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高考的教育部文件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最新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最新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最新指导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高考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关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就这一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中国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为选拔人才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考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多元评价,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改革,我们希望能够突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评价内容的扩展为了实现多元评价,教育部建议将评价内容从传统的文化知识扩展到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和创新创造等方面。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除了学科知识,学生的能力素养也将成为重要的评价对象。

这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素养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创新创造能力也将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鼓励学生在学科中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元评价,教育部提出了评价方式的创新。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我们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口头表达可以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实验操作则可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既可以检验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将成为评价的一种方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选拔机制的改革高考改革还需要对选拔机制进行改革。

教育部建议将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相结合,形成学生的综合评价报告。

近期教育部出台的高考相关重要文件

近期教育部出台的高考相关重要文件

近期教育部出台的高考相关重要文件2014年12月目录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6)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8)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

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1.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教育部部署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启动

教育部部署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启动

教育部部署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启动教育部部署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据教育部网站19日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严厉打击“高考移民”;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推动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通知》要求,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高考改革等工作,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通知》重点强调了五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保障考试组织安全平稳。

全面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加强部门协作机制,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统筹做好考试防疫工作。

二是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

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做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工作。

严格开展报名资格审核,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三是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

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试点工作,优化招生程序,严格选拔标准,加强招生培养联动。

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招生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规定,严肃招生工作纪律。

严格招生信息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涉考培训机构治理,加大违规招生查处力度。

五是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宣传服务。

加强招生宣传规范管理,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

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采取多种形式为考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加强治安、交通、卫生防疫、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综合服务保障。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020年第1-2期资讯《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发布多维解读教师培训现状近日,《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在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上发布。

据了解,《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重点实验室与奥鹏教育双方共同发布,分别从中国教师培训的政策背景、项目体系、培训模式等方面剖析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形成各学段(领域)教师培训发展报告。

《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工具(调查问卷),以近15年来国家层面颁布的多项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为研究对象,描绘了我国教师培训政策的演进脉络和政策导向;以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参与教师培训项目的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我国教师培训项目的发展现状、成效产出、内在需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提炼出一系列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教师培训创新典型模式。

《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从成效产出的视角,重点就教师培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效、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教师培训成效是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培训模式对教师培训成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解读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现状,从而了解我国教师对培训学习与研修的意愿、能力、满意度,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未来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寄望成为教师培训领域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参考范本,并为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提供参照。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019年12月16日)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全文正式版

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全文正式版

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全文正式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23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23)1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中心、局),高校招生办公室: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成果,体现课程新理念,为实现2023年高考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23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现将各学科考试大纲主要修订内容(见附件)下发给你们,各地要及时传达,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沟通协调,做好考试大纲的解读和适应测试工作,帮助中学准确把握考试大纲修订情况,即使回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关切,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高考平稳顺利。

附件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一、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创新。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成果,确保高考内容的顺利推进。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

二、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2.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2.13•【文号】教学[1999]3号•【施行日期】1999.02.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高校招生委员会,广东省高教厅,部属各高等学校: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在改革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二十余年来,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办法、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高考制度的改革为高等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为引导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考生提供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

面对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面对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加大教育的贡献力度迫切要求,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相应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坚持改革,主动适应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

着力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使高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

教育部学生司、基础教育司和考试中心在近一年联合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并报经中央领导同志原则同意。

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如下:一、高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三项原则,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深化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1、高考科目设置改革。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等学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2.01.27•【文号】教学〔2022〕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工作,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考试招生管理水平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内组织高考、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招生安全稳定、做好考试疫情防控、整肃考风考纪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

高校是本校考试招生(含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

各地各校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从严从实做好考试组织管理工作。

各地要建立各环节风险梳理和排查机制,完善防范各类涉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后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

重大事件处置决策要向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及时报教育部。

2.完善防疫工作方案。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近年高考组考防疫工作经验,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要求,将高考组考防疫列入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防疫工作方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历时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0余位专家,研制完成高考评价体系。

7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已于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它是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成果的凝练和结晶。

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3部分内容组成。

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国家教委关于高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1991]6号

国家教委关于高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1991]6号

国家教委关于高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高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1991年1月22日教学〔1991〕6号)高考科目改革明年将在部分省实施。

鉴于此项改革在许多方面打破了原有格局,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普通高中会考已经结束的省,经省教委研究并报省政府同意,可按照我委教学〔1990〕012号文确定的高考科目,有步骤地实施高考改革试点。

