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艾青的诗歌《绿》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有的绿色,风是绿的,雨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乃至绿的生命。
“绿”具有永恒的魅力。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而本文内容抽象,较难理解。
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阅读比较,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艾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春天的景色呢?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师导入: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但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春天的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
2.教学道具: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实物,如花朵、小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第二段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以及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说课稿第【1】篇〗《绿》说课稿一、说教材《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诗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诗人艾青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展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情景。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后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特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留给学生。
主要采用了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课标指出“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
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体验学习和感悟学习上。
引导学生采用情景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引入课题,初步认识“绿”色代表的生机与希望,为诗歌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3、积累一些词语和诗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能说几带“绿”的成语来吗?(灯红酒绿绿草如茵绿林好汉桃红柳绿青山绿水青枝绿叶绿肥红瘦花花绿绿绿叶成荫粉白黛绿橙黄橘绿穿红着绿绿林大盗花红柳绿红情绿意……)2、绿色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它吗?如果没有,就请随我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绿》,从中去寻找答案。
(二)简介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著有《朱自清文集》。
代表作品有《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检查预习:掌握下列生字词踞(jù) 薄(bó)阴绺(liǔ) 棱(léng)角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四)初读感知,梳理文路。
1、用3分钟略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标示出第一、四自然段的关键词。
(用△符号)(2)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主要写了哪个景点(写旁批)(3)四个自然段中哪个是重点段(写旁批)(4)第二、三自然段所写的景物有什么关系(写旁批)明确:(1)关键词:第一段,“第二次”“惊诧”“梅雨潭的绿”;第四段,“不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应体现三维认知、能力、情感)1.了解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初步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3.培养少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的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活动准备:购物袋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出示地球模型,表示地球先生生病了。
二、基本部分向幼儿讲述故事《地球先生肚子胀》与幼儿讨论:(一)地球先生为什么肚子胀(二)我们应该帮助地球先生吗(三)你会怎么帮助地球先生与幼儿一起观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短片,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做才能减少使用塑料袋。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三、结束部分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购物袋,然后两人一组,到娃娃家使用购物袋玩购物游戏。
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
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2篇】课时目标: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本文表现出来的抗战初期苦难中的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和结构安排,把握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二、教法说明、学法指导:巧妙灵活地运用“找、问、赏、写”四步教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多活动,多参与,多思考,在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下达成教学目标,享受教学生活的情趣与美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绿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对绿的态度、做法,认识人和物、情和景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印发教案。
五、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导入新课:教学程序:第一步:找。
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或语法、修辞、技巧方面的问题。
找的前提是先读,课前预习读过更好,没有读过就当堂快速阅读,默读或跳读都行。
重点读课文,也可读课下注释、课后题。
同时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用笔画住。
如果是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如果是问题,可以留作下面提问或写到纸条上交给老师。
《囚绿记》这一课我已经让学生课前预习过,早读读过一遍,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并叫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板书,会注音的生字连同注音写上,会解释的词语连同词义写上。
同学们板书的内容整理如下: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 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词解释: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视如至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最宝贵的东西看待。
急不暇择: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了截爽直:指办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异的想法。
文中指自私、偏狭的心理。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以上板书内容经学生自查字典、词典核实弄准后,让学生标记在书本上。
第二步:问。
问是质疑提问,是问答。
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老师点名发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谈谈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难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备课素材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3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编排了一组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篇选文均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第10课《绿》是艾青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极富感染力的现代诗,描绘了春回大地,目之所及,满眼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根据诗歌教学特点,我以“想象”为主线设计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学习了前一课《短诗三首》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诗歌表达的情感,对现代诗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同课异构1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案教学目标:1、读出感情: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2、品出味道:多角度的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3、提出问题:能对文本提出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投影出示字词.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从文中找出交代观察点的语句)?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问题探究一: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红色热烈奔放,蓝色宁静致远,紫色神秘浪漫,绿色充满生机与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诗歌《绿》,一同去感受美妙的画面吧!2.知识链接:艾青:原名蒋正涵,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jǐchā挤叉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
(课件出示)jǐchā拥挤交叉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二、生字书写出示生字:瓶挤叉挥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瓶挤叉挥”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瓶”书写指导:“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过度: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2、投影出示字词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
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
(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
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10、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
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
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五、初当评论家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本文表现出来的抗战初期苦难中的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和结构安排,把握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二、教法说明、学法指导:巧妙灵活地运用“找、问、赏、写”四步教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多活动,多参与,多思考,在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下达成教学目标,享受教学生活的情趣与美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绿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对绿的态度、做法,认识人和物、情和景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印发教案。
五、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导入新课:教学程序:第一步:找。
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或语法、修辞、技巧方面的问题。
找的前提是先读,课前预习读过更好,没有读过就当堂快速阅读,默读或跳读都行。
重点读课文,也可读课下注释、课后题。
同时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用笔画住。
如果是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如果是问题,可以留作下面提问或写到纸条上交给老师。
《囚绿记》这一课我已经让学生课前预习过,早读读过一遍,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并叫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板书,会注音的生字连同注音写上,会解释的词语连同词义写上。
同学们板书的内容整理如下: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 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词解释: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视如至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最宝贵的东西看待。
急不暇择: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了截爽直:指办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异的想法。
文中指自私、偏狭的心理。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以上板书内容经学生自查字典、词典核实弄准后,让学生标记在书本上。
第二步:问。
问是质疑提问,是问答。
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老师点名发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谈谈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难点。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只是老师作答,大多是让学生回答,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经过研讨找出答案。
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以生答生,生生对话,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争论。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2、“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一句中“魔念”是什么意思(“魔”的本义是奇异的意思,“魔念”是奇异的念头,句中指自私、偏狭、较为阴暗的心理状态,或对绿的过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爱)3、“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一句中“涸辙”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涸辙”是干涸的车辙之意,有一个成语叫“涸辙之鲋”,意思是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困倦的孤独而陌生的“我”急需“绿”的慰藉与陪伴)4、“植物是多固执啊”一句中“固执”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绿友”的什么(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绿友”的倔强性格,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5、“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一句中“过失”指什么表现了我怎样的态度(“过失”指“我”囚禁绿色让它出现了病损的状态,自己认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点正好表现了“我”的善良和自责)6、“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句是写放绿,是“我”的良心的表现。
“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的热情赞美,也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我”在北平居住也像绿被囚禁起来一样,“绿”与作者一道经受磨难,但最后都获得自由)回答以上问题时,把语段中涉及到答案信息的重要句子,筛选出来,我都让学生予以诵读,以便增强语感、加深理解。
第三步:赏。
“赏”就是赏读、赏析、鉴赏。
让学生找出文中最欣赏的语句语段,先让学生共同赏读,再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这个过程中在学生齐读、美读精彩语段的基础上,然后自由发言或讨论后代表发言,把欣赏的理由说充分,深层次地挖掘含义,弄通弄懂。
同学们最欣赏的语段有5、6、7、10、11等,赏析结果整理如下:第5段:这一段由上文的寻绿写到观绿、颂绿,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绿色,表达了对绿色的怀念、期盼的急切心情,说明了渴盼绿色的原因。