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青泥洼桥的传说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大连青泥洼桥西安路对比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大连青泥洼桥西安路对比城市规划】

西安路的实际建议:
一: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强化管理,市公交能在这一区域快速通 行。
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交枢纽。地铁建成后, 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公交系统内部的协调, 更要与城市地铁,轻轨建立有效的衔接。除此之外,如 果能在黄河路的如意结、黄河路与西安路、成仁街区段 的交叉口设置交通优先预信号,也能大大提高该区域公 交在黄河路上运行的效率。 三、如果可能的话,根据西安路的变成限时公交步行街, 在早晚高峰时段正常通行,在其他时段只允许公交车和 出租车通行。
每两米一个垃圾桶。
靠近商铺的自动饮料 贩卖机
路两旁的路灯, 满足了夜晚商业 街的需求
离商铺不远的汽车 停车场,满足了人 们的停车需求
青泥洼桥排水现状
考察发现青泥洼桥排水 系统较好,能良好的完 成雨天及其他排水需求。
青泥洼桥绿化
绿化:
沿街都设有花坛,街角设有小型 灌木和雕塑,青泥洼桥绿化非常 好,很合理,而且起到了商业区 的画龙点睛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交通:
附近又便捷的轻轨站
青泥洼桥出租车站点 a、出租车招扬点,位置在麦凯乐大连 总店及百年城南侧、五惠路边,部分空 车会在此待客; b、出租车招扬点,位置在太平洋百货 东侧、解放路边; 使青泥洼桥这面交通十分通畅,堵车现 象很少
大连青泥洼桥公交站点公交站点向两侧“疏散”:一些 公交线路的青泥洼桥、友好广场乘降站点已经向两侧“疏 散”:16路等10条公交线青泥洼桥站点设置在久光百货北 侧的中山路港湾式站台上。23路等9条公交线路的友好广 场站设置在了金座大厦对过的中山路港湾式站台上。702 路等5条公交线的友好广场站设置在中山路金座大厦门前 港湾式站台上。11条公交线的青泥洼桥站设置在了大公街 路口的港湾式站台上 。

大连的殖民地民居保护

大连的殖民地民居保护

大连的殖民地民居保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介绍了大连的殖民地民情情况,阐述各国在殖民地民居问题的历史认知,建议通过加强殖民地民居保护,达到文化传承、铭记历史的目的。

作为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海滨城市,大连的日本殖民地民居--和式洋风民居也亟待得到保护。

标签:大连;和风建筑;殖民地民居;建筑保护时下国内尤其是大连很多年轻人对日本的印象,只有满街的丰田车、高端的松下电子产品、日资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等,却不知庄河花园口登陆、卢沟桥事变是何物,这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

对一个国家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于当下,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深入分析.最近安倍政府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略历史,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在哈尔滨修建安重根纪念馆,中韩等二次世界大战受害国联手在国际场合遏制日本美化侵略历史。

恰逢临近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如果从历史问题上想对这个东瀛国家一探究竟,那就从大连的日占时期殖民地民居说起。

前身为辽南大地上一个被称作“青泥洼”的小渔村的大连,在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对大连的殖民统治。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建筑史仿照欧美将正在流行的建筑思潮在大连实践,住宅空间不仅延续着日本传统生活方式,涵盖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多个文化特征,并融合一起形成具有自身“和魂洋才”与“中体日用”的特色,所谓的“和风时期”建筑也就是指这个时代的建筑[1]。

就是对西方建筑的理解产生的再消化、融合,折中、浪漫、哥特、古典复兴、巴洛克、现代、中国古典各种建筑理念交相辉映,在大连发展成以广场辐射为中心的建筑理念。

坦率地说,日本殖民者是把大连当做其海外殖民飞地进行开发。

凤鸣街、南山、水仙街这一范围,原有两百余栋老民居,这些是上世纪日本殖民大连时期,依照当时欧美规划模式建造的住宅区典型,这类“和式洋风”民居,一般为2~3层。

小楼造型别致,每栋楼都不同极少重复,配独立的小院,树木、假山点缀其中。

在大连110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日俄印迹浓重。

大连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大连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大连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连,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也是发生了许多灵异事件的地方。

在这里,有许多真实的案例发生,让人不禁感叹世界之大,奇事无穷。

在大连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曾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灵异事件。

据目击者称,当晚在酒店的大堂里出现了一个身穿旧式军装的年轻男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恐惧和绝望。

这个男子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诡异,有人甚至惊恐地尖叫起来。

然而,当酒店的保安前去查看时,那个男子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不禁感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灵异事件。

在大连的一处废弃工厂,也曾发生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

据当地居民称,夜晚时分经常可以听到工厂内传来奇怪的声音,有人说是哭泣声,有人说是呼救声,更有人说是鬼魂的哀嚎。

有一次,一名年轻人决定前去探寻真相,然而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据说,他的尸体在工厂内被发现时,整个人已经被吓得面目全非,令人毛骨悚然。

除此之外,大连的一家老宅也被传闻是灵异事件的发生地。

据说,这座老宅曾经是一位富有的商人的住所,然而在一场大火后,整个家族都离奇地消失了。

而在这之后,那座老宅就变得诡异起来,经常可以听到夜晚传来的哭泣声和呼救声,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真实的案例让人不禁对灵异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连,这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似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或许,这些灵异事件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幻,灵异事件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探索的欲望。

或许,这正是大连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让人们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愿这些灵异事件的真相终有一天能够被揭开,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这些地名的由来,见证大连百年历史!

