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华容县实验初中罗娟一、教材简析(一)地位和作用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⑷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⑴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⑵通过对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学法引领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有关的。
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去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远门坐车时要少喝水?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检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变化,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排尿有什么意义?(二)合作探究1、废物排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励。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选自河北少儿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主要讲述了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尿液排出的意义等内容,着重描述尿液在人体内的形成过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呼吸以及血液循环,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健康成长”做了铺垫。
所以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血液循环系统。
各系统均会产生废物,本节内容是以上部分的自然承接,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
从经验角度上分析,排尿是每个人的生理活动,学生对于该生理现象的发生原理和过程却不清楚,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3.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人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学生:在课间总喜欢往一个地方跑,这个地儿是哪里?追问学生:尿来源于什么?是在哪里形成的?进而引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内容的学习。
采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肾脏的组成单位首先,我将展示尿液中各成分表,提问学生每天排出一定量的尿液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通过对比不难得出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会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 说课
【展示提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合作制作】:肾单位的结构,并展示说明
第三步: 学习演练
一、填空题: 1.泌尿系统括 、 、 、 , 其中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 。 3. 将肾脏纵剖开,可以看到肾脏由 、 和 组成。 4.输尿管上端与肾脏的 相连,下端开口于 , 具有 的功能。 二、选择题 1.肾单位是由( )构成的。 A、肾小囊 肾小球 B、肾小球 肾小管 C、肾小体 肾小管 D、肾小囊 肾小管 2.肾小体是由( )构成的。 A、肾小球和肾小管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球和肾小囊 D、球和收集管
【自主学习】:
①学习课本61页,填写: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பைடு நூலகம்
模型
宏观图形
微观图形
【合作探究】
在教师的精讲点拨的基础上,讨论: ①血液从肾动脉进入,你能说明血液流过肾单位的 途径吗?
②课本62页图中红色和蓝色表示什么意思呢?
【巩固深化】
①完成右图:在图中填写各结构的名称,
②在图中,肾单位由______共同构成,其中_____分布 在皮质中, 它们共同构成了肾小体;____分布在髓质中。
第四步:学习感悟
: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还要什么不足之处?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贯彻生物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3、整节课,首尾呼应,环节流畅,结构紧凑。 4、感到不足的是,课中有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积极思考, 不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后,我会更加分析学生,研究教法。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人活着,就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准确区分排泄和排遗;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⑷、明白排尿的意义。
2、水平目标:⑴、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水平;⑵、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科学推测的水平;⑶、结合生活实际实行分析学习,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合的科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可淡化相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根据对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协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教学难点。
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合的基本观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学法指导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相关的。
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先学后教,分组讨论,合作探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去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远门坐车时要少喝水?为什么医生能够通过检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变化,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排尿有什么意义?(二)、合作探究1、废物排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励。
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威海市古寨中学张志威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威海市古寨中学的张志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尿的形成和排出》,接下来,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一)教材地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血液循环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编者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三个部分进行编写,还安排了两个活动。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废物的排泄途径。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及肾单位组成,提高观察、思维及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解读表格数据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4)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提高知识应用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肾脏对人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认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解读新课标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确立了如下的重难点:1.描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单位。
2.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为了顺利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的教法设计如下:二、教法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尿检化验单为线索,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深入学习肾单位的组成,再根据推测及液体成分数据表格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肾小管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最后采用图文结合梳理和制作模型等方法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
优势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与实际生活 关系密切的问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肾单位结构、滤过、重吸收
困难
“自主合作 探究法”课 堂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 引导,学 生主动探 究,深度 思考 从学生已有 经验入手, 让学生获得 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学、 探索的过程 中将感性认 识—理性认 识
肾 静 脉
肾盂
思考: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
肾 单 位
毛细血管
肾静脉
问题1和2的目的是为了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1、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 问题3-6的目的是让学 么? 生更深入的了解肾单位 2、每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 的内部特点以及肾单位 组成的? 中血液流经路线,为学 小组讨论: 习尿的形成和排出做好 铺垫。 3、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两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 边连接的是什么血管?他们的管径 “导学案”的问题进行 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 交流讨论,组内不能解 有什么不同? 决的问题再进行组间交 流,然后小组组员之一 4、在肾单位中,尿液的通道与血管 展示讨论结果。培养学 有几次紧密接触?接触部位分别是 生合作精神、集体观念, 什么?有何共同点?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5、血液在肾单位里经过了几次小动 力。同时通过组内成员 脉?几套毛细血管? 的互助,让每个学生都 得到发展。 6、肾单位中的气体交换是在肾小球
我根据本节的内容特 点精心编拟了难度适 宜,题量适中的基础 知识练习,让学生及 时巩固所学内容。 D.葡萄糖和无机盐
4拓展提升 快乐远航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共分三个部分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包括“肾”、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3、说出肾脏的血液变化“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四部分内容,还安排了两个活动。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一)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13岁,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新野县歪子一中王汉林《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新野县歪子一中王汉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中的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节复习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部分之一。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二、说目标任何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对品德、知识、能力、审美等内在教育的需求。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和对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特别是其中的资料分析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为此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三、说方法(一)、教材处理: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地地位和作用
《尿地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人体内废物地排出》地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地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地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地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地废物地排出过程中所起地作用.而人体内废物地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地地联系.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地基础,也是重点,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地重要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阅读资料,提取信息泌尿系统组成
、问题讨论,深入理解
通过对上面图片地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根据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地颜色,让学生思考肾脏里血管是怎样分布地?
()、血液是怎么流过肾脏地?
()、尿液地形成与血液地循环有没有关系?
