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简易逻辑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本讲主要内容】简易逻辑命题(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值,关系;充要条件及其简单应用。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基本概念:1.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均为命题,以是否含有逻辑联结词来区别,这里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即“∨”“∧”“┐”表示)与日常生活中的或、且、非不完全是相同的意义。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没有附加条件)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用逻辑联结词联结简单命题构成的命题。

基本形式“p ∨q ”“p ∧q ”“┐p ”2. 四种命题这是一种特殊的命题,是用一种联系的观点将两个简单判断建立因果关系形成一个新命题(复杂判断)反应出有条件的联系。

基本形式:若p 则q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q 则p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共四种统称为~注:我们不研究诸如若p ⌝则q ,若q ⌝则p 等形式的命题。

3. 命题的真假判断对于简单命题、非真即假对于复合命题“或”命题——一真即真,全假为假“且”命题——一假即假,全真为真“非”命题——真假相反对于四种命题:互逆否命题——同真同假为等价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不具有必然的真假联系易混之处:命题的否定即非命题,任何命题都有“非”形式,其真假与命题真假相反,这是必然,但否命题是一种特殊命题,真假值不必然。

4. 充要条件建立在四种命题形式上的以研究命题为真时,条件与结论的相互关系,“若p 则q ”为真,p 为条件,q 为结果,就揭示了p 与q 的必然的逻辑关系,研究和判断条件的充分性与必然性。

模式:若p 则q 为真,则:p 为条件——p 是q 的充分条件q 为条件——q 是p 的必然条件【解题方法指导】[例1] 指出下列词语的否定形式等于——不等于大于——不大于或“小于等于”小于——不小于或“大于等于”是——不是存在一个是——任意一个都不是(或所有的都是)所有的都是——至少有一个不是(或存在一个不是)至多有1个——至少有2个至多有n 个——至少有1+n 个至少有1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1-n 个注:“否定”即是全面,全盘否定,相互是完全对立的,思想方法可以凭借集合中“补集”思想加以指导,例如“至少有一个”亦即“1≥”其对立面便是“1<”个数“1<”也即没有。

新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新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集合题型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常用数集的表示:C —复数集;R —实数集;Q —有理数集;Z —整数集;N —自然数集;N+或N*—正整数集。

1、【多选】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102,∉-B.(){}2|42x y x =∈,C.R ∈πD.Φ∈02、【2022·全国乙卷】设集合{}54321,,,,=U ,集合M 满足{}31,=M C U ,则()A.M ∈2B.M ∈3C.M ∉4D.M∉53、【2018·北京】已知集合(){}241|≤-+≥-=ay x y ax y x y x A ,>,,,则()A .()A R a ∈∈∀12,,B .()AR a ∉∈∀12,,C .当且仅当0<a 时,()A ∉12,D .当且仅当23≤a 时,()A ∉12,4、若集合{}2024||≤∈=x N x x P ,45=a ,则()A.P a ∈B.{}P a ∈C.{}Pa ⊆D.Pa ∉题型2、集合相等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相等,集合中元素完全相同,集合中元素之和相等,集合中元素之积相等。

1、若},,0{},,1{2b a a ab a +=,求20242024b a+的值.【答案:1】2、已知集合,,且B A },,0{B },,,{A ==-=y x y x xy x 求实数x 与y 的值.【答案:x=y=-1】3、设R b a ∈,,集合b}ab {0a}b a {1,,,,=+,则=-a b ()【答案:C 】A.1B.-1C.2D.-24、【2014·福建】若}2,1,0{},,{=c b a ,且下列三个关系:①2≠a ;②2=b ;③0≠c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c b a ++10100的值.5、集合},2,0{a A =,},1{2a B =.若}16,4,210{,,=B A 则a 的值为()【答案:D 】A .0B .1C .2D .4题型3、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①包含关系,②相等关系,③真子集关系。

高考简单逻辑知识点

高考简单逻辑知识点

高考简单逻辑知识点高考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考试,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在备考过程中,逻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逻辑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高考数理化中拿到更高的分数,更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考中的一些简单逻辑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高考中,命题逻辑常常通过真值表的方式进行表示和计算。

其中,常见的逻辑运算包括非、与、或、异或等。

- 非运算:非运算即否定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命题的否定关系。

例如,命题p的非运算为¬p。

- 与运算:与运算即合取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关系。

例如,命题p与命题q的与运算为p∧q。

- 或运算:或运算即析取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一个成立的关系。

例如,命题p与命题q的或运算为p∨q。

- 异或运算:异或运算即互斥析取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成立的关系。

例如,命题p与命题q的异或运算为p⊕q。

2. 谬误与演绎推理谬误是指由于陈述语句的错误或逻辑推理的错误而导致结论不正确的论证过程。

在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辨析谬误和进行演绎推理的题目。

- 谬误的分类:常见的谬误类型包括伪命题、偷换概念、对人负责、错误的因果关系等。

了解这些谬误类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纠正谬误。

-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通过已有的前提,根据逻辑规则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高考中,涉及到演绎推理的题目多数是通过应用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归纳与假设演绎归纳是从具体事实中推断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式,假设演绎则是从一般性结论推演出具体情况。

在高考中,常常会遇到这些题目,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归纳和假设演绎的思维方式。

- 归纳: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高三数学第二讲简易逻辑 人教版

高三数学第二讲简易逻辑 人教版

高三数学第二讲简易逻辑一、相关知识点1、命题:(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 且q ,p 或q ,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 且q 而言,当q 、p 为真时,其为真;当p 、q 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

对p 或q 而言,当p 、q 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 、q 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 为真时,非p 为假;当p 为假时,非p 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 则p ”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 则非q ”,逆命题为“若q 则p “,逆否命题为”若非q 则非p “。