从这些地名的由来,见证大连百年历史!

从这些地名的由来,见证大连百年历史!2018-03-25 11:01大连大连行地名是借助语言中的词汇表示一个地理部位,同时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真实地反映了城市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

之前我们推过一篇文章,介绍了大连的新老地名对比,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名头,每个地名的由来都有一番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大连的一些地名的由来。

| 西岗区 |西岗区名源于小岗子。

东关街至北京街一带有一条土岗,旧称小岗子。

小岗子地处大连原中心区的西边,所以又叫西岗子。

1946年2月西岗区政府成立。

| 中山区 |1945年11月,大连解放,大连市政府第一次区长会议决定,将敌伪时期的123个区改划为12个区。

当时的黑咀子区即是中山区的前身。

1945年12月,大连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黑咀子区改为中山区。

| 沙河口 |沙河口名称与马栏河有直接关系。

早年,马栏河下游河床宽阔,沙洲漫滩,人们称之为沙河,沙河入海处称作沙河口。

后来居民渐多,形成村落,就以沙河口为村名。

此沙河口名称由来。

| 甘井子 |清初是大连湾北岸一个渔村,名为黄山嘴子。

当时居民饮用的井水都是咸水,后来在后来523厂地方打出一眼甜水井,取其甘甜之意就叫甘井子,之后就当作村名。

1945年11月甘井子区政府成立。

Square!(斯怪儿)—广场这可是咱大连的一大特色啦~并且呢大连还是亚洲拥有广场最多的城市之一大大小小的广场有上百个呢!那么,它们的名字有怎样的故事呢?友好广场友好广场始建于帝俄国租借大连时期,日本租借时期称西广场,50年代为了纪念中苏友好而更名为友好广场。

中山广场中山广场原名“圣德公园”,1954年,市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改为“中山广场”。

奥林匹克广场大连奥林匹克广场是为纪念大连建市百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而建的广场,建成于1999年,是大连建市100周年的献礼工程,如今成为大连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八广场三八广场初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租借大连时期,当时的三八广场叫“朝日广场”。

来看大连古建筑!你去过几个?

来看大连古建筑!你去过几个?

来看大连古建筑!你去过几个?咱大连总被人拿“时尚”、“现代化”来说事儿,他们根本不知道,其实咱这旮也是“古城”哦!自2007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对大连十大古建筑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调研、测绘,并于近期集结成册,出版了一套介绍大连古建筑的丛书《大连古建筑之匠心营造》。

现在,重点来了,日报君前些天特别联合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大连理工大学推出特别策划——“中国银行·看大连古建筑”。

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专家学者推荐的大连的几大古(xiě)~建(zì)~筑(háo)~法华寺坐落于山城与山体自然融合城山山城,又名积利城,是高句丽割据辽东时期修建的山城。

古城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法华寺坐落于山城之中,原名觉僧寺,分为上下两院。

下院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上院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

清朝末年遭火灾被毁,庙产土地400余亩全都归官,后于民国初年修复。

本寺因以天台法华为宗,遂更名为法华寺。

1968年此寺毁于文革。

1994年落实宗教政策后由当地政府牵头,将庙宇按原样式恢复,寺院总占地面积约二万六千一百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

清泉寺传说中的“唐王建寺”经历四次重修及增建巍霸山城坐落于普兰店市星台镇葡萄沟村的巍霸山上,距普兰店市中心约50公里,距大连市约129公里。

巍霸山城又名吴姑城,始建于东汉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清泉寺,建于巍霸山城之中。

自传说中的“唐王建寺”,经明万历三十五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增建西王金母殿;同治三年增建药王殿;民国十六年重修前后殿,增修两配殿、中殿、钟鼓二楼、裙墙、山门等,即现在之规模。

清泉寺背靠青山,面向深谷,地势高爽,在寺内平台之上可遥望连绵群山景色。

关帝庙我们大连的“财神庙”普兰店关帝庙又称财神庙,庙址在普兰店镇南山街,建庙时间为1926年。

文革期间关帝庙遭到严重破坏。

1990年,新金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

那些你不知道的大连冷知识说起“大连”,来源于满语“嗒淋”一词的音译,海滨的意思。

100多年前,俄国人建了这个城市,名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1905年日本占领后后,改称“大连”。

大连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左右,在大连湾东南,向北走沿振兴路的右侧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大嘴子遗址,1987年发现房址41座,出土陶、石器、石刀、石斧、石戈等,还有用于军事性质的石围墙,炭化的粳稻和高粱。

先有旅顺再有大连。

旅顺汉代时属沓氏县,元代时称“狮子口”。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派人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当时率军的将领名字叫“马云”。

旅顺堪称半部中国近代史,它的牛逼你不懂,有时间单独讲。

大连的广场特别多中山广场始建于1899年,各种精美的欧洲建筑,当时大连被俄国统治,将该广场取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

广场对面是大连宾馆,建成于日统时期的1909年,是当时最高级的宾馆,叫大和旅馆。

与它同样名字的宾馆在旅顺还有一个,但小得多,末代皇帝博仪和他的夫人婉容在那里住过。

人民广场和其它广场不一样,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93年以前该广场名为“斯大林广场”,广场上还有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1999年4月纪念塔迁至旅顺苏军烈士陵园。

