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污染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然而,近年来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滇池面临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和工业活动。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湖泊,增加了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滇池,造成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超标。

其次,滇池的水质持续下降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滇池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很多居民被迫购买瓶装水。

此外,滇池的水生生物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威胁到湖泊的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湖泊水污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滇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才能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农业和工业污染的管理。

对于农业活动,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求其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加大投入,加强滇池水环境治理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投入,用于修复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提高水质。

开展湖泊植物治理和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滇池的自净能力。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滇池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善滇池的水质,保护滇池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滇池 治理方案

滇池 治理方案

滇池治理方案引言滇池(Lake Dian),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中国南部第六大淡水湖。

由于长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滇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亟需治理。

本文将就滇池的治理方案进行探讨。

目标滇池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其生态功能,改善周边环境质量,提升水域水质,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

治理方案1.水污染治理滇池的水质受到工业、农业、城市污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理水污染是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污水处理: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执法力度,确保污染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治理。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水资源保护滇池是云南省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水资源是治理滇池的重要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获取水资源变化信息,合理调度水资源的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倡导节水用水的生活习惯。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稳定。

3.生态环境恢复滇池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治理方案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

具体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加大植被恢复的力度,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滇池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泥沙的外源输入。

•鱼类放流:组织鱼类放流活动,增加滇池的鱼类资源,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水体整治:加大河道清淤、水体疏浚等方面的力度,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和清洁度,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施滇池治理方案,需要以下的实施措施:1.专家团队的组建:成立滇池治理的专家团队,包括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五班姓名:保文君学号:************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有限的时间,我对滇池流域的部分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一.滇池简介滇池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而流之,源近流短,无大江大河水注入滇池。

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是昆明人口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篙明7个县区的40个乡(镇),2005年流域总人口332万人。

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云南省的四分之一,占全市的83%。

流域内主要有二十九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包括盘龙江、大观河、东大河、船房河、乌龙河等。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然而,滇池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环保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滇池水质状况调研我们对滇池基本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滇池的水质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很大的挑战。

监测数据显示,滇池出现了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总磷、总氮等,其中氨氮和总磷一度高于国家IV类标准线,也即是不能饮用. 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滇池,形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废水对滇池湖水生态影响长期存在,会发生类似赤潮的现象。

同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

二、滇池水生态系统调研我们的调研发现,滇池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水草和湖泊塘沼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滇池内的硅藻和红藻已经减少,蓝藻等污染藻却不断生长,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情况。

这些变化不仅威胁到了湖泊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湖泊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三、滇池水资源调研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源和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因此,是保护滇池水资源的同时,研究滇池水资源产生的机理,计算滇池水资源的总量和变化规律很重要。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削弱。

市政府最近着手办理环保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对水污染行业进行封禁,增加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这只是治理水污染的开始而已。

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和公众接力合作,采取更加明智的决策,全面审视问题是否可行,并通过长期的政策实施与改革,从根本上治理滇池的环境问题。

要想攻克这个难题,在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特别是对下游污染物的进行调查和有效监管。

四、总结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滇池的水质生态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是,科学的环境规制和社会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共同保护滇池这个美丽的湖泊。

公众意识和政府工作的接力合作,可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保护湖泊的水质生态系统,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池 ; 污染 治 理 ; 滇 水 总量 控 制 ; 水 济 滇 ; 行 方 式 引 运
中 图 分 类 号 :54 X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滇 池是 我 国著名 的高 原淡水 湖泊 , 属金 沙 江水系 , 于 昆 明市南 端 , 位 湖体 略 呈 弓形 , 弓背 向东 , 北 南 长 约 4 k 东西最 宽 处 1 .k 平 均水深 4 4 水 面积 30 m , 0 m, 2 5 m, .m, 0 k  ̄库容 1 . r 。滇 池具 有城 市供 水 、 29亿 I l 3 工 农业 用 水 、 蓄 、 调 防洪 、 游 、 旅 水产 养殖 等多 种功 能。 随着经 济社 会持续 发 展 , 池水 污染 日益 严重 , 滇 水质
劣于 V类 ( 如图 1 图 2 , 污染 极其 严 重 。而且 水 质 指 标 C D T 、 N和 C l 、 )水 O 、 P T h a浓度 呈 上 升 趋势 , 表 明滇池 富 营养化 和有 机污 染 日益加重 。 1 2 滇池水 污染 成 因 导致滇 池流 域水 环境 污染严 重 的原 因 , . 主要 有 以下 4个 方面 。 () 1 滇池 已进入 老 龄化 阶段 。滇池 至今 约有 3 0万 年 的 漫长 演 变历 史 , 4 在现 代 演 变过 程 中 , 面不 水 断缩 小 , 湖盆 变浅 , 滇池 目前 的水面积 仅 为古滇 池 的 2 % , 5 蓄水量 仅 为古 滇 池 的 19 , 池 已演 变 为半 .% 滇 封 闭性 湖泊 , 年平均 流 出水 量约 14 .9亿 f , 占蓄水量 的 1 %[ , 而导 致 湖水 置换 时 间 长 、 n 仅 3 1 3从 i 湖流 流速
严峻 。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

