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doc
魏公子复习学案答案
![魏公子复习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c267d561252d380eb6ec8.png)
昌乐一中2011级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编制:唐敏张航审核:高建强编号 1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时间:2013-6-4《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一.重点词语(1)名-动,谦逊地对待(2)名-状语,按礼仪(3)因为;adj-v,傲慢地对待(4)招致(5)使动用法,使……高洁(6)使动用法,使……跟从着;使……空着(7)破旧的(8)暗地里(9)介绍,引荐(10)赠送(11)将要(12)止,使动用法,使……停下;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13)让,责备(14)估计(15)率领(16)竟然(17)屏,使退避;间,私(18)蓄积(19)只是(20)功劳功绩(21)假托(22)约束整顿(23)感激(24)台阶(25)最终二.特殊句式(1)被动句(2)宾语前置二、一词多义1、故:(1)缘故(2)故意(3)特意(4)故意(5)所以2、引:(1)调转车头(2)延请(3)调转车头(4)引路,先导3、辞:(1)辞别(2)名词,言语(3)推辞(4)名词,命令4、存:(1)问候(2)保存,保全(3)存在(4)存在5、属:(1)写作(2)隶属(3)量词,等、辈(4)同嘱,嘱托(5)连续(6)掌管四.翻译句子(1)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他斜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的站在那里跟他的朋友聊天,暗地里观察公子,公子面色更和悦。
(3)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4)如今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但是魏国的救兵至今未到,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表现在哪里呢?(5)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d6d4e783e0912a2162a9b.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编制人:蔡汝平审核人:高二教研组编制时间:11.29.2014班级:姓名:第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一些重要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赢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预习过程】1、积累本文重要文言要点,完成《同步导学练》【积累与应用】2、自我检测※一词多义俾倪故.久立乃.谢客就车乃谢.客就车今公子故.过之嬴乃.夷门抱关者朱亥故不复谢.※翻译句子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合作探究】1、初读全文后,文中的信陵君给你留下哪些鲜明的印象?通过哪些事件体现出来的?2、试复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3、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
作者特别用心于某些细节描写,请对下列加点处进行赏析评价,说说这些文字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3)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4)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晋鄙合符..,举手视.....,疑之公子:“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5)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3、有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虽然急赵国之困,却损害了魏国的利益,非忠臣之举,你怎么看?4、当一切按计划进行,眼望胜利在即,侯生为何要自刭?你是如何看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巩固检测】1、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A、我岂有所失哉过失、错误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仇恨C、而公子亲数存之慰问D、矫魏王令代晋鄙假装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C、而公子亲数.存之/ 请数.公子行日D、所以不报谢.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畏廉将军哉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乃谢客就.车C、而公子亲数存.之/ 遂救邯郸,存.赵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2020学年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021-2022学年)
![2020学年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021-2022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d79063871ed9ad51f11df28d.png)
魏公子列传一、读准字音安釐王(xī) 侯嬴(yínɡ) ﻩ昭王薨(hōnɡ)执辔(pèi)譬若(pì) 馁虎(něi)矫杀(jiǎo) ﻩ骄矜(jīn)嚄唶(huò zè)二、识记通假(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 (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三、一词多义(1)将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下错误!未定义书签。
(3)独错误!(4)存错误!(5)故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下)(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用作动词,藏在衣袖里)(3)椎杀晋鄙(名词用作状语,用锤子)(4)皆谦而礼交之(名词用作状语,按礼节)(5)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ﻬ(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动词用作名词,救兵)(8)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10)北救赵而西却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1)侯生乃屏人间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12)能急人之困(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着急)(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急事)(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慢地对待)(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17)公子从车骑,虚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18)公子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五、古今异义(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古义:性情谨厚、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年高有德的人.(3)过客以观公子古义:拜访客人.今义:过路的客人;旅客.(4)公子颜色愈和古义:脸色。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学生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f8f60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f.png)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仁而下士的战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
因安釐王元年(前276)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当时魏公子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伐魏。
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理解到了这个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歌颂了信陵君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通篇洋溢着作者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
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同“ ”,译为“ ” 2.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 同“ ”,译为“ _” 3.辞决.而行 同“ ”,译为“ ” 4.北乡.自刭 同“ ”,译为“”5.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同“ ”,译为“ ” 二、古今异义1.以公子为长者..古义: 今义:年长的人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古义: 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公子颜色..愈和 古义: 今义:有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4.以公子退让..也 古义: 今义:让步 三、一词多义1.就⎩⎪⎨⎪⎧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动词,成就②乃谢客就.车 动词,登上 2.独⎩⎪⎨⎪⎧ 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形容词,独自②独.不怜公子姊也 副词,难道 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动词,谦逊对待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动词,攻克4.辞⎩⎪⎨⎪⎧ 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动词,推辞②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名词,言辞,言语5.无⎩⎪⎨⎪⎧ ①士无.