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责任缺失及其治理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不足及其改革
新 疆
农 垦 经
矫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我 国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决 策 讥 制 的
不 足及 其 改革
朱 冰
( 中国农 业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北京 10 9 ) 0 13
[ 摘
要 ] 村税 费改 革前 , 国农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 一 直 实行 “ 农 我 自上 而 下” 决 策机 制 , 的 农
应 将农 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决 策 机制 由 “ 自上 而下 ” 向“ 自下 而 上 ” 变 , 转 笔者 认 为 , 由于 我 国 国情 的
特殊和决策对象的复杂 , 对决策机制 的选择还需 进行一番探讨 。
二、 现行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决策 机制 的缺 陷
状 ,最终导致现行村级公共品供应结构失衡 , 农 村公 共 资源 的配置 效率低 下 , 共政 策失 效 。 公
个 决 策方 案 的确 定要 依 据 实 际调 研 , 实 真
反 映农村 对公共 产 品 的需 求 。但 目前 确定 决策 方
案时的依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 自上而下” 的供给决策机制中, 政府用财 政资金提供某种农村公共产品之前 , 会进行信息 搜集 。但政 府层 级 过 多 、 委托一 代 理链 条过 长导
乡等基层组织 ,由基层组织负责完成 的决策机
制 , 般 称 之 为 “自上 而 下 ” , 带 有 很 强 的行 一 型 它
政指令性 、 主观 性 、 一 性 和 权威 性 , 于执 行 。 统 便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后 尤 其 是 政 府 全 面 取 消 农 业 税 之
后 , 镇政 府 供 给农 村 公共 产 品的 资金 短 缺 问题 乡 十分严重 , 为此 , 中央 政 府 给 予 了一 定 的政 策 补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1. 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2. 供给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
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地区缺乏适宜的医疗资源,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质量参差不齐在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些公共产品,但很多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例如农村的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4. 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往往受到管理不善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着公共产品管理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产品领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以弥补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管理4.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支农和
年份
20 0T 20 08 20 09
基本建设支出 科技三项费 财政支出的
比重
524 4.
-
农 村公 共 物 品是 相 对 于 农 村私 人物 品而 言 ,用 于满 足 农 村 公 共 需要 , 消 费上 具 有 非 竞争 性 和 非 排 他 性 的社 会 物 品 。 在
指 标 行政 村数 设置卫生室 的村 占的 比重
村 卫生 室数
基础 科 学 研 究 、 村 环 境 保 护 、 划 生 育 , 村 治 安等 ; 村 准 农 计 农 农 公 共 品指 介 于纯 公 共 品 和 私人 产 品之 间 、在 消费 过 程 中 具有
不完 全 非 竞 争 和非 排 他 性 的产 品 , 括农 村 电网 、 村 公 路建 包 农
农 村 公 共 物 品是 公 共 物 品 的一 种 特 殊形 式 。
农村各项事业费
19 8 6 3. 1 92 4 7 . 2 61 4 l . 1 6 5. 19 9 . 21 4 .
