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有效课堂的五个要素

有效课堂的五个要素

有效课堂的五个要素程根木导论一、学情分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二、基于学情的课堂五要素(一)目标明确(二)思路清晰(三)讲解精准(四)训练到位(五)激发有方三、备课备什么、教案怎么写?结束语思考题------------------------------------------------- 导论●“把课上好”是我校各个方面最大的公约数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高境界是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然而,这对我们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是梦想。

当下,最现实可行、最具潜力从而也最能大有作为的事,就是把课上好,把课上得受学生欢迎、有效率。

做好这件事,对学生有好处,对学校有好处,对我们教师个人也有好处,所以这是学校各个方面最大的公约数。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抓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研究学生身上,直面“青草之问”抓教学,我们从来都是只知道抓教师,强调教师的作用,这当然有道理,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性因素。

但教学质量好不好最终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如果学生厌学,即使有再努力的教师,再好的教学资源也是白搭。

因此“抓教师”,不能撇开学生孤立地抓,而应该强调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那把能够吸引学生的“青草”,这才算抓到点子上。

(注:所谓“青草之问”是指:“牛对琴声没有兴趣,但对青草有兴趣,我们该从何处寻得那把青草?”)●原先的版本(初级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概括为“四有”: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有逻辑;契合所授内容的案例、故事层出不穷----有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训练学生-----有收获;结合所授内容讲点文化和思想-------有启迪。

一、学情分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学情即学生的情况,其内涵十分丰富。

从教学视角看,主要应分析如下三个方面:意愿、能力、方法。

即愿不愿意学习、学习能力如何、会不会学习。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至关重要,要选择恰当的内容并安排有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效吸收知识。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保持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基本要素的情况下,教师才能设计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管理、有效教学设计1. 引言1.1 引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要设计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程,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要素。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明确了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应该获得的知识技能。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目标明确、可行和符合课程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涉及到教材的选择、课程的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组织和安排,以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支撑和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是教师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最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最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最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是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英语教材内容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因此,我们拿到教本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作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也称“学情分析”,是对学习者的起点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既要了解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思维能力,也要分析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以及精神状态。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如知识能力、先前成绩、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预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和这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语言技能听、说、读、写重要因素情感态度意志、毅力、兴趣、自信心、勇于实践和创造的心理状态重要保证学习策略和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拓展文化意识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文化传统、历史信仰四、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结构程序的总称。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必要保证。

(1)情感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以人为本。

(2)兴趣策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组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猜谜语、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小组比赛、儿歌等。

(3)动机策略: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其有效课堂教学来说,需要具备以下三
个要素:
1.积极互动
互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
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教师应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互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
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2.注重实际应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了解其相关的实际应用。

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
数学概念,让学生立即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例如,教授轮廓面积时可以引入房间
面积的概念,教授除法时可以引入购物的实际例子。

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并
将其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重视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方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
题和假设,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
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普通的算术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想象和探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公式和计算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积极互动、实际应用和启发式教学三个方面。

只有教师注重以上三个要素,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效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一、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基础)无数的成功教学案例都证明了这个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行良好教学的基础。

“教育和教学都应该是从触动学生心灵开始”,“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亲其师,信其道”等。

”现代教育观认为:“任何人都无权强加于某个人要他如何生存发展,任何人的发展都有其个性的必须性”。

我们能够做的仅仅给学生一些劝告,让形式达到内省和自悟。

师生关系应该是基于情感的认同,而不是霸权。

二、对学情、教情、考情的深入了解(准备)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结构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个体差异、课时差异(上、下午)、有效时间(前半课、后半课)等。

教情包括教学课程标准的知识、水平、德育等教育目标;知识网络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作用等;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个性、擅长等(语言、板书、实验等)。

考情包括必须了解每一课在考试中的地位、深度、广度,这和教学课程标准的知识、水平、德育等教育目标有联系,但又有变化,如中考卷的风格、特色、评卷标准等,必须有所了解和准备。