二、各高等学校,应按照我委高校学生司发出的教学司〔1990〕061号文提出的系科、专业选组建议,确定高考科目组。

除经批准外,一般不宜另作选择,以保证改革试点取得经验。

三、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工作满两年者,经所在单位批准,可直接参加高考。

但职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应按5%左右推荐(具体办法另定),直接报考高等院校。

四、高等艺术院校附属中学的应届毕业生须参加省级普通高中会考中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外语五科的考试。

考试及格并达到规定等第(另定)要求者,可直接参加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报考高等艺术院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须通过九门高中会考课程(其中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外语须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等第)后,方可参加高等艺术院校及系科的专业考试。

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五、体育教育系科的考生须通过九门高中会考后,选组参加高考,并参加学校的专业考试后,由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六、高考的外语成绩,本科专业一律计入总分,专科院校是否计分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学校可按地方规定执行(涉外类专业除外)。

七、普通高中的往届毕业生如何参加会考及高考,暂由各地根据其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应该不断地改革与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目标,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深化高考综合改革1、高考科目设置调整高考科目设置将由当前的文化课3+1选考改为,普通高中学生“3+X”的选考方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基础学科,县级以下高中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选考一门文化或艺术类、体育类的考试科目,省级以上高中学校选考一门文化或艺术类、体育类的考试科目。

2、高考满分调整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考满分由750分调整为700分,其中文化课为650分,普通高中学生选考科目成绩按70分并档计入高考总分;体育类考试60分计入高考总分。

3、高考改革的组织形式高考将采取“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现场考试、网络评卷”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考试主管部门制定。

二、加强对高中教育的监管与评估1、建立高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高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地测评高中学生成长成果,促进中小学教育有效改革,加快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管新体系。

2、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根据高中学生成长成果和综合素质,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为优秀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渠道,集中对高素质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1、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共享网络,通过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无论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资源的交互使用。

2、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数据中心、智慧教育平台,鼓励在新技术领域开发出一整套完整的教育智能解决方案,实现教育数据安全可控,可视化呈现及科学好评。

总的来说,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信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国家的教育水平会越来越高,为国家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第1篇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一、引言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高考改革方案。

二、改革目标1. 坚持公平公正,确保高考选拔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2. 优化考试内容,强化能力考查,引导教育教学改革。

3.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规范高考管理,加强考试安全,维护高考秩序。

三、改革措施1. 考试科目调整(1)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

(2)将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组,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科目组合。

(3)外语科目增加口语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机考模式。

2. 考试内容改革(1)优化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试题情境设计,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3)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增加综合性、探究性试题。

3. 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以高考成绩为基础,综合素质评价为补充的评价体系。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3)鼓励高校探索多元化录取模式,如综合评价录取、专业优先录取等。

4. 高考管理改革(1)加强高考安全工作,确保试卷安全、考试安全、考生信息安全。

(2)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

(3)优化高考报名、考试、录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高考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高考改革工作。

2. 完善配套政策,确保高考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4. 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高考改革所需的经费、设施和人力。

五、总结与展望本高考改革方案旨在构建公平、科学、合理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

教育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

教育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教育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意见》要求,要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

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同时将教辅书纳入监管体系。

强化实验教学,并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

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

《意见》强调,要用好社会大课堂。

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0.21•【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请审议。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李强总理、丁薛祥副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密切配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意见》确定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

下面,我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改革进展及成效2014年以来,分五批指导29个省份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推动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一是提升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将全国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增加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学生考入重点高校人数。

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近110万人。

三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

截至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随迁子女占比达96.6%,2013年以来累计已有207万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了高考。

2024年高考新政策解读

2024年高考新政策解读

2024年高考新政策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考政策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年高考新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分析、应对策略四个方面,对2024年高考新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考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推出了2024年高考新政策。

该政策旨在优化考试评价机制,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主要内容1.考试科目改革2024年高考将实行“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加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再加两门自选科目。

2.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增加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

3.招生方式改革高校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方式,即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录取。

4.自主招生改革自主招生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取消了竞赛获奖者的限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影响分析1.考试科目改革的影响实施“3+1+2”的考试模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考试内容改革的影响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将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综合素质。

3.招生方式改革的影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方式,将有利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自主招生能力和水平。

4.自主招生改革的影响自主招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这将有利于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024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参考范本

2024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参考范本

2024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参考范本《高考改革方案》参考范本(2024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时代发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选拔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第三条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中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第四条按照质量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综合评价的原则,实施高中教育综合改革,调整高考内容和形式,提高选拔选拔的科技含量和能力本质。

第二章考试科目和内容第五条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学与历史、思想政治与地理、体育与艺术、综合素质评价等七个科目。

