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章P9)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研习文本

(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

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

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

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

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

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

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第四回)的道理所在。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

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

统的。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仁之则:忠恕(研读)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

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

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的问题

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

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

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

的体现呢’?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读章)

恕:推已及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读章)

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我们已经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材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

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不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只能说,“恕”道(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章)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际上就是“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因为那不过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罢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己及人。说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构成了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道”。这个“道”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仁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谓时势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业绩实际上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圣的境界实际上不是个人的境界。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而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努力实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颗仁爱的心而已。

五、布置作业:

总结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提问背诵。

二、继续研习文本。

(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

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章)

(解读,,,,)()

仁的实践: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解读)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子路是豪侠之志,讲义气,够哥们。从大处说,则犹如诗圣杜甫所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颜渊是仁者之志,道德修养非常高。一方面非常谦逊,不愿意表白自己的好处;

另一方面要实行孔子所一再倡导,并认为要终生奉行的恕道,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而圣人自己的志向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