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方文学复仇主题比较 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学复仇主题比较  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学复仇主题比较材科gj1201鄢思琪摘要:复仇是人类社会情感和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复仇的文学表现,往往涉及到复仇的方方面面, 如双方仇怨的起因、复仇主体( 复仇者) 行使复仇行为的动机、他( 她) 是如何形成了坚定的复仇意志, 为此有了哪些情绪表现与心灵搏斗。

这些在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却因为各自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等的不同而各有偏重。

本文从复仇的动机,形式两个方面在中西方文学中的不同作出比较,从而看出中西方文学对复仇主题的褒贬倾向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复仇,动机,形式。

一.中西方文学复仇动机比较:西方文学中,复仇的动机多为为个体尊严复仇。

西方文化缘自古希腊, 较为重视个体的价值, 讲求个体的人体美, 重视个体的权利、荣誉与尊严。

对人的尊严的重视, 经过古罗马的角斗精神, 中转为中世纪欧洲带有普遍性的“骑士精神”, 而中世纪中期的决斗之风, 起初就是为了解决法律的困惑, 替代肉体考验和当事人发誓取证。

像法国标志着中世纪骑士精神的作品《罗兰之歌》( Chanson De Roland) , 描写英雄罗兰面对着眼前强大的敌兵, 仍不愿呼求救援, 宁可孤军奋战于重围,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也耻于在强敌面前显示软弱怯懦, 只是想保持骑士的尊严。

这与西方写复仇动机每每因个体自身名誉、尊严受损而起, 也是不无内在相通之处的。

中国文学中,为家族伦理、社会使命复仇动机占了大多数。

古代中国的复仇文学则大多描写复仇者为他人报仇。

中国古代的复仇者常常将报亲仇、雪友( 恩主) 恨同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联系起来, 在偏重于家族利益、伦理信条中突出了复仇的群体旨归, 似乎并非全为的是个体一己私愤, 复仇的过程也是在向社会展演, 是在正教化、敦人伦、美风俗。

诸多鬼灵显形、诉冤、冥报、轮回果报的传闻载录,也多在个别性中注重宣示着一种“惩恶扬善”的群体教化之旨。

二,中西方文学复仇形式对比:西方精细对等的复仇:相比之下,“睚眦必报”一语往往更适用于西方,只不过其含义不是侧重于些徽小事也要报复,而是侧重在报复时的严格的对等性质。

(完整word版)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

(完整word版)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

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在动物世界中,倘若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被侵犯的一方立刻就会进行反击、报复,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同样的也是人类的本能,毕竟是人都会有三分气性。

因此,复仇行为在中国和西方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血腥暴力的复仇后来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而消歇,但人类的骨子里报复的本能还是根深蒂固。

甚至在文学作品中,复仇主题文学都层出不穷。

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复仇的作品,主要选取《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这几篇作品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复仇作品中的经典。

既然都是以复仇为主题的,那么三者之间肯定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首先,三部作品的复仇行为都是往后拖延的,并没有立即进行。

赵氏孤儿长大成人以后,才知道复仇对象;哈姆莱特经过探查之后才确定仇人;邓蒂斯进入孤岛,在老神父的帮助下才分析出仇人。

其次,他们在报仇之前,都经过长期的隐忍。

赵氏孤儿二十年时间内都是生活在屠岸贾府内,并且认其为义父;哈姆雷特确认他的叔叔是杀父仇人之后,也与其周旋一段时间,甚至装疯卖傻;邓蒂斯在孤岛上呆了整整十四年之后才逃出来,又筹备了八年,才伺机接近仇人。

最后,他们本身都是无辜之人,代表正义的一方。

赵氏孤儿在二十年前赵家灭门之际不过是一个婴儿;哈姆雷特的叔叔为了王位害死亲哥哥,哈姆雷特也只是为父报仇;邓蒂斯更是权利、地位和嫉妒心之下的牺牲品。

尽管,这三部作品都是复仇这同一主题,但是在历史、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一是三部作品的结局不同。

赵氏孤儿最终杀死了屠岸贾,自己也功成名就,重振赵家威风,颇有一种“大团圆”的味道;哈姆雷特却在大仇得报时,自己也悲惨的死去,这是一个完全的悲剧;邓蒂斯经过层层布置,将三个仇人一一报复,最终离开了巴黎。