星海广场以前是个晒盐场,在明朝时这里是一片沙洲,因为马栏河入海口恰在此处,它也是一个排污口。

清朝末年,星海湾一带逐渐有了人烟,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已是颇具规模的养殖场。

上世纪90年代,星海湾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广场中央的汉白玉华表竣工于1997年6月30日,高19.97米,直径1.997米,以此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2016年8月5日凌晨1时许被拆除。

星海广场旁边的星海公园,始建于1909年,叫星之浦公园,由南满洲里铁道株式会社辟建,占地面积1.6公顷,范围包括今天的星海广场周边一直到黑石礁。

园中建有别墅、旅馆、高尔夫球场、海水浴场等设施,是当时“满洲”著名的避暑胜地。

你看过吗,这才是让大连人一起泪奔的大连!

你看过吗,这才是让大连人一起泪奔的大连!

你看过吗,这才是让大连人一起泪奔的大连!大连人一起溯源和触摸曾经走过的大连老街。

胜利桥北,旧称黑嘴子,是大连早期建成的第一个街区,堪称“城市起点”。

最早的胜利桥——露西亚木桥1907至1908,日本殖民者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大连东正教堂1902大连发电站黑嘴子老大连自然博物馆,最初是东省铁路公司分公司大楼,1902为达里尼市政厅,1904年焚毁,1905年修复,用为关东州民政署。

1907年用为满铁本社。

1909至1914用为大和旅馆。

1914至1926用为满铁大连医院小儿科。

1926改为满蒙资源参考馆。

1928改满蒙资源馆。

解放后是东北资源馆。

1959年9月3日,改名大连自然博物馆。

1998年迁至黑石礁。

中山广场仿巴黎明星广场建。

中山广场第一个建筑-大连民政署旧址·1908中山广场第二个建筑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1909大连宾馆~一个曾经比上海最顶尖旅馆领先20年的亚洲一流旅馆康有为、蒋介石、溥仪等众多历史名人在这里下榻朝鲜银行旧址 1920大连市役所旧址,1920年建成;解放后,大连市政府在此办公。

大连递信局旧址 1916年建成大连街景人民路仿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建,处处都有浪漫建筑。

东关街1905年至1911年建成,是大连市早期建成的第二个街区青泥洼是大连之源,是乡愁之所在,是大连最具乡土气息的人文地理青泥洼桥连锁街 1929大连以港兴市,1912年成为东北第一大港,1919成为我国第二大港,19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后排名十名左右。

现在正在呼吁建大连自由港。

20世纪30年代,天津街之繁华非上海可比。

满铁是不穿军装的部队,大连有众多满铁遗迹,可惜拆毁了很多。

2015年7月7日,拆除日本侵华遗迹“满蒙文化协会”。

老虎滩是大连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

蒋介石,汪精卫,胡适等众多名人曾在此屐履留痕。

星海一直是大连旅游胜地,溥仪,溥伟,郑孝胥,周佛海,阎锡山,张宗昌等众多历史名人或在此寓居,或在此下榻。

城市作为大连人,你应该知道这十个大连之最!

城市作为大连人,你应该知道这十个大连之最!

城市作为大连人,你应该知道这十个大连之最!达里尼港规划图”上,大连的第一条街名字叫做“工程师大街”, 也称“技师大街”,这就是现在的团结街。

日军侵占时期的团结街全景1902 年建成使用的达里尼市政府也坐落于此。

1999 年,大 连市政府投资 1.7 亿,以达里尼市政厅旧址为中心,对周边 进行修缮和重建,并把这里命名为“俄罗斯风情记”是大连市现存最早的药房,辉煌时曾有过 10 家分店。

1852 年,一个叫康德富的中医大夫从山东来到金州,在南 街买下 160 多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创办了“康德记药房”。

由 于康德富不仅精通医理,又熟知药性,“康德记”自开张后, 康德富把“济世正德、康健民众”作为开店的座右铭,以诚待 客,加之他精湛的医术,很快,“康德记药房”就在金州城崭 露头角,成为古城最有名气的药店之一。

阮玲玉为“女界福” 药品作广告宣传1933 年夏天,红极一时的上海电影明星阮玲玉突然为大连 金州康德记的“女界福”浸膏做起了代言, 足见“康德记”在当时 的知名度。

1、大连第一条大街 团结街 1901 年,在俄国人所作今日团结街情一条街”。

2 、大连最老的药店——康德记“ 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行医兼营中草药、 中成药业务。

1988 年 9 月,在金州区政府的支持下,“康德记联合诊所” 开张,百年老字号“康德记”回归中医世家。

1999 年,“康德记药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书第三册医药版。

2005 年,“康德记”申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注册。

2007 年 3 月在金州区站前广场附近,购买了一处建筑面积 近 200 平方米的房子,主体装修成体现明清时期风格、古色 古香的“康德记”大药房。

在半年时间里实现了“康德记”发展史上的连续“三级跳”。

重新恢复的“康德记”大药房将以古老的前大连地区中药品种齐全、质量优异的中药房。

3 、大连最老 的理发馆——红星理发馆上世纪 40 年代初,大连市内的理的大型理发馆, 当时叫做“中央理发馆”,1945 年大连解放后, 更名为“国营红星理发厅”,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国营理发厅。

