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可口可乐改变配方错在哪里?
决策的背景及过程
直到7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一直是 美国饮料市场上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然 而,从1976~1979年间,可口可乐在市 场上的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猛跌至 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百事可乐来 势汹汹,异常红火。他们将促销的锋芒 直指饮料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 人。
经过反复权衡后,可口可乐公司 决定“新可乐”取代传统可乐, 停止传统可乐的生产5年4月23日,在纽约市的林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 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新可乐”取代传统的可口可乐 上市了。可口可乐公司向美国所有新闻媒介发出了邀 请,共有200余位报纸、杂志和电视记者出席了新闻发 布会。 消息闪电般地传遍了美国。在24小时之内,81%的美国 人都知道了可口可乐改变配方的消息,这个比例比1969 年7月阿波罗登月时的24小时内公众获悉比例还要高。 “新可乐”上市初期,市场反应非常好。1.5亿人在 “新可乐”问世的当天品尝了它,历史上没有任何一 种新产品会在面市当天拥有那么多买主。
为了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公司又倾资400万美元 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口味测试。13个大城市 的19.1万名顾客参加了这次测试。 在众多未标明品牌的可乐饮料中,品尝者们仍 对新可口可乐青眯有佳,55%的品尝者认为新 可口可乐的口味胜过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而 且在这次测试中新可口可乐又一次击败了百事 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不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该公司也立即组织了口感测试, 结果与“百事挑战”中的一样:人们更喜爱百事可乐的口感。表1反 映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
表1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饮料市场所占份额
(50年代~1984年)
50年 代
1975
市场 领先 占有 值 率 6.8%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2023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CATALOGUE目录•引言•新可口可乐概况•失败案例介绍•分析方法与工具•结论和建议•参考资料01引言新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一款新型饮料针对传统可口可乐进行口味改良,更加甜味和气泡量在市场上推出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销售量持续下滑背景介绍失败原因分析新可口可乐口味并不被消费者接受,且品牌形象受损新可口可乐没有突出其品牌特点和优势,缺乏竞争力消费者对传统可口可乐的口味有高度忠诚度案例的启示品牌重塑需谨慎,要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和口味习惯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轻易改变品牌形象可能导致失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品牌必须具有其独特优势和特点才能在市场中立足02新可口可乐概况新可口可乐的口感更接近于传统可口可乐的味道,但与普通可口可乐相比,其味道更加柔和。
产品特点味道新可口可乐的配方中不含阿斯巴甜,因此其口感更加自然。
配方新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更加年轻、时尚和活力。
品牌形象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生产商,其市场份额占据着绝对优势。
可口可乐市场新可口可乐不仅要面对可口可乐其他系列饮料的竞争,还要面对其他品牌饮料的竞争,如百事可乐、雪碧等。
其他饮料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环境渠道拓展新可口可乐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广告宣传新可口可乐在广告宣传上采用了更加年轻、时尚和活力的形象,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
促销活动新可口可乐在上市初期推出了多项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打折等,以吸引消费者尝试新口味。
营销策略03失败案例介绍总结词:模糊不清详细描述:新可口可乐在市场定位上存在明显的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消费者,无法有效吸引潜在客户,导致市场反应冷淡。
案例一:市场定位失误总结词分销渠道不合理详细描述新可口可乐在上市初期没有制定合理的分销渠道策略,过分依赖超市和线上渠道,忽略了餐饮、娱乐等其他渠道,导致产品覆盖面狭窄。
案例二:渠道策略不当总结词品牌形象过时详细描述新可口可乐沿用了可口可乐的传统品牌形象,没有进行有效的品牌升级,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导致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一、失败的原因我认为在营销上,可口可乐所有的口味测试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没有人调查过更换老口味会带来的消费者的心理影响。
新可乐大吹大擂的宣传丝毫不能掩盖忠实的可口可乐消费者的惊骇和痛苦,在他们看来,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饮料,同样也是被敬仰的圣像,代表了美国的传统美德。
饮料的口味不是症结所在,无论新可口可乐是否更加爽滑都无关紧要。
很明显,可口可乐的古巴执行官郭思达及其管理团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而市场调查以及宣传人员也没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所以,新可口可乐不可能顺畅地行销,而且口味测试根本无力指出发展的方向。
二、改进在这次变革中,在应对消费者负面反应时,可口可乐除了原先已有的应对抵制准备外,并没有其他措施,只是在奢望消费者的抵制情绪缓解甚至消失,但那明显不可能且使消费者有更激烈的负面反应,这其中需改进的有:1、建立完善的客户抱怨和投诉处理机制,鼓励不满意的消费者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可口可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安抚消费者的情绪,并通过服务使消费者满意。
而不是像案例上那样,在负面反应甚嚣尘上后,才使可口可乐迫于压力不得不开通83 部热线电话,雇请大批公关人员水温言安抚愤怒的顾客。
