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合集下载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第1篇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为全面掌握我国污染源状况,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本方案旨在明确普查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及保障措施,确保普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普查意义,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4.经费保障:合理配置普查经费,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6.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方案旨在指导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普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
2.实施阶段: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
3.成果编制阶段: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
4.总结阶段:2024年7月至2024年。
八、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组织架构: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人员培训:对普查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c.污染物产生及处理情况:污染物种类、产生量、处理设施、处理效率等。
d.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浓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
2.农业污染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染等。
a.种植业: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施肥量、农药使用量等。
b.养殖业: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便处理方式、粪便资源化利用情况等。
c.农村生活污染: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等。
二、普查目标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应用分析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应用分析

区域治理OVERVIEW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应用分析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沈丽冉摘要: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背景,论述了普查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深度开发利用思路。

对于支撑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环境管理;成果应用;环境统计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061-0002《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1]规定,污染源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间节点为2007年12月31日。

通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功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各类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完善了环境统计平台,为污染源管理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2]。

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10年前相比,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分布、规模和性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道路移动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亟须对其排放情况开展系统性调查[3]。

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4]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年份为2017年。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坚持需求导向,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由单一总量控制向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聚焦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摸清了生态环境家底,理清了环境质量现状,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污染源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为调查对象。

重点调查辖区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包括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结构占比及地区分布,不同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以及治理设施水平,目的在于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健全污染源信息管理和环境统计平台,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从而实现污染源动态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1]。

顺德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顺德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顺德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顺德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为切实推进我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年开展,为我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掌握我区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必要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本次普查的目的主要是:查清我区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摸清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数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为加强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交易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进企业加强环保自律,减少污染排放,推动我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普查范围和对象本次普查的范围是顺德区域内的所有污染源,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

普查的对象是污染源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包括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单位、商业服务行业、建筑业等领域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三、普查内容和时间本次普查的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各类污染源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占用情况等。

具体指标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农业生产的种植、养殖和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商业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普查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2023年1月至3月)、调查阶段(2023年4月至10月)和总结阶段(2023年11月至12月)。

四、普查方法和程序本次普查将采取问卷调查、现场监测、数据查阅等多种方法进行。

具体程序包括:制定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开展现场监测、查阅相关数据、汇总分析数据等。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8月本普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县(区、市、旗)种植业基本情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审核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县(区、市、旗)农业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填报;2.规模种植指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园地面积达到100亩及以上;3.审核关系:(1)08=09+10+11+12;(2)13=17+23=14+15+16;(3)17=18+19;(4)20=21+22;(5)23=24+25+26+27。

指标解释区划代码为统计用12位区划代码。

农户总数用于登记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

以居住地或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生产地为原则登记。

农村劳动力人口指乡村人口中经常参加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劳务的劳动力的人数之和。

也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的数量。

化肥施用量是指2017年每个县(区、市、旗)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氮肥施用折纯量、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是把施用的不同种类氮肥或含氮复合肥按含氮百分比成份(含氮折纯率)进行折算后的数量之和,单位为吨。

氮肥、含氮复合肥种类名称和含氮折纯率见表1。

用于种植业的农药使用量是指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内2017年所有作物种植周期内所施用的农药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情况,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XXX年启动。

经过多月的调查和统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终于在XXX年XXX月XXX日正式发布。

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发布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污染源数据,揭示了我国环境现状和污染源排放的严重性。

根据公报显示,我国污染源的总体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公报显示我国污染源仍然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仍然是污染源密集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污染源仍然相对较少。

其中,工业企业是主要的污染源,占据了总污染源的大部分。

工业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主要来自于化工、电力、钢铁、石油和建材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公报显示污染源的排放量仍然较高,且种类繁多。

大气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和火力发电厂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较大。

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排放量也在持续增长。

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还指出,虽然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公报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以加强环境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对违法排放行为严厉打击,确保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准入管理,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

其次,要加大对污染源治理的投入力度,提高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通过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要加强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培育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发布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经济大省”的污染源普查之路