82 . 72 . 79 . 源自52 1 .6 54 0 .3
农 村 公 共物 品范 围 及分 类 :农 村 纯 公共 品指 在 消 费 过程 中具 有 完 全 的非 竞 争性 和非 排 他 性 ,从 而应 当 由政 府 免 费提
关键词: 农村 公共 物 品 ; 给 机 制 ; 共 财 政 供 公
一
、
农 村公 共 物 品 的 界定
1 供 给 不 足 、 给 效率 低 下 . 供
( ) 据公 共 经 济学 理 论 , 会 产 品 分 为 公共 产 品 和 私 一 根 社 人产品 . 公共 物 品是 和 私 人物 品相 对 应 的 , 由市 场供 给用 来 满 足个 别 人需 要 的 商 品 和服 务 称 之 为 私人 物 品 ;由 国 家机 关 和 政 府 部 门 , 即公 共部 门提 供 用 来 满 足社 会 公 共 需要 的商 品和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论文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状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及特征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农村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
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环境保护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
相对于城市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除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具有需求量大和供给困难的特征:1.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有些公共产品是城市所没有的,如动物疫病防治、水利灌溉等等。
这就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建设,具有很大的需求量。
2.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看。
某些在城市中可以由私人提供的产品,如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在农村则需要政府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来提供。
而政府作为主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在有限财力约束的条件下,很难有效地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还是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05.008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曹浩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要:农村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在进行农村建设发展时,必须做到以农民的利益为先。
当前,公共 产品供给作为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农村建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受到当前农村人口基数大、分布广、 制度混乱等现实原因影响,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根据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问题,浅谈农 村问题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产品供给;改进措施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5-0017-01中国图书分类号:F 320文献标志码:A1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1.1农村公共产品的涵义是指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产品、劳务 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人,是以改善农村现状,提高 生活水平以及强大农民队伍为目的的。
作为一种特殊 的产品供给,不是为个人的发展而是为集体的发展。
1.2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两方面。
服务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物资供给 等促进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包 括了交通建设、通讯建设、水利建设、医疗建设以及其 他以满足农民生活为目的的设施建设。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2.1 城乡差距大由于地理原因、经济原因以及财政政府扶持力度 的差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政策无法做到完全的 辐射,财政不能做到彻底的扶持,大多数情况下仍然 还是需要农民自给自足。
虽然目前对于农村的建设来 说政策已经有所倾斜,比如免去农业税、实行合作医 疗等措施,但是目前由于分布广、基数大,实际操作起 来仍然困难重重,财政跟不上缺口大,经济发展缓慢, 与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2政府机构责权划分不明确在进行农村建设时,由于制度建设的不合理,导 致在进行公共产品供给时中央与政府,政府与村委会 的职权和责任没有做好规划,供给的主体不明确[2。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 , 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 的投入 ;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的范围 , 确保财 1 . 税费改革后农村 公共产品的财政投 入渠道 不健全。税费 政用于“ -2 2 三农 ” 投入 的增 量高于上 年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等财政支 改革取消 了乡统筹等制度外收费 ,国家相应补助地方一定转移支付 出主要( 不低于 7 % ) O 用于农村 : 国家对基础 设施 建设投资 的重点要 资金 , 除 了确 保 乡镇 机 构 正 常 运 转 和 义务 教育 经 费 正 常 需 要 外 , 但 对 转 向 农业 和 农 村 。 其他公共产品投入只是笼统地 规定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 计划生育 223 完善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 .. 等事 业 经 费 主 要 用于 农 村 , 用于 县 以下 的 比例 不 低 于 7 % ”没 有 做 转移 支付 力度 应大幅度地减 少专项资金 , 0 , 增大体制性、 制度性 的转 出硬 性 的 专 门 规定 , 实际 工 作 中 农村 公 共 产 品 提供 存在 经 费 困 难 的 移 支 付 , 立起 规 范 的横 向 和纵 向财 政 转 移 支 付体 系 , 建 这样 才 能 真正 问题 。 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 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 务的能力。中 1 . 税费改革后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 下降。公共服 央财政从 2 0 .3 2 0 5年起 , 对中西部 地区财政 困难 的县 、 镇 ) 大幅度 乡( 较 务管理和专业技 术人 员流失 , 出反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 突 直接增加转移支付 。 