2、加强危机管理能力,无论如何周密的计划都会有疏漏的可能,在出现影响范围较大的问题时,公司及时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向公众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公司的解决方案,避免负面信息的无限蔓延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三、指导意义及原因在口味调查中明显占优势的“新可乐”为什么会失败?接下来的分析发现,除了百余年来人们对传统可乐形成的认同不会轻易消失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查时,受试者不是将整罐饮料喝掉,而只是从盛有不同饮料的杯子中喝一点儿。
“新可乐”比较甜,人们小口品尝时确实觉得味道更好,可是日常整瓶、整听饮用,情况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大多数人不愿选择太甜而喜欢淡一些的饮料。
可口可乐公司虽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但对调查结果没有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导致了决策失误。
可口可乐更改配方铸大错
可口可乐更改配方铸大错【案情介绍】自从1886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番伯顿发明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以来,该品牌饮料在全球的开疆辟土可谓无往不胜,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似乎都喜欢这个产品和品牌,直到1975年百事可乐从达拉斯开始发起“口味挑战”。
味测试出卖了可口可乐随后几年,百事怂恿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参加未标明品牌的口味测试,并不断传播人们更喜欢口味偏甜的百事可乐的结论。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中,百事宣扬青春、激情、冒险的品牌精神,声称其产品口味足以担当起挑战经典与传统的重任,并引发了美国年轻一代的共鸣。
口味挑战导致可口可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中微降,而百事却在缓慢而顽强的增长。
于是可口可乐的第一位外籍首席执行官古巴人罗伯托·郭思达在1981年上任伊始便宣称:可口可乐已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东西,公司必须全面进入变革时代,其突破口便是数年来神圣不可侵犯、但如今已不适应时代的配方。
为此1982年可口可乐开始实施代号为“堪萨斯计划”的划时代营销行动。
2000名调查员在十大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愿意接受一种全新的可乐。
其问题包括:如果可口可乐增加一种新成分,使它喝起来更柔和,你愿意吗?如果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口味相仿,你会增加不安吗?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到12% 的顾客对新可口可乐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的人认为以后会适应新可口可乐。
在这一结论的鼓舞下,可口可乐技术部门在1984年终于那出了全新口感的样品,新饮料采用了含糖量更高的谷物糖浆,更甜、气泡更少、柔和且略带胶粘感。
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口味测试中,品尝者对新可乐的满意度超过了百事可乐。
调查人员认为,新配方可乐至少可以将市场占有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即增加两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更换百年配方毕竟是天大的事,为了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又掏出了400万美元进行了一次由13个城市的19.1万名消费者参加的口味大测试,在众多未标明品牌的饮料中,品尝者仍对新配方“感冒”,新可乐以61%:39%战胜旧可乐。
(决策)可口可乐公司“新可乐”的失败
可口可乐公司“新可乐”的失败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朱埃塔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
他宣布经过99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改变口味的原因可口可乐公司作出改换口味的决定,是希望借此将其饮料王国的强劲对手置于死地。
在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其可口可乐在市场上的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其原因是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来势汹汹,它先是推出了“百事新一代”的系列广告,将促销的锋芒直指饮料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年劲人。
在第一轮广告攻势大获成功之后,百事可乐公司仍紧紧盯着年轻人不放,继续强调百事可乐的“青春形象”,又展开了号称“百事挑战”的第二轮广告攻势,在这轮攻势中,百事可乐公司大胆地对顾客口感试验进行了现场直播,即在不告知参与者在拍广告的情况下,请他们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下那一种口感最好,试验过程全部直播,百事可乐公司的这次冒险成功了,几乎每一次试验后,品尝者都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百事挑战”系列广告使百事可乐在美国的饮料市场份额从6%猛升至14%。
可口可乐公司不相信这一事实,也立即组织了口感测试,结果与“百事挑战”中的一样,人们更喜爱百事可乐的口味。
市场调查部的研究也表明,可口可乐独霸饮料市场的格局正在转变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分庭抗礼,70年代18%饮料消费者只认可可口可乐这一品牌,认同百事可乐的只有4%,到了80年代只有12%的消费者忠于可口可乐,而只喝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则上升到11%与可口可乐持平的水平。
而在此期间,无论是广告费用的支出还是销售网站,可口可乐公司都比百事可乐公司高得多。
