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合集下载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教书育人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是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点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起到关键作用。

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发扬品德美德、培养优秀的人格。

教师要注重在生活中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心中积极向上;对教师行为的模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且促进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教师还应该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在文化课程中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启示。

此外,学校应该制定全面的德育规划。

德育规划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接受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有意识地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情况,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家长应该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良好的品德修养。

家长还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德育更是重中之重。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德育素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品德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业中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影响。

当我们作为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才能够创造一个有爱、有信、有望的未来。

教书育人 育人为先

教书育人 育人为先

人才培养文 / 梁宇政教书育人 育人为先摘 要:教师应“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

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应根据党和社会的要求,将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到整个教学工作中,且育人必须为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品德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 引路人 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笔者印象中,老师的工作就是把书本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随着在高校工作年限的增长,笔者对教师这一职业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教师的工作,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且育人必须为先。

笔者在企业工作过,也代表部门去学校招聘过。

虽然在用人或招聘时,大家都想招聘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事实上往往招不到合适的。

平时见的比较多的,要么是没那么聪明、学习进度有点慢,但是品德好,认真学、愿意学,做事情也能考虑别人感受的学生;要么是聪明、领悟快、技术好,但是品德一般,做事情从来不考虑其他人感受的学生。

在品学不可兼得的情况下,笔者更愿意接纳前者成为笔者部门的成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高校教师,更应顺应党和社会的要求,将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到整个教学工作中,且育人必须为先。

结合笔者招聘时的经历,笔者在高校工作后,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忘将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在日常教学中,总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缺乏积极性。

作为教师,除了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讲,更要告诉学生,如果不努力学习,毕业后将很难找到工作,没有稳定的工作,人生的道路将充满泪水。

于是,有些学生就会向笔者抱怨,为何他的父母在年轻时不能努力挣钱,弄得他要在这里痛苦地学习,如果他的父母能让他成为富二代那该多好!不可否认,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父母对小孩也是百般宠爱,造成小孩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甚至觉得父母对他们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在遇到学生抱怨时更应做到育人为先,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者和模范者,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让学生获得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思维能力
和实践能力;德育则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品格和价值观。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
掌握科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和手段,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课后,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提高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全社会公认的理想、追求情操高尚、道德操守优良、规范
言行、团结友爱的品行和健康的心理。

为了有效地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
身综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更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灵活教学。

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高尚的师德,做一个以身作则的模范教师,引领学生向德性与真善美方向发展。

总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
学工作需要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注重教育品质,具备高尚的师德和高素质的教育教学能力,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聪明才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

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

教书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

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难以实现。

作为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一、为人师表,树立楷模教师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教书是指教学生,育人是指培养学生。

教师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师表,要当学生为人处事的楷模。

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必须面对和需要审慎处理的主要人际关系。

教师这个称号是很崇高的,教师要对得起国家、社会和人民给予教师的信任,不要辜负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殷切地希望。

要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

要做到“仰不负于天,俯不负于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摆正人、财、物的关系。

金钱是个好东西,有钱可以给我们更加美满的生活。

有钱可以得到尊重,有钱可以获得尊严,有钱可以买到生命的延续,甚至有钱还可以……。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教师要廉洁从教,不能对学生巧取豪夺,这样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看法和“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二、教师、学生和家长良性互动教师要密切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了解。

要被对方了解和接受,就要了解人、尊重人。

尊重人的前提是要了解他,没有了解就没有尊重。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教师要得到认同。

教师的所作所为、是与非、良与莠、对与错,要能够使交往的对象认知。

自认为教学活动搞得很热闹,水准挺高,没有鉴别对象的认可没有用。

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上不去,学生、家长和社会都不会认同。

师生要互动。

被认知后,会产生良性的反馈。

学生会给予教师支持和鼓励和帮助,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也会获得真知和灼见的。

关心学生的一切。

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等。

当然,关心要有度。

关心学生的一切,不等于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于学生。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他们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以自己的言行和品质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德育功不可没,它是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德育,因为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通过德育,我们能够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让他们学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奋上进、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从而使他们成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世界素质的合格公民。

德育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辞,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引导学生。

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品质,要有诚信、责任、乐观、勇敢等优秀品质的涵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真正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要设置德育课程,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会道德观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讲座、德育游戏活动、德育经典演讲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道德的魅力和良好的能力。

家庭也是德育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

要鼓励孩子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建立起尊重、关爱、团结和信任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德育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社会组织和企业要为学校提供德育活动场所、志愿者服务等,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德育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保障。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这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和追求的目标。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被逐渐凸显出来。

