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I 复习纲要(文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纲要-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个小结一、建安时期【简答】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抒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二、正始时期【简答】司马氏篡位与政治恐怖曹叡去世传位曹芳,249年司马懿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263年,嵇康被杀。
同时标榜“名教”巩固政权。
(1)在此背景下,昂扬的建安气概变成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1、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
2、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2)玄风:崇尚老庄思想(玄学的基础),建立玄学理论。
三、太康时期(西晋初)(一)背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司马氏政权拉拢名士,同时维护名教中人。
(二)创作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普遍求实逐利。
四、永嘉之乱【理解】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五、南北朝【理解】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第一章建安诗歌概况(先看一下“补充”)一、形式:四言中兴(曹操)、五言中兴、七言奠基(曹丕《燕歌行》)。
【选择】二、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时期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重视抒情。
诗人多带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线索纲要
陆贾
?新语?
兴旺成败之理
贾谊
贾谊
?过秦论?
兴旺成败之理
?论积贮疏?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抑商
XX王X安文学团体
?XX子?〔?XX鸿烈?〕
以黄老之说为主,杂以孔、墨、申、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
说理散文
X向
?新序??说苑?
逸闻轶事类集,类似后代的志人小说
叙事散文
发愤著书说
吕巷之人入传
秦汉
创作主体处境变化;
文学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
汉乐府蔚兴,酝酿出五七言体
刻石铭文
散文
李斯
?谏逐客书?
李斯〔秦唯一传世者〕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反映国家统一趋势
西汉
汉代1.解读文学典籍为时尚
2.从诸王到帝王的文化圈,献纳辞赋制度
3.文学机构设立
4.游宦之风
1.艺术追求:巨丽之美〔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穿古今〕
2.文学思想孕育期
3.儒道两家主流
文学思潮形成期〔儒:重社会功能;道:重审美价值〕
4.〔创作和传播上〕以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承受对象,以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的文学格局奠基期
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
体到个体;
文学形态一方
面是文史哲不
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与原始XX严密联系
民谣/
南
涂山氏
?侯人歌?
东
扬雄
?羽猎赋?
?长杨赋?
?甘泉赋?
?河东赋?
史称“四大赋〞
扬雄,善于模仿著称
?蜀都赋?
后世京都大赋的先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完整word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完整word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让你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到后来的《史记》、《红楼梦》等小说,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传颂不衰。
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描绘了古代的爱情故事;《楚辞》中的《离骚》、《九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故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我们还要关注古代文学的评论家。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评论家,如司马迁、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使得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苏轼的《东坡志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生动描绘。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都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概述1.1 中国文学的历程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祖先就开始用简单的象形文字记录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逐步形成了简单的文学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逐渐由会义和歌颂神灵的神话转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世界观。
1.2 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有: - 以文化为主题材料 - 重视言辞的艺术性和表现形式 - 以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 - 勇于表达和思考二、古代文学代表作的整理2.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珍品。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起点,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经过数百年的积淀,逐步完善成为一部诗文综合体。
《诗经》描写了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人类关系和社会风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2 《楚辞》《楚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瑰宝之一。
《楚辞》以诗歌为主要形式,主题材料广泛,包括了道路、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
2.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篇目之一,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
它以其优美的文艺作品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三国演义》以讲述人物故事为主要特点,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附录3.1 古代文学名篇的名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三国演义》:“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图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以下是部分流派的发展图:曲艺——》诗词——》散文——》小说| | || ├──散修├─纪传体| | ├─传奇| | └─志怪小说| ├─唯美主义┌─耽情小说| | └─庶民生活小说| └─现实主义├─军事小说| └─官场小说└——文言文——》白话文注:箭头是发展的趋势方向,包含了不同流派间的影响和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框架
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总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总笔记专插本题型结构:单选题占40%,名词解释题15%,简答题25%,论述题占20%●考核知识点:指明考试的范围(包括单选题或名词解释题)●识记:为名词解释题和选择题●领会:为简答题和论述题知识导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楚辞、汉魏六朝抒情小赋、陶诗、唐代三李诗、大部分宋词和元明散曲为代表。
特点是偏重主观,主要表现自我和抒写人性的作品。
另一类,是以诗经、汉乐府、杜诗、唐代新乐府、元明清大部分戏曲和小说为代表。
特点是偏重客观,主要反映社会和人生的作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注:大纲没要求骈文。
重点记住以下大纲的内容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30%)第一章先秦文学(10%)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神话的内容: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
2、简述《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秦代文学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之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其刻石铭文除《琅琊台》外都是三句一韵的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文有影响。
二、汉代文学汉代的经济文化状况1、汉代国力增强,社会进步。
2、汉代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作家的文化素养汉代文学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1)以新的“天人合一”关系为基础的建构●2)巨大的空间意识(动态的建构过程)(3)英雄主义的高扬●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作家群体的生成提到了催化作用。
2、献纳辞赋的风气盛行。
3、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
4、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府、东观等机构均有许多文人供职。
后来出现鸿都门学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5、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的发展态势)1、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
例:“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人物。
”——司马相如《西京杂记》卷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大赋中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崇高的巨丽之美。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三家诗:《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2.毛诗: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甲骨卜辞: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5.铜器铭文:是冶铸或镌刻在青铜器物(如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礼器等)上的文字,所以又称“金文”或“钟鼎彝器铭文”(钟鼎文),有人称为“铜器铸辞”。