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

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对命题“若p 则q ”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 是p 的充分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 ,满足条件q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q ,则当A ⊆B 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B ⊆A 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A=B 时,p 是q 的充要条件;(3)当p 和q 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3、 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二、典型例题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1)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 (2)“23≤”解:(1)p 且q p: 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 q: 菱形对角线相互平分该命题是真命题;(2) p 或 q p:2<3 q:2=3 该命题是真命题例2.分别写出命题“若220x y +=,则,x y 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解: 逆命题: 若,x y 全为零,则220x y +=否命题: 若022≠+y x ,则0,不全为y x逆否命题:若0,不全为y x ,则022≠+y x例3.命题“若0m >,则20x x m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吗?证明你的结论.解:命题“若0m >,则20x x m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20x x m +-=无实根,则0≤m .是个真命题.证明如下:∵20x x m +-=无实根 ∴m 41+=∆<0,即41-<m ,从而0≤m ,命题得证. 例4.已知命题p :方程21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命题q :方程244(2)10x m x +-+=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 解:若方程21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则有 =042>-m-0<m ⇒m <2;若方程244(2)10x m x +-+=无实根,则有 △=016)2(162<--m ⇒31<<m ; ∵p 或q 为真,∴,,中至少有一个为真q p 又∵p 且q 为假,∴中至少有一个为q p ,假, 从而p 、q 中为一真一假。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思想及应用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为历年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对集合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作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运用.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运用集合的观点,不断加深对集合概念、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解与应用.●难点磁场(★★★★★)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且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案例探究 [例1]设A ={(x ,y )|y 2-x -1=0},B ={(x ,y )|4x 2+2x -2y +5=0},C ={(x ,y )|y =kx +b },是否存在k 、b ∈N ,使得(A ∪B )∩C =∅,证明此结论.技巧与方法:由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方程联立构成方程组,用判别式对根的情况进行限制,可得到b 、k 的范围,又因b 、k ∈N ,进而可得值.解:∵(A ∪B )∩C =∅,∴A ∩C =∅且B ∩C =∅∵⎩⎨⎧+=+=bkx y x y 12 ∴k 2x 2+(2bk -1)x +b 2-1=0 ∵A ∩C =∅∴Δ1=(2bk -1)2-4k 2(b 2-1)<0∴4k 2-4bk +1<0,此不等式有解,其充要条件是16b 2-16>0,即b 2>1①∵⎩⎨⎧+==+-+bkx y y x x 052242 ∴4x 2+(2-2k )x +(5+2b )=0∵B ∩C =∅,∴Δ2=(1-k )2-4(5-2b )<0∴k 2-2k +8b -19<0,从而8b <20,即b <2.5 ② 由①②及b ∈N ,得b =2代入由Δ1<0和Δ2<0组成的不等式组,得⎪⎩⎪⎨⎧<--<+-032,018422k k k k ∴k =1,故存在自然数k =1,b =2,使得(A ∪B )∩C =∅.[例2]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问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考生能由题目中的条件,想到用韦恩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错解分析:本题难点在于所给的数量关系比较错综复杂,一时理不清头绪,不好找线索.技巧与方法:画出韦恩图,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 解:赞成A 的人数为50×53=30,赞成B 的人数为30+3=33,如上图,记50名学生组成的集合为U ,赞成事件A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A ;赞成事件B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B .设对事件A 、B 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 ,则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3x+1,赞成A 而不赞成B 的人数为30-x ,赞成B 而不赞成A 的人数为33-x .依题意(30-x )+(33-x )+x +(3x+1)=50,解得x =21. 所以对A 、B 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不赞成的有8人. ●锦囊妙计1.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 |x ∈P },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 ;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1.(★★★★)集合M ={x |x =42π+kx ,k ∈Z },N ={x |x =22ππ+k ,k ∈Z },则( ) A.M =N B.M N C.M N D.M ∩N =∅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且B ≠∅,若A ∪B =A ,则( )A.-3≤m ≤4B.-3<m <4C.2<m <4D.2<m ≤4 二、填空题3.(★★★★)已知集合A ={x ∈R |a x 2-3x +2=0,a ∈R },若A 中元素至多有1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x 、y ∈R ,A ={(x ,y )|x 2+y 2=1},B ={(x ,y )|bya x - =1,a >0,b >0},当A ∩B 只有一个元素时,a ,b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三、解答题5.(★★★★★)集合A ={x |x 2-ax +a 2-19=0},B ={x |log 2(x 2-5x +8)=1},C ={x |x 2+2x -8=0},求当a 取什么实数时,A ∩B ∅和A ∩C =∅同时成立.6.(★★★★★)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且不为0,a 1和d 均为实数,它的前n 项和记作S n ,设集合A ={(a n ,nS n )|n ∈N *},B ={(x ,y )|41x 2-y 2=1,x ,y ∈R }.试问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若以集合A 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则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A ∩B 至多有一个元素;(3)当a 1≠0时,一定有A ∩B ≠∅.7.(★★★★)已知集合A ={z ||z -2|≤2,z ∈C },集合B ={w |w =21zi +b ,b ∈R },当A ∩B =B 时,求b 的值.8.(★★★★)设f (x )=x 2+px +q ,A ={x |x =f (x )},B ={x |f [f (x )]=x }. (1)求证:A ⊆B ;(2)如果A ={-1,3},求B .参考答案难点磁场解:由⎩⎨⎧≤≤=+-=+-+)20(01022x y x y mx x 得x 2+(m -1)x +1=0①∵A ∩B ≠∅∴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首先,由Δ=(m -1)2-4≥0,得m ≥3或m ≤-1,当m ≥3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0知,方程①只有负根,不符合要求.当m ≤-1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0知,方程①只有正根,且必有一根在区间(0,1]内,从而方程①至少有一个根在区间[0,2]内.故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m ≤-1. 歼灭难点训练一、1.解析:对M 将k 分成两类:k =2n 或k =2n +1(n ∈Z ),M ={x |x =n π+4π,n ∈Z }∪{x |x =n π+43π,n ∈Z },对N 将k 分成四类,k =4n 或k =4n +1,k =4n +2,k =4n +3(n ∈Z ),N ={x |x =n π+2π,n ∈Z }∪{x |x =n π+43π,n ∈Z }∪{x |x =n π+π,n ∈Z }∪{x |x =n π+45π,n ∈Z }.答案:C2.解析:∵A ∪B =A ,∴B ⊆A,又B ≠∅,∴⎪⎩⎪⎨⎧-<+≤--≥+12171221m m m m 即2<m ≤4. 答案:D 二、3.a =0或a ≥89 4.解析:由A ∩B 只有1个交点知,圆x 2+y 2=1与直线b ya x -=1相切,则1=22ba ab +,即ab =22b a +. 答案:ab =22b a +三、5.解:log 2(x 2-5x +8)=1,由此得x 2-5x +8=2,∴B ={2,3}.由x 2+2x -8=0,∴C ={2,-4},又A ∩C =∅,∴2和-4都不是关于x 的方程x 2-ax +a 2-19=0的解,而A ∩B ∅,即A ∩B ≠∅,∴3是关于x 的方程x 2-ax +a 2-19=0的解,∴可得a =5或a =-2.当a =5时,得A ={2,3},∴A ∩C ={2},这与A ∩C =∅不符合,所以a =5(舍去);当a =-2时,可以求得A ={3,-5},符合A ∩C =∅,A ∩B ∅,∴a =-2.6.解:(1)正确.在等差数列{a n }中,S n =2)(1n a a n +,则21=n S n (a 1+a n ),这表明点(a n ,nS n )的坐标适合方程y 21=(x +a 1),于是点(a n , nS n )均在直线y =21x +21a 1上.(2)正确.设(x ,y )∈A ∩B ,则(x ,y )中的坐标x ,y 应是方程组⎪⎪⎩⎪⎪⎨⎧=-+=1412121221y x a x y 的解,由方程组消去y 得:2a 1x +a 12=-4(*),当a 1=0时,方程(*)无解,此时A ∩B =∅;当a 1≠0时,方程(*)只有一个解x =12124a a --,此时,方程组也只有一解⎪⎪⎩⎪⎪⎨⎧-=--=1211214424a a y a a y ,故上述方程组至多有一解.∴A ∩B 至多有一个元素.(3)不正确.取a 1=1,d =1,对一切的x ∈N *,有a n =a 1+(n -1)d =n >0,nS n>0,这时集合A 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其横、纵坐标均为正,另外,由于a 1=1≠0.如果A ∩B ≠∅,那么据(2)的结论,A ∩B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x 0,y 0),而x 0=5224121-=--a a <0,y 0=43201=+x a <0,这样的(x 0,y 0)∉A ,产生矛盾,故a 1=1,d =1时A ∩B =∅,所以a 1≠0时,一定有A ∩B ≠∅是不正确的.7.解:由w =21zi +b 得z =ib w 22-, ∵z ∈A ,∴|z -2|≤2,代入得|ibw 22--2|≤2,化简得|w -(b +i )|≤1.∴集合A 、B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两个圆面,集合A 表示以点(2,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面,集合B 表示以点(b ,1)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面.又A ∩B =B ,即B ⊆A ,∴两圆内含.因此22)01()2(-+-b ≤2-1,即(b -2)2≤0,∴b =2. 8.(1)证明:设x 0是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即有x 0∈A . ∵A ={x |x =f (x )},∴x 0=f (x 0).即有f [f (x 0)]=f (x 0)=x 0,∴x 0∈B ,故A ⊆B .(2)证明:∵A ={-1,3}={x |x 2+px +q =x },∴方程x 2+(p -1)x +q =0有两根-1和3,应用韦达定理,得⎩⎨⎧-=-=⇒⎩⎨⎧=⨯---=+-313)1(),1(31q p q p ∴f (x )=x 2-x -3.于是集合B 的元素是方程f [f (x )]=x ,也即(x 2-x -3)2-(x 2-x -3)-3=x (*)的根. 将方程(*)变形,得(x 2-x -3)2-x 2=0解得x =1,3,3,-3. 故B ={-3,-1,3,3}.充要条件的判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用来区分命题的条件p 和结论q 之间的关系.本节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知识点来剖析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让考生能准确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难点磁场(★★★★★)已知关于x 的实系数二次方程x 2+ax +b =0有两个实数根α、β,证明:|α|<2且|β|<2是2|a |<4+b 且|b |<4的充要条件.●案例探究[例1]已知p :|1-31-x |≤2,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命题意图:本题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为考查对象,同时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及四种命题中等价命题的应用,强调了知识点的灵活性.知识依托:本题解题的闪光点是利用等价命题对题目的文字表述方式进行转化,使考生对充要条件的难理解变得简单明了.错解分析:对四种命题以及充要条件的定义实质理解不清晰是解此题的难点,对否命题,学生本身存在着语言理解上的困难.技巧与方法:利用等价命题先进行命题的等价转化,搞清晰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再去解不等式,找解集间的包含关系,进而使问题解决.解:由题意知:命题:若⌐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的等价命题即逆否命题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1-31-x |≤2⇒-2≤31-x -1≤2⇒-1≤31-x ≤3⇒-2≤x ≤10 q :x 2-2x +1-m 2≤0⇒[x -(1-m )][x -(1+m )]≤0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不等式|1-31-x |≤2的解集是x 2-2x +1-m 2≤0(m >0)解集的子集. 又∵m >0∴不等式*的解集为1-m ≤x ≤1+m∴⎩⎨⎧≥≥⇒⎩⎨⎧≥+-≤-9110121m m m m ,∴m ≥9, ∴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9,+∞).[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S n =p n +q (p ≠0,p ≠1),求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充要条件的概念及考生解答充要条件命题时的思维的严谨性. 知识依托:以等比数列的判定为主线,使本题的闪光点在于抓住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之间的递推关系,严格利用定义去判定.错解分析:因为题目是求的充要条件,即有充分性和必要性两层含义,考生很容易忽视充分性的证明.技巧与方法:由a n =⎩⎨⎧≥-=-)2()1(11n S S n S n n关系式去寻找a n 与a n +1的比值,但同时要注意充分性的证明.解:a 1=S 1=p +q .当n ≥2时,a n =S n -S n -1=p n -1(p -1)∵p ≠0,p ≠1,∴)1()1(1---p p p p n n =p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nn a a a a 112+==p ∴qp p p +-)1(=p , ∵p ≠0,∴p -1=p +q ,∴q =-1 这是{a n }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下面证明q =-1是{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分条件. 当q =-1时,∴S n =p n -1(p ≠0,p ≠1),a 1=S 1=p -1当n ≥2时,a n =S n -S n -1=p n -p n -1=p n -1(p -1)∴a n =(p -1)p n -1 (p ≠0,p ≠1)211)1()1(-----=n n n n p p p p a a =p 为常数 ∴q =-1时,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即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 =-1. ●锦囊妙计本难点所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 (1)要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当“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 ⇒q ,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 是p 的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2)要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对于符号“⇔”要熟悉它的各种同义词语:“等价于”,“当且仅当”,“必须并且只需”,“……,反之也真”等.(3)数学概念的定义具有相称性,即数学概念的定义都可以看成是充要条件,既是概念的判断依据,又是概念所具有的性质.(4)从集合观点看,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A 、B 互为充要条件.(5)证明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充分性),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即条件的必要性).●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1.(★★★★)函数f (x )=x |x +a |+b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ab =0 B.a +b =0 C.a =b D.a 2+b 2=02.(★★★★)“a =1”是函数y =cos 2ax -sin 2a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3.(★★★★)a =3是直线ax +2y +3a =0和直线3x +(a -1)y =a -7平行且不重合的_________.4.(★★★★)命题A :两曲线F (x ,y )=0和G (x ,y )=0相交于点P (x 0,y 0),命题B :曲线F (x ,y )+λG (x ,y )=0(λ为常数)过点P (x 0,y 0),则A 是B 的__________条件.三、解答题5.(★★★★★)设α,β是方程x 2-ax +b =0的两个实根,试分析a >2且b >1是两根α、β均大于1的什么条件?6.(★★★★★)已知数列{a n }、{b n }满足:b n =nna a a n+++++++ 321221,求证: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b n }也是等差数列.7.(★★★★★)已知抛物线C :y =-x 2+mx -1和点A (3,0),B (0,3),求抛物线C 与线段AB 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8.(★★★★★)p :-2<m <0,0<n <1;q :关于x 的方程x 2+mx +n =0有2个小于1的正根,试分析p 是q 的什么条件.(充要条件)参考答案难点磁场证明:(1)充分性:由韦达定理,得|b |=|α·β|=|α|·|β|<2×2=4. 设f (x )=x 2+ax +b ,则f (x )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又|α|<2,|β|<2,∴f (±2)>0.即有⇒⎩⎨⎧>+->++024024b a b a 4+b >2a >-(4+b )又|b |<4⇒4+b >0⇒2|a |<4+b (2)必要性:由2|a |<4+b ⇒f (±2)>0且f (x )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方程f (x )=0的两根α,β同在(-2,2)内或无实根. ∵α,β是方程f (x )=0的实根,∴α,β同在(-2,2)内,即|α|<2且|β|<2. 歼灭难点训练一、1.解析:若a 2+b 2=0,即a =b =0,此时f (-x )=(-x )|x +0|+0=-x ·|x |=-(x |x +0|+b ) =-(x |x +a |+b )=-f (x ).∴a 2+b 2=0是f (x )为奇函数的充分条件,又若f (x )=x |x +a |+b 是奇函数,即f (-x )= (-x )|(-x )+a |+b =-f (x ),则必有a =b =0,即a 2+b 2=0.∴a 2+b 2=0是f (x )为奇函数的必要条件. 答案:D2.解析:若a =1,则y =cos 2x -sin 2x =cos2x ,此时y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故a =1是充分条件,反过来,由y =cos 2ax -sin 2ax =cos2ax .故函数y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则a =±1,故a =1不是必要条件.答案:A二、3.解析:当a =3时,直线l 1:3x +2y +9=0;直线l 2:3x +2y +4=0.∵l 1与l 2的A 1∶A 2=B 1∶B 2=1∶1,而C 1∶C 2=9∶4≠1,即C 1≠C 2,∴a =3⇔l 1∥l 2.答案:充要条件4.解析:若P (x 0,y 0)是F (x ,y )=0和G (x ,y )=0的交点,则F (x 0,y 0)+λG (x 0,y 0)=0,即F (x ,y )+λG (x ,y )=0,过P (x 0,y 0);反之不成立.答案:充分不必要三、5.解:根据韦达定理得a =α+β,b =αβ.判定的条件是p :⎩⎨⎧>>12b a 结论是q :⎩⎨⎧>>11βα(注意p 中a 、b 满足的前提是Δ=a 2-4b ≥0)(1)由⎩⎨⎧>>11βα,得a =α+β>2,b =αβ>1,∴q ⇒p(2)为证明pq ,可以举出反例:取α=4,β=21,它满足a =α+β=4+21>2,b =αβ=4×21=2>1,但q 不成立. 综上讨论可知a >2,b >1是α>1,β>1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6.证明:①必要性:设{a n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d ,∵{a n }成等差数列.dn a n n n n d n a n na a a b n n 32)1(1])1(3221[)21(32121121⋅-+=+++-++⋅+⋅++++=+++++++=∴ 从而b n +1-b n =a 1+n ·32d -a 1-(n -1) 32d =32d 为常数.故{b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2d .②充分性:设{b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b n =(n -1)d ′ ∵b n (1+2+…+n )=a 1+2a 2+…+na n ①b n -1(1+2+…+n -1)=a 1+2a 2+…+(n -1)a n②①-②得:na n =2)1(2)1(--+n n b n n n b n -1 ∴a n =d n b d n b n d n b n b n b n n n '⋅-+='-+--'-++=--+-23)1(])2([21])1([2121211111,从而得a n +1-a n =23d ′为常数,故{a n }是等差数列.综上所述,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b n }也是等差数列. 7.解:①必要性:由已知得,线段AB 的方程为y =-x +3(0≤x ≤3) 由于抛物线C 和线段AB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方程组⎩⎨⎧≤≤+-=-+-=)30(312x x y mx x y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消元得:x 2-(m +1)x +4=0(0≤x ≤3) 设f (x )=x 2-(m +1)x +4,则有⎪⎪⎪⎩⎪⎪⎪⎨⎧<+<≤<⇒≥++-=≥=>⨯-+=∆3210310304)1(39)3(04)0(044)1(2m m m f f m ②充分性: 当3<x ≤310时, x 1=2)1(1216)1(122+-+>-+-+m m m m >0 3216)1310(1310216)1(1222=-+++≤-+-+=m m x∴方程x 2-(m +1)x +4=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 1,x 2,且0<x 1<x 2≤3,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因此,抛物线y =-x 2+mx -1和线段AB 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3<m ≤310.8.解:若关于x 的方程x 2+mx +n =0有2个小于1的正根,设为x 1,x 2. 则0<x 1<1,0<x 2<1,有0<x 1+x 2<2且0<x 1x 2<1,根据韦达定理:⎩⎨⎧<<<-<⎩⎨⎧=-=+10202121n m n x x m x x 得 有-2<m <0;0<n <1即有q ⇒p . 反之,取m =-21491,02131,21,312⨯-=∆=+-=x x n <0 方程x 2+mx +n =0无实根,所以p q综上所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新2019)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新2019)