教书育人,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孔子曰:“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其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格。

这就是德育的根本之处。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品德的观念和理念。

在传授知识的德育更是时刻不可忽视的任务。

就好比一位园丁,该给树木浇水施肥一样,因而,对待学生更应该细心呵护。

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

只有通过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地影响和塑造学生成长成才的品质。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似乎有所下降,但实际上,德育却更具有重要性。

因为德育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正所谓“德才兼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石。

没有好的品德基础,再多的知识也只是一座空中楼阁。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就是要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明理、懂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只有以德育为先,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

在历史长河中,德育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秦始皇通过实行法家教育,形成了尚权势的传统,导致了学生的为人处世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为第一的思想品质。

相对而言,汉武帝更倾向于儒家教育,提倡富国强兵、崇德向善的思想传统。

隋唐时期的嘉定文教、唐代空前繁荣的科举,都离不开德育在其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宋代的朱熹思想和程朱理学,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方式和德育理念。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良好的人格发展。

而德育为先则强调把德育放在教育中的首位地位,将德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在品德上得到塑造与提升。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具体实践,首要是倡导课堂文化。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环境。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和谐秩序,注重学生的自律和规范行为。

通过制定课堂纪律和规则,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意识。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建设,创设一个友爱、互助、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辨别是非、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和谐,培养他们正义感、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师还应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让他们了解和关注社会的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关心公共事务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师自己也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信念。

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鼓励和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德育的积极参与。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宗旨与使命。

教书是指教育者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素养。

而在这两者之中,德育更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因为德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更是社会的立身之本,国家的兴旺发达。

教书与育人应该是一体的,而德育更是应该摆在首位的。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体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他们的基本职责。

而在这两者之中,德育是教书的基础,育人的灵魂。

一个人如果只是被教育到了一定的知识水平,但是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把德育摆在首位,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他的行为举止,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发展方向。

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普遍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这个社会将充满贪欲、冷漠、争斗和不公。

这样的社会肯定是无法取得持续发展的,更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德育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而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推动社会朝着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有力量应对各种挑战,实现长治久安。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要有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国民的素质上。

如果国民普遍缺乏良好的德育,那么国家必然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危机和挑战。

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德育摆在首位,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扬我国威,兴我文明。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

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

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

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是师德的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作者:季敏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3期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井冈山认真学习井冈山精神,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井冈山可歌可泣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我怀着崇敬和忐忑穿上红军服,带上红军帽在班旗面前庄严宣誓时,我感叹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当我看着毛主席和革命前辈简朴的旧居时,我忆苦思甜;当我听着何长工的故事、看着实景演出中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离别改变中国时,我一次又一次湿了眼眶;当我读着八角楼和龙江书院的沧桑历史时,我深知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当我登上黄洋界,走着崎岖的挑粮小道时,我深知作为教师身先士卒,行为示范的重要作用;当我体验拓展教学团队挑战项目时,我切身体会了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对教学效果的重大影响;当我走进烈士陵园、接触红军后代时,我深深明白了教学中必须做到德育为先。

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我在课堂上较少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信很多老师跟我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渗透?具体怎么渗透?但是一次学生就业座谈会改变了我的想法,专业老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乃至于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建议当场改变了原来的就业计划。

这件事让我为之震撼!静心思考,学生对专业教师的信任不仅仅止于专业课,专业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必不可少。

我们都熟悉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中“传道”优先于“授业”、“解惑”,起初大家可能会怀疑,难道作为专业教师,学生思想教育比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答案是肯定的。

传道与授业解惑的关系,就像师德师风与业务能力一样,没有师德师风为基础,再好的业务能力也不足为师,传道是授业解惑的基础。

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就像食物与盐巴的关系一样,食物固然可以裹腹,但是缺少了盐巴,必然索然无味,两者融合才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井冈之行,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一、教书育人的内涵与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教书育人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学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是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使命,教书育人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教书育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观。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格、道德、人品等方面的工作,它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

只有在德育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

二、加强教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为了加强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民间传说等形式传递一些道德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演绎等方式了解一些典型的道德事件和道德人物。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引导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德育引导。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师德榜样。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独立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要加强教书育人工作,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做到德才兼备。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身要严格要求,在言行举止上做到合乎校规、合乎道德。