但作为制度 , 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 以原基数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结构失衡 农村 公共产 品的供给 , . 主要是 法为基础 的转移支付办法 , 通过更加合理、 有效的制度 , 大对欠发 加 要帮助农 民发展 生产 , 改善生活质量。 国农村地 区是 否提供公共产 达 地 区转 移 支 付 力度 , 实现 城 乡 之 间和 农 村 不 同 地 区 之间 公 共产 品 我 品, 不是依据农村 需要 , 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 决定 的 ; 基层 政府 在 供给更加理想的均 等化 目标要求。 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 , 其行为 目标和 农民的需求往往 不一致。 23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 健全农村公共资 这种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 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金监督管理机制 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应加快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责任 不明确 由于 中央与地 方政 府 推进政府供给职责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4 这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的责任划分上 不尽合理 , 乡镇 的事权 大于财权 , 条件 , 也是构成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乏明确 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缺 人 承担 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 出。 乡镇政府只能凭借 自身的 治 为 主 , 必然 使 得监 管 无 力和 无效 。对 县及 县 以 下公 共 产 品供 给 的监 行政 强力寻求制度外财力 ,所以事实上制度外供 给成 为我国农村公 管, 主要应强化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乡村一级 , 应 共产 品供给的鲜明特点 , 同时通过 自筹、 集资的渠道采取各种变通手 建立 健 全 村 民 代表 大会 制 度 , 其 成 为 行 政村 的议 决 机 关 , 村 委会 使 而 段来 分摊公共物品供给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供给责任研究
服务使农村受益 , 其中有些社会产 品和服务 的受益 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方面进行研究 , 但 就政府在农 村公 范围又不仅仅局 限在农村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包g-: 共 产品供 给中的作用 、  ̄ q 公共 物品与政府职能 ( 卢先明
多方面 , 如乡村公路 、 田水 利、 农 义务 教育 、 文化娱 乐 、 20 )政府提供公共 物品的范围 ( 05 、 曾国安 ,02) 。 20 等 医疗卫生 、 社会保障 、 信息服务 、 科技 推广 等。农村公 以上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 共产品根据符合其特征的程度 的不 同, 可分 为农村纯 供给中的责任问题 , 有的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 以 但 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 专题形式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缺失 而这方面的问题又是 目 前农 村公共产 消费过程 中具有充分 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 即指完 的文章却很少 ,
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对于公共 产品来说 , 这两个 大农村公共 品供给力度 , 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 品的资 特征是都应具备 的, 两者缺一不可 , 而完全具备以上两 金支 出 ( 邓有文 、 为 民,0 3 ; 王 20 ) 对供 给体 制进行创
个特征的公共产品 , 在现实生活中 , 是不多的。许多产 新 , 认为农 民应该通过某种组织 ( 协会 ) 来直接参与公 品或缺少这一特征 , 或缺少那一特征 。由此可 以把公 共产品提供 的决策 , 表达 自己对公共品的选择与偏好 共品物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 品。
费, 并不减少该物 品或服务对其他使用者 的供应 ; 一是
伴 随着农村税 费改革 , 针对农村公共产品问题 的
非竞争性 ( or a os osm tn , nn vl u nu po )即一个人对公共 研究越来越多。从查 阅的文献来看 , i r c i 主要集 中在以下 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产品的消费 中获 几个方面 : 一是农村公共 品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 包括 得的效用 , 即增加额外一个人 消费该公共产品不会引 供给不足、 供给体制不顺 、 资金缺位等 , 需要进一步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相对城市地区明显不足。
在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城市较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很难满足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由于农村地区利益相关方众多,政府投入资源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多。
3. 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以基础设施为主,对于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一些地区则有着较好的设施条件。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出现一些地区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有差距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地区,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欠佳,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三、对策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优化财政体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需求。
2. 完善供给结构在加大财政投入的也要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加大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要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财政投入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缺陷及化解对策——基于乡村治理视角分析
( 中图分类号]026 16.
