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节选)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蔡元培傅斯年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
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阅读理解选择题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阅读理解:5大题20小题,附答案解析(一)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
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做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1.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先生谴责“讨伐”同学的行为。
B.作者的匿名揭帖表面上替此君抱不平,深意却是挖苦他,为大家赏识。
C.蔡先生对大家匿名“讨伐”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反映了蔡先生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以维护同学关系的和谐。
D.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2.下列对蔡元培先生对匿名揭帖行为的批评教育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比手法写了先生的严词,并揭示教育的良好效果。
B.这一篇话,在作者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凸显了先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概览·【作品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场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理论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侧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煽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煽动性。
【重点理解】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证明了蔡元培先生既有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又
有法国大革命中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探究问题 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本文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缘由,在字里行间透露
出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从侧面表现了蔡元
培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一段 “我以为能蔡先生写传,无论为
长久或为一时,都是我辈最荣幸的事” 中“荣幸”一词的理解。 “荣幸”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蔡先生的尊重和敬佩,是作 者情感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蔡先生“高深的理想”的独特魅 力的展现,作者不仅以是蔡元培先生的学生僚属而感到幸运, 更是为能够受到蔡先生的教益而感激。
文章第五段中写出蔡先生批评我们引用了《论语》中的 话,你认为先生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蔡先生引用《论语》中的话来批评他们有比较深的用
意:首先《论语》中的观点是圣人的观点,用圣言指导自
己的行为,张扬善行,有很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其次, 要学用结合,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引用《论语》中的
话也告诫大家要做到言行一致。
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是叙议结合,请找出文中议论 性的语句,谈谈这些议论的作用。 议论的作用:这些议论性的文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既是 记叙性文字的深化,也是对文章主旨的一个升华。文中的这些 议论性文字,真实而具体的表现作者受教益后的感悟与感激, 从而表现了作者对蔡元培先生发自肺腑的敬仰之情。
概括本文主旨
主旨:本文以凝练的语言,叙述了蔡元 培先生“批评匿名揭帖者”“批评拒、绝同 学来访”“批评作者说大话”三个“严词责 人”的典型事例,全面、立体、真实的塑造
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形象,刻画了蔡元培的宽
以容众、不严责人、不滥奖人,但有时又严 词责人的性格特点。既表现了作者对蔡元培 先生的尊重和敬仰之情,同时蔡先生身上所 展现出的“高深的理想”对我们也有无言而
师生辉映 光照千古论文

师生辉映光照千古“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这是蔡元培先生借用陆游《初出夷陵》中词句赠予学生傅斯年先生的楹联,借此来表达对学生的重托和殷切期盼,从此便有了两代北大校长心怀天下,自信挥洒,遥相辉映,光照千古的佳话。
一、勇者无惧傅斯年先生在《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一文中,是这样描述蔡元培先生的“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无惧”:有一天路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
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制约胡适之先生一下,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一类似是而非之谈。
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
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五四”运动前夕,面对北洋政府的威胁和恫吓,蔡元培先生为保护有思想有作为、爱国革命的杰出青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开天辟地的浩大气魄说出这等无所畏惧的豪言壮语,砥砺着傅斯年先生养成仗义执言的人格。
1944年,傅斯年先生在参政会上揭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贪污舞弊,骂他是皇亲国戚。
事后,蒋介石问先生,“你信任我吗?”答曰:“我绝对信任。
”又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先生立刻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这是何等昂首天外、别无他物的凛凛生气呀!傅斯年先生大气磅礴,不畏权势,仗义执言,不正是受蔡元培先生的影响所致吗?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傅斯年“无沦在什么地方,总是一个力量”。
