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新课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新课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后面有考试大纲)为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避免出现各种偏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确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根据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

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栏目。

“课程目标”主要是对模块(或专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要求;“学习要求”主要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体现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中的注意点、有关内容范围与水平的限制等方面的参考建议。

《要求》中使用了一些行为动词,以界定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学习要求。

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必修系列数学1【课程目标】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

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
能 因 为困 难 或者 为 了应试 需要 , 保 不 将选
修 I l 的课 时 用于 其他 课程 。各学 校 应至 少 开 设一 门具有 地 方 特 色或学 校特 色的校 本 课程 ,有条 件 的学 校 应逐 步 增大 校本 课程 在选 修 l 的比例 。 l 中
的最 低要 求 。选修 l l 是地 方课 程和 校 本课 程 ,要 努 力创 造条
满 足学生 多样 性 、 个性 化选择 需求的学校 课程体 系。 学校 要成 立
由课 程专 家、 校领导 、 学 教师、 学生 和家长 、 区代 表等共 同组成 社 的课程委 员会 , 结合学 校发 展规 划和 学生 、 社会 需要 , 认真 研 究 学校 的课程 设 置、 发和建 设等 问题 , 断完善 学校 课程 规划 , 开 不
时的 必修模块 和 一个 课时 的时 事政 策及其 他专 题教 育。 学校 要科 学合理 地安 排教 学活动 , 保证 学 生有 充足 的时 间
( ) 实开展模块考试考核工作 二 切
模块 考试 考核 指模 块修 习结 束后 举行 的全面 、 系统 的考 试 考核 , 学分 认定 的重 要依据 。其 中语 言 与文 学、 是 数学 、 文与 人 社 会、 学 、 术、 科 技 艺术 、 育与 健康 学 习领 域 中的 必修 和选 修 体
学 分认定 一定 要体 现 管理功 能 , 学生 的学 习过程 和学 要把
习状 态纳 入评 价 认 定的 范 畴 :应包 括 学 生学 习过 程 中 的情 感 态度 、 完成 作业 的情 况 、 与课 堂 学 习活动 情 况 、 事与 修 习 参 从
内容 相 关 的实验 和 实践 活 动及 阶段 性测 试成 绩 等 :应 采取 学 生 自评 、 生 互评 小组评 价和 任课 教 师评价 相结 合 的方式 。 学 要 防止 艺术 类、 术 类科 目和活 动类 课程 在学 分认 定上 放 技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江苏4篇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江苏4篇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江苏4篇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江苏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精神。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学科教学新模式,开展校本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狠抓数学教育,推进我校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1、183班共54人,男生25人,女生29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生约4人,中上等生约36人,差生约14人。

2、184班共54人,男生23人,女生31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生约5人,中上等生约34人,差生约15人。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数学必修三:统计、算法初步。

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向量及其应用及和、差、倍、分三角公式及其应用。

2、算法思想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统计与算法在现代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3、教材重点: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

4、教材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化的工具性作用。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数形结合,灵活理解向量的含义及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要求1、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几个典型的算法案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2、了解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学会几种从样本数据中的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

江苏省新高考方案普通高中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

江苏省新高考方案普通高中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

关于调整普通高中2019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各设区市、县(市、区)××局,各普通高中学校:为解决现行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9版)》不匹配的问题,决定对2019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的课程方案和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案见附件1和附件2。

全省2019级普通高中学生执行调整后的方案。

原方案中未做调整的部分,仍按原方案及“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的通知”(苏教教科[2009]2号)执行。

2019、2019级学生按原方案组织课程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调整方案,保证课程教学秩序的稳定。

因方案和内容调整,2019级学生部分学科教材的征订时间须做相应调整,具体为:语文必修5教材与必修3、必修4教材同时征订;历史必修2、必修3教材与必修1教材在高一年级同时征订;思想政治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均需在高一年级征订。

附件1: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附件2: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级学生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调整说明2019年月日附件1: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说明:本表中的“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

附件2: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级学生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调整说明语文注:1.本次调整是根据新课程方案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的调整。

调整原则是:根据新课程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对现有必修教材作适当增删,增加部分是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而现有教材没有的诗文。

选修教材的使用仍然由各学校自己决定。

教材读本建议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配套读本,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版本的读本,但要注意读本与教材配套的科学性。

江苏省南通市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数学课时意见

江苏省南通市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数学课时意见

某某市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时意见袁亚良我市普通高中从2005年秋起,高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为了顺利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某某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稳定、规X高中教学秩序,渐进式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同时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与之配套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在分别征求省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了解兄弟大市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听取本市有关县(市)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我市2005~2006学年度普通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程计划指导意见。

一、课程设置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l)每半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五周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停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二、数学课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选课提供以下课程组合的几种基本建议:1.学生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2.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

