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及表单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完整word版)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能、CO2(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编码:S22.3/S22.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 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胸心外科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接受手术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实施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肋骨骨折;血气胸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超过65%的肋骨骨折患者合并有血气胸。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如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对肺脏造成压迫并危及其生命。

手术是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主要治疗手段,其通过手术复位以及创口处理对症治疗,并在术后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以促进胸前内积血、积气的排出[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指根据常规护理标准,对某个疾病或某一类患者设定的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项目或诊疗计划为纵轴,严格按护理项目执行的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流程化,是一种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的护理模式[2]。

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手术患者,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胸心外科收治并予以手术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纳入标准为:(1)确诊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接受择期手术治疗;(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4)能配合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护理计划表
姓名病房床号住院号
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日期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O T E—P)效果评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肋骨骨折导致的疼痛、胸廓运动受限、反常呼吸运动有关。

2疼痛
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或胸腔感染。

1.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现场急救:采取紧急措施对危及生命的病人给予急救。

对于出现反常呼吸的病人,可用厚棉垫加压包扎以减轻或消除胸壁的反常呼吸运动,促进患者肺复张。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咳出分泌物和血性痰,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加强呼吸道护理,包括吸痰和湿化。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胸腹部活动以及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1.减轻疼痛遵医嘱行胸带或宽胶布条固定,运用镇痛、镇静剂或1%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封闭。

2.病人咳痰时,协助或指导其用双手按压患者胸壁。

1.维持有效的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量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其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根据血压和心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

2.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胸腔引流液量、色质和性状,若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ml并持续三小时以上,说明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积极做好开胸手术的术前准备。

1.密切观察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因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鼓励并协助病人有效咳痰。

3.对开放性损伤者,及时更换创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通畅。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

专业护士护士长(组长)(日期)。

(完整版)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12.27•【文号】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施行日期】2012.1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我部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非侵袭性胸腺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裂孔疝、肺良性肿瘤、自发性气胸、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肾癌、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县级医院9个常见外科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县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级医院亦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2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2012年版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陈海勇、胡瑞荣、焦雅辉电话:************、68792840邮箱:*****************附件: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12月27日附件: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侵袭性胸腺瘤(ICD-10:D15.001+M8580/0)。

行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臨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0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时间为(14.6±1.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2±2.1)d (P<0.05);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P<0.05)。

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展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肋骨骨折;血气胸;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肋骨骨折是临床胸外科常见疾病,临床数据统计发现约有65%以上的肋骨骨折患者发生血气胸,该类患者的病情凶险,发生时如不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手术治疗是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临床实践发现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为证实这一实践结果的准确性,本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摔伤29例,交通事故62例,重物砸伤10例,其他原因5例。

其中合并血胸患者27例,合并气胸患者54例,合并肺挫伤患者13例,合并复合伤患者12例。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研究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9±1.3)岁;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1±1.5)岁。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1)少数(≤2)肋一处骨折(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胸部CT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复位或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应用117

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应用117

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2日至2014年5月2日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占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肋骨骨折;血气胸;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137-02本文为进一步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0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来评价护理效果,现报告经过统一的分析和整理,具体详情如下。

1.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方法1.1 患者的基线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2日至2014年5月2日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占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3±4.11)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值为25:25,其中有17例交通伤患者、13例重物砸伤患者及20例挤压伤患者。

对照组5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9±4.39)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分布比值为24:26,其中有18例交通伤患者、12例重物砸伤患者及20例挤压伤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88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例,按照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模式。

出院当天,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护理服务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同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肋骨骨折;血气胸;并发症肋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肋骨骨折患者多伴有血气胸的情况。

造成血气胸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暴力致伤后,肺部压力忽然升高导致肺泡破裂,气体通过裂孔进入胸腔,引起患者胸悶、气促、呼吸困难等血气胸症状。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而适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关键[1]。

本次研究以笔者收治的88例患者展开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8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

按照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4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15~74岁,平均(44.5±4.9)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8~73岁,平均(45.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48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48例

生固塞垣医型箜!Q生!旦箜21鲞筮!垒朔g蝤!矍』21婴型堕堕塑塑!丛墅堕些』尘z:垫!Q:Y垡:21:盟!:!璺采用磨钻进行精细操作,根据术前确定的矫形度数将椎体内切除为前窄后宽的“V”形窄隙,精确控制楔形截骨面,C形臂监控复位和矫形程度,矫形后松质骨对松质骨的截骨面保证矫形后脊柱的稳定性,可早期获得融合,避免矫形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侧截骨完成时,行临时同定棒同定,以防对侧截骨时异常活动损伤脊髓,截骨完成后通过两侧交替放置逐渐预弯角度的固定棒和改变体位而缓慢对截骨处进行加压闭合,避免使用瞬间暴力。

经椎弓根截骨为三柱截骨,若截骨范围大出现脊髓皱褶,必要时停止矫形,通过咬除椎板或椎体间植骨以延长前中柱防止脊髓损伤。

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截骨矫形完毕行唤醒试验,观察双下肢运动情况。

总之,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中小心操作,根据C型臂透视控制矫形程度,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本组病例数量和随访时间有限,尚需积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48例库建立刘秀敏李红哲59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1]李宝俊,丁文元,张为,等.后路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强直性柱炎后凸畸形的中短期随访E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9):736—739.[2]毛克亚.王岩.张永刚,等.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炎后凸畸形[J].脊柱外科杂志,2007,5(2):85-87.[3]田慧中.王彪.,R霞,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正内固定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7):509-512.[4]C he n I H,C hi en J r r,Y u TC.Tr ans p edi cul ar w ed ge os te ot o m y for C O l-re et i o n o f t hor acol um bar kyp hosi s i n a nk yl os ing s pondyl i t i s,expe ri—ence w i t h78pat i en t s[J].spi ne,2001。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S22.30 )、多发性肋骨骨折(ICD-10 :S22.40 )伴创伤性气胸(ICD-10 :S27.00 )、创伤性血胸(ICD-10 :S27.10 )、创伤性血气胸(ICD-10 :S27.20 )。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 :34.04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1. 病史:多有外伤史。

2. 临床表现:(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 X 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充分镇痛,胸带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2.30/S22.40 伴S27.10/20 肋骨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创伤性血胸创伤性血胸/ 创伤性血气胸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w 12小时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2)X 线胸片、心电图;(3)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骨髓瘤相关检查、胸部CT、血气分析、腹部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81 肋骨骨折

81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肋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ICD-10:S22.3\S22.4)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2.3\S22.4闭合性肋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X线胸片、心电图;(4)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血气分析、腹部B超或CT、头颅CT骨髓瘤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2T16:43:58.5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作者:刘媛媛[导读] 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进行分析刘媛媛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目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7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痤疮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护理中,介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效果;分析肋骨骨折一般是指肋骨遭受到不同程度外力撞击所致,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咳嗽严重疼痛、自主活动受限等,严重会并发血胸、气胸、支气管、心、肺脏器受损,其中腰椎脊柱骨折比较常见,该疾病恢复期漫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乏专业呼吸、排痰、运动康复护理,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对其采取科学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即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请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7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采取随机法分组,分为实验组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8-74之间,平均年龄(51.0±3.3)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8-75之间,平均年龄(51.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
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
(4)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血气分析、腹部B超、骨髓瘤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