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

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

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

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

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

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李森摘要:作为我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项目,滇池污染治理历年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

本文以滇池内源污染为研究对象,分析滇池流域内源污染的现状、原因以及内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滇池;内源污染;底泥疏浚;生物生态;曝气复氧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湖岸线全长约200km,湖面水面积约300km2,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水深5m,蓄水量约15.7m3。

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昆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滇池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1]。

滇池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尤其是内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一、滇池内源污染的现状(一)内源污染的产生内源污染主要是指进入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2]。

(二)滇池内源污染现状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结果显示,滇池污染底泥主要分布在沿湖近岸带约2~3km范围内及入湖河道的冲积扇面区域。

昆明市环保局2022年委托相关机构对滇池进行污染底泥存量勘察结果表明,整个滇池底泥厚度在0.2~2m,污染底泥存量约为8500万m3~1.2亿m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对滇池底泥118个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底泥0~5cm有机质含量为8.24~677.72g/kg,5~10cm有机质含量为4.53~589.65g/kg,10~20cm有机质含量为7.07~649.03g/kg。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4]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表层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指标展开监测。

结果表明:Cd含量为12.92~65.43mg/kg,Hg含量为0.13~1.49mg/kg,Cr含量为60.66~65.43mg/kg,Cd含量为0.15~5.07mg/kg,Pb含量为53.34~319.06mg/kg,Zn含量为69.72~194.42mg/kg,Cu含量为52.87~206.91mg/kg。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

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滇池的水质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滇池明珠”之美誉。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本文将就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滇池污染原因1、农业污染云南省是全国降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农业占据了云南省的70%面积。

然而,农业污染也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废物、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成分复杂,而且含氮量、磷含量高,这些化学物质形成了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源,导致水中富营养化,从而引发大量的藻类增殖,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威胁。

2、城市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废水和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成为滇池水环境的另一大污染源。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长期存在违法排污企业等问题,更加严重增加着滇池的污染。

3、旅游景区污染滇池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

然而,旅游开发中建设的众多旅游设施、餐馆、宾馆等,都会带来大量有机物和大量垃圾产生,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滇池治理措施1、强化管控政府应该在滇池周边建立网络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系统,增加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严格限制有污染记录的企业的生产。

另外,加强对流域、乡、村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农民污染管控意识,保障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2、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滇池水质治理方面的巨大资金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力开展滇池生态环境保护、水体净化等各项工作。

3、加强水环境管理政府应该对滇池水环境进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体系和环保机构,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和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滇池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人能够做到“环保、绿化、爱护自然、讲究水资源”。

总之,滇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向更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出发,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然而,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滇池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滇池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污水排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随着昆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等成分无法有效去除,直接进入滇池,导致水体污染。

第二个原因是农业和畜禽养殖的污染。

滇池周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使用的化肥、农药和饲料等,通过农田径流和雨水渗入水体,使得滇池水质出现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不善。

滇池作为中国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部分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导致了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垃圾等排放物进入滇池,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针对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在城市污水进入滇池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应标准。

其次,加强农业和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养殖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质量和水体质量,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同时,加强河道管理,防止农田径流和雨水的营养物质进入滇池。

再次,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加强对旅游景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垃圾清理和处理,减少对滇池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加强滇池水质监测和数据分析,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对滇池生态系统的了解,及时掌握水体变化趋势和污染源分布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共同参与滇池的治理工作。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云南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和亚洲第八大淡水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介绍滇池水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业污染。

滇池周边地区发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重金属加工、化工、电力等,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滇池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其次是农业污染。

滇池周边的农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用品被使用在农田中,其中的残留物质很容易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滇池,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此外,滇池水污染问题还受到土壤侵蚀、围湖围垦以及旅游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从法律层面上加强对污染行为的打击,确保企业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同时,对于污染行为严重的企业,应进行临时停产整治,以保护滇池的水质。

其次,加强监管和治理。

建立健全滇池的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同时,加强滇池周边地区的排污管网建设,推动城镇和工业企业实施合理排污,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第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减少农田径流对滇池的冲击。

