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聚餐其实不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宴聚餐活动逐年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家宴服务经营者为农村地区消费者提供了灵活快捷、廉价方便的服务。
但是,此类经营方式涉及面广、量大、流动性强,没有固定场所,往往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边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往往中毒人数多,后果严重。
因此,加强农村家宴的管理刻不容缓,不能单靠每年几次的专项整治或是突击检查来解决问题。
探索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守护农村家宴安全,已成为各级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一、XX区农村家宴经营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村家宴的规模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以XX区为例,2022年初,在该区市场监管局进行备案的家宴经营者有75家,到2022年底数量就增加到了181家,增长2.41倍。
由于农村餐饮服务业经营规模小、服务时限短、流动性强、地方散,加之“一条龙”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不稳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健康卫生意识较为淡薄,而且多数集中在边远山区、偏僻村社,对其的安全监管难度较大,情况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一)举办方、承办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只关心宴席菜品味道是否美味、价格是否优惠,常常忽视家宴经营者的资质是否合规,是否进行备案,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等。
另一方面,承办方家宴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经营者普遍年龄偏大,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对食品安全未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
同时,经营者往往还兼职采购和厨师两个重要的岗位,其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导致了极高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从目前的备案情况来看,全区的农村家宴经营者都已办理备案登记,但是其对每场宴席的登记报告依然缺乏主动性,全年到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处进行报告的家宴数量较少。
同时,由于该行业从业人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导致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按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经营者普遍未对参与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操作培训和食品安全培训,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总结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总结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总结一、基本情况XX镇辖10村1社区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0730人。
全镇设兼职食品安全协管员11名,镇上无专职安全协管员。
据调查我镇没有专职的宴席举办队伍,宴席举办以家族或邻居帮忙为主导。
2017年度全年村级上报53次,聚餐规模达50人次的宴席上报备案率100%。
二、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虽然XX镇从未发生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但由于举办者、乡村厨师及帮厨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加上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工作尚未迈上法治化管理轨道,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仍然是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必将造成几十上百人的公共卫生事件。
(一)承办主体意识淡薄。
由于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乡村厨师认为加工制作程序简单,基本不考虑清洗消毒、食品存储、加工环境、凉菜制作、设施设备、人员健康及食品留样等问题,主动向村、镇申报备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制作过程中,所用的炊具来源于自备加拼借或全部租赁,帮厨人员也未经正规培训,个人卫生习惯差,有无疾病不得而知,操作不规范随处可见。
监管走访的5家看,没有一家主办者主动索取了供货商相关资质证明和检验报告,没有一家执行了聚餐留样。
(二)家庭宴席超能力举办。
农村家庭自办宴席90%以上为第一天花宴、第二天正宴、三天谢宴,人员进出流动大、桌数较多、持续时间长,使家用厨房和临时搭建的加工烹饪场所显得更为紧张。
为了满足食用需要,不得不提前制作食品,乡村厨师全凭经验办事,随意制作多个凉拌菜,不执行生熟分开、荤素分工储存要求,不汲取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食品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三)加工场所条件简陋。
自办宴席场所大多选择在家中,加工和就餐场所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变质;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生熟交叉使用,清洗消毒设备缺乏,餐具不进行消毒,反复使用;帮厨人员无流动水洗手,一盆水供多人使用,残渣冲洗不彻底,无法保证个人卫生质量;部分加工场所紧邻家圈舍,就餐环境极易污染。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探析
食安管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探析宋 鑫(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自办家宴的频率和规模正在逐渐增加和扩大,由农村集体聚餐诱发的公共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本文从农村家宴的流程机制出发,全面分析了农村集体聚餐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问题原因提出了惠民、便民、切实的农村家宴长效管理策略机制,便于进一步抓好农村自办家宴的安全管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群体性聚餐;公共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监管Exploring the Food Safety of Rural Collective MealsSONG Xin(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rural self-hosted family banquet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expanding, and public food safety accidents induced by rural collective meals