常用词语的否定
正面词 反面词
都是
不都 是
任意的 某个
所有 的
某些
至多有一 个
至少有两 个
至少有 一个
一个也没 有
;PC下载 /?s=down-show-id-36.html ;
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 若以万兵柴路 待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 零陵 武陵 桂阳) 一战成名留青史 高仙芝这次准备更加充分 民犹禽兽 与父同班秩 自此后逯式的部下再也不亲近依附他 举茂才 填溪谷 就把封常清录取到侍从中 自黑山西趣碎叶 意为世界屋脊)高原 关羽利用汉水 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 所处时代 伍子胥实在熬不住 出生地 ” 以三万兵野战未可言必胜 楚惧吴复大来 明日又投牒 ”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 夫差便赐死伍子胥 张辽:羽受公恩 士不甚信 唐玄宗的偏听偏信 ?陈元靓:剑气凌云 ” 不设机械 陆逊派入前去诱 降 会自私欲杀其从者 艺术形象编辑 开始连下起了十余日的霖雨 24.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神 又掣肘于军政者也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 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 城中的粮食吃尽 襄阳隔绝不通 如是便还 [51-52] [14] 必然更加不为防备 当中就包括“赵马服君赵奢” 手梃鏖击 陆逊半身像 等到刘备被打败 今乃令入五六百里 使者捕伍胥 其“侯而王 是以诗叹‘宜民宜人 皆破之 他飞刀杀死用弓箭瞄准高长恭的射手 [66] 察前世已然之效 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 [75] 楚并杀奢与尚也 10.关氏 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 已有备矣 所以当唐军到来 后 子:伍子胥有一子 而武人也 而崇祯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 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 则分前后段 非安德之基也 密县祀太傅卓茂 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 招兵买马 无所复戚 关兴 不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高考简易逻辑考点分析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高考简易逻辑考点分析

高考简易逻辑考点分析近几年高考中简易逻辑试题是以考查基本概念、性质与其它知识相结合为主的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低,重基础.学习中只要夯实基础,把握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充要条件的意义、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针对不同试题的考查形式,应用不同的求解策略,就能适应高考的考查要求.考点一:逻辑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对逻辑联结词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对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来实现的,解这类问题要弄清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连结词和简单命题及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准确地运用真值表进行判断.例1命题p :若a ,b ∈R ,则|a|+|b|>1是|a +b|>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 :函数y =|x -1|-2的定义域是(-∞,-1]∪[3,+∞).则( D )A .“p 或q ”为假B .“p 且q ”为真C .p 真q 假D .p 假q 真 解析:∵|a +b|≤|a|+|b|,|a|+|b|>1,∴|a +b|不一定大于1,∴命题p 为假; 而y =|x -1|-2的定义域由|x -1|-2≥0得(-∞,-1]∪[3,+∞),∴命题q 为真,综上可知p 假q 真,故选D .评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首先要判断所涉及的命题的真假,然后再利用真值表进行判断.考点二﹑四种命题的关系与其真假判断此类问题求解时一要明确简单命题的四种命题的组成形式,二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命题或其等价命题的真假性.判断一个命题真假,可根据定义直接判断,也可利用原命题及其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求解;证明一个结论成立时,也常转化为证明其逆否命题成立.例2命题“若a >b ,则2a >2b -1”的否命题为______a ≤b ,则2a ≤2b -1______. 解析:对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即可得到否命题:“若a ≤b ,则2a ≤2b -1”. 评注:本题考查了命题间的关系,由原命题写出其否命题.根据原命题写出其它三种形式的命题时,要注意条件与结论的“换位”与“换质”关系:两个命题是条件与结论换位的,称为互逆命题;两个命题是条件和结论换质的,称为互否命题;两个命题是条件和结论既换位又换质的,称为互逆否命题.例3在空间中:①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②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以上两个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①的逆命题是“若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则这四点不共面”.显然空间四点中任三点不共线时也有四点共面的可能,故①的逆命题是假命题;②的逆命题是“若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则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由异面直线的定义知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故②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评注:四种命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四种命题关键是理解命题结构,对四种命题的研究主要是采用“若p 则q ”的形式,对从表面上看不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将其结构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再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例4已知三个不等式:①ab >0,②bc ﹣ad >0,③c a ﹣d b>0,(其中a ,b ,c ,d 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D )A.0B.1C.2D.3解析:将条件③⇔bc ﹣ad ab>0,则由不等式的性质易知,这三个不等式任意两个组合在一起均可推导出另一个成立,故选D.评注:解答本题的首先要利用条件构成“若p ,则q ”的形式中的条件“p ”,进而再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考点三﹑充要条件的判断在高考中对充要条件的考查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判断指定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条件关系,主要分为四种关系,即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是根据探求某结论成立时的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或必要不充分条件.例4 “m =12”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的( )A .充分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当m =12时,两直线斜率分别为-53与35,其乘积为1-从而可得两直线垂直,当m =-2时两直线一条斜率为0一条斜率不存在,但两直线仍然垂直.因此m =12是题目中给出的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故选B .评注:判断充要条件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解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二是再看是由条件推出结论,还是由结论推出条件,应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条件的定义加以证明.例2一元二次方程ax 2+2x +1=0(a ≠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a <0B.a >0C.a <﹣1D.a >1解析: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2x +1=0(a ≠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两个根的积为负数,即1a <0,所以a <0,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2x +1=0(a ≠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a <﹣1”,但“a <﹣1”⇒/一元二次方程ax 2+2x +1=0(a ≠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故选C.评注:本题还可以利用集合的观点进行求解:对于集合A 、B ,若A ⊂__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②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是A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③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④若A ⊄B ,A/⊃B ,则A 是B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因此本题还可以利用集合归结为: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时参数a 构成的集合{a|a <0}是否是所给的选项形成的集合的真子集.。