二、见危授命“五四运动”中最著名的事件---“火烧赵家楼”后,军警们当场逮捕32名学生。
当晚,北大学生聚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营救被捕学生以及善后事务,大家相顾无言、束手无策。
蔡元培先生镇定自如地走进来。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五、朗读梳理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梳理脉络。
作者与蔡元培先生是师生关系,也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经历了北京大学由衰败到振兴的岁月。作者精心选择了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个典型材料,澄清了“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的误解,表现了蔡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凸现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二教时
一、简析全文
文章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第一件事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第五部分(第13自然段),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二、重点探究
第10自然段
B.三件事虽说均与“我”有关,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强至弱,与“我”的关联程度由宽泛至紧密,层次上不断深入。
C.三件事虽说均与“我”有关,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弱至强,与“我”的关联程度由紧密至宽泛,层次上不断深入。
D.三件事虽说均与“我”有关,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强至弱,与“我”的关联程度由紧密至宽泛,层次上不断深入。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编号:QMSD/JWC-13-10编号:QMSD/JWC-13-10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渣滓(zhā zǐ)2.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着.笔(zhu ó)恫.吓.(dòng )(h è)小传.(zhuàn)贬.责(bi ǎn)郡.县(jùn )编.辑.(bi ān )(jí)罔.顾(w ǎng )西斋.(zh āi)沉沦.(lún )渣.滓.(zh ā )(zǐ )荒谬.(mi ù)沉吟.(y ín )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 情。
本文脉络图示如下:、(1)点明为文缘由,表达敬仰之情。
责匿名揭帖、(2— 9)记述先生严词责人三桩事。
责阻生访师 责肆口乱言四、(11—12)补述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五、( 13)概述先生是两种文化的代表。
再表敬仰之情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六、链接补充蔡元培( 1868 - 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 总长,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20 年至 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第二教时一、简析全文文章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言近而旨远诚恳而严肃10)剖析先生行事的文化内涵。
西方理性精神中国儒家思想融汇和第一件事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
第三部分(第10 自然段),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一)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①〔“正心”“诚意”〕出自《大学》。
“正心”,指端正心思;“诚意”,指意念真诚。
“不欺暗室〔不欺暗室〕指不在暗处伤人。
”,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二)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有几位 北 大同学鼓 励我 在本 日特 刊 中写 一篇蔡 先生 的小传 。我 以为能 给蔡先 生写传 , 无 论为 长久 或为一 时 ,
都 是我辈最荣 幸 的事 。不过 , 我 不知我 有无此 一能力 。且
目下毫 无 资料 , 无从 着笔 , 而 特刊 又 急待 付 印 , 所 以我今
在 许 多方 面都 有 生动 的展 示 。
但 不幸 的是 , 我 们稀缺 诚 实 , 还 毫不在 乎 , 还 心安 理得 。 好像诚
定 没有 离开过 实验 室 。学校 不
得 不让他 离开 学校 。 理 由是 , 他
如 此 不 诚 实 ,他 报 告 的 实验 数 据还 能令人相 信吗 ?
㈠
蔡先 生到北 大 的第 一年 中 , 有一 个 同学 , 长成一 副小
官僚 的面 孔 , 又做 些不满 人意 的事 , 于是 同学 某某 在西斋 宿舍 之一) 壁上 贴 了一张 “ 讨伐” 的告示 。两 天之 内 , 满 墙 上 出了无穷 的匿 名文章 ,把这个 同学 骂 了个 “ 不 亦乐 乎” ; 其 中也有 我的一 件 , 因为 我也极 讨厌 此人 , 而 我 的匿
的道理 的。诸君对 ×君有不 满, 可以规劝 , 这是 同 学 的友 谊。若 以为不可规劝 , 尽 可对 学校 当局说。 这 才是 正 当的办法 。至 于 匿名揭 帖. 受之者 纵有 此外 如 此类 者 尚多 , 或牵 连 他人 , 或言 之 太
J l > 。 ∽ H l 田 。 广 》 z 团 斟 。即此三事 ∞ 麟 长 , 姑不提 , 已足证先生 责人之态 度是
舆 论谴 责。 彼此彼 此 , 又哪有 资
格 说 人 家 。再 说 , 不 过 是 个 作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目标:1、了解傅斯年,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用语言描写个侧面烘托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点字词、语句的内容,领悟其深刻含义;了解蔡元培先生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进一步体会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并向蔡元培先生学习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总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下面给出四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把名人名言一一对应起来孔子孟子卢梭孟德斯鸠A.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D.