

这些参与方共同合作,推动香港地铁系统的扩建和改进。

3.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趋势随着香港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下面是一些可能影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的趋势:3.1 城市发展需求随着香港的城市发展,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加。

这将对香港地铁系统提出更高的交通需求。

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将继续扩大。

3.2 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的议题,香港也不例外。

地铁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将受到政府的推崇和大众的青睐。

这将促使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3.3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地铁建设也有机会引入更多的技术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体验。

这将为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4.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发展趋势外,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因素:4.1 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地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资金支持作用。

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将直接影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4.2 土地资源和地形条件香港地铁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地形条件。

土地资源的供给和地形条件的适宜性将限制地铁系统的扩建和发展。

香港地铁建设融资模式以及国内借鉴需要解决的问题

香港地铁建设融资模式以及国内借鉴需要解决的问题

香港地铁建设融资模式以及国内借鉴需要解决的问题投融资作者:黄新民黄芳关键字:香港地铁;融资模式;对策摘要:主要介绍了香港地铁建设融资模式,以及国内在借鉴香港地铁建设融资模式时,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政府性引导支持、商业化融资运作、市场化经营发展、多元化项目融资。

到了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城市交通方式已成为世界性城市交通的主流。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保护环境和引导城市轴向发展等需要,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一个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磁悬浮列车等的城市轨道交通大系统。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节省能源、无污染等优点,而且可以在建筑群密集的地区大力发展。

修建地铁是大城市市中心交通发展的最佳选择,这已为一百多年来的实践所证实。

对于香港这样人口密集、城市土地资源少的大城市来说,地铁已成为它们的城市交通大动脉。

借鉴香港地铁建设发展成功的融资模式,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应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共识。

1 香港地铁概况香港地铁始建于1975年11月,经过近4年的工程建设,修正早期系统的北段(石硖尾--观塘)于1979年9月30日完工,并于10月1日正式通车。

当时全世界只有四十多个城市有地铁,地铁通车使香港跻身先进城市之列。

香港地铁目前已有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将军澳线、东涌线、机场快线、迪士尼线等7条线路(地铁线路图见图1),线路全长91.0km,车站53个,其中10个为地面车站,8个为高架车站,其余35个则为地下车站(通常在地下12至37m),多数时间提供每日19小时的列车服务,在繁忙时间,市区线每小时最多可开出34班列车,即每1.75分钟一班。

为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效率,香港政府计划将地铁与九广铁路合并。

2006年4月11日,行政会议通过两铁合并方案,九广铁路公司的经营权转交地铁公司。

两铁合并的进一步工作目前正在咨询市民意见,并修改准备有关条例,待新条例经地铁公司股东同意及在立法会上通过后,再落实两铁合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第一点:发车密集香港地铁是全球地铁中发车间隔密度最大的运营线路之一。

香港地铁列车系统允许最密间隔105秒。

换句话说,两趟列车的最短间隔不到2分钟。

地铁高效运转,依靠先进技术与精确管理来支撑。

比如,香港地铁站台上都加装一道屏蔽门,既可将地铁候车区和隧道分隔,保持候车区恒定的温度,也可对客流进行控制,保证列车准点开行;又比如,香港地铁列车都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行进中的列车间距,决定列车最佳的加速和减速时机。

由于设施先进和有效管理,香港地铁列车准时率超过99.5%。

第二点:地铁+房地产在香港,从城市最边缘地区到市中心,坐地铁基本上半个小时都能到达。

而对不少在城市中心地带上班的民众来说,往往是距上班地点最近的地点是最堵的地方。

因此尽管地铁票比巴士要贵出一倍还多,坐几站就要四五元港币,地铁交通因为快捷、便利还是受到了香港上班族的青睐。

香港地铁的运营完全由电脑控制,高峰时同时在线运行121列车,每班车平均间隔120秒。

根据香港相关部门的统计,平均每天有250万人乘坐地铁出行,占总出行人数的1/3。

遇到雨天,香港人可以不带雨伞,而衣衫不湿地出行办事。

因为庞大的地铁网络将地面上建筑连为一体。

走进香港地铁,干净凉爽的环境很得人好感,各种指示牌一目了然。

香港地铁经营者很有头脑,不单纯是建设地铁,通常把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每一条新建地铁线路,香港地铁都充分评估其地面商业开发价值。

