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陈亮

合集下载

浅谈重磁电剖面研究工作中图件处理心得

浅谈重磁电剖面研究工作中图件处理心得

浅谈重磁电剖面研究工作中图件处理心得摘要: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开展,重磁方法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得以发展,其作为指导地质找矿的方法之一,数据采集后如何快速成图,就成为内业整理人员的头等大事,本文为此展开分析,对平时工作中在重磁电剖面图件处理的一些心得进行分项。

希望为地质项目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重磁,图件处理,应用成果,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rawing processing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of heavy magnetic and electric profileLiShao-hua WangPengShaanxi Seco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GroupCo.,LTD.,Xi'an710016,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survey work,the applic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 in prospecting work has been developed. As one of the methods to guid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how to quickly map after data acquisition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internal industry collation personn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and some of the experience of processing the gravity, magnetic and electric profile pieces in the normal work are pided into several items. Hope provides strong basic geological data support for geological projects and plays a huge role.Key words: gravity and magnetism, map processing, application results,1资料处理方法技术重力异常是叠加场,是地下不同密度体的总体反映。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的报告,600字
对磁探和重探数据的处理系统的报告
本报告讲述的是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磁探和重探数据是在勘探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测量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处理磁探和重探数据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

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在数据输入阶段,将原始测量数据输入到系统中。

在数据处理阶段,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做相应的处理,如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实现数据的清晰显示。

此外,还应对传感器的变化采取及时应对,使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野外现场测量实际情况。

最后,在数据输出阶段,将处理完成的数据转换为一种适合分析和研究的数据格式,以便科学家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最后,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为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供一种便捷而可靠的地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地球物理勘探中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的问题。

它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供给科学家完整可靠的数据,以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综上所述,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实现野外数据的精准处理,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有用的信息。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doc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doc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523097课程名称: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44 学分:2.5 开课单位:地球物理系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地质学原理、构造地质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的深入提高课,是该专业重磁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

其它方向学生的选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重磁异常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处理过程。

通过实际资料上机处理,学会处理程序的调试使用及成图,并能结合处理图件对异常进行综合解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位场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重磁数据处理概述§1处理转换的目的及作用§2处理转换的主要内容第二章重磁异常的预处理§ 1缺少物理点数据的插值§2数据的网格化§3异常的园滑第三章位场空间转换的基本理论§ 1位场拉氏方程第一边值问题及其解§2位场拉氏方程第二边值问题及其解第四章频率域异常的正反演§ 1异常频谱换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异常频谱的目的和意义.异常的富氏变换对.富氏变换的性质§2简单规则形体重磁场频谱及其特点—.频率域的泊松公式.球体重磁场的频谱.直立矩形棱柱体重磁场的频谱.重磁异常频谱的特点§3利用平均径向对数能谱求场源深度.求深度的表达式.深度改正的计算第五章频率域滤波原理及常规异常处理的频率响应§ 1滤波原理§2几种异常变换的频率响应.解析延拓.求导.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1.汉宁窗滤波2.匹配滤波.化磁极五•磁源重力异常六.视磁化的计算§3频谱分析的方法步骤第六章重磁异常处理解释的其它方法介绍§1界面位场异常的快速正反演§2欧拉法确定场源位置和深度§ 3利用磁异常矩谱及导数谱计算磁性介质下介面§4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第七章实际资料的处理转换及解释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主要讲的是位场处理的最常规处理方法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各频率响应的滤波特性及作用。

重磁资料数据处理某些方法.

重磁资料数据处理某些方法.

常的影响被削弱了年, ‘ 我们用上述方法编制了 , 币机算法语言程序 , 并作了模型试验 , , 后来又处理了实际资料闭有一定效果。

原始数据中存在有局部异常成分也是造成虚假异常的原因之一数据点随机分布叠加异常的划分趋势分析方法去处理规则格网数据吼 , 所以可以用不规则测网。

‘’ 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异常的反演 , 异常的反演一多模型最优化选择法、即根据观测异常求地质体的位置。

大小、产状和物性参数数据处理和解释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欲反演的目标大体上有三种—是重磁资料求地质体用规则几何形体近似 , 的几何参数和物求一定范围物。

性参数性的空间分布的实质在于 , 。

求一定范围的物性分界面 , 反映某一地质层位的起伏目前采用的反演方法可分为两类直接法 , 。

根据观测整理的异常直接曲线拟合一选择法选择法 , 计算地质体的某些参数多用于解释简单的异常一次完成。

将实测异常曲线与一系列已知形状模型体产生的理论异常曲线进行比较当实测曲线与某一理论曲线符合为实际地质体的近似结果。

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选择法需迭代完成。

时 , 就将该理论曲线所对应的模型体作这里先介绍多模型最优化选择法在一个矿区、的应用情况 , 然后讨论此法的应用条件 , 年 , 武汉地质学院磁法组应用长方体组合模型采用了十五个模型 , 改进的马奎特法。