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1、作者介绍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2、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 ,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众多革新人物和学术大师云集北大,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逝世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在陪都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唁电;“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部北大在诔词道:“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3、字音着(zhuó)笔僚(liáo)属匿(nì)名揭帖(tiě)肆(sì)口恫(dòng)吓遗孽(niè)鞲(gòu)沉沦之渐(jiān)殁(mò)渣滓(zhā zǐ)二、课文结构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第二部分(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1、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2、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3、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第四部分(11、12) 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作者:傅斯年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19期有几位北大同学鼓励我在本日特刊中写一篇蔡(蔡元培)先生的小传,我以为能给蔡先生写传,无论为长久或为一时,都是我辈最荣幸的事。
不过,我不知我有无此一能力。
且目下毫无资料,无从着笔,而特刊又急待付印,所以我今天只能写此一短文。
至于编辑传记的资料,是我的志愿,而不是今天便能贡献给读者的。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一)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节选)》阅读理解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节选)冯友兰①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②我于一九一五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
蔡先生在一九一七年初到北大当校长。
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
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③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
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
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
我推开门进去,看见蔡先生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
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
”我说:“请校长批一下。
”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待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
”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
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蔡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
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蔡先生在几分钟之内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也把我引到了这个境界的大门口。
④事后,有同学告诉我说,文书科的人说,你是越级,学校要有处置,我说,“蔡先生到北大是来办教育,不是来做官。
我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下级,有什么越级不越级的。
”我一笑置之。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全、实)

蔡元培之父蔡光普以经营钱庄为业,为人温柔敦厚,其母周氏“贤德而能”,坚强刚毅。
蔡元培早年丧父(1878年,蔡元培11岁),在母亲周氏和叔叔、舅舅的抚育之下长大成人。
蔡元培17岁中秀才,18岁在家乡设馆教书,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
1892年补殿试,为进士及弟,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进入朝廷的“储才之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蔡元培对做官不感兴趣,并在寓所写下“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的人生箴言,借助翰林院所藏图书,大量阅读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大量涉猎西学,成为一位中西兼学的饱学之士。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潜心研究日语、西学,竭力寻求救国安邦之道。
1898年积极支持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深感清廷已“无可希望”,从此断然弃官南下,回到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从事教育。
1902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
同年,创办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
思想从康梁的改良主义思想走向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路线。
1907年赴德留学,先在柏林习德语,后到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在世界文明研究所研究世界文明,深受尼采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对他日后改造北京大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