三、教学设计的简洁、实用和开放简洁指要学会在大量准备下的“洗课”,要区分主次、重点、难点,合理定位“课堂”“功率”“效率”(“功率”是指课堂容量,“效率”是指教学效果)。

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功率”和“效率”的区分。

要注意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和学年学习课时的合理安排。

实用性指“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主要的,关键的,承上启下的。

要做到“三不讲”,即书本有的、学生会的、简单拓展的都不讲。

开放性指课堂是生成的,不可能是接钮式的幻灯片播放,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师生互动,所以不可能完全掌握,也不应该完全掌控。

教学设计时不妨开放一点,比如留有一定余地(教学的时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用于课堂的意外变化。

四、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恰当的使用(技巧)“教学有法(技巧),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身没有优劣,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才能体现它的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八要素和20个基本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八要素和20个基本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八要素和20个基本环节1、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2、要了解你的学生,给每个学生自由的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给学生一个期望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学生规定应尽的义务,指出学生在执行或未能执行合同要求的具体行为时,应得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

(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一个人从生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而学生交往的圈子最多的就是班集体,学生犯错时他可能不怕给自己的处罚,但是他一定在意大家对他的看法,如果大家一致“攻击”他,都指责他的错误,那么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制约就会远远大于老师的批评和说教。

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号召大家批评犯错同学,在“寡不敌众”中明白错误,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4、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包容的心经常听教师们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态不平和。

如果教师上课时满脸的不高兴,一开口就批评孩子,那么,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紧张的、糟糕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

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作为教师,对待应该应严而有格、宽而有度,儿童尽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教师的这份信任和期盼,所以包容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帖良药(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

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力。

有效课堂六要素

有效课堂六要素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 演、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 的互助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 意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 好和个性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及时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 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改进方向。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促进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08
要素六:持续的教学反思 和改进
04
要素二:充分的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明 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 ,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 应的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需求和背景
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 学习习惯等背景信息。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结合教学目 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 方案。
汇报范围
有效课堂六要素的理论基础
01
阐述有效课堂六要素的理论依据和来源,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
供支撑。
有效课堂六要素的实践应用
02
结合具体案例,展示有效课堂六要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及其效果。
有效课堂六要素的实施建议
03
针对教师在实施有效课堂六要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

有效课堂十要素

有效课堂十要素

有效课堂十要素1.课标是依据。

要统筹把握每册教材、每个单元,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夯实学科知识。

2.目标是导向。

每堂课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结合学情,让学生学有所获。

3.课堂是学堂。

要以学为本,要自主学、指导学、互相学、质疑学、展示学、评价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最终目的。

4.学生是主体。

学生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课堂应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不断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最终化学习为自我成长需求,促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5. 流程是抓手。

既要有清晰的教学流程,还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模式,做到心中有模,执行重效,形成自我特有的教学特色。

6.问题是载体。

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课堂上要多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思考、解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真正学习、深度学习。

7. 评价是法宝。

要采用激励评价与惩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

要相信每个学生,尊重、爱护每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8. 检测是标杆。

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提升信心。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智慧,时刻关注并检测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情,使教与学最大效益化。

9.时间是效益。

教师每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动笔不少于10分钟。

对课堂中的每一问题都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教学方式避免单一,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0.沟通是桥梁。

课上要和学生多互动、课下要与学生多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

总之,有效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寻找科学方法,融入教育激情,运用教学智慧,促进教学相长,收获成功人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需要有一些基本要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基本要素。

1. 明确教学目标: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相适应。

2. 积极的教学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室应该营造出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生动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物体、图形、图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5. 充分互动: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方式,积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6. 巩固和复习: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复习。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或者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7. 评估与反馈: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评估和反馈。

适当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8. 循序渐进: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提高教学难度。

9. 结合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应用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10.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上述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够被称之为有效呢?本文将围绕着这个问题,浅议一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制定教学目标是为了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向,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过高,导致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过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选择,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堂的温馨和谐,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课堂有效教学内涵 特征及构成要素