二是叙事结构不同。

《赵氏孤儿》整个过程是比较简单,屠岸贾灭了赵家满门,然后是程婴救孤、抚养孤儿长大,最后报仇;《哈姆莱特》和《基督山伯爵》相对比较复杂,在复仇过程中,面临着亲情、爱情、友情等的艰难选择,一直犹豫不决;三是复仇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赵氏孤儿》的主题就是报仇,这就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哈姆莱特》《基督山伯爵》只是以复仇为整个作品的大背景,还夹杂着其他的线索,重点是突出人性。

中西方复仇文学类型考辩

中西方复仇文学类型考辩

revenge literature has mulfifaceted significance in philosophy,psychology,sociology and
aesthetics.In view of different hatred conceptions from China to the West,the revenge of
复仇文学作家看到了复仇行为中蕴含对人性深度挖掘的潜力,将自己的人性观念、 人文主义关怀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些人文主义关怀闪现的人性光辉,是复仇文学作品 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西方复仇文学类型考辩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复仇文学;仇恨;人性;类型:差异
II
Abstract
Reven2e is a human act that is in retaliation for those who harm one’S self-interest or
the revenge literature,i.e.the circular revenge,family-obligation revenge,unequivocal
revenge and moral reveng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works representing the circular revenge are Outlaws of the
on China and that of the Christianity on the West,as well as the various hatred conceptions from China(physical destruction)to the West(spiritual revenge).The circular revenge in China is embodied as the form of physical destruction which was popular but is gradually not recognized while considered as the interactive and undesirable feedback of human

《赵氏孤儿》和《奥瑞斯提亚》之比较——浅析中西复仇悲剧差异及其成因

《赵氏孤儿》和《奥瑞斯提亚》之比较——浅析中西复仇悲剧差异及其成因

三 、差异 产生 的原 因
赵 氏孤儿》和 ( 《 奥瑞斯提亚) )这两部 中西 方典型 的血 亲复仇悲剧 在情节的表 现、人物 的刻 画还是在文 中所具体 宣扬的精神都有 非常大 的差 异 。形成这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东西方截然不 同的社会土壤。 产生 赵 氏孤儿》 的社会,是 一种伦理 型的 社会 。在整个 中国古代社会 中,准确地说 ,作为 刑罚 的 “ 法” ( 或法制) 的功能效应 对于社会心理 是一种柔性约束 ,而具有更大功 能效应的 “ 礼” ( 或人 治) 反倒是 一种1 性或强化的约束 ,主要 以 1 0 肯定 的形 式规 引、影 响人们 的行 为观 念 。所 谓 “ 以孝治天下” ,又将 “ 礼”推 崇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 。在 “ 人治”的社会历 史情状下 ,复仇是 以 尽孝尽伦为 旨归的,复仇 文学叙事 的描述 又是 以 善对 恶的循环 、好人 对坏人 的正义伸 张为指 向, 充满 了中国的传 统思想 “ 善” ,那 么,在西方社 会看来的违法复仇必然会被标举为合乎伦理人情。 血亲复仇被标榜 为 “ ”和 “ 孝 善” , “ 尤其是先 秦儒家早已无条件地肯定复仇,汉晋以孝治天下, 复仇蔚成风气 ,两汉时期 的全社会 的复仇 习俗 , 基本上确立 了古代 中国复仇文学主题 的价值流向, 且有着惊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这就成为血亲复 仇在中国受到肯定和褒奖的主要原因了。 另一方面来说, 中国这样的伦 理型社会 的核 心思想就是 “ 礼法”,在社会 中的每一个人都 会 无条件 地遵循 “ 礼法”,并将其作为唯一的标 准 来要求 自己的行为。在 ( 氏 ( 孤儿》这部作品中, 赵 无论是 赵 氏孤儿 的复仇还是帮助他 的韩厥 将军、 公孙杵 臼和程婴,他们 的行为其实质主要是对 于 礼法的维护。在作 品中他们扮演 的角色不是 一个 有 自身独特感情的人 ,而是 礼法 的卫道士,是 礼 法 的化身 ,因此他们在讨伐作为对立面 ,作为违 反礼法的对象屠岸 贾的时候,总是显得大义凛然、 果断非常 ,不似 西方 的复仇文 学中的主人公 总是 犹豫并陷入重重矛盾和困境中。 相对于 中国的伦理型社会 ,西方社会则 呈现 出森严 的 “ 法治”。西方社会 的主要意识形 态是 宗法式 的社会 ,宗教 和法律是社会 中不 可缺少 的 部分,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 ,那 ( 转第7 页) 下 7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复仇悲剧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型,它们讲述了被背叛、被践踏的主人公为了复仇而展开的故事。

其中两部最经典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赵氏孤儿》和英国文学《哈姆雷特》。

虽然它们分别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环境中,但它们的故事构架和情节设定都非常的相似。