〕冀东对。

‘ 一区的地磁异常进行了反演川得到了各模型体的参数的理论曲线。

图表示反演得到的模型体的平面位置和由它算出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有些模型体的参数也。

一拟合得较好 , , 滋儡节静之火浓姆丫一之文侧气二么爹又一夕‘ 之毛‘ ‘’ 币—、、比较接近附近钻孔中的见矿情况月又卜女例如间见到体 , 孔位于第块之间 , 块和第米剩图一汤火在井深入米赤铁矿和 , 米磁性矿米磁块和第按计算结果是该处应有又如在第一、 , 性矿体块之间的孔 , 按反演推米磁性矿米到米米磁铁算在体 , 米左右应有实际钻探结果在当然此外 , 之间见到了矿区。

重磁数据频率域处理与成像新方法及程序

重磁数据频率域处理与成像新方法及程序

重磁数据频率域处理与成像新方法及程序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频率域的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新方法及程序。

1.引言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利用地球重力场和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而由于地下物质的复杂性和介质的非均匀性,使得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技术存在一些挑战。

2.频率域处理方法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域的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新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应用二维傅里叶变换(FFT)将原始数据转换到频域;(2)在频域中处理数据,包括滤波、去噪和增强等;(3)应用二维傅里叶反变换(IFFT)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回到空间域;(4)使用成像方法对空间域中的数据进行重建。

由于频率域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和增强信号,因此该方法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辨率,并增加成像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应用不同的滤波技术,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成像结果。

3.程序实现为了实现基于频率域的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新方法,我们开发了一个相应的程序。

该程序包括数据预处理、二维FFT变换、频域处理、IFFT反变换和成像等模块。

在预处理模块中,我们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去趋势和去噪等处理。

在FFT变换模块中,我们将二维数据转换到频域,并应用不同的滤波技术进行处理。

在IFFT反变换模块中,我们将处理后的频率域数据转换回空间域。

最后,在成像模块中,我们使用不同的成像算法对空间域数据进行重建。

4.结论基于频率域的重磁数据处理和成像新方法能够提高数据质量和分辨率,并增加成像的准确性。

同时,相应的程序也可以方便地实现该方法。

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地质勘探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一、实习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Model 2: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2.grdModel 3:X1 = -75;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25;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75;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25;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3.grd2、利用Sufer软件绘制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Model 1:Model 2:Model 3:3、合并生成多个长方体组合模型的重力异常利用surfer中grid中的math进行组合。

重磁实验报告

重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二、实验原理重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在地球表面的异常分布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是由地球内部磁性物质和密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通过测量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出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重磁测量仪器:高精度磁力仪、重力仪。

2. 数据采集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采集卡。

3. 测量工具:测绳、测锤、罗盘。

四、实验步骤1.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地形,确保测量区域的平坦度和稳定性。

2. 仪器准备:将磁力仪和重力仪放置在测量区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a. 按照设计好的测线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测点的磁力值和重力值。

b. 利用罗盘确定测点的方位角。

c. 使用测绳和测锤确定测点的高程。

4. 数据整理:a.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笔记本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b. 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处理。

5. 结果分析:a. 利用重磁数据处理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可视化。

b. 分析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分布规律,推断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力异常分析:a. 通过磁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磁性物质分布情况。

b. 磁性物质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2. 重力异常分析:a. 通过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密度不均匀分布情况。

b. 密度不均匀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重磁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领域。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3. 实验结果表明,重磁法在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磁异常数据处理与解释部分
重、磁异常解释: 定性解释 定量解释— 重磁异常反演
问题: 1. 观测重、磁异常为叠加异常 2. 重、磁异常反演的不唯一性
重、磁异常反问题的多解性
例子:重力异常
解决途径: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各种地球物理 资料与地质、钻井资料,以增加约束条件, 减少解释的多解性。
将复杂异常进行简化 — 重、磁异常的划分
2. 重、磁异常划分的任务: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需从叠加的异常中
提取出我们的研究对象,作为有用信息。
3. 重、磁异常划分方法:
分解法: 如 异常曲线平滑法、平均场法、 小波变换方法
场变换法:如 重磁异常导数变换、解析延拓 剥层法:
重、 磁异常资料的处理常规方法
重、磁异常数据
向上延拓:
由地表值,换算到 空中或地下某一深度的 重、磁场值
1)计算原理(以重力为例)
重、磁场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2W x2

