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事业单位改革方向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容和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事业单位改革大限将至:这5种“编制教师”将变为公益二类
再有两个月将步入2020年,这一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收官之年”!其中“编制教师”的变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其中,已经确定的是高校教师编制将取消,各类公办高校,将继续保留事业单位属性。
按照改革方向,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其中这5种教师,身份将变成公益二类。
这5种教师分别是:
高中教师;
高校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电大教师;
幼儿园教师;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教师都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因此在改革之后,将成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员工,而所有中小学教师不受影响。
事业单位改革后,作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员工,可能会面临“编制取消”,采用合同制,其收入待遇将受教学成绩影响。
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doc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是大家茶余饭后关心的话题,不仅是因为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涉及千万事业编工作人员,也是因为当前全国各省区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不一,引发大家对于工资问题的广泛讨论以及思考。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一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相关信息也非常多,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5号)和《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的类别,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类别划分根据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
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
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有的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原有机构撤销或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有的转为行政机构。
所需机构编制不得突破各级政府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
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标准2023年最新事业单位工资方案中国拥有事业单位大约126万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70%以上为技术人员。
这些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亲,事业单位将迎来变化,2023年统一实行新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迎来了绩效薪资的变化,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发放的薪资与其工作的绩效相挂钩。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可以实行以岗位(技术)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也可以实行其他工资制度。
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的详细指导性文件。
财政慎虚茄补贴的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宽察支持将会一步一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不过它们将取得一定的过渡期。
2023年补发工资标准1、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挂钩调整。
2、如果该退休中人所在地区2023年12月理顺退休中人养老待遇,那么其12月份可以享受养老待遇补发合计约为:(7000-6000)某某11=8800元,并从2023年1月起按照理顺后的养老待遇发放,预计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约为:6000+(7000-6000)某元。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4、但是并没有达到补发6个月工资的标准,因为从2023年10月1日起计算,到2月份也才有5个月的时间,所以,根本也不会达到补发6个月工资的水平。
5、退休中人能补发30002023年退休新政策提到实施延迟退休。
6、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标准是拖欠工资的50%以上到一倍以下,具体的补偿标准是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在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给劳动者支付工资,就可以不付补偿金。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1、事业单位方案一般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的投入机制以及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务。
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和利弊分析(12页)_OK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 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 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 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
23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历史使命
◆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 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上。
——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 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 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 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8
事业单位的弊端分析
• 中科院、中国社科院是一般事业单位,但下属的科研机构、期刊出版 社有的涉足经营。至于像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内部教学人员属 于事业编制,而行政管理人员则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像这样一 个单位两种体制,如何统一,都将会是很复杂的问题。
• 在各类社团中,还有20个左右是政治地位比较特殊的“人民团体”和 “群众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 其他还有诸如中国文联、中国科协、全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法学 会、对外友协、贸促会、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记协、全国 台联、黄埔军校同学会、外交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
24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 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
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深办〔〕34号根据《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深办发〔〕11号),现就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转为国有企业的事业单位现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和部分可按市场化经营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原则上转为国有企业(下称转企或转为企业),撤销事业建制,收回事业编制。
具体包括:1.经营性演出场所、新闻传媒出版、影视文艺创作、勘察设计、开发性科研、党政机关所属培训机构和接待基地、后勤服务等经营开发类单位原则上转为企业,纳入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分别实行调整、重组或改制,依法进行企业注册,在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同时,继续为党政机关提供相应的服务。
转企单位承担有监督管理职能的,有关职能划转到相关行政或行政事务机构中;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有关职能原则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继续委托转企单位承担,转企单位难以承担的,整合到保留的相关事业单位中。
2.市场公证、信用担保、会计鉴定、质量保证、资格认证、资产评估、工程咨询、职业中介、人才交流、家政婚介、律师服务、市场交易、非强制性检测认定等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先与原主管部门脱钩,交由市国资部门统一管理,再根据行业特性,逐步改制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的市场中介组织,并依据相关规定妥善处置国有资产。
3.经营性公用场馆、公用事业作业和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或社会力量可以提供,一并转为企业。
(二)纳入行政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凡承担行政管理或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把相关职能或机构纳入到行政管理序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具体包括:1.主要承担行政管理或执法职能的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已大部分转为行政事务机构,目前仍作为事业机构管理的有社保基金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等机构,其中兼具监督处罚与检验检测职能的单位,两种职能要予以分离,监督处罚职能划归相应行政或行政事务机构,检验检测职能按其性质分类整合;行业管理与作业养护不分的单位,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进行剥离,行业管理职能划归相应行政或行政事务机构,作业养护职能实行公开招标,推向市场。
河北省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2.坚持分类指导,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3.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4.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平稳过渡。
三、改革内容
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2)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调整为其他事业单位。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财务体制改革
(1)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确保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3)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明确改革方向。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3.事业单位分类,开展机构编制调整。
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财务体制。