6.春秋笔法:《春秋》属辞,就是《春秋》的遣词造句。
其特点叙事简要严谨,语言凝炼含蓄。
称“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阐释《春秋》的三部编年体著作,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三书虽然都是阐述《春秋》,但《公羊传》《谷梁传》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左传》则重在记叙历史事实,因而史料价值大,流传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二传。
8.《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汉代人始称《尚书》。
据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上古帝王之书”的意思。
“尚”即“上”,“尚书”是上古的史书。
据传孔子曾编定过,所以儒家尊它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是“五经”之一。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记载从尧舜到周朝的重大事件。
9.《列子》:旧题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并说共八篇,与今本篇数相同。
今本八篇的标题依次是: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关于《列子》此书和列御寇其人,学术界争议很大。
有人甚至怀疑先秦本无其人。
《列子》虽属魏晋伪作,但书中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可贵的史料、传说、寓言故事等,有一定的价值。
10.《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内分十二纪(60篇)、八览(64篇)、六论(36篇),加上序意共160篇。
此书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
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之言,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寓言故事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
文字流畅通顺,笔法简炼、生动,论证深刻有力。
11.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继承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所成的体系。
他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
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并将三者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主张君主以法术威势治人,严刑峻法治国。
12.乐府: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
13.东观: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是文人向往的地方,任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当然也少不了诗文唱和之类的活动。
14.鸿都门学: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15.《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
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但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而是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6.《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天地、万物、古今)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文风平实畅达。
17.《汉书》: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作品。
《汉书》精华是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叙述,通过展现这些人物的事迹,全面展现西汉的繁荣。
《汉书》记叙了许多官僚世家的历史,反映出西汉社会的变迁。
18.《吴越春秋》:东汉赵晔著,为稗官杂记体别史。
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吴越二国之间战争的史书,文辞丰富,颇似小说家言。
19.梁园文学:是指西汉初期以诸侯梁孝王刘武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学群体的创作。
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
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20.《七发》:21.述志赋:二、简答概述1. 如何理解文学史的主体与核心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2. 文学本身发展变化所包括的九个方面一是创作主体(即作家)二是作品思想内容三是文学体裁四是文学语言五是艺术表现六是文学流派七是文学思潮八是文学传媒九是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3.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三古、七段”说三古:指上古(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古(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等三个时期。
上古时期分先秦、秦汉两个阶段;中古时期分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三个阶段;近古时期又分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年)两个阶段。
(共七个阶段)4. 20世纪文学史著作代表作及其作者林传甲《中国文学史》;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5. 怎样理解文学的起源?①神灵说:把文学艺术的产生归之于上天神灵的创造和赐予。
②游戏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席勒,中国近代大学者王国维。
他们认为,人类有一种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本能,在从事必要的劳动之后,有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和文艺都是由于这种本能的冲动而引起来的。
③模仿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中国现代大学者刘师培。
他们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④心灵说:又称“情感说”、“人性说”、“心灵表现说”,代表人物有原苏联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中国复旦大学的章培恒、骆玉明。
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感情的要求,比如说高兴了就要笑,痛苦了就要哭,这种要求进而从声音、语言、形体上表现出来,就产生了音乐、诗歌、舞蹈等等。
⑤劳动说:这种学说,一直是多数人的较一致的观点。
6.原始歌谣的分类(非重点)①劳动歌谣。
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②祭祀歌谣。
如《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③婚恋歌谣。
如《周易》爻辞《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④战争歌谣。
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7. 举例说明原始歌谣的性质/特点①节奏性:原始歌谣是原始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着劳动呼声的样式而产生的。
(《弹歌》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生活,再现了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兼含总结劳动效率的目的和功用。
)②现实性:原始歌谣,在劳动生产中产生,因而多以劳动生活为内容,较真实地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
③宗教性:原始时代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往往以为周围的世界是可以用自己的意志随便改变的。
因此,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相信他们歌舞活动的作用,常常把歌谣当作“咒语”来使用,使歌谣内容具有一定的原始宗教意识。
(相传神农时代出现的《伊耆氏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祈福的咒语歌谣)④综合性:诗歌、音乐、舞蹈往往相合在一起。
(帝舜时乐官夔所作的《大韶》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⑤二言为主:原始歌谣多是二言。
决定二言形式的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动作简单,节奏单调:二是当时人们思维、语言都很简单,单音词多。
⑥伪作较多:原始歌谣,由于是后人在一些书籍中记录的,因而有不少是伪托之作。
8. 神话与迷信的区别①神是理想化的人,是自然的主人,而在迷信中,人是自然的奴隶,是鬼神的奴隶;②迷信是统治阶级利用鬼神、命相等蒙骗劳动人民的工具,神话是古代人们用一种不自觉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③迷信表现的大多是对鬼神的祈祷和恐惧,神话表现的大多是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理想和愿望。
④二者的本质不同在于它们对神和由神主宰的命运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9. 了解中国四大神话与传说西汉刘安等集体编写的《淮南子》对神话搜罗相当宏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均保留在《淮南子》中。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
10. 论述中国原始神话的特色及分类第一,中国神话蕴含着中华民族十分可贵的精神境界,这精神境界包括深重的忧患意识、明确的厚生爱民思想和强烈的抗争精神。
第二,中国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思维特征表现为:以己观物、以己感物;没有脱离具体的物象;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第三,中国原始神话在演化过程中,有被后人历史化、仙化及渗入阶级意识的现象,实际上是歪曲了神话,使神话失去了本来的面目,甚至失传。
中国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发明创造神话。
11. .《诗经》的名称、时代、体制《诗经》在开始时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诗,就其文字而言属于歌词。
最初称为诗,成为经典后称为《诗经》。
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160篇,分十五国风;雅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二雅;颂40篇,又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颂。
诗作产生的时代,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即西周初年(一云商代末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
12. 《诗经》内容类别(举例论述)一、祭祖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如《大明》《绵》)二、农事诗:《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