育人为先,立德树人—我的带班育人方略

育人为先,立德树人—我的带班育人方略

育人为先,立德树人—我的带班育人方略摘要: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理念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正确的政治立场、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从我的个人工作经验出发,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前言:从业以来,我已经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的光阴里,教育体系及教学政策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学生脸上灿烂的笑容以及我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决心。

任教以来,我曾经获得过市级先进教师荣誉,并一直担任团先进班主任及团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这些荣誉既是对我过往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继续拼搏奉献的激励。

我将在本文中从育人理念、班情分析、班级发展目标、班级管理实践、班级管理成效等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一、立德树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身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就首先要具备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从业二十余年来,整个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新的教学政策层出不穷,新的学生与原来的学生成长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经历不同,因此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没有一种固定的班级管理方法能够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唯有坚持这一理念,班主任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学习需求出发,不断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目标。

当前阶段下,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深入人心,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正确的政治立场、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因此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一生中遵循道德和法律做事,既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安全;当前阶段,大量的西方文化通过网络等渠道涌入我国,青少年受到较大影响,部分青少年形成了金钱至上与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班主任要想办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新一代的中国少年儿童,成长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之下,因此吃苦耐劳的精神差一些,爱国主义精神也没有那么理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因此,这就要考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

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谓教书,毫无疑问,即“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那么,何谓“育人”?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并且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国教育部长周济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德育的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

由此可见,如何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学校目前所面临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中的误区1、德育教育场合的误区虽然如今各个学校也把德育工作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方面,但由于我们对于校园中德育教育场合的认识常常陷入一种误区,所以往往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刻意去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升国旗、开班会、听报告等等,当然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活动,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收到的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中,所作的发言常常是提前准备好了的空话、套话、官话、场面话,而非内心真实所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听者只能算是一种意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有甚者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学校只是在做一种虚假的口号,不利于以后的德育教育。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的。

当你让学生拾起地上的纸片时,就是提醒他们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你随手关上教室的灯时,就是做了一个节约资源的示范……总之它可以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2、德育教育技巧的误区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经常找他谈话,一谈就是一个小时,他怎么就是不听呢?”是的,这样的“日月谈”老师大有人在,而且他们的确在苦口婆心地规劝,但收效却是甚微。

教书育人的经典句子

教书育人的经典句子

教书育人的经典句子教书育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

下面列举了十句经典的教书育人的句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 "教师之道,以德为先。

"这句话强调教师的品德和榜样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学生的火焰。

"这句话强调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3. "教书育人,先育人后教书。

"这句话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4. "教师是知识的引路人,学生是自己的主人。

"这句话强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这句话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6. "教育是一种播种,收获需等待时间的来临。

"这句话提醒教师要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7. "教育就是点亮一盏灯,照亮学生的前程。

"这句话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它能改变学生的命运,指引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8.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句话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9.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句话强调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创新精神的公民。

"这句话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品格、有才能、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书育人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心去引导学生成长。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成绩优秀,更需要学生在品德上做到优秀。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书育人的意义、德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德育的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一、教书育人的意义教书育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学生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

教书一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教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人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

正如孔子所说:“当仁不让于师。

”可见在古代,师德是非常受重视的,而今天重视教书育人更是刻不容缓。

教书育人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和道德品质。

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良好的师德和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书育人还意味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使命,也是社会的需要。

二、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德育首先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一个人应当具有努力奋发、坚忍不拔、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这些品质都是德育应该培养的对象。

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能够塑造学生优良的心灵品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困难,而德育的力量可以使他们坚守正道,不偏离正确的道德观。

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保持心中的“良知”和“爱心”。

这样的学生不仅有着优秀的学业表现,更是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马元沛党的十七大对“育人为本”教育目标的表述。

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尊敬学生的重要性,指引学生发展。

“德育为先”一个“为先”,特别明确地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的地点。

师德古来有之,不一样时代对师德有不一样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给予了新的内涵。

所以,修师德、树师表、讲课老师风、教书以育人为本,不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针对上述我就浅谈几点教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浅显认识,望同仁赐教。

1、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权衡教师个人行为和质量的最高要求,也是当教师的实质要求。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放心教育事业的,更不行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建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第一要建立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今世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仿佛他们不是在“工作” ,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尝快乐。

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由于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风趣,或许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忱干出来的。

其次,教师不该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宁愿地当教师,让教师在焚烧自己的时候,享遇到人生的兴趣,感觉到人生的价值。