本文将从故事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比较研究这两部作品,并尝试解答它们的异同点。

首先来看故事主题。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以孤儿赵盾为主人公展开的悲剧。

《哈姆雷特》则是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复仇而在命运中苦苦挣扎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在败坏、阴谋和背叛的重压下,被迫以血泪和牺牲为代价来实现复仇。

这两部作品利用了复仇这种极端愿望,在悲剧结构的基础上表现了人性的扭曲、信仰的崩塌和社会的冷酷。

这也是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内在价值的原因。

其次是人物塑造。

在《赵氏孤儿》中,主人公赵盾是一个反抗命运、勇敢自强的人物,他表现出一种耐心、智慧和胆识。

他的爱情、友情和报仇都非常的积极,在揭示命运、道德、人性的同时,也表现了正能量的一面。

而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则是一个矛盾、扭曲的人物。

他既是王子,又是一个被背叛的儿子。

他的忧郁、怀疑和复仇心理,让他陷入了疯狂和绝境之中,他在复仇路上的犹豫、反复和耽搁,也表现出他的矛盾、灰暗和复杂。

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极端性格,从而传递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

最后是情节设置。

在《赵氏孤儿》中,虽然主题是复仇,但情节上却也包含了爱情、家族争斗、忠诚信仰等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衍生出了多条线索,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细腻的人物画卷,同时还体现了封建时代社会中权力、金钱和家族忠诚的交错和冲突。

而在《哈姆雷特》中,则主要呈现了复仇的线索,展现了哈姆雷特苦苦追求真相,却又陷入复杂的情感中,并逐渐疯狂的过程。

这两部作品都有其情节上的精彩之处,展现了作者深刻、周密的思考和实践。

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学院:文学院学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名称:学年论文学生姓名:林鸿竞Lim Hong Keng学号:2008054370指导教师:赵静蓉2011年08月22 日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摘要] 《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写的都是复仇,却传递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基督山伯爵》偏重于基督山本人的心理,他心理的倾斜,结局是选择宽恕来释放自己。

而《赵氏孤儿》偏重情节的推进,结局给予大仇得报的人极大的褒扬。

中西复仇文学的差异来自于文化氛围之不同,中国的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重视家国观念,鼓励复仇。

西方的信仰是基督教,看重宽恕,自我解放。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赵氏孤儿》复仇1.引言无论古今中外,复仇一直是一个话题,也是中西方文学的主题。

拉法格在他的《思想起源论》里提到:“复仇是人类精神中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复仇的根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推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

当他们遭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的予以回击。

”[1]。

“人使自己激情……可以帮助他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保存自己的时候,对血无厌的渴求,被提升为神圣义务的复仇变为一切义务的第一位。

”[2]可见复仇在人的社会之重。

复仇,在理性以及放眼整个社会来讲,复仇带来的仇恨、流血以及报复必然带来的悲剧,为社会所不容许。

但是放在文学里来说就成立,复仇就能带出无限的话题。

从古希腊的《安提戈涅》,《赫库帕》,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西方文学里的复仇文学在文学史上一直辉映着闪耀的光芒。

相反中国古代,以复仇为主题的小说较少,其中以《赵氏孤儿》最为有名。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新剧《中国孤儿》;德国大文豪歌德也以《赵氏孤儿》后半部改编成《埃尔泊若》,皆在西方引起轰动。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复仇是人类历史和社会中一个经久不衰的古老话题,也是人类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都有久远历史。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 为线索展开剧情。

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者却有诸多的不同。

本文试从复仇意义、主题思想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阐述其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一、复仇意义不同,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哈姆雷特》剧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复仇,他的复仇带有社会性,他的复仇并不仅仅在于为老国王报仇。

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社会的、国家的黑暗、腐朽和混乱,他的复仇逐渐由个人仇恨转变为揭露社会丑恶的根源,是对整个社会的仇恨,他的复仇责任上升为建立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完成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丹麦是一间最坏的囚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1] 哈姆雷特的复仇意义大于个人意义,其意在改变社会丑恶、不公,为创造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邪恶君主的否定和批判。

他的复仇行动彻底而全面,社会意义更强。

《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等人的复仇仅仅是为报个人仇恨,以程婴和赵氏孤儿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认为屠岸贾是造成赵家二百余口死亡和蒙冤的罪魁祸首,其首要任务便是杀屠岸贾报仇。