新可乐的诞生可口可乐新的领导者戈伊朱塔认为,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广告开销巨大、分销手段先进、网点覆盖面广,但市场占有率却还是一直在下滑,其重要的原因是可口可乐那曾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已经使用了99年的配方,似乎已经合不上今天消费者的口感要求了。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一.决策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公司是美国饮料市场上的"Number1",可口可乐占据了全美80%的市场份额,年销量增长速度高达10%.然而好景不长,70年代中后期,百事可乐的迅速崛起令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着手应付这个饮料业"后起之秀"的挑战.1975年全美饮料业市场份额中,可口可乐领先百事可乐7个百分点;1984年,市场份额中可口可乐领先百事可乐3个百分点,市场地位的逐渐势均力敌让可口可乐胆战心惊起来.百事可乐公司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通过大量动感而时尚的广告冲击可口可乐市场.首先,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以饮料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为目标消费者群的"百事新一代"广告系列.由于该广告系列适宜青少年口味,以心理的冒险,青春,理想,激情,紧张等为题材,于是赢得丁青少年的钟爱;同时,百事可乐也使自身拥有了"年轻人的饮料"的品牌形象.随后,百事可乐又推出一款非常大胆而富创意的"口味测试"广告.在被测试者毫不知情的情形下,请他们对两种不带任何标志的可乐口味进行品尝.由于百事可乐口感稍甜,柔和,因此,百事可乐公司此番现场直播的广告中的结果令百事可乐公司非常满意;80%以上的人回答是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这个名为"百事挑战"的直播广告令可口可乐一下子无力应付.市场上百事可乐的销量再一次激增.二.市场营销调研为了着手应战并且得出为什么可口可乐发展不如百事可乐的原因,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一项代号为"堪萨斯工程"的市场调研活动.1982年,可口可乐广泛地深入到10个主要城市中,进行了大约2 000次的访问,通过调查,看口味因素是否是可口可乐市场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征询顾客对新口味可乐的意见.于是,在问卷设计中,询问了例如"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可口可乐味变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满意"等问题.调研最后结果表明,顾客愿意尝新口味的可乐.这一结果更加坚定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决策者们的想法――秘不宜人,长达99年的可口可乐配方已不再适合今天消费者的需要了.于是,满怀信心的可口可乐开始着手开发新口味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向世人展示了比老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泡沫更少的新可口可乐样品.在新可乐推向市场之初,可口可乐公司又不惜血本进行又一轮的口味测试.可口可乐公司倾资400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约19.1万人被邀请参加了对无标签的新,老可乐进行口味测试的活动.结果60%的消费者认为新可乐比原来的好,52%的人认为新可乐比百事好.新可乐的受欢迎程度一下打消了可口可乐领导者原有的顾虑,于是,新可乐推向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推向生产线时,因为新的生产线必然要以不同瓶装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于是,可口可乐各地的瓶装商因为加大成本而拒绝新可乐.然而可口可乐公司为了争取市场,不惜又―次投入巨资帮助瓶装商们重新改装生产线.在新可口可乐上市之初,可口可乐又大造了一番广告声势.1985年4月23日,在纽约城的林肯中心举办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共有200多家报纸,杂志和电视台记者出席,依靠传媒的巨大力量,可口可乐公司的这一举措引起了轰动效应,终于使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厂变小"时代".三.灾难性后果起初,新可乐销路不错,有1.5亿人试用了新可乐.然而,新可口可乐配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而不接受的原因往往并非因为口味原因,而这种"变化"受到了原可口可乐消费者的排挤.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已为可能的抵制活动作好了应付准备,但不料顾客的愤怒情绪犹如火山爆发般难以驾驭.顾客之所以愤怒是认为99年秘不示人的可口可乐配方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而热爱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就是美国精神的体现,放弃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背叛.在西雅图,一群忠诚于传统可乐的人组成"美国老可乐饮者"组织,准备发起全国范围内的"抵制新可乐运动".在洛杉矶,有的顾客威胁说:"如果推出新可乐,将再也不买可口可乐."即使是新可乐推广策划经理的父亲,也开始批评起这项活动.而当时,老口味的传统可口可乐则由于人们的预期会减少,而居为奇货,价格竟在不断上涨.每天,可乐公司都会收到来自愤怒的消费者的成袋信件和1 500多个电话.为数众多的批评,使可口可乐迫于压力不得不开通83部热线电话,雇请大批公关人员水温言安抚愤怒的顾客.面临如此巨大的批评压力,公司决策者们不得不稍作动摇.在嗣后又一次推出的顾客意向调查中,30%的人说喜欢新口味可口可乐,而60%的人却明确拒绝新口味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又一次恢复厂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的生产,同时也保留了新可口可乐的生产线和生产能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即1985年4―7月,尽管公司曾花费了400万美元,进行了长达2年的调查,但最终还是彻底失算了!四、思考问题:1.如果你是一名可口可乐公司营销人员,你可以在新可乐遭受失败之际,给公司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2.从新可口决策之误的教训中可得到哪些启示?五、分析:1、我认为可口可乐在开始的时候不应该尝试新口味,毕竟喝可乐的人很多,众口难调,既然消费者对可口可乐一直都很认可,那么还是从前的好,尝试新口味是具有很大风险的。
案例可口可乐的“新可乐”风波
案例可口可乐的“新可乐”风波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新可乐”风波。
这场风波由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一种新配方的可乐引起,这种新配方被广泛批评为与传统的可乐口感大相径庭。
事情的起因是,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决定推出这种新配方可乐,力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可乐爱好者和忠实的可口可乐消费者们却表示对这种新配方的可乐感到非常失望,并表达了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满。
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并且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形象和市场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新配方可乐的口感在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负面评价。
许多消费者表示,新可乐的味道变得更加甜腻,而且喝起来没有了传统可乐原有的爽口感。
