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原子光谱法(讲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5 干扰及其消除
光谱干扰:光源产生的共振线附近存在非待测元素谱线或
试样中待测元素共振线与另一元素吸收线十分接近。
来自光源和原子化器 消除:减小狭缝宽度、换灯、改变火焰、更换谱线。
物理干扰:试样一种或多种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
粘度、表面张力、蒸气压
消除:改变火焰、加添加剂、稀释
电离干扰:基态原子电离造成的干扰
(二) 原子荧光的类型
原子荧光可分为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等 三种类型。
1. 共振荧光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再发射出与原 激发辐射波长相同的辐射即为共振荧光。
2
1 0 A 共振荧光 它的特点是激发线与荧光线的高低能级相同,其产生过 程如图 A ;若原子受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 发,然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此种原子荧光称为热 助共振荧光,如图B。 B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火焰的三种状态:
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燃助比与它们之间化学 反应计量关系相近 。具在温度高、干扰小、稳定、 前景低等特点。常用(除碱金属和难离解氧化物无素 外) 富燃火焰(还原性火焰):燃助比大于化学计量关系。 燃烧不充分,火焰中存在大量半分解产物,强还原性。 难熔氧化物(Cr、稀土元素) 贫燃火焰(氧化性火焰):燃助比小于化学计量关系。 助燃气过量,火焰温度较低,燃气燃烧充分,强氧化 性,适用于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c 3Sb Dc A
cV 3Sb Dm A
10.1.7 应用
1、铁和锰的原子吸收
方法原理: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分别于波长248.3nm、 279.5nm处,测量铁和锰基态原子对铁、锰空心阴极 灯特征辐射的吸收进行测定。 步骤: 取样→预处理(消解)→校准曲线的绘制→试样及空白 样的测定
二、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水有砷、硒、锑、铋的测定
2、测定要点
①用各种元素的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标准系列;绘制荧光 强度-浓度的校准曲线。 ②测定样品的荧光强度,从曲线上查出待测元素的浓度; ③如稀释,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3. 分光系统 又称单色器,由凹面反射镜、出入狭缝和色 散元件组成 。其作用:可将被测元素的共振与 邻近谱线分开。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4. 检测和显示系统 主要由光电转换元件、放大器、计数装置组成。
作用:将分光系统发出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放大,输出数据。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10.1.2 基本原理
原子蒸气对共振线吸收的全部能量与单位体积原子蒸 气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而待测元素的浓度,
与待测元素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一定浓度范围,一定火焰温度下,吸光度 A 与元素浓
度c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 = Kc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光源、原
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显示系统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1. 光源
——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特征光谱) 光源满足下列要求:(灵敏度、准确度)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且为锐线, 即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得多。 (2)发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且背景低; (3)操作方便,寿命长。
原子吸收:指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 的特征波长的光吸收现象。
原子吸收法:是基于水样蒸气中的基态原子, 对光源发出该种元素特征波长光的吸收程度进 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0.1.1 概述
例如:地表水中铅含量的测定
10.1.1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火焰原子吸收法10-9g· mL-1数量级,无 焰原子吸收法可测到10-12g· mL-1法,适用于微量及痕量分析。 选择性好:原子吸收光谱是元素的固在特征,谱线重叠干扰少。 精密度高:相对偏差小
荧光分析法:分子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分析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 在辐射能激发 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 分析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从机理看来属于发射光 谱分析。
一、基本原理
(一)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 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 时发射出与原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为原子荧 光。原子荧光属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 止照射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第10章 原子光谱法
主要内容
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 10.2 原子荧光光谱法 10.3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10.1 原子吸收法
10.1.1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简 称原子吸收法。
2. 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 光。非共振荧光又分为阶跃式荧光、直跃式荧光。 阶跃式荧光:原子被激发至较高的激发态,随后由于火 焰中分子碰撞发生非辐射去活化、回到较低的激发态, 进而在返回基态过程中发射出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的荧 光。 直跃式荧光:当原子由基态被辐射光激发到较高激发态 后,下降至高于基态的另一激发态,此时发射出比激发 光波长长的荧光。
只能消除基体效应的影 响,不能消除分子吸收、 背景吸收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标准加入量, 直线的斜率太小,误差大
标准加入法示意图
10.1.4 定量方法