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6年回国,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北大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1927年正式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参加国民党南京政府,先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
1940年病逝于香港,享年73岁,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三次婚姻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一生经历了3次婚姻,这3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目标:1、了解傅斯年,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用语言描写个侧面烘托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介绍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2、字音着(zhuó)笔僚(liáo)属匿(nì)名揭帖(tiě)肆(sì)口恫(dòng)吓遗孽(niè)鞲(gòu)沉沦之渐(jiān)殁(mò)渣滓(zhā zǐ)二、课文结构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第二部分(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1、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2、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3、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第四部分(1123) 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三、课文精析1、本文标题为“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敬仰的原因?文章结尾以两句话点明敬仰原因:“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文章里所写蔡元培的事迹均以此贯穿始终2、如何看待蔡元培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本文是如何表现先生“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的人物形象的?作者以纪实笔法写了先生的严词,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和北大匿名“壁报文学”的减少,凸显先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先生原话的引述和作者的幡然醒悟写的言短意长,一方面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一方面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敢当的君子品行第9自然段写先生克己待人、宽厚博爱的胸襟,第11、12段写先生勇于担当、守正不阿的胆略,两者互相辉映、互为补充,表现了一个融汇中西文化精粹的大师形象作者认为这种风世之少有,唯“古之大宗教家”可比,表达了对先生的深深敬仰之情3、蔡先生宽以容众,但有时也严词责人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蔡先生这一特点的?“严词责人”(1)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学生的行为;(2)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3)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4、结合文中的三件小事,谈谈你对“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的理解第一件事运用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话,而后重点描写受教育者心理活动把蔡先生诲人以诚和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勾勒在纸上第二件事包含一主一副两件小事,在引述先生言词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文学手法,语言俭省,表现了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第三件事写的现场感很强,作者话多,先生言少,言简意赅,效果良好5、从儒家的“不欺暗室”中作者得到了什么教益?彻底理解“正心”“诚意”“不欺暗室”之意:做事,绝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6、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的“不耐烦”和“声色俱厉”?对于一向中正平和,很少板脸的蔡元培先生而言,这个责任是非常严厉的作者信口开河的话—“要灭了日本鬼子,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都要‘郡县之’”—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是一种偏激的情绪,蔡元培先生一声棒喝,其意不仅纠正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而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思想,这在当时中国思想界是极其罕见的,既体现了先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7、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8、结合本文说说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蔡元培拒绝辞退陈独秀和胡适,是为了坚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先进办学理想这件事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坚持实践先进办学理念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无畏性格四、文章总结1、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写了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2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3总体特色(1)追根溯源,凸显人物神韵(2)语言刻画,写法因事多变(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深化五、作业布置完成书后题目及同步练习的相应题目。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节选)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节选)作者:傅斯年编者按:傅斯年曾将蔡元培比作孔子,自比子路,可见其师生情谊之深厚。
这里他深情缅怀了蔡师之高风亮节,列举了十几点。
我们节选一部分,可以作为蔡元培先生的小传来读。
