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产热增加 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
——————————
分度
温度范围
——————————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体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的形成:机体产热和散热两生理过
结果
机体的产热:
程动态平衡的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安静--肝脏 运动--骨骼肌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机体的散热: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呼吸、排 尿、排便也散发部分热量。
2、行为性体温调节
--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 以生理性体温调节为前提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37℃ 37.5℃ 36.5℃
36.3~37.2℃ 36.5~37.7℃ 36.0~37.0℃
影响体温的因素(0.5~1 ℃ )
年龄:婴幼儿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略低于成人 性别:女性体温比同龄男性稍高,约0.3℃ 饮食:饥饿、禁食时,体温会下降;进食后体温可升高

运动:激烈运动时,骨骼肌强烈收缩,使产热增加,体
温升高。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体温升高。
昼夜: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6时最高。
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 蒸发
体温的调节:
1、生理性体温调节
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①扩张血管,增加仪表血流
量②增加出汗,加速呼吸③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 ④减少肌肉活动
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①收缩血管,减少辐射散热
②通过交感神经抑制汗腺活动,减少出汗③增加肾上 腺素分泌,提高组织代谢④寒战,增加产热
体温过低的临床分度
————————————————————
分度
温度范围
————————————————————
轻度
32~35℃
中度
30~32℃
重度
< 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
————————————————————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要点*
1.提高室温:维持室温22-24℃ 2.加强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准备抢救 4.此外,协助病因治疗 5.健康教育
Chapter 8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测量生命体征的意义:
• 1、生命体征平稳是人体机能运转的基本条件。 • 2、生命体征是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客观反映。 • 3、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是
否发生功能障碍。 • 4、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状态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 5、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
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 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 提供依据。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emperature
温措施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
• 休息 减少能量消耗,提供合适环境 高热:绝对卧床休息 低热: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 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食物色、香、味 少量多餐,补充高热消耗 多饮水(2500~3000ml)
• 保持舒适和清洁 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 安全护理 床档、约束带 • 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 1、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的概念。 • 2、掌握正常体温的范围、发热的护理以及
体温的测量和注意事项。 • 3、了解体温的产生与调节以及生理变化。 • 4、熟悉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机体深部的Fra Baidu bibliotek均温度。
体表温度:指机体的皮肤温度。受环境、衣着情况影响 体核温度:指机体深部胸腔、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相对稳定且较皮温高
• 加强病情观察 一般情况4/d 高热时6/d,恢复正常3d后,1~2/d 热型、临床过程、症状体征 • 健康教育
(二)、异常体温-体温过低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 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 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 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临床表现:
体温不升,皮肤苍 白冰冷,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心率慢, 呼吸减慢,尿量减 少,反应迟钝
超高热
41℃以上
——————————
最高耐受温度40.6~41.4 ℃
体温过高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
表现:骤升、渐升,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护理:保暖、给予热饮
2、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快、深 护理:对因治疗,物理或药物降温
3、退热期 (产热<散热)
见于疟疾等疾病。
发热无一定规 律,持续时间不 定。多见于流行 性感冒,癌性发
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患者的护理: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增进病人舒适,预防
并发症 保证休息 心理护理
常用的降温方法及护理
物理降温: 局部冷疗:冷毛巾、冰袋 全身冷疗:温水擦浴、酒精擦浴
药物降温: 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 右,达数天或数月 ,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 球菌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
体温可达39℃以上, 24h内温差达1℃以
上,体温最低时仍 高于正常水平。多见 于败血症、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 上, 持续数小时或更 长,然后下降 至正常或 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间 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 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表现:皮肤温度降低、出汗 护理:及时更换衣被、保暖,密切观察病情
发热型态*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 上,互相连接,就构 成了体温曲线,各种 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 热型。
常见热型
1.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2.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3.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4.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