“经济大省”的污染源普查之路
yr 神 州 绿 网 室工 作人
员说 , “ 时 间紧 、 任务 重 , 要 先行一 步 ” 。 在经济大省 的广
东 第一 ,
次全 国污染源普查率先打 响攻坚 战。
“ 时间紧、 任 务重 , 要 先行 一 步”
层培训质量 需进一 步加强 , 清查核查工 作量还 很大 , 部分地
方 的普查 员配 备数量可 能不足 。 言语 之 间 , 透露 出一 种危
机 , 亦是 对 广东 的鞭 策 。
“ 这个冬天 有点冷 ” , 对于 普查 一 线 的工 作人 员来
说 , 2 月 普查 全 面 开 始 , 肩头 的压 力更 大 了 。 “ 普查 没 有先
例,
我们也 要 以当年改革开 放初期
杀 开 ‘ 一
条血 路 ’ 的气
魄 , 要 用 亮剑精神去面对 污染源 普查工 作” , 普查 员小李如
此表态说。 吲
按 照 国家要 求 , 广东需纳入 普查 的有4 7 万 多家工 业 污
染源 ( 重 点普查 的超过4 万 家 ) , 4 1 万 多家生活污 染源 。 3 0
多万 个农业 污染源 。 这 多庞大的数量 怎么去查 , 的确是个让
人 头疼 的难 题 。
第一 次搞 普查 , 国 家 方 案 下 发迟 、 技 术 规 定 出 台晚 、
“ 数据真实 是 生命 , 普查压 力依然 巨大 ”
数据质量是 污染源普查 的生命 , 是衡量 普查成功与否
的标准 。
记 者在各地 采访 时 , 地 方一 线 普查人 员深 感头 痛 ,
“ 数据不 出现 一
点偏差操作起来很难 ,
虽说不与
十 ‘ 一
五’
总量 削减任务 、 目标责任制考核及 排污 收费等工 作挂钩 , 不

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总结

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总结

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我们开展了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重点关注重污染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推动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

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确定了调查的范围为全国各地,调查的内容涵盖了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措施执行情况、企业自行排查排放情况等。

2.组织调查人员和培训。

根据调查的需要,我们组织了一支由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伍,并举办了培训会,对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3.分组调查。

我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将调查任务分成了若干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员根据任务分工负责不同区域的调查工作。

4.调查实施。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入重点企业和重污染行业,详细了解其生产过程,查看其排污设施和治理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污染物排放数据,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解和交流,同时还参观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处置情况。

5.整理汇总。

在调查结束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三、工作成果和亮点1.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排放数据和信息。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排放量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发现了大量的污染源治理问题。

通过对重点企业和重污染行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存在的排污设施不完善、治理措施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3.推动了更好地污染治理工作。

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比分析

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比分析

动植物油 万吨 —



— 30.97 —


30.97
石油类 万吨 5.54 0.77


72.62 — 0.04 —
78.20 0.77
挥发酚
吨 7000.00 244.10 —




— 7000.00 244.10
氰化物

— 54.73







54.73
重金属
吨 900.00 176.40 —
颗粒物
万吨 —
1270.5 — 378.12 — 0.42 —
35.01
挥发性有机物 万吨 —
481.66 — 296.63 — —
— 239.16
烟尘
万吨 982.01
— 183.51 — 1.12 —


总排放


2320.00 696.32
1797.70 1785.22
— 1684.05
— 1017.45
作者简介:杨燕,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的 研究。
通讯作者:袁京,副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研 究。
普”分别减少了884.98、76.57、168.75、10.78、0.07 和77.44万吨,减排率分别为29.2%、44.3%、35.7%、 25.5%、79.8%和99.0%;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 减少了1 623.68万吨,减排率达到70.0%;一般工业 固体废弃物处置总量增加113.8%,倾倒丢弃量减少 96.8%,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增加43.9%,因利用和 处理量小于产生量,导致有大量危险废物堆积。总体 来说,我国污染防治整体取得显著成就。 2 污染物排放情况 2.1 水体污染物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放情况,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近期圆满结束。

经过数月的调查和数据整理,我国环保部门于近日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了普查的主要结果和数据。