假如哪位老师到了只是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实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实的教育是发自心里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实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敬业爱岗,热爱本员工作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爱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详细表现,更是教师教勤学生的前提。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育人、塑造人的事业,不可以没有感情、没有爱,爱是当教师的道德底线,没有爱学生最最少的开始,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当老师。

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

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

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夲文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提出应将传统的“教书育人”旗帜鲜明地改为“育人教书” 更妥,并着重分析了传统提法“教书”在先,“育人” 在后所造成的诸多误解及其危害,以引起全社会对“育人” 工作的重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标签:教书育人误解先后顺序“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教书” 和“育人” 同等重要,这本身无可争议的,笔者也完全认同。

笔者只是认为传统“教书育人”提法的先后顺序有些欠妥,让人容易产生诸多误解,以至造成今天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现象,因而提出:应把现行的“教书育人”提法的先后顺序做一调整,即“育人教书” 更妥。

也就是说,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把“育人”放在首位,明确自己的首要职责和使命是“育人”,把“育人” 做为自已的第一要务,其次才是“教书”。

对这-提法先后顺序的更改,看似只是提法问题,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笔者据自已从教三十余年的感悟和对当今我国教育界现状的了解,分析了传统提法容易让人产生以下几方面的误解及其危害,引发大家讨论,从而引起全社会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重视。

误解之一: 容易告成学校和教师的误解。

传统“教书育人”提法,“教书”在先“育人”在后,容易让学校和教师产生两方面的误解,一是误解为教师的职责是先“教书”后“育人”,即教师应先教好书,传授好知识,后再做“育人”工作,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多用于“教书”,只用较少时间和精力去做“育人”的工作,也就是说“育人”是“教书”之余的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把重要的“育人”工作边缘化了,这是目前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如许多学校课表中总是优先安排语、数、外等主科,极少安排思品课等,甚至擅自将课表中的“德育课”、“思品课”、“手工课”等改为语、数、外等lQvpdMdI0guYc3IE6TkThnjh0vdg+AxNyOLEWMrAYNI=,这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教育,即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成员,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下面,我将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主题,从教书育人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这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同研讨这个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根本的问题。

明确教书育人的意义,也就是要明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什么要教书育人?首先,教师教书育人是学校基本职能的需要。

高等学校承担的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其根本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有明确的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开端,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学校是不固定的,但教育的宗旨已经是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汉朝有了固定的高等学校,叫“国学”,唐朝时发展成为国子监,国学和国子监一般开设五门课:诗、书、礼、义、春秋.宋、元、明、清时有书院,如长沙的岳麓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等等.到了近代,教育有了大的发展,中央电视台之前播放的《恰同学少年》讲的就是毛泽东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习的那段经历。

其中讲到,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曾问学生:在校五年将如何度过?他给出的答案是要“修身储能”,即不仅要学好德智体等各门功课,而且要为将来报效国家储备各种能力。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学校,包括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名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其职能都是以育人为本。

其次,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职责的需要.教师是非常神圣的一项职业,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作者:杨锦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1期
摘要:教育是一生的事业。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要做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先肃清自己的心境,热爱自己的事业,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走向新时代的新教育。

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教育,像爱自己一样热爱教育,用余生做好这一件事情——教书育人!“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兮,吾将克己而不忘初心”。

关键词:育人为先爱己爱生爱教育
一、学校发展需要“人和”和“意识”
教书有一些年头了,今年在统计自己的教龄的时候,不禁长叹时光流逝得太快,回想这些年的任教经历,可谓是五味陈杂。

十五年中,前十一年我在贵州省黔西县谷里中学担任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成天都泡在高考的题海里捣腾,也忘记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在谷里中学,也经历了她的发展,从一个小型的农村中学发展到大型的农村高级学府,包含了初高中的全程教学,有这样的规模,除了上级领导的关怀,还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协作,因此,我觉得学校要发展第一要素是“人和”。

想来我到交梨民族中学已四年有余,四年里的点点滴滴:前辈的谆谆教诲,同仁的热心帮助,学生的可爱淳朴,让满心浮躁的我慢慢学会了谦和,慢慢学会了接纳,慢慢学会了重塑激情。

感激之情难于言表,融成一句满怀深情的“谢谢”。

回想刚来这里的时候自己的意识,感觉自己是在犯傻。

期初,我认为,大型学校我都能出类拔萃,这样的小型学校,自己工作起来肯定是得心应手,况且高考我都能拿下,初中知识更是易如反掌。

殊不知啊,隔行如隔山,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年龄与高中生大相径庭,他们拥有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也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他们拥有决战自我的豪情,也拥有个性张扬的叛逆;他们拥有回归自然的淳朴,也拥有尝试新鲜的好奇心。