occur frequently. From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rural family fea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collective feast, and the root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strategy mechanism of rural family feas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people and practical, so as to further grasp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rural self-organized family feas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accidents. It help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help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Keywords: rural group meals; public food hygien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农村家宴不仅是传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亲朋邻里交往的一种方式。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家宴的规模和场次不断增长,对高质量家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伴随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好机遇,推动农村家宴转型升级,整合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增收,维护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成为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思考的重点。
本文从市场监管部门视角出发,剖析农村家宴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保障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的监管对策,尽力守护好每一场“热闹、欢快、尽兴”的烟火乡宴。
一、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隐患(一)举办者食品安全意识弱、法律知识掌握少、承包方素质参差不齐。
一方面,因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有限,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欠缺,相关备案制度也不了解,怕麻烦的观念致使家宴举办者不愿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市场监管部门难以检查和监管。
另一方面农村家宴举办者关注的主要是宴席的费用、菜品类型等,其余的则全权交由家宴承包方准备,在家宴举办过程中极易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未将食品安全责任履行到位。
即便发生食物中毒,大部分农村群众对食物中毒的概念不够了解,症状较轻的也不会引起重视,有时碍于情面也不维权,往往让食品安全风险一直存在。
再者,农村家宴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还有帮厨的亲戚朋友缺乏健康资质,欠缺食品安全知识,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在烹饪过程中存在赤膊炒菜、边抽烟边加工、直接在锅里试菜等不规范行为。
(二)加工场所不规范,消毒设备不齐全,餐具卫生不达标。
家宴的操作场所大多是以临时搭建的棚户作为厨房,卫生环境较差,食材加工场所难达规范标准,加工时砧板刀具生熟混用,生熟食品长时间混放,易引发交叉污染,诱发食源性食物中毒。
个别家宴还有堆叠碗的情况,碗底直接接触完工食品,食品极易被污染。
因加工场所为露天场地,特别是XX气温高湿度大,食品更易变质腐烂,农村蚊虫较多,还缺少防蝇、防尘、防鼠等防范措施。
家宴承包方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厨具和餐具随意堆放,清洗消毒的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大部分都是临时租用的,多数存在用一盆热水冲洗大量用具后未经消毒即使用的情况,还有一些承包方为降低成本,使用超过消毒有效期限、包装破损餐具已污染的一次性消毒餐具,食品安全隐患极大。
基层反映:社情民意: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亟待关注
麦档网文库 基层反映:社情民意: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亟待关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每逢红白喜事或乡村传统节日,群众便大摆宴席,款待亲朋和乡邻。
但是,在操办过程中,由于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卫生消毒设施不全,餐具和设备流动性大,原料采购渠道复杂,“三无”产品、假冒伪劣或过期不合格食品混杂,担当厨师的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隐患,群体性聚餐引发的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
把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具体监管措施,明确乡镇政府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科学构建聚餐举办者是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
在乡镇配置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负责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
对5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进行申报和登记备案管理,并由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将菜单、举办场地、参加人数等内容提前向本村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
村餐饮食品安全协管员与集体聚餐活动承办人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报告乡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备案。
三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承办厨师和服务人员的规范管理。
对承办厨师和服务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安排其进行健康检查,并组织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实行承办厨师和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的建立。
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反应,逐级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
更多好文档就上:麦档网1页--下载文档就上。
农村群宴食品卫生管理的探讨