根据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等领域,其中工业排放占比最大。

据统计,我国共有超过430万个污染源,其中工业污染源近140万个。

而这些污染源不仅遍布全国各省市,还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等经济发达区域。

公报还透露了我国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情况。

其中,大气污染排放是污染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达到56.9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占比最大,占到了总排放量的55.7%。

尤其是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40%以上,这对大气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公报还披露了饮用水源地受污染的情况。

据调查,我国有千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超过4000个饮用水源地达到IV类及以下水质标准。

这一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针对这些问题,公报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目标。

首先,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特别是对工业排放量超标的企业要进行整改。

其次,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也要强化农业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此外,公报还提出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作为普查的结果,公报还指出了一些污染源普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其中,废气排放量数据不准确、废水排放未得到充分重视以及数据报送和共享不畅等问题被提出。

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总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发布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一步。

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区域治理OVERVIEW 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潘红1,温轲2,李龙3,杨明31.昆明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昆明市生态环境局;3.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摘要:污染源普查档案是指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

本文从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027-0002从2017年到2019年,历时三年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文件、数据、图表、音视频等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普查最终数据的重要支撑材料,还是今后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决策、节能减排、环保创建和项目审批提供支撑和借鉴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所以以污染源普查为契机,科学管理污染源普查档案,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生态环境管理就可以向“严、真、细、实、快”的方向再进一步,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为今后的环保工作服务。

为此,本人结合昆明市污染源普查特点,就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污染源普查档案特点污染源普查档案具有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数量庞大等特点。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普查对象和内容众多,普查对象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移动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五大类,昆明市普查对象数量11234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包括工业源6448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940个、生活源148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44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15个。

普查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国家根据每类污染源的普查内容设计了众多普查报表,各类普查报表历经多次填报;本次普查历时三年,历经普查试点阶段、普查准备阶段、清查建库阶段、全面普查阶段、审核汇总阶段、总结发布阶段等,在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庞大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包括管理类、污染源类、声像实物类、财务类等四大类资料,其中文件类中的污染源普查表及对应的支撑材料是普查档案的核心部分,数量最多,来源最广,真实记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每个普查对象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是本次普查工作留下来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3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方法1217

3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方法1217

G106-2
G106-3
利用企业实测数据(自动
在线监测数据、监督性监
测数据、企业自测数据)
进行排污量核算的方法
6
固体废物产生量核算
本次普查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以企业实际填报量为主。 一般工业固废
根据调查数据,按一般工业固废和
危险废物分别统计固废产生量。
G104-1表 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利用信息 G104-2表 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理利用信息
产污系数
17214 6.4 40 1.02 44.6
末端治理技术名 称
去除效率(%)
布袋除尘 制酸+再生胺脱硫 —— 布袋除尘 布袋除尘 布袋除尘 布袋除尘
95% 95% —— 95%


g/t产品
g/t产品
46.2
1.14
95%
80%

g/t产品
2.73
80%
G106-1
污染物产污系数及计量单位 污染物产污系数中参数取值 污染物产生量及计量单位 污染物处理工艺名称 污染物去除效率/排污系数及计量单位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一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一数值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一计量单位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二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二数值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二计量单位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三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三数值 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参数三计量单位 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量计量单位 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排放量 单位负责人: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统计负责人(审核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0.06.08•【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施行日期】2020.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33号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特此公告。

附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生态环境部统计局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8日附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8日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

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广大普查人员无私奉献、艰苦努力,广大普查对象相关人员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现已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摸清了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体情况(一)各类普查对象数量。

2017年末,全国普查对象数量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

包括工业源247.74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0万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3497个。

(二)污染物排放量。

2017年,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2143.98万吨,氨氮96.34万吨,总氮304.14万吨,总磷31.54万吨,动植物油30.97万吨,石油类0.77万吨,挥发酚244.10吨,氰化物54.73吨,重金属(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下同)182.54吨。

农村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农村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农村污染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农村污染普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篇一〕今年以来,XX市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进步政治站位,自觉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工作作为推进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细化工作任务,强化问题整改,获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成效一是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

采取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技术指导效劳等方式,落实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立,进步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工作。