贤不肖 副词,无论②独子,无.兄弟,归养 没有6.存⎩⎪⎨⎪⎧ ①而公子亲数存.之 动词,问候②遂救邯郸,存.赵 动词,保全7.过⎩⎪⎨⎪⎧ ①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动词,访问②行过.夷门,见侯生 动词,经过8.之⎩⎪⎨⎪⎧①如姬资之.三年 代词,它②此五霸之.伐也 助词,的③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助词,无义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代词,他9.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介词,在②实持两端以.观望 连词,而③欲以.客往赴秦军 介词,用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连词,因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留车壁.邺 壁: 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袖:③仁而下.士 下: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鼓:⑤直上.载公子上坐 上:(2)名词作状语①皆谦而礼.交之 礼: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西:③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椎: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 ①公子从.车骑 从: ②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屏: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 却: ④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立: (2)动词为动用法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怒: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今公子有急. 急:(2)形容词作动词 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骄: ②且公子纵轻.胜轻: (3)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为能急.人之困 急: ②公子怪.之怪: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c1d7b31844769eae109ed09.png)
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及战国四公子;2.学习课文1——3节,积累文中文言实词;3.掌握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一、自主学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名作动,居于-----之下】士,士无贤不肖..【不才】皆谦而礼.【名作状,按礼节】交之,不敢以.【因为】其富贵骄.【形作动,傲视】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招致,招来】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是】大梁夷门监者..【看守城门的人】。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赠送】之。
不肯受,曰:“臣修.【使----美好】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使-----从】车骑,虚左..【使-----空】,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整理】敝.【破旧】衣冠,直上载.【乘坐】公子上坐,不让,欲以.【凭借】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委屈】车骑过.【拜访】之。
”公子引.【拉】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故.【故意】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脸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随从人员】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辞别】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引导】侯生坐上坐,遍赞.【介绍,引见】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于是,就】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使-----为难】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看门人,守门人】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访问】,今公子故.【特意地】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故意】久立.【使-----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巿人皆以.嬴为.【认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魏公子列传》学案
![《魏公子列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6b33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9.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本文通过叙述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了解魏公子无忌的为人和品德。
3、了解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政治背景和各诸侯国间的斗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3)了解魏公子无忌的生平和事迹。
2、课堂学习(1)讲解文章背景和生词,扫清阅读障碍。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魏公子无忌的为人和品德。
(3)深入分析文章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4)比较阅读其他相关史料,了解史家对魏公子无忌的评价。
3、课后复习(1)背诵重要段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
三、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面。
2、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以及搜集相关资料等。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本文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四、学习反思1、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
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笔下的一篇杰出传记文学作品,以魏公子为中心,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篇文章展示了人性中的忠诚和信仰。
魏公子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策划并执行了“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
他心系魏国,不惜牺牲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以行动证明了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这种忠诚和信仰,无疑是人性的闪光点,也是我们在困难时期最宝贵的力量。
文章揭示了人性的智谋和胆识。
魏公子在“窃符救赵”的过程中,展现了他的高超智谋和过人胆识。
他能够洞悉时局,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他还能以出奇制胜、奇思妙想的方式对抗强大的敌人,这都体现了人性中的智慧和勇气。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40207ba1aa8114431d918.png)
一探究课文1、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2、(1)典型材料的选择。
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
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
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
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
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
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2)烘托手法的运用。
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3、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
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二、巩固练习1、翻译略。
魏公子复习学案
![魏公子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d995b2e3f5727a5e96227.png)