农村群宴食品卫生管理的探讨第一篇:农村群宴食品卫生管理的探讨农村群宴食品卫生管理的探讨【关键词】食品卫生管理农村地区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管理机构食源性疾患传统文化聚集性【文摘】回顾近年来我国群宴食物中毒事件及其调查处理,不难发现,农村群宴活动仍是我国食品安全的盲区和薄弱环节,研究和探讨农村群宴活动的食品卫生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受传统的风俗影响,农村群宴活动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具有规模性、普遍性、以及食品安全不确定性等性质。
受农村经济水平、文明素养、法律政策、政府监管等深层次的影响,户主在举办群宴时,对食材、器皿、场地、厨师及帮工素养等问题的关注,显得差强人意。
因此,我们应该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群宴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加强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并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在遵循《食品安全法》“预防为主、科学监督、严格责任、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群宴实际情况,针对食材、器皿、场地、人员等具体因素以及经济水平、文明素养、法律政策、政府监管等深层次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彻底预防、杜绝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长久、和谐地发展民风民俗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氛围。
一、农村家宴安全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市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有红白喜事,农民便会自发组织起来大摆流水宴席,农村流动厨师队伍也逐渐壮大。
但是,当人们在尽心尽力操办酒席时,往往忽视了这种群体性聚餐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完善、凉菜制作和餐具洗消保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较差。
而目前的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并未将其纳入强制监管范围之内。
针对现状提出的管理对策是必须建立农村食品卫生监督体系,探索农村食品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开展对农村大中型聚餐、业余厨师和出租餐具的监管,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和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及早改变农村食品卫生状况。
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工作总结
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工作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用餐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相关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安全,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在农村集体聚餐中,食品安全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我们要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督,确保他们的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安全。
同时,对于食品的储存、加工和烹饪过程也要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其次,我们要改善用餐环境。
在农村集体聚餐中,用餐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客的健康。
我们要加强对用餐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用餐环境的卫生达标。
同时,要加强对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食客用餐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人员管理。
在农村集体聚餐中,人员管理的不严格往往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我们要加强对用餐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用餐人员的健康监测,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符合用餐的要求。
总之,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用餐环境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集体聚餐成为一种健康、安全的社交方式,为农民提供一个愉快的用餐体验。
农村集体聚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版】
农村集体聚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省丰县自古就有讲究情义,热情好客的传统,农村集体聚餐频率比较高,合理规范化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调研,探索更加科学规范化的管控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农村集体聚餐的现状聚餐频率高,人数多,人群涉及面广。
丰县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农民人情味格外的浓厚,恰逢红白喜事亲朋好友总爱聚在一起,在2019年1—10月份共上报聚餐1330余次,累计约20.4万人次。
其中涉及的人群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小孩。
聚餐地点比较分散。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村庄居住分散,由于地缘和经济条件的关系,住在县城和城南的大沙河镇、宋楼镇、梁寨镇等集镇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通常在宾馆操办聚餐事宜。
城北首羡镇、顺河镇、欢口镇由于传统观念浓厚、农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自家承办的宴席场所大多选择在家庭院落或临时搭建帐篷,加工和就餐场所没有防护和隔离措施,缺少冷藏、保温、清洗、消毒等设备设施,存在饭不洁净、菜不洗净、餐具不消毒、垃圾遍地扔、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等突出问题。
加工工具生熟不分,导致部分食品交叉感染。
存在问题原材料进货渠道复杂。
有农户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贪图便宜,哪家便宜就在哪家买;有的经厨师介绍到熟人门店购买,没有进行索证索票,没有仔细查验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购进一些存放时间过长的蔬菜。
操作过程简单。
由于流动厨师未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流程不规范,菜品搭配上存在安全风险,不同种类的食物是否能够进行混搭,是否能够添加何种调料,流动厨师基本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平时的经验在操作。
有的菜品需要长时间浸泡、清洗,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就只做了简单的处理,厨师就开始烹饪了。
储存条件难以保障。
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储藏柜,食品得不到很好的保存,防蝇、防鼠、防尘等措施缺乏,对于已加工好的食物没有合适的冷藏保存设施,容易腐败变质和被有害物质污染。