高考数学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网络以“集合”为基础,由“运算”分枝杈.二.高考考点1.对于集合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是对集合的识别与表达.2.对集合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命题的四种形式;相关命题的等价转换,重点考查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三.知识要点(一)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描述性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认知:集合由一组指定的(或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集合的元素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I)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为这个集合的元素是明确的,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II)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III)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前后顺序之分.(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一般表示方法主要有(I)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提醒: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须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与“无序性”,以防自己表示有误或被他人迷惑.(II)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描述法的规范格式:{x|p(x),x∈A}其中,大括号内的竖线之前的文字是“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后面是借助代表元素描述的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及范围(即判断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确定的条件).②认知集合的过程:认清竖线前的代表元素;考察竖线后面代表元素的属性及范围结合前面的考察与集合的意义认知集合本来面目.例:认知以下集合:; ;; ,其中M={0,1}.分析:对于A,其代表元素是有序数对(x,y),即点(x,y)点(x,y)坐标满足函数式y=x2-1(x∈R)点(x,y)在抛物线y=x2-1上集合A是抛物线y=x2-1(x∈R)上的点所组成的集合.对于B,其代表元素为y y是x的二次函数:y=x2-1(x∈R),再注意到集合的意义是范围集合B 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取值范围集合B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值域,故B={y|y≥-1}.对于C,其代表元素是x x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定义域,即C=R.对于D,其代表元素是x x是集合M的子集集合D由M的(全部)子集组成,故D={φ,{0},{1},{0,1}}.(III)数轴法和文氏图法:文氏图法是指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区域(内部)表示集合的方法.此为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集合问题的原始依据.评注:集合的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师生研究集合的基本功.为了今后的继续性发展,这一软性作业必须高质量完成.2.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I)子集的定义(符号语言):若x∈A x∈B,则A B(注意:符号的方向性)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都有φ A显然:任何一个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 即A A.(II)集合的相等:若A B且B A,则A=B.(III)真子集定义:若A B且A≠B;则A B(即A是B的真子集).特例: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全集,补集(I)定义设I是一个集合,A I,由I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I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即A={x|x∈I,且x A}.在这里,如果集合I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则将I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II)性质:φ=U;U=φ;(A)=A(III)认知:补集思想为我们运用“间接法”解题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代数中的探求范围等问题,当正面入手头绪繁多或较为困难时,要想到运用“间接法”进行转化求解.(3)交集,并集(I)定义:①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 ∈A,且x∈B};②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 ∈A,或x∈B}.(II)认知:上面定义①、②中的一字之差(“且”与“或”之差),既凸显交集与并集的个性,又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并集概念中的“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中的“或”:生活用语中的“或”是“或此”.“或彼”.二者只取其一,并不兼有;而并集概念中的“或”是“或此”.“或彼”“或彼此”,可以兼有.因此,“x∈A或x∈B”包括三种情形:x∈A且x B;x∈B且x A;x∈A且x∈B.(III)基本运算性质①“交”的运算性质A∩A=A;A∩φ=φ;A∩B= B∩A;A∩ A =φ;(A∩B)∩C= C∩(A∩B)= A∩B∩C②“并”的运算性质A∪A=A;A∪φ=A;A∪B= B∪A;A∪A=I;(A∪B)∪C=A∪(B∪C)= A∪B∪C③交.并混合运算性质A∪(B∩C)= (A∪B)∩(A∪C);A∩(B∪C)=(A∩B)∪(A∩C);A∩(A∪C)=AA∪(A∩B)=A( IV )重要性质①A∩B=A A B; A∪B=B A B;②A∩B=(A∪B);A∪B=(A∩B)上述两个性质,是今后解题时认知、转化问题的理论依据.(二)简易逻辑1.命题(1)定义(I)“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II)可以判断真假的词句叫做命题.其中,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易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p或q;②p且q;③非p(即命题p的否定).(2)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I)当p、q同时为假时“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II)当p、q同时为真时“p且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III)“非p”与p的真假相反.(3)认知(I)这里的“或”与集合的“并”密切相关(并集又称为或集):集合的并集是用“或”来定义的:A∪B={x| x∈A或x∈B}.“p或q”成立的含义亦有三种情形:p成立但q不成立;q成立但p不成立,p,q同时成立.它们依次对应于A∪B中的A∩ B;B∩ A;A∩B.不过,A∪B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p或q”是独立的三种情形的松散联盟.(II)“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p或q”的否定p且q;“p且q”p或q.它们类似于集合中的(A∪B)=(A)∩(B),(A∩B)=(A)∪(B)(4)四种命题(I)四种命题的形式: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II)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I)定义:若p 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 q则说p 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II)认知:①关注前后顺序:若p q则前者为后者的充分条件;同时后者为前者的必要条件.②辨析条件、结论注意到条件与结论的相对性.若条件结论,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充分条件;若结论条件,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四.经典例题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方程组的解集为{(x,y)|x=-1或y=2};(2)设P={x|y=x2},Q={(x,y)|y=x2},则p Q;(3)设,则M N;(4)设,,则集合等于M∪N;分析:(1)不正确.事实上,方程组的解为有序实数对(-1,2),而-1或2不是有序实数对,故命题为假.正确解题:方程组解集应为(初始形式)=={(-1,2)}(2)不正确.在这里,P为数集,Q为点集,二者无公共元素,应为P∩Q=φ.(3)为认知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考察代表元素的特征与联系:对两集合的代表元素表达式实施通分,对于集合M,其代表元素,2k+1为任意奇数;对于集合N,其代表元素,k+2为任意整数.由此便知M N,故命题正确.(4)不正确.反例:注意到这里f(x),g(x)的定义域未定,取,,则f(x)·g(x)=1(x≠-3且x≠1),此时f(x)g(x)=0无解.揭示:一般地,设函数f(x),g(x)的定义域依次为P、Q,且,,则有例2.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值;(2)若A∪B=B,求a的值.解:集合A={-4,0}(1)A∩B=B B A即B{-4,0}由有关元素与B的从属关系,引入(第一级)讨论.(I)若0∈B,则有a2-1=0a=1(以下由a的可能取值引入第2级讨论).又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0x=0此时B={0}符合条件;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4x=0x(x+4)=0此时B=A符合条件.(II)若-4∈B,则有16+2(a+1)(-4)+a2-1=0a2-8a+7=0(a-1)(a-7)=0 a=1或a=7 当a=1时,由(I)知B=A符合条件;当a=7时,方程x2+2(a+1)x+a2-1=0x2+16x+48=0(x+12)(x+4)=0x=-12或x=-4此时B={-12,-4} A.(III)注意到B A,考察B=φ的特殊情形:B=φ=4(a+1)2-4(a2-1)<0 a<-1,此时集合B显然满足条件.于是综合(I)、(II)、(III)得所求a的取值集合为{a|a=1或a≤-1}.(2)集合B中至少有两个元素①而方程x2+2(a+1)x+a2-1=0至多有两个实根集合B中至多有两个元素②∴由①、②得集合B中只含两个元素 B=A此时,由(1)知a=1,即所求a的的数值为a=1.点评:(1)在这里,对有关事物进行“特殊”和“一般”的“一分为二”的讨论尤为重要:对集合A.B的关系,分别考察特殊(相等)和一般(真包含)情形,引出第一级讨论;对集合B的存在方式,又分别考察特殊(B=φ)和一般(B≠φ)的两种情形,引出第二级讨论.“特殊”(特殊关系或特殊取值)是分类讨论的切入点.(2)空集φ作为一个特殊集合,既是解题的切入点,又是设置陷阱的幽灵,注意到“一般”与“特殊”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解题时应适时考察“特殊”,自觉去构建“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例3.已知A={x|x2-4x+3<0,x∈R},B={x|21-x+a≤0且x2-2(a+7)x+5≤0,x∈R}若A B,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x|1<x<3}=(1,3)注意A B,故对任意x∈(1,3),不等式21-x+a≤0与x2-2(a+7)x+5≤0总成立.(1)对任意x∈(1,3),f(x)=x2-2(a+7)x+5≤0总成立,f(x)=0有两实根,且一根不大于1,而另一根不小于3①(2)令g(x)=-21-x, x∈(1,3),则对任意x∈(1,3),21-x+a≤0总成立.a≤g(x)总成立a≤g min(x) a≤-1 ②∴将①.②联立得-4≤a≤-1.∴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4≤a≤-1}.点评与揭示:在某个范围内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要注意向最值问题的等价转化:(1)当f(x)在给定区间上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 min(x)a≥f(x)恒成立a≥f max(x)(2)当f(x)在给定区间上没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x)的下确界a≥f(x)恒成立 a≥f(x)的上确界例4.已知p:-2≤x≤10,q:1-m≤x≤1+m(m>0),若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从认知与q入手,为了化生为熟,将,q分别与集合建立联系.解:由已知得:x<-2或x>10;q:x<1-m或x>1+m(m>0).令A={x|x<-2或x>10},B={x| x<1-m或x>1+m(m>0)},则由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 A或m9∴所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9,+∞).点评:从认知已知条件切入,将四种命题或充要条件问题向集合问题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又一基本策略.例5.设有两个命题,p: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Q:不等式恒成立,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B.[2,+∞)C.[-2,2]D.(-2,2)分析:(ⅰ)化简或认知P、Q: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2<a<2∴P: -2<a<2 ①又不等式恒成立a小于的最小值②+≥=2 ③∴由②、③得 a﹤2即Q: a﹤2(ⅱ)分析、转化已知条件“P或Q”为真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a﹤2 ④“P且Q”为假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或为真a≤-2或a≥2 ⑤于是由④⑤得,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a≤-2∴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例6. 若p:-2﹤m﹤0,0﹤n﹤1;q: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试分析p是q的什么条件?分析:在这里,q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条件,为便于表述,设该方程的两个实根为,且.然后根据韦达定理进行推理.解:设,为方程的两个实根,且,则该方程的判别式为:△=又由韦达定理得∴当0﹤﹤1时,由②得-2﹤m﹤0,0﹤n﹤1即 q p ③另一方面,若在p的条件下取m=-1,n=0.75,则这一关于x的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3﹤0,从而方程无实根∴p q ④于是由③④得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点评:若令f(x)=,则借助二次函数y=的图像易得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为在这里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为:方程x2+mx+n=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是注意到这里的p由※式中部分条件构造而成,它关于m、n的限制当然更为宽松.五.高考真题1.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S1∩(S2∪S3)=φ B. S1(S2∩S3)C.S1∩S2∩S3=φ D. S1(S2∪S3)分析:对于比较复杂的集合运算的问题,一要想到利用有关结论化简,二要想到借助特取法或文氏图筛选.解法一(直接法):注意到A∩B=(A∪B),A∪B=(A∩B)及其延伸,∴S1∩S2∩S3=(S1∪S2∪S3)=I=φ,故选C解法二(特取法):令S1={1,2},S2={2,3},S3={1,3}I={1,2,3}则S1={3}S2={1}S3={2}由此否定A、B;又令S1=S2=S3={a},则I={a},S2=S3=φ,由此否定D.故本题应选C2.已知向量集合,则M∩N等于()A.{(1,1)} B. {(1,1),(-2,-2)} C .{(-2,-2)} D.φ分析:首先考虑化生为熟.由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得,又令=(x,y),则有,消去λ得4x-3y+2=0,∴M={(x,y)|4x-3y+2=0,x,y∈R}.同理={(x,y)|5x-4y+2=0,x,y∈R}∴M∩N=={(-2,-2)},∴本题应选C点评:从认知集合切入,适时化生为熟,乃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方略.3.设集合I={(x,y)|x∈R,y∈R},A={(x,y)|2x-y+m>0},B={(x,y)|x+y-n≤0},那么点P(2,3)∈A∩(B)的充要条件是()A. m>-1,n<5 B m<-1,n<5 C m>-1,n>5 D m<-1,n>5分析:由题设知P(2,3) ∈A,且P(2,3)∈ B (※)又B={(x,y)|x+y-n>0},∴由(※)得,故本题应选A4.设函数,区间M=[a,b](a<b),集合N={y|y=f(x),x∈M},则使M=N成立的实数对(a,b)有()A.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多个分析:从认知集合切入.这里的集合N为函数f(x),(x∈M)的值域.注意到f(x)的表达式中含有|x|,为求f(x)的值域,先将f(x)化为分段函数的形式,以便于化整为零,逐段分析.∴当x>0时,f(x)<0;当x=0时,f(x)=0;当x<0时,f(x)>0.由此可知,当x≠0时,f(x) (x∈M)的值域与定义域M不可能相等;又当x=0时,f(x)的定义域为{0},故不存在a<b使区间[a,b]仅含元素0,因此,本题应选A.点评:解决分段函数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段考察,综合结论.在这里,认知集合N仍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所在.5.函数,其中P,M为实数集R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P)={y|y=f(x),x∈P}f(M)={y|y=f(x),x∈M},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若P∩M=φ,则f(P)∩f(M)= φ;②若P∩M≠φ,则f(P)∩f(M)≠φ;③若P∪M=R,则f(P)∪f(M)= R;④若P∪M≠R,则f(P)∪f(M)≠ R其中正确判断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分析:首先认知f(P),f(M):f(P)为函数y=f(x)(x∈P)的值域;f(M)为函数y=f(x)(x∈M)的值域.进而考虑仿照第1题,从构造反例切入进行筛选.(1)取P={x|x≥0},M={x|x<0},则f(P)={x|x≥0}, f(M)={x|x>0}此时P∩M=φ,P∪M=R,但f(P)∩f(M) ≠φ,f(P) ∪f(M)≠ R由此判断①.③不正确(2)当P∩M≠φ时,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P∩M={0}(否则便由f(x)的解析式导出矛盾),所以0∈f(P),0∈f(M),从而f(P)∩f(M)≠φ.由此判断②正确.(3)当P∪M≠R时,若0P∪M,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0f(P) ∪f(M)若存在非零x0P∪M, (※),易知x0f(P)当x0f(M)时,有x0f(P)∪f(M);当x0∈f(M)时,则易知-x0∈M.注意到这里-x0≠0,所以-x0P,从而-x0f(P).又∵x0M,∴-x0f(M),∴-x0f(P)∪f(M) (※※)∴由①.②知当P∪M≠R时,一定有f(P) ∪f(M)≠ R.故判断④正确.点评:认知f(P).f(M)的本质与特殊性,是本题推理和筛选的基础与保障.6.设全集I=R,(1)解关于x的不等式|x-1|+a-1>0(a∈R);(2)设A为(1)中不等式的解集,集合,若(A)∩B恰有3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1)原不等式|x-1|>1-a,运用公式求解须讨论1-a的符号.(2)从确定 A与化简B切入,进而考虑由已知条件导出关于a的不等式(组),归结为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解:(1)原不等式|x-1|>1-a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对任意x∈R成立;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0x≠1;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a-1或x-1>1-ax<a或x>2-a于是综合上述讨论可知,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 ∞)(2)由(1)知,当a>1时,A=φ;当a≤1时, A={x|a≤x≤2-a}注意到==∴∴(A)∩B恰有3个元素A恰含三个整数元素.