课堂有效教学内涵 特征及构成要素

2、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外,教学内容应更加多样化, 包括新兴的体育项目、健康生活方式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 网、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宣传体育精神等 方式,让学生在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
3、效益: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和创造力等。
4、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 包括教室设施、班级规模、师生 关系等方面
1、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学生的全面发 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2、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课堂有效教 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 识点,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然而,提问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需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本次演示将探讨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
一、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有效 提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 极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3、启发性:有效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4、互动性:有效提问应该具有互动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民 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多种形式的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整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他们负责课堂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应当是紧扣教育教
学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
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技术和方法,选用科学合理
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还应当根
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方法,保持教学活跃性。

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和心理环境。

好的教
学环境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
全过程,它们的互动和协作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

因此,在课堂教
学中,教学者应该平衡这些因素的关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与组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个要素。

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应当有足够的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二个要素。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游戏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法可以用于教授数学概念和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于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三个要素。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表、多媒体等。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亲自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学资源的使用应当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辅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电子媒体,获取更广泛的数学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分别是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愉快和有意义的体验。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整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和实践者。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和过程。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教学环境应该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氛围,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整体。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基本要素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基本要素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基本要素1.把“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健全人格,为培养合格公民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2.围绕“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研究教学的着力点,确定具体、可测、可控的教学目标,使教育的指向性、教学的导向性、育人的针对性更强。

3.贯彻和落实“三贴近”原则,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分析具体问题;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活化知识、运用知识,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4.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生活生本化”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动脑思考,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严谨有序,既形式新颖,又富有实效。

5.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以“学”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引领,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组织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6.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利用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思维、自主构建和自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

7.课堂上通过模拟演示、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地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倡导走出课堂、走到校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拓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8.改革评价方式,在关注知识目标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和品行目标的评价;通过观察、谈话、项目评价、社会实践等具体方法,多层面、过程性地考查学生的道德践行,既重视育人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1.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了解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匹配。

3.了解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了解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5.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6.了解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和同学合作,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有效课堂的标准可以用“六个了”来概括:讲解清晰明了,主要是针对教师;学生思考深入,主要是针对学生;练充分且有针对性,主要指题;评价及时准确,是知识反馈的重要方式;师生情绪愉悦,课堂氛围轻松活泼;研究效果显著,是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在有效课堂中,要坚决贯彻“三讲三不讲”、“三个精讲三个不讲”原则。

其中,“三讲三不讲”是指只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是指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讲学生不探究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掌握但讲了也不会的内容。

“三个精讲三个不讲”则是指精讲核心问题、思路方法和疑点难点,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也会的内容。

有效课堂也要贯彻赏识教育的原则,即尊重学生、赞赏学生。

尊重是赏识的前提,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孤立和拒绝、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赞赏每一位学生,如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转载)读了开头,就深深的被吸引了。

希望能给你带来惊喜和收获。

————摘引者语第一要素:情境与问题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

也就是说,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

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

……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就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l平方分米、二平方厘米。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一平方厘米。

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

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

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

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

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二要素:阅读与思维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臵于中心位臵。

课堂中强调阅读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这是因为单靠学生独立阅读,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着力点。

可以说,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也是教学的一条重要规则。

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就会失去让学生独立阅读的意义,失去教学的针对性。

失去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它不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

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

总之,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

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层次,教读阶段。

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

教师具体地教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

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层次,引读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和指导。

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臵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

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成由浅人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自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阅读了。

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

学生正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的深化教学。

我们知道,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和论证,课堂教学绝不是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唯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

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追问知识、评判知识、创造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思维就是强调过程,毋庸臵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总之,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猜想、惊讶、困惑,感到棘手;紧张地深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

由于这种思维不恪守一个方向,不囿于一个答案,所以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和不同层次上去考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多角度思考、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

第二,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

这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等。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转载下)读了开头,就深深的被吸引了。

希望能给你带来惊喜和收获。

————摘引者语第三要素:互动与引导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去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并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