很多宴席需要持续几天,隔夜食品无法保鲜,增加了食物腐变的风险。
农村集体聚餐及食品安全整治方案
农村集体聚餐及食品安全整治方案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聚餐日益普遍。
农村聚餐不仅是村民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生力量。
农村集体聚餐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但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和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
一、农村集体聚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村集体聚餐在农村经济中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既满足了农民的饮食需求,又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集体聚餐场所的环境和设施不够完善,卫生条件差,容易造成飞沫传播疾病。
其次,一些厨师的操作技术不高,制作菜品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食品容易受到污染,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再次,一些农村聚餐的承办单位主观意识欠缺,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
二、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和食品安全整治的措施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村集体聚餐质量和形象,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加强集体聚餐管理,制定集体聚餐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流程,要求集体聚餐的承办单位应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厨房、餐厅环境以及聚餐器具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举办大型集体聚餐要在卫生检测合格的场所进行。
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集体聚餐人员的科学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2.加强源头管理农村集体聚餐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经济效益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源头管理,监督供应商生产过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新鲜和质量有保障。
对于需要从外地进货的食品,要进行认真的检测和鉴定,以确保尽量降低食品质量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为了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
加强餐饮业的监管和巡查,对于餐饮企业的经营场所、标志鲜明,遵守食品安全法律规定等,要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与其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指导。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食药质量专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本刊智库专家团专家刘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生 活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 越强烈,对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更是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步 伐加快,农村群众普遍呈现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安全放心的需求,农村举办100人以 上的集体聚餐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为集体聚餐提供一条龙有偿 服务的流动厨师专业队伍,这一新兴业态的出现, 给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面临 新形势、新问题,作为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因势而 动、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创新监管手段和形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从而有效保障农村食品安 全,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此,笔者以四川省为例,对创新农村厨师 和集体聚餐管理发表刍议。
农村举办集体聚餐呈现多种形式一是农户单纯自己举办。
表现为有红白喜事、亲 朋聚会等的农户举办集体聚餐,以自家饲养的鸡、 鸭、鹅、兔、猪等畜禽为主要食材,外购少量调味品 等食品原料,邀请具有厨师手艺的邻居或者亲戚帮 忙,在自家屋里加工制作食物集体聚餐。
此种形式由举办农户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独家承担所有食品安全 责任。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群众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举行集体聚餐。
二是聘请提供有偿服务的一条龙厨师举办。
表现 为举办集体聚餐的农户,聘请农村一条龙厨师队伍上门提供服务,食品原材料由举办农户自行采购,厨师 提供劳务服务,只管按桌席数量的多少收取人工劳务 费用。
此种形式由农村厨师和举办农户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在我国南方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基本采用这种形式。
56 I产品可靠性报告调查报告三是聘请一条龙服务厨师包工包料承办。
表现形式为由一条龙服务厨师队伍提供食材、桌凳、餐具、设施设备等上门到农户家中提供有偿服务,农村厨师按照约定每一桌收取固定费用。
此种形式由农村厨师对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举办农户承担次要责任。
农村宴席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农村宴席食品安全问题探讨作者:赵爱萍概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是我国的一个民俗传统,近年来,无论是举办频率还是规模均有增加的趋势,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剖析并杜绝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诱因和症结,把“预防为主,强化措施,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群宴管理的工作目标,才能更好地保障陇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显得日益突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1宴席所用的食品半成品质量难以保证。
近年來,各级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城市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为了逃避执法机关的打击,一些不法经营者把制假售假的市场转移到了农村市场,达到其牟取暴利的目的,导致包装低劣、品质差的小包装食品大量流向农村市场。