问题 提 出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2— 9920 )2— 02 0 10 30 (06 1 07 ~ 3
的 乡村治理是实现农村 公共物 品合理筹 资 和有 效供给 的前
一
、
当前 , 树立科学发 展观 和构建 和谐 社会 的 “ 中之重 ” 重
职能的划 分、 财政收支体制 、 决策 体制 以及 监督机制 等等 , 这 些因素都 会直接影 响公 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 。可以说 , 有效
系、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 度 、 众传媒 的开放程 度等 也会 影响 大
{ 本文为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I } 农村扶 贫开发模 式研 究——- 基于公共 物品供给视 角( 6 J 0 6 的阶段性成果 。 0 CY 2 )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农 民负担 过重 的事实 出发 , 为现行农 O O 认 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在 缺乏监督 的条件下 , 种集资 、 各 摊 派会逐渐增加以及 白上 而下的供 给决 策机 制等 因素是 造成 农 民负担加重和农 村公 共物 品供 给不合 理 的重要 原 因( 叶 兴庆 ,9 7 张军 ,0 2 朱钢 .02 ; 19 ; 20 ; 2 0 ) 二是从分 税制尤其税 费
考 俞可平 (0 4 研究 员认为 , 20 ) 根据治 理理 论分析框 架 , 完 善的公共物品供给制 度应 具备 以下九 个要 素 : 1 合 法性 , () 即关于公共 物 品提 供 的决 策被 自觉认 可 和 服从 ; 2 透 明 () 性, 即有关的决策和执法过程是 公开 的 ;3 责任 性 , 的是 () 指
7 2
维普资讯
公共物 品的供给水平 。这 里 , 我们可 以参照这 九个指标对 现 行农村公共 物品供 给制度缺陷进行 分析。 三、 基于 乡村治理 视角的农村公共物 品供 给制度 的缺 陷 我 国现行的 乡村治理 模式 是 以乡镇政 府 、 民委 员 会、 村
试析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地方政府公共物品,是指地方政府为民众免费提供的公共物品,为满足民众需求所做出的无偿供给。
但由于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复杂性,在供给中存在对民众需求考虑不到位,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好。
需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满足民众需求;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提升公共物品品质;树立多元化理念,有效率地进行供给;树立责任理念,保证有效供给。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物品;问题;对策一、公共物品概述(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1]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公共物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 具有消费的强制性[2]。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共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供 给 与需 求 的脱 节 , 成 公 共 物 品供 给数 量 、 给 结构 造 供 上 出现 矛盾 ; 给 决 策 的权 力 由众 多部 门来 执行 , 易 供 容
( ) 体制存 在缺 陷 . 供给 一
现行农村公共物品实行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 ,
即农 村 公共 物 品 的供 给 是 由 上级 的指 令 决定 ,并 不 是
二、 我国农村公 共物 品供给 问题 的成 因分析
f ) 物 品供 给制 度不 规 范 - 公共 一 公 共 物 品 供 给制 度 不规 范 , 要表 现 在两 个 方面 : 主
物 品 的最 优供 给 , 必 须 先 了解 消 费 者 对 它 的需求 , 就 无
提供 充足的农村公 共物 品 :而西 部地 区市场 经济发 层次性 、 多样性 以及成本 的可接受性 。 要达到农村公共
展 缓 慢 , 且 受 到 交 通 、 源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靠 农 并 资 仅
一
主要 由乡 、 村基 层 内部 的需 求决 定 。这 种 供给 机制 缺 乏
农 民的需求表达 ,极易导致农 民不需要的公共物品的
供 给过 剩 。而 这种 供 给 体 制 的实 质 是 政 府 成 为 了农 村 公 共物 品供 给 的垄 断 者 , 民则 成 为 了被 动 的购 买者 。 农 必 然导 致供 给 的成 本 过 高 , 造成 公 共 产 品 资金 的浪 费 。 此 外 , 乡政 府 承 担 了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的责 任 , 县 易导 致 成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首先介绍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
接着探讨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其可以促进公共物品供给的优势。
然后深入分析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局限性,指出其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最后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与局限性,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理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适用性、局限性、影响因素、政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和国家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等。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通过深入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寻找当前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评估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可行性,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效果;二是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剖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三是深入探讨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四是通过对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未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借鉴。
通过研究目的的确立,旨在深入挖掘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1 政 府 供 给 是 农 村 公 共物 品 的 基 本 特 性 的 必 然 要 求 .
