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北京高考古诗阅读鉴赏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北京李锦超【高考原题全呈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中路:中途。
【3】出:生长。
【4】鸱鸮:猫头鹰。
【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原作详注详解】《病柏》,收录于《杜诗详注》卷十,与之相近的另外三首诗《病橘》《枯椶》《枯柟》,梁权道和黄鹤都编在上元二年之秋。
说明这四个作品写在同一时期,这个时候,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之中。
第一句“有柏生崇冈”。
崇,高峻。
冈,山岭。
此句写“柏”生长在高峻的山岭之上,点明柏的生存环境。
《琴赋》中说“惟椅梧之所生兮,讬峻岳之崇冈”。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199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1999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北京近7年高考诗歌阅读题分析及答案(原创)
北京近七年高考古典诗歌阅读题详细分析及答案(07年、09年-14年)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2010北京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7分)(2011年北京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2)”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有童趣。
(3)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4)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与高分技巧(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
• 18.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 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 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 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 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 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 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 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 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 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 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 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 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 【2009年】
• ①D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 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 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 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 ②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
• ②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 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 复国无望,仍然矢志 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 ③(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 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 格。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 编
• 登鹳雀楼 • 畅当 • 迥临飞鸟上, • 高出世尘间。 • 天势围平野, • 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2002年】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2020-2024五年高考题汇编-语文北京卷专题03 诗歌鉴赏(解析版)
专题03 诗歌鉴赏试题简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马诗二十三首(选四)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
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
②榜:船桨。
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
”11. 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言骏马脊上有钱形花纹,奔跑起来如踏烟云。
B. 其五描写壮丽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的画面。
C. 其十写项羽自刎之后,乌骓马临风哭泣,怀念故主。
D. 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
12. 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
B. 四首诗多处使用“谁”“何”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
C. 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
D. 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
13. 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
【答案】11. D 12. B13. 示例:①“美”,《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
②“讥”,《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
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
③“悲”,《其一》中的“无人”与“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都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1)借景抒情;拟人手法(2)①都表达对孙权的赞美;②都有借英雄人物,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分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试题版】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试题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微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4】“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2017年
以宋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为鉴 赏对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 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9年
以宋词《苏幕遮·燎沉香 》为鉴赏对象,考查了 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20年
以唐诗《登鹳雀楼》为 鉴赏对象,考查了语言 、技巧和情感等方面。
2021年
。
2011年
以宋词《青玉案·元夕》为鉴赏对 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方 面。
2012年
以唐诗《春夜喜雨》为鉴赏对象, 考查了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3年
以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 口壁》为鉴赏对象,考查 了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14年
赏术语,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分析
总结词
对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 入分析。
详细描述
在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 易错点。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诗歌,学生可能难 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学生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会因为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因此,在备考过程 中,学生应加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诗歌鉴赏能力,并熟悉各种艺术手法和术语。同时,学 生还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 巧。
注意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或拖延而影响备考效果。
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 投入到备考中。
THANK YOU
强调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情 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 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1)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两项就是A、诗人得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得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得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得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得美感,这就是本诗写作上得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就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得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得同题诗作,与畅当得诗相比,王之涣得诗显然更胜一筹。
您认为王之涣诗得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得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两项就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得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得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得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得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得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得江月美景得无限感怀.(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得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得诗在体裁、内容与写法上得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12、读下面得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瞧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得前辈诗人古曼卿①对这首诗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得品性。
B.“自恐”句不就是说自己真得担心,而就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得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得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句就是说梅花之色仿佛就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得红晕。
②对这首诗得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得愿望。
B。
心境幽寒得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得“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得节操.(3)读下面苏轼得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得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得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2005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得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得“想”就是“推测"、“猜想”得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得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就是断断续续得意思。
答:[]②下列对这首词得赏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2分)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得整肃与声势得浩大。
B.词得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得情境与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与“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得意境。
答:[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得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不同点:【2006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得理解,恰当得两项就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得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就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就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就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就是说应该通过自己得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得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就是怎样表现得?(4分)【2007 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7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就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得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就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得手法就是。
(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得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就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得?(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您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得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2008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就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①下列对诗句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2分)A.就是日惊秋老:就是无情得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得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得"肝胆"与”阅"在这里各就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情感?(4分)③一般认为顾炎武得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得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瞧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得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得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得《霓裳》曲.②这首词得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得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就是以怎样得胸怀对待风波险阻得?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分)【20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得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瞧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得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得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得“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得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得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得感受。
D。
九、十句得意思就是本应栖息于梧桐得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得思想感情。
【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 (1)下列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得起因与目得,凸显了诗作内容得真实性.B。
“歌一声”,就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得寒风吹透了她得衣衫,她却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得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得题旨.(2)这首诗得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
这首诗就是张耒为教育自己得孩子而作,请对其中得教育内容与所用得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得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7分)①下列对本诗得赏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得静景,五、六句写雨天得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得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就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与视觉得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