故事最终结局,赵氏孤儿奉杀屠岸贾并抄其家,接受君王封赏,并大声歌颂、拥护这位贤明的君主。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造成赵家三百多人无辜惨死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王晋灵公,作为一国君主,他不能分辨忠奸,竟然一概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认为赵盾危害自己的皇位,他一心想的不是如何为百姓带来幸福生活,而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贪图享受,任由屠岸贾残害忠良,却不闻不问。

但程婴和赵氏孤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复仇行动只是个人意义的复仇,程婴是为其死去的儿子报仇,赵氏孤儿是为其一家三百口报仇。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复仇比较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复仇比较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复仇比较作者:王霞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摘要:《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两部著名的悲剧。

同样都是复仇题材的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复仇这一主题上却是同中有异。

本文将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比较这两部悲剧中的复仇元素,并从复仇的意义、结局、过程、意识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复仇;异同《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

《赵氏孤儿》又是中国古代古典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

这两部剧作都是讲述为父报仇的故事,这两部悲剧在同样的复仇背景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复仇意义之同作为两部悲剧著作,《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有着同样的背景主题:复仇。

究其复仇意义所在,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却呈现出相同之处。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知道自己作为王室的一员,肩负着的不仅是为父报仇的责任,更是拯救整个丹麦国家的重任。

最后,通过他自己的复仇行动,一方面,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另一方面,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使其免于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一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不仅实现了自己复仇的个人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达到了价值的升华,完善了复仇意义。

在《赵氏孤儿》这部剧作中,除了看到赵武为父报仇的故事,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程婴等各个忠臣义士舍身取义的英雄精神。

在赵氏孤儿这一整个“救下孤儿——设定计谋——报仇雪恨”的复仇线条中,少不了英雄壮士的壮烈牺牲。

提弥明、灵辄二英雄舍命相救,程婴、公孙杵臼定计救孤......这个过程中牵扯了太多的无辜,作为复仇对象的屠岸贾已经不单是赵氏一家的灭门敌人,更是众人眼中的大奸臣。

因此,赵武的复仇行动既包含了个人复仇,同时也是为民除害的一种社会复仇。

至此,赵氏孤儿的复仇完成了升华。

由此說来,两部作品的复仇共同之处也就包含了由个人行为上升到社会层面这一特点了。

二、复仇之异(一)复仇过程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面对自己的父王被害,国家遭受困境,他没有马上想要除去叔父克劳狄斯。

同一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_复仇悲剧_哈姆雷特_与_赵氏孤儿_比较

同一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_复仇悲剧_哈姆雷特_与_赵氏孤儿_比较

同一样的复仇 不一样的悲剧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 姚文振(甘肃政法学院 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提要∃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戏曲名剧,都是描写复仇悲剧的文学作品,但在主人公形象、悲剧思想和故事冲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 复仇悲剧;哈姆雷特;赵氏孤儿#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6)03-0167-03一复仇,是人类各民族几乎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描写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文学作品。

西方著名的复仇悲剧作品有美狄亚! 哈姆雷特! 基督山伯爵! 呼啸山庄!等;而我国戏曲艺术的宝库中也有很多复仇悲剧作品,其中代表性的古典名剧有窦娥冤! 赵氏孤儿! 汉宫秋! 梧桐雨! 琵琶记! 桃花扇! 长生殿!等。

其中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对复仇的描写纯粹而集中,它们分别是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各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特色。

悲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种类,被称为崇高的诗或艺术之桂冠。

中国和西方悲剧观念的发展都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

对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西方文化的传统说法称作悲剧或悲剧性,从中国文化来说,在诗论中把它概括为%怨,愤,哀和悲&,小说称%写悲&、%写苦&,戏曲则称%苦戏&、%怨谱&、%哀曲&等。

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行为的模仿,悲剧所模仿的行为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

在他的诗学!中,他认为,悲剧是由悲剧人物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他所遭受的厄运是由于自己的某种过失或人性的弱点所致。

他还认为,悲剧应该写品格高尚的人,写如人犯大错误,布局要完整,结尾应单一。

悲剧应该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感情,以使这种情感得到宣泄。

事实上,所有的悲剧艺术作品,都是以人的某种不幸和苦难或死亡为其基调,由此而构成的内容也都是邪恶必有、灾祸难免、毁损难补等。

电影中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

电影中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对比一、西方电影《复仇者联盟》内容概要:一股突如其来的强大邪恶势力对地球造成致命威胁,没有任何一个超级英雄能够单独抵挡。

长期致力于保护全球安危的神盾局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挥官尼克.法瑞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史上最强”的联盟组织,云集各方超级英雄一起发威,才能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抵御黑暗势力的侵袭。

