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第11课时 归纳猜想型问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归纳猜想问题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解读2中考数学复习课件考情透析归纳猜想问题也是探索规律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组具有某种有规律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类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3中考数学复习课件思路分析解决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验证)”,具体做法:1.认真观察所给的一组数、式、图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归纳它们的共性和蕴含的变化规律,猜想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3.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情景证明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4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专题突破5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一、数式归纳猜想题这类题通常是先给出一组数或式子,通过观察、归纳这组数或式子的共性规律,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找出题目中规律,即不变的和变化的,变化的部分与序号的关系是解这类题的关键.6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例题1】(2022·浙江金华五模)已知a≠0,S1=2a,222S2=,S3=,,S2022=,则S2022=S1S2S2022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12解析∵S1=2a,∴S2==,∴S3==2a,S4=S1aS2111a,,∴S2022=a.故答案是a.答案1a7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二、图形归纳猜想题此类题通常给出一组图形的排列(或操作得到一系列的图形)探求图形的变化规律,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图形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其解题关键是找出相邻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8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例题2】(2022·浙江宁波)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1)第5个图形有多少黑色棋子?(2)第几个图形有2022颗黑色棋子?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图中所给的黑色棋子的颗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1)所找出的规律,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9中考数学复习课件解(1)寻找规律:第一个图需棋子6=3某2,第二个图需棋子9=3某3,第三个图需棋子12=3某4,第四个图需棋子15=3某5,∴第五个图需棋子3某6=18.∴第5个图形有18颗黑色棋子.(2)由(1)可得,第n个图需棋子3(n+1)枚设第n个图形有2022颗黑色棋子,则3(n+1)=2022,解得n=670.∴第670个图形有2022颗黑色棋子.10。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猜想性专题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猜想性专题

例 2
①③④
D
B
D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 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 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 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 动时间t= 秒时,以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
知识网络
中考要求: 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直观地发现共同特 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 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 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 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猜想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 其中蕴含的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 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 (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 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1+3+5+7+9=52
猜想数值结果 当在一些条件改变的前提下,结果的数值不变,或者其 变化呈现出某种特征时,可以猜想在新条件下,数值仍然不 变,或者仍然按照原来的特征变化,依此猜想到结果的数值。
例 1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连接BD, BD⊥CD,∠ADB=∠C.若P是BC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 值为 . 2.如图,在8×6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 位长度)中,⊙A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的半径为1个单 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与静止的⊙A内切,应将⊙B由图示 位置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10(n-1)+1.
猜想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 化所反映的规律。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 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 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 论。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第11课时归纳猜想型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第11课时归纳猜想型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中考复习二轮材料
归纳 猜想型 问题
一.专题诠释 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 分析归纳,
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 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C、 41
D、 29
【分析】规律的归纳: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到每转动
4 次后便可重合,即 4 次一个循环, 10÷4= 2,
2,所以应和图②相同.
【解答】∵图②平行四边形有 5 个 =1+2+2,
图③平行四边形有 11 个 =1+2+3+2+3,
图④平行四边形有 19=1+2+3+4+2+3+4,
∴图⑥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 1+2+3+4+5+6+2+3+4+5+6=41.
5 个不同颜色环的整数倍数,截去部分去 3 后为 5 的
倍数,从而得到答案.
考点三: 猜想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 的函数关系式。 在猜想这种问题 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 例 1.( 2011 江西南昌, 25,10 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
1
1
1 11 1 11
= 1- ;
= -;
= - ;,,
12
2 23 2 3 34 3 4
第 1 页(共 21 页)
中考复习二轮材料

