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认本体论方法论
逻辑经验主义认本体论方法论逻辑经验主义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主张通过逻辑和经验来审视知识,对本体论和方法论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逻辑经验主义在这两方面的认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思想。
一、逻辑经验主义对本体的认识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本体论是关于世界存在的研究,但主张对存在的探讨必须建立在经验和逻辑的基础之上。
以下是逻辑经验主义对本体的几个主要观点:1.反对形而上学:逻辑经验主义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问题,往往脱离了经验和逻辑,容易陷入空洞和抽象的争论。
因此,他们主张摒弃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关注可经验的事实。
2.唯物主义立场:逻辑经验主义倾向于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现象。
在此基础上,他们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实证研究,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3.批判唯心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认为,唯心主义往往将意识、精神等抽象概念视为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缺乏经验和逻辑的支持。
因此,他们主张摒弃唯心主义,回归实证研究。
二、逻辑经验主义对方法论的贡献逻辑经验主义在方法论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其主要观点:1.逻辑分析:逻辑经验主义强调逻辑在知识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概念、命题和论证的逻辑分析,可以揭示知识体系中的错误和矛盾,从而提高知识的可靠性。
2.经验证实: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真伪取决于能否通过经验事实的证实。
因此,他们主张以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和修正知识。
3.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逻辑经验主义强调,科学家应以严谨、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这种态度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知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逻辑经验主义在本体论和方法论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对于20世纪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一流派在当代哲学中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强调经验和逻辑的重要性,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理清逻辑思维与经验主义的分别
理清逻辑思维与经验主义的分别1. 引言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和经验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注重推理和分析,通过逻辑规律来认识问题;经验主义则注重实践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逻辑思维和经验主义的分别,以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
2. 逻辑思维的定义与特点逻辑思维是指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推理方式,通过分析和归纳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的特点如下:•形式化和抽象化:逻辑思维强调一定的形式化和抽象化,通过将问题抽象为符号和形式,进行逻辑推理。
•严谨性和可靠性:逻辑思维追求客观、准确和可靠的认识,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规律的有效性。
•一般性和普遍性: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一般性和普遍性,适用于大部分问题,并能够进行普遍的推理。
•逻辑规律的应用:逻辑思维依赖于逻辑规律的应用,通过推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3. 经验主义的定义与特点经验主义是指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经验主义的特点如下:•实践性和经验性:经验主义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知识和解决问题。
•个体差异和特殊性:经验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经验和认识。
•直观和直觉:经验主义强调直观和直觉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通过直接感知和判断来认识问题。
•经验的局限性:经验主义认识的局限性在于经验的主观性和有限性,可能会有片面和局部性。
4. 逻辑思维与经验主义的比较逻辑思维和经验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特点。
4.1 认识方式的不同逻辑思维注重通过逻辑规律和推理来认识问题,强调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它依赖于逻辑规律和推理的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更加理性和客观。
而经验主义则注重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认识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知识和解决问题。
它更加依赖于主观的感知和个体的经验,更加关注实践和经验的独特性。
第五讲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二、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乃是使 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皮尓斯:1878年: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在 于它能引起人们有效的行动。“存在就是有用”。 詹姆斯:1907年《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 新名称》。“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生活 有好处,便是真的”。 “有用就是真理”。
二、理论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 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 “为什么有人认为一个人必须在以下两种情况中 作出选择:是牺牲自己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呢,还是牺牲别人以达到自己独有的目的呢? 这种二元论已根深蒂固,不易推翻。由于这个 原因,目前教育上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 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 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
是必须使其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生长,或者发展着的生长,不仅指身体的 生长,而且指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生长的首要条件是儿童的未成熟状态”, “它是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是向前生长 的力量”。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谢谢大家!