第四,加强生活污水处理。

加大对城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推动全面覆盖。

同时,加强对个人和企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人为污染行为。

第五,加强湖泊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的修复、湿地的修建和水体的调配等措施,提高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保护滇池的水质。

综上所述,滇池水污染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破除滇池水污染的困局,实现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滇池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农业污染、工业排放等原因,滇池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等问题严重。

为了保护滇池水质,促进生态修复,有必要对滇池进行治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滇池治理的思路。

一、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农田化肥和农药、工业废水等。

加强这些水污染源头的治理是滇池治理的重点之一。

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污水直排湖泊的情况。

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等手段减少农田径流对湖泊的污染。

要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和治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

二、加强湖泊生态修复滇池的生态系统承载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鱼类繁殖的重要场所,也是鸟类栖息地。

由于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加强湖泊生态修复是滇池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要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少养分的输入和沉积。

要进行水生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植被的阻挡和吸收,减少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要进行湖泊水体的生物修复,引进一些适应性强的水生动植物,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湖泊水质。

三、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滇池是云南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云南省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加强对滇池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滇池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要加强对滇池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滇池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用途,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

要推动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整合和调度,将滇池水资源与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要加强对滇池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保护,禁止乱采乱挖和乱排放行为,减少对滇池水资源的损害。

四、加强政策法规和监管力度滇池治理涉及多方利益相关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政策法规和监管力度是滇池治理的关键。

滇池水污染及治理

滇池水污染及治理

80十年代末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 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加之渔民过度捕 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 巨大变化,经调查,土著鱼种现如今仅存四种,并且正濒于灭绝, 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今已灭绝。
蓝藻、青苔、浮萍、水葫芦……这些常见的浮游藻类和浮叶 水体植物开始交替吞噬着滇池。近年来新闻报道,昆明市滇管局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日均从湖面清理打捞浮萍 达50余吨。
滇池治理后的状况及益处
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 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 决定性作用。被人们称之为云南的母亲湖。如果滇池水质得到很好的治理 和改观,那么他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多年来,滇池保护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近 10年时间里,滇池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日渐清晰,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 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逐步走上正轨。
滇池补水施 工忙碌中
美丽的 牛栏江
近年来,云南省和昆明市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治理滇池污染,即环湖截 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底泥疏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 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有效的治理成果。据了解, 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预计2010年6月完工,届时昆明主城区生活污水将实现 100%收集处理;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逐步改善。目前,滇池生态修复与 建设成效显著,已完成4万余亩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建设。外流域引水工程已 经开工,3年内牛栏江的清水有望进入滇池。


五,滇池流域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扩张。


六,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水体进行更换。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摘要:滇池自古以来就享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中国第六大的内陆淡水湖,滇池湖面海拔1885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

但就是这么一个烟波浩淼、丰姿秀丽的湖泊如今正经受着一场毁灭性的浩劫,由于中国现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和人类发展的矛盾日益激烈,滇池的水体污染问题变得十分棘手,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又错误的引进水葫芦这一外来物种净化水体,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得土著的动植物大量的死亡甚至绝迹,加之滇池自身的结构缺陷使和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滇池情况不容乐观,保护滇池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富营养化;物种入侵;结构缺陷;特殊地理位置Yunnan kunmingdianchi lake pollution analysis and governanceDianchi lake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the pearl of the plateau since ancient times, is the sixth largest inland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the dianchi lake, 188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west lake, 39 kilometers long from south to north, 13.5 kilometers wide, covers an area of 330 square kilometers, lake coastline of 199.5 kilometers long. But is such a wide, beautiful outline of the lakes are now experiencing a devastating disaster, due to the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 of China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ontradictions increasingly intense, dianchi lake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become very difficult, serious eutrophication of dianchi lake water, and error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ater hyacinth this exotic species purifying water body, lead to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native plants and animals a lot of death and even disappeared, together with structure defects of dianchi lake itself make special geographic position makes the dianchi lake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n respect of protection of dianchi lake.Key words:eutrophication;species invasion;structure defect;special condition目录1 引言 (4)2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4)2.1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原因 (4)2.2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4)2.3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措施 (5)3 外来物种水葫芦入侵危害及对策 (6)3.1水葫芦的特征和危害 (6)3.2水葫芦的防治 (6)4 滇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应对措施 (7)4.1造成滇池污染的地理因素 (7)4.2解决对策 (7)5 参考文献 (9)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以及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

云南昆明滇池污染分析及治理摘要:滇池自古以来就享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中国第六大的内陆淡水湖,滇池湖面海拔1885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