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3.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取得20学分。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制定本意见。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纲要》指导下,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评价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学习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组织“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指导学校开展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普及过程。

要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组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积极组织非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中暂未进入实验的各年级教师深入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为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8.15•【文号】教基〔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为统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育人为本,注重实效。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结合各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安排和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2018年底完成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始,分批分步完成新教材培训工作,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整体提高,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2021年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新课标人教版

2021年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新课标人教版

2021年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新课标人教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㈠新课程的特色。

高中数学新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突出了多样性与选择性。

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二是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㈡新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像以往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新的课程理念还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新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的结论的本质,体会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㈢重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

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在内容上,新课程注意把算法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

新的课程理念还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选修课程。

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和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㈣师生们的新目标。

另外,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作出判断;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力求创新,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等理念;新的课程理念还将使教师从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方向转变,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着集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目标转变。

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摘要)一、指导思想与目标(略)二、新课程实施步骤(略)三、新课程实施建议1、执行课程政策,落实教学计划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

必修部分设四个模块,共8个学分。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共12个学分,设六个课程模块。

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科目三学年教学计划参见下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年级教学内容学时高一第一学期A1 经济生活A36 第二学期A2 政治生活A36高二第一学期A3 文化生活A36 第二学期A4 生活与哲学A36高三第一学期选修B……B36/每模块第二学期高考复习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⑴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⑶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202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2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2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21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2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2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研究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

联合河北省实践,创造性地施行国家《通俗高中课程方案(尝试)》、《通俗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尝试)》,积极探索通俗高中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通俗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

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黉舍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本。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基本原则如下:1. 坚持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与选择性。

在修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增加相关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使数学课程更加符合数学教育的规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 强化课程的基础性,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普适性和整合性。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基础性,确保课程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在修订过程中,将更加关注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使数学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4. 重视课程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增强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课程的可选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6. 保持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力求在保持课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力求在保持课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力求使数学课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背景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繁杂、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因此,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策略1. 精简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保持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强调实际应用: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实施计划1. 制定新课程大纲:组织专家和教师团队,制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3. 教材编写:编写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辅助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4. 试点实施: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实施,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新课程。

5. 推广应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新课程,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预期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通过新课程的实施,预期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得到提升,他们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新课程将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新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培训和实际教学,预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将得到提升。

高中数学新课标评课意见

高中数学新课标评课意见

高中数学新课标评课意见在对高中数学新课标进行评课时,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评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以及课程实施效果。

以下是对高中数学新课标评课的详细意见:1. 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高中数学新课标在内容上涵盖了基础数学知识、应用数学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从课程内容来看,新课标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数据分析、统计学等实用数学知识的比重。

同时,课程内容也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新课标还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图形绘制、数据分析等,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学生反馈的积极性从学生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新课标的内容表示满意,认为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也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表示认可,认为这些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课程实施的效果评估在课程实施效果方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有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不足等。

5. 建议与改进针对上述评课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特别是在数学应用方面,可以增加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

- 加大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开发更多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软件和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课标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江苏省南通市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年级课时意见课件

江苏省南通市高中数学新课程高一年级课时意见课件
◆课程设置了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 习活动,并分别对它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学习活动 被安排在适当的模块中.
◆选修3、选修4系列课程的开设 学校应在保证必修,选修1和选修2系列课程开设的
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选修3和选修4系列课 程中的某些专题,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学校 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丰富和完善,并积极开发、利 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远程教育资源)。对于课程的 开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4. 5种选择和课程组合
学生的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 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 不一定相同。据此,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组合 的基本建议如下。
(1)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程,可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 业的要求,同时获得进入艺术、体育类高等院校和部分高职院 校的资格。他们还可以任意选修其他数学课程。
选修系列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选修3和选修4系列课程是为对数学有兴 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 置的,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数学的基础性内 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 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 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 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 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 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 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 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高中阶段至 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 究、数学建模活动。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考改革 )适用于2021届及以后(PDF)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考改革 )适用于2021届及以后(PDF)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18第二次修订稿,适用新高一学生)《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

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栏目。

“课程目标”主要是对模块(或专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要求;“学习要求”主要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体现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中的注意点、有关内容范围与水平的限制等方面的参考建议。

《要求》中使用了一些行为动词,以界定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学习要求。

目标领域水平行为动词知识与技能了解/识别了解,识别理解/独立操作刻画,理解,归纳,抽象,比较,判定,会求,会画,能,运用掌握/应用/迁移掌握,证明,应用,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模仿经历,观察,体验、操作,模仿,尝试发现/探索分析,发现,研究,探索,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认同感受,认识,体会领悟/内化领悟、获得,形成,内化、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组成。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I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

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Ⅱ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选修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学制、学时、学分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各地应当针对每个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时间。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不得超过35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