二、理论基础
杜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 自然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核心概念:“经验” “经验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在主动方面, 经验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是承受结果”。 经验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经验中包括反思。 第二,经验即实验。
二、理论基础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百科名片编辑本段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
该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克拉夫特、弗兰克以及英国的艾耶尔解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一种澄清或确定命题意义的活动。
石里克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这一点积极表现了当代的伟大转变的特征;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卡尔纳普指出,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逻辑,借助逻辑分析,可以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结论:正面的结论是澄清科学的概念、命题的意义;反面的结论是清除形而上学。
拒斥形而上学反形而上学并非逻辑实证主义的创举。
诚如卡尔纳普所说:从古希腊的怀疑派起,到19世纪的经验主义者为止,有过不少反对形而上学的人,各式各样的批评都提出过。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有它自己的特点。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之所以反对形而上学,不是因为它的学说是和我们的经验相矛盾的,也不是因为它的问题超出了人类理智的界限,而是因为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意义的。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摘要:逻辑经验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实现了“哲学的伟大转变”。
它的产生深刻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
通过探寻其产生的根源方能把握其实质,通过探讨其主要思想旨在寻求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确定性一、逻辑经验主义的演化阶段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是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演化而来的。
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看,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逻辑经验主义就是秉承存在论中的经验论的路径并且以拒斥和清除形而上学为己任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维。
它是西方哲学存在论传统寻求确定性的过程中形而上学传统发生涅槃式革命的结果。
逻辑经验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衰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逻辑经验主义的形成阶段。
1922 年,石里克被邀请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哲学讲座”主持人,以他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维也纳学派。
1926 年,卡尔纳普来到维也纳,成为这一学派的另一领袖。
1929 年,他们发表了名为《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的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正式问世。
第二,逻辑经验主义的鼎盛时期。
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在西方各国引起了普遍的反响,以致形成了一种国际性思潮。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二十年间,逻辑经验主义是西方最时髦的哲学之一。
第三,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阶段。
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以后,逐步同实用主义等哲学流派合流。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困难和内外的批判,特别是由于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学派的相继兴起,原来意义上的逻辑经验主义便日益衰落了。
60 年代后,逻辑经验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不复存在。
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内容、观点、方法,至今在西方哲学界仍然有很大影响[1]。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内核逻辑经验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马赫的观点,不仅重视经验的作用,而且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
第五讲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方法
能诱发动物冬眠。
“穆勒五法”考察的都是部分场合,属于
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其结论的可靠性虽然有
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或然性,且只适用于有
确定因果关系的事物。
作用:发现普遍原理,设计实验。
归纳的哲学基础:
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 性之中,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 但有时认识的不一定是一类事物全体所 具有的本质的共性,而可能是部分事物的共 性。
注意:比较与分类的关系 ——a. b. c
2、比较与分类方法的规则: 比较法
彼此本质上有某种联系 按同一标准进行 往往采用中介手段
注意从属关系 注意相应相称 依照一个本质的根据 分类不应越等
分类法
3、比较与分类方法的作用: 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启发思考,甚至导致重大发现 历史比较法 揭示矛盾,发现问题
思维。
或: 是人们对问题的答案或事物的本质、 规律不经反复思考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洞察。
例:
• 居里夫人对新放射性元素的判断 • 某专家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意见
①
②
◆ 直觉思维的特征
思维对象的总体性;
思维的瞬时性和顿悟性;
③
④
思维环节的间断性(跳跃性);
思维结果的猜测性。
◆ 直觉思维的作用
物理学中的质点、刚体等。
⒋ 理想实验
是在思维中借助于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
而进行的实验。
它可以突破物质条件的限制。
如: ◆ 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设想斜面
光滑得没有阻力。
◆在爱因斯坦的 “火车实验”中设想
火车以接近光的速度运行。
二、比较、分类、类比 (一)比较与分类
(1)比较法: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 点、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2)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将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 类,并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 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 法。
第五讲 逻辑经验主义
• 4.情感主义伦理学 • 休谟命题