于是由六大超级英雄——“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黑寡妇”和“鹰眼”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应运而生。

他们各显神通,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证了地球的安全。

二、中国电影《红海行动》内容概要:本片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

中东国家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武装冲突不断升级。

刚刚在索马里执行完解救人质任务的海军护卫舰临沂号,受命前往伊维亚执行撤侨任务。

舰长高云派出杨锐率领的蛟龙突击队登陆战区,护送华侨安全撤离。

谁知恐怖组织扎卡却将撤侨部队逼入交火区,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法籍华人记者夏楠正在伊维亚追查威廉·柏森博士贩卖核原料的事实,而扎卡则突袭柏森博士所在的公司,意图抢走核原料。

混战中,一名隶属柏森博士公司的中国员工成为人质。

为了解救该人质,八名蛟龙队员必须潜入有150名恐怖分子的聚集点,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鲜血铸成中国军人顽强不屈的丰碑!电影中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关于英雄,所看的相关小说不多,但是电影却看了一大堆。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解读上,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

以美国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类电影往往是影院热片: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超人、蝙蝠侠……这些被冠以“超级英雄”之名的电影角色,通常拥有一身超凡能力,在危机时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与邪恶势力作战,维护宇宙的和平与稳定,保护普通人的安全。

回顾以往的中国英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英雄》、《金陵十三钗》、《红海行动》等近几年的大片多是以愿意自我牺牲的人联手对抗方式的拯救他人。

‘复仇’比较文学

‘复仇’比较文学

仇与杀《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计划摘要:中国的文统和道统强调温良敦信,讲究平和中席。

但是人们对复仇和仇杀的态度却是个例外。

这样血腥的行为,在我们名族精神中受到高度的肯定。

中国古代任何一代的法律,都将复仇视为合法。

因为中国古代的法统,从来都是道德和伦理的延长。

,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复仇故事。

在莎翁的笔下,这个中世纪英国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两部剧在复仇计划中,表现出来的在复仇形式和人物塑造这两个方面的浅析关键词:复仇中法统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思想正文:首先从复仇方式上看《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在复仇上。

非理性的复仇(仇杀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仇杀,一种暴力与另一种暴力之间的较量)和理性复仇(个人与个人的仇升华到拯救整个民族的灵魂)。

《赵氏孤儿》是属于前者,这个剧本写的异常震撼人。

为了锄奸报仇,人们讲自己的生命,亲人的生命,朋友的生命,还有一辈子的光阴,都如此义无反顾的献出去。

但是仔细想想,剧中除主人公和孤儿可说是奸臣屠岸贾的仇人之外,其它所有最主要的任务和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等,其实都和屠岸贾病没有什么过节,屠岸贾要仇杀和追剿的对象本来病不是他们。

是他们为了一个诺言,一中信念,一枪义愤,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为中来的,一个个慷慨赴死,杀生取义,,或者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这戏真正使人为之动容之处是他们道德和人格的崇高境界,是人对于生命更为激情的一种理解。

另外一方面,这个戏从头到尾杀伐之声不绝于耳,到处血流成河,落笔处解释暴力和阴谋,仇杀者屠岸贾崇尚这些,复仇者程婴也崇尚这些。

而且觉得作者对生命视如草芥,上至主公,下至饿夫,也有几个月大的婴儿,也有七十老翁,说死就死。

其词章句节之外弥漫这一股惨厉决绝之气。

看这剧本,除却热血沸腾,页页心惊肉跳的一面、。

这多少时有点奇怪的事情。

中国的文统和道统强调温良敦信,将就平和中席。

中西方“弃妇复仇”文学形象比较研究--以美狄亚、杜十娘和窦氏为例

中西方“弃妇复仇”文学形象比较研究--以美狄亚、杜十娘和窦氏为例

中西方“弃妇复仇”文学形象比较研究--以美狄亚、杜十娘和窦氏为例毛睿喆【摘要】“Revenge literature”has appeared in anci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presenting different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ers from various cultural environm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and values are often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and differing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geopolitical factors play a big role, determining a writer’s code of conduct.%“弃妇复仇”文学形象在中西方古代文学作品中均有出现,但其在中西方作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文学形象展现出的不同行为特点正是作家不同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观念差异。

中西方作者通过观察理解各自所生活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将其反映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创作出行为特点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地缘因素发挥出很大的影响作用:地缘决定了作者生活的文化环境,而文化环境进而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人物形象;美狄亚;窦氏;杜十娘;弃妇复仇【作者】毛睿喆【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被男性抛弃或不甘心沦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中都经常出现,她们在争取自身人格独立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反抗,甚至进行了大胆猛烈的复仇。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获奖科研报告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获奖科研报告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中外戏剧史上两部著名的复仇剧作。

