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 +修辞效果)

合集下载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修辞手法及例句

修辞手法及例句

修辞手法及例句一、比喻1. 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2. 结构-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三部分组成。

3. 例句- 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静静地挂在夜空中。

(本体“月亮”,喻体“小船”,比喻词“像”)- 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世界变得银装素裹。

(本体“雪”,喻体“白玉”,比喻词“如”)二、拟人1. 定义-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2. 例句-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羞红了脸。

(“羞红了脸”是把果子当作人来写,赋予果子人的神态)-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清唱着歌”“唤醒”把风当作人来写,赋予风人的行为)三、夸张1. 定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 例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是对瀑布长度的夸张描写)-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对安静程度的夸张)四、排比1. 定义-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2. 例句-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三个句子结构相似,都是“心灵是……”的形式)-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三个“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的句子构成排比)五、对偶1. 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 例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对“江春”,“生残夜”对“入旧年”)六、反复1. 定义-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70种修辞手法介绍:1. 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都出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连接。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借喻隔阂。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

比如“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 夸张- 扩大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缩小夸张:把事物往小、少、慢等方面夸张。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 排比- 句子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

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短语排比:如“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5. 对偶-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关。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上下句意思连贯,有承接、递进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反复- 连续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

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实际意思是那条街热闹。

-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意思是字典是良师益友。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常见修辞手法及例句,欢迎阅读!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十六个修辞作用格式及举例说明

十六个修辞作用格式及举例说明

十六个修辞作用格式及举例说明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十六个修辞作用格式!你可别小瞧它们,这就好比是咱说话写文章的魔法棒呀!比喻,那就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让你一下子就明白它的特点。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哇,那圆圆的样子是不是马上就在你脑海里出现啦?拟人呢,把不是人的东西当成人来写,这多有意思呀!花儿在跳舞,鸟儿在唱歌,这世界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呢!夸张,那就是把事情夸大啦,“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你听听,这得多饿呀!反问,“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很有趣吗?”这不是明摆着让你认同嘛!排比,就像整齐的队伍一样,一句句排着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多有气势呀!对偶呢,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美呀!借代,用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孤帆代船,多巧妙呀!反复,就是不断重复,强调重点,“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不是让你特别期待春天呀!设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哈哈,有意思吧!反语,说反话呢,“你可真聪明呀”,说不定是在说你笨呢!双关,一句话有两层意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晴呀,既是说天气,又是说感情呢!顶真,上句的结尾是下句的开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一环扣一环的。

通感,让不同的感觉相通,“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香味都能像歌声啦!互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哦!这些修辞作用格式呀,就像调料一样,给我们的语言增添了各种味道。

没有它们,那说话写文章得多枯燥呀!你想想,要是都干巴巴的,那还有啥意思呢?咱平时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多用用这些修辞,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别人听了看了,肯定会觉得你这人真有水平,真会表达!咱可不能浪费了这些好东西呀,得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这些修辞作用格式更了解啦?赶紧用起来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活而生动有力。

了解并准确使用好汉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用。

0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0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0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0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高中修辞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修辞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修辞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格1. 比喻比喻是指用于事物的名称来表示另一事物的名称,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比如“他是一只猎豹”中的“猎豹”就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猎豹来形容他的速度快。

2. 比拟比拟是指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它们的相似或不相似。

比如“心如止水,静如处子”。

3. 象征象征是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某种含义。

比如“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4.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语言、思想等拟化非人事物。

比如“大地在春天向我们微笑”。

5. 夸张夸张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点或现象进行夸大和放大描述。

比如“这个人眼睛像灯笼一样大”。

6. 反讽反讽是指通过贬义词对某人或某事物进行嘲笑或讽刺。

比如“他是个‘伟大’的小人”。

7. 排比排比是指用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法形式,使句子或段落在形式上达到对称与平行的效果。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对比对比是指在文中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它们的差异与联系。

比如“他的言行和他的思想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二、修辞手法1. 借代借代是指用某些词汇或语言形式代替另一些词汇或语言形式。

比如“万事如意”的“如意”就是对“平安”、“安康”的借代。

2. 转喻转喻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原意和它外延的引申意义相混为一谈。

比如“月光”指月色,但在“月光如水”的形容中,“月光”已经含义丰富起来。

3. 借用借用是指用某些文学作品中的诗句、段落、成语、古话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愿君莫似黄花白玉地,雍雍正气拱深碧。

廉能理天的‘廉能’,波澜的‘波澜’,‘波澜’。

4. 双关双关是指一字具有两种或几种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出一种含蓄的意味。

比如“把这句话说得像哲学家,听得人心头发凉”。

5. 借喻借喻是指用成语、典故、文学作品或圣贤之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孤子绝标”的“孤子”指曹子吉黄巢军的“黄巢”出现得如孤子。