一仁厚积德的家庭蔡先生字鹤卿,别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县人。
出生在前清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年)三月五日逝世,死时七十四岁。
他的先祖以种植山林出售薪木为业,到蔡先生高祖以下,始改为经商。
祖父名嘉谟,字佳木,做过当铺经理,以公正著名。
父亲名光普,字耀山,做过钱庄经理,对待朋友极为宽厚,不仅有贷必应,而且不忍心向人索债,因此死后几无积蓄。
蔡先生十一岁丧父,兄弟三人全靠母亲周氏抚养。
母亲非常贤能,当蔡先生父亲去世的时候,世交朋友以蔡先生兄弟孤苦无依,拟替他们募捐以瞻养他们,并供蔡先生读书,但被周氏婉拒。
她时常典押衣饰,克勤克俭,抚养诸儿成立,每以「自立」「不倚赖」勉励他们,常对他们说:「每有事与人谈话,先预想彼将作何语,我宜以何语应之,既毕,又进省彼作何语,我曾作何语,有误否?以是鲜愤事。
」蔡先生日后能够宽宏大量,不苟取,不妄言,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二贯通中西的学问蔡先生在童年跟他的叔父铭恩读书。
铭恩是清末廪生;工制艺;并治诗及古文辞,藏书不少;所以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
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
王师尤服膺明儒刘宗周,故蔡先生对于宋明理学的造诣甚深,对小学、经学、骈体文都有研究。
二十岁又跟绍兴徐树兰学习,并兼校对刻书的工作;徐师藏书极多,因此蔡先生能遍观他所藏的书,学问大有进步。
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
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作者:傅斯年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第33期凡认识蔡元培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已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批评匿名揭帖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当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做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
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新解《论语》处世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来比锡来看蔡先生。
《语文单元阅读主题检测题》

《语文单元阅读主题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阅读《1.我的几位授业恩师》(共5题)1.下面哪一个特点不属于陈寅恪先生所具有的?A.热爱生活B.爱国C.生活邋遢D.实事求是填写你的答案____2.“但据先生自己说,有些东西还是能影影绰绰看到一团影子。
”“影影绰绰”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A.模模糊糊,看不真切,突出了陈寅恪先生视力极差。
B.形容像隔着纱一样的那种朦胧梦幻,突出了那种诗意般的美。
C.形容看到的东西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D.突出表现了当时光线的暗淡。
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为什么作者说陈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口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A.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他非常关心政治。
B.他广交天下贤士,到处游山玩水。
C.他爱好广泛,业余生活丰富。
D.他不是死学知识,能把所学到的理论在生活实践中具体运用。
填写你的答案____4.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作者对忆及的几位老师的怎样的情感?A.怀念、感激、敬佩B.憎恶、嫌恶、鄙视C.讽刺、批判D.仇恨、嫉妒填写你的答案____5.“我想,这也许是先生在那样的年头里最愉快的时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物价飞涨的时刻,人命微浅、朝不虑夕✓✕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2.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共5题)1.本文主要谈了蔡先生哪一方面的风格?A.宽以待人B.严词责人C.嫉恶如仇D.以身作则填写你的答案____2.本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A.再次说明蔡先生的人格特点,总结上文,首尾呼应。
B.含蓄深刻,启发联想。
C.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D.出人意料。
填写你的答案____3.第一件事中作者写道“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二是——____。
A.对于恶人要不屑一顾,听之任之。
B.要正心、诚意、不欺暗室处理问题,选择正当渠道待人待事。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8、 阅读第10节,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 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 深的理想上,与众不 同”句中“高深的理 想”的含义。
明确:
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 自由, 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 西方 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 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
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四 (11-12)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五(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 蕴含的
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 的敬 仰之情。
文本探究
1、我和蔡元培是什么关系? 2、敬仰的原因是什么? (朗读文章开头和结尾,总结概括)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二十五年之长久。” 既是师生又是上下级。
7、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 开河“驱 逐”“西洋鬼子”的 “不耐烦”和“声色俱
明确厉:”?