青泥洼商业街大连百年发展的缩影

青泥洼商业街大连百年发展的缩影

CITY GEOGRAPHY 城市地理/110-111/so文+施毅图+ RyanStreetIJ4J UJ小ri'll7-2278青泥洼祎业街:大连百年发展的缩影in Dalian街道Street昔日繁华的连锁街在城市发展中逐渐没落,和周围商业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老大连人心里,无论哪条街道兴建,也不论哪个商业中心崛起,都不会让他们忽略一个地方,那就是大的就W泥洼商业街。

青泥洼得名自“青泥浦”,它是唐朝时的大连旧称。

青泥洼一带也称“青泥洼桥”。

因为最初青泥洼一带确有一条青泥洼河,河上也确实架着桥。

后来青泥洼河因城市规划发展被填埋,但青泥洼桥的地名却一直留用至今。

卿锁呛起在曰本侵占大连初期,随着繁华街区的地价不断攀升,日本小商户决定联合起来,并在1923年达成协议规划建立一条商业大街,以聚集他们的店铺。

他们看中了当时的青泥洼河西岸,构想在此建设“连锁商店街“。

连锁街设立于1928年3月,由当时的宗像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并交由福昌公司负责施工。

工程开始于1928年,于次年竣工,期间共建成16栋楼房、200个店铺。

设计师把这一片土地划分成八个地段,从A到H,设计了很多出入口,并选用当时日本国内最繁荣知名的街道给这八个地段起了名字,其中最有名的是“心斋桥通”“银座通”“荣町通”“京极通”等,如今都被并入友好街、长江路、中LU路去了。

伴随连锁街的建成,大小商户纷纷入驻。

一夜之间,这里成为大连最为繁荣的地段,亦是昔曰亚洲最大的综合商业区。

《幻中大连》的作者松原一枝就曾是连锁街的常客。

当时,“购物在连锁街,住宿在锦水宾馆"是大连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现在的连锁街,虽然部分建筑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

但若站在高处俯瞰,依然能看到整个片区的基本结构。

青泥洼,以及大连商业的繁华,動此开始……站在雄繁华的起点1898年,沙俄租借大连,称其为“达里尼”;次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达里尼”为自由港,将附近约3000多公顷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规划修筑码头、火车站等交通设施。

大连青泥洼古墓追溯满洲文化的源头

大连青泥洼古墓追溯满洲文化的源头

大连青泥洼古墓追溯满洲文化的源头大连青泥洼古墓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西南部的青泥洼地区,是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

这座古墓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满洲文化的源头,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墓的发现与背景大连青泥洼古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青泥洼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开发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

经过专家的考证和勘探,这座古墓被确认为满洲时期的墓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古墓的结构与特点大连青泥洼古墓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墓葬,墓穴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约10米。

墓穴内部分为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墓室。

墓室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遗骸,其中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满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三、古墓的文物与满洲文化大连青泥洼古墓出土的文物丰富多样,反映了满洲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陶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文物,包括陶罐、陶盆、陶壶等。

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展示了满洲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此外,铜器、玉器、金银器等也是古墓中的重要文物,它们的出土为我们了解满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满洲文化的特点与影响满洲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满洲人民以勇敢、坚韧的精神和智慧,建立了伟大的清朝帝国,统一了中国大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洲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契机。

五、大连青泥洼古墓的价值与意义大连青泥洼古墓作为满洲文化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满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同时,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为我们研究满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通过对古墓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日本占领四十年的大连,黑白的老照片,镜头留下不应遗忘的历史

日本占领四十年的大连,黑白的老照片,镜头留下不应遗忘的历史

日本占领四十年的大连,黑白的老照片,镜头留下不应遗忘的历史大连,古称遝氏县、三山、三山浦、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1897年沙俄强占旅顺口,并在青泥洼开港建市,取名'达里尼',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后,遂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尔尼'改为'大连'。

从1905年到1945年,大连被日本占领了四十年。

图为20年代的大连,街头的踩高跷表演。

大连东关街,俗称“小岗子”。

范围是如今北起鞍山路、南至黄河路、西起市场街、东至北岗桥这一区域。

日据时期的东关街是中国人聚居区,那时从小岗子到日本人居住区,是要经过日本人设的检查关卡。

那个时候的东关街是个繁华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如今大连老字号都起家于东关街。

图为1924年大连小岗子,人来人往的街景。

图为大连浪速町(今天津街),作为日据时期大连最繁华的商业街,开始于1907年。

其繁华程度不逊于当时日本的银座,街市上密集的商铺基本都是日本人开设的,如船塚商店、几久屋百货店、白木屋洋服店、满书堂书店、森永商店等等。

这张图片是在大山通与浪速町交汇处的辽东饭店的客房窗口处拍摄的,辽东饭店(今大连饭店)的一楼是百货商店,二楼以上是旅馆。

图片拍摄于大连磐城町,日活馆门前。

日活馆是一家电影院,位于如今天津街与友好路交汇处,这家电影院是由1912年创立的日活株式会社投资的,兴建于1929年,45年后改名为“虹霓电影院”,今已不存。

图为大连“日本桥”,就是如今的胜利桥。

最早是沙俄修建于1899年的一座木制小桥。

后日本占领大连,将之更名为日本桥。

之后重新改建并于1908年3月完工,桥身全长106米,宽22米,桥下是火车道。

之前很火的一部剧《老酒馆》就是以大连为故事背景地,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去大连就等于是“出国”,是要办理护照的,去工作还要有日本人批准的证明文件。