会 公 平 和 基 本 人 权 的要 求 已 经 “ 圣 化 为 权 利 ”, 民 列 政 神 农 府 提 供 公 共 物 品 的要 求 也 就 进 而 合 法 化 了 。
( 中南 民 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4
摘 要 : 农 民提 供 能 够 保 障 其 生 产 和 生 活 的 公 共 物 品 既 有 现 实性 又 有 紧 迫 性 。通 过 分 析 政 府 在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中存 为 在 的 越 位 、 位 和 缺 位 等 问题 , 出 了政 府 的 退 位 、 位 和 补 位 等 “ 位 一 体 ” 改 革 措 施 , 期 推 动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需 矛 盾 错 提 正 三 的 以
成 果 的推 广 , 越 来 越 被 证 明 是现 代 农 业 的 增 长 源 ” ; 村 社 “ 农
当完 善 的农 业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体 系 泰 国 注 重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的
农 印 会 保 障 体 系 的建 立 与 完 善 , 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 设 社 会 投 入 , 村 资 金 市 场 的培 育 和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的 推 广 ; 度 在 是 建 更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二 是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分 散 大 力 推 动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同时 , 加 注 重 对 农 村 提 供 性 与 高 成 本 性 。我 国共 有 6 . 7 个 行 政 村 , 计 7 7 5 52 万 共 5 0 万 农 村 居 民 , 去 1 2亿外 出 务 工 人 员 . 际 每 个 村 庄 有 村 民 除 . 实 不 足 10 0 0人 。这 种 人 口分 布 的 高分 散 性 村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建 设 上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并 成 就 。 见 , 府 应 出 面修 正 公 共 物 品外 部 性 引 起 的 市 场 失 可 政 灵 , 农 村公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上 , 府 的 主 导 地 位 只能 加 强 , 在 政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责任缺失及其治理
的 责任 。 ,
制, 也根本无法承担范围广泛、 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公共物 品供给责 人
任 。 因而 , 府 成 为 主 要 的 供 给 主 体 , 担农 村 公共 物 品 的供 给 。可 政 承
( ) 化 供 给 责 任 二 弱
见, 在农村地区公共物 品供给 中, 不足强调政府退出, 而是强调怎样发 挥政府在 公共物 品供给 中的积 极主导作用 。
最后 提 出治 理政 府责 任缺 失有 利 于农村 公共 物 品 的有 效供 给 。 关键 词 农村 公 共物 品供 给 政府 责任 缺 失 治理 中图分 类号 : 6 8 D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90 .7 - 10 .522 0)52 1 2 0
在其职责范 围之 内。 农村公共物品, 是农村地区农业 、 农村或农 民生产、 生活共 同所需
的 具 有 一 定 的非 排 他 性 和 非竞 争 性 的产 品和 服 务 。。 包括 乡村 公路 、
于提供诸如乡村道 路建设 、农 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看得见 、摸得着 的
“ 公共物品, 硬” 而对于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发展规划 、 农业信息传播 以 及提 高农 民素质 的“ 公共物品的提供则是积极性不足 。 软” 这种“ 重政 绩、 轻实绩” 行为的结果, 必然导致农 民真正需要 的公共物品供给不 足, 而农 民需要较 小的公共物品供给又严重过剩, 造成农村公共物品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大 , 以保证农村公共物 品的有效供给 , 难 以致大部
分农 业 水利设 施 年 久失修 , 型灌 溉设 施 及 大型农 大 用 固定 资产 短缺 , 村交 通 不便 , 农 电网亟 待更 新 , 电 价 昂贵 , 等等 。二是 涉及 到农 村 可持 续 发展 的公 共 产 品供 给缺乏 。农 村 的社 会保 障 、 村 的教 育及 农 农 村 的环 境 保 护 等公 共 产 品对 提 高 农 民素 质 和农 村 的可 持续 发展 具 有重 大 的意 义 。然 而 , 国政 府对 我 这些 公共 产 品供 给投 人 的资 金严 重 短 缺 。首先 , 农 村 社会 保 障缺 位 。城 市居 民享 受 着 医疗 保 险 、 业 失 保 险 、 老 保 险 、 低 生 活保 障 以及 下 岗职工 再 就 养 最 业 等各 项 社会 福利 和 社会 保 障 , 而农 民却 不 得不 自
国农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 效率 低下 和地 区间不 公 平 , 主
要 表现 为以下两 方 面 :
费 和 医药 费普 遍 昂贵 , 多农 民看 不 起 病 , 很 因病 致
1供给总量不足。长期 以来 , . 由于以农补工的
财 政政 策 和税 制 改 革 而形 成 的 “ 权 上 收 , 权 下 财 事 放 ”造成 了农村 公共 产 品的供 给总量严 重不 足 。一 , 是农 民急需 的生 产 陛公 共产 品供 给不 足 。农 业对 自
目, 而不 愿意 投 资见效 慢 、 期长具 有 战 略意 义 的公 周
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 。理论上讲 , 全
国性 、 区域 性 公 共 产 品应 该 由中央 和 省 级财 政 进 行
预算 , 长 期 以来 我 国农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没 有 纳 人 但 正 规预 算 范 畴 。实 行 “ 税制 ” 分 以来 , 中央把 财 权 上 收 事 权 下 放 , 级 政 府 也纷 纷 仿 效 , 果 造 成 了事 各 结 权 和财 权 的严 重 不 平衡 。县 乡政 府 财 权 小 , 自主 调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靳明明1 李阳2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而“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其中农村公共物品是否有效供给不仅影响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
本文主要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阐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欠缺的原因以及问题,进而探求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供给短缺公共选择理论农村公共物品一、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最早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他指出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这种物品即为公共物品。