2)学分用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

学分由学校认定。

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相当于2学分。

为减少并学科目,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每周安排4学时,在1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每周安排2学时,在2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避免出现学习连续性中断。

4)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l8学时,相当于1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应当保证270学时,计15学分;社会实践共2周,2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10个工作日计2学分。

江苏2024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江苏2024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江苏2024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24江苏高考改革方案2024江苏高考改革继续实行“3+1+2”模式。

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在招生录取方面,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江苏高考改革怎么选科1. 应对高考改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科,认真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虽然大部分女生都对人文社科感兴趣,但也并不排除有部分女生喜欢逻辑化的思维模式。

2.同学们在充分考虑了自己的兴趣后,面对高考改革就必须要参考大学的专业要求。

不同大学的不同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有同学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想报考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通过查阅后发现,清华的计算机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所以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位同学就必须选择物理科目。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院校及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万万不可盲目地选择科目。

3.寻求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建议。

老师和家长是我们身边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很了解我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可以给我们提供比较精确的指导性建议。

江苏计入高考总分的考试科目有哪些江苏高考改革后,计入高考总分的考试科目共有6门,即“3+1+2”。

“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1”为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考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考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高考]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新课标

[高考]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新课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后面有考试大纲)为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避免出现各种偏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确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根据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

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栏目。

“课程目标”主要是对模块(或专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要求;“学习要求”主要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体现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中的注意点、有关内容范围与水平的限制等方面的参考建议。

《要求》中使用了一些行为动词,以界定相关内容的教学与学习要求。

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必修系列数学1【课程目标】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摘要)一、指导思想(略)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要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努力实现《标准》的总目标。

在今后三年实验过程中,通过《标准》和相关教科书的实验,为全面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我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⑴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建设与广泛发动,引导教师自觉地学习与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理论。

通过各级培训,让全体教师明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⑵组织一批专家、教研骨干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以指导课改实验。

对课改实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分列成若干问题,组织各地申报,在研究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进行研究。

⑶加强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⑷加强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⑸重视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高中数学课程实施应注意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⑴在启动阶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成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小组;组织调研,制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与相关制度;组织培训等。

⑵在推进阶段(2005年9月~2007年1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成立课改专题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引导课改,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正常;建立课改联络学校,承担课改中有关课题的实验与跟踪调查工作;培养骨干教师,承担各地课改的示范与指导工作;组织系列活动,例如观摩、研讨、课改优秀成果展评等,不断总结和交流课改先进经验;创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网络与资源库等。

在推进阶段,注意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适应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研究课程的确定、联络学校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均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⑶在初步总结和调整阶段(2007年1月~2008年8月)注意做好以下工作:总结前一阶段实验中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实验提供帮助;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根据实验具体情况,调整和修订实验方案,保证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积极研究与数学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案,有效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为《标准》和实验教科书的修订提供依据。

三、教学建议为保证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现就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㈠认真学习《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各实验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正确认识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准确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性质,深刻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目标。

在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转变观念。

充分理解“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这两个基本理念。

在安排课程时,要充分认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含义。

既要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数学基础,也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为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

积极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积极吸收传统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精华,借鉴当今国际先进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㈡改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改变传统的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理论,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回顾和反思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除了记忆与模仿等学习方式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

在经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应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验、思考、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机会。

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高中数学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在课改改革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当发扬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同时对于“双基”的内涵要有新的认识。

“双基”既包括传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包括《标准》中新增内容:算法、概率、统计、框图、推理与证明、导数及其应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载体功能,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要避免人为的技巧和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回顾反思等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建立数学、运用数学、回顾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

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背景引入数学内容。

在获得基本数学内容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高中阶段至少开展1次数学建模活动。

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通过数学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内部各种运动、变化关系等,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㈤合理安排课程,做好选课指导工作为了满足学生个性选择的需要,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高中数学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按模块设计、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增多等方面。

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认真做好选课指导。

1、必修课程的安排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为五个模块: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

必修课程应当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完毕,以便于开设选修课程。

根据《标准》要求,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的基础,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在数学1开设后,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余下4个模块的开设顺序。

2、选修课程开设建议选修课程开设分两种情况进行:⑴选修系列1、选修系列2的开设,应在必修课程完成后进行。

这两个系列课程的教学应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

⑵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4中的各专题开设,没有先后顺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各学校应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为便于管理,尽可能相对统一选修课时间。

3、学生选课建议对于有选修要求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合理地选择课程。

根据《标准》建议,学生选课以下几种组合。

希望在从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选修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

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取得20学分。

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再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课程的组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一方面,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

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

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地区、学校及师生实际情况逐步到位。

㈦注意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由于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度不一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着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等内容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上。

建议各实验学校进行深入调查,适当进行衔接性补充。

衔接性补充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进行。

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删减、削弱的内容,不得再补充、扩展,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评价建议(略)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略)六、保障措施(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