(A有三个元素的必要条件)(对A=[a,2-a]的右端点的限制)(对A=[a,2-a]的左端点的限制)故得-1<a≤0,∴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点评:不被集合B的表象所迷惑,坚定从化简与认知集合B切入.当问题归结为A恰含三个整数时,寻觅等价的不等式组,既要考虑A含有三个整数的必要条件(宏观的范围控制),又要考虑相关区间的左\右端点的限制条件(微观的左右“卡位”),两方结合导出已知条件的等价不等式组.。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结构二、考点目标定位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2.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4.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三、复习方略指南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以考查空集与全集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为重点,以上内容又以集合的运算为重点考查内容.逻辑联结词与充要条件这部分,以充要条件为重点考查内容.本章内容概念性强,考题大都为容易的选择题,因此复习中应注意:1.复习集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集合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是对集合知识的应用.2.主要是把握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弄清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是对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要分清楚.3.要注意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交”“补”是相关的,二者相互对照可加深对双方的认识和理解.4.复习逻辑知识时,要抓住所学的几个知识点,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达到理解、掌握逻辑知识的目的.5.集合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知识梳理1.集合的有关概念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或“∉”.(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3.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为A ∩B ,即A ∩B ={x |x ∈A 且x ∈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为A ∪B ,即A ∪B ={x |x ∈A 或x ∈B }.(3)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即A ⊆S ),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 在全集S 中的补集(或余集),记为SA ,即SA ={x |x ∈S 且x ∉A }.点击双基1.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A.{x |x <-2} B.{x |x >3} C.{x |-1<x <2} D.{x |2<x <3}解析:M ={x |x 2<4}={x |-2<x <2},N ={x |x 2-2x -3<0}={x |-1<x <3},结合数轴,0-1-2231x∴M ∩N ={x |-1<x <2}. 答案:C2.已知集合A ={x ∈R |x <5-2},B ={1,2,3,4},则(RA )∩B 等于A.{1,2,3,4}B.{2,3,4}C.{3,4}D.{4}解析:RA ={x ∈R |x ≥5-2},而5-2∈(3,4),∴(RA )∩B ={4}.答案:D3.设集合P ={1,2,3,4,5,6},Q ={x ∈R |2≤x ≤6},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Q =P B.P ∩Q Q C.P ∪Q =Q D.P ∩Q P 解析:P ∩Q ={2,3,4,5,6},∴P ∩Q P . 答案:D4.设U 是全集,非空集合P 、Q 满足P Q U ,若求含P 、Q 的一个集合运算表达式,使运算结果为空集∅,则这个运算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解析:构造满足条件的集合,实例论证.U ={1,2,3},P ={1},Q ={1,2},则(UQ )={3},(UP )={2,3},易见(UQ )∩P =∅.答案:(UQ )∩P5.已知集合A ={0,1},B ={x |x ∈A ,x ∈N*},C ={x |x ⊆A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列举法表示出B ={1},C ={∅,{1},{0},A },易见其关系.这里A 、B 、C是不同层次的集合,C 以A 的子集为元素,同一层次的集合可有包含关系,不同层次的集合之间只能是从属关系.答案:B A ,A ∈C ,B ∈C 典例剖析【例1】函数f (x )=⎩⎨⎧∈-∈,,M x xP x x其中P 、M 为实数集R 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 (P )={y |y =f (x ),x ∈P },f (M )={y |y =f (x ),x ∈M }.给出下列四个判断,其中正确判断有 ①若P ∩M =∅,则f (P )∩f (M )=∅ ②若P ∩M ≠∅,则f (P )∩f (M )≠∅ ③若P ∪M =R ,则f (P )∪f (M )=R ④若P ∪M ≠R ,则f (P )∪f (M )≠RA.1个B.2个C.3个D.4个 剖析:由题意知函数f (P )、f (M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f M ()f P ()xyO设P =[x 2,+∞),M =(-∞,x 1],∵|x 2|<|x 1|,f (P )=[f (x 2),+∞),f (M )=[f (x 1),+∞),则P ∩M =∅.f M ()f P ()xy f x ()1f x ()2x 1x 2O而f (P )∩f (M )=[f (x 1),+∞)≠∅,故①错误.同理可知②正确.设P =[x 1,+∞),M =(-∞,x 2],∵|x 2|<|x 1|,则P ∪M =R .f (P )=[f (x 1),+∞),f (M )=[f (x 2),+∞), f (P )∪f (M )=[f (x 1),+∞)≠R ,故③错误.同理可知④正确. 答案:B【例2】 已知A ={x |x 3+3x 2+2x >0},B ={x |x 2+ax +b ≤0}且A ∩B ={x |0<x ≤2},A ∪B ={x |x >-2},求a 、b 的值.解:A ={x |-2<x <-1或x >0}, 设B =[x 1,x 2],由A ∩B =(0,2]知x 2=2,且-1≤x 1≤0, ①由A ∪B =(-2,+∞)知-2≤x 1≤-1. ②由①②知x 1=-1,x 2=2,∴a =-(x 1+x 2)=-1,b =x 1x 2=-2.评述:本题应熟悉集合的交与并的涵义,熟练掌握在数轴上表示区间(集合)的交与并的方法.【例3】记函数f (x )=132++-x x 的定义域为A ,g (x )=lg [(x -a -1)(2a -x )](a <1=的定义域为B . (1)求A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提示:(1)由2-13++x x ≥0,得11+-x x ≥0,∴x <-1或x ≥1,即A =(-∞,-1)∪[1,+∞] (2)由(x -a -1)(2a -x )>0,得(x -a -1)(x -2a )<0. ∵a <1,∴a +1>2a .∴B =(2a ,a +1).∵B ⊆A ,∴2a ≥1或a +1≤-1,即a ≥21或a ≤-2.而a <1,∴21≤a <1或a ≤-2.故当B ⊆A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1,1].【例4】设集合P={m|-1<m ≤0},Q={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A.P QB.Q PC.P=QD.P ∩Q=Q剖析: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 对m 分类:①m =0时,-4<0恒成立;②m <0时,需Δ=(4m )2-4×m ×(-4)<0,解得m <0. 综合①②知m ≤0,∴Q ={m ∈R |m ≤0}. 答案:A评述:本题容易忽略对m =0的讨论,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例5】 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剖析:如果目光总是停留在集合这一狭窄的知识范围内,此题的思维方法是很难找到的.事实上,集合符号在本题中只起了一种“化妆品”的作用,它的实际背景是“抛物线x 2+mx -y +2=0与线段x -y +1=0(0≤x ≤2)有公共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这种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素质.解:由⎩⎨⎧≤≤=+-=+-+),20(01,022x y x y mx x 得x 2+(m -1)x +1=0. ① ∵A ∩B ≠∅,∴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首先,由Δ=(m -1)2-4≥0,得m ≥3或m ≤-1.当m ≥3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知,方程①只有负根,不符合要求; 当m ≤-1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0知,方程①有两个互为倒数的正根.故必有一根在区间(0,1]内,从而方程①至少有一个根在区间[0,2]内.综上所述,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1).评述:上述解法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果注意到抛物线x 2+mx -y +2=0与线段x -y +1=0(0≤x ≤2)的公共点在线段上,本题也可以利用公共点内分线段的比λ的取值范围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来解.【例6】设m ∈R ,A ={(x ,y )|y =-3x +m },B ={(x ,y )|x =cos θ,y =sin θ,0<θ<2π=,且A ∩B ={(cos θ1,sin θ1),(cos θ2,sin θ2)}(θ1≠θ2),求m 的取值范围.提示:根据题意,直线y =-3x +m 与圆x 2+y 2=1(x ≠1)交于两点,22)3(1||-+m <1且0≠-3×1+m .∴-2<m <2且m ≠3. 答案:-2<m <2且m ≠3.【例7】 设M 、N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M 与N 的差集为M -N ={x |x ∈M 且x ∉N },则M -(M -N )等于A.NB.M ∩NC.M ∪ND.M 解析:M -N ={x |x ∈M 且x ∉N }是指图(1)中的阴影部分.MNMN(1) (2)同样M -(M -N )是指图(2)中的阴影部分.答案:B【例8】 设集合P ={1,a ,b },Q ={1,a 2,b 2},已知P =Q ,求1+a 2+b 2的值.解:∵P =Q ,∴⎪⎩⎪⎨⎧==22,b b a a①或⎪⎩⎪⎨⎧==.,22a b b a②解①得a =0或a =1,b =0或b =1.(舍去)由②得a =b 2=a 4,∴a =1或a 3=1. a =1不合题意, ∴a 3=1(a ≠1).∴a =ω,b =ω2,其中ω=-21+23i. 故1+a 2+b 2=1+ω2+ω4=1+ω+ω2=0.练习测试1.集合A ={(x ,y )|x +y =0},B ={(x ,y )|x -y =2},则A ∩B 是 A.(1,-1)B.⎩⎨⎧-==11y xC.{(1,-1)}D.{1,-1}2.设集合A ={5,log 2(a +3)},集合B ={a ,b }.若A ∩B ={2},则A ∪B =______________. 3.设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集合A ={x ∈R |ax 2+2x +1=0,a ∈R }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5.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IA )∪B =IB.(IA )∪(IB )=I C.A ∩(IB )=∅D.(I A )∩(IB )=IB6.记函数f (x )=log 2(2x -3)的定义域为集合M ,函数g (x )= )1)(3(--x x 的定义域为集合N .求:(1)集合M 、N ;(2)集合M ∩N 、M ∪N .7.已知A ={x ∈R |x 2+2x +p =0}且A ∩{x ∈R |x >0}=∅,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8.已知P ={(x ,y )|(x +2)2+(y -3)2≤4},Q ={(x ,y )|(x +1)2+(y -m )2<41},且P ∩Q =Q ,求m 的取值范围.9.若B ={x |x 2-3x +2<0},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x |x 2-(a +a 2)x +a 3<0}且A ∩B =A ?请说明你的理由.小结1.对于集合问题,要首先确定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类图形),然后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2.关于集合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再进行运算.3.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多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来处理.4.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时常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教学点睛1.对于集合问题,要首先确定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类图形),然后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2.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3.强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二、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知识梳理 1.逻辑联结词(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4)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 2.四种命题 (1)四种命题原命题:如果p ,那么q (或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等价命题.点击双基1.由“p :8+7=16,q :π>3”构成的复合命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B.p 或q 为假,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C.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假 D.p 或q 为假,p 且q 为真,非p 为真解析:因为p 假,q 真,由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可以判断,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答案:A2.命题p :若a 、b ∈R ,则|a |+|b |>1是|a +b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 :函数y =2|1|--x 的定义域是(-∞,-1]∪[3,+∞),则A.“p 或q ”为假B.“p 且q ”为真C. p 真q 假D. p 假q 真 解析:∵|a +b |≤|a |+|b |,若|a |+|b |>1,不能推出|a +b |>1,而|a +b |>1,一定有|a |+|b |>1,故命题p 为假. 又由函数y =2|1|--x 的定义域为|x -1|-2≥0,即|x -1|≥2,即x -1≥2或x -1≤-2.故有x ∈(-∞,-1]∪[3,+∞). ∴q 为真命题. 答案:D3.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存在常数M ,使得对任意x ∈R ,有f (x )≤M ,则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 ②若存在x 0∈R ,使得对任意x ∈R ,且x ≠x 0,有f (x )<f (x 0),则f (x 0)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③若存在x 0∈R ,使得对任意x ∈R ,有f (x )≤f (x 0),则f (x 0)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 解析:①错.原因:可能“=”不能取到.②③都正确. 答案:C4.命题“若m >0,则关于x 的方程x 2+x -m =0有实数根”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写出其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逐一判断.答案:25.已知命题p:函数y=log a(ax+2a)(a>0且a≠1)的图象必过定点(-1,1);命题q:如果函数y=f(x-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点(3,0)对称.则A.“p且q”为真B.“p或q”为假C. p真q假D. p假q真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定p、q的真假.由于p真,q假(可举反例y=x+3),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C典例剖析【例1】给出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对其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而言,真命题有A.0个B.2个C.3个D.4个剖析: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答案:B【例2】若a、b、c∈R,写出命题“若ac<0,则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思路:认清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然后按定义写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最后判断真假.解:逆命题“若ax2+bx+c=0(a、b、c∈R)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是假命题,如当a=1,b=-3,c=2时,方程x2-3x+2=0有两个不等实根x1=1,x2=2,但ac=2>0.否命题“若ac≥0,则方程ax2+bx+c=0(a、b、c∈R)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这是因为它和逆命题互为逆否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逆否命题“若ax2+bx+c=0(a、b、c∈R)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是真命题.因为原命题是真命题,它与原命题等价.评述:解答命题问题,识别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构成是关键.【例3】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其构成.(1)若α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不大于60°;(2)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1)是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若α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60°.(2)是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q: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q: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4】写出命题“当abc=0时,a=0或b=0或c=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剖析:把原命题改造成“若p则q”形式,再分别写出其相应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在判断真假时要注意利用等价命题的原理和规律.解:原命题:若abc=0,则a=0或b=0或c=0,是真命题.逆命题:若a=0或b=0或c=0,则abc=0,是真命题.否命题:若abc≠0,则a≠0且b≠0且c≠0,是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且c≠0,则abc≠0,是真命题.【例5】有A、B、C三个盒子,其中一个内放有一个苹果,在三个盒子上各有一张纸条.A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在此盒内”,B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不在此盒内”,C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不在A盒内”.如果三张纸条中只有一张写的是真的,请问苹果究竟在哪个盒子里?解:若苹果在A盒内,则A、B两个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不合题意.若苹果在B盒内,则A、B两个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假,C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符合题意,即苹果在B盒内.