在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把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定义为: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一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农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主要有三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固有的三个特征外,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辖区的外溢效应;第二,城乡供给水平差异化;第三,需求层次不同;第四,政府管制束缚。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所谓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理性人为假设,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来分析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市场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论题是研究政府失败以及对政府失败的矫正措施。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同市场主体一样追求个人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利益集团常常通过不正当的活动垄断某一行业,这对我国相关部门实施公共定价起到了启示作用,从而削弱了利益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控制力。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要求政府考虑到公众的需求,使得中央、地方政府高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弥补市场失灵,拉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乡村公共物品内生型供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生型供给与政府责任供给之 间衔接协调机制。必须做 实 乡村社 区公共 资源的积 累,依 靠基层政府的积极
支持 和鼓 励 , 并尽 快 建 立 衔 接 乡村 公 共 物 品 内生 型供 给 与政 府 责任 供 给 的协 调 机 制 。 关 键 词 : 乡村 ;公 共 物 品 ; 内生 型供 给 ;存 在 问题 ;对 策 中图 分 类 号 :D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4 3 (0 0 0 — o3 — 0 6 08 - 5 3 2 1 ) 1 00 3 -
叶
( 东理 工 大学 华
敏
20 3 ) 0 2 7
人 文科 学研 究院 ,上海
摘 要 : 当前 ,我 国 乡村 公 共 物 品 内生 型供 给 能 力 不 断 削 弱 , 乡村 正 式组 织难 以成 为 乡村 公 共 物 品 内 生 型供 给 的组 织 力量 ,也 缺 乏 德 才 兼 备 的 领 头人 带 领 村 民 实现 乡村 公 共 物 品 的 内生型 供 给 , 同 时缺 乏 内
一
、
当前 我 国乡村公 共物 品 内生型供 给存在 的 问题
20 0 6年之 后 ,随着农 民负 担被 免 除 ,理 论 上 乡村 公 共 物 品 的 国家 主导 型 ( 指令 型 )社 区 或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行为缺失与制度安排
为问题 , 有的也提 出了一些好 的建议 , 就政府农村公 共产品 但 进行 专题 研究 的文章 目前还不 多见 , 而这方面 公共产品供给 , 清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上 的权利责 供给行为缺失 , 理
的 问 题 又 是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中 诸 多 问 题 的 根 源所 在 。 因此 ,
发 展 、 村 和 谐 社 会 和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严 重 阻 碍 , 是 农 也
给农 民来承担。④ 叶文辉提 出给 的观点 。毗 外 , 就政府在 农村公共产 品供 给 中的作 用 、公共物 品与政府职 能 ( 卢先明 20 )政 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范围( 05 、 曾国安 20 ) 0 2 等进行了研究 。 这些研究或 多或少地涉 及到政府在 农村公共产 品供 给中 的行
解决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问题 , 必须研究政府的供给行为 。
二 、 共产 品与农 村公 共产 品 公
现 代福利经济学理论 的奠基人 萨缪 尔森 15 9 4年 、9 5年 15 分 别 发 表 的 《 共 支 出 的 纯 理 论 》 T eP r h o f u l 公 ( h ueT er o bi y P c E pn i r ) 《 共 支 出 理 论 的 图 式 探 讨 》 Darm ac xedt e 和 公 u ( i a m t g i E psi f er o P .给出了公共产品 的经典定义 , 出 xoi no AT o . ) t o h y f E 提 并部分解释 了公共品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他在《 公共支 出的 纯理论》 中将公共 品定义为这样一 种产品 : 每一个人 对这种产 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也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 。 后来 , 经济学家提 出了公共 品不 同于私人产 品的特征 。即 使用上的“ 非排 他性” nnxldbl ) (o ec a iy 和消费上 的“ u i t 非竞 争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责任缺失及其治理摘要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
就城市而言,大部分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而广大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主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这与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出现的责任缺失密不可分。
本文描述了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并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最后提出治理政府责任缺失有利于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府责任缺失治理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71-02当前,我国存在广大而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由于私营企业在农村地区无法实现利润目标,往往不愿担负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具有非营利特质的第三部门,则因受发展不完善、财力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也根本无法承担范围广泛、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责任。
因而,政府成为主要的供给主体,承担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可见,在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中,不是强调政府退出,而是强调怎样发挥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然而,我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长期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导致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缺乏。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当前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变的时期,公共物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和多元化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有意无意忽视。