与特区政府签订的项目协议,一并将地产开发“设计”其中。

与绝大多数由当地政府投资、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地铁公司相比,香港地铁公司的运营模式独树一帜,它采用的是“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它盈利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地铁公司大多接受政府补贴,或是难以持续盈利。

地铁公司便找来地产商共同开发车站及车厂上盖的空间,根据不同的条件,兴建大型的住宅及商用物业。

其后,管理已落成的屋村和部分商用物业的收入,就成为香港地铁公司的滚滚财源。

机场快线上有一站叫青衣,原来这里有油库、船坞等设施,所以地价相对较低。

由于地铁的拉动,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新建小区纷纷落成,人气不断聚集,现在这里每平方尺均价超过港币4000元。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价格已达到中档物业水平。

地铁建设与地产开发捆绑一起,香港地铁从地价升值中也赚取收益。

“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也显示了香港地铁公司的双重身份。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香港地铁公司必须做好地铁服务,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监督,为香港提供一个国际一流的交通环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香港地铁必须创造商业价值,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

作为香港政府的合作伙伴,香港地铁可以优先从政府手中拿地,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进行地铁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这些地铁站以上的地块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地产商进行开发,然后地铁公司将地铁建设起来,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流,实现地产增值。

地铁+房地产模式的长年经营,使香港地铁公司发展出了跟地产商的多种合作方式。

通常情况下,项目建成后双方按合同约进行利润分成,部分项目,香港地铁也会直接投资参与建设。

比如2003年落成的香港中区最高的楼――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简称IC2),也是建在地铁上面,就是由香港地铁公司建18层,香港恒基地产公司建70层。

这座总高415米的摩天大楼已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2006年,香港地铁共获得了98.4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地铁,但在其创造的77.58亿港元的利润中,则有90%的利润都来自于房地产经营。

第三点:物业香港地铁物业最让人惊讶的运营项目是其旗下四大商场——德福广场、青衣城、杏花新城和绿杨新村,尽管位置并非位于黄金商业区,有的商场甚至位于远郊,如青衣城(位置类似于广州番禺)、杏花新城(位置类似于广州东圃)和绿杨新村(位置类似于广州芳村),但其商铺出租率却保持在100%的水平,而且均成为所在区域的商业焦点。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物业总监何恒光称,地铁商场能保持100%的出租率,关键在于对市场研究透彻,定位清晰。

如青衣城以海洋为主题,所有的商铺均按海洋主题进行设计,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连传统快餐店“大家乐”、“麦当劳”都在设计上引入了海洋元素,感觉很新潮。

“一个商户不符合这个主题,就会破坏商场的气氛。

”因此,香港地铁物业在招商时坚持要商户配合主题。

另外,商户的合理配置也很重要,他们会事前对所在区域的消费群做详细的市场调查,然后确定服装、饮食、玩具、化妆品等类别的店铺的比例,并定期进行客户营业额调查,和客户研究经营状况,及时调整商铺比例。

据统计,经营面积分别为5.9万、1.2万、1.9万、2.9万平方米的德福广场、绿杨新村、杏花新城和青衣城,年租金收入分别可达到了3.53亿港元、1.04亿港元、0.8亿港元和1.76亿港元。

四大商场合计为地铁创造超过7亿港元的收入。

地铁物业还引入了优质服务计划。

即聘请神秘顾客定期访问四大商场,对每个商户进行评分,分成A、B、C、D四档,每季度公布一次评分结果,评分较高的商户将在续约时给予好的位置,而评分低的客户则下次不予续约。

何恒光坦言,开始有些商户抗拒这种作法,但实施几个月后,不少商户主动和地铁物业商谈服务改善措施,以取得高分。

何恒光称,香港地铁物业盈利的秘诀在于严格按市场模式运作,严格执行物业发展流程,即从选定地盘、设计计划大纲及取得法定批准到商议批地条款,等等,最后是物业管理。

而内地地铁在发展之前则普遍没有物业发展计划。

有的城市考虑到地铁周边地块的物业发展,但却往往只是把地块加以出售,却没有交给地铁公司统一运营,缺乏规划性。

第四点:八达通香港地铁公司早在1979年就开始发展信息系统支持运营。

香港地铁业务对IT的需求一目了然——要支持地铁公司的持续盈利,一是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高昂的设备折旧成本“吃掉”利润;二是进行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第三,则是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将“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真正在IT系统中落实下去,借助技术力量获得更高的收益。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赖锡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入ERP,将香港地铁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维护管理、项目管理、收益管理、市场和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运输和客运管理等各自独立的IT系统打通,形成信息顺畅流通的统一系统。