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立和粪污资化利用上,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技术培训、工程示范和技术引导,对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化利用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针对存在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配套、无粪污处理台账、雨污分流设施不标准等问题,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催促规模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资化利用设施设备,共检查规模养殖场673家,下发整改通知书60多份。

XX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率到达79.26%,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到达96%。

二是大力推进农膜回收及尾菜处理利用。

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农民积极参与、资循环利用的思路,从做好农膜头防控、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加强示范县区建立、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统筹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XX年全市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各类企业12家,建立“四有”乡、村回收网点67个,培育流动回收经济人136家〔其中培育专业化回收组织50家〕,扶持建立14个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效劳组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完善。

XX 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到达84.98%。

三是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结合“创城”、“全域无垃圾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每年派出督察组开展秸秆禁烧督查工作,对工作不力的乡镇进展了通报。

第二次污染普查第二次污染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次污染普查第二次污染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次污染普查第二次污染普查工作情况汇报XX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区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5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湘政办函〔20XX〕69号)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办〔20XX〕5号)文要求,我局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普查的意义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对于准确判断我区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二、普查要求按照工作要求,4月30日前须以区政府名义制定工作方案及领导小组,确定辖区内污染普查员、指导员及工业污染源名录,并完成生活源锅炉、规模以上入河(海)排污口及规模以下入河(海)排污口的入户调查工作。

目前,我区仅以区生态环委会名义成立了我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初步工作方案,确定了生活源锅炉名录,完成了生活源锅炉及规模以上入河(海)排污口的入户调查工作,暂未确定污染普查员、指导员及工业污染源名录,未开展规模以下入河(海)排污口的入户调查,未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和、乡镇负责的大机制,未落实工作经费,整体进度较缓慢,工作推进较滞后。

三、工作建议下一阶段,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普查任务,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领导,健全普查工作机制。

以区政府名义出台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成立我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确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部门分工和时间节点,形成区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各镇(街道、中心)负责的长效工作机制。

2、落实经费,全面保障普查工作。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和“十四五”政策取向——基于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比较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和“十四五”政策取向——基于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比较分析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能够充分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2010年,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原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一污普”)时间为2007年,首次将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环境统计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也使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逐渐进入国家重要政策议程。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3年多的共同努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顺利完成。

2020年6月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工业点源治理逐渐规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着更高的环境质量要求及舆论挑战。

本文结合两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深入分析了10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势的变化,以期为制订“十四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路径及规划,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源污染排放结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两次污染源普查之间的10年,我国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农村环境整治铺开画卷,脱贫攻坚行动如火如荼,是我国农业农村飞速发展的10年。

与“一污普”相比,“二污普”时期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48652亿元增加至109332亿元,增长了约125%。

与此同时,粮食产量及经济作物等农产品供给量稳步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其中,粮食产量增长31%;油料产量增长25%;蔬菜产量增长20%;水果产量增长43%;肉类产量增长25%;水产品总产量增长36%(见表1)。

农业源污染排放状况从两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排放总量可以看到,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10年间农业源减排效果明显。

“二污普”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分别为1067.13万吨、141.49万吨、21.20万吨,比“一污普”分别下降了19%、48%、26%。

浅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

浅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9-10-09作者简介:邓莎(1988-),女,云南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环保技术咨询相关工作。

浅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邓 莎,周 键,李晓芬(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云南昆明650228)摘 要: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及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通过排污许可制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动态更新,可使普查成果活起来,为污染源普查成果最大化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制;成果应用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0)增-0053-02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中规定,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进行1次,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从2016年底开始至2019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1 污染源普查成果1 1 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形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调查围绕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开展,调查过程中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各部门数据汇总比对筛选,并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建立了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

结合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开展了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审核、汇总、质量核查与评估等过程不断完善数据库及调查对象信息,完成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的核算,建立数据库,逐步形成了普查成果。

1 2 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除了调查不同的污染源,还调查了污染源所涉及的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治理情况、排放量。

通过普查成果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可以对工业、农业、生活、移动源等污染物的排放特点进行分析,摸清一定区域内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分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在区域内的治理水平情况,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等提供决策支撑,从而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性[1]。