从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职责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出现了责任缺失,没有履行好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
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源于人们的共同需要和公共利益。
由于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的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通过公共物品来满足人们的公共利益,实现公共价值。
也就是说,公共物品是人类公共利益的载体。
政府的理性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
因而,政府自然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责任者。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村地区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包括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义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等许多方面。
然而,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无法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这与政府出现责任缺失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政府有意或无意的规避供给责任、弱化供给责任,以及扭曲供给责任三方面。
(一)规避供给责任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一直实行“双轨”制,即城市中公共物品基本由政府来提供,如水、电、路、学校、图书馆等;而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公共物品由农户自筹资金建设,政府仅给与一定限度的补贴,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物品,却主要由农民承担。
担负直接为农村提供公共物品职责的乡镇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能是,“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着工作。
”但乡镇政府因不能从上级财政获得充足的转移支付,也没有了征税权,导致乡镇政府的财政困难,无法有效的供给公共物品。
这实际就是政府以财政不足之名,规避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担负的责任。
(二)弱化供给责任政府弱化供给责任是指应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政府不提供或提供不足,即政府无法保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体现在: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公共物品供给更是严重不足,农村的教育质量急需改进,农村的医疗保障也是普遍缺乏。
作为公共利益实现者和维护者的政府,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
然而,政府却弱化供给责任,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直接威胁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甚至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三)扭曲供给责任扭曲供给责任主要指政府出于其自身的利益诉求,提供不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公共物品。
主要体现在,政府官员为了实现部门利益或者职位晋升,大搞“形象”工程或者“政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不顾农村的实际情况,不顾农民真实的需求愿望、不顾供给成本的高低,热衷于提供诸如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公共物品,而对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发展规划、农业信息传播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软”公共物品的提供则是积极性不足。
这种“重政绩、轻实绩”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农民真正需要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而农民需要较小的公共物品供给又严重过剩,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结构的不合理,公共资源大量浪费。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责任缺失,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其原因可从政府的“经济人”偏好、政府供给取向偏离、各级政府职责不清、多层代理制度和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五方面入手。
(一)政府的“经济人”偏好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具有自身利益目标,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政绩提升或职位升迁。
因而,导致基层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时,考虑的是,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是否有利于实现其利益目标。
同时,政府官员任期的短期化,更加强化基层政府的不合理行为。
(二)政府供给取向偏离我国公共物品基本上是由政府来提供的,政府被认为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代表者。
然而,我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显现出明显不公的供给取向。
即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政府重城市、轻农村。
这种供给偏好,把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到了城市,而农村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物品,却主要由农民承担。
(三)各级政府职责划分不清按照财政分权理论,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提供。
但1994年分税改革后,中央政府回收财政权,同时下放事权。
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县、乡财政的利益,导致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财权小而事权大,乡镇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吃饭财政”,而无法保证农村公共物品足量、高效的供给。
(四)多层代理制度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习惯由政府完成。