6. 指涉指涉是指作者用指代词、词汇,同时用适当的语境进行交际。

八种常见修辞及表达效果

八种常见修辞及表达效果

八种常见修辞及表达效果哎,说起修辞这玩意儿,其实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调料,给平淡无奇的话儿添上点色彩,让它变得有滋有味儿。

今天,我就不带算法,不扯数据,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跟你聊聊八种常见的修辞,还有它们咋让咱说的话儿更带劲儿。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比喻”。

这就好比是把一个东西说成是另一个东西,但俩东西之间得有那么点相似之处。

比如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这兔子多机灵啊,嗖的一下就没影儿了,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他跑得有多快了。

再比如,“她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这黑宝石多闪多亮啊,一下子就把她眼睛的美给说活了。

接下来是“拟人”。

拟人就是给没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风哪有手啊,但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感觉风都变得温柔了?还有,“月亮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月亮哪会害羞啊,可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夜晚都多了几分情趣?再来聊聊“夸张”。

夸张嘛,就是故意超出或小于事物或行为等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惯常情形。

比如,“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你当然不可能真吃下一头牛,但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你饿惨了。

还有,“他的声音大得能震碎玻璃”,虽然夸张了点儿,但那份震撼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然后是“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也相互关联的句子或词语排成一串儿来说。

比如,“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这三个句子连一块儿,是不是感觉书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接着说说“反问”。

反问就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问句里。

比如,“难道你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问,其实就是说“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反问能加强语气,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设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

比如,“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先提出问题,再给出答案,这样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能让答案更加突出。

别忘了“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也相互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

常见修辞方法及举例

常见修辞方法及举例

常见修辞方法及举例
1.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的方式,用浅显的,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

如: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美极了!
2. 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

如: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视着大地。

3.夸张:夸张就是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排比就是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如:亲情像一盏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像一把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像一座石桥,链接我们的心灵。

5.设问:设问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提问自己再回答。

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

如:言行逼供算本事吗?
7.疑问:疑问就是对对方提出问题
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示例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示例:
1.比喻:通过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来描述一个事物。

例如,“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2.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感情。

例如,“那本书在向他招手。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进行夸大或缩小。

例如,“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我喜欢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5.借代: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6.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设问: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例如,“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8.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答案是42吗?”
9.对比:通过比较两个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0.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语气或表达某种情感。

例如,“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从不放弃。


以上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示例,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 +修辞效果)

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 +修辞效果)

【一】描绘类辞格一、比喻比喻的变式:(一)倒喻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的山。

2、灿烂的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周总理)的笑容,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这种变式喻由喻体推想到本体,更能突出本体的特征。

句1以前面的“神姿仙态”(喻体)比喻后面的“的山”(本体),极其形象地突显了“甲天下”的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令人心驰神往。

句2以前面的“百合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笑容”(本体),以前面的“名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身影”(本体),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二)反喻1、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2、鲁迅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

句1采用否定语气构成反喻。

句2先用暗喻,后用反喻,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了“大树”这个喻体,加强了比喻的效果。

(三)回喻(迂喻)1、乘坐飞机,倚窗鸟瞰,但见地球母亲衣服上美丽的飘带,不,那不是飘带,那是地球广袤的胸怀中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仰望苍天,只见宇宙女神那神秘的眼睛,不,那不是眼睛,那是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2、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

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来,不是云,原是钻井公房。

3在正对面的山腰上,有一大块白云,人仔细一看,那不是白云,而是羊群。

句1先肯定是“飘带”“眼睛”,接着笔锋一转,用“不,那不是飘带(眼睛)”加以否定,最后再肯定是“河流”“星星”。

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否定,又突地一扬再肯定,回环跌宕,使表意深刻透彻,描写绘形绘色,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句2表面上否定“新开公路”如“带”,“钻井公房”如“云”,实际上是更巧妙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

(四)互喻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相似性是街灯和明星的亮。

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喻体,相似性是明星和街灯变亮的过程。

修辞手法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以增加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的技巧和方法。

它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下是修辞手法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的比较,揭示出被描述事物的特点。

例如:她的眼睛像黑夜中的明星,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和活泼。

例如:大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向我招手。

3. 夸张:对事物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描述,以突出其特殊之处。

例如: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大象。

4. 对偶:通过并列或对称的方式,将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呈现。

例如:信任是爱情的基石,背叛是爱情的死亡。

5.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短语、词语进行并列,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我希望明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心情愉快。