“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却大吃 一惊地发现, 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 与‘不是’ 等连系词, 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 一个‘应该’ 或一个‘不应该’ 联系起来的。这 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 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 的。”
——《人性论》, 商务印书馆,第509-510页
• 总之,除这分析命题和可证实的综合命题
外,一切形而上学的、伦理的、美学的命 题都是无意义的伪命题,这类命题无真假 意义可言,但可以表达情感。进一步说, 科学语言可以表述有真假意义的命题,情 感语言只涉及人的感情欲望。
(2) 发展史:
• •
• •
•
1) 创立时期(1920—29) 1907 年,弗兰克、汉恩和纽拉特等组织了一个哲 学研究小组,这个小组被称为“第一个维也纳学 派” 1922 年,石里克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的哲 学”讲座教授 1926年,卡尔纳普到维也纳大学任讲师 1928 年,维也纳学派的部分成员建立了马赫学会, 纲领是:促进和传播科学的概念,为现代经验论 铸造一种塑造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所必需的思想 工具。 1929 年,《科学的世界观 —— 维也纳学派》发表, 宣告维也纳学派正式成立
• 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价值陈述”是一种综合
•
命题,因之也是一种知识。但根据一般经验主义原则来看、 价值陈述不是科学的陈述,它不能获得普遍经验的证实。 也就是说,伦理学的命题并不是“在实际意义上有意义的 陈述,而只是既不其又不假的情感的表达” 例如,“你不该偷钱”,在伦理学上看,这个判断也就是 “偷钱是错误的”,或“偷钱是不道德的”的同一说法。 在这一语句中,“错误的”、“不道德的”语言符号具有 明显的规范意味。由它们所构成的陈述并没有陈述经验事 实(无法得到普遍经验的证实),甚至也不是关于人们的 “心灵状态的陈述”,而只是表达着人的“某些道德情 操”。所以,当甲、乙两人对“偷钱”作出不同判断时, 显然难以证实究竟孰是孰非。
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
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摘要:本文通过狭义上阐述逻辑经验的产生以及逻辑经验的精神实质,分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理解。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科学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是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演化而来的,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是泛指现代“分析哲学”(即当代西方把“语言分析”作为主题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的所有分支。
狭义的逻辑经验主义仅是指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思想。
此文是通过从狭义上来谈论逻辑经验主义的。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清理门户运动”——逻辑经验主义标榜哲学变革,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挥舞着“奥卡姆剃刀”,大刀阔斧地割去了科学经验之外的一切哲学传统,开辟了哲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和方向,启发了近一个世纪的哲学研究。
然而,其理论在总体上和一些具体内容上却包含着严重的错误和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当下逻辑经验主义固然已经完结,但在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逻辑经验主义作为西方哲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实现了“哲学的伟大转变”[1],[2],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逻辑经验的产生在有着浓厚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出现了以清除形而上学为内在任务的逻辑经验主义似乎令人费解。
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凤凰涅磐式的自我毁灭和重生时往往就会产生一种与之相对的形式,逻辑经验主义就是在拒斥和清除形而上学传统中使西方哲学获得新生。
也就是说逻辑经验主义是西方存在论传统自我革命的结果。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盛行的哲学思维和哲学形式。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开始于巴门尼德,他之前,有神话本体论和伊奥尼亚派的宇宙本体论,但巴门尼德对“to be”的追问正体现了人类探索纯粹形而上学的开始,“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人们常常说他也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3],柏拉图正是继承了巴门尼德的追问的思路,力图以纯粹形式的“相”(eidos 或idea)解释与把握。
逻辑经验主义概述
逻辑经验主义概述*(本文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写的条目,发表时略有修改)。
一20世纪20年代初期,石里克(M.Schlick)在维也纳大学担任为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的教授之职。
在这以后,汉恩(H.Hahn)、赖特梅斯特(K.Reidermeister)、弗朗克( Ph.Frank)和纽拉特(O.Neurath)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der Schlick s Kreis),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新发展以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
当时的参加者有卡尔纳普(R.Carnap)、门格尔(K.Menger)、米塞斯(R.von Mises)、魏斯曼(F.Wa ismann)、克拉夫特(V.Kraft)、费格尔(H.Feigl)以及哥德尔(K.Godel)等人。
二十年代末期,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人在“石里克小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维也纳学派”(der Wiener Kreis),成立了马赫学会,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点——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
于是,维也纳学派以这本小册子为标志而问世了。
维也纳学派的形成条件,除了继承休谟、孔德、J.S。
密尔和马赫等人的实证论基本观点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相对论的创立和量子物理学的新发展;其次是弗雷格(G.Frege)的巨著《算学基础》(1884)之开始受到重视,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1910—1913)的出版;以及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1918)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1922)的影响。
没有这些理论作为其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则任何形式的新实证主义或新经验主义,无论逻辑实证主义还是逻辑经验主义,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维也纳学派所掀起的这个哲学运动之所以能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应归因于以赖兴巴赫(H.Reichenbach)为首的“柏林学派”的呼应,波兰的华沙学派的声援。
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性概念与奎因的批评
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性概念与奎因的批评叶闯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奎因从两个方向进攻分析与综合的区分,一是从分析性概念定义的逻辑的或其他方面的困难,一是从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在经验的确证面前不能区分。