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传统可乐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望。
他们对于产品的变化不满意,因为他们购买可口可乐的主要目的是享受那种特殊的口感,而新可乐未能满足这一期待。
因此,这一改变被认为是可口可乐破坏了垄断地位下的市场需求。
其次,这场风波也暴露出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方面的问题。
推出新配方可乐前,可口可乐似乎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凭借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可口可乐公司似乎过于自信,在没有充分调研或测试的情况下就推出了新配方可乐。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漠视,使得许多消费者感到被忽视,甚至被愚弄。
这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满与不信任。
此外,这一风波也暴露出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舆论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
面对广大消费者的负面评价和抵制,可口可乐公司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或展示出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反,可口可乐公司态度被认为是冷漠和被动的。
这导致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公众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不信任感加深。
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对于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可口可乐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一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失。
最后,这场风波还引发了对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质疑。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四、新闻媒介的导向力量不容忽视 媒体并没有把可口可乐公司的决定当成单纯 的商业事件,而是将其解释为美国传统的终 结,这对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
消费者态度转变
一、调研的失误与偏差 1、少数几次调研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和 内心需求; 2、调研的重点放在口味测试,相比老可乐,新可乐的口味更 受欢迎,但是消费者抵制新可乐的原因并不是厌倦了新可乐 的口味,而是对老可乐所承载的美国精神的无法割舍
二、媒体的宣传与轰炸 在一片质疑声中,唤起了消费者对老可乐的怀念、对美国精神的 归属感;也使得一批忠实的老可乐消费者的抵制情绪得以扩大蔓 延,造成轰动效应
新可乐失败的原因
LOGO
策划回顾
重大举措
巨资调研
耗资400万美元 参与人数近20 万
改变配方
新罐包装
用红色和银色图案替 代传统的红白相间的 外观
拥有上百年历 史的老配方退 出市场
分析
LOGO
新可乐推出市场不到3个月的时间,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 其原因在于: 1.对美国精神的背离,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忽视 2.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定位偏差:对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而言, 口味已不是其主要购买动机 3.市场调研的局限性:只重视口味测试,并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 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及品牌认知度。 4.盲目冒进。急着去抢占竞争者的市场,而放弃自己固有的市场
启示
一、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饮料, 它所承载的那份文化内涵决定了 它的无可替代。企业应重视产品 价值的挖掘和延伸。 二、新产品的上市应该要有一个 试销的步骤,选择在一个小范围、 小市场、小地域内试销,并根据 试销的的计划。而不应盲目冒进。
效果修正营销策略、进一步改进新产品,甚至要做出撤销
启示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吸引年轻人,提升品牌形象
详细描述
百事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百事挑战”活动,通过在广告中展示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运动等内容,吸引年 轻消费者。活动成功地提升了百事可乐在年轻人中的品牌形象,并帮助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之一。
麦当劳“我就喜欢”营销活动
总结词
吸引家庭客户,提升品牌认同感
消费者的新需求和喜好。
优化产品配方和口感
要点一
总结词
产品的配方和口感是决定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 素。企业应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和提高竞争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优化产品配方和口感需要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 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同时,还需要进行口感测试和对比 实验,以找出最佳的配方组合。此外,企业还需要关注产 品的营养成分和健康问题,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 求。
口味不适应
消费者不接受新口味
新可口可乐的口感与传统的可口可乐 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许多消费者不习 惯。这使得新可口可乐在市场上的销 售不佳。
口味不符合市场需求
当时,消费者对传统口味的碳酸饮料 的需求量很大。然而,新可口可乐的 口感更加甜美,并且使用了新的配方 ,导致其不符合市场需求。
品牌形象受损
品牌形象不一致
02
03
及时调整策略
如发现市场调研结果与实际预期有出 入,需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和推广策略 。
保持品牌一致性
传承品牌核心价值
01
维持和传承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产品体
验中感受到品牌的独特魅力。
强化品牌形象
02
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和口号等手段,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
中的形象。
可口可乐改变配方错在哪里?