加之部分村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贪图便宜,在采购食品原料、半成品时可能忽略其质量安全,去非法经营的小作坊或店铺进货。
甚至部分宴席举办者为图省事,将宴席所需食品及原料的采购、加工一律“双包”给流动厨师,一些流动厨师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购买“三无”食品、劣质甚至过期食品作原材料,从而无法保证食品原材料及食品成品的质量安全。
1.2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安全不能保证。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卫生条件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工制作条件简陋。
农村在家中举办宴席多是迫于场地、经济条件限制或是顺应当地风俗习惯,在院子里搭建临时棚房作为厨房,办宴所用的食品原料、烹制的食物与农业生产原料等混放,院内普遍有旱厕、牛棚鸡舍、杂物存在,甚至散养猫、狗等宠物,没有防尘、防蝇、防鼠等“三防”设施,加工就餐环境极易受到污染。
(2)加工设施、设备不足。
没有专用的冰箱冷藏、冷冻设施,甚至厨房持续烧煤引起局部温度过高更容易导致食品腐烂变质;没有专用洗菜、洗肉、洗餐(用)具的区域或容器,普遍用洗衣大盆清洗蔬菜、餐具等;加工用具的清洗消毒设备缺乏,导致生熟交叉污染现象时有发生,餐饮具很少经过消毒处理,杯子和筷子重复使用等。
农村集体聚餐其实不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集体聚餐其实不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篇:农村集体聚餐其实不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农村集体聚餐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黄河(2016年3月)长期以来,不管是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群众百姓层面,一直将农村集体聚餐作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来对待,这其实是片面的,亟需澄清,以便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农村集体聚餐不只是一个“吃”字。
我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
民以食为天,许多事情在办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吃”字。
但是,“吃”本身不是这些事情的目的,也不是根本,而只是一个附属内容,甚至可有可无。
比如,以前一些单位开会、调研、检查工作,都要安排一场宴会,甚至在宴会上下的功夫走过了会议、调研工作。
但是自“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这个风气行到了很好的整治,许多会议、调研已经没有就餐安排了,即使有也只是工作餐,吃饱而己。
同样,如果我们将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仅仅作为一个“吃”的问题来对待,就难免误入歧途了。
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居民因婚嫁、丧葬、寿辰、升学、生子、建房等事宜,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集体性聚餐活动。
从这定义可以看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说到底,与城里人因上述事宜在经营性的大饭店、大酒店摆上几十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特殊性:一是承办地点。
这类群体性聚集活动主要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在农村的,多放在自家院子或承包地;在城乡结合部的,特别是已住进居民小区的,基本上都是占用公共绿地、停车位、社区活动广场等。
现在,在农村的活动仍包含着上述诸多事宜,但在城乡结合部,已仅局限于丧葬、祭祀,其它事项都放在条件较好的酒店。
二是承办人员。
群体性聚集活动多为“一条龙”服务,主家只需出钱就行(当然也有主家自己采购食物的)。
由厨师牵头,组织一班人马,负责搭棚、桌椅、碗筷、制作饭菜、清洗等。
另由一个所谓的和尚或道士带领一班人,负责仪式、吹奏等。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的民俗特色以及低层次化。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总结: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总结: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加强信息共享与风险提示。
针对目前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风险因素,莫让群众对此熟视无睹。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提示机制,传达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让群众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如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以及食品相关标识的宣传等。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
对于参与宴席的烹饪人员,政府应进行资历评估和健康检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烹饪技能和身体健康素质。
而且,还需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事先制定该餐次菜肴品种和配菜方法,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制作;保证食品从原材料采购、餐前加工到检验,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严格控制食品采购渠道,保证食品的合法合规来源。
认真开展食品检测和抽检。
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抽检力度,加大对报告、测试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处罚力度。
建立食品安全状况的信息公开制度,如食品安全查询一、食品安全查询二等公示系统,及时向消费者公开食品检测的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
实行主体责任和舆论监督。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涉及众多人,无法依靠任何单一力量解决问题。
因此,各方主体应履行自己应有的食品安全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一律绳之以法,用严格的打击方式来震慑不法分子。
社会也应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意识,对侵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进行曝光和严厉谴责,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风尚。