昌乐一中2011级高二语文史记选读 编制:唐敏 张航 审核: 高建强 编号 1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时间:2013-6-4《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一.重点词语(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4)致.食客三千人 (5)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6)公子从.车骑,虚.左 (7)侯生摄敝.衣冠 (8)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9) 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10)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11)吾攻赵旦暮且.下 (12)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13)让.魏公子曰 (14)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15)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16)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7)侯生乃屏.人间.语 (18)如姬资.之三年 (19)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0)此五霸之伐.也 (21)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22)勒.兵下令军中曰 (23)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24)赵王扫除.自迎 (25)公子竟.留赵 二.特殊句式⑴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⑵何功之有哉 三.一词多义(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2)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 (3)今公子故过之 (4)朱亥故不复谢 (5)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1)为公子先引 (2)公子引车入市 引 (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4) 复引车还,问侯生 (1)辞决而行辞 (2)曾无一言半辞送我(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4)近日奉辞伐罪 (1)公子亲数存之 存 (2)却秦存赵(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属予作文以记之(5)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6)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四.翻译句子(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魏公子列传学习设计
![魏公子列传学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3e01fec850ad02df804156.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3、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实词和句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有关资料:1.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
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
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
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
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
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
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
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
”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
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
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
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
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
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
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
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 下册《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 鲁教版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 下册《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7b3e6ae518964bcf847cc5.png)
《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一、加点字注音安釐.王()昭王薨.()厚遗.之()自刭.()执辔.()朱亥.()俾倪..()铁椎.()冠盖相属.()二、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俾倪故久立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3.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5.辞决.而行/公子与侯生决.6.公子畏死邪.7.侯生果北乡.自刭8.举手.视公子曰9.朱亥袖四十斤铁椎.三、找出活用的词,并写出活用方式和意义(一)1、仁而下士2、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二)1、椎杀晋鄙2、皆谦而礼交之3、北救赵而西却秦4、力能窃之(三)1、臣修身洁性数十年 2、公子从车骑3、故久立公子4、却秦存赵5、侯生乃屏人间语(四)1、公子怪之 2、公子乃身骄而功之3、为公子能急人之困4、公子患之5、意骄矜而有自功(五)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六)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四、实词1、欲厚遗.之/数遗.魏王及公子书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2、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3、从骑皆窃.骂侯生力能窃.之4、朱亥故不复谢.公子过谢.侯生5、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数.公子行日6、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7、使将将..其军归魏8、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夫人有德.于公子9、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10、故.久立与其客语君安与项伯有故.11、乃谢客就.车然赢欲就.公子之名12、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其文约,其辞微.1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14、愿枉车骑过.之15、遍赞.宾客16、顾.未有路耳17、独.不怜公子姊邪18、约.车骑百余乘19、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0、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20、此五霸之伐.也五、一词多义(虚词)之(1)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魏公子列传 导学案
![魏公子列传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d11e4e009581b6ad9eb0c.png)
《魏公子列传》活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3、观察文本结构,分析本文在主线分明的叙述中,穿插生动细节的写作特点;4、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1、重点:在熟读基础上,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2、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一、自学质疑(一)结合注释,了解本文主人公——魏公子。
魏公子,名_________,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
因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________,与楚国的______黄歇、齐国的__________田文和赵国的___________赵胜并称___________,且为四君子之首。
(二)朗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字词注音。
魏昭王少.子()安釐.王()昭王薨.()不肖.()厚遗.()执辔.()俾倪..魏王( )..()数遗冠盖相属.( )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 ) 馁.虎( )屏人间.语( ) 嚄唶..( )(三)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意思,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四)速读全文,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五)通览课文,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类别,进行文言知识积累。
示例: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含高傲之意。
反思自学过程,写下你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自主学习的结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ca113f383d049649a665822.png)
一、自主学习: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是】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送】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率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将要】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攻取】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扎营驻守】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两面策略】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连续】于魏,让【责备】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自愿依托】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道义高尚】,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句式:宾前】!且公子纵【即使】轻胜,弃之【我】降秦,独【难道】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各个方面,各种办法】。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估计】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凑集,备办】车骑百余乘【音:】,欲以【率领】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努力】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用来----方法】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掉转】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饥饿的老虎】,何功之有哉【句式:宾前】?尚安事【用】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遗憾】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使退避】人间【私】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蓄积】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对】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只是,但是】未有路耳。