可口可乐公司先入为主的概念此时又得到了“确凿无疑”的市场调 查结果的验证,于是口味更甜的“新可乐”出台了。 实际上,百事可乐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异军突起的,那时美国生育 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已经长大,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甜口味饮料消费群 体。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社会老龄化,喜爱传统口味的中老 年顾客群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健康饮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 们开始忌讳多油、多糖的食品。因此,口味更甜的“新可乐”就显 得有点儿不识时务了。 一个拥有99年历史且广为传播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了, 它应该形成了某种文化,成为了某种象征。但这种文化内涵和象征 价值是深藏于顾客内心深处的,必须有意识的精心设计问卷才能调 查出它们在顾客内地位或分量。如果只是简单地问顾客:如果可乐 配方变了,你是愿意喝更多、更少,还是与以前数量相同的可乐? 那就根本无法深入探测到顾客内心深处对产品的情感,也无法探测 出产品内在价值的影响力,此时轻率的决策,当然会产生失误。
“新可乐”上市
新可口可乐马上就要投产了,但此时可口可乐公司又 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为“新可乐”增加一条生产线 呢,还是用“新可乐”彻底取代传统的可口可乐呢? 可口可乐公司决策层认为,新增加生产线肯定会遭到 遍布世界各地的瓶装商们的反对(可口可乐公司在美 国生产可口可乐原浆,然后运到世界各地在当地灌入 瓶中销售。从事这种灌装可口可乐业务的企业就是瓶 装商),因为会加大瓶装商的成本。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调查部门再次出去,对市场进行了紧 急调查。结果他们发现,在5月30日前还有53%的顾客 声称喜欢“新可乐”,可到了6月,一半以上的人说他 们不喜欢“新可乐”。到7月,只剩下30%说“新可乐” 的好话了。 愤怒的情绪继续在美国蔓延。对99年历史的传统配方的 热爱被传媒形容成为爱国的象征。堪萨斯大学的社会学 教授罗伯特.安东尼奥说:“许多人认为可口可乐公司 把一个神圣的形象给玷污了。” 可口可乐公司的决策者们不得不认真考虑问题的严重性 了。在一次董事会上,戈伊朱埃塔决定暂时先不采取行 动,到6月的第四个周末再说,看看那时销售量会有什 么变化。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中国目前的软饮料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下,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实施新的饮料计划改变传统软饮料的配方。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丰富、更健康的选择的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推出一款以水果为原料的新型软饮料。
但是,新配方却在市场上大败。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它在配方上有明显的缺陷。
新的配方更加稀释,饮料的口感不够浓稠,可口可乐的独特味道消失了。
此外,它的包装也不够完美。
新的包装太过简单,和原来的可口可乐包装没有什么区别。
此外,价格也存在问题。
新的饮料价格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其他的竞争者相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者,可口可乐公司对市场营销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设计出有效的营销策略。
它在宣传中没有突出新配方饮料的优势和特点。
而且,由于可口可乐拥有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它的宣传和推广成本较高,以至于新饮料的价格高出竞争者。
同时,它也没有对消费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感召,消费者没有购买新的配方饮料。
此外,它也缺乏特色。
新的配方饮料更加稀释和淡化,它的特色很难脱颖而出,消费者也难以接受,不愿意购买新的配方饮料。
失败产品的案例
失败产品的案例在商业世界中,失败的产品案例并不少见。
无论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不足、产品设计的失误还是营销策略的失败,每一个失败产品背后都蕴含着宝贵的教训。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失败产品案例,探讨失败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个案例是可口可乐的新产品“新可乐”(New Coke)。
在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挑战,推出了全新的配方“新可乐”。
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原来,可口可乐一直以来的口味是消费者所喜爱的,新可乐的推出让他们感到失望和不满。
最终,可口可乐不得不重新推出了经典口味,并将新可乐停产。
这个案例教导我们,即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另一个失败产品案例是诺基亚的智能手机N-Gage。
在手机市场正日益竞争的时代,诺基亚希望通过推出结合游戏和手机功能的N-Gage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产品设计的不合理和操作体验的不佳,N-Gage在市场上遭遇了惨败。
消费者对于一个产品既要求功能强大,又要求操作简便,N-Gage的失败也正是因为没有满足这一需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产品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同样重要,不能只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最后一个案例是亚马逊的火手机(Amazon Fire Phone)。
作为电商巨头,亚马逊希望通过推出自家的智能手机来扩大自己的生态系统。
然而,火手机在推出后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售表现不佳。
其原因在于,亚马逊在产品设计上并没有明确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定价过高也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的障碍。
亚马逊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即使是一家庞大的公司,也不能忽视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败产品的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教训。
无论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产品设计失误还是营销策略的失败,每一个失败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原因。
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可口可乐的失败原因
新可口可乐的失败可口可乐经典的广告:永远是可口可乐 1993这是可口可乐 1995要爽由自己2000Life tastes good 2001从上述可口可乐经典的广告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可口可乐一直致力于发展自身特色,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印象深刻,展现自身价值的商品。
的确,可口可乐可以说是饮料界的王牌,可乐中的翘楚,所以他的广告语中也时时体现着王牌老大的地位。
可是,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就连这样一个几乎战无不胜的强者也有过迷失。
下面我就针对新口味可口可乐失败的案例进行下自己简单的分析。