这种政府供给特点之一就是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层层委托,表现出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
但这种委托代理链存在过长的问题,易扭曲政府的供给行为。
中央政府一方面已经转移支付大量资金,或通过层层下达指标到乡镇政府,要求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却因层层代理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资金漏斗”,漏出上级投入的资金,进而导致处于最低端的农村公共物品的短缺。
(五)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即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类型都是由政府来定夺的,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一级一级下达到基层政府。
这种供给方式的结果是不仅导致符合农民利益的公共物品供给出现短缺,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农民负担的加重。
三、治理政府责任缺失,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着责任缺失,虽不是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唯一源头之一,却也是关键所在。
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违背了社会正义、公平的原则,并对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繁荣产生了消极影响,必须予以治理,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明确政府责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带有明显的管制色彩。
经历改革,这一特征仍然存在,尤其体现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
政府不是根据农民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而是根据自己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主观把握和预测判断。
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它强调政府不应该关注公共物品的全面性,而应该注重对公众需求满足的有效性。
服务型政府倡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新界定政府的责任范围,这对于厘清我国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的职责具有指导意义。
当前,要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的有效性,必须得明确界定从中央到乡镇各级政府的职责,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地方政府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的相应财力。
对于全国范围内“偏好一致性”公共物品,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对存在较大偏好差异的公共物品,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治安等,应由基层政府负责。
(二)实现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均等化,保障社会公平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上的“重城市,轻农村”的供给偏好,有失公平,违背了政府职责。
当前,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必须担负起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责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全国人民享有同样的权利,或者说,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全国人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需求,即让所有公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乃至公共设施方面都享有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其中包括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体包括财政投入、成本分担、收益分享等方面内容。
因此,实现公共物品供给均等化,使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机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物品,不因性别、年龄、户籍、民族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体现的是一种机会的平等,有利于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
(三)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农民,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当前,我国农民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淡薄问题,往往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更不利于农民准确、真实的表达其利益偏好。
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政府,要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防止无效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和农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行使其利益表达的权利,同时也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合理的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要建立使多数农民的需求意愿得以体现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不仅为农民提供多种利益表达渠道,而且要保证农民利益能够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得到体现。
(四)强化政府问责制,完善监督体系来自普通公民、大众传媒以及专门监察部门等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其作用应当予以肯定。
但其监督效果,则会因监督意见无处表达或无法找寻责任主体,而大打折扣。
同样,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当对政府不合理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时,因责任主体不清,最终导致社会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明显降低。
因而,建立相应的政府问责制,有利于完善政府监督体系。
政府问责制既是对政府官员失责行为的一种责任追惩机制,也是保障政府官员忠实履行责任的一种激励机制。
问责制明晰了政府责任,并对政府哪些行为应该追究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这对于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行为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