本文考察奎因的批评和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性概念两种典型描述,即艾耶尔(A. J. Ayer)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的分析性概念,试图说明奎因的哪些批评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性概念是有效的,哪些是没有效力的。
我们的结论是:奎因在第一个方向上的进攻在限制的条件下是有效的;而如果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性概念更全面地理解的话,他在第二个方向上的进攻是无效的。
§1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性概念及其哲学含义逻辑经验主义对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包含着明显的认识论目的,即为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在经验中的确证提供认识论的辩护和说明。
就逻辑经验主义者的理解来看,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在认识论的功能及结果上有实质的不同。
逻辑经验主义关于分析性的标准说明相合于休谟最初的说法,或者说,它的基本精神与休谟是一致的。
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第一版序言中一开始就说:“在这篇论著中所提出的观点来自于贝特兰·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学说,后者本身是贝克莱和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的逻辑结果。
像休谟一样,我把所有真命题分为两类:依休谟的术语,一类涉及‘观念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涉及事实。
前一类包含逻辑和纯数学的先天命题,我承认那些命题是必然的,并且是确定的,仅仅因为它们是分析的。
也就是说,我坚持这些命题不可能被经验拒绝的理由是,它们并没有对经验世界作任何断定,而只是简单地记录我们以某种风格使用符号的决定。
”1这个通常认为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有承接关系的分析性的说明,确实是分析哲学中一般地被接受的关于分析性的概括。
这个概括中有两点要旨,第一,分析性、先天性与必然性三者至少在外延意义上等同;第二,分析性就是对于事实或经验的独立性,且是以语言为真的(“语言”在这里是广义的,包括逻辑与语义)。
[经验主义,内涵,逻辑]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0引言20世纪初,在欧洲乃至世界流行着名目繁多的哲学流派,其中主要有形而上学哲学与传统的实证论和经验主义以及逻辑分析哲学。
二者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相互拒斥的。
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
虽然形而上学对于事实无所传达又无所表达,不是一种知识体系,但被当时的统治者们认可,在哲学和思想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
以致扭曲了科学发展实在过程和真实面目,阻断了通向现代科学发展之路。
随着现代物理学、数学、逻辑学发展促进科学哲学的萌生,首先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和量子物理学的新理论,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揭示了自然发展规律。
有学识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史学家、生物学家等探索一种统一科学来和形而上学抗衡,进而把形而上学排除到哲学之外。
其中做出突出贡献:洛克、巴克莱和休谟的经验论。
马赫的实证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弗雷格巨著《算学基础》,罗素和怀特海合著《数学原理》以及石里克《普通认识论》,都为新的证实主义或新的经验主义学派科学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使一个新的科学哲学流派应运而生。
这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学派就是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
1逻辑经验主义产生演进过程及影响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20世纪20年代初期,石里克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担任为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的教授。
1924年,汉恩.赖特梅斯特,弗朗克和纽拉特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关于经验科学哲学问题的讨论小组,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新发展及有关认识论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维也纳石里克小组。
小组主要参加者有卡尔纳普、门格尔、魏斯曼、克拉夫特、费格尔、艾耶尔等学者教授。
1929年汉恩、纽纳特以及卡尔纳普在石里克小组基础上建立了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马赫学会、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念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标志着维也纳学派的成立。
30年代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进入了全盛时期,编辑出版了正式刊物《认识》和统一科学丛书、并组织欧洲各国逻辑实证主义者召开五次国际科学统一大会。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是以物理学家的身份转向哲学的,他早年曾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1年,他读到一本罗素著作,在精神上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象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由此,传统体系中一切所谓知识必须一扫而光,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开端。
……对于大批的并且日益增多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新方法具有旧方法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因为这种新方法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象数、无限、连续性、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
……我相信,哲学上在不远的将来要取得一种胜过迄今为止的哲学家所作的一切成就,唯一的必要条件就是造就一批既受过科学训练又有哲学兴趣的专家。
他们不为以往的传统所限制,也不被那些专事抄袭古人但又唯独不继承古人长处的人们的文字把戏所欺骗。
"1926年,卡尔纳普到维也纳大学任教,加入维也纳小组,很快就成了其中最活跃的成员和最多产的作家。
一、证实原则与拒斥形而上学维也纳学派最著名的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
这里的形而上学,就是指传统哲学,它研究超越经验的本体或本质的领域。
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反形而上学的口号,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口号之所以特别引人瞩目,主要在于,他们的工具是现代逻辑;他们的方法是剖析语言;他们的原则是经验的证实原则;他们的姿态又是极端彻底绝不妥协的。
卡尔纳普及其同事声称,对形而上学领域进行逻辑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个领域的全部陈述不是错误,而是无意义的,根本不构成对世界的陈述。
即它们只是一种语言的误用。
逻辑经验主义所特别关注的,是为科学和形而上学划界。
数学和经验科学的命题是有意义的,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这是他们的信条。