公子诚【果真】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退】秦,此五霸之伐【功劳,功绩】也。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bb3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d.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一、前言《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是一份关于魏公子在历史上的传记资料的教案,旨在通过魏公子这一历史人物的故事,提供给学生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家庭背景、教育方法和影响力,并结合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二、引言魏公子(约公元前1056年-公元前1037年),名害,字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他是商朝后期政治家魏桓子的长子,也是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的商音的创始人。
魏公子的教育方法和音乐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后世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生平事迹1. 家庭背景魏公子出生在商朝时期,父亲魏桓子是商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曾在商王室担任要职。
作为名门望族的独子,魏公子自小受到父亲的亲自教导,并且在家族传统下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2. 学术成就魏公子在求学过程中展示了出色的才能与智慧。
他深入研究了古代乐理,掌握了古代五音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系。
他对于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化,将音乐与人类情感、社会文化等领域相结合,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育方法魏公子以其严谨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闻名于世。
他主张“教无类”,即教育没有阶级之分,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他倡导以德育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素养的培养。
他的教育方法广泛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
四、案例分析1. 魏公子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有何启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魏公子的教学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全面发展,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教育方法提醒我们: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 魏公子的音乐理论如何影响古代和现代音乐?魏公子创造的音乐体系对古代和现代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79168084ee06eff9aff80786.png)
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读准字音安釐.王(xī) 侯嬴.(yínɡ) 昭王薨.(hōnɡ) 执辔.(pèi) 譬.若(pì) 馁.虎(něi) 矫.杀(jiǎo) 骄矜.(jīn) 嚄唶..(huò zè) 二、识记通假(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三、一词多义 (1)将⎩⎪⎨⎪⎧公子遂将.晋鄙军(动词,率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动词,顺从,遵奉)公将.战,曹刿请见(动词,打算)不知老之将.至(副词,将要) (2)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动词,自居于……之下)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下等的)雨泽下.注(动词,向下) (3)独⎩⎪⎨⎪⎧独.不怜公子姊邪(副词,难道)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副词,独自)君子慎独.(动词,独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副词,唯独,只,仅)恤鳏寡,存孤独.(名词,老而无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特)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副词,特地)(4)存⎩⎪⎨⎪⎧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问候)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动词,存在)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动词,生存)存.者兴国之志(动词,思念)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动词,保留) (5)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名词,缘故,原因)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副词,故意)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旧交情)温故.而知新(名词,旧知识)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副词,过去,从前)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原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四、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下)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用作动词,藏在衣袖里) (3)椎.杀晋鄙(名词用作状语,用锤子) (4)皆谦而礼.交之(名词用作状语,按礼节) (5)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 (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动词用作名词,救兵) (8)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10)北救赵而西却.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1)侯生乃屏.人间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12)能急.人之困(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着急) (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 (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急事) (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17)公子从车骑,虚.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18)公子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五、古今异义(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第18课《魏公子列传》学案(含答案)
![第18课《魏公子列传》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986ef72f60ddccdb38a098.png)
第18课《魏公子列传》学案(含答案)第18课魏公子列传礼贤士.热心肠的战国公子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
2.思维认识信陵君的形象特点。
3.审美赏析叙事与写人艺术。
学法点拨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七。
”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本文节选主要选了他的“礼待侯生”和“窃符救赵”两方面突出的事迹,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存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学习此文,不仅要了解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要借助字词.细节,深入传主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本文文字明白晓畅,文言常用词丰富。
学习时可把积累实词放在重要位置。
诗美晨读夷门歌王维七国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老翁何所求。