图为成立于1906年的大连满铁本社,位于东公园町(今鲁迅路)。

占领大连的四十年,日本对于大连地名的命名习惯一般都是采用“某某通”、“某某町”或“某某台”。

《时间中的大连》:青泥印记封面欣赏

《时间中的大连》:青泥印记封面欣赏

《时间中的大连》:青泥印记封面欣赏书名考虑了很久,凝聚着编辑的心血。

大连始于青泥洼。

青泥洼与大连一样,是最让人亲切的名字,但它又充满了迷惑,有人说青泥洼,有人说青泥洼桥,很少有人说清是为什么青泥洼是最乡土、最中华的地理文化。

解放前,大连有“星亇浦”、“玉乃浦”,人们以为“浦”是日语,清少纳言著《枕草子·浦》一文写到:“浦是生の浦最佳。

盐灶の浦。

志贺の浦。

须磨浦。

和歌の浦”。

其实,“浦”的称谓是我国传到日本的。

《诗·大雅·常武》就载有“率彼淮浦”的诗句。

《说文解字》释,“浦,濒也”,意思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大连就曾以“浦”命名,唐初称为“三山浦”,唐中期改为“青泥浦”,今天的青泥洼就是由“青泥浦”演化而来。

青泥洼的“洼”也不读wā,而是按照古音去声调读wà。

俄国侵占大连后,由大连湾衍生了临时命名达里尼(Дальний)。

日本侵占大连后,日军辽东守备军司令部男爵西宽二郎发布传达命令第三号,内容为: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二月十一日起,青泥洼改称大连。

所以说,大连始于青泥洼。

有时,青泥洼一带也被称作青泥洼桥。

青泥洼桥确有桥。

青泥洼河通常是指西青泥洼河,源自绿山积水,穿过劳动公园荷花池,经青泥街入海。

劳动公园的桥叫虎溪桥,铁路桥是宏孚桥,它们都是“青泥洼河上的桥”。

青泥洼桥是中山路段与长江路段的两座桥。

俄国侵占时期,中山路段那座桥是木桥,长10米,宽12米,由4座木墩支撑。

日本侵占时期改叫常盘桥,1908年改为钢筋混凝土桥。

长江路段那座的桥1920年9月建,1922年的地图上标注着“青泥洼桥”,后因城市发展而被填埋。

1946年6月1日,大连地名去殖民化,常盘桥改叫青泥洼桥,这是中国人自己命名的青泥洼桥。

1979年,中山路改造,将存留的桥墩拆除。

从此,“青泥洼河不见河,青泥洼桥不见桥”。

虽然它们已经经埋在地下,仍保留着同名的站牌,记忆珍藏在每一个大连人的心底。

大连青泥洼桥景点

大连青泥洼桥景点

大连青泥洼桥景点青泥洼桥的热闹清晨嘿,咱今儿个唠唠大连的青泥洼桥。

这地儿啊,那可老热闹了。

每天早上,太阳刚冒头,那光线打在街边的店铺招牌上,金晃晃的。

我有一次起了个大早去那儿,就为了瞅瞅清晨的青泥洼桥啥样。

那街道啊,还没多少人呢,清洁工大爷正拿着大扫帚哗啦哗啦地扫着地,那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在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响。

路边卖早点的小摊已经支起来了,热气腾腾的。

那油条在油锅里滋滋地响,就像在唱歌似的,一会儿就变得金黄金黄的,捞起来放在铁丝架子上沥油。

旁边的豆浆桶呼呼地冒着白气,老板拿着大勺子,一勺一勺地给客人盛,还吆喝着:“热乎的豆浆嘞!”我走过去,要了一份油条豆浆,坐在小板凳上吃。

那油条咬起来嘎吱嘎吱的,豆浆甜甜的,混着清晨的空气,吃着特别舒服。

青泥洼桥的商店也开始陆陆续续开门了。

那些大玻璃门被店员们擦得锃亮,能清楚地映出街对面的景象。

有几家服装店的店员正拿着新到的衣服往模特身上比划,商量着怎么摆好看呢。

这时候,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有提着公文包上班的白领,还有晨练完慢悠悠溜达的大爷大妈。

整个青泥洼桥就像被按下了启动键,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啦,那感觉,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开场了一样。

青泥洼桥的午后购物狂欢中午的时候啊,青泥洼桥那就是购物的天堂。

太阳暖洋洋地照着,人们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疯狂购物。

我记得那次和朋友约着在这逛街。

我们一到,就被那满大街的商店给晃花眼了。

从大商场到街边小店,啥都有。

我们先冲进了一家大商场,那里面人多得呀,就像下饺子似的。

每个柜台前都围满了人,特别是化妆品柜台,那些小姑娘们拿着试用装,在脸上比划来比划去。

售货员姐姐们可热情了,一个劲儿地给推荐:“美女,这个口红颜色可显白了,你试试。

”我朋友被说得心动,试了一下,还真挺好看,当场就掏钱买了。

逛着逛着,我们饿了,就跑到商场的美食广场。

那地方也是热闹非凡,各种美食的香味混在一起。

有一家卖烤猪蹄的,那队伍排得老长了。

我凑过去一看,那烤猪蹄在烤架上滋滋冒油,烤得外皮焦焦的,泛着红亮的光。

大连市(Dalian)名称的由来_中国民间故事

大连市(Dalian)名称的由来_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大连市(Dalian)名称的由来大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方。