剩下的关键是,如何区分二者?他们提出了著名的证实原则: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这一原则包含两点:首先一个语句的意义是由它的证实条件来决定的;其次,当且仅当一个语句原则上可以被证实时,这个语句才是有意义的。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解存在着三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一,语形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看成是语句的公理化系统。
其二,语义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概念化为一个非语言模型(如数学模型等)的集合。
其三,语用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大体上看成是由语句、模型、问题、标准、技巧、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无形实体。
在这三种观点中,后面的观点依次是在批判前面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种科学理论观是由逻辑经验主义者创立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观点的标志性思想并不很陌生,但是,对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带来的重要影响及其应有的生命力的深入研究,却有必要加深。
这种深入而系统的剖析,对于彻底地改变科学哲学研究的思维模式,促进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一、逻辑经验主义名称的由来在国内的大多数科学哲学文献中,长期以来,对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一直不加区分地混同使用着两个名称,“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似乎这两个名称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或者说,是不太确切的,有必要澄清。
在哲学史上,经验主义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其基本口号是“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
17世纪和18世纪的经验主义主要以休谟(D.Hume)的观点为代表。
到19世纪,以马赫(E.Mach)为代表的“现象论”的观点成为主流。
“实证主义”这个术语是由19世纪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te)提出的。
“逻辑实证主义”是以数理逻辑为工具的语言分析与实证主义观点的结合。
20世纪前半叶,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经验主义的主要形式,也被称之为“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第一次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在1929年。
这一年,以卡尔纳普(R.Carnap)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的主要成员,为了纪念该学派的学术领导人石里克(M.Schlick)的奠基性工作,在布拉格于9月15日到17日举行的关于精确科学的认识论会议上联合发表了一个有影响的哲学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的诞生(注:1929年夏天,石里克离开维也纳大学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教授。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
第三节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奥裔英籍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1889-1951)在其早期哲学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直接从“我”的视角出发,说明弗雷格客观的“真”对思想的引导直接就是真命题P的存在,罗素对个体事物分层次的描述直接就是命题P对自身的描述。
真命题P的意义就是存在着命题P,这个命题P是独一无二的,先行存在的,它代表了思想的一个火花,由这个火花漫延开整个思想;真命题P的指称直接是对“真”的假定,假定P的真,立即产生对“-P”的肯定与言说,这就是肯定了或认识到了P这个命题的存在,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命题P对自身的描述。
一、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有钱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做钢铁生意的大商人,母亲是很有艺术素养、很有艺术造诣的家庭妇女。
维特根斯坦兄弟姊妹有8个,他排行老小。
他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
维特根斯坦生活在一个精神与物质都富有的家庭。
维特根斯坦的母亲经常在家中开音乐晚会,高朋满座,出席这种家庭音乐晚会的都是些名人、著名的音乐家,例如勃拉姆斯(Brahms)。
维特根斯坦从小也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维特根斯坦接受教育的经历也很普通。
他先是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
他在14岁时才开始到异国他乡求学。
先后在奥地利林兹、德国柏林、英国曼彻斯特上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毕业设计:飞机发动机螺旋浆)等专业。
在学习期间对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先后读过(英)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德)弗雷格的《算术的基础》,并前往德国耶拿拜访数学大师弗雷格。
结果弗雷格在见到维特根斯坦后,认为英国人罗素更适合回答维特根斯坦的疑问。
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天赋表示肯定,同意指导维特根斯坦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
在接下来的一二年中,罗素与维特根斯坦探讨了许多有关数学、逻辑、哲学的基础问题。
不久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维特根斯坦当时刚好回到维也纳,就作为奥匈帝国的自愿兵(炮兵)与俄国人打了几年的仗,后来转向意大利作战。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背景:–实证主义:•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认识论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反形而上学:反对任何对超越感觉经验的东西的探究•科学统一性: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和经验基础–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发展:•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关于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主张:数学可以还原为逻辑。
–新的哲学观:哲学作为语言分析•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哲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语言的误用,所以哲学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语言分析–物理学危机与革命•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1854-1912),迪昂(Pierre Duhem, 1861-1916)等对物理学概念基础的批判和分析•相对论;量子力学弗雷格(G. Frege,1848-1925)•1879: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1884: 《算术基础》(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1893,1903: 《算术基本定律》(Grundgesetze der Arithmetik,两卷)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1910-13: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3 vols.,与怀特海合著)•1912:《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1914: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1921:《心的分析》•1927:《物的分析》•1945:《西方哲学史》•1948:《人类知识:其范围与界限》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192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1953:《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只有两种类型的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的命题: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的命题: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validity)只依赖于语词的意义;–综合的命题:语词的意义不足以决定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的命题。
