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已经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探究案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的意象来品读
【品读思考】
1 .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请指出哪一句是本词的主旨句,词眼又是哪一个词?
直接抒情的句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句中“愁”字是本词的词眼。
“愁”概括力极强,它写出了作者丧夫之痛、沦落之苦、亡国之恨等等愁。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出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感情。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意象探究: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有关“酒”诗句:
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北宋·晏殊《浣溪沙》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曹操《短歌行》
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8、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登高》
结论:酒——象征“愁”
(2)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秋风”诗句: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杜甫《登高》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
4、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史记·刺客列传》
结论: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秋风——渲染愁情。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情何以堪?
尤其是“雁过也,正伤心”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
大雁可以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沦落他乡的漂泊之感。
有关“雁”的诗句: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北宋·晏殊《浣溪沙》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4、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贺朝《从军行》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是什么花?象征了什么?
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
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有关“黄花”的诗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的容颜。
郑愁予的《错误》里面有一句话:“你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也许各种美丽的花的凋谢都会让人想到女子容颜的衰老,都会让人产生痛惜之感。
【可补充】她早年写的词: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
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有谁堪与共摘呢?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5)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①有关“梧桐”的诗句:
1、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谚》
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南唐·李煜《相见欢》
4、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晏殊《撼庭秋》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南唐·李煜《相见欢》
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
7、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北宋·欧阳修《一落索》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南宋·周紫芝《鹧鸪天》
9、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黄升《酹江月·夜凉》
结论: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②列出有关“细雨”诗句: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南唐·李煜《相见欢》
结论:雨——象征哀伤、愁丝。
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哀婉、凄凉、愁苦、怅惘的意境。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3、历代评论家都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妙句,到底妙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A、有音韵美:增加音韵的美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B、写愁层层递进:词语的叠加可以增加语义,加重情感的表达。
“寻觅”只是一个寻找的动作,而“寻寻觅觅”则指的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
把那种若有所失,又遍寻不到的失落、怅然深刻的表达出来了。
“冷清”侧重的是环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则不光写出了环境的冷清,还写出了内心的清苦,道出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从而过渡到直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凄凄惨惨戚戚”,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心情当然是极度的凄惨、悲戚的。
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总之,这句词在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它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悲戚的感情基调。
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评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可补充】请学生自行赏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叠词的妙处。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之感。
当作者正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简直不能自已。
【再读思考】
总结本词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开头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结尾照应开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是直抒胸臆,用主旨句点明主旨。
全词笼罩在一种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中,最后一个“愁”字把主人公的愁情推向高潮,画龙点睛。
(2)巧选意象,间接抒情。
中间间接抒情,恰当选取“酒、秋风、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昏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烘托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巧用叠字,创意出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课堂探究】
词人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
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告诉你答案吧!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
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是生离之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我们从中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者创作的有力影响。
结语:“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训练案
一、《醉花阴》鉴赏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
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阅读思考: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种心情的,请赏析。
【参考答案】
心情:愁(相思)——思念丈夫,独守空闺的寂寞无聊之感
节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景物:“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来烘托寂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行动: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2、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请结合全篇品味此三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内容上,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
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资料补充】李三瘦
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在《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3、这首词作于早年,《声声慢》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有
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
《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二、《一剪梅》鉴赏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列选项是对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
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
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
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B.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
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
秋天正是“雁字回时”。
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
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
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更含有对国家衰落
的感伤。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E.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
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答案】C 无“对国家衰落的感伤”。
【拓展延伸】写愁名句集锦: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