专题二 归纳猜想问题

专题二 归纳猜想问题

专题二 归纳猜想问题【中考题特点】归纳猜想题是中考考察比较频繁的一种题型,考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有数式的规律归纳,图形变化归纳等,考生要善于从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共同之处,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出一般规律,期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观察、猜想、归纳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典例引路:例1、(2010年门头沟区)如图,45AOB ∠=,过OA 上到点O 的距离分别为1357911,,,,,, 的点作OA 的垂线与OB 相交,得到并标出一组黑色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234S S S S ,,,,.则第一个黑色梯形的面积=1S ;观察图中的规律, 第n(n 为正整数)个黑色梯形的面积=n S .例2、(2009江苏)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11122-⎛⎫-+ ⎪⎝⎭;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第n 个数:232111(1)(1)(1)111112342n n n -⎛⎫⎛⎫⎛⎫----⎛⎫-++++ ⎪⎪⎪ ⎪+⎝⎭⎝⎭⎝⎭⎝⎭.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 .第10个数B .第11个数C .第12个数D .第13个数例3(2009深圳).已知123112113114,,,...,1232323438345415a a a =+==+==+=⨯⨯⨯⨯⨯⨯依据上述规律,则99a = .例4(2009恩施).观察数表11 11 1 1 1 1 1-1-1-2-3-5-4-4-3 6 10 5 A 第12题4=1+3 9=3+616=6+10图7…例5、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若输入x 的值为3,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___.【课堂反馈】 一、填空题1、(2009广东梅州)13. 如图5,每一幅图中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3幅图中有5个,则第4幅图中有 个,第n 幅图中共有 个.2、(2009广东肇庆)15.观察下列各式:11111323⎛⎫=- ⎪⨯⎝⎭,111135235⎛⎫=- ⎪⨯⎝⎭,111157257⎛⎫=- ⎪⨯⎝⎭,…,根据观察计算:1111133557(21)(21)n n ++++⨯⨯⨯-+= .(n 为正整数)3、(2009辽宁朝阳)16.下列是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325314385,,,,……其中从左至右第100个数是__________.【101200(原一列数可化为22、34、46、58、……)】4、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分别表示五角星、正方形、圆).●□☆●●□☆●□☆●●□☆●若第一个图形是圆,则第2008个图形是 (填名称).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6、(2009河北)12.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 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 … 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 从图7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 (1)第2幅第3幅 第n 幅图5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 “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 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13 = 3+10 B .25 = 9+16 C .36 = 15+21D .49 = 18+317、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 的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得到的结果为24,第2次得到的结果为12,……,请你探索第2009次得到的结果为_______.8、如图,将一列数按图中的规律排列下去,那么问号处应填的数字为9、已知221=,422=,32=8,42=16,25=32,…… 观察上面规律,试猜想20082的末位数是 .观察下列各式:223x (-1)(x+1)=x -1;(x-1)(x +x+1)=x -1; 324(x-1)(x +x +x+1)=x -1;……10、根据前面各式的规律可得到12n n n --(x-1)(x +x +x +…+x+1)= .二、解答题:1.(2008滨州)观察下列方程及其解的特征:(1)12x x +=的解为121x x ==; (2)152x x +=的解为12122x x ==,;(3)1103x x +=的解为12133x x ==,;…… ……解答下列问题:(1)请猜想:方程1265x x +=的解为 ; (2)请猜想:关于x 的方程1x x += 的解为121(0)x a x a a==≠,;① ① ② ③ ④ ⑥ ⑨ ○19 ○?(3)下面以解方程1265x x +=为例,验证(1)中猜想结论的正确性. 解:原方程可化为25265x x -=-.(下面请大家用配方法写出解此方程的详细过程)2.(1)如图,123A A A ,,是抛物线214y x =图象上的三点,若123A A A ,,三点的横坐标从左至右依次为1,2,3.求123A A A △的面积. (2)若将(1)问中的抛物线改为211242y x x =-+和2(0)y ax bx c a =++>,其他条件不变,请分别直接写出两种情况下123A A A △的面积. (3)现有一抛物线组:211123y x x =-;2211612y x x =-;23111225y x x =-; 24112042y x x =-;25113063y x x =-;依据变化规律,请你写出抛物线组第n 个式子n y 的函数解析式;现在x 轴上有三点(10)(20)(30)A B C ,,,,,.经过A B C ,,向x 轴作垂线,分别交抛物线组123n y y y y ,,,,于111A B C ,,;222A B C ,,;333A B C ,,;;n n n A B C ,,.记111A B C S △为1S ,222A B C S △为2S ,,n n n A B C S △为n S ,试求12310S S S S ++++的值.(4)在(3)问条件下,当10n >时有1098n n n n S S S S ---++++的值不小于11242,请探求此条件下正整数n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此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4年中考复习 归纳猜想规律型问题

2014年中考复习 归纳猜想规律型问题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归纳猜想规律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3•巴中)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思路分析:根据单项式可知n为双数时a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而a的系数为2(n-1),a的指数为n.解:第八项为-27a8=-128a8.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对应训练1.(2013•株洲)一组数据为:x,-2x2,4x3,-8x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个数据应为.1.(-2)n-1x n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范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河北实验区05】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 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 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中考第二轮复习--归纳、规律、猜想与说理

中考第二轮复习--归纳、规律、猜想与说理

中考第二轮复习-----归纳、规律、猜想与说理型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是根据具体事实和特殊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和结论。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验、观察和归纳、猜想它的规律和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猜想往往依据直觉来获得,而恰当的归纳可以使猜想更准确。