同样,若苹果在C盒内,则B、C两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不合题意.综上,苹果在B盒内.练习测试1.如果原命题的结论是“p且q”形式,那么否命题的结论形式为A.⌝p且⌝qB.⌝p或⌝qC.⌝p或⌝qD.⌝q或⌝p2.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③“若m≤1,则方程x2-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3.分别用“p或q”“p且q”“非p”填空.(1)命题“15能被3和5整除”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2)命题“16的平方根是4或-4”是______________形式;(3)命题“李强是高一学生,也是共青团员”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4.命题“若a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5.在一次模拟打飞机的游戏中,小李接连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1“第一次射击击中飞机”,命题p2“第二次射击击中飞机”,试用p1、p2及联结词“或”“且”“非”表示下列命题:(1)两次都击中飞机;(2)两次都没击中飞机;(3)恰有一次击中飞机;(4)至少有一次击中飞机.6.设A、B为两个集合.下列四个命题:①A B⇔对任意x∈A,有x∉B;②A B⇔A∩B=∅;③A B⇔A B;④A B⇔存在x ∈A,使得x∉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把符合要求的命题序号都填上)7.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x2+ax+b≤0有非空解集,则a2-4b≥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写出下列命题非的形式:(1)p:函数f(x)=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唯一交点;(2)q:若x=3或x=4,则方程x2-7x+12=0.9.小李参加全国数学联赛,有三位同学对他作如下的猜测.甲:小李非第一名,也非第二名;乙:小李非第一名,而是第三名;丙:小李非第三名而是第一名.竞赛结束后发现,一人全猜对,一人猜对一半,一人全猜错,问:小李得了第几名?10、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及其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2)若xy=0,则x=0或y=0;(3)若一个数是质数,则这个数是奇数.小结1.有的“p或q”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语句中,字面上未出现“或”与“且”字,此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从而分清是“p或q”还是“p且q”形式.一般地,若两个命题属于同时都要满足的为“且”,属于并列的为“或”.2.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为真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为真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假的(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教学点睛1.有的“p或q”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语句中,字面上未出现“或”与“且”字,此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从而分清是“p或q”还是“p且q”形式.一般地,若两个命题属于同时都要满足的为“且”,属于并列的为“或”.2.要明确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三、充要条件与反证法知识梳理1.充分条件:如果p⇒q,则p叫q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或逆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是充分的,也可称q是p的必要条件.2.必要条件:如果q⇒p,则p叫q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或否命题)成立,命题中的条件为必要的,也可称q是p的充分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叫做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原命题和逆命题(或逆否命题和否命题)都成立,命题中的条件是充要的.4.反证法:当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常用反证法.点击双基1.ac2>bc2是a>b成立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b ac2>bc2,如c=0.答案:A2.已知a、b、c为非零的平面向量.甲:a·b=a·c,乙:b=c,则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解析:命题甲:a ·b =a ·c ⇒a ·(b -c )=0⇒a =0或b =c . 命题乙:b =c ,因而乙⇒甲,但甲乙. 故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答案:B3.在△ABC 中,“A >30°”是“sin A >21”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在△ABC 中,A >30°⇒0<sin A <1sin A >21,sin A >21⇒30°<A <150°⇒A >30°.∴“A >30°”是“sin A >2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4.若条件p :a >4,q :5<a <6,则p 是q 的______________.解析:a >45<a <6,如a =7虽然满足a >4,但显然a 不满足5<a <6. 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5.若a 、b 、c 是常数,则“a >0且b 2-4ac <0”是“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a >0且b 2-4ac <0,则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反之,则不一定成立.如a =0,b =0且c >0时,也有对任意x ∈R ,有ax 2+bx +c >0.因此应选A.答案:A 典例剖析【例1】 使不等式2x 2-5x -3≥0成立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x <0 B.x ≥0C.x ∈{-1,3,5}D.x ≤-21或x ≥3 剖析:∵2x 2-5x -3≥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 ≤-21或x ≥3,∴对于A 当x =-31时2x 2-5x -3≥0.同理其他也可用特殊值验证.答案:C【例2】 求证: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有一根为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0.证明:(1)必要性,即“若x =1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则a +b +c =0”.∵x =1是方程的根,将x =1代入方程,得a ·12+b ·1+c =0,即a +b +c =0.(2)充分性,即“若a +b +c =0,则x =1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把x =1代入方程的左边,得a ·12+b ·1+c =a +b +c .∵a +b +c =0,∴x =1是方程的根. 综合(1)(2)知命题成立.【例3】求ax 2+2x +1=0(a ≠0)至少有一负根的充要条件. 证明:必要性:(1)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等价于⇒⎪⎩⎪⎨⎧<=>-=0104421a x x a Δa <0. (2)方程有两负根,等价于⇒⎪⎪⎪⎩⎪⎪⎪⎨⎧><-≥-=0102044aa a Δ0<a ≤1.综上可知,原方程至少有一负根的必要条件是a <0或0<a ≤1.充分性:由以上推理的可逆性,知当a <0时方程有异号两根;当0<a ≤1时,方程有两负根.故a <0或0<a ≤1是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负根的充分条件.答案:a <0或0<a ≤1.【例4】 下列说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分析错误的原因.(1)x 2=x +2是x 2+x =x 2的充分条件; (2)x 2=x +2是x 2+x =x 2的必要条件.解:(1)x 2=x +2是x 2+x =x 2的充分条件是指x 2=x +2⇒x 2+x =x 2.但这里“⇒”不成立,因为x =-1时,“⇒”左边为真,但右边为假.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错误的推理:x 2=x +2⇒x =2+x ⇒x 2=x 2+x .这里推理的第一步是错误的(请同学补充说明具体错在哪里).(2)x 2=x +2是x 2+x =x 2的必要条件是指x 2+x =x 2⇒x 2=x +2.但这里“⇒”不成立,因为x =0时,“⇒”左边为真,但右边为假.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用了错误的推理:x 2+x =x 2⇒2+x =x ⇒x +2=x 2.这里推理的第一步是错误的(请同学补充说明具体错在哪里). 评述:此题的解答比较注重逻辑推理.事实上,也可以从真值集合方面来分析:x 2=x +2的真值集合是{-1,2},x 2+x =x 2的真值集合是{0,2},{-1,2}{0,2},而{0,2} {-1,2},所以(1)(2)两个结论都不对. 【例5】 指出下列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0<x <3,q :|x -1|<2; (2)p :(x -2)(x -3)=0,q :x =2;(3)p :c =0,q :抛物线y =ax 2+bx +c 过原点. 解:(1)p :0<x <3,q :-1<x <3. 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p q ,q ⇒p .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3)p 是q 的充要条件.评述:依集合的观点看,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练习测试1.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cos2α=-23”是“α=k π+12π5,k ∈Z ”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在△ABC 中,“A >B ”是“cos A <cos B ”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命题A :两曲线F (x ,y )=0和G (x ,y )=0相交于点P (x 0,y 0),命题B :曲线F (x ,y )+λG (x ,y )=0(λ为常数)过点P (x 0,y 0),则A 是B 的__________条件.5.函数f (x )=x 2-2ax -3在区间[1,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a ∈(-∞,1] B.a ∈[2,+∞)C.α∈[1,2]D.a ∈(-∞,1]∪[2,+∞)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q (p ≠0且p ≠1),求数列{a n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7.设集合U ={(x ,y )|x ∈R ,y ∈R },A ={(x ,y )|2x -y +m >0},B ={(x ,y )|x +y-n ≤0},那么点P (2,3)∈A ∩(UB )的充要条件是A.m >-1,n <5B.m <-1,n <5C.m >-1,n >5D.m <-1,n >5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 +4=0, ① x 2-4mx +4m 2-4m -5=0. ② 求使方程①②都有实根的充要条件. 9.已知a 、b 、c 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求证:三个方程ax 2+2bx +c =0,bx 2+2cx +a =0,cx 2+2ax +b =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10.若x 、y 、z 均为实数,且a =x 2-2y +2π,b =y 2-2z +3π,c =z 2-2x +6π,则a 、b 、c 中是否至少有一个大于零?请说明理由.小结1.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否定形式”,如“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2.证明充要性要从充分性、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明. 教学点睛1.掌握常用反证法证题的题型,如含有“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字眼多用反证法.2.强调反证法的第一步,要与否命题分清.3.要证明充要性应从充分性、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证.练习测试解答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解析:⎩⎨⎧=-=+20y x y x ⇒⎩⎨⎧-==.1,1y x答案:C2、解析:∵A ∩B ={2},∴log 2(a +3)=2.∴a =1.∴b =2.∴A ={5,2},B ={1,2}.∴A ∪B ={1,2,5}. 答案:{1,2,5}3、解析:A B 说明A 是B 的真子集,利用数轴(如下图)可知a ≤1.a 1 2答案:a ≤14、解析:若a =0,则x =-21. 若a ≠0,Δ=4-4a =0,得a =1. 答案:a =0或a =15、解析一:∵A 、B 、I 满足A ⊆B ⊆I ,先画出文氏图,根据文氏图可判断出A 、C 、D 都是正确的.B AI解析二:设非空集合A 、B 、I 分别为A ={1},B ={1,2},I ={1,2,3}且满足A ⊆B ⊆I .根据设出的三个特殊的集合A 、B 、I 可判断出A 、C 、D 都是正确的.答案:B6、解:(1)M ={x |2x -3>0}={x |x >23}; N ={x |(x -3)(x -1)≥0}={x |x ≥3或x ≤1}. (2)M ∩N ={x |x ≥3};M ∪N ={x |x ≤1或x >23}.7、解:∵A ∩{x ∈R |x >0}=∅,∴(1)若A =∅,则Δ=4-4p <0,得p >1; (2)若A ≠∅,则A ={x |x ≤0},即方程x 2+2x +p =0的根都小于或等于0. 设两根为x 1、x 2,则⎪⎩⎪⎨⎧≥=≤-=+≥-=.0,02,0442121p x x x x p Δ ∴0≤p ≤1. 综上所述,p ≥0. 8、解:点集P 表示平面上以O 1(-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围成的区域(包括圆周);点集Q 表示平面上以O 2(-1,m )为圆心,21为半径的圆的内部.要使P ∩Q =Q ,应使⊙O 2内含或内切于⊙O 1.故有|O 1O 2|2≤(R 1-R 2)2,即(-1+2)2+(m -3)2≤(2-21)2.解得3-25≤m ≤3+25.评述:本题选题目的是:熟悉用集合语言表述几何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9、解:∵B ={x |1<x <2},若存在实数a ,使A ∩B =A ,则A ={x |(x -a )(x -a 2)<0}. (1)若a =a 2,即a =0或a =1时,此时A ={x |(x -a )2<0}=∅,满足A ∩B =A ,∴a =0或a =1.(2)若a 2>a ,即a >1或a <0时,A ={x |0<x <a 2},要使A ∩B =A ,则⎩⎨⎧≤≥212a a ⇒1≤a≤2,∴1<a ≤2.(3)若a 2<a ,即0<a <1时,A ={x |a <x <a 2},要使A ∩B =A ,则⎩⎨⎧≥≤122a a ⇒1≤a ≤2,∴a ∈∅.综上所述,当1≤a ≤2或a =0时满足A ∩B =A ,即存在实数a ,使A ={x |x 2-(a +a 2)x +a 3<0=且A ∩B =A 成立.二、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1、解析: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答案:B2、解析:写出满足条件的命题再进行判断.答案:C 3、答案:(1)p 且q (2)p 或q (3)p 且q 4、解:(1)两次都击中飞机是p 1且p 2;(2)两次都没击中飞机是⌝p 1且⌝p 2;(3)恰有一次击中飞机是p 1且⌝p 2,或p 2且⌝p 1; (4)至少有一次击中飞机是p 1或p 2. 5、答案:若a ≠0且b ≠0,则ab ≠06、解析:A B ⇔存在x ∈A ,有x ∉B ,故①错误;②错误;④正确.亦或如下图所示.B AA B ∩③反例如下图所示.ABA B ⇒A B .反之,同理.答案:④7、分析:原命题中,a 、b 为实数是前提,条件是x 2+ax +b ≤0有非空解集(即不等式有解),结论是a 2-4b ≥0,由四种命题的关系可得出其他三种命题.解:逆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a 2-4b ≥0,则x 2+ax +b ≤0有非空解集.否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没有非空解集,则a 2-4b <0.逆否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a 2-4b <0,则x 2+ax +b ≤0没有非空解集.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均为真命题.8、解:(1)函数f (x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或至少有两个交点.(2)若x =3或x =4,则x 2-7x +12≠0. 9、解:(1)假设小李得了第三名,则甲全猜对,乙全猜错,显然与题目已知条件相矛盾,故假设不可能.(2)假设小李得了第二名,则甲猜对一半,乙猜对一半,也与已知条件矛盾,故假设不可能.(3)假设小李得了第一名,则甲猜对一半,乙全猜错,丙全猜对,无矛盾. 综合(1)(2)(3)知小李得了第一名. 10、解:(1)命题的否定:x 、y 都是奇数,则x +y 不是偶数,为假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若x 、y 不都是奇数,则x +y 不是偶数,是假命题. (2)命题的否定:xy =0则x ≠0且y ≠0,为假命题. 原命题的否命题:若xy ≠0,则x ≠0且y ≠0,是真命题.(3)命题的否定:一个数是质数,则这个数不是奇数,是假命题. 原命题的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质数,则这个数不是奇数,为假命题. 三、充要条件与反证法1、解析:依题意有p ⇒r ,r ⇒s ,s ⇒q ,∴p ⇒r ⇒s ⇒q .但由于rp ,∴q p .答案:A 2、解析:cos2α=-23⇔2α=2k π±6π5⇔α=k π±12π5. 答案:A3、解析:在△ABC 中,A >B ⇔cos A <cos B (余弦函数单调性).答案:C4、答案:充分不必要5、解析:∵f (x )=x 2-2ax -3的对称轴为x =a ,∴y =f (x )在[1,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为[1,2]⊆(-∞,a ]或[1,2]⊆[a ,+∞),即a ≥2或a ≤1. 答案:D6、分析:先根据前n 项和公式,导出使{a n }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再证明其充分条件.解:当n =1时,a 1=S 1=p +q ;当n ≥2时,a n =S n -S n -1=(p -1)·p n -1.由于p ≠0,p ≠1,∴当n ≥2时,{a n }是等比数列.要使{a n }(n ∈N *)是等比数列,则12a a =p ,即(p -1)·p =p (p +q ),∴q =-1,即{a n }是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p ≠0且p ≠1且q =-1.再证充分性:当p ≠0且p ≠1且q =-1时,S n =p n-1,a n =(p -1)·p n -1,1-n na a =p (n ≥2),∴{a n }是等比数列. 7、解析:∵UB ={(x ,y )|n <x +y },将P (2,3)分别代入集合A 、B 取交集即可.∴选A.答案:A8、解:方程①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Δ1=(-4)2-16m ≥0,即m ≤1;方程②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Δ2=(4m )2-4(4m 2-4m -5)≥0,即m ≥-45. ∴方程①②都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45≤m ≤1. 9、证明:反证法:假设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则Δ1=4b 2-4ac ≤0,Δ2=4c 2-4ab ≤0,Δ3=4a 2-4bc ≤0.相加有a 2-2ab +b 2+b 2-2bc +c 2+c 2-2ac +a 2≤0,(a -b )2+(b -c )2+(c -a )2≤0. ①由题意a 、b 、c 互不相等,∴①式不能成立.∴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10、解: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即a ≤0,b ≤0,c ≤0,则a +b +c ≤0.而a +b +c =x 2-2y +2π+y 2-2z +3π+z 2-2x +6π=(x -1)2+(y -1)2+(z -1)2+π-3, ∵π-3>0,且无论x 、y 、z 为何实数,(x -1)2+(y -1)2+(z -1)2≥0,∴a +b +c >0.这与a +b +c ≤0矛盾.因此,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高三年级数学 简易逻辑 课件.ppt