可口可乐的由来相信许多人都喜欢享受可口可乐带给我们的快感,当我们在烈日炎炎的午后酣畅淋漓的喝一口冰镇可乐,那种滋味绝对就像广告中说的:“要爽由自己!”其实,可口可乐的历史真的算是悠久了,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在美国。
1885年,美国的潘伯顿医生发明了一种深色的糖浆,成为潘伯顿法国酒可乐。
1886年他在自己发明的提神饮料中加入了糖浆和水,其助手不小心在其中加入了碳酸水,这就成为了可乐的原型。
可口可乐饮料就是可口可乐糖浆和碳酸水混合物,从此风靡全球。
可口可乐的合伙人罗宾逊从糖浆的两种成分古柯(Caco)和卡拉(Kola)中得到灵感,为这种液体取名为可口可乐。
为了使该名字更美观对称,Kola也更改为Cola。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Coca-Cola在中国的译名“可口可乐”,据说本来的翻译是“蝌蚪啃喇”,接受度非常低,可口可乐的公司悬赏征集新名,教授蒋彝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所有敌手,拿走奖金。
1919年9月5日,可口可乐公司成立。
可口可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软饮料、糖浆、果汁及咖啡、茶叶生产企业之一。
其前身可追溯到1886年创立的一家饮料企业。
1919年,可口可乐正式注册,并组成该公司。
可口可乐的对手——百事可乐爱喝可乐的人都知道,全球两大可乐公司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明争暗斗,这两大可乐公司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样诞生于美国,不过却比他晚了12年问世,他的口味与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新可口可乐的失败
新可乐的失败㈠、新可乐的开发原因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幽默,假若你在酒吧向侍者要杯可乐,不用猜,十次他会有九次给你端出可口可乐,还有一次呢?对不起,可口可乐卖完了。
可口可乐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美国人眼里,可口可乐就是传统美国精神的象征。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品牌,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出现了一次几乎致命的失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然而,70年代中后期,百事可乐迅速崛起。
百事可乐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的可乐”。
百事可乐步步进逼,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进行现场直播。
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此举马上使百事可乐的销量激增,虽然可口可乐在1985年的整体市场上仍然占领先地位,但百事却在超市销售份额中领先了2%(巨大的软饮料市场的2%零售额达10忆美元),这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所以公司必须采取行动来停止市场份额的流失,而解决之道看起来就是开发新可乐。
㈡、新可乐的开发过程⒈创意形成为找出衰退的真正原因,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可口可乐公司开始思考开发新可乐的开发,既然口感测试百事以更甜而获得消费者的倾心,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创意:把可口可乐的味道改的更甜些。
⒉概念的形成和测试⑴概念形成一个新的构思就要发展成一个产品概念,产品概念是指用有意义的消费者术语对构思的详尽描述,所以必须界定明确的产品概念。
新可乐的产品概念就是:不再含有抽掉可卡碱的可卡叶的可口可乐(不便公诸于世的理由),新可乐有更顺口、更圆滑、更大胆、并且更甜更和谐的味道。
⑵概念测试(市场调研过程)可口可乐为了确定这种新的产品概念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开始了概念测试,也即市场调研过程,他们首先设定了一些测试题:①可口可乐配方中增加一种新成分使它喝起来更加柔和,你愿意吗?②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可乐的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③你想试一种新的可乐吗?在确立了测试题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开始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新产品调查计划,首先可口可乐的市场调查人员开始了消费者抽样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11%的人忠于可口可乐的原配方,将有一般人会渐渐淡忘,只有5%的消费者可能会忠心到底。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全球著名的饮料品牌,但在一些市场上却曾经遭遇过失败。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新可乐”事件。
在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新配方的可乐饮料,试图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展开竞争。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一场失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失败案例的原因。
首先,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新配方的可乐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却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这导致了新配方推出后,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因为他们喜欢的原配方可乐突然消失了。
其次,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后的宣传推广策略也存在问题。
他们过于自信地相信新配方的可乐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却没有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
当消费者开始抵制新配方可乐时,可口可乐没有及时做出回应,而是继续强行推广,导致了公众对其品牌形象的负面认知。
此外,可口可乐在处理危机时的决策也并不明智。
他们在推出新配方后,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决定,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直到市场反馈越来越负面,可口可乐才不得不做出让步,重新推出了原配方可乐。
这种反应迟缓的做法使得可口可乐失去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可口可乐在这次失败中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在处理这次危机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危机处理策略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
这导致了可口可乐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综上所述,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可乐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策略存在问题,危机处理决策不明智,并且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可口可乐的失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全球知名品牌,也需要谨慎对待产品的推广和危机处理,以免陷入类似的失败境地。