两部剧作的主人公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面对父亲和族人被杀的血海深仇都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复仇,然而两人复仇行动及其结局,却有很大不同,彰显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以及悲剧内涵。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剧作复仇的异同,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戏剧发展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吸收借鉴西方悲剧的精华,完善我们对于传统悲剧的认识。

关键词:《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复仇在中外戏剧史上有两部相映生辉的著名复仇戏剧作品,这就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两位作者,一个生活于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末期的英国,一个生活于十四世纪的东方中國,但是他们创作的这两部复仇名剧,却存在许多相似、相同之处。

对于这两部作品同、异及其原因的探讨,正是撰写本论文的初衷所在。

一《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

该剧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故事。

主要情节是叙述在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接到父亲暴死的消息回国奔丧,发现父亲尸骨未寒,母亲已经改嫁给叔叔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已经登上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变故,哈姆雷特陷入忧郁痛苦之中。

接着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杀父凶手正是当今国王、自己的叔叔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利用“戏中戏”证实克劳迪斯是杀父凶手之后,经过一段犹豫、延宕之后,最终杀死了奸王克劳迪斯。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王国维曾称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1]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的宫廷事变,晋国武将屠岸贾因一己之私将忠臣赵盾全家三百口满门抄斩,身为当朝驸马的赵盾之子赵朔亦在屠岸贾的威逼之下,被迫自杀。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身怀六甲的赵朔之妻产下一子,即赵氏孤儿。

当屠岸贾得知赵家还有后人留存于世的消息,决定将全国满月之后、半岁以下的婴儿悉数杀死,以绝后患。

中西方文学中复仇动机差异研究

中西方文学中复仇动机差异研究

中西方文学中复仇动机差异研究—以《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为例摘要:本文以《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为例,试探讨作品中复仇动机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部作品复仇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西方为个体尊严复仇VS中国为亲人复仇、西方替上帝复仇VS中国替社会伦理复仇。

产生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是:关键词:中西方;复仇;动机;基督山伯爵;赵氏孤儿一序言复仇几乎是各个民族文学中都盛行过的文化现象,是文学宝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西方,复仇文学可以上溯至希腊的古希腊神话中,例如海神波塞冬和太阳神阿波罗,一个帮助特洛亚人放牧牛羊,一个帮助其修建城墙,但国王却不讲信用拒绝兑付报酬,威胁并驱逐他们,于是他们便与特洛亚城结仇;而赫拉与雅典娜,也因没有得到金苹果,未被判为最美丽的女神,发誓要报复帕里斯给予她们的不公平,甚至要向特洛亚城报复等等。

在我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复仇主题在我国文学中也占据了国以复仇为母体的文学作品中占据大多数。

上至战国时期,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报父兄仇,中到《说岳全传》中陆文龙不念十三年抚养之情,立誓“杀了仇人,取了首级”为父报仇的故事,下至现当代文学中著名小说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英雄好汉为其父亲报仇的故事等等。

的上古神话和传说中也记载了很多关于复仇的故事。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这样一则复仇的神话: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

是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另外,《山海经·北山经》和《述异记》中也记载了精卫填海和刑天复仇的故事。

而复仇文学发展至今,有关复仇的文学表现,几乎涉及到了复仇的方方面面,如双方仇怨的起因,复仇主体产生复仇行为的动机,复仇主体又是如何形成了坚定的复仇意志,为此又有了哪些情绪表现与心灵搏斗等等。

这些在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却因为各自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将以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为例,就中西方文学的复仇动机进行差异研究。

中西方革命文学中的复仇形象之比较

中西方革命文学中的复仇形象之比较

中西方革命文学中的复仇形象之比较作者:李雪晨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的革命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复仇形象的主人公,《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与《铁流》中的郭如鹤都是佼佼者。

但由于时代与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少剑波与郭如鹤的复仇形象也存在许多异同。

本文将从复仇动机、复仇方式、复仇模式三个方面来探究两位主人公在复仇过程中的种种异同。

关键词:革命文学少剑波郭如鹤复仇形象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21-02中国与苏联是社会主义革命中进行得最成功的中西方国家,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在革命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仇”,如杀亲之仇、阶级之仇、民族之仇。

这些仇恨往往也会成为一些革命者的动力来源,他们会在革命的过程中完成复仇。

曲波的《林海雪原》、绥拉菲靡维奇的《铁流》是不同时期中西方革命文学的代表作,虽然故事情节、描写方法都不大相同,但主人公少剑波和郭如鹤都在革命进行的同时融合了自己的复仇。