2 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2 1 排污许可制度在执行中的关注点2016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明确到2020年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拉开了新时期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帷幕[2]。

全国污染源普查

全国污染源普查

全国污染源普查20**年10月12日国务院决定于20**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开展全面污染源调查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接踵而至,我国进入环境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而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把减少污染排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迫切需要摸清污染状况。

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建立于1980年,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工业污染源调查、两次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抽样调查为主、科学估算为辅的年度环境统计制度。

随着形势的发展,污染源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环境统计制度对全面掌握污染源情况存在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现实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势在必行。

二、国务院领导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普查成功的根本保证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

普查时点为20**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年度。

这次污染源普查是一次全面的调查:普查对象涵盖了我国境内全部四大类污染源,并首次将农业污染源纳入普查范围。

调查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总计近40种。

全国统一普查方案,统一工作步骤,分3个大的阶段,20**年度为普查准备阶段,20**年为全面普查阶段,2009年为总结发布阶段。

温家宝总理在普查初期就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详细规划,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农业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污染现状,我们进行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普查结果的分析过程,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以期为农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一、普查结果分析1.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养殖业废弃物和农村生活污水等。

其中,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过大,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严重。

2.污染区域分布普查数据表明,农业污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流域等地。

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污染源较为集中。

3.污染程度及影响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污染程度较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污染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普查结果应用建议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普查结果,我们应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对于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

同时,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减少农膜使用。

2.加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针对普查结果中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还要加强养殖业环境保护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规范养殖业废弃物排放。

3.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普查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是农业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4.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根据普查结果,我们应该加大农业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例如,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推广施用有机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技术水平。

5.完善农业环保政策体系针对普查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农业环保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工作经验总结

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工作经验总结

工作论坛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工作经验总结赵彦勇1,2,席中军1,2,李怀德1,2,张建平1,2(1.泽州县环境保护局,山西 晋城 048000;2.泽州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山西 晋城 048000)摘要:笔者结合自身基层污染源普查工作,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的各个重要方面或实际问题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总结并分享污染源普查最新工作经验,便于更好地做好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验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3-0227-02DOI:10.16647/15-1369/X.2019.03.132Summary report on some experiences of the second China pollution source censusZhao Yanyong1,2,Xi Zhongjun1,2,Li Huaide1,2,Zhang Jianping1,2(1.Ze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Jincheng Shanxi 048000,China;2.Zezhou Second China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Office,Jincheng Shanxi 048000,China)Abstract:The author combines his own grass-roots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work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r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second China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summarizes and shares the latest work experience of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so as to better do the work of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words: The second China pollution source census;Experiences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3.27•【字号】江府办函〔2018〕53号•【施行日期】2018.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府办函〔2018〕53号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直、省直驻江门有关单位:《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境保护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27日江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精神,做好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08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8〕4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江门市行政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和范围(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本市行政区域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各
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量、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和数据支持。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其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一
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等
方面展开描述。

一、组织实施
广东省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环保部关于污染源普查工
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省环
保厅积极组织各地市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统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建立了污染源
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作经验
1.强化宣传教育
广东省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高农民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
网络等媒体,不断强化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配合普查工作。

2.完善调查方法
针对广东省农业污染源特点,完善普查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用多种调查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采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农业污染源的排
放情况、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确保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加强监督检查
广东省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地市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加强对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核实工作,确保
数据的真实可靠,为后续的环保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强化技术支持
广东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普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普查数据
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和使用。

积极开展普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保障普
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取得成效
通过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1.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为环保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实时、准确的污染源数据,为环保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有力推动了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了对农业污染源的治理
通过普查工作,广东省全面了解了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排放量和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为农业污染源的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
有效减少了农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提高了农民环保意识
广东省开展的普查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意识,树立
了绿色生产理念,推动了农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4.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农业污染源的深入调查和治理,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广
东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
了广东省环保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充分彰显了广东省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和成就。

但与此我们也应看到,广东省农业污染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
引导和推动,加大对农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污染源治理的步伐,为广东省环境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广东省在
未来的环保工作中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广东、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