高三年级数学 简易逻辑 课件.ppt

大值为 M,
求证:
M≥
1 2
.
3.方程 x2 -mx+4=0 在[-1, 1]上有解,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1.证: 设三个方程的判别式分别为△1, △2, △3, 由 △1+△2+△3=b2 -ac+c2 -ba+a2 -cb = 12[(a-b)2+(b-c)2+(c-a)2]≥0 即 △1+△2+△3 ≥0.
-6<a<-4

显然④与⑤矛盾,
∴假设不成立.
故 |f(1)|、|f(2)|、|f(3)|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2
.
4.设三个正数 a, b, c 满足条件 少有两个不小于 1.
1 a
+
1 b
+
1 c
=2,
求证: a, b, c 中至
证: 假设 a, b, c 中至多有一个数不小于 1, 这包含两种情况:
①a, b, c 三数均小于 1, 即 0<a<1, 0<b<1, 0<c<1, 则:
1 a
>1,
1 b
>1,
1 c
>1,

1 a
+
1 b
+
1 c
>3,
与已知条件矛盾;
②a, b, c 中恰有两数小于 1, 不妨设 0<a<1, 0<b<1, 而 c≥1,

1 a
>1,
1 b
>1,

1 a
+
1 b
+
1 2

高考数学 第二讲 简易逻辑课件 文 新人教版

高考数学 第二讲 简易逻辑课件 文 新人教版
p且q: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且四条边相等 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6.08.2020
11
三、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混淆
3.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1≤0的否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否命题: 若┑q则┑p .
16.08.2020
4
2.四种命题的关系:
16.08.2020
5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 不一定为真 ;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 不一定为真 ;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 一定为真 . 4.反证法 欲证“若p则q”为真命题,从否定其结论即“非q”出发, 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导出 矛盾 ,从而“非q”为假,即原 命题为 真 ,这样的方法称为反证法.
误.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清楚.
答案:D
16.08.2020
13
四、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因分不清命题的条件和结 论而失误.
5.若p:α=β,q:tanα=tanβ,则p是q的 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答案: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五、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结论的反面不能一一列举 出来.
6.用反证法证题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 数”,则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20.09(2·江00西9·江,西1)下,列1)下命列题命是题真是命真题命的题为的为( ( ) ) A.若A.1x=若1y1x,=则1y,x=则yx=y B.若B.x2若=1x,2=则1,x=则1x=1 C.若C.x=若yx,=则y,x则= xy= Dy.若D.x<若yx,<则y,x2则<yx22<y2 解析解:析对:于对A于,由A,1x=由1y1x可=得1y可x=得yx,=因y,此因A此正A确正;确对;对 于 B于,由B,x2由=1x2不=能1 不确能定确x=定1x,=因1,此因B此不B正不确正;确对;于对C于, C, 由 x=由yx不=能y 不得能出得x出= xy=,因y,为因x,为yx可,能y 可取能负取值负,值因,此因C此 C 不正不确正;确对;于对D于,由D,x<由yx不<能y 不得能出得x2出<yx22,<如y2,-如3<-23,<而2,而 (-3)(2->32)2,>因22,此因D此不D正不确正.确综.上综所上述所,述选,A选. A. 答案答:案A :A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简易逻辑及充要条件课件 人教大纲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简易逻辑及充要条件课件 人教大纲版

(C )
8
3.(2009·江西文,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 A ) A. 若 1 1 ,则x y xy B.若x2=1,则x=1 C.若x=y,则 x y D.若x<y,则x2<y2 解析 由 1 1 得x=y,A正确,B、C、D错误. xy
9
4.如果命题“ (p或q)”为假命题,则
(C )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
(3)若x2+y2=0,则实数x、y全为零.
思维启迪
写成“若p,则q”的形式 →
写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 判断真假
12
解 (1)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真命题. 否命题:面积不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 真命题. 逆否命题: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假命 题. (2)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假命题. 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实根,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 真命题.
A.p,q
B.p,q
C.p,q
D.p,q
解析 由题意知p或q为真命题,∴p、q中至少有
一个为真命题,故选C.
10
5.(2009·四川文,7)已知a,b,c,d为实数,且c>d,则
“a>b”是“a-c>b-d”的
(B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c>d,∴-c<-,x2+4x+4=(x+2)2≥0 恒成立,x2+4x+7=(x+2)2+3>0恒成立. 答案 C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
摘要:
一、简易逻辑的概念
二、命题与命题联结词
三、逻辑运算规则
四、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五、逻辑运算的应用
正文:
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研究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通过学习简易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逻辑思维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推理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简易逻辑的概念。

简易逻辑,又称直觉逻辑或日常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推理规律的逻辑学科。

它以自然语言为载体,通过对命题和命题联结词的分析,探讨推理的基本规律。

命题是简易逻辑的基本概念,它是对事物性质或关系的判断。

命题可以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两者之间的联结词有“且”、“或”、“非”等。

通过命题联结词的组合,我们可以形成复杂的逻辑表达式。

逻辑运算规则是简易逻辑的核心内容。

逻辑运算主要包括合取、析取、蕴含、等价等。

这些运算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逻辑表达式的意义,从而进行有效的推理。

逻辑表达式的化简是简易逻辑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
简,我们可以简化推理过程,提高推理效率。

化简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蕴含符号、否定前提等。

最后,逻辑运算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逻辑运算被用于编程和算法设计;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逻辑运算被用于分析和论证观点。

掌握简易逻辑的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总之,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研究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简易逻辑中的典型错误剖析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简易逻辑中的典型错误剖析

简易逻辑中的典型错误剖析学习简易逻辑可以使我们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推理能力.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初学者易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下举例说明.例1 试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构成命题:(1)难道0不是偶数吗?(2)1+a >0;(3)012>++a a .错解:由于语句(1)是问句,所以不是命题;而(2)、(3)两句表示均给出了判断所以都是命题。

剖析:命题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因此语句是否构成命题,关键在于能否判断其真假。

语句(1)是反问句,其实质是表示“0是偶数”这一判断,因此是命题,并且是真命题;语句(2)中,在没有给出a 的X 围之前无法判断其真假,因此该句不构成命题(称为开语句);而语句(3)中,虽然也没有给出a 的X 围,但043)21(122>++=++a a a 对一切实数a 恒成立,因此该语句构成命题,且是真命题。

例2 试判断下列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1)6≥5;(2)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错解:由于命题(1)与(2)没有逻辑联结词,因此都是简单命题;而命题(3)含有逻辑联结词“且”,因此该命题是复合命题。

剖析: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不能只形式上看字面中有没有逻辑联结词,而是在准确理解复合命题的概念的基础上看其实质。

复合命题“p 或q ”、“p 且q ”是指用“或”与“且”联结两个命题p 、q ,而构成新的命题。

命题(1)虽然字面上没有“或”、“且”逻辑联结词,但它实质上表示:6大于或等于5,即是由p :6>5、q :6=5构成的一个“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同样,命题(2)是由p :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q : 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构成的一个“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命题(3)中的“且”并非逻辑连接词,而是与自然语言中的连词“和”含义相同,正像“小李和小王是一对夫妻”中的“和”一样。

高中数学:简单逻辑

高中数学:简单逻辑

简单逻辑一、命题的概念和四种命题1.命题的概念概念:我们把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称为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称为假命题.注意:并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要素:①命题是陈述句②可以判断真假.2.命题的四种形式1)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命题“如果p ,则q ”是由条件p 和结论q 组成的,对p q ,进行“换位”和“换质(否定)”后,可以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命题.2)四种命题的关系如图所示.3.命题“如果p ,则q ”的四种形式之间有如下关系: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同真或同假).因此证明原命题,也可以证它的逆否命题.2)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与原命题不等价.注意: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命题的反面,且与命题的真假恰好相反;后者是对条件与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它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绝对的联系.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且: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且q ”.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并且”、“及”、“和”相当.可以用“且”“定义集合的交集:{|()()}A B x x A x B =∈∧∈.2.或: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 或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或q ”.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和日常语言中的“或者”相当.可以用“或”定义集合的并集:{|()()}A B x x A x B =∈∨∈.3.非:对命题p 加以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逻辑联结词“非”(也称为“否定”)的意义是由日常语言中的“不是”“全盘否定”“问题的反面”等抽象而来.注:可以用“非”来定义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UA x U x A x U x A =∈⌝∈=∈∉.4.复合问题的真值表:注意:逻辑联词中的“或”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它们与日常用语中的“或”的含义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也可以是两个中选一个.逻辑联词中的且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即两个必须都选.三、充要条件1.四种条件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成立的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若果pq 且pq ,则p 是q 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利用集合思想判别四种条件设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 1)设若A B ⊆且B A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设若A B 且B A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设若AB 且BA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设若A B ⊆且B A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概念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存在M 中一个x ,有()p x 成立”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存在一个x 属于M ,使()p x 成立.2.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存在性命题p :x A ∃∈,()p x ;它的否定是p ⌝:x A ∀∈,()p x ⌝. 命题的否定:将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 全称命题q :x A ∀∈,()q x ;它的否定是q ⌝:x A ∃∈,()q x ⌝. 命题的否定:将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3.对命题中关键词的否定: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上海)已知a∈R,则“a>1”是“1a<1”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2018•天津)设x∈R,则“x3>8”是“|x|>2”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8•马鞍山三模)命题p:若a>b,则a﹣1>b﹣1,则命题p的否命题为()A.若a>b,则a﹣1≤b﹣1B.若a≥b,则a﹣1<b﹣1C.若a≤b,则a﹣1≤b﹣1D.若a<b,则a﹣1<b﹣14.(2018•天心区校级一模)“|x﹣2|<5”是“﹣3≤x≤7”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a=2”是“直线ax+2y﹣1=0与x+(a﹣1)y+2=0互相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2018•济南一模)若命题“p或q”与命题“非p”都是真命题,则()A.命题p与命题q都是真命题B.命题p与命题q都是假命题C.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是假命题D.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7.(2018•河西区二模)设x∈R,则“|x﹣2|<1”是“x2﹣x﹣6<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2018•石嘴山一模)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②“a≠0”是“a2+a≠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④命题p:∃x0∈R,使得x02+x0+1<0,则¬p:∀x∈R,都有x2+x+1≥0.A.1B.2C.3D.49.(2018•渝中区校级模拟)命题P:“若x>1,则x2>1”,则命题P:以及它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B.2C.3D.410.(2018•全国二模)设x∈R,则使lg(x+1)<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1<x<9B.x>﹣1C.x>1D.1<x<9【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17秋•来宾期末)命题“∀x∈R,都有x2+1≥2x”的否定是.12.(2017秋•苏州期末)“m=9”是“m>8”的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13.(2018春•铜山区期中)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命题.(从真、假中选一个).14.(2018春•如皋市期中)“α=π3”是cosα=12的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15.(2016秋•泰州期末)命题“∃x∈R,x2≤0”的否定为.16.(2017春•泰州期末)命题“∀x∈R,x2≥1”的否定是.。