因为作者的话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 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 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 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其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 是一种偏激的情绪。 蔡元培先生的话,不仅纠正 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而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 主义思想,既体现了先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思考:
我是谁? 蔡元培又是谁?
作者介绍
傅斯年(1896-1950),字梦真,山东聊城 人。历史学家和 教育学家,曾在北大担任 过代理校长,后到台湾就任台大校长。 本 文选自他的《傅斯年全集》。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
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1916年12月-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卓 有成效的改革,促进北大思想活跃、新思 潮的传播和学术繁荣。许多革新人物和学 术大师云集北大,倡导民主和科学精神,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的策 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ppt

课堂测试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 畏的行事!(比喻) B.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 以非其道”了。(引用) C.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因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 (双关) D.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 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 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对比)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 仰之情。 第二部分(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 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11-12)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第五部分(13) 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 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 深的敬仰之情。
D.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集中体现蔡元 培先生教育学生的态度是诚恳而严肃的,词近而旨远 的,主要表现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课堂测试
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层层深入,形成递进之势,以剥笋之法,勾 摄出人物的魂魄,主旨逐步升华。
B.作者采用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法刻画人物性格, 使人物如在目前。
C.课文最后一部分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 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 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结合本文说说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 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 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蔡元培拒绝辞退陈独秀和胡适,是为了坚 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先 进办学理想。这件事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坚持 实践先进办学理念,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 无畏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节选)作者:傅斯年编者按:傅斯年曾将蔡元培比作孔子,自比子路,可见其师生情谊之深厚。
这里他深情缅怀了蔡师之高风亮节,列举了十几点。
我们节选一部分,可以作为蔡元培先生的小传来读。
一仁厚积德的家庭蔡先生字鹤卿,别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县人。
出生在前清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年)三月五日逝世,死时七十四岁。
他的先祖以种植山林出售薪木为业,到蔡先生高祖以下,始改为经商。
祖父名嘉谟,字佳木,做过当铺经理,以公正著名。
父亲名光普,字耀山,做过钱庄经理,对待朋友极为宽厚,不仅有贷必应,而且不忍心向人索债,因此死后几无积蓄。
蔡先生十一岁丧父,兄弟三人全靠母亲周氏抚养。
母亲非常贤能,当蔡先生父亲去世的时候,世交朋友以蔡先生兄弟孤苦无依,拟替他们募捐以瞻养他们,并供蔡先生读书,但被周氏婉拒。
她时常典押衣饰,克勤克俭,抚养诸儿成立,每以「自立」「不倚赖」勉励他们,常对他们说:「每有事与人谈话,先预想彼将作何语,我宜以何语应之,既毕,又进省彼作何语,我曾作何语,有误否?以是鲜愤事。
」蔡先生日后能够宽宏大量,不苟取,不妄言,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二贯通中西的学问蔡先生在童年跟他的叔父铭恩读书。
铭恩是清末廪生;工制艺;并治诗及古文辞,藏书不少;所以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
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
王师尤服膺明儒刘宗周,故蔡先生对于宋明理学的造诣甚深,对小学、经学、骈体文都有研究。
二十岁又跟绍兴徐树兰学习,并兼校对刻书的工作;徐师藏书极多,因此蔡先生能遍观他所藏的书,学问大有进步。
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
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由此可见蔡先生旧学根基是如何的深厚。
蔡先生不仅对中国旧学有相当的基楚,而对西方的学术也很有研究。
他在四十岁未出国以前,曾阅读西书的翻译本;又阅读日文书;四十岁以后曾赴德、法等国留学,他对西方学术的兴趣甚为广泛,学问相当广博,举凡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史、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都喜欢研究;尤其对于实验心理学、比较文明史、美学等颇具心得,而在美学方面的造诣尤深。
