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纲要

一、名词解释

1.三家诗:《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2.毛诗: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甲骨卜辞: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5.铜器铭文:是冶铸或镌刻在青铜器物(如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礼器等)上的文字,所以又称“金文”或“钟鼎彝器铭文”(钟鼎文),有人称为“铜器铸辞”。

6.春秋笔法:《春秋》属辞,就是《春秋》的遣词造句。其特点叙事简要严谨,语言凝炼含蓄。称“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阐释《春秋》的三部编年体著作,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书虽然都是阐述《春秋》,但《公羊传》《谷梁传》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左传》则重在记叙历史事实,因而史料价值大,流传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二传。

8.《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汉代人始称《尚书》。据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上古帝王之书”的意思。“尚”即“上”,“尚书”是上古的史书。据传孔子曾编定过,所以儒家尊它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是“五经”之一。《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记载从尧舜到周朝的重大事件。

9.《列子》:旧题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并说共八篇,与今本篇数相同。今本八篇的标题依次是: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关于《列子》此书和列御寇其人,学术界争议很大。有人甚至怀疑先秦本无其人。《列子》虽属魏晋伪作,但书中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可贵的史料、传说、寓言故事等,有一定的价值。

10.《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内分十二纪(60篇)、八览(64篇)、六论(36篇),加上序意共160篇。此书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之言,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寓言故事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文字流畅通顺,笔法简炼、生动,论证深刻有力。

11.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继承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所成的体系。他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并将三者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主张君主以法术威势治人,严刑峻法治国。

12.乐府: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

13.东观: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是文人向往的地方,任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当然也少不了诗文唱和之类的活动。

14.鸿都门学: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15.《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而是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6.《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天地、万物、古今)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文风平实畅达。

17.《汉书》: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作品。《汉书》精华是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叙述,通过展现这些人物的事迹,全面展现西汉的繁荣。《汉书》记叙了许多官僚世家的历史,反映出西汉社会的变迁。

18.《吴越春秋》:东汉赵晔著,为稗官杂记体别史。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吴越二国之间战争的史书,文辞丰富,颇似小说家言。

19.梁园文学:是指西汉初期以诸侯梁孝王刘武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学群体的创作。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20.《七发》:

21.述志赋:

二、简答概述

1. 如何理解文学史的主体与核心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2. 文学本身发展变化所包括的九个方面

一是创作主体(即作家)

二是作品思想内容

三是文学体裁

四是文学语言

五是艺术表现

六是文学流派

七是文学思潮

八是文学传媒

九是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3.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三古、七段”说

三古:指上古(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古(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等三个时期。

上古时期分先秦、秦汉两个阶段;

中古时期分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三个阶段;

近古时期又分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年)两个阶段。(共七个阶段)

4. 20世纪文学史著作代表作及其作者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5. 怎样理解文学的起源?

①神灵说:把文学艺术的产生归之于上天神灵的创造和赐予。

②游戏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席勒,中国近代大学者王国维。他们认为,人类有一种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本能,在从事必要的劳动之后,有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和文艺都是由于这种本能的冲动而引起来的。

③模仿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中国现代大学者刘师培。他们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④心灵说:又称“情感说”、“人性说”、“心灵表现说”,代表人物有原苏联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中国复旦大学的章培恒、骆玉明。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感情的要求,比如说高兴了就要笑,痛苦了就要哭,这种要求进而从声音、语言、形体上表现出来,就产生了音乐、诗歌、舞蹈等等。

⑤劳动说:这种学说,一直是多数人的较一致的观点。

6.原始歌谣的分类(非重点)

①劳动歌谣。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②祭祀歌谣。如《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③婚恋歌谣。如《周易》爻辞《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④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7. 举例说明原始歌谣的性质/特点

①节奏性:原始歌谣是原始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着劳动呼声的样式而产生的。(《弹歌》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生活,再现了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兼含总结劳动效率的目的和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