论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论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逻辑经验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因果关系的认识论,它被认为介于柏拉图的观念理性主义和莱布尼茨的经验认识论之间。
它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智慧不仅来自于理性的推理,还同时来自于丰富的体验。
一、根源逻辑经验主义的认知观点源于19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巴特罗伊里·马是勋爵(B. Mazzini),他在他的著作“经验实践之政治”中提出了“经验实践论”。
他认为,理性是依靠经验而得出的,只有大量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他认为,理论和实践应该一起发挥作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二、意义逻辑经验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没有实践,理论是空洞的,只有真实的实践,理论才能拥有具体的含义。
它呼吁人们结合理性与经验力量,将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它着重强调了理解和实施的关系,为人们进行有效的认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三、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旨在衡量一个理论的真正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它用理性思考指导人们对现实的解释,并以实践为基础,使理论更加实用。
此外,它还为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提供重要地位,这些结论不仅基于理论,而且还基于经验。
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高标准,并将理论作为一种工具来应对现实的挑战。
四、结论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为人们如何研究和了解现实提出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思路,强调理性思考和实践展现出来的理解必须互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间建立起一种最佳匹配,并发挥最大的功效。
因此,逻辑经验主义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经验主义,逻辑,原则]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
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一、可证实原则: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命题的意义是逻辑经验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将可证实原则作为判明任何命题(或陈述)的真假及其是否具有意义的首要标准。
逻辑经验主义的创始人石里克指出:命题的意义即证实它的方法。
此处的证实即可证实,是指证实的可能性而不意味着在此时得到证实。
另一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卡尔纳普则更全面地阐释了该原则:语句的证实条件决定其意义;其次,某语句仅当原则上可被证实时才具有意义。
经验主义者视证实原则为合理且不可推翻的实证论的哲学内核,将该原则作为核心原则和重要的立论依据。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命题系统中存在着句法句子和对象句子,前者是仅表述概念和命题间逻辑关系的不关涉对象含义的句子,而后者是断定某事实的表述经验事实的句子。
对应于这两类句子,证实原则也包括经验证实和逻辑证实两方面内容。
根据证实原则,当通过经验或逻辑都不能证实某命题时,该命题是真值为假的无意义命题。
证实原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它重视科学知识中数学和逻辑的功用,强调通过经验证实任何科学知识,主张将逻辑分析的方法用于哲学,有效结合经验证实与逻辑证实两种方法,注重对命题的内容和形式的检验,从而避免研究者陷人徒劳而无意义的探求。
然而,无论经验或逻辑的证实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证实原则面临的重要缺陷。
二、对经验证实原则及其局限性的思考经验证实是指通过观察和试验,将科学知识同经验事实相比较以确定其有无意义。
石里克认为,经验证实即是经验的可能性,任何命题(或陈述)所论断的内容只要同自然规律相容或不矛盾,则可被经验证实,卡尔那普进一步指出:陈述的意义在于其证实方法。
陈述所断言的内容仅限于可被证实的范围内,当用某句子作出某种断言时,仅是断言了某个经验命题。
当对象原则上超越了可经验证实的范围时,该对象是不可谈论或思考的。
经验的证实包括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即可证实性),对于不能通过直接经验和实际观察所证实的对象,必须采取后一种证实方法。
逻辑经验论
逻辑经验论逻辑经验论逻辑经验论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的理论体系,旨在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实践经验来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在逻辑经验论中,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被视为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方式来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的核心是建立起正确的前提和推理关系,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逻辑经验论中,逻辑思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条理清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经验是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来源于我们与外界的互动和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逻辑经验论中,实践经验被视为验证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检验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
逻辑经验论认为,只有将逻辑思维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逻辑思维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框架和方法,而实践经验则为我们提供了具体操作的指南和经验教训。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行动。
在实际应用中,逻辑经验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经验论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践验证来发现新知识和解决难题。
在商业管理中,逻辑经验论可以帮助企业家们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制定战略决策和管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经验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困惑和追求个人成长。