他曾发表有关美育方面的文章多篇,如「美育代宗教说」、「美育实施的方法」、「我的欧战观」、「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等;他更将美感教育列入教育宗旨。
此外,他对于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方法也有深切的认识。
不过蔡先生对于西方的学术,并非只是一味的吸收,而是于吸收之外并加以消化和批判,而且和中国旧学加以比较,所以他实在是贯通了中西的学问。
蔡先生对于中西文化问题的看法最足以说明这点:他一方面推崇中国旧有的文化,一方面又主张对国故以客观态度、科学方法,重新估价,重新整理;他不讳言中国文化的缺点,但也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病;他虽然主张吸收欧美文化,但并非无条件的模仿,而主张有选择的吸收;他又主张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创造适合时代的新文化。
这些言论惟有贯通了中西学问的人,才能见到,才能说出。
三孜孜不倦的为学蔡先生在学问和事业上都有大成就,一方面固然靠他的天资,而另一方面则靠他的勤勉。
他从小就勤于读书,考中秀才以后,更勤研苦读,博览群书。
这时他旧学根基已很深厚,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所以在升补翰林以后,又开始阅读译本西书,藉以吸收西方文化。
他为阅读日文书籍,更学习日文;后来他任教南洋公学时,尚指导学生翻译日文书,可见他的日文程度相当不错。
在前后不过三年的时间,他对日文能有如此的成绩,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勤习不懈。
蔡先生一生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四十一岁得驻德公使孙宝琦资助学费,和商务印书馆订定每月致送编译费百元,遂赴德国。
到德国后,他首先学习德语;一年以后,进入莱比锡大学苦读,三年之内选读了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等科目,只要时间不冲突,他都尽量选听。
他又进入实验心理学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读,并在课馀另请讲师到他寓所,为他讲授德国文学。
蔡先生以翰林之尊、年届不惑,远涉重洋,学习如此多的科目,其苦学精神实在值得钦佩。
尤其可贵的是民国元年夏天,他辞去了教育总长之后,立刻携带眷属再赴德国,再度进入莱比锡大学听讲,并又在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继续研究;民国二年至五年又赴德、法等国考察,在法国曾习法语,并攻读哲学;十四年秋又到德国汉堡大学研究民族学。
抗战友爆发以后,蔡先生因年老病足,不良于行,乃避难香港。
他在病中仍然时常研究哲学,临终前犹手抱西洋巨著阅读。
蔡先生真可说做到「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的地步。
四献身教育的生涯蔡先生以教育为终生职业。
他在十八岁至十九岁,便开始当塾师。
二十八岁时,任北平李氏京寓家庭教师半年。
三十二岁受聘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三十五岁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教授。
光绪二十八年和蒋观云等创办爱国女学校,其后兼任爱国女学校长。
是年秋冬间,吴稚晖、章太炎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蔡先生曾被推为会长。
同年十一月南洋公学学生反对教员的专制,相率退学,论者归罪于蔡先生提倡民权的影响,他乃引咎辞职。
后循学生的请求,代为筹款成立爱国学社,聘请吴稚晖、章太炎等担任教师,蔡先生自己则教授伦理学一科;由于爱国学社的成立,遂使南洋公学的退学学生得以维持学业。
光绪二十九年曾代理澄衷学堂校务一月。
其后,又任绍兴学务公所总理,并在京师译学馆教授国文,兼授西洋史,虽然只有几个月,但颇受学生欢迎。
民国成立后,蔡先生担任教育总长。
六年起,主持北京大学。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又主持大学院两年,中央研究院十余年。
综观蔡先生一生,从十八岁起,即开始教师生活。
三十二岁以后,除教书外,更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其间除了到国外读收考察以外,始终没有离开教育的岗位;这种献身教育的精神,极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五救国救民的宏愿蔡先生的一生,虽然辛勤不断的为学教人,但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救国救民的革命斗士。
在他二十八岁时,已抱着彻底改革政治的决心;光绪二十四年戊戍政变以后,他已经认定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图强无望,非彻底革命不能救国。
光绪二十八年他创办「苏报」,作为倡言革命的根据地。
他还和同志在上海张园举行演说会,公开攻击满清。
由于蔡先生等人的言论鼓吹,使东南人士风起云涌,纷纷加入国民革命的阵营。
也因此引起清廷官吏的忌恨。
首先,由两江总督满人恩寿,向上海道指名拿办为首之人;其后清廷又严谕继任两江总督魏光焘逮捕革命党人,两次名单中蔡先生都高居榜首,幸经其兄元坚和朋友们的劝告,避赴青岛,得免于难。
同年他在南洋公学教书,在批改学生所写的日记及月课中,也灌输学生以革命思想。
光绪三十年,又和浙江革命同志龚宝铨相携手,参加光复会的组织,蔡先生被推举为会长,积极进行革命工作。
他们发行「日俄事件警闻」,取代被封闭的苏报;不久又扩充为「警钟日报」,蔡先生以「锷青」、「孑民」、「蔡民友」、「蔡亚培」等笔名,发表犀利无比的革命言论,激起热烈的反响。
蔡先生于光绪三十一年,由杨笃生、何海樵的介绍正式加入同盟会,并参加暗杀团,试制炸药和弹壳,积极参加革命。
他主要的目的是在完成救国救民的宏愿,所以他对于当时极端排满而充满种族仇恨的意见,并不赞同。
他曾说:「满人的血统,久已与汉族混合.其语言及文字,亦已为汉语汉文所淘汰。
所可为满人标识者,只有世袭官位,及不营实业而坐食之特权。
假使满人自觉,能放弃这特权,则汉人决无杀尽满人之必要。
」由这段话看,可知他的从事革命是要救国救民,有其远大的志向,绝不是意气感情之争。
他曾昭示青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这正是蔡先生自己的写照。
……七宽宏大度的胸襟蔡先生对人非常宽宏大度。
别人如有长处,他总是公开赞扬;别人如有过错,他总肯原谅。
故台大校长傅斯年先生曾在「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一文中记载说:「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
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由这件事,可以看出蔡先生是如何的宽宏大度,乐于与人为善。
蔡先生的宽宏大度的胸襟,又可在他主持北大时,对于聘请教授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见到;当时北大有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和钱玄同,有极端维护文言文的黄季刚和刘申叔,有拖着长辫子的辜鸿铭,有朴学大师章太炎,有洪宪六君子之一的刘师培,有戊戌维新的梁启超,有讲昆曲的吴梅,蔡先生都让他们各本所学,尽量地发挥各人特长,在我国大学教育方面留下美谈和典范;这固然是由于蔡先生深刻而明智的远见所使然,但若不是他有宽宏大度的胸襟,实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