2W y 2

2W z 2
0
对 z 求偏导数,得
3W x2z

3W y 2z

3W z 3
0
2W 0
利用 g W z
2 g x2

2 g y 2

2 g z 2
(1)突出浅而小异常体的异常特征,压制区域 性深部物质引起的异常特征
一定程度上划分了不同深度和大小的异常源 产生的叠加异常
(2)导数阶次越高,对浅部异常体反映越敏锐
不同阶次的重力导数对不同埋深地质体的 反映不同
(3) 提高了对异常的分辨能力
2)水平导数的作用 突出线性异常带
2.垂向二阶导数计算
重、磁异常是叠加异常,来源于地下不同的 物质源,解释中希望将不同场源的异常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延拓、导数换算、化极后的等值线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测区中央、以及东北角的异常,分析后发现发现,在测区的东北角,重力异常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而磁异常却出现了呈现分布状态、带状的低磁异常,结合本地区的岩石矿物特性分析,东北角存在着正常重力,有可能是侏罗纪、三叠纪和石炭纪的地层在此处存在接触带,同时判断弱磁性异常,有可能在地下存在着呈现带状分布状态的中酸性花岗岩或者是呈带状分布状态的浅层赤铁矿。
18.3+5.8+0.001429+0.0096346+0.8797+0.2866=25.2773636μGal<50μGal
故满足施工要求。
二、磁场资料数据整理
利用实测的磁测总场、相对高程值和X,Y坐标值,计算各种校正。
日变校正:由软件完成 。
正常场随高程变化校正: 。
正常场随维度变化校正: 。
总的磁异常: 。
所以,中远区地改的误差范围是:0~25.88894μGal
在中区地改中,计算原测区的改正值,将测区的点分别移动半个网格后,在计算其地改值便可以得到新的改正值,用原改正值与新改正值计算中区地改的误差,公式如下:
计算得到中区地改的精度为:0.8797μGal
同理,远区地改的精度为:0.2866μGal
综上,布格异常的总精度为:
处理后的磁测数据
四、材料图
实际地形图
实际测点图
重力
重力野外资料
布格重力异常
磁场
磁场野外数据
磁异常图
五、研究区重磁异常分析
重力异常
利用低通滤波30次做为背景场
分离出的局部场
进行一次滤波(1东西向,2南北向,3西北到东南,4西南到东北)
磁异常
磁异常背景场
磁异常局部场
由重力异常区域场可以看出:整体上西北重力低,东南重力高;从西北向东南重力值在增大。由重力异常的局部场可以看出在西北角有一个重力高,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重力高,根据四条剖面图形类似,可推测中部异常体为球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
班级:061132
学号:***********
*****************

(1)将布格重力异常Δg和磁异常ΔT整理出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总精度。
(2)利用surfer绘制测点点位图(即实际材料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磁异常ΔT平面图。
(3)根据密度统计表分析研究区的物性特征。
布格重力异常一阶数
布格重力异常 水平一阶导数
布格重力异常二阶导数
布格重力异常 水平二阶导数
磁场异常一阶导数
磁异常 水平一阶导数
磁异常 垂向一阶导数
磁场异常垂向二阶导数
磁场异常水平二阶导数
磁场异常垂向二阶导数
对于导数可以清楚的分离距离较为接近的异常体,通过重磁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可以清楚的从图中判断出在测区中心位置处,存在着两个异常体,分别为高重力异常、高磁异常和中重力异常、弱磁异常的两个异常体,同时通过导数的曲线,可以发现其形状与球体的异常形态十分吻合,再次印证之前对于地质体为球体的假说。
3.41
23529
43012
赤铁矿
赤铁矿
35
2.98~3.51
3.13
686
893

一、重力资料数据整理
利用实测的相对重力值、相对高程值和X,Y坐标值,计算各种校正。
纬度校正用 计算,
自由空间(或高度)校正用 ,
中间层校正用
地形校正分近区地改和中远区地改:
近区地改: ,△d1:表示密度为2g/cm3时的近区地改值,原数据中已给出。

1、重力场延拓
向上延拓10米
向上延拓30米
向上延拓50米
向上延拓70米
向上延拓100米
向下延拓10米
向下延拓20米
向下延拓35米
向下延拓50米
向下延拓57米
中部重力异常下延至40米处局部异常开始分离,下延至60米时中部异常已经消失,推测中部异常的埋深大约在40--65米处左右。
2、磁场化极处理
化极-也称化到地磁极,因为在地磁极处,如北磁极,磁化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对于直立板,水平圆柱体等,其化极后的曲线是以纵轴为对称的,比斜磁化时好解释,所以对磁异常解释时,人们喜欢作化极处理来简化解释过程。总磁场异常ΔT化极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首先把ΔT转换成ΔZ,这一步相当于分量换算,然后再把斜磁化ΔZ转化为垂直磁化ΔZ,这一步称磁化方向转换。
通过综合判断,东北角可能出现过断层之类的地质构造,为两个不同岩性地层的接触带,极有可能出现过火山或者岩浆上涌等情况,因此出现了带状、分布状态的花岗岩或者赤铁矿的现象。