殷商时代,辽东属青州,而西周时,辽东属幽州。

战国末年至秦代,正式设辽东郡,大连属其管辖区。

汉初,杳氏县(今大连、旅顺、金州一带地方)属辽东郡所管辖十八县之一。

全文:唐初,这里称“三山浦”。

唐中期改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始称“青泥洼”,而海口则称“青泥海”,亦有仍称“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称;“即留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船在津沽,……并令时常出洋赴东、奉交界之大连湾与沿海口岸驻泊逡巡,以壮声威。

”这是较早见之于我国官方文字里的“大连湾”称呼。

从那以后,个别奏折或史籍中虽还有“大连湾”、“搭连湾”等不同写法,但后来便都趋于写成“大连湾”了。

但据日人浅野虎三郎编写的《大连市史》记载:“大连湾称呼,见之于文献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约翰·瓦特测量的《英国海图》为最早。

”一八六零年,英国沙普琳号商船船长哈恩特到这里测量海湾时,据当地群众说,这一带叫做“大连湾”。

该书还提到,约翰·瓦特在制海图时,还参考了二百多年前(明万历年间)到中国来传教的柴伊斯脱的古地图,说明万历时中国人中间就已有“大连湾”的称呼。

总之,“大连湾”的称呼,民间称之于前,官方用之于后,是有根据的说法。

至于民间的称呼最早是否起于明万历年间,尚有待于考证。

关于为什么叫“大连湾”?说法较多,诸如:因形似褡裢,故名之;山东往东北销售褡裢多路经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蛎湾”因其不雅而改称大连湾;满语“达连”(海的意思)的译音;连诸小湾为一大湾,等等。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洼口”等称呼。

早已流行于民间的“大连湾”称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长期流传的三种称呼,就是因为这个称呼更准确。

大连市得名于大连湾;也是不容置疑的。

大连市最早兴建大连湾镇一带,后来才逐渐移筑于东、西青泥洼渔村。

大连青泥洼河上的桥的历史

大连青泥洼河上的桥的历史

大连青泥洼河上的桥的历史1.青泥洼村百多年前的大连———昔日的青泥洼渔村是什么样?现在已无人见过,我们只能从发黄的旧地图上去寻觅当年的印记。

从一张1899年大连建港规划图中可以隐约看到:当时的青泥洼,位于现今南山和绿山山麓以北的市区内,划分为东青泥洼和西青泥洼两个区域。

具体的分界是从今南山山缘,经由友好路穿越友好广场向北延伸后大致沿吉庆街走向,止于今渔轮厂突出部海域。

东青泥洼的东端地势陡峭,多见悬崖,整个区域内纵向分布多条河流、沟壑;而西青泥洼地势则较平缓和开阔。

东青泥洼村,由两个村落组成,一个位于现今的民生小学附近区域,另一个位于现今的三八商城附近区域;西青泥洼村,位于绿山山脚下的现今劳动公园园内并向北延伸接近中山路,东青泥洼和西青泥洼两个村落之间为田圃。

据记载,东、西青泥洼村有村民共近40户。

经绿山发源的西青泥洼河,由南向北注入河套地(现今兴业蔬菜批发市场一带)汇合于海。

西青泥洼村就环抱着这条西青泥洼河。

由于西青泥洼村是沿河两侧分布,因此为便于本村居民生活、出行而于河上架设桥梁,应是很自然的事,但因年代较远,是否有当地居民架桥、桥梁的结构及规模大小等,都难以考证。

2.西青泥洼河上的桥西青泥洼河,应该说是当时大连重要的一条河流,所谓的“青泥洼桥”,就是指这条河流上的桥。

实际上,当时西青泥洼河上比较大的桥至少有4座。

从北向南,依次为:铁路桥(今“宏孚桥”)、“达路尼”桥、常盘桥、虎溪桥。

▲铁路桥(今“宏孚桥”)家住建设街的马大爷说,他在这儿住了近60年。

“那时候人们管这儿叫火车站桥洞子,”他用手指了指现在的“宏孚桥”说,“桥的下面是大河沟子。

”马大爷还说他当时曾住在沟沿上盖的平房里,后来搬进建设街附近的楼房里,才彻底远离了嘈杂、潮湿和破烂的恶劣环境。

马大爷所说的“桥洞子”的前身就是1901年-1902年沙俄建起的跨越西青泥洼河的铁路桥(今“宏孚桥”)。

▲“达路尼”桥沿着“宏孚桥”南行进入火车站前地下商业街,可以看到正在筹建中的“青泥洼桥博物馆”。

大连有名无桥的青泥洼桥

大连有名无桥的青泥洼桥

大连有名无桥的青泥洼桥在大连诸多的老桥梁中,青泥洼桥因地处市中心商业圈中名字最为响亮。

可是很多人没有见过这座桥。

最近,从网上和书上找到了几张青泥洼桥的老照片,用来弥补一下对逝去的青泥洼桥的遗憾。

1899年沙俄刚强租旅大时,劳动公园一带被称作“西青泥洼”村,青山下入海的河流被称作西青泥洼河。

俄国在河上架设了三座木桥一座铁桥。

其中一座,架设在今天的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交汇处,全长10米,宽12米,由4座木质桥墩支撑。