赏析王维这首咏史诗写得慷慨豪放,热情赞美了侯生这位七老翁70多岁的人在人生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慷慨豪迈,亦是满足。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朱亥袖四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同“向”,面向3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2.一词多义1故2除3过答案1副词,故意地/副词,特意地/名词,缘故,原因/连词,所以/名词,旧的知识/名词,老交情,旧交情/时间名词,过去,从前2名词,台阶/动词,整理,修治/动词,授官3动词,拜访,探望/动词,经过/形容词,错误/副词,过于/动词,责备/名词,错误,过失3.虚词归纳乃答案副词,才/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代词,你的4.古今异义词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过客以观公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公子列传》复习学案主备:于瑞英复习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2、见其客朱亥,俾倪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二、一词多义1、就: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②乃谢客就车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②独不怜公子姊也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吾攻赵,旦暮且下4、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5、无:①士无贤不肖②独子,无兄弟,归养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②遂救邯郸,存赵7、过: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②行过夷门,见侯生③过故人庄8、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实持两端以观望③欲以客往赴秦军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三、词类活用1、皆谦而礼交之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3、公子从车骑4、留军壁邺5、为能急人之困6、侯生乃屏人间语曰7、北救赵而西却秦 8、今公子有急9、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四、重点词语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2、欲厚遗.之3、微.察公子4、遍赞.宾客5、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6、实持两端..以观望7、冠盖相属.于魏 8、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9、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0、约.车几百余乘1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2、顾未有路.耳13、此五霸之伐.也 14、勒.兵下令军中15、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 1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17、赵王扫除.自迎五、特殊句式1、欲以观公子遍赞宾客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可使击之2、请救于魏何功之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3、赢乃夷门抱关者也4、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
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
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
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
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
”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
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
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
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B.武安侯以.王太后故非痛折节以.礼屈之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蚡骄横的一组是()(3分)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④蚡以肺腑为京师相⑤治宅甲诸第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
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4分)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答案:一、座;睥睨;诀;向二、1、成就;靠近,引申为登上2、独自;难道3、谦逊的对待;攻下4、推辞;言语5、无论;没有6、问候;保全7、拜访;经过;拜访8、在;连词,来;介词率领;介词,因为三、1、以礼相待2、慢待3、使跟从4、扎营驻守5、为……着急6、使退避7、向北,向西8、危急的事9、袖里藏着,用铁锤六、5、A(辞让)6、A(B因为,用C于是,这样D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地方)7、B(1、相当丞相3、对宾客谦卑4、成为心腹)8、A(B错在“面见皇帝”C错在“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D错在“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9、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参考译文】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
魏其侯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
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
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
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3年后,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
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
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
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
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
”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让她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贺,乘便对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
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很快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
”魏其侯不听从他的话。
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受到皇上的宠信,多次议论政事,建议大多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而归附了武安侯。
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骄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都被免官。
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天下的士人、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一出生地位就很尊贵。
他又认为当时的诸侯王都年纪大了,皇上刚刚即位,年纪很轻,自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狠狠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使他们屈服,天下人就不会服服贴贴的。
在那时候,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下来就谈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帝都采纳。
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拨到二千石级,把皇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
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他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为何不把皇宫中的武器库也要去!”从这以后才收敛一些。
有一次,他请客人宴饮,让他的兄长盖侯南向坐,自己却东向坐,认为汉朝的丞相尊贵,不可以因为是兄长就私下变通规矩。
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
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
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
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5.(3分)*A.【让:这里是辞让的意思】6.(3分)*A.【都是动词,担任;B连词,因为/介词,用;C副词,于是,就/代词,这样;D定语后置标志/代词,……的地方。
】7.(3分)*B.【①是说武安侯想当丞相;③是说武安侯对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④是说武安侯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
】8.(3分)*A.*D.【B中“面见皇帝”错,原文是通过王太后转告;C中籍福提醒魏其侯“要” 喜欢好人、憎恨坏人,与原文意思不符。
D“年纪却老了”不对】9.(10分)【(1)(4分)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2)①(3分)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乃”、“除”各1分,句意1分。
②(3分)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贵族的府第。
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
“甲”、“属”各1分,句意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