然而,逻辑经验论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论。
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此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其他方法和工具,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总之,逻辑经验论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的理论体系,它强调将逻辑思维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来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摘要:逻辑经验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实现了“哲学的伟大转变”。
它的产生深刻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
通过探寻其产生的根源方能把握其实质,通过探讨其主要思想旨在寻求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确定性一、逻辑经验主义的演化阶段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是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演化而来的。
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看,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逻辑经验主义就是秉承存在论中的经验论的路径并且以拒斥和清除形而上学为己任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维。
它是西方哲学存在论传统寻求确定性的过程中形而上学传统发生涅槃式革命的结果。
逻辑经验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衰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逻辑经验主义的形成阶段。
1922 年,石里克被邀请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哲学讲座”主持人,以他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维也纳学派。
1926 年,卡尔纳普来到维也纳,成为这一学派的另一领袖。
1929 年,他们发表了名为《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的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正式问世。
第二,逻辑经验主义的鼎盛时期。
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在西方各国引起了普遍的反响,以致形成了一种国际性思潮。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二十年间,逻辑经验主义是西方最时髦的哲学之一。
第三,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阶段。
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以后,逐步同实用主义等哲学流派合流。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困难和内外的批判,特别是由于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学派的相继兴起,原来意义上的逻辑经验主义便日益衰落了。
60 年代后,逻辑经验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不复存在。
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内容、观点、方法,至今在西方哲学界仍然有很大影响[1]。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内核逻辑经验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马赫的观点,不仅重视经验的作用,而且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第五讲归纳论证与类比论证
太远的原因不再直接造成结果 “远因谬误”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 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 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 失了一个国家。”
中国古人遇到月食便放鞭炮“驱天 狗”,在月食时放一段时间鞭炮后,月 亮会重现,于是认为放鞭炮是驱走天狗, 使月亮重现的原因。
5. 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
如果己知某一复合事物情况是某一复杂现象 的原因,又已知这一复合情况中的一部分情况是 这一复杂现象的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复合情 况的剩余部分与复杂现象的剩余部分有因果联系。
场合 ( 1) ( 2) ( 3) ∴
先行情况 S、T、W T W S
6
运用求异法的注意事项 要确定被考察的正面场合与反面场 合的先行情况中,除了已发现的不同 情况以外,不存在其他差异。
3.
求同求异并用法(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如果一组场合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P,另一组
这种方法又称为契合差异并用法。 场合不出现现象P,而且出现现象P的这组场合 有且只有一个条件S是相同的,而这个唯一相同 的条件S在现象P不出现中场合中不出现,那么, 这个相同的条件S就是某一被研究现象P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成员: • 维也纳学派:石里克(Moritz Schlick),卡
•
•
•
尔纳普(Rudolf Carnap),弗兰克(Philip Frank ) , 汉 恩 ( Hans Hahn ) , 纽 拉 特 ( Otto Neurath ) , 费 格 尔 ( Herbert Feig),魏斯曼(Friedrick Weismann), 克拉夫特(Victor Kraft) 柏林学派:莱辛巴哈(Hans Reichbach), 亨普尔(Carl Hemple) 华沙学派:塔斯基( Alfred Tarski ),卢卡 西维茨(I. Lukasiewicz) 伦敦:艾耶尔(Alfred Ayer)
第五讲 逻辑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பைடு நூலகம்.19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自然辩证法史 • 科学哲学,科技方法论,思维科学与认知哲学,
• •
数学哲学,生物哲学,地学哲学,复杂性与系统 科学哲学,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易学与科学 技术哲学,军事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技创新 科技与社会(STS),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生 命伦理学,环境哲学,休闲哲学,科学技术学, 技术与经济咨询,科技文化。
• • •
•
3) 1938年以后以美国为活动中心 1933年,汉恩病逝。1936年,石里克在维也 纳遇刺去世。 1938年底,大部分成员由于纳粹的迫害,移居 美、英两国。同年,《统一科学百科全书》开 始在美国出版,《科学哲学》杂志同时创刊。 1939年,“科学统一运动”世界大会在哈佛召 开。 20世纪60年代初库恩学说的挑战。
• 1. 什么是科学哲学 • 2. 逻辑经验主义概况 • 3. 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观点 • 4. 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反思
一.什么是科学哲学
scientific philosophy (科学的哲学) 性质 一种哲学观 主题 主题是哲学的性质 philosophy of science (关于科学的哲学) 一种科学观 主题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5)科学理论的本质和结构问题: 科学理论是什么(陈述系统、理性事业)?科学命 题和科学概念的结构如何?如何看待公理化形式和模 型的作用? (6)科学说明或科学解释问题: 什么是科学的说明、非科学的说明?科学说明的程 序和类型有哪些?科学说明与科学定律、科学预见的 关系怎样? (7)对科学的检验问题: 检验的基础是什么?检验的标准是什么?经验能否 证实或证 伪一个科学理论?有没有判决性实验? (8)科学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的模式是什么?在科学发展中内外因素的 作用是什么?