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但食品安全问题却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提示机制、实行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认真开展食品检测和抽检、实行主体责任和舆论监督等综合手段,才能够真正做到切实保障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风清气正、喜庆吉祥,成为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浅析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浅析作者:陈培榕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洛江区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研究,查找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集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中图分类号:F203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飞跃,农村在娶妻、生子、祝寿等各种红白喜事和敬老扶弱等慈善活动中举办大规模集体聚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现实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又有一些实际的困难,现就结合工作中一些实际的做法,谈一些笔者的观点。
1 监管人员情况洛江分局现有在编监管执法人员21人,除去行政、审批、后勤、产假的,实际在岗参与一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仅14名。
2017年共受理行政许可办件1 948件,参与现场核人数1 000多人次,办案45起,参与办案的人数500多人次,处理群众举报投诉53件,巡查生产经营户总数超过10 000家次,出动的监管执法人员超过3 000人次,监管人员工作中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
2 监管对象情况辖区内有三镇一乡两街道、85个村(社区),面积382 km2,南北相距近60 km,常住人口18万人,外来人口10万人。
现有3 510家监管服务对象,其中,食品生产企业有26家、食品流通企业有2 064家、餐饮经营户1 308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流通企业44家、药械流通企业6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4家。
3 农村聚餐监管对象情况辖区实际常驻农村户口的有超过10万人。
2017年,洛江分局大力开展集体聚餐登记制度,发动了协管员、网格员,仅登记了300多场的集体聚餐,不到实际的10%。
实际参与监管100多场,出动了监管执法人员80多人次。
所以,农村集体聚餐存在监管盲区,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4 存在问题4.1 监管人手不足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辖区面积地域广、人口多,又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一部分城中村,人数素质相对较低,而且流动性强,易滋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相对于监管工作,人手相对不足。
苍南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对于食材采购 通常都不够重视,食材大多从附近的 村镇集市上购买,很多食材都缺乏相 关的食品检验证明。同时,食材采购 者大多存在着重视食材价格而忽视食 品安全的错误观念,在购买时也很少 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查,这些都很可能 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流入餐桌,从而带 来食品安全隐患。 乡村厨师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与监督管理 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聚餐加工场所条件简陋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大多在村民家 中加工和举办,这些场所的条件十分 简陋,大部分为临时搭建,不仅环境 卫生较差,还缺乏防尘、防蝇、消毒 等设施,配备的餐具不能满足就餐需 要,无时间进行消毒,只能用开水冲洗, 加工工具也经常混用,这使得农村聚 餐活动交叉污染严重,很容易出现不 同程度的食物中毒现象。 原料采购缺乏质量检验
在 农 村 集 体 聚 餐 活 动 中, 举 办 者 由于价格和人情原因基本不会聘请专 业的厨师,而是会邀请亲朋好友或乡 村厨师帮忙。这些人都未经过专业的厨 师培训,并未掌握在举办大型聚餐活动 时应具备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意 识也比较薄弱,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 的操作通常缺乏规范,出现生熟食品 混放、加工好的食品长时间露天存放 等现象,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聚餐举办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 理的应对策略
加强农村厨师培训管理
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6月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呈增多趋势。
在倡导绿色和纯天然的今天,在农村地区,大规模聚餐正成为新的时尚。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慢慢演化成“流动帮办宴席”,所谓“流动帮办宴席”,即红白喜事不需要东家劳神操心,由专门一套“班子”上门全程代理帮办,上至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原料采购,下至食品制作、餐后清理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规模大的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聚餐时间长有的长达三五天。
1 农村集体聚餐存在的问题农村集体聚餐受场地条件、卫生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食品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食品加工场所简陋,卫生条件不容乐观农村自办宴席一般选择在露天环境或临时搭建的棚子,一般无专业防蝇、防尘、防鼠专业施设,电线乱接、灶锅乱搭等等消防和用电隐患多。
农村聚餐大规模采购的食品原料无足够冷藏设备存放,容易腐败变质、生熟混装易交叉污染。
农村聚餐餐具多为临时租借,餐具未经消毒反复使用,容易导致流行疾病传播。
农村聚餐多为“流水席”,大部分食品提前制作好,如无合理设施设备存放,大量半成品和熟食长时间放置极易导致细菌大量滋生,易引发食品中毒事故。
1.2 从业人员健康证制度不健全在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不能上岗。
健康证制度是有效防止甲肝、痢疾、流脑等传染疾病传播的重要举措。
而农村集体聚餐聘请的“厨师”大多办理了健康证,但是众多的“帮忙人员”大多数则没有办理健康证。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与食品接触的人员应该办理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
“流动帮办宴席”有方便群众的优点,但众多无健康证的人员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近距离接触,食品安全隐患巨大。
1.3 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到位按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设施设备、卫生条件、食品加工关键环节等等有明确要求。
例如:采购米面粮油、蔬菜、调料等需要索证索票,记录好台账。
《农村群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应予有效监管》
《农村群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应予有效监管》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群体性聚餐活动日益增多,农户举办大型餐饮活动的基本条件及卫生环境较差,农村游厨未经正规体检上岗,个人健康情况堪忧,且缺乏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卫生常识。