著名的产品失败案例
著名的产品失败案例成功和失败是商业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大获成功,但有时候事与愿违。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产品失败案例,让我们来一睹它们的不幸命运。
首先,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失败案例。
在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发布一款新的饮料,名为“新可乐”。
这款新产品的目标是与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销量展开竞争。
然而,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发了一场灾难。
消费者对新的配方没有好感,他们非常不满,甚至发起了示威抗议。
可口可乐公司最终被迫撤回了新可乐,恢复了原来的配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软的一次失败尝试。
在2012年,微软发布了一款名为“Windows8”的操作系统。
虽然微软希望这款新系统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但反响却截然相反。
用户抱怨用户界面难以使用,许多人对新系统的改变感到困惑。
这一次失败让微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最终他们不得不发布一款改进版本的操作系统,名为“Windows10”。
还有一次著名的失败案例来自于谷歌。
在2014年,谷歌发布了一款名为“谷歌眼镜”的产品。
这款智能眼镜被认为是未来科技的一大突破,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谷歌眼镜的技术功能非常出色,但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隐私问题表达了强烈的担忧。
此外,该产品的价格也非常昂贵,限制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最终,谷歌不得不停产这款产品。
这些著名的产品失败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型知名企业也不能保证每个产品都会取得成功。
市场是变化无常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随时在变化的。
成功的产品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调整产品设计以适应变化。
此外,透明和良好的沟通也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或改变产品的情况下。
在商业领域,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通过分析这些著名的产品失败案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价值的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正如俗话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只有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并最终取得成功。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创新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创新,
企业创新要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 社会化,社会化的根本在于人民的认可, 并把它内化为一种本质
可口可乐蕴含着美国人的民族情感, 承载着美国人乐观向上的精神,“新可 乐”无论质量多么优良,也无法取代可 口可乐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启示:
1、企业通过创新谋求发展 2、创新是一种风险活动,需要管理 3、单纯质量上的创新并不是成功的创新 4、创新中应注意这些问题——多次高层圆桌 会议、市场调研工作、认知消费者的需求、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等
(创新不是取代,而是分销和拓展)
原因分析:
内部 条件
外 部 环 境
技术创新成功,新可 乐更符合消费者的口 味,有更高的顾客满 意度
可口可乐有很大的内 在社会价值,包括荣 誉感,社会地位,民 族精神等
可口可乐的创新过程中,也涉及了以下 问题:
1、企业家的决断力 2、创新的价值定位 3、市场的认知 4、对品牌的错误估算
COCA-COLA
NEW COCACOLA
=
PEPSI-COLA
THE END
THANK!
案例分析 —新可口可乐创新失败
KORIN
一、新可口可乐创新的过程 二、新可口可乐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新可口可乐的启示 四、思维变化
创新过程:
保守、落伍
开传 统的可乐
公众抗议
媒体的否 定与质疑
可口可乐这样创新经验丰富的著名跨国公司,在做了那么多充 分的市场调查之后创新却仍然失败了,是否意味着创新是令人 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商业活动呢?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_[全文]》
《新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_[全文]》新可口可乐作为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其在推出新产品时会非常注重市场调研和策略规划。
但是,2003年推出的“新可口可乐”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市场营销失败案例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这次失败的原因。
首先,新可口可乐在策略上存在不足。
新可口可乐推出的主要策略是要在全球市场与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主导地位展开竞争,因此近乎于完全复制了百事可乐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从产品规格、广告形式、包装设计到营销宣传都几乎一致。
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从百事可乐身上夺取市场份额,但对于品牌与产品的个性化塑造、市场多元化和顾客口味多样化策略方面却显得过于简单化和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维惯性。
其次,在市场调研上也存在失误。
在研发新产品时,可乐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市场研究,在调查中,许多消费者都表达了对原来可口可乐的味道和口感的不满意,对百事可乐的味道和口感赞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改变原本成功的品牌形象和品味,而是需要针对市场变化加以维护和完善。
不幸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并未在调查中透露新的美国人口统计数据的重要前端工作中,这是新产品上市的原因之一。
而在新产品的味道选择与口感区别上,可口可乐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将新产品的味道较原味可口可乐更接近百事可乐,这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与调查结果相背离的。
第三,营销危机的处理上存在失误。
由于市场选错了策略和市场调查的失误,新可口可乐上市后也难逃滑铁卢。
根据媒体的报道披露,一些消费者认为新可口可乐的味道古怪并且不好喝,这引起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在此情况下,可口可乐集团选择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手段来解决问题:第一,推迟了新可口可乐广告的时间表并重新模拟了营销策略;第二,回归了旧版可口可乐的品味和标志。
很明显第二种方式是有效的,因为最终可口可乐集团还是决定重新推出传统可口可乐。
总体来说,新可口可乐的失败是由于市场策略上的失误和适应新市场需求的能力不足,新可口可乐上市后的地位和市场营销危机的处理也存在失误。