这座桥,就是青泥洼桥的前身。

1908年,日本人后来将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单孔拱桥。

1922年,加宽桥面、设护栏,起名常盘桥。

这座桥,一方面它承接着老大连市区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另一方面是大连建市之初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的原点或地理坐标。

1946年6月,大连地名去殖民化,市政府在废除日本旧地街名时,将常盘桥改名为青泥洼桥。

上个世纪70年代桥被拆除,原有的青泥洼河也被暗渠取代,出现了有名无桥的缺憾。

说到青泥洼桥,就想起了旅顺商业圈最有名气的民主桥。

当下,也是有名无桥。

最近,旅顺一位老人对我讲,旅顺中心河上的桥不拆毁,不搞覆盖,堪比丽江古城小桥流水。

现在是老年人找不到民主桥,年轻人不知道有民主桥。

就这一点看来,青泥洼桥与旅顺民主桥命运极其相似。

我们顺便看看大连和旅顺的几座老桥的照片日本桥(今胜利桥)1899年兴建,初为木结构桥,俄国街木桥。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于1907年开始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08年3月完工,称日本桥。

大连解放后改称为胜利桥。

1924年12月建成的大连港港桥(今港湾桥)旅顺东洋桥(今旅顺口区海岸桥)旅顺日本桥(改造后,旅顺解放桥)大连通往旅顺公路(今旅顺南路)上的桥梁。

大连旧影:沈从文曾来青泥洼逛秋林公司

大连旧影:沈从文曾来青泥洼逛秋林公司

大连旧影:沈从文曾来青泥洼逛秋林公司
秋林公司是青泥洼最耀眼的建筑,日本侵占时期称为三越百货店大连支店。

据《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记载,建筑系钢筋混凝土结构,1936年10月29日开始施工,1937年8月31日竣工。

大连解放后,苏军以“日本应归还帝俄时期没收的秋林公司(露西亚商店)财产”的名义,接管三越,并将这里改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隶属于哈尔滨的秋林总公司,简称“秋林公司”。

沈从文1962年、1964年两度来大连避暑,期间曾在秋林公司游逛、购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秋林公司购物的名流还有尼赫鲁、丁玲、梁漱溟、顾颉刚、邵华(毛岸青夫人)等。

秋林公司是青泥洼最耀眼的建筑,曾为大连秋林女店。

秋林公司是青泥洼最耀眼的建筑,这是现在的样子。

大连旅游

大连旅游

大连名字的由来大连最早的名称为青泥洼。

1897年年底,沙俄为争夺清朝领土,将军舰强行开进旅顺口,在青泥洼开港建市。

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关于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俄文“远方”之意,读音为达里泥)的敕令,将青泥洼改称Дальний。

沙皇敕令发布后,中国人仍称青泥洼。

1904年,日本挑起争夺辽东的的日俄战争。

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将青泥洼也改称为“大连”二字,一则用海域的名字指称港口,二则也兼取近似俄文“达里泥”音之意(日文汉字同“大连”,音读为“Dairen”)。

大连美誉足球之城大连是一个像巴西一样狂热地迷恋足球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有“足球城”、“田径之乡”、“游泳之乡”的美誉。

大连的“足球城”之誉,起源于大连万达足球队,足球被称为这座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

大连队在9年全国职业联赛中8次夺冠,并赢得过亚俱杯亚军和亚优杯亚军。

服装之城大连是有名的“服装城”,每年国际服装节办得像狂欢节一样。

有句话说得好:“吃在广州,玩在上海,穿在大连”。

每年9月初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面最广、效益最好的国际服装节之一。

大连服装节与洛阳牡丹花会、哈尔滨冰灯节、潍坊风筝节并称中国四大名会。

特色文化建筑文化百年大连在建市伊始和发展初期,都遭遇了外族文化的浸染,使得这个以往的海滨小渔村在乡土味道中有了几分逼人的洋气,大连市里多姿多彩的各色建筑便是证明。

大连的建筑可称为世界建筑的博览:有欧式的-东欧和西欧、南欧和北欧、古典欧式和现代欧式的、有美式的、有和式的,也有中国的传统建筑。

如巴洛克式建筑(大连宾馆、大连自然博物馆)、俄罗斯风格建筑(旅顺火车站)、罗马式建筑(胜利广场)。

广场文化大连是中国广场最多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广场恐怕有上百之多。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广场无论大小和出名与否,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与来历。

每当夜幕低垂,城市里的居民便纷纷来到大小广场中,听歌跳舞,散步玩耍,其乐融融。

第4192《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先有貔子窝,后有青泥洼

第4192《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先有貔子窝,后有青泥洼

第4192《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先有貔子窝,后有青泥洼作者简介孙德芝(卅尔划),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

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20年末,半个多世纪,写了二十二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剧本3个,中型剧本1个,大戏剧本18个)。