5.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6.开展监督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措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改革工作。
2.完善政策法规,为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4)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企业化原则,逐步转为企业。
2.机构编制管理改革
(1)严格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
(2)整合职能相近、业务重叠的事业单位,提高运行效率。
(3)规范内设机构设置,简化管理层级。
、能上能下。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四、实施步骤
1.制定实施方案
各地、各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1.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
2.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4.健全事业单位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二、分类改革原则
1.公益优先:以社会公益为导向,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妥善解决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制定实施方案:各级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改革措施:
(1)明确公益目标,强化公益属性;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创新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内部活力;
(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三)划分为生产经营类
1.功能定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可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2.改革措施:
(1)转企改制,实现市场化运作;
(4)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强化监督检查,对改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2.实施步骤:
(1)2019年,开展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
(2)2020年,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3)2021年,巩固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符的,按照本方案执行。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二类、三类,哪个才是“铁饭碗”?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二类、三类,哪个才是“铁饭碗”?哎呀,说起事业单位的“铁饭碗”,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话题啊!今天小智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公益一类、二类、三类哪个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我们来说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呢,就像是我们国家的“黄埔军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国家栋梁。
想象一下,每天和一群优秀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是不是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变得有意义了呢?而且,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退休后还有丰厚的养老金等着你。
这样的单位,简直就是“金饭碗”啊!我们来说说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呢,就像是我们国家的“名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在这类单位工作,你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很多机会去实践。
比如说,你在医院工作,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例,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在教育部门工作,可以参与到各种教育改革项目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样的单位,简直就是“银饭碗”啊!我们来说说公益三类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呢,就像是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培养的是各类技术人才。
在这类单位工作,你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技能,而且还有很多机会去创业。
比如说,你在科研机构工作,可以参与到各种科研项目中,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在文化部门工作,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单位,简直就是“铜饭碗”啊!公益一类、二类、三类事业单位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追求都不同,所以最适合你的“铁饭碗”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人喜欢稳定的工作环境,那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能更适合他们;有的人喜欢挑战自己,那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能更适合他们;有的人喜欢创新和创业,那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可能更适合他们。
无论你是公益一类、二类还是三类事业单位的员工,只要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在这个岗位上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这,也正是所谓的“铁饭碗”所在之处吧!好啦,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规模。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为此,有必要进行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以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能。
分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简与效能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二、分类原则1. 社会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两类。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社会需求度。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2. 服务对象导向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服务事业单位三类。
3. 经济性原则:将事业单位按照其市场化程度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市场化事业单位和非市场化事业单位两类。
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能够以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活动、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非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依靠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较难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三、分类改革内容1.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划分核心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公安、军事、文化、媒体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2. 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等。
3. 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如何部分可转公务员
参公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如何部分可转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其在职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不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管理,而是执行《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工勤岗位人员以外,符合条件的可以登记为“参照管理公务员”,享受公务员同等职务与职级晋升,享受车补、年终绩效等福利待遇。
在类别上,参公事业单位有三种,分别是行政类参公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党委的下属事业单位和群团类参公事业单位。
1、行政类参公事业单位。
根据中组部、原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组通字〔2023〕27号)规定,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必须具备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完全或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就是其中一种。
像供销社、粮食局、机关局、移民局、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等等,都是2023年第一批审批参公的事业单位,类似的参公事业单位还有公积金中心、社保局、房产局、档案局等。
本轮机构,这类参公事业单位已明确被取消,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构。
今后,不再增设或单设行政类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也明确不能出现委、办、局等字样。
行政类事业单位取消后,根据职能性质划转,要么归并到行政机关作为内设机构,逐步过渡为机关单位,要么剥离行政职能改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留原参公人员身份和待遇不变,直至退休编制核销。
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部分参公。
在事业单位分类中,行政类事业单位被明确要求全部撤销,行政权力划归机关承担。
在新一轮党政机构之前,已经开始将省市县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先行,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撤销,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或者整合,将三类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根据管理权限,全部划归到主管机关。
同样,由于行政编制稀少,而且实行总量控制,完全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人员,全部划归行政机关,置换为行政编制的可能性极小,绝大多数人员依然会保留或者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过渡期后取消参公身份,成为事业人员。
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
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聘用制度、岗位管理,把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两个改革的目标确立下来,为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管理找到了突破口随着有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备受关注的事业单位改革已驶上快车道。