但就是这么一个烟波浩淼、丰姿秀丽的湖泊如今正经受着一场毁灭性的浩劫,由于中国现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和人类发展的矛盾日益激烈,滇池的水体污染问题变得十分棘手,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又错误的引进水葫芦这一外来物种净化水体,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得土著的动植物大量的死亡甚至绝迹,加之滇池自身的结构缺陷使和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滇池情况不容乐观,保护滇池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富营养化;物种入侵;结构缺陷;特殊地理位置Yunnan kunmingdianchi lake pollution analysis and governanceDianchi lake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the pearl of the plateau since ancient times, is the sixth largest inland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the dianchi lake, 188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west lake, 39 kilometers long from south to north, 13.5 kilometers wide, covers an area of 330 square kilometers, lake coastline of 199.5 kilometers long. But is such a wide, beautiful outline of the lakes are now experiencing a devastating disaster, due to the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 of China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ontradictions increasingly intense, dianchi lake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become very difficult, serious eutrophication of dianchi lake water, and error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ater hyacinth this exotic species purifying water body, lead to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native plants and animals a lot of death and even disappeared, together with structure defects of dianchi lake itself make special geographic position makes the dianchi lake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n respect of protection of dianchi lake.Key words:eutrophication;species invasion;structure defect;special condition目录1 引言 (4)2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4)2.1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原因 (4)2.2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4)2.3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措施 (5)3 外来物种水葫芦入侵危害及对策 (6)3.1水葫芦的特征和危害 (6)3.2水葫芦的防治 (6)4 滇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应对措施 (7)4.1造成滇池污染的地理因素 (7)4.2解决对策 (7)5 参考文献 (9)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以及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滇池的水质日益受到污染。

本文将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滇池污染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滇池污染情况,我们选择了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走访为辅的方法。

针对调查的主要人群,我们先对各类污染因素进行调研,再通过走访,观察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员生活状况,以更准确的了解滇池的污染程度和实际情况。

二、污染现状(一)主要的污染因素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倾倒、水生态环境破坏等几个方面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危害较大。

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空气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及其它物质,很容易对滇池水质造成影响。

工业废水通常都需要进行处理,但是实际上很多工厂并没有把工业废水处理到必要的标准,而是直接排放进滇池,这就造成了滇池污染严重。

城市垃圾也是滇池十分厉害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包括一些不易降解的有害物质。

卫生部门通常会定期清理一些显眼的地方,比如提前清理一些溢出的垃圾,但是实际上,一些积压起来的垃圾还是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二)区域污染分布经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污染主要来源于滇池周边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态等方面,导致滇池的水污染的范围很广。

其中,昆明市等主要城市的污染比较严重,其次是临沧、昭通等地的农业湿地面源污染,这一点也是我们的调查之中比较重要的发现。

(三)水质评估经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滇池水质现状已经到达了极危险的等级,各项指标都已经超标了许多倍。

滇池水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铜、锌、汞等指标等都超标,其中,化学需氧量达到了每升120毫克左右,比国家标准高出了500毫克左右。

可见,滇池的水质已经处于危险的状态。

三、污染原因滇池水质降低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几种因素是我们调查到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1期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5 N o 11March ,2007收稿日期:2005211207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

E -mail :mawei @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7)0120008207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中图分类号:X 524文献标识码:A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 ,东西最宽处1215km ,平均水深414m ,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Ⅱ类下降到90年代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

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 OD Mn 、T 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

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

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2],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严峻。

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

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劣于Ⅴ类[2](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

而且水质指标C OD Mn 、TP 、T 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8—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畅,出入湖物质不平衡,大量污染物沉积于湖底,底泥淤积严重,水体自净能力差,滇池已进入湖泊演变过程中的老龄化阶段。

(2)污染物排放超过了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指在满足滇池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条件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能力。

自80年代以来,滇池污染物排放持续超过了自身的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水体污染,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富营养化也随之发生,从而改变了滇池生态系统中生物生理代谢所需的物质条件,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滇池生态结构的失调、水质进一步恶化。

据统计,2000年入湖的主要污染物:TP为1319t、T N为10765t、C ODCr为46146t,其中,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TP为730t、T N为7466t、C ODCr为25848t;工业污染源排放TP为24t、T N为468t、C OD Cr为4902t;面源排放TP为565t、T N为2831t、C ODCr为15396t。

而在枯水年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C OD cr、TP、T N3项指标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9266tΠa、295tΠa、3805tΠa,只占3种污染物实际入湖量的42%、35%、23%。