世间万物总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两人都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战场上完成了对敌人的复仇,并且在复仇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的淬炼与重生。

其实他们的故事只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缩影,他们的复仇经历都折射了他们所在时代的社会及民族特征。

本文将会通过比较他们在复仇中的种种异同,来探究其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息。

一、复仇之动机比较就少剑波、郭如鹤两人而言,他们的复仇动机都不是单一的,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曲波的《林海雪原》中少剑波承受着姐姐遇难、村民被屠、战友被杀以及资产阶级走狗欺压工农兵的四层仇恨。

而姐姐、村民、战友惨遭杀戮最先加深了他对革命到底的信念,最后一个对资产阶级的仇恨,则是少剑波长期进行革命的不断动力。

在小说最开始就是姐姐的遇难,这种仇恨来自中国所独有的血亲文化。

姐姐的遇难对少剑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打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有着极好的大局观念,以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所以让屠杀村民、杀害战友的土匪们受到正义的惩处也必然成为他坚持革命的不变信念,在一步步战斗的过程中,他铭记着自己的本心和责任:“在夹皮沟屯里,我是党的最高领导者,也是党的政策的体现者,眼看着群众这般情况,难道可以坐视不理吗?”少剑波从接到剿匪的命令开始到对土匪进行复仇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自己一名共产党的身份,秉持着人民至上的理念,时时刻刻为老百姓做筹划。

中西方革命文学中复仇形象之比较——以葛利高里和朱老忠为例

中西方革命文学中复仇形象之比较——以葛利高里和朱老忠为例

124中西方革命文学中复仇形象之比较——以葛利高里和朱老忠为例文/刘钰摘要: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与梁斌的《红旗谱》为二十世纪初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它们虽诞生在两块不同文化土壤,但都成功塑造出复仇形象——葛利高里和朱老忠。

试从葛利高里和朱老忠的复仇动机、复仇表现、复仇模式的异同,以探析他们复仇行为背后所受到的社会属性与民族文化之影响。

关键词:葛利高里;朱老忠;复仇形象“报仇是人类精神的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它的根子是扎在自卫的本能里,扎在推动动物和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当他们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地予以回击。

”[1]69复仇是人类的原始情欲,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复仇形象与复仇母题成为人类经久不衰的研究对象。

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与梁斌的《红旗谱》作为诞生在两块不同文化土壤的作品,虽然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与艺术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写作背景上却有着极端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选择的题材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大同小异,而且两部作品的中的主要人物——葛利高里与朱老忠,都是在二十世纪初中俄社会变革的断层中苦苦挣扎、不断经历选择与抗争的人物,他们的命运都与所在的民族变革紧紧相连,他们的故事经历中都有复仇的成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在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与中国革命文学复仇形象的异同,解析他们复仇行为背后社会属性与民族文化的影响。

一、复仇动因之异同从复仇直接动因上来看,两者皆是源于亲人被杀。

葛利高里复仇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哥哥的死亡。

葛利高里原本对杀人这件事抱有十分矛盾的态度,作为一名战士,打败并歼灭敌人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是对于生命的消逝,他又抱有同情与不忍心理。

然而,哥哥彼得罗的死亡使他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带着一种仇恨心理,疯狂屠杀红军战士,开始变得残酷无情。

他这种性格的转变是在受到极大的刺激以后,他的复仇也是在这种极端情绪下产生的。

《红旗谱》中朱老忠的直接动因是父亲和姐姐被恶霸地主残害。

朱老忠父亲因为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无法保护古钟,气血上升,不久便长辞于世已经让他痛不欲生,然而姐姐也因此事被奸人迫害惨遭强奸,更让他感受到这种强大的落差感与弱小,无法保全自己的两个至亲的苦痛,让他将这仇恨铭记于心。

中西方法律中的复仇案例(3篇)

中西方法律中的复仇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复仇,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之一。

在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复仇案件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中西法律的角度,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复仇案例,探讨法律与情感之间的碰撞。

二、中西复仇案例(一)中国复仇案例:东周时期的“申包胥哭秦庭”1. 案例背景申包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其姐夫伍子胥因楚平王杀害其父而逃至吴国。

申包胥为报家仇,请求秦国出兵伐楚。

在秦国国君拒绝后,申包胥在秦庭痛哭七日七夜,最终感动了秦国国君,使其答应出兵伐楚。

2. 案例分析申包胥复仇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观念。

在古代,复仇被视为正义的行为,是维护家族荣誉和尊严的必要手段。

申包胥通过哭诉,成功地说服秦国出兵伐楚,实现了家仇得报。

(二)西方复仇案例: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1. 案例背景《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