4月11日,《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15期曾以《事业单位改革正式开闸》为题,率先解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全国性整体改革方案,“甩掉两头、留下中坚”为三类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思路.近日,本刊再次了解到相关权威信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已经确定。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意味着事业单位将打破人员身份的界限,人员聘用必须建立在岗位需要之上;每个岗位上,一岗一职,实行岗位和绩效工资制度。
当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时,要调整岗位,岗变薪变,也就是说,岗位要能上能下,待遇要能高能低。
在受访专家看来,事业单位改革牵动了4000万“事业人”的切身利益,是否真正解决好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问题,直接关系着能否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系着事业单位能否不断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新部署看,到2015年,将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到2020年,将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人事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分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受访专家指出,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以身份为特征的固化式管理的痼疾。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启动,2000年以后,随着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改革逐渐提速.“事业单位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推进其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首先必须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人事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效果。
为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2023年将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促进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二、宗旨和目标宗旨: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各类事业单位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
目标: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管理体制;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激发人才活力;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能;5. 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改革内容和重点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运行特点,将其分为公共管理类、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福利类等不同类别,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定位和职责。
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进行机构设置的优化调整。
对重复、冗余、功能不明确的机构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理结合,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推行事业单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旨在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能和服务质量。
该方案主要包括调整事业单位的分类体系,优化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以及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措施。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引言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如人员编制不合理、行政管理过于繁琐等。
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能和服务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整事业单位的分类体系1.1 分类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职责,可以将其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服务事业单位等。
1.2 分类标准在分类时,需要考虑事业单位所服务的主体和对象,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
同时,还应该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协调。
二、优化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2.1 人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编制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同时,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根据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编制指标。
2.2 薪酬制度在薪酬制度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激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机制等方式来提高薪酬的灵活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3.1 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和管理流程。
可以采用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了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建立志愿者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容和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步骤本文为您介绍的是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步骤,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事业单位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遵循以下操作方法:一、依法开展改制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在事业单位转制、改制过程中,坚持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基本原则。
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规范整个清产核资的操作程序。
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的资产数额十分庞大,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某些人利用改制、转制之机,以各种非法手段侵吞公有资产,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加强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一、改制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改制单位申请资产评估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资产评估。
第二、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资产的评估结果、处置方案等须交由职工大会审议。
第四、对发生在转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处理。
对于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隐匿资产的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对于中介机构在承办业务时,同改制单位串通作弊、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出现重大疏漏、严重误导等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侵害其他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也应依法追究责任。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三公"原则和职工民主管理同国有企业改制一样,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改制、转制方案的制订实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事先将改制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这既是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在制度上落实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指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那么如何做好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的方案呢?下面是有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_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施方案模板,欢迎参阅。
202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2020年底前取消事业编制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去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就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类事业单位改革方向】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
可调整为行政机关内设机构
对已认定为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他职责剥离后,在规范和调整其行政职能、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改革方向和管理要求,今后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从事生产经营事业单位
加快转企改制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
鼓励事业单位转企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依法组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
转企改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为平稳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
在过渡期内,对转企改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转企改制前参加工作、转企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改制前已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将改革管理体制
对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将优化布局结构,改革管理体制。
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研究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