由此可见,入湖负荷较大地超过滇池自净功能,水质严重超标。

图1 近10多年来草海水质变化过程图2 近10多年来外海水质变化过程 (3)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用水难以保证。

水资源承载能力就是在当地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

滇池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结果表明,滇池环湖城市的(尤其是昆明)发展已超过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难以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2000年,滇池流域人口20311万,耕地4133万hm2,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m3。

该区域年供水超过511亿m3,正常年份缺水1亿m3,若遇上枯水年份,水资源缺口将超过2亿m3,缺水情势十分严峻。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滇池流域实施了大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供水能力大为提高,但用水缺口还得由水库、滇池调节后重复利用弥补。

由此可见,滇池流域用水量超过了自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无生态环境用水,致使昆明周边入滇池的多数河流长期断流、干涸或成排污沟,天然河道功能基本丧失,滇池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成为必然。

(4)水体及物质交换不畅,加速了水污染进程。

环湖主要河流20余条,呈向心状注入湖区(见图3)。

海口河为滇池的唯一天然出口,西园隧洞是专门为污染异常严重的草海水向外排泄而开通的。

由于流域水资源匮乏,滇池弃水量小,湖水置换周期长,湖流缓慢,滇池已演变成半封闭湖泊。

如在近45年系列中,滇池有16年没有弃水,占总年数的36%;有469个月没有弃水,占总月数的8619%;弃水均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9月;45年平均弃水量只有1149亿m3,仅为滇池蓄水量的11%[1]。

滇池为典型的高原浅水型湖泊,风成为湖流运动的主要动力,在主导风向(SW)下滇池平均流速约为2cmΠs[2],水流十分缓慢,加之受水资源匮乏、用水及大量蒸发损失等多因素影响,滇池外排水量较少,水体滞留时间长(换水周期约3~5年),水流交换及排水不畅(如图4),从而导致从北部湖区入湖的大量污染物不能便捷地排出湖外,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大量溶解并沉积在湖体中,加剧了滇池水污染和污染物在湖内的积淀,而沉积在湖底的污染物最终成为随时可能污染湖水的底泥内源。

有关研究表明,滇池草海底泥中已沉积氮磷营养物质1万余t,外海高达10多万t[1]。

同时由于水流缓慢及水体交换不畅,滇池在空间上形成了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明显浓度梯度,即北部浓度高、南边浓度低,西边水质好于东边的空间分布[2]。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图3 滇池水系特征图4 主导风向(SW )下滇池流场2 滇池水污染防治策略针对滇池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可根据不同的成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

211 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滇池流域匮乏的水资源,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水域的生态环境用水,致使河湖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也是滇池水污染异常严重并难于治理的重要原因。

因此,增加区域水资源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12 以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对滇池入湖河流实施总量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这是滇池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加之湖泊水流不畅,入湖污染物大量溶解并沉积于底泥,进出湖物质量不平衡,从而加剧了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发生。

因此,减少入湖污染物量是治理滇池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根据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的滇池水功能分区及2030年滇池水体总体达到Ⅲ类水质保护目标的要求,以2030年滇池水质保护目标作为控制目标,模拟计算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及滇池各入湖河流的纳污能力,实施对滇池各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其中将内源作为入湖污染负荷部分进行总量控制。

213 加强水污染治理,阻止污水入湖 水污染治理,其污染源头控制是根本,入湖湖滨带建设减少污水—01—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入湖等末端治理是补充,并以水环境容量作为其水污染治理后入湖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

如前所述, 2000年滇池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滇池纳污能力好几倍,因此必须加强滇池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模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阻止污水直接入湖。

对于污染源治理,点源可根据流域点源排放量增加趋势和区域分布规律,按片区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扩大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规模,力争使流域内点源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后排入滇池;非点源污染,可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农业建设等措施,并结合非点源末端的湖滨带湿地加以综合治理;内源可通过滇池外海沉积物疏浚规划进行分阶段的底泥疏浚。

214 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改善物质出入湖不平衡状况 对于滇池外海而言,绝大部分污染物来自于北部的盘龙江、宝象河、大清河,三河的入湖污染物量约占外海总入湖量的80%以上,而外海唯一出口-海口河位于滇池的西南侧,污染物出湖输移路线较长(如图4),加之水流运动缓慢,不仅使入湖污染物滞留湖区的时间很长,而且它们将在随水流的迁移扩散过程中大量沉积到湖底,从而形成目前北高南低的浓度梯度,加之滇池弃水较少,随弃水出湖的污染物远小于入湖污染物量,物质进出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