想用教导高中生的模式来教育他们是完全不可行的,我在课堂上讲解得神采飞扬,学生的心思却在课堂外出神入化,我立即调整状态,积极向前辈讨教经验,多多听课学习,调整教学思路,局势才得以扭转,因此,我认为学校要发展的第二要素是“意识”。

二、教师的幸福
教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业,却是这个社会里不可或缺的职业,于是很多同仁有了无限多的优越感,再加上,教师有令人羡慕的假期,有向公务员看齐的待遇,人潮如洪流般涌向教师队伍。

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舆论:教师虐童、教师擅离职守、教师误人子弟……教师各种不合格,不配作为人民的公仆,随之而来的就是上级铺天盖地的整改措施、实施方案……
终于有人呐喊出:“教师跪求学生来学习”。

诚然,上面的坏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但是亦不可一竿子打死一帮人啊!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教师再也不敢好好教书育人。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需要我们时刻反思警醒自己——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作为一名长年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更要时时“照镜子”——让自己拥有自信力、“洗洗澡”——正视错误,面对困难,改革创新、“回头看”——温故而知新、“治治病”——在教育奔腾的大海里乘风破浪。

纵观当下教育领域,教学质量又让教师间形成了你争我夺的局面,学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奇招频出,教师为了争夺荣誉称号也是耗尽心血,一时间教育界烽烟四起,各种所谓的教育模式排山倒海而来,好好的教学资源不是被抄袭就是不被共享,好好的课堂硬生生变成了热闹非凡的集市,教育确确实实只剩“教”了,这样一来,教学成果可想而知,这一时期的部分学生当真就成了改革创新的牺牲品?不,当然不能。

此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故步自封会落后,广开言路也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作反思,看到自己的优势,明了自己劣势,唯此,方能知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去哪里拿,怎样拿。

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先了解人灵魂深处的欲望,因此,我认为“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想要的,才可以重塑他们的心灵,才可以达到育人之成效。

三、爱己爱生爱教育
名利的诱惑力固然强大,有许多同仁包括我自己也曾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受苦受难的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当他们用那稚嫩的声音呼唤着“老师”时;当他们用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注视着你时;当他们用那通红的小手牵着你的衣襟时。

任由谁都无法再随利益驱使自己,所以,我亲爱的老师们,学校要发展,教育要发展,靠的不仅仅是那冰冷冷的分数,还有那份沉甸甸的“爱”:师生之爱,同仁之爱!
有了这份爱,教师就是幸福的。

当看见一个个孩子面带微笑地踏入社会;当孩子们面对困难能坚持不懈地想办法解决;当孩子们弱弱地说上一声:“老师,谢谢你”。

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幸福。

这才是“教育”的初心啊!
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其关于“人品”的这一学说:“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在这个物欲横流,文凭乱飞的时代里,任用贤者才是首要。

贤者:忠诚、敬业、主动、积极、负责、热情;注重效率、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低调、节约、感恩。

拥有了人品,就会做人了,会做人了,事情自然能做得好!学习也不外乎于此,因此,“育人”是教育之首要任务。

我曾有一个理想——将教育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自小我就喜欢模仿教书先生的姿态,长大后更是崇拜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恩师,那绘声绘色讲授人生哲理的身影,那铿锵有力句句沁心的声音,那严厉俊朗的神态,无不让我对之魂牵梦萦。

后来啊,我也站上了这三尺讲台,从一处跨越到另一处,唯一不变的是我选择教育时的初心,只有自己不忘本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
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只要自己忠于教育事业,将之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定会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教育,像爱自己一样热爱教育,用余生做好这一件事情——教书育人!
《师说》里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传道,就是“育人”。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三个字:“上”“止”“正”。

所谓“上”,是说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具备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而不要仅仅盯住那几级职称在努力。

所谓“止”,是说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作为社会对教师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恳请讲究一下公理平衡;作为教师,一时的挫败感不要耿耿于怀。

所谓“正”,乃是“道”,可以是王道、人道,至于孰前孰后,各有所释,教着教着,学着学着,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做到“正”——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古有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的我想说:“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兮,吾将克己而不忘初心”。

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的宗旨,安然于心,重塑激情,让自己全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真正做到“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无论怎样,我依然秉承上人的观念: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教会我旗下的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学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淡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