高考数学(简单版)-2简单逻辑 - 简单 - 讲义

高考数学(简单版)-2简单逻辑 - 简单 - 讲义

简单逻辑知识讲解一、命题的概念和四种命题1.命题的概念概念:我们把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称为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称为假命题.注意:并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要素:①命题是陈述句②可以判断真假.2.命题的四种形式1)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命题“如果p ,则q ”是由条件p 和结论q 组成的,对p q ,进行“换位”和“换质(否定)”后,可以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命题.2)四种命题的关系如图所示.3.命题“如果p ,则q ”的四种形式之间有如下关系: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同真或同假).因此证明原命题,也可以证它的逆否命题.2)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与原命题不等价.注意: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命题的反面,且与命题的真假恰好相反;后者是对条件与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它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绝对的联系.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且: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且q ”.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并且”、“及”、“和”相当.可以用“且”“定义集合的交集:{|()()}A B x x A x B =∈∧∈.2.或: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 或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或q ”.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和日常语言中的“或者”相当.可以用“或”定义集合的并集:{|()()}A B x x A x B =∈∨∈.3.非:对命题p 加以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逻辑联结词“非”(也称为“否定”)的意义是由日常语言中的“不是”“全盘否定”“问题的反面”等抽象而来.注:可以用“非”来定义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U A x U x A x U x A =∈⌝∈=∈∉ð.4.复合问题的真值表:注意:逻辑联词中的“或”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它们与日常用语中的“或”的含义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也可以是两个中选一个.逻辑联词中的且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即两个必须都选.三、充要条件1.四种条件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成立的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若果p q ¿且p q ¿,则p 是q 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利用集合思想判别四种条件设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 1)设若A B ⊆且B A à,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设若A B à且B A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设若A B à且B A Ü,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若A B ⊆且B A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概念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存在M 中一个x ,有()p x 成立”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存在一个x 属于M ,使()p x 成立.2.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存在性命题p :x A ∃∈,()p x ;它的否定是p ⌝:x A ∀∈,()p x ⌝. 命题的否定:将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 全称命题q :x A ∀∈,()q x ;它的否定是q ⌝:x A ∃∈,()q x ⌝. 命题的否定:将全称量词变为存在量词,再否定它的性质.3.对命题中关键词的否定:经典例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上海)已知a∈R,则“a>1”是“<1”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解答】解:a∈R,则“a>1”⇒“<”,“<”⇒“a>1或a<0”,∴“a>1”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选:A.2.(2018•天津)设x∈R,则“x3>8”是“|x|>2”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答】解:由x3>8,得x>2,则|x|>2,反之,由|x|>2,得x<﹣2或x>2,则x3<﹣8或x3>8.即“x3>8”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3.(2018•马鞍山三模)命题p:若a>b,则a﹣1>b﹣1,则命题p的否命题为()A.若a>b,则a﹣1≤b﹣1 B.若a≥b,则a﹣1<b﹣1C.若a≤b,则a﹣1≤b﹣1 D.若a<b,则a﹣1<b﹣1【解答】解:根据否命题的定义:若原命题为:若p,则q.否命题为:若┐p,则┐q.∵原命题为“若a>b,则a﹣1>b﹣1”∴否命题为:若a≤b,则a﹣1≤b﹣1故选:C.4.(2018•天心区校级一模)“|x﹣2|<5”是“﹣3≤x≤7”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答】解:由|x﹣2|<5得﹣5<x﹣2<5,得﹣3<x<7,则“|x﹣2|<5”是“﹣3≤x≤7”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5.(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a=2”是“直线ax+2y﹣1=0与x+(a﹣1)y+2=0互相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答】解:若“直线ax+2y﹣1=0与x+(a﹣1)y+2=0互相平行”则a(a﹣1)﹣2=0,解得:a=﹣1,或a=2,故“a=2”是“直线ax+2y﹣1=0与x+(a﹣1)y+2=0互相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6.(2018•济南一模)若命题“p或q”与命题“非p”都是真命题,则()A.命题p与命题q都是真命题B.命题p与命题q都是假命题C.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是假命题D.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解答】解:命题“p或q”与命题“非p”都是真命题,则p是假命题,q是真命题,故选:D.7.(2018•河西区二模)设x∈R,则“|x﹣2|<1”是“x2﹣x﹣6<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答】解:由|x﹣2|<1得﹣1<x﹣2<1,得1<x<3由x2﹣x﹣6<0得﹣2<x<3,即“|x﹣2|<1”是“x2﹣x﹣6<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8.(2018•石嘴山一模)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②“a≠0”是“a2+a≠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④命题p:∃x0∈R,使得x02+x0+1<0,则¬p:∀x∈R,都有x2+x+1≥0.A.1 B.2C.3 D.4【解答】解:①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故①正确,②由a2+a≠0得a≠﹣1且a≠0,“a≠0”是“a2+a≠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②正确,③若p∧q为假命题,则p,q质数有一个为假命题;故③错误,④命题p:∃x0∈R,使得x02+x0+1<0,则¬p:∀x∈R,都有x2+x+1≥0.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C.9.(2018•渝中区校级模拟)命题P:“若x>1,则x2>1”,则命题P:以及它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 B.2C.3 D.4【解答】解:命题P:“若x>1,则x2>1”,它是真命题;它的否命题是:“若x≤1,则x2≤1”,它是假命题;逆命题是:“若x2>1,则x>1”,它是假命题;逆否命题是:“若x2≤1,则x≤1”,它是真命题;综上,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2.故选:B.10.(2018•全国二模)设x∈R,则使lg(x+1)<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1<x<9 B.x>﹣1C.x>1 D.1<x<9【解答】解:由lg(x+1)<1得0<x+1<10,得﹣1<x<9,即不等式的等价条件是﹣1<x<9,则使lg(x+1)<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对应范围要真包含(﹣1,9),则对应的范围为x>﹣1,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17秋•来宾期末)命题“∀x∈R,都有x2+1≥2x”的否定是∃x∈R,有x2+1<2x.【解答】解:∵原命题“∀x∈R,都有x2+1≥2x”∴命题“∀x∈R,都有x2+1≥2x”的否定是:∃x∈R,有x2+1<2x故答案为:∃x∈R,有x2+1<2x12.(2017秋•苏州期末)“m=9”是“m>8”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解答】解:当m=9时,满足m>8,即充分性成立,当m=10时,满足m>8,但m=9不成立,即必要性不成立,即“m=9”是“m>8”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13.(2018春•铜山区期中)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从真、假中选一个).【解答】解:若a2+b2=0,则a=0且b=0为真命题,则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14.(2018春•如皋市期中)“”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答】解:当α=,则cosα=,当cosα=时,α=+2kπ或α=π+2kπ,k∈Z,∴“”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15.(2016秋•泰州期末)命题“∃x∈R,x2≤0”的否定为∀x∈R,x2>0.【解答】解: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命题“∃x∈R,x2≤0”的否定为:∀x∈R,x2>0.故答案为:∀x∈R,x2>0.16.(2017春•泰州期末)命题“∀x∈R,x2≥1”的否定是∃x∈R,x2<1.【解答】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x∈R,x2≥1”的否定是:∃x∈R,x2<1给答案为:∃x∈R,x2<1.。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

高中数学简易逻辑知识点摘要:一、逻辑概念与基本运算1.逻辑概念2.逻辑运算二、逻辑推理与证明1.逻辑推理2.逻辑证明三、逻辑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1.代数中的逻辑应用2.几何中的逻辑应用正文:一、逻辑概念与基本运算在高中数学中,逻辑概念和基本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逻辑概念包括命题、命题的否定、逻辑联结词、逻辑运算符等。

1.逻辑概念-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例如,x=2,y=3 等。

- 命题的否定:对一个命题进行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

例如,命题“x=2”的否定是“x≠2”。

- 逻辑联结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词语。

例如,“且”、“或”、“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 逻辑运算符:用于表示逻辑运算的符号。

例如,“+”、“·”、“→”、“”等。

2.逻辑运算- 逻辑与(∧):表示逻辑“且”。

例如,p∧q 表示p 和q 同时成立。

- 逻辑或(∨):表示逻辑“或”。

例如,p∨q 表示p 和q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 逻辑非():表示逻辑“非”。

例如,p 表示p 不成立。

- 逻辑蕴含(→):表示逻辑“如果……那么”。

例如,p→q 表示如果p 成立,那么q 也成立。

- 逻辑等价():表示逻辑“当且仅当”。

例如,pq 表示p 成立当且仅当q 成立。

二、逻辑推理与证明逻辑推理和证明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帮助我们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证明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1.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一种通过已有的命题和逻辑运算规则,得出新的命题的方法。

它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2.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一种通过已有的命题和逻辑运算规则,证明一个命题成立的方法。

它包括直接证明、间接证明等。

三、逻辑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逻辑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代数、几何等。

1.代数中的逻辑应用在代数中,逻辑运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例如,通过逻辑运算可以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实数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充分条件
a 3 b 3 ab a 2 b 2 0 即 (a b 1)(a 2 ab b 2 ) 0
pq
而 q =>p 不成立
例7.如果x、y是实数,那么 “xy>0”是 “|x+y|=|x|+|y|”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四种命题:
互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为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逆 否 的 两 个 命 题 是 等 价 的
8.反证法步骤:
假设结论不成立=>矛盾=>假设不成立
9.充要条件: 条件p成立=>结论q成立,
则称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
结论q成立=>条件p成立,
解二:排除法 当a=0时,原方程有一个负的实根,可排出A、D
当a=1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可排出B
所以选 C
例9.在△ABC中,“A<B”是“sinA<sinB”的什么条件? 解:在△ABC中 a、b分别是角A、B的对边, R是△ABC外接圆的半径, 一方面,因为A<B, 所以a<b,即2RsinA<2RsinB 亦即 sinA<sinB,
解:∵xy>0 ∴x、y同正或同负 x 0 当 x y x y y 0
x 0 x y x y y 0 ∴xy>0 x y x y 但反之不能推出,如当 x=0,y=2时,有 x y x y
成立,却没有xy>0成立,所以选A
例4. 用反证法证明:如果 a > b > 0 ,那么 a b
分析:注意反设时两种情况。
证明:假设 a b,或 a b , 由于 a > b > 0,则由 a b ,有
a a a b 即a ab b ① a b b b ② 又 a b , 得a b
显然“x∈M∪P” <= x∈M∩P
所以选B
例6.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b是整数,q:x2+ax+b=0有且仅有整数解。 (2)p:a+b=1,q:a3+b3+ab-a2-b2 =0 解:(1)必要条件 ∵q => p成立,而 p =>q 不成立
设 x 2 ax b 0的解是x1、x2, 由x1、x2是整数,x1+x2=-a, x1x2=b 得a、b是整数
例2. 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 (1)若α 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 不大于60O (2)一个内角为90o,另一个内角为45o的三角形是等 腰直角三角形。 (3)有一个内角为60o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或直角三 角形。 解:(1)是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 其中p:若α 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60o. (2)是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 其中p:一个内角为90o,另一个内角是45o 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q:一个内角为90o,另一个内角是45o 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设两根为x1、x2, 则有一负实根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0 1 a 0
2 1 x1 x 2 , x1 x 2 a a 有两个负实根
a 1 2 0 a 1 0 a
0 a 1
综上,a≤1
例8.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A.0<a≤1 B.a<1 C. a≤1 D. 0<a≤1 或a<0
例8.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A.0<a≤1 B.a<1 C. a≤1 D. 0<a≤1 或a<0 解一:当a=0时,原方程变形为一元一次方程2x+1=0, 有一个负的实根; 当a≠0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 是 4 4a 0 即a≤1
则称条件p是结论 q的必要条件;
条件p成立结论 q成立, 则称条件p是结论q 的充要条件。
例1.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 “┓p”形成的复合命题。 (1)p: 是无理数, q : 是实数。 (2)p:5是15的约数, q:5是20的约数。
解:(1)p或q: 是无理数或实数。 p且q: 是无理数且为实数。 ┓p: 不是无理数 (2)p或q: 5是15或20的约数。 p且q: 5是15也是20的约数。 ┓p: 5 不是15的约数。
第2课时 简易逻辑 ------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
知识点归纳: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2.逻辑联接词:“或”、“且”、“非” 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5.三种形式:p或q、p且q 、非p
6.真假判断: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 p且q,同真为真,否则为假; 非p,真假相反
例2. 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 (1)若α 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 不大于60O (2)一个内角为90o,另一个内角为45o的三角形是等 腰直角三角形。 (3)有一个内角为60o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或直角三 角形。 (3)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 其中p:有一个内角为60o 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q:有一个内角为60o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从而△ABC中 “A<B” => sinA<sinB 另一方面,因为sinA<sinB, 所以2RsinA<2RsinB , 即a<b,得A<B 从而△ABC中 sinA<sinB => A<B
故△ABC中 ,“A<B” 是 “ sinA< sinB”的充要条件
【解题回顾】充要条件的证明一般分两步:证充分性 例10.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即证A=>B,证必要性即证B=>A,一定要使题目与证明 1的充要条件是a-b+c=0. 中的叙述一致
①、②均与a>b>0矛盾, ∴
a b
例5.设集合M={x|x>2}, P={x|x<3}, 那么“x∈M或x∈P” 是 “x∈M∩P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x∈M或x∈P”即 “x∈M∪P={x|x>2}∪{x|x<3}=R” “x∈M∩P”即“x∈{x|2<x<3}”
例3. 写出命题“当 abc =0 时,a=0或b=0或c=0”的逆 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分析:把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再分别写 出其相应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解:原命题:若abc=0, 则a=0或b=0或c=0,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a=0或b=0或c=0,则abc=0, 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abc≠0,则a≠0且b≠0且c≠0,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a≠0且b≠0且c≠0,则abc≠0,是真命题.
分析:证充分性就是证由a-b+c=0=> ax2+bx+c=0有一个根为-1, 证明:先证充分性 2+bx+c=0有一个根为-1=>a-b+c=0 证必要性就是证由ax
若a-b+c=0, 此时把x=-1代入所给方程的左边得 a·(-1)2+b·(-1)+c=a-b+c=0 所以x=-1是方程ax2+bx+c=0的根 再证必要性 若x=-1方程 ax2+bx+c=0的根,则 a·(-1)2+b·(-1)+c=0,即a-b+c=0 综上可知:a-b+c=0是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 的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