与此同时,IT部门由200人精简到100人。

最终,将这种信息闭环转化成商业利益的是一套八达通卡系统。

八达通,是香港地铁盈利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

八达通卡是香港市民乘坐地铁时用来付费的卡,几乎人手一张。

1999年,香港地铁为了融资,将八达通卡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进行运营,持有其57%的股份,但八达通的IT系统仍放在香港地铁的办公楼里,由他们统一管理。

八达通卡系统与香港地铁的管理系统后台互联,乘客乘坐地铁的信息,以及在地铁附近商铺商场消费的信息在两个公司之间共享。

香港地铁公司利用八达通卡系统发展了一个客户忠诚计划,针对香港市民喜欢“找优惠”的特点,地铁公司通过八达通卡推广“坐10次送1次”的优惠活动;同时,持八达通卡的乘客可以在地铁公司名下商场或商铺内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折扣,并通过地铁站里的终端机获得麦当劳等商店的优惠券。

客户忠诚计划将大批人流从其他交通方式引入地铁。

香港地铁还不断通过IT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吸引客流,提高客户忠诚度。

比如与银行的系统相联,实现八达通卡自动转账充值,以及发展香港地铁会员俱乐部(MTRClub),通过这个平台专门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信息。

大量的人流使地铁附近的物业成了黄金宝地。

香港地铁名下所有的商场和商铺都采取只租不卖的形式,便于统一管理。

商户们不仅要支付比同类商场更高的租金,还要“应付”香港地铁派来的专业调查人员,这些人统计地铁站附近的人流及商铺的营业额,地产经理们据此决定哪些商户该引入,而哪些该退出。

八达通卡在地铁和商铺内都能使用的另一个好处是,香港地铁公司可以对收集来的乘客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和采购模式。

对顾客吸引力较强的商户会更容易获得地铁站内的黄金铺位。

第五点:开源还需节流2002年,研发并在地铁里应用的“e分钟着数(“着数”是广东话,即有好处的意思)”系统。

这是一个放在地铁站里的柜式机,其后台与香港地铁公司和八达通公司的IT系统相联。

乘客在地铁站的柜式机上刷一下自己的八达通卡,就可以获得相关商场和商铺的优惠券。

这个柜式机的设置使优惠活动期间,乘地铁的人数增加了5%。

另外,柜式机上方的电视屏不断播放商户的广告,不仅将地铁里的人流引进了商铺,也使香港地铁增加了广告收入。

“e分钟着数”系统的终端设置在香港地铁人流最密集的地铁站里,公司为此付出了500万港元的投资。

通过商户广告投入和乘客数的增加,仅1年该系统就收回了投资。

2002年,该系统荣获一项亚洲大奖。

从2002年开始,每隔一两年,香港地铁的IT部门就会有一个应用系统获得国际性或区域性的IT大奖。

“与增加收入的系统相比,节省成本的系统在保证公司盈利方面作用同等重要。

”香港地铁管理着1060亿港元的固定资产,包括地铁列车、路轨及站内所有的设备,所有这些设备如果不好好保养,一旦坏掉,那就可能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

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保证香港地铁盈利的作用非常重要。

为此,IT部门开始安装一个系统,专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

这个系统支持了维修部门对4万多个零件和过去30年积累下来的8万个维修记录的管理,维修部门1000多个工程师的643种工作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系统明确规定的工程师们在遇到某种状况时,从系统的角度能够做多少修改,走怎样的流程,最后怎样安装。

赖锡璋说,如果一个本来只能用10年的车经过比较好的维修和保养能用20年,那就相当于资产价值翻了一倍,利润也就增加了。

还有一些小的系统创新对于改进盈利也同样重要。

IT部门开发了一个电话的自动语间服务,电脑用英文、普通话、广东话三种语言来回答客户提问。

这个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详尽的交通指导,比如问从香港九龙到将军坳怎么走,语音系统能提供路线和转站方案,早晚班发车时间和具体的路费。

海外的顾客也可以打电话去了解香港的交通信息。

现在这个系统每天接收2000多个顾客问讯电话,取代了以前10多个座席三班倒,提供的24小时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