(2) 发展史:
• •
• •
•
1) 创立时期(1920—29) 1907 年,弗兰克、汉恩和纽拉特等组织了一个哲 学研究小组,这个小组被称为“第一个维也纳学 派” 1922 年,石里克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的哲 学”讲座教授 1926年,卡尔纳普到维也纳大学任讲师 1928 年,维也纳学派的部分成员建立了马赫学会, 纲领是:促进和传播科学的概念,为现代经验论 铸造一种塑造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所必需的思想 工具。 1929 年,《科学的世界观 —— 维也纳学派》发表, 宣告维也纳学派正式成立
• • •
2) 发展时期(1930—37年) 1929年,维也纳学派首次作为一个独立团队参加 了在布拉格举行的关于精密科学认识论问题的国际 会议,取得极大成功。 1930—31年,《认识》杂志创刊,发表了石里克 “哲学的转变”。 1935年,在法国索邦召开的国际科学统一大会是 维也纳学派活动的顶点。
(9)科学的进步或真理性问题: 科学是不是逐渐向真理接近?科学进步的标准是 什么?科学的发展是否就是科学的进步? (10)科学的合理性问题: 科学是理性的吗?科学有普遍有效的方法吗?如 何看待形式化方法? (11)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生命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社会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等等。 (12)科学的目的、价值、局限性问题: 科学与文化、宗教的关系问题等等。
目标 目标是哲学的科学改造
代表 逻辑经验主义
目标是提供科学理论及 其发展的模型 历史主义
发展历史:
• 萌芽:公元前6世纪-公元15世纪
•
•
(亚里士多德、司各脱、奥卡姆等) 成长:16世纪-19世纪 (培根、笛卡尔、休谟、孔德、马赫等) 成熟:20世纪初至今 逻辑经验主义(石里克、卡尔纳普)——证 伪主义(波普尔)——历史主义(库恩)——精 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科学实在论(普特 南、夏普尔)——后现代科学哲学(费耶阿本德)
(1)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作为科学的哲学是否需要形而上学?科学本身是否 具有形而上学的成分?科学与形而上学如何区分?等 等。 (2)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问题: 究竟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3)形式科学与经验科学的划界问题: 分析与综合、理论与观察、形式与经验能否截然分 开?它们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数学和逻辑的真理性? (4)科学发现问题: 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结构是什么?能否把发现和辩护 截然分开?观察经验、归纳、假说、演绎和科学理论 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二.逻辑经验主义
1.逻辑经验主义概况 • 逻辑经验主义(logical empiricism),又
称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逻辑实证主义指维也纳学派解体前,逻 辑经验主义指维也纳学派解体后的变化 和发展。 • 现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完整严谨的体系, 被称为“标准的科学哲学”。
自然哲学
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
科学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 证伪主义 历史主义 精致证伪主义
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技术哲学的两种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理论 技术哲学前沿研究 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责任 科技与经济 科技与政治 科技与伦理
技术哲学
科技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
(3)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来源:
1) 逻辑主义:
逻辑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的数学哲学和数学基础的 重要学派之一。逻辑主义主张把数学“还原”为 逻辑,认为数学就是逻辑的一部分,全部数学都 能从逻辑推导出来。 逻辑主义的思想可追溯到17世纪莱布尼茨建立科学 的普遍语言和一般的推理演算的想法,其创始人 可以说是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而最有代表性并 努力去实现逻辑主义主张的则是英国数学家、哲 学家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