我们在进行归纳和猜想时,要善于从变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出不变的本质和规律。

一、归纳、规律与猜想1.如图,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数形图”,经观察可以发现:图A 2比图A 1多出2个“树枝”, 图A 3比图A 2多出4个“树枝”, 图A 4比图A 3多出8个“树枝”,……,照此规律,图A 6比图A 2多出“树枝”( ) A .28 B .56 C .60 D . 1242.如图5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n 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 .3、用等号或不等号填空:(1)比较2x 与x 2+1的大小①当x =2时,2x x 2+1;②当x =1时,2x x 2+1;③当x =-1时,2x x 2+1.(2)可以推测:当x 取任意实数时,2x x 2+1. 4、观察下列分母有理化的计算:12121-=+,23231-=+,34341-=+,45451-=+…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1)2002)(200120021341231121(+++++++++ =____。

5.(2010·福州)如图,直线y =3x ,点A 1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以原点O 为圆心,OB 1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2;再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2,以原点O 为圆心,OB 2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3,…,按此作法进行下去,点A 5的坐标为________.6.(2010·十堰)如图,n+1个上底、两腰皆为1,下底长为2的等腰梯形的下底均在同一直线上,设四边形P1M1N1N2的面积为S1,四边形P2M2N2N3的面积为S2,…,四边形P n M n N n N n+1的面积为S n,通过逐一计算S1,S2,…,可得S n=________.7.(2010·连云港)如图,△ABC的面积为1,分别取AC、BC两边的中点A1、B1,则四边形A1ABB1的面积为34,再分别取A1C、B1C的中点A2、B2,A2C、B2C的中点A3、B3,依次取下去,……利用这一图形,能直观地计算出34+342+343+…34n=________.8. 如图,n+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211B D C∆的面积为1S,322B D C∆的面积为2S,…,1n n nB D C+∆的面积为nS,则2S= ;nS=____ (用含n的式子表示).D4D3D2D1C5C4C3C2C1B54B3BB1A……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解答问题。

专题复习-中考数学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专题复习-中考数学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将结果填在下表中,并解答所提出的问题:⑴如果能剪100次,共有多少个正方形?据上表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三)归纳与猜想专题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三)归纳与猜想专题

中考二轮复习(三)归纳与猜想专题
归纳猜想题型是指试题中给出一个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数、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同学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大胆猜想,获得结论,进而验证。

这几年的热点题目,着重考查学生们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对数、式及图形变化领域基础知识的一种检验,考查学生对重要公式、法则及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研究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研究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规律的过程。

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提出猜想,提出猜想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规律。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经历探索和猜想的方法学习数学,培养敢于探索和大胆猜想的精神,而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会探索、敢猜想。

探索规律的试题,在中考中从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到复杂的代数、几何综合题,以多样的形式、多彩的背景为内容频繁出现。

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在数学方面的探索精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观察数据、代数式、等式或图形,寻找规律,并根据规律用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数学模型表示出图形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七归纳猜想型问题(学生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七归纳猜想型问题(学生版)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七:归纳猜想型问题(一)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 (2012•沈阳)有一组多项式:a+b2,a2﹣b4,a3+b6,a4﹣b8,…,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多项式为.例2 (2012•珠海)观察下列等式:12×231=132×21,13×341=143×31,23×352=253×32,34×473=374×43,62×286=682×26,…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①52×=×25;②×396=693×.(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归纳猜想型问题(二)学生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归纳猜想型问题(二)学生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八:归纳猜想型问题(二)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四:猜想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

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

例8(2012•苏州)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A.B.C.D.例9(2012•绍兴)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A.B.C.D.例10(2012•广州)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考点五:猜想变化情况随着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它原先的一些性质有的不会改变,有的则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016初中数学中考指导二轮复习总结锦囊: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