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制定《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管理办法》,强化对农村游厨的监管,实施持证上岗制和年度体检制,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核发《培训考试合格证》和《健康证》。
二是实施农村群体性聚餐许可制。
由乡镇食品监督所负责核发《群体性聚餐作业临时许可证》,聚餐的组织者提前向食品监督所提出申请,监督所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基础卫生条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三是各村成立“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村食品安全的宣传、协助镇食品监督所对本村农户群体性聚餐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将食品安全工作分别纳入村委会和村卫生站年度工作考核范畴。
第二篇: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特作出如下承诺:1、自觉承担宴请期间的食品安全责任,主动申报备案,接受食品安全检查指导,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件。
2、宴请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不采购变质、过期等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原料;不使用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不够买或采收没有达到农药安全期间隔的蔬菜;尽量不吃过夜食物;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避免危害人体健康。
3、宴请食品加工过程要符合卫生要求,刀、砧板等用具生、熟分开,设置必要的防蝇、尘、鼠设施,保持厨房清洁、餐具消毒,重视个人卫生。
4、承办宴请的厨师及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其中从事收费性服务的专职炊事人员应持证上岗,如患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加工。
关于农村家庭集宴餐饮食品安全的思考
关于农村家庭集宴餐饮食品安全的思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乡村地区,“一条龙”的餐饮服务方式,广泛被农村居民接受,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餐饮“一条龙”服务也称“家庭集体宴席服务”。
由于家庭集体宴席普遍存在流动性大、时空不规则、管理杂乱等问题,给有效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需要有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敢于担当,对家庭集体宴席进行规范化管理,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广大农村村民“舌尖上”的安全。
一、家庭集体宴席经营现状XX区现有家庭集体宴席经营主体238户、从业人员800多人,分布在15个镇街。
家庭集体宴席经营活动具有自发性、随机性、群体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就餐地点大多在露天场所,设施设备低劣简陋,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局加大对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重拳整治使用劣质食材、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取得较好的成效。
但家庭集体宴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任重道远。
(一)法律知识欠缺。
多数从事家庭集体宴席的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部分从业人员甚至仅有小学文化,岗前培训对法律法规的知识接受吸收不够。
有的是多人合伙经营,无食品专业烹饪技能,仅凭个人家庭烹饪的点点经验就上岗,也不重视食品安全相关操作规范流程。
由于业态特点,部分经营者未建立稳定的执业队伍,临时请人,随意找几个帮手,拼几副锅灶具就四处承接服务,而且每次服务的从业人员都不一致,无健康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家庭集体宴席经营具有流动性大、场所不固定和经营随意性的特点,难以对其实施常态化监管检查,难以与经营主体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压实应当承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有的经营者甚至私下转让一证多用,谋取不正当利益。
有的为了赚钱,不惜以身试法,违规使用添加剂,使用劣质过期食品原辅材料等,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集体聚餐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黄河
(2016年3月)
长期以来,不管是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群众百姓层面,一直将农村集体聚餐作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来对待,这其实是片面的,亟需澄清,以便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农村集体聚餐不只是一个“吃”字。
我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
民以食为天,许多事情在办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吃”字。
但是,“吃”本身不是这些事情的目的,也不是根本,而只是一个附属内容,甚至可有可无。
比如,以前一些单位开会、调研、检查工作,都要安排一场宴会,甚至在宴会上下的功夫走过了会议、调研工作。
但是自“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这个风气行到了很好的整治,许多会议、调研已经没有就餐安排了,即使有也只是工作餐,吃饱而己。
同样,如果我们将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仅仅作为一个“吃”的问题来对待,就难免误入歧途了。
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居民因婚嫁、丧葬、寿辰、升学、生子、建房等事宜,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集体性聚餐活动。
从这定义可以看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说到底,与城里人因上述事宜在经营性的大饭店、大酒店
摆上几十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特殊性:
一是承办地点。
这类群体性聚集活动主要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在农村的,多放在自家院子或承包地;在城乡结合部的,特别是已住进居民小区的,基本上都是占用公共绿地、停车位、社区活动广场等。
现在,在农村的活动仍包含着上述诸多事宜,但在城乡结合部,已仅局限于丧葬、祭祀,其它事项都放在条件较好的酒店。
二是承办人员。
群体性聚集活动多为“一条龙”服务,主家只需出钱就行(当然也有主家自己采购食物的)。
由厨师牵头,组织一班人马,负责搭棚、桌椅、碗筷、制作饭菜、清洗等。
另由一个所谓的和尚或道士带领一班人,负责仪式、吹奏等。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的民俗特色以及低层次化。
三是承办条件。
由于场地狭小,餐饮操作人员素质较低,以及餐饮制作设备设施缺乏等原因,群体性聚集活动无论是饭菜制作,才是就餐环境,都远远比不上有资质的经营性酒店,因而更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到底是什么?