(完整版)新可口可乐失败的原因
(完整版)新可口可乐失败的原因新可口可乐失败的原因“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如托尔斯泰在其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到的一样,对于企业来说,成功的产品都有相似之处,失败的产品各有各的缺陷。
市场中不乏因一款新产品推出而博得市场厚爱,自此奠定江湖地位、称雄武林的公司。
但不幸的是,失败的公司远多于喝庆功酒的公司。
有数据表明,新产品的失败率在40%到90%之间,视品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些品类高达90%,情况较好的新品失败率也在40%以上,而且多年以来这个数字没有太大改观。
除此之外,47%的市场先行者都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以失败告终将很可能,至少近一半可能,是那些推出新品类公司的结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做企业家基本的魄力。
那么怎样尽量避免成为这不幸的一半呢?一项关于产品失败原因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不足占产品失败原因的32%;产品设计缺失导致的失败占26%;成本超出预估成为产品失败的第三大杀手,占选票的16%;另外8%认为是竞争者反应太强烈而导致的失败。
其它原因还包括时效不对、自己的行销努力不足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本文将结合典型案例展开阐述。
产品突变引发消费者抗拒上世纪八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一度面临着竞争失利的境地,市场销量被曾经远远甩在后面的百事可乐超越。
而且另一种含糖可乐健怡可乐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攀升,直接危胁可口可乐市场地位。
经过消费者测试,可口可乐公司将这一切主要归因于对手采用了更甜的配方。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终于痛下决心,仿效竞争对手,更改这个“错误”,推出配方更甜的新可乐,并在随后几天停止传统可口可乐的生产,以防两种产品的自相残杀。
谁曾想,这一行为却激怒了买不到传统可口可乐的消费者。
新可乐一时成了众矢之的、短命产品,遭到消费者一致抵制。
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改弦更张,恢复原来产品的生产。
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在推新可乐之前也经过上万次的各类消费者测试,然后才依据有理有据的测试结果,推出以为可以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可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一、失败的原因
我认为在营销上,可口可乐所有的口味测试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没有人调查过更换老口味会带来的消费者的心理影响。
新可乐大吹大擂的宣传丝毫不能掩盖忠实的可口可乐消费者的惊骇和痛苦,在他们看来,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饮料,同样也是被敬仰的圣像,代表了美国的传统美德。
饮料的口味不是症结所在,无论新可口可乐是否更加爽滑都无关紧要。
很明显,可口可乐的古巴执行官郭思达及其管理团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而市场调查以及宣传人员也没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所以,新可口可乐不可能顺畅地行销,而且口味测试根本无力指出发展的方向。
二、改进
在这次变革中,在应对消费者负面反应时,可口可乐除了原先已有的应对抵制准备外,并没有其他措施,只是在奢望消费者的抵制情绪缓解甚至消失,但那明显不可能且使消费者有更激烈的负面反应,这其中需改进的有:
1、建立完善的客户抱怨和投诉处理机制,鼓励不满意的消费者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可口可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安抚消费者的情绪,并通过服务使消费者满意。
而不是像案例上那样,在负面反应甚嚣尘上后,才使可口可乐迫于压力不得不开通83 部热线电话,雇请大批公关人员水温言安抚愤怒的顾客。
2、加强危机管理能力,无论如何周密的计划都会有疏漏的可能,在出现影响范围较大的问题时,公司及时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向公众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公司的解决方案,避免负面信息的无限蔓延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三、指导意义及原因
在口味调查中明显占优势的“新可乐”为什么会失败?接下来的分析发现,除了百余年来人们对传统可乐形成的认同不会轻易消失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查时,受试者不是将整罐饮料喝掉,而只是从盛有不同饮料的杯子中喝一点儿。
“新可乐”比较甜,人们小口品尝时确实觉得味道更好,可是日常整瓶、整听饮用,情况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大多数人不愿选择太甜而喜欢淡一些的饮料。
可口可乐公司虽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但对调查结果没有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导致了决策失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它本身包含一个问题两个层面的要求,即深入调查和理性思考。
深入调查,要求人们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真正沉到一线,采用科学方法,全面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不是最终目的,目的在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本质、把握规律,进而科学指导工作,有效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必须迈出同样重要的第二步,即理性思考。
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大脑这个“加工厂”的作用,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功夫。
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弄清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主观的;发现的问题,哪些是主流,是大量的、本质的东西,哪些不是主流,是个别的、非本质的东西;哪些属于工作指导层面,哪些是在具体落实中出现的偏差;哪些是历史原因造成,哪些又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形成的经验做法、取得的创新成果,哪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有其必然性、可以由点到面地推广;哪些则只是在特定环境产生甚至带有一定偶然性,等等。
切实做到既弄清楚事、也分析透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进而拿出更符合实际,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措施办法,更好地开展工作。
对中国企业来说,第一点深入调查要做到不难,毕竟现在还是有很多服务于此的人才,但是理性思考,透过现象发掘本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点儿也不比深入调查过程轻松,非下一翻苦功夫不可。
为此,中国企业需要努力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和分析力,需要有刨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毅力,更需要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