通过这次重磁报告的编写让我更加深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动手处理数据编写报告发现了自己许多知识漏洞,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杨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如何熟练的利用excel和surfer,课下的自我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将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尽快消化,将薄弱的指点点尽快巩固。
3
-0.127941887
当密度为2.42g/cm3时,布格异常与高程的相关性为零,所以中间层和中远区地改采用的密度为2.42g/cm3。由于本次实习采用的模型问题,最终还是采用2.6g/cm3的密度作为改正密度
根据布格异常计算公式在excel中计算得到布格异常。
现已知重力施工设计精度要求为50μGal,重力观测误差为18.3μGal,重力近区地改误差为5.8μGal;高程测量误差为4.63cm,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为1.38m。
此次重力施工设计精度为50μGal,磁测施工设计精度为5nT,共完成了3116个测点,检查点159个,重力观测误差为18.3μGal,磁测观测误差为2.12nT;重力近区地改范围0~20m,在野外完成,采用差分GPS(RTK)进行8方位方形域测量,检查点59个,误差为5.8μGal。点位测量采用RTK差分GPS进行测量,检查313个点,高程测量误差为4.63cm,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为1.38m。
(4)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
(5)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化极、延拓、导数换算等并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断裂构造分析。
(6)提取与矿有关的局部重磁异常(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对应分析,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磁铁矿与磁铁矿的可能分布范围。
(7)撰写报告。

研究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98697°—114.00797°,北纬29.508730°—29.522709°,处在我国非常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带西段。在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基础上,2015年3月人们在研究区中部完成了面积为5km²(2.5km×2km,线距50m,点距20m,测向方位角0度)的1:5000地面重磁扫面工作。
高程测量误差引起的重力误差为:{Δgh}g.u.=3.086{h}m
计算得到误差为3.086*4.63*10^-4=0.001429μGal
平面位置测量误差引起的重力误差为:{Δgh}g.u.=-0.814*sin(2θ)*{Δx}m
计算得到误差为-0.814*sin(2*29.528855274°)*1.38= -0.0096346μGal
三叠系
T
砾岩、砂岩、白云岩
95
2.46~2.59
2.56
137
-
石炭系
C
凝灰岩、砂岩、灰岩
20
2.56~2.91
2.69
773
-
泥盆系
D
凝灰岩、砂岩、灰岩
15
2.40~2.94
2.67
562
-
中酸性岩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45
2.51~2.88
2.62
1856
120
磁铁矿
磁铁矿、磁赤铁矿
40
3.11~3.97
自己在语言的编写上还要下很大的功夫,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实现,其次是理论水平要加强,公式的推导,适用条件的选定都非常关键。
最后非常感谢杨宇山老师的耐心说教。
密度(kg/cm3)
相关系数
2
0.094748807
2.1
0.072388815
2.2
0.04995919
2.3
0.027493788
2.4
0.005026674
2.5
-0.017408131
2.6
-0.039776913
2.7
-0.062046513
2.8
-0.084184565
2.9
-0.106159726
由磁异常区域场可以看出:东北为低磁,西南为高磁;从东北向西南整体上磁场值在增大。磁异常局部场可以看到在东北角有一条几乎贯穿南北的断层。在中部地区有两处明显挨着的磁异常,北部为低磁异常,南部是高磁异常。
根据工区岩石物性标本,高密度对应的是石炭系、泥盆系的砂岩、灰岩、凝灰岩,以及中酸性的花岗岩和磁铁矿、赤铁矿等。高磁性的物质为磁铁矿以及较次一点的酸性花岗岩。重力局部异常图中中部地区的重力高值异常与局部磁异常中部的高磁异常相吻合,而且一般强磁性的磁铁矿分化后会变成弱磁性的赤铁矿,刚好与局部磁异常中中部高磁低磁异常伴生相符合。在整个测区中部既出现重力高值异常同时出现高磁异常,大致可以推测在中部地区存在磁铁矿矿床。
表1岩石物性标本测定结果统计表
时代
岩性
标本块数
密度值变化范围
平均密度g/cm³
磁化率κ(×10-6SI)
剩磁Jr(×10-3A/m)
第四系
Q
砾石、砂、泥
10
1.67~1.83
1.75
-
-
第三系
R
砾岩、砂岩、泥岩
30
2.00~2.29
2.12
-
-
侏罗系
J
砂岩、细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