其中有县剧团排演的;有在文学(戏剧)杂志上发表的;有单行本发表的;有获国内部分省市和高校“征集剧本”奖的。

现是普兰店区特聘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信息员。

【先有貔子窝,后有青泥洼】凡天上的事必有规律,凡人间的事都有逻辑,规律在万物之中,逻辑在人心(性)之中。

大连地区,“先有貔子窝,后有青泥洼”的说法,已有三百年历史了,这里的'内容’。

究根寻源,得从清朝雍正初年说起:那时候,海禁初开,貔子窝辟为商埠,南北船只,往来频繁。

时有“北有没沟营(营口),南有貔子窝(貔口)”说道,记录于史。

单说大连辖区的貔子窝,其名字的来历,始于何时,手边无卷可考。

但是,有物可证。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镌刻于财神庙的一座石碑上,正面刻有“披芝阿鹤来观”六个隶书体字。

“鹤来观”财神庙的名。

眼看“披之阿”三字,差甚远,耳闻“貔子窝”三字,音殆近。

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出场有两句定场诗:“两国相争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古人就是用那个'貔貅’比喻战无不胜的勇猛军兵。

实际上'貔貅’是一种瑞兽,跟 '龙、凤凰、麒麟’一样,皆不存在於世间,但人们又相当崇拜它们。

《礼记、曲礼》上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五大瑞兽之一。

“龙、凤、龟、麒麟”,惟称它为“招财兽”。

古时候,貔貅也是专为皇帝守护财宝,更是皇权的象征,因此,称之为“帝宝”。

'貔貅’专食各种猛兽、邪灵,故又名“神兽”。

可是,貔子窝里的'貔子’,不是'神兽’而是'野兽’。

只有看见“貔子”的人,才知道“貔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东西跟黄鼠狼有几个明显的区别;一,貔子长的是猫耳朵,黄鼠狼长的是人耳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泥洼桥区域百年前曾经有座桥宏孚桥
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常盘桥
拍摄于1938年的常盘桥
劳动公园石拱桥老照片
劳动公园荷花池畔-石拱桥
70年代中山路的青泥洼桥这一带区域
穿梭于因繁华而著名的青泥洼桥区域,一连串问号曾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名叫青泥洼桥的地方为何不见桥?这里曾经有过桥吗?如果有,那么桥下有河吗?看看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摩登人群,已难觅答案。

近日,记者在大连市档案局终于找到了答案,早在100多年前的大连建市之初,这里的确有一座桥,而且桥下有一条河,这座桥长10米、宽12米,在当时是具有地标性的一座建筑,夜间灯火通明。

繁华的大商步行街曾是座桥
这是一张保存在大连市档案局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这座桥的名字叫常盘桥,就位于今天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流经桥下的西青泥洼河,它发源于绿山、流经“西青泥洼”村、最后在西河套(大菜市后身)入海。

1899年,沙俄进占旅大时,今天的劳动公园一带被称作“西青泥洼”村。

俄国人在大连开埠建市,在西青泥洼河上架设了三座木桥和一座铁桥。

第一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劳动公园荷花池北侧,紧挨当时的“西青泥洼”村北缘。

1909年日本人将这座木质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并采用单孔拱桥设计,形似彩虹状,因此,这座桥有大连“第一彩虹桥”之称。

至今,该桥仍在劳动公园的荷花池畔,供人们使用。

第二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

这座桥全长10米,宽12米,由4座木质桥墩支撑。

与第一座桥一样,日本人后来也将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同样采用了单孔拱桥设计,所以这座桥也被称作大连“第二彩虹桥”。

1922年,当局将这座桥的桥面加宽,装设护栏使其更加安全、实用,这就是常盘桥。

上世纪30年代初,当局又将常盘桥上原有的铁质护栏改为花岗岩石护栏并在两侧的桥头上分别修建了灯柱,在灯柱的顶端装饰有展翅欲飞的仙鹤,使常盘桥白天看上去更加壮观美丽,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十分耀眼。

常盘桥曾是老大连地标
经日本人改建的常盘桥,是当时大连的地标型建筑,承接着老大连市区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特别是在日据时期,常盘桥还被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原点,是大连的地理坐标。

在蒋耀辉所著的《大连开埠建市》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1934年10月13日大连城市规划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特别委员会设计的方案,最终确定了大连城市规划区域。

此规划区域是…以常盘桥作为大连市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以此圆为基准,包括大连市、老虎滩会(会是日据时期的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岭前会、西山会、岔沟会、小平岛会、栾家屯会、周水子会、海猫屯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和大连湾会共1市11会‟被纳入其中。

规划面积416.96平方公里,是当时大连市既有面积45平方公里的9.2倍还多”。

1945年大连光复,当时的大连市政府在废除日本旧地街名时,将常盘桥改名为青泥洼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这座桥已完全不能适应大连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便被拆除了,旧有的青泥洼河也被暗渠取代,其上被填平覆盖,成为如今大连市繁华的商业中心——大商步行街和青泥洼街。

宏孚桥是俄国人架设
俄国人在大连建的第三座木质桥叫青泥洼桥,架设在今天的长江路(有轨电车道)与青泥街的交会处。

1937年春,日本殖民当局沿原西青泥洼河道铺设大口径下水管道,在桥下穿过。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该桥被拆除。

100多年前俄国人在大连架设的铁质桥,位于大连火车站西侧,进出大连站的火车行驶在桥上面,桥下通马车和行人。

至今,这座桥依然在履行它的使命,它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宏孚桥。

今天,当我们的城市正在快速发展之时,昔日的西青泥洼河早已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大型地下商场,奔驰的地铁列车也即将从中穿行而过。

然而,常盘桥——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地理名称却被记入了大连的历史,成为了这座城市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