该剧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最终得知真相后自杀的故事。

2. 案例分析《俄狄浦斯王》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中复仇观念的演变。

在古希腊,复仇被视为一种正义的行为,但过分追求复仇往往会带来灾难。

俄狄浦斯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罪恶生活。

三、中西复仇案例对比(一)复仇观念的差异1. 中国复仇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复仇被视为正义的行为,是维护家族荣誉和尊严的必要手段。

在古代,复仇案件较多,如申包胥复仇案。

2. 西方复仇观念在古希腊,复仇观念与东方有所不同。

虽然复仇也被视为正义的行为,但过分追求复仇往往会带来灾难。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自杀,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复仇观念的反思。

(二)复仇案件的处理方式1. 中国复仇案件处理在中国古代,复仇案件的处理方式较为直接。

如申包胥复仇案,通过哭诉和请求,成功地说服秦国出兵伐楚。

2. 西方复仇案件处理在古希腊,复仇案件的处理方式相对复杂。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罪恶生活。

与子同仇:中西复仇文学比较--以《基督山伯爵》《连城诀》为例

与子同仇:中西复仇文学比较--以《基督山伯爵》《连城诀》为例

作者: 李弋文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66-6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复仇 《基督山伯爵》 《连城诀》 对比
摘要: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情节的描写不可计数.法国作为传统的西方国家,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19 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则将复仇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 余年后, 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亦留下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连城诀》.这两部作品是中西通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这个主题,所展开的文本叙述与思想观点的异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复仇作品的比较
在动物世界中,倘若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被侵犯的一方立刻就会进行反击、报复,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同样的也是人类的本能,毕竟是人都会有三分气性。

因此,复仇行为在中国和西方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血腥暴力的复仇后来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而消歇,但人类的骨子里报复的本能还是根深蒂固。

甚至在文学作品中,复仇主题文学都层出不穷。

古往今来,中西方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复仇的作品,主要选取《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这几篇作品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复仇作品中的经典。

既然都是以复仇为主题的,那么三者之间肯定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首先,三部作品的复仇行为都是往后拖延的,并没有立即进行。

赵氏孤儿长大成人以后,才知道复仇对象;哈姆莱特经过探查之后才确定仇人;邓蒂斯进入孤岛,在老神父的帮助下才分析出仇人。

其次,他们在报仇之前,都经过长期的隐忍。

赵氏孤儿二十年时间内都是生活在屠岸贾府内,并且认其为义父;哈姆雷特确认他的叔叔是杀父仇人之后,也与其周旋一段时间,甚至装疯卖傻;邓蒂斯在孤岛上呆了整整十四年之后才逃出来,又筹备了八年,才伺机接近仇人。

最后,他们本身都是无辜之人,代表正义的一方。

赵氏孤儿在二十年前赵家灭门之际不过是一个婴儿;哈姆雷特的叔叔为了王位害死亲哥哥,哈姆雷特也只是为父报仇;邓蒂斯更是权利、地位和嫉妒心
之下的牺牲品。

尽管,这三部作品都是复仇这同一主题,但是在历史、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一是三部作品的结局不同。

赵氏孤儿最终杀死了屠岸贾,自己也功成名就,重振赵家威风,颇有一种“大团圆”的味道;哈姆雷特却在大仇得报时,自己也悲惨的死去,这是一个完全的悲剧;邓蒂斯经过层层布置,将三个仇人一一报复,最终离开了巴黎。

二是叙事结构不同。

《赵氏孤儿》整个过程是比较简单,屠岸贾灭了赵家满门,然后是程婴救孤、抚养孤儿长大,最后报仇;《哈姆莱特》和《基督山伯爵》相对比较复杂,在复仇过程中,面临着亲情、爱情、友情等的艰难选择,一直犹豫不决;
三是复仇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赵氏孤儿》的主题就是报仇,这就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哈姆莱特》《基督山伯爵》只是以复仇为整个作品的大背景,还夹杂着其他的线索,重点是突出人性。

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复仇主题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中西方两个阵营。

中西方对于复仇的价值评价有很大不同,中国思想传承于儒家,倾向于认为复仇是正义的、符合社会民众心理要求的;而西方则对复仇倾向于否定评价,复仇只会带来血腥与道义困境。

这些观念上的差异也就相应地导致了复仇主题文学的艺术表现、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使得中西复仇主题文学呈现不同的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