6. 比拟:通过找出两个相似的事物之间的关联,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识特征。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天籁般的美妙。

7. 省略:在表达中省略掉一些不重要或明显的信息,以使表达更简洁明了。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糟糕(省略了补充形容词)。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例如:难道我们不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9. 比照:通过对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并从中突出所要表达的特点。

例如:他的眼神像鹰一样锐利。

10. 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换,以突出某一部分信息或调整句子的语气和语序。

例如:年轻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激情。

11. 擅长运用修辞手法的作家:列出一些著名的擅长运用修辞手法的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

总结: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比拟、省略、反问、比照、倒装等。

各种修辞作用、实例及对比

各种修辞作用、实例及对比

修辞及其作用常用的修辞有七种:1.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可缩减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可缩减为:甲(本体)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例如: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吃饭总是狼吞虎咽的。

他站在同学们中间,有如鹤立鸡群一般。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家,是每个人的避风塘。

纵使外面风风雨雨.回到家里,便觉安然。

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很多,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来用。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比喻的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已事物来写。

把物当人写就是拟人,把人当物来写就是拟物。

主语是人、物,后面的谓语或其它成分直接按物、人来写。

例如:蜡炬成灰泪始干。

做人不可翘尾巴。

具体的例子分析:把动物拟人:(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一一(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

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

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

修辞学知识整理(修辞例子-+修辞效果)【一】描绘类辞格一、比喻比喻的变式:(一)倒喻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2、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周总理)的笑容,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这种变式喻由喻体推想到本体,更能突出本体的特征。

句1以前面的“神姿仙态”(喻体)比喻后面的“桂林的山”(本体),极其形象地突显了“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令人心驰神往。

句2以前面的“百合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笑容”(本体),以前面的“名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身影”(本体),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二)反喻1、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2、鲁迅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

句1采用否定语气构成反喻。

句2先用暗喻,后用反喻,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了“大树”这个喻体,加强了比喻的效果。

(三)回喻(迂喻)1、乘坐飞机,倚窗鸟瞰,但见地球母亲衣服上美丽的飘带,不,那不是飘带,那是地球广袤的胸怀中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仰望苍天,只见宇宙女神那神秘的眼睛,不,那不是眼睛,那是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2、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

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来,不是云,原是钻井公房。

3在正对面的山腰上,有一大块白云,人仔细一看,那不是白云,而是羊群。

句1先肯定是“飘带”“眼睛”,接着笔锋一转,用“不,那不是飘带(眼睛)”加以否定,最后再肯定是“河流”“星星”。

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否定,又突地一扬再肯定,回环跌宕,使表意深刻透彻,描写绘形绘色,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句2表面上否定“新开公路”如“带”,“钻井公房”如“云”,实际上是更巧妙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

(四)互喻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相似性是街灯和明星的亮。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描绘类辞格
一、比喻
比喻的变式:
(一)倒喻
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2、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周总理)的笑容,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这种变式喻由喻体推想到本体,更能突出本体的特征。

句1以前面的“神姿仙态”(喻体)比喻后面的“桂林的山”(本体),极其形象地突显了“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令人心驰神往。

句2以前面的“百合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笑容”(本体),以前面的“名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身影”(本体),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二)反喻
1、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2、鲁迅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

句1采用否定语气构成反喻。

句2先用暗喻,后用反喻,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了“大树”这个喻体,加强了比喻的效果。

(三)回喻(迂喻)
1、乘坐飞机,倚窗鸟瞰,但见地球母亲衣服上美丽的飘带,不,那不是飘带,那是地球广袤的胸怀中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仰望苍天,只见宇宙女神那神秘的眼睛,不,那不是眼睛,那是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2、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

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来,不是云,原是钻井公房。

3在正对面的山腰上,有一大块白云,人仔细一看,那不是白云,而是羊群。

句1先肯定是“飘带”“眼睛”,接着笔锋一转,用“不,那不是飘带(眼睛)”加以否定,最后再肯定是“河流”“星星”。

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否定,又突地一扬再肯定,回环跌宕,使表意深刻透彻,描写绘形绘色,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句2表面上否定“新开公路”如“带”,“钻井公房”如“云”,实际上是更巧妙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

(四)互喻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相似性是街灯和明星的亮。

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喻体,相似性是明星和街灯变亮的过程。

通过“街灯”和“明星”互喻,使二者浑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五)博喻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句1、句2用“眼睛”“星星”比喻本体“野花”,用“明珠”“星星”“美人”比喻本体“白花”,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说明了本体的各种特征。

(六)较喻
就是用比较的形式构成的比喻。

它将本体和喻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本体、喻体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常以“于、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充当喻词。

如: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