2016初中数学中考指导二轮复习总结锦囊: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

专题七归纳猜想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归纳猜想型问题也是规律探索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类型有“数字规律”“数式规律”“图形规律”等题型.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2015•山东日照,第11题3分)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请你猜想(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A.36. B.45C.55 D.66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规律型.分析:归纳总结得到展开式中第三项系数即可.解答:(a+b)2=a2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a+b)7=a7+7a6b+21a5b2+35a4b3+35a3b4+21a2b5+7ab6+b7;第8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8,28,56,70,56,28,8,1;第9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9,36,84,126,126,84,36,9,1;第10个式子系数分别为:1,10,45,120,210,252,210,120,45,10,1,则(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为4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1.(2015湖北荆州第10题3分)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 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A.(31,50)B.(32,47)C.(33,46)D.(34,42)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先计算出2015是第1008个数,然后判断第1008个数在第几组,再判断是这一组的第几个数即可.解答: 2015是第=1008个数,设2015在第n组,则1+3+5+7+…+(2n﹣1)≥1008,即≥1008,解得:n≥,当n=31时,1+3+5+7+…+61=961;当n=32时,1+3+5+7+…+63=1024;故第1008个数在第32组,第1024个数为:2×1024﹣1=2047,第32组的第一个数为:2×962﹣1=1923,则2015是(+1)=47个数.故A2015=(32,47).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九年级数学猜想性专题

九年级数学猜想性专题

中考系列复习——猜想性专题一、中考要求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知识网络图如图1所示:图1三、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四、考点分析1、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云南)观察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9011⨯+=;91211⨯+=;92321⨯+=;93431⨯+=;94541……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用n表示,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以上各等式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可以猜想这个等式的基本结构形式为9 ×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 结果其中,“另一个数”就是等式的序号n ;“一个数”比它小1,即为n-1;结果的个位为1,个位以前的数字等于“一个数”n-1,所以结果表示为10(n-1)+1. 因此,这个等式为9(n-1) + n = 10(n-1) + 1.这个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用整式运算的知识加以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复习二轮材料归纳猜想型问题一. 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

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

二. 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

三. 考点精讲考点一:猜想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例1.(2011云南曲靖)将一列整式按某种规律排成x ,﹣2x 2,4x 3,﹣8x 4,16x 5…则排在第六个位置的整式为 .【分析】符号的规律:n 为奇数时,单项式为正号,n 为偶数时,符号为负号;系数的绝对值的规律:第n 个对应的系数的绝对值是2n ﹣1.指数的规律:第n 个对应的指数是n .【解答】根据分析的规律,得:第六个位置的整式为:﹣26x 6=﹣32x 6. 故答案为:﹣32x 6.【评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项式,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分别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规律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2011山东济宁)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211⨯ =1-12; 321⨯=12-31;431⨯=31-41;……解答下面的问题:(1)若n 为正整数,请你猜想)1(1+n n =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3)求和:211⨯+321⨯+431⨯+…+201020091⨯ .【分析】(1)根据ij a 的定义规则,可知234a =,223a =,526a =,537a =.则有()()232252530a a a a -+-=.(2) 观察数表可知,第1问中的22,23,52,53,a a a a 恰是,,,,np nk mp mk a a a a 的具体形式,若将,,,,np nk mp mk a a a a 赋值于不同的行与列,我们不难发现()()0np nk mk mp a a a a -+-=.【解答】(1)111n n -+(2)证明:n 1-11+n =)1(1++n n n -)1(+n n n =1(1)n nn n +-+=)1(1+n n(3)原式=1-12+12-31+31-41+…+20091-20101=12009120102010-=【评注】归纳猜想题,提供的信息是一种规律,但它隐含在题目中,有待挖掘和开发,一般只要注重观察数字(式)变化规律,经归纳便可猜想出结论.本题属于典型的开放性探究题,其中的分数形式、分母中相邻两数相差1,都给答案探究提供了蛛丝马迹。

问题设置层次感较强,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培养学生不完全归纳能力的角度看,不失为一道训练思维的好题.考点二:猜想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通过图形的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其中,以图形为载体的数字规律最为常见。

猜想这种规律,需要把图形中的有关数量关系列式表达出来,再对所列式进行对照,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得到最终结论。

例1.(2011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⑥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 )A 、55B 、42C 、41D 、29【分析】规律的归纳: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到每转动4次后便可重合,即4次一个循环,10÷4=2…2,所以应和图②相同. 【解答】∵图②平行四边形有5个=1+2+2, 图③平行四边形有11个=1+2+3+2+3, 图④平行四边形有19=1+2+3+4+2+3+4,∴图⑥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1+2+3+4+5+6+2+3+4+5+6=41. 故选C .【评注】本题是规律的归纳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归纳出规律,然后套用题目提供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根据图形进行数字猜想的问题,关键是通过归纳与总结,得到其中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一般问题. 例2.(2011浙江舟山)一个纸环链,纸环按红黄绿蓝紫的顺序重复排列,截去其中的一部分,剩下部分如图所示,则被截去部分纸环的个数可能是( )A 、2010B 、2011C 、2012D 、2013【分析】该纸链是5的倍数,中间截去的是剩下3+5n ,从选项中数减3为5的倍数即得到答案.【解答】由题意设被截去部分为5n+2+1=5n+3,从其选项中看,故选D . 【评注】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从整体是5个不同颜色环的整数倍数,截去部分去3后为5的倍数,从而得到答案.考点三:猜想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