通过本环节地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尿液地形成和排出与肾脏有紧密地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地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地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地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地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地阅读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学生卫生习惯地养成,关注自身地健康和发展,关爱别人地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地培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件展示,巩固新知
()展示肾内部地结构示意图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初步分析——形成过滤和重吸收概念
()展示尿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再次分析——得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地结论
展示尿液形成地具体过程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总体分析——完成尿液形成地流程图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ppt
98
0.03 0.10 0.72 0.03
96
0.00 0.00 1.10 1.80
分析与讨论
尿液与血浆比较。明确尿液 的主要成分,并设疑尿的形 成跟哪些结构有关。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 血浆跟肾小囊中的液体比较。利 用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知识基 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础,并结合相关问题,明确肾小 球有过滤的作用,因为比较抽象,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 是难点,我利用了动画直观的形 式突破难点。由此也证明尿的形 原尿和尿液的比较。通过分析 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成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是 数据,明确原尿中的一些成分 尿形成的第一个过程。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 并没有在尿液中出现,推想与 有,这说明了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经过的肾小管有关,进而明确
尿形成的第二个过程与肾小管 的重吸收有关。由此证明了结 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没有过滤的 血液,含各 种成分及代 谢废物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形成原尿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膀胱 尿道
观察 ↓ 讨论 ↓ 总结
资料分析
每个肾包括大约 100万个结构和 功能单位,叫做 肾单位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 单 位 的 结 构
肾
肾小囊 肾小管
单 位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引言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人每日约产生1000毫升的尿液,体液代谢、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尿的产生和排出。
通过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基本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尿的形成尿液是由肾脏主要组成的。
肾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作为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器,其主要功能就是排除多余的水分、废物和有害的物质,从而维持体液的平衡以及维持体内各项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而在肾脏内,尿的形成是依靠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等一系列作用来完成的。
1. 肾小球的滤过尿液的形成始于肾小球。
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一个血管团和一个被称为髓球的管道组成。
在肾小球内,血液从血管团中通过一个叫做Bowman囊的结构进入肾小管。
此时,血液中的液体和物质会通过血管团壁上的孔进入Bowman囊内形成原尿。
2.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原尿的成分非常丰富,包括水、电解质、尿素、尿酸、肌酐等,它们需要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和再吸收等过程,才能形成最终的尿液。
重吸收:指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某些物质重新吸收到血液中。
例如,食物中的钠、水、葡萄糖等需要重吸收到血液中,而氨基酸、葡萄糖等则在肾小管中被100%重吸收。
分泌:指肾小管对血液中物质的排泄。
例如,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代谢产物需要从血液中排出,肾小管通过分泌机制将其排出到原尿中。
再吸收:指尿液通过肾小管向回吸收水分等物质,使得尿量减少,浓度增加。
三、尿的排出尿液经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等多重处理之后,从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内,经过膀胱自主排尿完成排出。
排尿过程涉及到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协调配合,常见的膀胱排尿反射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
经过皮质下和脊髓前角的中枢神经控制后,下面断端的神经通过神经末梢向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传导神经冲动,引起膀胱收缩和括约肌放松,促使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排尿过程的失败可能会导致尿道下括约肌病变或者膀胱憩室病变。
四、结论通过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防治相关疾病。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3)肾单位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FLASH动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数据比较,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1、启发式 2、直观法 3、比较法 4、分组合作法
四、学法指导:(主要通过学生看;学生问;学生想;学生讨论;学生做来完成学习)
1、观察法 观察模式图、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合作探究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1、启发式
2、直观法 3、比较法
4、分组合作法
四、学法指导
1、观察法 2、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本62页活动)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g/L):
病人: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重点:落实对本节有关概念理解;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 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 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特别是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 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这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1)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的第一节,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教材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再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七年级学生生物学素质发展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人教版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
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内容。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依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已有的知识、认知规律以及本节内容。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很强,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尿的形成又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尿的形成过程定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七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4
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肾脏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2)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3)知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
(1)在血浆、原尿、终尿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
(2)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作铺垫导入新课,本节课内容包括“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泌尿系统的保健卫生”三部分内容,在这节课中,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和分组讨论思考问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二、尿液的排出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一、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 形成尿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华容县实验初中罗娟
一、教材简析
(一)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⑷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
⑴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⑵通过对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根
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学法引领
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有关的。
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去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远门坐车时要少喝水?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检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变化,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排尿有什么意义?
(二)合作探究
1、废物排出的方式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励。
然后由教师小结。
2、泌尿系统的组成
⑴出示泌尿系统组成图
⑵解读图,思考回答: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考虑动态生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没有,顺利过度到下一环节;也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设置悬念,为下一环节做一铺垫。
)
⑶交流分享
⑷总结归纳
协助、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进而归纳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肾脏的结构
实物出示,课件示图。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主要讲解肾单位的结构。
4、尿液的形成过程
问题引入:⑴医生为何可以通过一张单子、一些数据就能判断一个人肾脏是否有病呢?
⑵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数据分析:书本82页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并讨论,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为什么血浆与肾小囊液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大?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如果尿液是由肾小囊直接形成,为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解肾小球的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挖掘教材、提出新发现:
尿液同肾小囊液(原尿)比较,并没有新的尿素产生,为什么浓度会增大呢?
5、尿液的排出
教师设问:
①肾脏形成尿液在腹腔脊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
②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③膀胱内的尿液从何而来?为何有贮存功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然后教师用图表列出排尿过程。
6、排尿的意义
学生自学后回答
(三)总结练习
1、排出废物的方式:排泄、排遗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尿的排出过程及意义。
练习略
(四)拓展探索
介绍血液透析、血尿、蛋白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