——农村集体聚餐其实是一项民俗活动。
从本质上讲,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更应定义为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
特别是丧葬、祭祀活动,主要发生仲夏隆冬季节、清明冬至以前、
农历七月十五等时间节点。
除了必不可少的吃喝外,还有大量的敲敲打打、锣鼓喧天的仪式。
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是破坏邻里和谐关系。
这些聚集活动,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
一些原来住在农村的居民,在拆迁住入社区套房后,沿袭了旧传统,毁坏公众绿地,占用小区道路,来举办这些活动。
只图自己高兴,不顾别人感受。
使用高音喇叭,不顾昼夜地吹奏音乐,影响周边邻居休息和学生做功课,极易使本来就脆弱的邻里矛盾因此激化。
二是造成奢靡浪费之风。
有些人仍有风光大葬的观念,不注重生前尽孝,只讲究死后排场。
互相攀比成风,铺张浪费严重。
这与中央倡导的文明、节俭背道而驰。
三是人情往来加重负担。
按传统习俗,被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是要送礼的,甚至全村的人都要参与进去。
否则,就很难在村里立足。
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例,一般说来,礼金、物品折合的人情费用为:祭祀约200-300元;丧葬约400-600元;升学、建房、寿辰、生子约800-1000元;婚嫁约1600-2000元。
根据统计信息,江苏省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7元。
频繁的人情往来,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甚至出现三年不请客就要返贫的怪象。
虽然在办事的时候主家有钱礼收入,收支有余;但从长远看,
由于人情往来,不能只收不出,因此只能是亏钱。
从中获利的只有承办餐聚的厨师,以及装神弄鬼的和尚、道士们。
四是影响社会生产秩序。
这些活动养活了一批社会闲人。
这些人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装神弄鬼,免费吃喝之余,还索要钱财。
成了一个省力而无风险,不动脑子又很有赚头的生意,引得一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趋之若骛。
五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多为临时召集,没有经过健康体检和正规培训,操作不规范,加工场所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冷藏、保温、清洗、消毒等设施,食品存放条件有限,容易导致食物变质、受污染。
场地有限,就餐人员众多,往往一餐要开两至三批,餐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
主家在原料进货上优先考虑价格,采购食品时不按规定进行索证索票,导致一些假劣食品流向了农村家庭宴席餐桌。
这使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易发地。
六是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虽然政府和有关部门就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出台一些规定和文件,试图加强这些活动中餐饮部分的监督管理,但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没有强制性措施。
群众认识有限,对执法部门的管理人员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聚餐活动频发,使原本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加捉襟见肘。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体性聚集活动?
——移风易俗是彻底解决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必由之
路。
从新中国成立“破四旧”起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风俗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但近十年以来,沉渣泛起,此风越刮越盛,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以南通市新开街道为例,2015年一次就餐2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就有282场。
2016年1-2月份,就有49场。
由此我们可以算出,这些活动极大地消耗着社会财富,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显然不是什么优风良俗。
因此,加强引导,移风易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将农村、城乡结合部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引导人们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摒弃落后、愚昧的风俗习惯,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
要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多生前尽孝,少死后风光。
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引导人们文明祭祀,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加强社区管理。
各地政府要将城乡结合部小区作为推进农村居民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平台,推进社区管理商业化,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引导人们转变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开展换位思考,杜绝在居民区开展这些活动。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就目前状况而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承办厨师的教育培训,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事前报告、现场评估、督
促指导和风险监测,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严格责任追究。
四是要加强部门联动。
对破坏绿化、占用道路、影响居民生活的集体性聚集活动,公安、环保、城管等有关部门和物业管理单位要敢管、真管、能管,管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