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

例1.(2011江西南昌,25,10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 设∠BAC =θ(0°<θ<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AB ,AC 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两射线上. 活动一:如图甲所示,从点A 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两端点处互相垂直,A 1A 2为第1根小棒. 数学思考:(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 .(填“能”或“不能”) (2)设AA 1=A 1A 2=A 2A 3=1. ①θ= 度;②若记小棒A 2n-1A 2n 的长度为a n (n 为正整数,如A 1A 2=a 1,A 3A 4=a 2,),求此时a 2,a 3的值,并直接写出a n (用含n 的式子表示).图甲活动二:如图乙所示,从点A 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 1A 2为第1根小棒,且A 1A 2= AA 1. 数学思考: (3)若已经向右摆放了3根小棒,则1θ= ,2θ= ,3θ= ;(用含θ的式子表示) (4)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θ的范围.图乙【分析】(1)显而易见,能。

(2)①22.5° ②方法一:∵AA 1=A 1A 2=A 2A 3=1, A 1A 2⊥A 2A 3,∴A 1A 3=2,AA 3=1+2.又∵A 2A 3⊥A 3A 4,∴A 1A 2∥A 3A 4.同理:A 3A 4∥A 5A 6,∴∠A=∠AA 2A 1=∠AA 4A 3=∠AA 6A 5, ∴AA 3=A 3A 4,AA 5=A 5A 6,∴a 2= A 3A 4=AA 3=1+2,a 3=AA 3+A 3A 5=a 2+A 3A 5.∵A 3A 5=2a 2, ∴a 3=A 5A 6=AA 5=a 2+2a 2=(2+1)2. 方法二:∵AA 1=A 1A 2=A 2A 3=1, A 1A 2⊥A 2A 3,∴A 1A 3=2,AA 3=1+2.又∵A 2A 3⊥A 3A 4,∴A 1A 2∥A 3A 4.同理:A 3A 4∥A 5A 6,∴∠A=∠AA 2A 1=∠AA 4A 3=∠AA 6A 5, ∴a 2=A 3A 4=AA 3=1+2,又∵∠A 2A 3A 4=∠A 4A 5A 6=90°,∠A 2A 4A 3=∠A 4A 6A 5,∴△A 2A 3A 4∽△A 4A 5A 6,∴3221a a a =,∴a 3=122a =(2+1)2.a n =(2+1)n-1.(3)θθθθθθ432321===,, (4)由题意得{905906≤θθ,∴15°<θ≤18°.【解答】(1)能 (2)①22.5° ②a n =(2+1)n-1.(3)θθθθθθ432321===,, (4)由题意得{905906≤θθ,∴15°<θ≤18°.【评注】这是一道典型的归纳猜想型问题,以物理学中反射的知识作为命题载体,而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是解决问题的主干数学知识。

例2.(2011浙江衢州)ABC ∆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Rt 2C AC BC ∠=∠==,.要在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有甲、乙两种剪法(如图1),比较甲、乙两种剪法,哪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请说明理由.图11余下的ADE BDF ∆∆和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2次FEBQ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2S (如图2),则2=S ;再在余下的四个三角形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S (如图3);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时,10S = .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内接正方形的一边与三角形重合的边落在三角形的哪条边上,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有两种,比较两者的大小,可知,直角边上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比斜边上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大。

【解答】(1)解法1:如图甲,由题意得,1,1CFDE AE DE EC EC S ====正方形即.如图乙,设MN x =,则由题意,得,AM MQ PN NB MN x =====23389PNMQ x x S ∴==∴==正方形解得又819>∴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更大说明:图甲可另解为:由题意得点D 、E 、F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112ABC CFDE S S ==正方形解法2:如图甲,由题意得AE DE EC ==,即EC=1如图乙,设,MN x AM MQ QP PN NB MN x =======则由题意得32213x x EC MN ∴==>>解得又即∴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更大(2)212S =(3)10912S =(3)解法1:探索规律可知:112n n S -=‘剩余三角形的面积和为:()12109911112212422S S S ⎛⎫-+++=-++++= ⎪⎝⎭ 解法2:由题意可知,第一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112=1=S S -第二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12211122S S S -=-==第三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233111244S S S -=-==……第十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9101091=2S S S -=【评注】类比思想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可以使一些数学问题简单化,也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