3、内标法: 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分别加入已知量的 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元素,分别测定内标元素和 待测元素的吸光度。
作A标/A内-c图, AX/A内→cX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单光束型、双光束型
10.1.4 定量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
1、标准曲线法:适用于共存组分不干扰的试样
标准曲线法示意图
10.1.4 定量方法
2、标准加入法:试样组成复杂,基体对测定有明显干扰 取若干份等体积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 0,c1,c2,c3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定容,相同 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1、灵敏度:
(2)石墨炉中常用特征质量表示灵敏度:指能产生 1%吸收或能产生0.0044吸光度时待测元素的质量。
0.0044m m0 / ( g 1% ) A
1
10.1.6 灵敏度与检出限
2、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认试样中存在被测组分的分 析信号所需要该组分的最小含量或最小浓度。是衡量 仪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检出限定义:能给出3倍于标准偏差的吸光度时,所对 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
空气—乙炔火焰
氧化亚氮—乙炔火焰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B 无火焰原子化 石墨原子化、低温化学蒸气原子化、冷原子化 (1)石墨原子化—石墨炉 电源:低电压,大电流 炉体:水冷外套 石墨管 操作程序: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除残 优点:注入的试样几乎全部原子化,原子化率高 缺点:记忆效应严重,重现性较差。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2)低温化学蒸气原子化——氢化物原子化法 某些元素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成金属原 子或挥发性气体,在不太高有温度下就可能全 部分解,产生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低温原 子化法。
氢化物原子化法:
利用元素的氢化物沸点低的性质。 待测元素→氢化物→载气导入石英吸收管→加热 分解为基态原子→测吸光度
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可自动进样
应用范围广:可分析周期表中绝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 耗样量小:
10.1.2 基本原理
10.1.2 基本原理
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 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发出同样频率 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电子从
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
应用最广泛wenku.baidu.com空心阴极灯
K0 1/2K0
Δ
吸收线 发射线
0
K0为最大吸收系数 Δ 为谱线半宽度, 0为中心频率
空心阴极灯以阴极上的金属元素命名。 优点:只有一个操作参数(电流),灯易换; 缺点:每测一个元素均需更换相应待测元素的空心阴 极灯。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2. 原子化器 核心
计算:
被测金属含量/(mg L-1 )=
m V
10.1.7 应用
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铅、铜
方法原理:将样品注入石墨管,用电加热方式使石墨 炉升温,样品蒸发离解形成原子蒸气,对来自光源的 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 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金属的含量。
10.2 原子荧光分析法
(三)荧光强度
当仪器与操作条件一定时, If与试样中被测元素浓度C成正比
If = ac
只有低浓度时,线性关系才成立,高浓度时,为曲线关系。 上式为原子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二、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水有砷、硒、锑、铋的测定
1、方法原理
砷、硒、锑、铋等元素与还原剂硼氢化钠发生反应 时,可生成气态氢化物,生成的氢化物在常温下是气态, 借助载气流导入原子化器中,被原子化。基态原子受特种 空心阴极灯光源的激发,产生原子荧光,利用荧光强度与 溶液中的砷、硒、锑、铋含量呈正比的关系,计算出样品 溶液中相应成分的含量。
10.1.6 灵敏度与检出限
1、灵敏度:
指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分析信号的 变化量,即标准曲线的斜率。 (1)原子吸收的灵敏度用特征浓度表示:指能产生 1%吸收或能产生0.0044吸光度时待测元素的浓度。
0.0044c c0 / ( g (mL 1%) ) A
1
10.1.6 灵敏度与检出限
消除:降低火焰温度,加入消电离剂
10.1.5 干扰及其消除
化学干扰: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组分或火焰成他发生
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程度改变所造成的干扰。
消除:加入稀放剂,保护剂,过量干扰元素,助熔剂
基体效应:由基体因素给测定带来的影响。
消除:加入基体改进剂
背景干扰:分子吸收、光散射。
消除:样品预处理,加化学改进剂,背景校正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基态原子蒸气。 待测元素由化合物离解成基态原子的过程
——原子化过程
试样原子化的方法: A 火焰原子化法 B 无火焰原子化法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A 火焰原子化 火焰原子化器由喷雾器、混合室和燃烧器组成。 (1)喷雾器:将试液雾化形成高度分散的气溶胶; (2)混合室:燃气、助燃气和气溶胶充分混合;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火焰的三种状态:
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燃助比与它们之间化学 反应计量关系相近 。具在温度高、干扰小、稳定、 前景低等特点。常用(除碱金属和难离解氧化物无素 外) 富燃火焰(还原性火焰):燃助比大于化学计量关系。 燃烧不充分,火焰中存在大量半分解产物,强还原性。 难熔氧化物(Cr、稀土元素) 贫燃火焰(氧化性火焰):燃助比小于化学计量关系。 助燃气过量,火焰温度较低,燃气燃烧充分,强氧化 性,适用于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3)燃烧器:形成火焰,使进入火焰的试样微粒原子

10.1.3 仪器构成和使用 火焰:提供热能
火焰的温度直接影响原子化过程: 温度过高:部分基态原子被激发或电离,测定灵敏度降低;
温度过低:原子化效率低。
低温火焰:易挥发或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Cd、Pb、Zn、Sn、碱金属、及碱土金属 高温火焰:与氧易生成耐高温氧化物而难离解的元素 铝、硅、钒、锆等 。
吸收线。 元素的共振线也称元素的特征谱线。 对于大多数元素,共振线就是灵敏线。
10.1.2 基本原理
定性分析:每种原子只能激发到它特定的激发态,所 以每种原子所能吸收的光量子的能量是特定的,即被吸收
的光谱的波长特定。基于物质特定吸收的光谱的波长来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