第六条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为必考科目,其他科目根据考生选择和学校开设情况选择参考。

第七条高考科目内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定,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科目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数学科目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外语科目注重考查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八条综合科学与历史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思想政治与地理科目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地理。

第九条体育与艺术科目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考查内容。

第十条综合素质评价科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形式多样,可以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创新项目、社会实践等。

第三章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第十一条高考采取全国统一、科技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包括笔试、机试、面试等。

第十二条笔试部分根据科目内容确定考试时间和题型。

机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第十三条面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科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形式进行。

第十四条考试结果按照分数和等级共同评价,分数用于选拔,等级用于综合评价。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4.09.03•【文号】国发[2014]35号•【施行日期】2014.09.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考试厅[1998]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考试厅[1998]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工作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工作的意见(1998年5月25日教考试厅[1998]2号)全国教育统一考试是指由教育部主办并管理的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广播电视大学“注册视听生”必修课程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等级考试等项考试。

全国教育统一考试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的共同努力,各项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各项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但由于考试管理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很不平衡,局部地区存在着管理不严,考试纪律松弛的问题,甚至个别考点和考场出现了考试管理人员、监考人员与考生串通集体作弊的行为。

这些问题既反映了社会上不正之风对教育考试的干扰日益严重,也反映了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存在着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考风考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为加强管理、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质量,提高贯彻执行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自觉性,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和考风考纪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本地区各项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的领导。

全国教育统一考试是为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而进行的重要工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为。

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教育部

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教育部

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教育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高考的历史渊源和现状高考作为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高考作为选拔升学的机制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制度逐渐完善并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教育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分为普通高考和艺术类高考两种。

普通高考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

而艺术类高考则主要针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专业考试。

高考的分数被认为是学生未来升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或专业。

在中国,高考备受争议。

一方面,高考被认为是一种公平的选拔机制,不论社会背景或财富状况,只要通过高考可以进入心仪的大学。

高考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应试教育过重、考试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过度应试,缺乏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部的责任和作用教育部作为中国高考的主管部门,肩负着制定和监督高考政策的重要责任。

教育部需要不断改进优化高考制度,确保其公平公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升学机会。

教育部需要关注教育公平。

高考作为选拔机制,应该确保不同学生在考试中有平等的机会。

教育部需要通过调整考试内容和方式,减少应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需要注重教育质量。

高考不仅是选拔机制,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

教育部应该通过不断优化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提高高考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教育部还需要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高考是进入大学的一个入口,教育部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中国高考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高考制度也需要不断变革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未来,中国高考可能会朝着更灵活、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生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减少应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高考语文大纲

中国高考语文大纲

中国高考语文大纲
中国高考语文大纲是教育部制定并发布的官方文件,用于规定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难度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关于中国高考语文大纲的详细信息:
1.考试性质:高考语文是一门针对高中毕业生的标准化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

2.考试目标:高考语文大纲规定了考试的目标,即测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

3.考试内容与要求:高考语文大纲详细列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写作等部分。

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写作包括应用文写作和文学类文本写作等。

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高考语文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包括考试时长、题型、分值等方面的要求。

5.考试难度:高考语文大纲根据考试内容和要求,对不同知识点和题型规定了不同的难度系数,以确保考试具有合理的难度分布。

总之,中国高考语文大纲是高考语文科目的指导性文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2-07-23 来源:教育部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本科二批录取阶段。

近期,发生几起考生高考志愿被非法篡改事件,有关省市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迅速侦查,犯罪嫌疑人已陆续被公安机关抓获。

被非法篡改的考生志愿在案情查清后已经恢复。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教师李某、秦某勾结眉山市万胜高中教导处副主任徐某,非法获取万胜高中今年参加高考的300余名考生志愿填报初始密码等个人信息,并将10余名仍使用初始密码的考生志愿篡改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秦某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李某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徐某因涉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苏某利用偷窥到的尹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尹某高考志愿篡改。

鹤壁市浚县师某根据猜测的张某、刘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两人志愿篡改。

苏某、师某因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违法行为,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

6月底,周口卫校参加对口高职考试的14名考生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已取得进展,有关考生的志愿信息一经核实,只要符合录取条件,录取将不受影响。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树立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考生号、身份证号、网上志愿填报密码等信息是进行志愿填报的重要资料信息,务必妥善保管,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如发现报考志愿等个人信息被篡改,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招生管理部门,加强招生信息安全防范,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严防招生工作人员和中学泄露考生个人信息,切实维护好考生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和招生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招生工作“十条禁令”和阳光工程“六不准”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